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自
:
(引言)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书画家,他们留下的传世之作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洗礼,流传于世幸存下
与交流
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古代字画保存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纸或布都已开始腐烂破损,但墨色依然不变,这说明碳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猜猜看。
:
【投影】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
(教师演示教材P
107
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该反应的实质。)该装置中的酒精灯有什么特别之处?
与交流
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特征反应,说明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物质,说明有铜生成。理由有二:一是铜为红色金属,该反应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二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另一
4Fe + 3CO
2W +3 CO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知道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活泼与稳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实验仍然是化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推知生成物的元素组
、
【屏幕投影】碳是不平凡的,也是奇妙的元素。人类在远古时代就知道了碳。碳的打拉丁文名称是指煤炭。现在,人们已发现的元素有
中的一种罢了。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化合物种类超过了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
【点评】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展示交流]
(1)同学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2)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灵宝市焦村镇一中
撰稿人:李旭波
审验人:李建设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撰稿人:李旭波审验人:李建设实验提示: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
实验目的:
1. 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学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 加深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铁架、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
精灯。
碳酸钙(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
实验步骤:
1. 制取二氧化碳
(1)按照图27那样连接装置,并检查这个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里放入几小块碳酸钙,然后小心地注入15毫升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
塞住管口,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以及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颜色。过一会儿,可用燃着的木条检查
集气瓶是不是已集满二氧化碳(检查时,木条应放在瓶口还是伸入瓶内?)。用玻璃片盖住已集满
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备用。
2. 试验二氧化碳的性质
(1)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的铁架上,点燃。拿起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缓慢倾倒
二氧化碳(图28)。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图28所示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2)取一支试管,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如果从实验步骤1制得的二氧化碳的量,不足以供继续实验用,可以把试管里的残留物倒掉,另加入几小块碳酸钙和(10~15)毫升稀盐酸,重新制取二氧化碳。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
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铅笔伴你从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你们也许还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
二、推进新课
1.金刚石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其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
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阅读教材第107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3)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
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碳的单质
、金刚石
【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原理吗?
2、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
【讲解】1、金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1)
第1课时碳的单质 (1)
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4)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7)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0)
第1课时二氧化碳 (10)
第2课时一氧化碳 (15)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8)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使学生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帮学生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碳氏三兄弟”
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广泛应用于高科技材料”。你能总结出它们性质的特点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碳的单质
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复习重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
【复习难点】
探究实验室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引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碳的单质及化合物都有了哪些认识?仔细回顾并梳理一下。
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比较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找出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知识模块二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可燃性⎩⎪⎨⎪⎧完全反应:C +O 2=====点燃2CO 2不完全反应:2C +O 2=====点燃2CO 还原性:C +2CuO=====高温2Cu +CO 2↑ 知识模块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
1.实验室制法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实验装置:教材P115图6-12。
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操作步骤:参考过氧化氢制氧气。 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说明反应生成了红色金属Cu,也产生了CO2。
知识点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反应原理
1.实验药品
某某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拓展】:实验目的是制得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从原料角度来分析:
浓盐酸、浓硝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制气过程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或硝酸蒸汽,从而导致产物不纯;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粉末状的固体且易溶于水,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速度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外界的酸与内部的碳酸钙继续反应,使反应速度大大减慢;
综上所述: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宜采用块状的某某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作原料。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研究实验原理
研究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即在实验条件下(如加热、常温、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研究支取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性质。
(1)发生装置的选择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举例
固体(固体+固
加热
体)
固体+液体(液
体+液体)
不加热
(2)收集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选择收集方法装置举例优缺点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O2、H2、CO等
收集气体较纯,
但含水蒸气
密度比空气大,
不与空气中各组
分反应向上排空气法O2、CO2等
纯度不高,需要
验满,但较干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整章教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整章教案碳和碳的化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整章教案碳和碳的化合物
《人民教育版9级化学》第6单元碳、碳氧化物课程设计全章
课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
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泼性。
(3)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和方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方法。(4)了解CO和CO 2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5)认识co2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了解co的毒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2.过程
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掌握元素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2)通过对O2和CO2制备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方法和基
本思路。(3)学习观察和描述有关CO2和Co性质的实验,并从实验事实中总结CO2和
Co的一些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各种简单的碳物质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学会
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2)通过对实验室制气理念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
学思维能力。(3)通过研究“温室效应”和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所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毒性,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科书分析
本单元是继第二、第四单元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其化合
物知识”单元,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这里既是对前一阶段
启蒙学习能力达成的检验――需要全面运用启蒙阶段学习所积累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又是
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等单元的内容打基础、作铺垫,具有承上启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包括七个单元,今天我解说的是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单元,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解说: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体例和意图,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教学策略,中考链接。
一、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氢气等非金属气态单质之后,同时又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奠定了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结构和用途,掌握CO和CO2的性质和用途,学会CO2的实验室制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难点是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二、编写体例和意图
1、编写体例
本单元包含四部分,利用前图、引言导入新课材料,供学生预习。主课题从四个方面编写,正文的各栏目以问题、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通过资料卡片、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化学技术社会来进行合学,这不仅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正文还设计了注意、提示、想一想、方法导引四个边框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题的问题。通过练习与应用让学生所学内容得到巩固、延伸。接下来用知识结构图、表格对比法、回顾与思考三种方式对本单元进行小结;最后通过实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A+B)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 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3. 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 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重点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2. 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充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瓶、导管、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单双孔塞;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
学生用具: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烧杯、酒精灯、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软塑料瓶;石灰石、稀盐酸、木条、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案A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CO2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6-3:如教科书第117页图6-14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
实验6-4:如教科书第
117页图6-15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
第 1 页
根据实验6-3、6-4完成下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实验6-5: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的;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2: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氧化物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授课方案
一、授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
(1)、认识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水、可溶性碱等的反应)。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
(4)、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5)、认识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
(2)、经过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比较归纳的方法。
(3)、经过对一些实责问题的谈论,培养学生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神态度和价值观:
经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友善一致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以及养成如何对待事物的客观态度。
二、授课重点、难点:
1、授课重点:
(1)、碳单质、 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
(3)、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变关系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授课难点
(1)、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的反应 , 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2)、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联系
(3)、商议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
三、授课方法:
比较归纳、谈论交流 四、授课过程:
一、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互动一:明确授课目的
将本节课的授课目的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学生观看课件,明确知识层次,做到授课有针对性。
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单质碳、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
从不同角度认识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特征,确立本单元各物质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难点: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自主探究】
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总结出研究方法。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
单质 ___________ 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
碳物理性质:__________ ____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
氧化物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用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全面复习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全单元的知
识网络,通过讨论和交流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2)通过建立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的化学反应网络,培
养自己概括、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学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过程与方法:
(1)从知识归纳整理建立网络,再到知识的应用,理解复习整理。
(2)能够提炼出对零散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有意识的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网络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2)通过讨论,交流,改进的过程,体验分工合作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复习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复习难点:建立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的相互转换网络。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延伸到课前,给每个
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质疑和改进,让每个学生建构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合作交流果。
出示方法指导,根据方法指导,
我们可以知道这类题目的设计要遵
守的原则。
同学们在设计方案时用到了很多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我们知道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的这么多性质,我们也学过很多反应
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下面我们进行个
小竞赛。出示竞赛规则。组织竞赛。
同学们对于知识都掌握的很扎
实,现在我们对这些反应进行归类。
从同学们描述的反应,可以看出
很多物质相互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案例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案例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由主备课人进行全面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化合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等四章之后,铁、溶液以及酸、碱、盐等三章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氢气两种非金属单质的知识之后,再学习碳及其化合物是顺理成章的。对于碳的单质,学生比较熟悉,在日常生活和教材前几章里,学生已经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有些化学性质(例如还原性)跟氢气相似,又跟氧气有着密切联系,在学习氢气、氧气之后,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可以使学生对氢气、氧气性质的认识得到巩固、补充和深化。另外,本章在学习碳单质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这几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一个大致的认识。通过学习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即由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碱、盐等章的内容打下一定基础。
碳及其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本章各节间的关系
本单元引言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入手,以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概貌,并配以适当插图,使学生读起来亲切、自然。
本单元正文分为三课题。第一节主要讲金刚石、石墨和碳60这三种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通过对碳这三种固态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碳氏三兄弟”
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碳的单质
提出问题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 60
2.金刚石 、石墨和C 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
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
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在盛有品红溶
液的烧杯中加
入几块烧烤过
的木炭(或活性
炭),轻轻振荡,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溶液
变成无色
木炭(或活性炭)有吸附能力,此变化属于物理
变化。
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
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
板书设计
第1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堂课在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引入广阔的生活实
践,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
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
性,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不竭源泉。
不足之处 学生生活的经验较少,联系的生少实例不够丰富。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重点)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还原反应 认识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出现,钻戒成了婚礼
的必备,成了爱意和忠诚的象征。虽然钻石实际上也会被损伤或
者掉色,依然被称以永恒完美品质。所以钻石作为浪漫爱情的象
征。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碳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古代书画家用墨写的字画,为什么能完好的保存至今不褪色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稳定性: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4个电子,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时比较困难,所以常温下碳单质很稳定,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
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所以古代用墨写的字经久不褪色。
2.可燃性: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
(1)O2充足时,完全燃烧:C+O2点燃CO2
(2)O2不充时,不完全燃烧:2C+O2点燃2CO
由此证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3.还原性:
探究实验
【实验装置】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最好用喷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少许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固体。【实验分析】在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同时碳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2CuO
高温
2Cu+CO2↑课堂讨论
1.火焰上罩网罩的作用是什么?
2.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石灰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知识拓展
高温下碳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使这些氧化物失去氧而发生还原反应。例如:2CuO+C高温2Cu+CO2↑,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碳是还原剂。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是氧化剂。
1.碳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CO2+C高温2CO
板书设计
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
2.可燃性:
(1)O2充足时,完全燃烧:C+O2点燃CO2
(2)O2不充时,不完全燃烧:2C+O2点燃2CO
3.还原性:
C+ 2CuO 高温
2Cu + CO2↑
CO2+C高温2CO
教学反思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