土工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7 土工试验
土工试验的项目较多,每个试验项目都有几个不同的试验方法,本章选择的五项试验均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和《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50145-2007(以下简称《标准》)编制。
7.1 土的基本物理指标测定
一、试验目的
在实验室内直接测定土的密度、土粒比重、含水率三个实测指标,这三个指标称为土的三相基本试验指标。
土的其它指标可以计算求得,称为换算指标。
二、试验方法
1. 测定土的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灌砂法等。
对于细粒土,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破裂土和形状不规则的坚硬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一般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2. 根据土粒径的不同,土粒比重试验可分别采用比重瓶法、浮称法和虹吸筒法。
对于粒径小于5mm的各类土,采用比重瓶法;对于粒径等于大于5mm的各类土,且其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质量小于总土质量的10%时,采用浮称法;对于粒径等于大于5mm的各类土,其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质量等于大于总土质量的10%时,采用虹吸筒法试验。
3. 含水率试验可分别采用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炒干法、比重法等。
三、密度试验——环刀法
1.仪器设备
环刀;天平,感量0.1g;切土刀;推土器;游标卡尺;凡士林等。
2.试验步骤
(1) 用卡尺测出环刀的高和内径,并计算出环刀的容积V(cm3)。
(2) 称环刀的质量m1,准确至0.1g。
(3) 在环刀内壁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油,刃口向下放在试样上。
(4) 用切土刀沿环刀外缘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慢慢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到土样伸出环刀上部为止,削去环刀两端余土,使与环刀口面齐平。
把削下的土样做含水率试验。
(5) 擦净环刀外壁,称量环刀加土的质量m 2,准确至0.1g 。
(6) 用推土器将试样从环刀中推出。
(7) 本试验应进行二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3g/ cm 3,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
3.成果整理
(1) 按式(7—1)计算土的湿密度:
()021m m V ρ=- (7—1)
式中:ρ0 —— 土的湿密度(g/ cm 3),准确到0.01 g/ cm 3;
m 1 —— 环刀的质量(g ); m 2 —— 环刀加土的质量(g ); V —— 环刀容积V (cm 3)。
(2) 按式(7—2)计算土的干密度:
()0010.01d w ρρ=+ (7—2)
式中:ρd —— 土的干密度(g/ cm 3);
w 0 —— 土的含水率(%)。
(3) 填写试验记录。
格式见表7-1。
表7-1 密度试验记录(环刀法)
试验日期 试验者 计算者 校核者
4.注意事项
(1) 操作要快,动作细心,以避免土样被扰动、破坏结构及水分蒸发。
(2) 环刀方向要正、要垂直,加力适当。
(3) 边压边削的时候,切土刀要向外倾斜,以免把环刀下面的土样削空。
四、土粒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1.仪器设备
烘箱;比重瓶,容积100mL ;天平,感量0.001g ;恒温水槽;电砂浴;温度计;孔径5mm 的筛;其它:匙、漏斗、滴管、洗瓶刷、蒸馏水等。
2.试验步骤
(1) 先将洗净、烘干的比重瓶,冷却后称其质量,准确至0.001g.
(2) 称过5mm 筛并烘干后的土样 15g 装入比重瓶内,称试样和瓶的总质量,准确至0.001g 。
(3) 将纯水注入已装有干土的比重瓶中至一半处,摇动比重瓶,将瓶放在电砂浴上煮沸,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时算起,砂土不应少于30min ,粘土、粉土不得少于1h 。
沸腾后应调节砂浴温度,比重瓶内悬液不得溢出。
对砂土及含有可溶盐、有机质和亲水性胶体的土,采用真空抽气法排气,一个负大气压值,抽气时间不得少于1h 。
(4) 将蒸馏水注入已煮好的比重瓶至近满,待瓶内温度稳定及悬液上部澄清后,再加满蒸馏水,塞好瓶塞,使多余的水份自瓶塞毛细管中溢出。
将比重瓶置于恒温槽内恒温,且瓶内上部悬液澄清。
取出比重瓶,将瓶外水份擦干,称瓶、水、土样的总质量,准确至0.001g ,并测瓶内的水温,准确指0.5℃。
(5) 把瓶内悬液倒掉,把瓶洗干净,再注满蒸馏水,把瓶塞插上,使多余的水份自瓶塞毛细管中溢出,将瓶外水份擦干净,称比重瓶、水的总质量,准确至0.001g 。
(6) 本试验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02g ,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
3.成果整理
(1) 按式(7—3)计算土粒的比重:
()s wt d
bw d bws G G m m m m =⨯+- (7—3)
式中:G s —— 土粒比重;
m d —— 干土的质量(g );
m bws —— 比重瓶、水、土样总质量(g );
m bw——比重瓶、水总质量(g);
G wt——t℃时蒸馏水的比重。
(2) 填写试验记录。
格式见表7-2。
表7-2 比重试验记录(比重瓶法)
试验日期试验者计算者校核者
4.注意事项
(1) 比重瓶、土样一定要完全烘干。
(2) 煮沸排气时,防止悬液溅出。
(3) 称量时比重瓶外的水份必须擦干净。
五、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1.仪器设备
烘箱,采用电热烘箱,温度能保持在105~110℃;天平,感量0.01g;干燥器;称量盒等。
2.试验步骤
(1) 先称称量盒的质量(m1),精确至0.01g。
(2) 取具有代表性试样15∼30g,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精确至0.01g。
(3) 打开盒盖,将试样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的恒温下烘干。
烘干时间对粘土、粉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4) 将烘干后的试样盒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盒加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
(5) 本项试验必须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测定的差值需满足以下要求:当含水率小于40%时,允许平行差值为1%;当含水率等于、大于40%时,允许平行差值为2%;对层状和网状构造的冻土不大于3%。
当满足上述要求时,含水率取两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以百分数表示。
3.成果整理
(1) 按式(7—4)计算含水率:
()001100d w m m =-⨯ (7—4)
式中:w 0 —— 含水率(%);
m 0 ——湿土质量(g ); m d ——干土质量(g )。
(2) 填写试验记录。
格式见表7-3。
表7-3 含水率试验记录
试验日期 试验者 计算者 校核者
4.注意事项
(1) 测定含水率时动作要快,以避免土样的水分蒸发。
(2) 应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试验。
(3) 称量盒要保持干燥,注意称量盒的盒体和盒盖要对号。
(4) 烘干、冷却由于时间较长,由实验室完成,同学另找时间来称盒加干土质量。
7.2 粘性土的液限、塑限试验
一、试验目的
细粒土由于含水率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本试验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率,用作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按塑性指数或塑性图对粘性土进行分类,并可结合土体的原始孔隙比来评价粘性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二、试验方法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方法有: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碟式仪液限试验和滚搓
法塑限试验等。
滚搓法试验缺点主要是标准不易掌握,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对低塑性土影响尤甚,往往得出偏大结果;因该法简便易行,常与碟式仪液限试验配套,现仍列入《标准》。
三、塑限试验——滚搓法
1.仪器设备
毛玻璃板,200mm *300mm ;卡尺,分度值0.02mm 。
(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0.5mm 的颗粒或夹有大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棒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 的筛。
(2) 取过筛的土样不少于100g 放入调土碗里,加蒸馏水调拌、浸润,使其含水率接近塑限,然后用玻璃片或湿布覆盖,静止24h 备用。
(3) 先称称量盒的质量m 1。
取一小块接近塑限的土样,用手捏成橄榄状,再用手掌在毛玻璃上轻轻地搓滚,滚搓时手掌的压力要均匀地施加在土条上,不得使土条在毛玻璃上无力滚动。
土条长度不宜超过手掌宽度。
在滚动时,不应从手掌下任一边脱出,土条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产生中空现象。
(4) 当土条搓至直径为3mm 时,土条产生裂缝,并开始断裂,此时土中含水率即为塑限含水率。
当土条直径搓至3mm 仍未发生裂缝或断裂,表示土的含水率高于塑限;若土条直径搓至大于3mm 时就产生裂缝或断裂,则表示含水率低于塑限。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应对土样重新进行调制后再进行试验,直至合格为止。
(5) 取滚搓合格的土条放入称量盒中,随即盖紧盒盖,待收集3~5g 合格的土条后称盒加湿土质量。
把土样烘干后再称盒加干土质量。
测定土条含水率。
(6) 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2%,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
3.成果整理
(1) 按式(7—5)计算含水率:
()001100d w m m =-⨯ (7—5)
式中:w 0 —— 含水率(%);
m0——湿土质量(g);
m d——干土质量(g)。
(2) 塑限含水率w p(%)取两次测定的平均值:
(3) 填写试验记录。
格式见表7-4。
表7-4 搓条法塑限试验记录
试验日期试验者计算者校核者试样编号盒号湿土质量(g)干土质量(g)含水率(%)塑限(%)
4.注意事项
(1) 在搓条时用力要均匀,避免出现空心或卷心现象。
(2) 保持手掌和毛玻璃的清洁。
(3) 在任何含水率情况下,试样搓到大于3毫米就发生断裂,说明该土无塑性。
四、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1.仪器设备: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图7—1);天平;称量盒;电吹风;烘箱;干燥器;其它:调土碗、调土刀、凡士林、蒸馏水、滴管、研钵、带橡皮头的研棒及0.5mm 筛等。
1
2
3
4
6
5
图7-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1—显示屏;2—电磁铁;3—带标尺的圆锥仪;4—试验杯;5—控制开关;6—升降座
2.试验步骤:
(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0.5mm 的颗粒或夹有大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棒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的筛。
(2) 取过筛的土样不少于200g分别放入三个调土碗里,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塑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
用调土刀调匀,用玻璃片或湿布覆盖,静置24h备用。
(3) 将制备好的土样用调土刀调拌均匀,分层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使空气逸出。
试样杯装满后,刮平表面。
(4) 调平机身,提起锥杆,锥尖涂少许凡士林。
(5) 将装好土样的试样杯放在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使试样杯徐徐上升,土样表面和锥体尖接触,蜂鸣器报警,停止升降,按检测键,同时锥体立刻自行下沉,5S时液晶显示器上显示锥入深度(记录),试验毕,手拿锥体向上,锥体复位。
(6) 去掉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椎体附近试样10g以上,放入称量盒内,称质量,测定其含水率。
(7) 重复(3)至(6)的步骤,对其它两个含水率土样进行试验,测其锥入深度和含水率。
3.成果整理
(1) 绘制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
曲线(如图7—2)。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
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
制关系曲线。
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如图中A
线。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
的点分别与其余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
下沉深度为2mm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
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该两
点含水率的平均值点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
一直线,如图中B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
图7-2 锥入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大于、等于2%时,应重做试验。
(2) 确定液限、塑限:在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w L ;查得下沉深度为10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 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w P ,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
(3) 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① 按式(7—6)计算塑性指数
P L P I w w =- (7—6)
式中:I p —— 塑性指数;
w L ——液限(%); w P ——塑限(%)。
② 按式(7—7)计算液性指数
()0L P P I w w I =- (7—7)
式中:I L —— 液性指数,计算至0.01; w 0——土的天然含水率(%)。
(4) 填写试验记录。
格式见表7-5。
表7-5 界限含水率试验记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试验日期 试验者 计算者 校核者
4.注意事项
(1) 液限试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在试样调匀后,可用调土刀取出部分试样,先行试放锥体,初步校验是否接近液限含水率。
(2) 锥体下放时不能摇摆,必须稳定垂直地让锥尖与试样表面接触,再松手让其在自重下下沉,不能过早或过迟。
7.3 土的固结试验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绘制压缩曲线,以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αv、压缩模量Es等指标,通过各项压缩性指标,可以分析、判断土的压缩特性和天然土层的固结状态,计算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等。
二、试验方法
土的固结试验方法有:标准固结试验,应变控制连续加荷固结试验。
三、标准固结试验
1.仪器设备
固结仪(图7—3);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天平;测微表:精度0.01mm;其它:秒表、烘箱、修土刀、称量盒、滤纸等。
7-3 固结容器示意图
1-水槽;2-护环; 3-环刀; 4-导环; 5-透水板; 6-加压上盖;7-位移计导杆;8-位移计架;9-试样
2.试验步骤
(1) 根据工程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备用,并测出土样的密度、含水率、和比重。
(2) 把护环和大的透水板放入固结容器,并放上一张滤纸。
将带有环刀的试样,刃口向下小心地装入压缩容器的护环内。
再放上导环,放上滤纸和稍小的透水板,最后放上加压上盖。
轻轻抬起杠杆,将装好试样的压缩容器放在加压台的正中,使加压横梁的凹槽与加压盖的钢珠紧密结合,装上测微用百分表,预调百
分表大于6mm 以上,并检查百分表是否灵敏和垂直。
(3) 在砝码吊盘上加相当于试样受压约为1kPa 的预压荷载,使固结仪的各部分接触良好,并调平加压杠杆,调整百分表,使其大指针归零或测记初始读数。
(4) 卸去预压荷载,施加各级压力,压力等级宜为12.5、25、50、100、200、300、400、800、1600、3200(kPa)。
第一级压力应视土的软硬程度或按设计要求而定,宜为12.5、25或50(kPa),最后一级压力应大于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
由于试验教学的时间关系,本试验加荷顺序可为50、100、200、400(kPa)。
(5) 在加荷同时开动秒表计时,按规定的时间读数,做完一级,再加下一级荷载,直至全部荷载完成。
在试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加压杠杆的平衡。
(6) 试验结束后,迅速顺次拆去测微百分表,卸除砝码,取出环刀,把仪器擦干净。
3.成果整理
(1) 按式(7—8)计算试样的初始孔隙比:
()00011w s e G w ρρ=⨯+- (7—8)
式中:e 0 —— 试样初始孔隙比;
ρw —— 水的密度(g/ cm 3),一般取1; Gs —— 土粒比重;
w 0 —— 试样原始含水率(%); ρ0 —— 试样原始密度(g/ cm 3);
(2) 按式(7—9)计算各级荷载下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
()0001i i e e e h h =-+∆ (7—9)
式中:e i —— 某一荷载下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
e 0 —— 试样原始孔隙比;
△h i ——
某一级荷载下的变形量(mm );
h 0—— 试样初始高度(mm );
(3) 某一压力范围内的压缩系数,按式(7—10)计算:
()()11v i i i i e e p p α++=-- (7—10)
式中:αv —— 某一荷载范围内的压缩系数(MPa -1);
e i —— 某一荷载下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 p i —— 某级压力值(MPa );
(4) 某一压力范围内的压缩模量,按式(7—11)计算:
()01s v E e α=+ (7—11)
式中:E s —— 某压力范围内的压缩模量(MPa ); (5) 填写试验记录。
格式见表7-6、7-7。
表7-6 固结试验记录(1)
试样面积 试验前试样高度 试验前空隙比 土粒比重 试样编号 试验前含水率 试验后含水率 湿土密度 试验日期 试验者 计算者 校核者
表7-7 固结试验记录(2)
试样编号 试验日期 试验者 计算者 校核者
4.注意事项
(1) 使用仪器前须预习,严格按程序进行操作。
(2) 试验过程中不能卸载,百分表也不用归零。
(3) 随时调整加压杠杆,使其保持平衡。
(4) 加荷时应轻拿轻放,不得对仪器产生震动。
(5) 试验完毕,卸下荷载,取出土样,把仪器打扫干净。
7.4 直接剪切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对于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通常采用不少于3个试样,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下,施加水平剪切力,测得试样破坏时的剪应力,然后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
为地基承载能力计算提供依据。
二、试验方法
土的剪切试验有:直接剪切试验:快剪试验、固结快剪试验和慢剪试验;反复直剪强度试验。
三、快剪试验
1.仪器设备
应变式直剪仪(图7—4);环刀;测微表;其它:秒表、天平、烘箱、蜡纸、修土刀等。
图7-4 应变控制式直剪仪
1—剪力传动顶针;2—推动器;3—透水板;4—垂直测微表;5—传压板;
6—上盒;7—试样;8—水平测微表;9—量力环;10—下盒
2.试验步骤
(1) 用环刀切取3~4个试样备用,并测相应的含水率和密度。
(2) 安装好剪切盒,插入销钉,在下盒透水石上放一张腊纸。
(3) 将带试样的环刀平口向下,对准上盒盒口放好,在试样上面顺序放腊纸和透水石,将试样小心地推入剪切盒内,移去环刀,放上加压盖。
(4) 按顺时针方向徐徐转动手轮使上盒前端的钢珠刚好与量力环接触(即量力环内的测微计指针刚好开始移动),调整测微计读数为零。
本试验的加荷顺序
为100,200,300或400 kPa 。
(5) 拔去销钉,开动秒表,立即以0.8mm/min 的剪切速度进行剪切,试样每产生0.2∼0.4mm ,测记测力计和位移读数,直至测力计读数出现峰值,继续剪切至剪切位移为4mm 时停机,记下破坏值;当剪切过程中测力计读数无峰值时,应剪切至剪切位移为6mm 时停机。
注:手轮每转一圈推进0.2mm 。
(6) 剪切结束后,倒转手轮,顺序去掉荷载、加压框架、加压盖与上盒,取出试样,测定试样含水率。
(7) 重复上述步骤,做其它试样在各垂直压力下的剪切试验。
全部做完后,取下试样,把仪器打扫干净。
3.成果整理
(1) 按式(7—12)计算剪应力:
010C R A τ=⨯ (7—12)
式中:τ —— 试样所受的剪应力(kPa ) ;
R —— 测力计量表读数(0.0lmm ); C —— 测力计率定系数(N /0.01mm ); A 0 ——试样初始断面积(cm 2) 10 —— 单位换算系数。
(2) 以剪应力τ为纵坐标,剪切位移L 为横坐标,绘制剪应力τ与剪切位移L 关系曲线(如图7—5)。
取曲线上剪应力的峰值为抗剪强度,无峰值时、取剪切位移4mm 所对应的剪应力为抗剪强度。
(3) 以剪应力τ为纵坐标,垂直压力P 为横坐标(注意纵、横坐标比例尺应一致),绘制剪应力τ与垂直压力P 的关系曲线(如图7--6),该直线的倾角即为土的摩擦角φ(°),该直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即为土的粘聚力c (kPa )。
图7-5 τ~L 关系曲线 图7-6 τ~p 关系曲线
(4) 填写试验记录。
格式见表7-8。
表7-8 直剪试验记录
试样编号试验日期试验者计算者校核者
4.注意事项
(1) 开始剪切时,一定要切记拔掉销钉,否则试样报废,而且会损坏仪器,若销钉弹出,还会有伤人的危险。
(2) 加荷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冲击、震动。
(3) 摇动手轮时应尽量作到匀速连续转动,切不可中途停顿。
7.5 击实试验
一、试验目的
在标准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目的是在室内利用击实仪,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
为控制路堤、土坝或填土地基等的密实度及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二、试验方法
(1) 轻型击实: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细粒土;击锤质量为2.5kg,落距为305m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592.2kJ/ m3;分3层击实,每层25击。
(2) 重型击实: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击锤质量为4.5kg,落距为457m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2684.9kJ/ m3;分5层击实,每层56击。
若分3层击
实,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每层94击。
三、击实试验
1.仪器设备
击实仪:主要由击实筒和击锤组成(图7—7);天平:称量200g,感量为0.01g;称量2kg,感量为1g;台秤:称量l0kg,感量为5g;推土器;筛:孔径为5mm;其它:喷水设备、碾土设备、修土刀、小量筒、盛土盘、测含水率设备及保温设备等。
图7-7 击实仪
1-击实筒;2-护筒;3-导筒;4-击锤;5-底板
2.操作步骤
(1) 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重型击实试验为50kg)。
碾碎后过5mm筛(重型击实试验过20mm或40mm的筛),将筛下的土样搅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
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加水湿润制备不少于5个含水率的试样,含水率一次相差为2%,且其中有两个含水率大于塑限,两个含水率小于塑限,一个含水率接近塑限。
(2) 将试样2∼5kg(重型击实试验为4∼10kg)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按预定含水率用喷雾器喷洒所需的加水量,充分搅和并分别装入塑料袋中静置24h。
(3) 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装好护筒,并在击实筒内壁薄薄涂一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试样倒入击实筒内,分层击实;轻型击实试样为2∼5kg,分3层击实,每层25击。
重型击实试样为4∼10kg,分5层击实,每层56击;若分3
层击实,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每层94击。
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两层接触处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
(4) 取下导筒,用直刮刀修平超出击实筒顶部和底部的试样,擦净击实筒外壁,称击实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g ,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5) 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从试样中心处取2个代表性试样(轻型击实试验15∼30g ,重型击实试验50∼100g )测定含水率,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3.成果整理
(1) 按式(7—13)计算干密度:
()010.01d i w ρρ=+ (7—13) 式中:ρd —— 干密度(g/cm 3),准确至0.01g/cm 3;
ρ0 —— 湿密度(g/cm 3);
w i ——某点试样的含水率(%)。
(2) 按式(7—14)计算饱和含水率:
()1100set w d s w G ρρ=-⨯ (7—14)
式中:w set —— 试样的饱和含水率(%);
ρw ——4℃时水的密度(g/cm 3); ρd ——试样的干密度(g/cm 3); G s ——土颗粒比重。
(3)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如图7—8所示。
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上的峰点的坐标分别为土的最大干密度ρd max 与最优含水率w opt ,如连不成完整的曲线时,应进行补点试验。
图7-8 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4) 轻型击实试验中,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 的土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
质量的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进行校正。
① 最大干密度按式(7—15)校正:
max 5
5
max
2
11d
d w S P P G ρρρ'=-+
(7—15)
式中,max d
ρ'——校正后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 3); P 5 ——粒径大于5mm 土的质量百分数(%); G S 2——粒径大于5mm 土粒的饱和面干比重。
② 最优含水率按式(7—16)校正,计算至0.1%:
()opt opt 551ab w w P P w '=-+⨯ (7—16)
式中,w ′opt ——校正后试样的最优含水率(%);
w opt ——击实试样的最优含水率(%);
w ab ——粒径大于5mm 土粒的吸着含水率(%)。
(5) 填写试验记录。
格式见表7-9。
表7-9 击实试验记录
试验日期 试验者 计算者 校核者 试样编号 预估最优含水率 风干含水率 试验类别
4.注意事项
(1) 试验用土:一般采用风干土做试验,也有采用烘干土做试验的。
(2) 加水及湿润:加水方法有两种,即体积控制法和称重控制法,其中以称重法效果为好。
洒水时应均匀,浸润时间应符合有关规定。
(3) 如需进行补点试验,土样不宜重复使用。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