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

合集下载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Linear Algebra先修课程名称:高等数学适用类型、层次、专业:全日制,本科,工科各专业,经济管理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线性代数是一门数学基础课,是工科各专业及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这门课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解题的技能与技巧。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行列式1、行列式的概念要求掌握余子式和代数余子的概念,正确理解行列式的定义;熟练掌握行列式按任一行(列)展开计算行列式的值。

2、行列式的性质和计算要求掌握教材中列出的每一条性质,能熟练地运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数字行列式和文字行列式的值。

3、行列式综合运用运用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及行列式的性质简化行列式的计算;会利用递推方法求一些特殊行列式之值。

4、克莱姆法则要求记住克莱姆法则,并且运用该法则求解线性方程组重点: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和按任一行(列)展开计算行列式。

(二)矩阵1、矩阵的定义及运算要求掌握一般矩阵和各种特殊矩阵的定义;熟练掌握矩阵的加、减、数乘、乘积、转置等运算,弄清矩阵运算与数字运算的差别;2、逆矩阵要求理解矩阵可逆及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基本运算规律;会判断矩阵是否可逆;会利用各种方法(如利用伴随矩阵求逆,利用初等变换的方法求逆)求逆矩阵;会解矩阵方程。

3、分块矩阵理解矩阵分块的含义和目的,并利用分块矩阵运算律简化矩阵的运算(尤其是乘积运算和求逆运算)。

4、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要求熟悉掌握三种初等变换及相应的初等矩阵,弄清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关系;记住初等矩阵和初等变换的有关性质。

利用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求矩阵的秩,求矩阵的逆,求解矩阵方程;会利用初等变换把矩阵化成与之等价的矩阵标准型。

5、矩阵的秩掌握矩阵的K级子式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意义及其矩阵的行秩、列秩的关系;会求矩阵的秩。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本章主要介绍行列式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包括行列式的定义、性质、初等变换及其对行列式的影响、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式、克拉默法则和行列式在几何中的应用等内容。

第二章矩阵与向量(8学时)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矩阵、向量及其基本运算,包括矩阵的定义、矩阵的运算、矩阵的转置、矩阵的乘法、矩阵的逆、向量的定义、向量的运算、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的秩等内容。

第三章线性方程组(8学时)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线性方程组及其解法,包括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线性方程组的解法、齐次线性方程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矩阵方程等内容。

第四章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6学时)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及其应用,包括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相似矩阵、对角化、二次型及其标准型等内容。

二)学时分配第一章行列式(6学时)第二章矩阵与向量(8学时)第三章线性方程组(8学时)第四章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6学时)三、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小测验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70%。

考试内容覆盖全部课程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章主要介绍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相似矩阵、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等内容。

其中,重点包括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与求法,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以及用正交变换法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难点则在于n阶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条件和利用正交矩阵化实对称矩阵为对角矩阵。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56学时,其中,课内学时32分配如下表所示。

重点内容的理论课时较多,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和思考,同时也需要大量的题课时进行练和巩固。

在行列式方面,学生需要掌握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熟练运用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用克拉默法则求解线性方程组。

在矩阵方面,学生需要理解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的基本运算和性质,熟练求解逆矩阵和利用分块矩阵讨论线性代数问题。

《线性代数》(经管类)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经管类)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经管类)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4925061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总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经管本科专业预修要求:初等数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线性代数》是我校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它是以变量的线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数学学科。

从本校财经类本科的专业特色出发,该课程介绍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有关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并简要介绍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及其解法。

本课程不仅是许多后续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数学工具。

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是《线性代数》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方法有正确的理解,并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

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深造以及今后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要求由低到高分三个层次,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概念的内容为“知道、了解、理解”;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堂练习为辅,再适当辅以课件协助教学;通过批改作业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个别的学生课外加以辅导。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参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线性代数》(第三版)制订,适用经济类本科专业,不同的专业可根据需要适当删节处理。

大纲正文第一章行列式学时:8学时(讲课8学时)本章讲授要点: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的计算、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克莱默法则。

重点:行列式的计算、克莱默法则难点:行列式的计算、克莱默法则。

教学内容:§1.1 二阶、三阶行列式§1.2 n阶行列式§1.3 行列式的性质§1.4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1.5克莱默法则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行列式的定义,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并会用行列式的性质证明和计算有关问题。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使学生掌握与行列式、线性方程组和矩阵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基础。

3、通过线性代数中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理论的证明,基本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数学中的分析方法结合统计学、计量经济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知识,具有对现实金融、贸易、管理、财务等问题进行数理分析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分项说明达成度考评方式)(1)教学目标1、2的达成度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和期末闭卷考试综合考评。

(2)教学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课后作业、课后拓展和期末闭卷考试综合考评。

(3)教学目标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与课后拓展进行考评。

五、成绩评定(具体说明课程成绩由几种考评方式组成与所占比例,以及每一种方式的具体考评要求)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0%)设此考核项目,目的是控制无故缺课和课堂懒散无纪律情况,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3次数者,此项总分记0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课后作业(10%)每章布置一次课后作业,作业包括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

作业缺少一次扣5分,总计缺少超过三分之一,作业成绩记0分。

(3)期末考试(80%)期末进行综合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总分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建议教材[1] 陈伏兵.应用线性代数.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 主要参考书[1]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线性代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张禾瑞.高等代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制订人:审核人:2020年12月8。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线性代数课程编号:201003英文名称:Linear Algebra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54 实验学时: 0学分:3开设专业:经济学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学科基础理论课,是讨论代数学中线性关系的一门经典理论课程。

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解决与线性代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能较好地掌握行列式、矩阵特有的分析概念;2. 能够用行列式、矩阵的方法解决与线性代数相关的实际问题;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行列式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2.会求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1.了解余子式与代数余子式的概念;2.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第三节行列式的计算1.了解三角形行列式与对角形行列式的概念;2.掌握范德蒙(Vandermonde)行列式;3.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行列式的应用1.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2.掌握克拉默法则。

第二章矩阵第一节矩阵的概念1.了解矩阵的概念;2.理解几类特殊的矩阵。

第二节矩阵的运算1.理解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与转置运算;2.了解可交换矩阵,对称矩阵与反对称矩阵的概念;3.掌握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转置与方阵的运算规律。

第三节矩阵的分块1.了解分块矩阵的概念;2.掌握分块矩阵的加法,数乘与乘法的运算。

第四节逆矩阵1.了解逆矩阵,伴随矩阵,奇异矩阵与非奇异矩阵的概念;2.掌握可逆矩阵的判定定理与逆矩阵的求法;3.理解可逆矩阵的性质。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经济管理类)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经济管理类)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线性代数》是学生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重要的数学工具。

它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并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和用矩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受到一定的训练。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二次型等。

另外,有关的习题课、应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课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

1.学好基础知识。

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道它的数学思想方法、意义和用途,以及它与其它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

2.掌握基本技能。

能够根据性质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

能够根据不同问题的情景,寻求和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3.培养思维能力。

能够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

能运用课程中的概念、定理及性质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能对计算结果进行合乎实际的分析、归纳和类比。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并解决相关学科中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

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理念去观察生活,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提出和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学时分配《线性代数》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行列式(10)(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相关内容的学习,了解行列式的概念;理解克莱姆法则,并且会用克莱姆法则解相应的方程组;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的展开定理,及正确计算行列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n阶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教学难点:n阶行列式的计算(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排列与逆序数1.n阶排列及奇(偶)排列的定义2.逆序数第二节 n阶行列式1.二阶、三阶行列式的定义2.n阶行列式的定义3. 一些特殊的n阶行列式计算第三节行列式性质1.行列式的性质2.利用行列式性质计算行列式第四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1. 余子式2.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法则3. 范德蒙行列式第五节克莱姆法则本章习题要点:1.n阶行列式的计算2.行列式按行(列)展开3.用克莱姆法则解相应方程组第二章矩阵及其运算(8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上(下)三角矩阵、对称矩阵与反对称矩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理解矩阵以及逆矩阵的概念。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说明1、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线性代数是一门基础数学课程,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物理、经济及其他领域。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线性代数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内容,为相关后继课程做好准备。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第一章行列式第二章第二章矩阵第三章第三章线性方程组第四章第四章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第五章第五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相似矩阵与二次型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矩阵的基本运算及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理论、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矩阵的可对角化及二次型的标准形和正定二次型。

难点:向量的线性关系,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可对角化。

4、本课程的知识范围及相关课程:线性代数是一门基础数学课程,它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性。

其核心内容:研究有限维线性空间的结构和线性变换。

它与离散数学、解析几何、数学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用代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了很多问题,使许多问题转化为量的运算,从而转化为数量关系,使问题更直观。

5、教材的选用:本课程选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线性代数教材,钱椿林主编,为第一版。

6、教学时数分配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章行列式(讲授6学时,习题2学时)1.1.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3学时)(1)(1)行列式的定义(2)(2)行列式的计算性质§2 行列式的计算(1学时)(1)(1)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行列式(2)(2)利用行列式的按某一行展开计算行列式§3 克莱姆法则(2学时)(1)(1)克莱姆法则(2)(2)克莱姆法则的应用及意义2.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引入行列式的定义,为讨论矩阵的一般理论打下基础,并为讨论线性方程组提供工具。

要求:掌握行列式的定义、计算性质,会利用克莱姆法则解决问题。

3.教学重点:行列式的计算及克莱姆法则4.教学难点:行列式的计算5.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由低阶行列式对方程组的作用,启发一般阶的行列式对一般阶的方程组的作用即:克莱姆法则第二章第二章矩阵(讲授12学时,习题2学时)1.1.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高斯消元法(2学时)(1)(1)矩阵的定义(2)(2)矩阵的初等行变换(3)(3)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2 矩阵的加法、数量乘法、乘法(3学时)(1)(1)三种运算的定义(2)(2)三种运算满足的运算性质(3)(3)矩阵的行列式及运算性质§3 矩阵的转置、对称矩阵(1学时)(1)(1)矩阵的转置及转置的性质(2)(2)对称矩阵的定义及性质§4 可逆矩阵的逆矩阵(2学时)(1)(1)可逆矩阵、逆矩阵的定义(2)(2)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3)(3)逆运算及其运算性质§5 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2学时)(1)(1)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定义(2)(2)利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6 分块矩阵(2学时)(1)(1)分块矩阵的定义(2)(2)分块矩阵的运算2.2.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消元法引入矩阵,从而进一步讨论方程组解的情况,为研究其解的结构打下理论基础。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经济管理类)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经济管理类)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线性代数》是学生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重要的数学工具。

它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并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和用矩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受到一定的训练。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二次型等。

另外,有关的习题课、应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课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

1.学好基础知识。

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道它的数学思想方法、意义和用途,以及它与其它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

2.掌握基本技能。

能够根据性质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

能够根据不同问题的情景,寻求和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3.培养思维能力。

能够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

能运用课程中的概念、定理及性质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能对计算结果进行合乎实际的分析、归纳和类比。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并解决相关学科中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

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理念去观察生活,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提出和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学时分配《线性代数》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行列式(10)(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相关内容的学习,了解行列式的概念;理解克莱姆法则,并且会用克莱姆法则解相应的方程组;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的展开定理,及正确计算行列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n阶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教学难点:n阶行列式的计算(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排列与逆序数1.n阶排列及奇(偶)排列的定义2.逆序数第二节 n阶行列式1.二阶、三阶行列式的定义2.n阶行列式的定义3. 一些特殊的n阶行列式计算第三节行列式性质1.行列式的性质2.利用行列式性质计算行列式第四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1. 余子式2.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法则3. 范德蒙行列式第五节克莱姆法则本章习题要点:1.n阶行列式的计算2.行列式按行(列)展开3.用克莱姆法则解相应方程组第二章矩阵及其运算(8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上(下)三角矩阵、对称矩阵与反对称矩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理解矩阵以及逆矩阵的概念。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一、课程目的与教学要求线性代数课程在高等工科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由于线性问题广泛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某些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尤其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解大型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已经成为科技人员常遇到的课题,因此本课程所介绍的方法能广泛地应用到信息类、工程类、经管类等相关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本课程有关的基本知识,并熟练地掌握它的方法。

同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正确领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提高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相关专业课程和知识的自我更新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等基本计算方法,并能从矩阵、线性方程组等角度出发建立和求解数学与物理方程。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掌握矩阵的初步理论,包括矩阵的代数运算、矩阵的秩与初等变换、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与相似矩阵、线性方程组和二次型,以及n维向量空间线性相关性理论;(2)熟练掌握科学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等基本计算方法,并能从矩阵、线性方程组等角度理解一些实际数学模型;(3)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和用矩阵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4)线性代数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利用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课,每学期都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均采用闭卷方式,考试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或解答题、应用题、证明题等。

线性代数(经管类完整版)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经管类完整版)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经管类)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6学分数:2适用专业:经济类本科执笔:吴赣昌编写日期:2009年6月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类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建设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代数基础。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综合解题能力、数学建模与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行列式主要内容:二阶行列式与三阶行列式,n阶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法则;克莱姆法则。

基本要求:1、会求n元排列的逆序数;2、深入领会n阶行列式的定义;3、熟练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并且会正确使用行列式的有关性质化简行列式,利用“三角化”计算行列式;4、理解行列式元素的子式、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灵活掌握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法则(降价法);5、理解克莱姆法则,并会用克莱姆法则判定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及求出方程组的解。

二、矩阵主要内容:矩阵的概念及应用,熟悉几种特殊矩阵:行矩阵、列矩阵、对角矩阵、单位矩阵数量矩阵;矩阵的运算:线性运算、乘法、线性变换、转置及其运算规律,方阵的幂,对称矩阵与共轭矩阵;逆矩阵的概念,伴随矩阵及其与逆矩阵的关系,逆矩阵的运算性质,矩阵方程及其解法,*矩阵多项式及其运算;分块矩阵的概念,分块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求逆矩阵的初等变换法;矩阵的秩及其求法。

基本要求:1、深入理解矩阵的概念及应用;2、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共轭矩阵、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3、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线性变换、转置运算,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方阵的行列式;4、理解逆阵的概念,掌握逆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会用伴随矩阵求逆阵;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6、了解共轭矩阵;7、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8、清楚矩阵秩的概念,重点掌握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

经管类34学时《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经管类34学时《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经管类34学时《线性代数》教学大纲线性代数(linearalgebra)(34学时)一、简要说明本大纲面向本三批院校农科及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总学时34,学分2分后,线性代数属于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线性代数是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的课程,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和广泛的实用性,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由于线性问题广泛存在于技术科学的各个领域,某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因此本课程所介绍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尤其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该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更显得重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同时使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面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训练,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扩大数学知识面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人才服务。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育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具备比较娴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回去分析总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出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满分为100分。

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60%~70%;出勤、平时作业占考核成绩的30%~40%。

五、授课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一)授课教材《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5(二)主要参考书(1)《线性代数》张良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2)《线性代数》(第三版)赵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3)《线性代数》陈殿友,之术洪亮编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行列式(6学时)第一节二阶与三阶行列式第二节全排列及其逆序数第三节n阶行列式的定义第五节行列式的性质第六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第七节克拉默法则第二章矩阵及其运算(6学时)第一节矩阵第二节矩阵的运算第三节逆矩阵第四节矩阵分块法第三章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8学时)第一节矩阵的初等变换第二节矩阵的秩第三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第四章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6学时)第一节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第二节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第三节向量组的秩第四节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第五节向量空间第五章相似矩阵及二次型(8学时)第一节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第二节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第三节相似矩阵第四节对称矩阵的对角化第五节二次型及其标准型(二)实验教学内容编写人:信息与机电工程系石志高讲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代数Ⅱ》教学大纲共科部课程分册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二〇〇七年十二月《线性代数Ⅱ》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线性代数是讨论矩阵理论与矩阵理论结合的有限维向量空间及其线性变换理论的一门数学基础学科。

线性代数除了在数学的其它基础学科、自然科学有着传统的联系和应用之外,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以及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线性代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和语言,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经济学、管理学、决策科学及计算机的有关基础学科等等。

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素养;不仅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能否应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是衡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经济和管理人才以及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人才中越来越显示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线性代数和微积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的专科生必修的三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线性代数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行列式、矩阵、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及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理论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提高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同时要在微积分(高等数学)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要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 行列式 (一)教学要点 1、二阶、三阶行列式2、全排列和逆序数,奇偶排列(可以不介绍对换及有关定理),n 阶行列式的定义3、行列式的性质4、n 阶行列式ij a D =,元素ij a 的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5、拉普拉斯展开定理6、克莱姆法则 (二)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n 阶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2、会用定义判定行列式中项的符号3、理解和掌握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的计算方法,即+11j i A a +22j i A a ⎩⎨⎧≠==+j i ji D A a jn in 0 +j i A a 11 +j i A a 22⎩⎨⎧≠==+j i j i D A a nj ni0 4、会用行列式的性质简化行列式的计算,并掌握几个基本方法: 归化为上三角或下三角行列式,各行(列)元素之和等于同一个常数的行列式, 利用展开定理降阶*归纳法、递推法、降阶法等。

*5、了解拉普拉斯展开定理6、掌握应用克莱姆法则的条件及结论 会用克莱姆法则解低阶的线性方程组7、了解n 个方程n 个未知量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充分性在第三章中证明)第二章 矩阵(一)教学要点 1、矩阵的概念n m ⨯矩阵n m ij a A ⨯=)(是一个矩阵表。

当n m =时,称A 为n 阶矩阵,此时由A 的元素按原来排列的形式构成的n 阶行列式,称为矩阵A 的行列式,记为A .矩阵和行列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几种特殊的矩阵:对角阵;数量阵;单位阵;三角形矩阵;对称矩阵3、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加减法;数与矩阵的乘法;矩阵的转置;矩阵的乘法 (1)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和消去律,两个非零矩阵相乘可能是零矩阵。

如果两矩阵A 与B 相乘,有BA AB =,则称矩阵A 与B 可换。

(2)方阵的幂:对于n 阶矩阵A 及自然数k ,个k k A A A A ⋅⋅= 规定I A =0,其中I 为单位阵 . *(3) 设多项式函数k k k k a a a a ++++=--λλλλϕ1110)( ,A 为方阵,矩阵A 的多项式I a A a A a A a A k k k k ++++=--1110)( ϕ,其中I 为单位阵。

(4)n 阶矩阵A 和B ,则B A AB =. *4、分块矩阵及其运算5、逆矩阵:可逆矩阵(若矩阵A 可逆,则其逆矩阵是唯一的);矩阵A 的伴随矩阵记为*A ,I A A AA ==**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逆矩阵的性质。

6、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关系;矩阵在等价意义下的标准形;矩阵A 可逆的又一充分必要条件:A 可以表示成一些初等矩阵的乘积;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

7、矩阵的秩:矩阵的k 阶子式;矩阵秩的概念;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 8、矩阵的等价 (二)教学要求1、理解矩阵的概念;矩阵的元素;矩阵的相等;矩阵的记号等2、了解几种特殊的矩阵及其性质3、掌握矩阵的乘法;数与矩阵的乘法;矩阵的加减法;矩阵的转置等运算及性质4、理解和掌握逆矩阵的概念;矩阵可逆的充分条件;伴随矩阵和逆矩阵的关系;当A 可逆时,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的方法(1)在对矩阵的分法符合分块矩阵运算规则的条件下,其分块矩阵的运算在形式上与不分块矩阵的运算是一致的。

(2)特殊分法的分块矩阵的乘法,例如n m A ⨯,l n B ⨯,将矩阵B 分块为) (21l b b b B =,其中j b (l j 2, ,1=)是矩阵B 的第j 列,则=AB ) (21l b b b A ) (21l Ab Ab Ab =又如将n 阶矩阵P 分块为) (21n p p p P =,其中j p (n j 2, ,1=)是矩阵P 的第j 列.⎥⎥⎥⎥⎦⎤⎢⎢⎢⎢⎣⎡n P λλλ 0 0 00 0 00 0 0 21 ) (21np p p = ⎥⎥⎥⎥⎦⎤⎢⎢⎢⎢⎣⎡n λλλ 0 0 00 0 00 0 0 21) (2211n n p p p λλλ = (3)设对角分块矩阵⎥⎥⎥⎥⎦⎤⎢⎢⎢⎢⎣⎡=SS A A A A 2211 ,),2,1(s P A PP =均为方阵, A 可逆的充要条件是PP A 均可逆,s P ,2,1=,且⎥⎥⎥⎥⎥⎦⎤⎢⎢⎢⎢⎢⎣⎡=----11221111 ss A A A A6、理解和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及其有关理论;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化矩阵为行最简型;会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求逆矩阵7、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以及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等有关理论8、若矩阵A 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得到矩阵B ,则称矩阵A 和矩阵B 等价,记为B A ≅. n m ⨯矩阵A 和B 等价当且仅当)()(B r A r =,在等价意义下的标准型:若r A r =)(,则 r D A ≅,⎥⎦⎤⎢⎣⎡=000 r r I D ,r I 为r 阶单位矩阵。

因此n 阶矩阵A 可逆的充要条件为n I A ≅。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一)教学要点1、n 维向量;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有关运算律记所有n 维向量的集合为nR ,nR 中定义了n 维向量的线性运算,则称nR 为 n 维向量空间。

2、向量间的线性关系(1)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线性表示的判定(2)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无关的判定3、向量组的等价,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及其求法;向量组的秩及其求法 (1)设有两个向量组,1α,2αs α )(A ,1β,2βt β )(B向量组)(A 和)(B 可以相互表示,称向量组)(A 和)(B 等价。

向量组的等价具有传递性。

(2)一个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不是惟一的,但其所含向量的个数相同,那么这个相同的个数定义为向量组的秩。

4、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的关系5、线性方程组的求解(1)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2)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的判定(3)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4)齐次线性方程的基础解系与全部解的求法(5)非齐次方程组解的求法(二)教学要求1、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有关的运算律2、理解向量的线性组合、线性表示、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概念3、掌握线性表示、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定理4、理解并掌握向量组的等价极大无关组、向量组的秩等概念;及极大无关组、向量组秩的求法5、掌握线性方程组的矩阵形式、向量形式的表示方法6、会用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7、理解并掌握齐次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条件及其判别方法8、理解并掌握齐次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全部解的概念及其求法9、理解非齐次方程组与其导出组解的关系;掌握非齐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第四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一、教学要点1、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特征方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与性质2、相似矩阵的定义、性质;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3、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向量内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正交向量组;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正交矩阵;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二、教学要求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有关性质2、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3、理解并掌握相似矩阵的概念与性质4、掌握判断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条件及对角化的方法5、会将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变换化为对角矩阵。

* 第五章二次型一、教学要点1、二次型与对称矩阵:二次型的定义;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的对应关系2、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的标准形配方法;初等变换法;正交变换法;合同矩阵;二次型及对称矩阵的标准形与规范形3、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的有定性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的正定、负定、半正定、半负定二、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二次型的定义及其矩阵的表示方法。

2、会用三种非退化线性替换:即配方法、初等变换法、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及规范性3、理解二次型的正定、负定、半正定、半负定的定义;* 第六章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一、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线性空间公理化定义,了解子空间的概念,会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构成线性空间,或是某个线性空间的子空间。

2、了解线性空间的维数、基坐标等概念,熟悉几个常用线性空间的维数、基;了解两个线性空间同构的概念。

3、掌握两个基之间的过渡矩阵的求法,会使用坐标变换公式。

4、会求在一个基下线性变换的矩阵。

二、教学要点:1、线性空间的概念,子空间。

2、线性空间的基、维数与向量的坐标。

3、基变换和坐标变换公式。

4、变换及线性变换的概念。

5、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

三、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赵树嫄,经济应用基础数学(二)《线性代数》(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2、张博,《线性代数》(人大第二版)导教、导学、导考,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3、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线性代数》(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注:本书荣获2000年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二等奖)。

4、钱志强,《线性代数教学与参考》,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3年8月。

四、其他说明1、本大纲根据国家教委审定的《线性代数》课程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院招生的实际状况而编写的,对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按教学要求不同均分为两个层次:对较高要求的概念、理论用“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用“掌握”一词表述;要求较低者分别用“了解”、“会”一词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