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在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数据组织中的应用研究
本体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图书馆论坛
Library Tribune
Dec , 2004 V ol124 N o16
本体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李健康1 , 张春辉2
(1.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 , 广东 广州 510515 ; 2. 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 , 北京 100850)
元数据和本体都需要一定的形式化机制提供 “机器运算”的可 能性 , 它们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 215 元模型 ( Meta2model)
元模型是用于描述模型的模型 ———一种具体模型的类变量或发 现模型的方法〔6〕, 对表述模型的语言进行定义的模型〔7〕, 是领域内 关于具体建模的各种规则和方法的模型 。一个有效的元模型是一个 本体 , 但不是所有的本体都可以清晰的构建成元模型 。
叙词表主要用于检索时的后控制和标引时的自动或辅助选择索 引词 , 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实现多语种检索和智能化概念检索 的重要途径 。叙词表和本体的关系见表 2 。〔4〕
表 2 叙词表与 ont ology 的关系
叙词表
O nt ology
规范的科学语言 自然语言和半自然语言
知识点的分布是线 四维空间中伸缩的网状结构
间的差别 这几个概念都是用来描述知识的 , 上面的排列顺序基本上是它 们的产生顺序 , 同时也是它们形式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 。随 着计算机技术的融入 , 各自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 , 对它们真正区分 起来目前有些困难 , 但是可以首先探讨一下它们的共同特点 :〔3〕
(1) 都有助于对某些感兴趣领域的主题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构 造 、分类 、建模或表达 ;
(2) 都有意使领域知识达到共识 , 以相同的方法使用相同的术 语;
本体研究内容概述(原创)
3 本体应用研究 (1)本体检索/浏览(Ontology Retrieval,Ontology 本体检索/浏览(Ontology Retrieval, Search, Search,Ontology Navigation) 语义网本体浏览(navigation, surfing)、 语义网本体浏览(navigation, surfing)、检索 (search)六种模型: (search)六种模型: 六种模型 语义网搜索引擎(Semantic Web search engines) 语义网搜索引擎(Semantic 语义网浏览工具(navigation 语义网浏览工具(navigation tools) 语义网知识库(Semantic 语义网知识库(Semantic Web repositories) 收集器(specialized RDF 收集器(specialized RDF data collections) 本体标注检索模型(ontology 本体标注检索模型(ontology annotation) 领域本体检索模型
当本体库某一个部分变动的时候,其他部分如何随之自动变动( 当本体库某一个部分变动的时候,其他部分如何随之自动变动(如 澳门那个项目就可以用这个解决) 还包括逻辑的不一致, 澳门那个项目就可以用这个解决), 还包括逻辑的不一致,或者逻辑冲 突等问题(但是又不是通过本体推理方法解决)。 突等问题(但是又不是通过本体推理方法解决)。
基于关系数据库数据的自动化/ ● 基于关系数据库数据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本体构建
(3)本体映射/整合(Ontology Mapping、Ontology 本体映射/整合(Ontology Mapping、 Alignment、 Merging、 Alignment、Ontology Merging、Semantic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数据挖掘中的本体应用研究综述
数据挖掘中的本体应用研究综述摘要:数据挖掘是个交叉领域,与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统计分析等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本体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与数据挖掘在应用的学科领域范围上有着较大的重合,比如在生物科学和化学领域,这两者的结合研究也非常活跃。
在数据挖掘中引入本体能够极大地解决数据挖掘面临的问题。
系统研究了在数据挖掘中本体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本体0引言摩尔定律见证了过去4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集成电路的体积越来越小、性价比越来越高。
以硬盘为例,机械硬盘存储单位兆的成本不断下降,而性能更好的固态硬盘正在进入民用市场。
计算机的硬件成本越来越低,而硬件的性能越来越好。
存储每兆信息所需要的成本越来越低。
这为大规模的数据存储打下了物质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大大提升了数据采集、存储和操作能力。
数据库与DBMS顺应了大规模的数据管理而产生。
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简单的数据收集到建立数据库,到20世纪70年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到后来各种新型数据库,到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发展,数据库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正是出于人们对快速增长的数据利用的需求。
身处于大量数据之中,却依然感到缺乏信息,数据挖掘的产生正是为了满足从数据中挖掘信息的需求。
数据挖掘这些年来被广泛应用和研究,比如在生物科学、化学、天文和商业领域等等,这些领域的共同特点都是面临大量数据处理。
数据挖掘也面临者许多问题:处于复杂的数据环境中,需要支持多种数据源类型;挖掘算法的选择容易受使用者个人知识背景影响;产生规则过多;规则难以理解,需要领域知识背景等等。
而本体的引入,从各个方面改进了数据挖掘面临的问题。
1理论背景1.1数据挖掘的定义和KDD过程数据挖掘是“从资料中提取出隐含的过去未知的有价值的潜在信息”(1992年提出),也被认为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 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2001年提出),后者是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挖掘定义。
社区居民参与的本土理论构建与实践发展动向
社区居民参与的本土理论构建与实践发展动向作者:俞祖成彭扬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04期摘要:就城市治理场域而言,不管是“群众广泛参与”,还是“共建共治”,抑或“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等政策要求,都深刻揭示出社区居民参与的极端重要性。
社区居民参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实践的社会概念,应当置于具体的社会背景和制度前提下加以讨论。
就当下我国的现实国情而言,社区居民参与应遵循居民自治的理念,坚持居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渠道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或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运作。
截至目前,国内学界构建出“本土居民参与阶梯理论”“群众参与理论”“社区行动者理论”以及“居民社区责任理论”等本土理论,从近年来的实践发展动向来看,不少探索有力回应了其中的若干理论,但也有不少探索突破了已有理论的检视范畴。
未来,进一步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并打造城市治理共同体,应从物质基础、价值动力和实践场域三个维度加以展开。
关键词:社区居民参与;居民自治;理论本土化;实践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4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将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定位为“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
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据此不难看出,就城市治理场域而言,不管是“群众广泛参与”,还是“共建共治”,抑或“公众参与”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均深刻揭示出社区居民参与的极端重要性。
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刘红阁 郑丽萍 张少方摘要 “本体论”原是哲学研究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
近年来,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知识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目前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本体的定义、发展本体的原因、本体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论、本体的描述语言和国内本体的研究现状。
最后本文指出了当前本体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本体论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字 本体论、知识工程、语义Web1引言“本体论” (Ontology,大写O)原是哲学研究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研究客观事物存在的本质和组成。
本体论在哲学定义上的主要特点在于本体论是关于世界某个方面的一个特定的分类体系,这个体系不依赖任何特定的语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本体论逐渐用于知识工程和信息科学等领域之中。
本文就目前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和综合评述。
首先就本体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第2节),其次给出了发展本体的原因以及本体的具体应用领域(第三节),介绍了本体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论(第4节)、当前主流的本体描述语言(第5节),讨论了国内本体论研究和应用状况(第6节),最后本文指出了当前本体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本体论研究的主要方向(第7节)。
2本体是什么?本体论(Ontology)和本体(ontology)在英文表示是不一样的,即一个用大写的“O”开头,另一个则用小写的“o”开头。
本体论这个术语诞生于17世纪,派生于希腊语的onto 和logia,是一个哲学的分支。
从哲学上来说,本体论是研究客观事物存在的本质,所以本体论在哲学上的真正内涵是对世界上任何领域内的真实存在所做出的客观描述。
对本体论的理解,人们不存在什么疑问。
但是对本体(ontology)的理解,哲学界和计算机科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在哲学界,本体作为表述哲学理论的术语,是指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
近十多年来,本体论的研究日益成熟,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哲学的范畴,和信息技术(例如:面向对象系统)、知识工程及人工智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体理论研究背景现状和应用
本体理论研究背景现状和应用本体理论研究背景现状和应用1 背景和现状1.1 下一代互联网---语义网1.2本体论的概念1.3 语义网中的本体.2 研究现状1 背景和现状1.1 下一代互联网---语义网Internet上几乎有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但我们往往很难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目前网上的信息搜索技术主要是采用关键字匹配的方式进行的,考虑的只是字面上的匹配,还不能对语义进行处理,这样返回给用户的查询结果要么是大量的无关内容,要么是什么也查不到.例如,假设一个用户希望搜索引擎为他找出所有海边的大学,因此他输入查询条件”university near the beach”搜索引擎首先通过相应的关键词处理技术得到关键词.例如“university,near, beach”,然后用这三个关键词与建立了索引的各个网页进行匹配,如果某个网页含有这些关键词,那么就认为符合用户的查询要求:最后利用rank技术对满足条件的所有网页根据匹配的权重进行排序,提供给用户.通过这种关键词匹配的方法,计算机既不理解用户的意图,也不理解网页的语义,只是简单的搜索加匹配,没有任何智能.最后用户得到的是大量的包含”university”,”near'’,”beach”这些词的网页.要得到“海滩边的大学”,用户得自己判断,甚至需要访问相应的网页,而其中真正符合条件的可能非常之少.假设有一所大学:UCLA大学的主页上提到了它邻近太平洋(near the Pacific Ocean),但是并没有提到它在海边.那么,搜索引擎无法找出UCLA这样实际上满足查询条件的大学,因为它无法理解”near the Pacific Ocean'’的语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计算机无法理解信息的真正意义.一方面计算机直接处理自然语言在处理质量和速度上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一方面,目前的网页是设计给人看的,它们是用自然语言加简单的显示标记(HTML的标记)表示的,没有对所要表达的语义进行描述和标记;XML在HTML的基础上提供了语法上的互操作性,但仍然不能进行语义上的互操作.“语义互联网”‘Semantic Web)的提出就是为了实现Web上信息语义的互操作性这一目标。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文献综述作者:祁媛王天慧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3期一、国外文献综述(一)影响城乡发展一体化因素的相关研究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认为农业和工业并存。
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农业和工业的交换机制,也就是劳动力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的问题,即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流动。
刘易斯模型指出农业与工业是相互影响的,城乡之间总会有着相应的收入差距,这种差距人们是可以预期到的,这个差距只要横立在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就会不时的发生,从而造成经济收入的流动,故而会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型。
这个理论对于研究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是很有价值的。
Lipton M (1977)在文章中指出,城市倾向有可能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提出城市偏向概念。
罗格纳·纳克斯(1985)提出农民收入低储蓄少,用于生活消费的占收入的比重大,但是因为收入少,故造成购买力较低,经济水平上不去,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并循环往复,即“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这就导致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增大,不利于城乡发展一体化。
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应该提高农民收入。
Krueger(1991),Lipton( 1970)和 Bates(1981)分析了城市偏向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Klaus R. Kunzmann(2013)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并以此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转型,这是欧洲新发明的一种模型,以此来促进城市的发展,但同时要维持相应的中小规模的发展速度。
这对于中国推动城乡一体化是有借鉴价值的。
RD Knutson, Penn JBL, Flinch Baugh BL(2016)对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从两个层次对业未来结构调整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此促进城乡发展。
(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研究日本的岸根卓郎(1999)通过一个空间融合模型的设立,建立一个城市和农村空间融合的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三度立体规划,这就是所谓的“城乡融合设计”概念。
城乡一体化文献综述
城乡一体化文献综述201301360011 陆媛媛摘要: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已经提出并开始研究城乡一体化问题。
在实证研究方面,许多文献都对城乡差距及城市化与城乡差距的相关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
本文是对城乡一体化问题进行的文献综述,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和评述,指出中国目前城乡一体化的程度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和展望。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乡差距一、研究背景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我国二元结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来的战略要求,其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河北省也响应号召,积极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并且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阻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因此,研究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解决“三农”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城乡一体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中认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西方列强侵占之时,尽管催生出了诸如上海、广州等畸形繁荣的近代大都市,但城市生活方式却未能传播到乡村,城市精神始终未能在中国大地萌发滋长。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后,城市才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还有一种观点比较折中:从城市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城市化的过程。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城市化是从近代开始的,因此,城市学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
二、文献综述顾益康等(2004)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度、差异度和协调度为一级指标,并以42个二级指标构成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
岳丽萍等(2006)以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以及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值等四项指标对陕西省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判断。
赵锋(2010)确立了城乡发展水平和城乡协调水平两个测评维度,再将其分解为18个二级指标。
地理数据空间本体构建及其在数据检索中的应用
地理数据空间本体构建及其在数据检索中的应用一、概念解析地理数据空间本体是指将地理信息领域的知识和概念进行归纳、抽象和逻辑化,构建出的一种形式化的表达方式,用以描述地理实体和其空间属性之间关系的本体。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数据空间本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地理数据的集成和共享能力。
地理数据空间本体还可以为数据检索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支持,提升地理信息系统的搜索效果。
二、地理数据空间本体构建1. 地理实体类别的归纳地理数据空间本体的构建需要对地理实体的类别进行归纳。
自然地理实体可以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人文地理实体可以包括城市、村庄、道路等。
这些地理实体类别的归纳是地理数据空间本体构建的基础。
2. 地理实体属性的描述地理数据空间本体需要描述地理实体的属性。
这包括地理实体的空间属性,如位置、形状、面积等;以及地理实体的属性特征,如气候、土壤、人口等。
这些属性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地理实体之间的关系。
3. 地理实体关系的建立地理数据空间本体还需要建立地理实体之间的关系。
山脉和河流之间存在上下游关系;城市和道路之间存在交通通联。
这些地理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把握地理信息,为数据检索提供更精确的支持。
三、地理数据空间本体在数据检索中的应用1. 智能化搜索地理数据空间本体可以为数据检索提供智能化的支持。
通过对地理实体类别、属性和关系的描述,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加智能地理解用户的检索意图,提供更加精准的搜索结果。
2. 多维关联检索地理数据空间本体还可以支持多维关联检索。
通过对地理实体之间关系的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多维关联检索,使用户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地理信息进行检索和分析。
3. 专业化搜索服务地理数据空间本体在数据检索中还可以实现专业化的搜索服务。
通过对地理数据空间本体的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不同领域的专业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搜索服务,满足其对地理信息的专业化需求。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及其嬗变轨迹考察_薛晴
城乡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如今,在全球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双重背景下,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的共识。
然而,如何从学理上探究城乡关系由二元对立走向一体化的演进规律?如何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并指导城乡关系又好又快地向一体化推进?在实际操作中又如何把握和处理城乡关系转型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这些都是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此,认真考察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及其嬗变轨迹,并以此作为丰富和发展城乡关系理论的起点,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也是对这一课题积极作为的起点。
1孕育与萌发:1950年代以前关于城乡联系的早期论述1.1早期经济(地理)学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城乡联系的论述以经济(地理)学为视角考察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 ),他在其开创性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乡村向城市供应生活资料和制造业所用的原料。
城市向乡村居民送回一部分制成品作为回报”。
“两者的利得是共同的和相互的”。
而且遵循自然进程并保持一定比例的城乡关系才是良性的、合理的[1]。
然而,真正将城市和乡村视为一体而论的大概是杜能(Von Thunen )。
他所假设的“孤立国”以工农业互换为基础,通过理想化的产业布局将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2]。
虽然不免“天真”,但却不失为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典范。
如果说亚当·斯密和杜能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开创了城乡一体化理论发展的先河,那么空想社会主义者则以社会学为视角为城乡一体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从托马斯·摩尔(Thom as M ore )的“乌托邦”社会方案[3],到康柏内拉(Tom m aso Cam panella )的“太阳城”[4],再到巴贝夫(Gracchus Babeuf )的“普遍幸福的”、“人人平等的”社会[5],以及后来傅立叶(Charles Fourier)、欧文(Robert Owen )在“法郎吉”、“新协和村”进行的城乡一体化实践,无不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城乡之间不平等发展的谴责和批判,表达了他们期望通过社会改良消除城乡差别,建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理想社会的良好愿望。
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初探
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初探【摘要】本文以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的原理和实践。
在阐述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
在对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进行了概述,探讨了不同的调查方法,并分析了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土地问题。
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的实际操作,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结论部分对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进行总结,提出启示与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方法、城乡发展、土地问题、案例、展望、总结、建议、未来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对当前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的理论概述和方法探讨,可以为实践工作提供指导,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土地问题。
通过分析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的实践案例,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提供借鉴。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的核心理论和方法,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提供支撑和保障。
1.2 研究意义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初探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城乡发展协调和可持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间的土地利用和产权问题日益突出,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可以有效指导我国城乡土地规划和管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
1.3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相关领域内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研究者在开展新的研究时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
在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领域,已有许多学者就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城乡土地开发协调理论等,指导着城乡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调查工作。
自然资源综合化“一查”体系构建技术研究
目前,自然资源分类不够科学、体系尚不完整,自然资源的界定、相互关系与互馈机制、资源承载的基本表现和内在规律等研究不够深入,进而给自然资源管理和成果应用带来极大挑战[1-3]。
自然资源不同监测体系标准间存在差异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并从监测手段重构的角度开展了监测体系构建方法的研究,但缺乏地类融合、冲突解决、数据库建设需求、土地承载关系分析、实践方法优化等手段,自然资源调查分类标准、指标体系和数据库标准构建方法尚未完全建立,造成在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实际工作中往往处于“后知后觉”的被动状态,难以支撑自然资源智慧管控需求[4-7]。
此外,为满足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需求,需要依据统一的国土空间调查、规划和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以下简称“用地用海分类”)标准,研发统一调查监测等方面的业务技术体系,形成基准统一、权威可靠、满足“多用”的国土空间数字化基底[4,8]。
基于此,本文在深入研究分析现有自然资源分类现状、成果共享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先行自然资源综合化“一查”体系构建技术研究马克委1,王胜利1,朱益虎1,罗方权1,王云凯1,闫昶1,李安民1(1.江苏省地质测绘院,江苏南京211102)摘要:长期以来,受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实施部门分散的影响,自然资源调查业务中概念不统一、内容有交叉、指标相矛盾等问题比较突出,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方法,且成果难以共享。
针对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推进和业务管理的实际需求,以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国家试点项目为依托,按照“一查”试点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开展了调查标准体系构建与技术方法研究。
完成了表达资源禀赋与利用的自然资源分类标准、指标体系和数据库标准的制定,提出了“一底两分多码”的自然资源多级实体定界与多重属性表达方法,构建了服务“多用”的“一查”技术体系,能够为自然资源调查和“两统一”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业务提供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多级实体定界;多重属性表达;实践方法优化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623(2024)04-0076-04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mprehensive “One-time Survey ”System of Natural ResourcesMA Kewei 1,WANG Shengli 1,ZHU Yihu 1,LUO Fangquan 1,WANG Yunkai 1,YAN Chang 1,LI Anmin 1(1.Jiangsu Geologic Surveying and Institute,Nanjing 211102,China)Abstract:For a long time,due to the scattered implementation departments of natural resource survey and monitoring,the concept of natural re-source survey is not unified,the content is overlapping,and the indicators are contradictory.Based on the national pilot project of natu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monitoring in Jiangsu Province,we carried out the survey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technical method re-sear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promo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 work and business management.We complet-ed the formul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indicator systems and database standards that express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utilization,put forward the multi-level entity delimitation and multi-attribute expression method of natural resources with “one bottom,two points and multiple codes ”,and built a “one-time survey ”technology system serving multiple purposes,which could provide support and ba-sis for natural resource survey,“two unifications ”management and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nd other businesses.Key words:natural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system construction,multi-level entity delimitation,multi-attribute representation,optimi-zation of practice method引文格式:马克委,王胜利,朱益虎,等.自然资源综合化“一查”体系构建技术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4,22(4):76-79.doi:10.3969/j.issn.1672-4623.2024.04.017Apr.,2024Vol.22,No.4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 INFORMATION2024年4月第22卷第4期收稿日期:2023-01-02。
基于本体论的农业知识建模及推理研究
基于本体论的农业知识建模及推理研究2023-10-27•引言•基于本体的农业知识建模•农业知识推理机制研究目录•农业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领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和知识,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知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体论作为一种知识表示和推理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知识管理。
在农业领域,本体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农业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意义通过将农业领域的知识进行形式化的表示和推理,本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的结构和关系,实现农业知识的共享和重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研究背景与意义目前,本体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研究工作致力于开发面向农业领域的本体论模型,用于描述和表示农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分析。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工作将本体论应用于农业信息检索、智能推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状尽管本体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现有的农业本体论模型往往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农业知识,缺乏对整体农业知识的覆盖;同时,由于农业知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构建一个通用的农业本体论模型仍是一个挑战;此外,如何将本体论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效、智能的农业知识管理和应用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研究现状与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通用的农业本体论模型,实现对整体农业知识的覆盖和表示;同时,结合其他技术,实现基于本体的农业知识推理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农业本体论模型的构建;2)基于本体的农业知识推理;3)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与应用;4)模型验证与评估。
目标研究目标与内容VS02基于本体的农业知识建模本体论的基本概念本体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
在信息科学中,本体论用于描述领域知识的概念、实体、属性、关系等。
210990413_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GIS_技术应用策略
能智造与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GIS技术应用策略俞谦德闫浩郭正凯赵志鹏(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晋中030600)摘 要:在土地规划设计的应用过程中,GIS技术通过信息系统及实地的地理数据勘察来准确生成城市的地理模型,从而帮助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进行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交通资源等的有效管理,为有效展开土地规划提供决策和管理的数据服务。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提升城市经济及人们生活和工作品质的同时,还需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方向。
而GIS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并使土地利用规划能够与城市发展进行动态的结合,从而合理、科学地分配城市土地资源,达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的。
关键词:智慧城市土地利用规划GIS技术具体策略中图分类号:F301.2;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7(c)-0090-031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需要从互联网展开对城市的全面管理,并通过有效的网络信息感知,使城市的各个设施、各个功能能够有效地联系,并形成智能化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需要从城市的实际功能性入手,对城市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预测,并在交通、医疗、居住等各个城市功能的区域划分中进行有效的智能规划,使其能够达到物理层面的资源优化配置。
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讲,智慧城市的建设意味着城市信息、智能技术的应用深度,需要从技术的角度上对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的追踪,并根据城市物理环境的各种变化,通过智能系统,进行有效的更新与管理[1]。
在使用数字、智能技术对城市的运行效率进行改善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有效分配城市的各种资源,从而达到对城市的精准管理。
城市的智能规划需要从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中进行展开。
一方面,城市的土地资源较为有限,同时,各种生活建筑与功能性建筑混用的现象十分明显,在鼓励城市生态圈形成的同时,还需要有效解决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区域的功能、支撑功能运行的设施体系,进行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初探
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初探王德峰;谢运广;刘全义;李新社【摘要】结合广州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数据成果,对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数据现状、数据库设计、关键技术路线等进行了探讨.对如何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最大程度地应用于目前的地籍管理工作,推进国土资源“一套图”建设,实现“数字国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investigation project in Guangzhou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ation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of the land use database and the key technical issues.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ult of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 into current cadastre management work, and improves the "a set of picture" construction of land and resources and achieve the Digital Territory.【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年(卷),期】2013(011)002【总页数】3页(P160-162)【关键词】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共享;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者】王德峰;谢运广;刘全义;李新社【作者单位】河南省遥感测绘院,河南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73《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在实现地籍管理基本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四个构建”的目标任务。
地理信息本体论
收稿日期:2004-03-11; 修订日期:2004-04-07 作者简介:孙敏(1968-),男,讲师,从事3DGIS 、AR GIS 、地理本体论、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地理信息本体论孙 敏,陈秀万,张飞舟(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北京100871)摘要:地理信息本体论的研究对解决地理信息的建模、语义互操作、空间数据重用及共享、数据挖掘等问题,以及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和大众化发展有变革性的意义,但目前国际上很少对地理信息本体论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
笔者查阅大量国际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报告,总结了地理信息本体论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其研究的必要性,重点探讨地理信息本体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构建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本体论;地理信息本体论;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4)03-0006-06 本体论作为知识表达的工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在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领域得到了极大发展。
从一般性的概念表达、信息检索到目前的智能检索系统与语义网,本体论的理念使一般的、静态的信息逐步转变为复杂的、动态的知识网络系统。
本体论作为一种知识表达和关联的方法,它让机器更透彻地理解人的语言,通过概念及其关系的操作,让人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地从信息系统及其互联网络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
地理信息(也即空间信息)与普通信息密切相关,GIS 的智能化、网络化和大众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让GIS 与一般信息系统,尤其是如何让GIS 由一个地理信息系统转变为以处理地理信息为主的知识系统,是推动GIS 发展的关键。
另外,目前GIS 发展面临的许多理论与技术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其发展,如语义互操作问题直接制约着GIS 的推广。
将本体论研究引入地理信息系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具有变革意义的解决途径,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而言,研究地理信息的本体论问题也是GIS 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ArcGIS的城乡一体化土地数据库建设_赵生良
基于ArcGIS 的城乡一体化土地数据库建设赵生良,张小宏,刘海世(青海省地矿测绘院,青海西宁810012)摘要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需求,对利用ArcGIS 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城乡一体化数据库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ArcGIS ;一体化;数据库中图分类号S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3)04-01789-03作者简介赵生良(1976-),男,青海湟中人,工程师,从事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E-mail :673054942@qq.com 。
收稿日期2013-01-06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结束,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签定工作已全面展开,怎样充分利用二调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高质量、高效率地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使县级的土地数据全面而没有冗余,高效统一地管理好土地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思考的问题,也是技术支撑单位面临的一次机遇。
笔者基于青海省德令哈市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立一个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数据库的流程和方法。
1城乡一体化数据库的基本构想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全县只有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县域内所有的图斑的地类信息,权属信息、线状地物信息(二调农村部分调查成果),城市及建制镇内每块宗地的权利人,土地用途,面积等信息(二调城镇部分调查成果),农村非建设用地的权利人地类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基本农田责任人信息。
这样一来,一个数据库包含了所有的有关土地权属和地类等方面的信息,为以后业务的扩展和变更等带来及大的方便。
2其本流程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为工作底层数据,在外业进行权属核实的基础上产生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中的基本农田数据,最后将有关数据导入Geodatabase 中,进行一些相关界面的开发。
城乡一体化土地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见图1。
图1城乡一体化土地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3一体化数据库建立的具体工作步骤新建一个ArcGIS 数据库,结构见图2[1],将以下要素分别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