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合集下载

齿轮公差

齿轮公差
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fx——x方向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fy——y方向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fx——x方向轴线的平行度公差
fy——y方向轴线的平行度公差
定义:齿轮的轴线在其基准平面(H)上投景的平行度误差。
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垂直于基准平面,并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平面(V)上投影的平行度误差。
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Ewm——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上偏差EwmS、下偏差Ewmi、公差Twm)。定义: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长度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齿轮副接触斑点
装配好的齿轮副,在轻微的制动下,运转后齿面上分布的接触擦亮痕迹。
接触痕迹的大小在齿面展开图上用百分数计算。
沿齿长方向:接触良迹的长度b″(扣除超过模数值的断开部分c)与工作长度b′之比的百分数,即 ;沿齿高方向:接触痕迹的平均高度h″与工作高度h′之比的百分数,即 。
装配好的齿轮副,当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jn=jtcosb·cos这里,b为基圆螺旋角
注:①允许用齿条蜗杆测头等测量元件代替测量齿轮;
②FP(FPk)允许在齿高中部测量,但仍按分度圆上计值;
③允许用检查被测齿轮和测量蜗杆啮合时齿轮面上的
接触迹线(可称为“啮合齿形”)代替,但应按基圆切线方向计值;
注:包含基准轴线,并通过由另一轴线与齿宽中间平面相交的点所形成的平面。称为基准平面。两条轴线中任何一条轴线都可作为基准轴线。
jt、jn——齿轮副的侧隙
jtmax、jnmax——最大极限侧隙
jtmin、jnmin——最小极限侧隙
定义:装配好的齿轮副,当一个齿轮固定时,另一个齿轮的圆周晃动量。以分度圆上弧长计值。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来源:机械论坛()1.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即几何偏心)齿圈径向跳动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轮齿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也是轮齿齿圈相对于轴中心线的偏心,这种偏心是由于在安装零件时,零件的两中心孔与工作台的回转中心安装不重合或偏差太大而引起。

或因顶尖和顶尖孔制造不良,使定位面接触不好造成偏心,所以齿圈径跳主要应从以上原因分析解决。

2.公法线长度误差(即运动偏心)滚齿是用展成法原理加工齿轮的,从刀具到齿坯间的分齿传动链要按一定的传动比关系保持运动的精确性。

但是这些传动链是由一系列传动元件组成的。

它们的制造和装配误差在传递运动过程中必然要集中反映到传动链的末端零件上,产生相对运动的不均匀性,影响轮齿的加工精度。

公法线长度变动是反映齿轮牙齿分布不均匀的最大误差,这个误差主要是滚齿机工作台蜗轮副回转精度不均匀造成的,还有滚齿机工作台圆形导轨磨损、分度蜗轮与工作台圆形导轨不同轴造成,再者分齿挂轮齿面有严重磕碰或挂轮时咬合太松或太紧也会影响公法线变动超差。

3.齿形误差分析齿形误差是指在齿形工作部分内,包容实际齿形廓线的两理想齿形(渐开线)廓线间的法向距离。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不可能获得完全正确的渐开线齿形,总是存在各种误差,从而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齿轮的基圆是决定渐开线齿形的惟一参数,如果在滚齿加工时基圆产生误差,齿形势必也会有误差。

基圆半径R=滚刀移动速度/工作台回转角速度x cos ao (ao为滚刀原始齿形角),在滚齿加工过程中渐开线齿形主要靠滚刀与齿坯之间保持一定速比的分齿来保证,由此可见,齿形误差主要是滚刀齿形误差决定的,滚刀刃磨质量不好很容易出现齿形误差。

同时滚刀在安装中产生的径向跳动、轴向窜动(即安装误差)也对齿形误差有影响。

常见的齿形误差有不对称、齿形角误差(齿顶变肥或变厚)、产生周期误差等。

4.齿向误差分析齿向误差是在分度圆柱面上,全齿宽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向线的两条设计齿向线的端面距离。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1) 精度等级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参见齿轮传动精度等级选择(2) 齿轮检验与公差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

(3)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接触班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

(4) 齿轮侧隙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 nmax(或j t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 nmin(或j tmin)来规定。

中心距极限偏差(±f a)按“中心距极限偏差”表的规定。

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E ss及下偏差E si从齿厚极限偏差表来选用。

例如上偏差选用F(=-4f Pt),下偏差选用L(=-16f Pt),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

参看图“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若所选用的齿厚极限偏差超出齿厚极限偏差表所列14种代号时,允许自行规定。

(5)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齿距累积公差F P及K个齿距累公差F PK齿向公差Fβ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极限偏差(±f a)齿厚极限偏差接触斑点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形公差F f齿距极限偏差(±f Pt)基节极限偏差(±f Pb)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齿坯基准面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圆柱直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6) 图样标注在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

标注示例a) 齿轮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其齿厚上偏差为F,下偏差为L:b) 第Ⅰ公差组精度为7级,第Ⅱ、Ⅲ公差组精度为6级,齿厚上偏差为G,齿厚下偏差为M:c) 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4级,其齿厚上偏差为-330μm,下偏差为-405μm: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按机器类型选择按速度、加工、工作条件选择齿距累积公差(FP)及K个齿距累积公差(FPK)值注:1. F P和F PK按分度圆弧长L查表:查F P时,取L=πd/2=πm n z/2cosβ;查F PK时,取L=Kπm n/cosβ(K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齿轮公差

齿轮公差

(5) ΔFr < Fr :仅用于10~12级精度 从以上五组中任选一组来验收齿轮的运动精度。
(二)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第II公差组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主要是短周期的。 机床传动链高频误差和刀具误差,在加工齿轮过程中多 次重复出现,使齿轮产生齿形误差、基节偏差、齿距偏差, 使得齿轮在传动时产生振动和噪声。
一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第i公差组1切向综合误差f2齿距累积误差fp3齿圈径向跳动fr4径向综合误差f5公法线长度变动fw切向综合公差f齿距累积公差fp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径向综合公差f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度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
§9
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一)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第I公差组
5、公法线长度变动(△Fw)
公法线长度变动△Fw:在 被测齿轮一周范围内,实 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差,即: △Fw=Wmax—Wmin。 △Fw是由运功偏心引起,而运动偏 心引起的误差是长周期切向误差。 △Fw 是评定齿轮运动精度的切向 单项指标。 夸齿数n=z/9+0.5,z≤17,n取2。
起早期点蚀、折断而降低使用寿命。
(4)传动侧隙
在齿轮传动过程中,非接触面一定要有合理的间隙,用以贮存润滑油,补偿 齿轮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及受热和受力后的变形误差。 独立于精度的另一类问题
一、概述
2、不同用途、不同工作条件的齿轮副的使用要求 分度或读数机构中的齿轮副:
模数小,转速低,主要要求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对传动平稳性也有一 定的要求,而对齿面受载均匀性要求不太高。 当需要正反转可逆传动时,则要求齿侧间隙要求小些,以减少回程 误差。
齿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要求齿轮在一转的范围内,ΔΦmax≤Φmax,即控制齿轮一转内速比的变动量。 轮 的 (2)传动的平稳性 精 要求齿轮在局部(一齿)转角范围内,ΔΦmax ≤Φmax ,即控制齿轮瞬时传 动比的变动量。 度 要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求 要求齿轮啮合时,载荷分布要均匀,齿面接触良好,以免引起应力集中,引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F i′、F P、F Pk F i″、F r、F w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f i′、f i″、f f ±f Pt、±f Pb、f f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Fβ、F b、±F Px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1) 精度等级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参见齿轮传动精度等级选择(2) 齿轮检验与公差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

(3)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接触班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

(4) 齿轮侧隙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 nmax(或j t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 nmin(或j tmin)来规定。

中心距极限偏差(±f a)按“中心距极限偏差”表的规定。

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E ss及下偏差E si从齿厚极限偏差表来选用。

例如上偏差选用F(=-4f Pt),下偏差选用L(=-16f Pt),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

参看图“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若所选用的齿厚极限偏差超出齿厚极限偏差表所列14种代号时,允许自行规定。

(5)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齿距累积公差F P及K个齿距累公差F PK齿向公差Fβ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极限偏差(±f a)齿厚极限偏差接触斑点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形公差F f齿距极限偏差(±f Pt)基节极限偏差(±f Pb)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齿坯基准面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圆柱直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6) 图样标注在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

齿圈径向跳动

齿圈径向跳动
6
(3)测量时应上翻扳手4,提起指示表测头后 才可将 齿轮转过一齿,在将扳手轻轻放下,使测头与齿面接 触.指示表侧头调零(旋动微调手轮3)开始逐齿测取 读数,直至侧扁全部齿间为止。最后当指示表侧头 回到调零齿间时,表上读数应为零。若偏差超过一 个格值应检查原因,并重新测量。
(4)在全部读数记录中,取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 差,即为被测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 Fr
(三)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齿圈径向跳动是指齿轮在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 槽内活在轮齿上与齿高中部与 齿的双面接触,测头 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大变动量.它主要反映齿轮 运动误差中因基圆的几何偏心所引起的径向误差分 量.合 公法线长度变动相组合可评定6-8级精度的齿 轮,倘单独控制则只能评定9级以下9
10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7
四、实验步骤
(1)按被测齿轮模数选择适当的测头,将测头装在指示 表上;
(2)移动顶针架滑板12,使被测齿轮位于测头之下.并按 上节所述,调节指示表架的上下和角位置,然后紧固立 柱1后面的调节螺钉,再转动 指示表右下角的微调手轮 3进行微调,使指针指零;
(3)逐齿测量,逐一记下读数,填入报告表中。
4
三、仪器的调整与使用 本仪器主要由顶针架14和 指示表2及其安装支架两大 部分组成.将带心轴的被测齿轮安装在两顶尖78上拧 紧螺钉9和10,心轴顶尖孔与顶尖间无间隙.安装时要注 意勿使齿轮下落砸坏仪器.
5
(1)根据被测齿轮是圆柱还是圆锥齿轮,安置好指示 表支架5的角向位置,同时按被测齿轮的直径大小 转动升降螺母6,是指架作上下移动,并固定在某一 适当位置,以指示表侧头与被测齿轮在齿间内接触\ 表针大致向零度数为度. (2)根据被测齿轮模数大小,选择相应直径的指示表 侧头.为使测头在齿轮分度圆处接触,测头直径按式 d=1.68 m决定.

试验齿轮齿圈径向跳动

试验齿轮齿圈径向跳动

实验二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人员:李洲,刘自成,龚佳健实验温度:t=17℃实验时间:4 月6日指导教师:杨浪萍,张楚书一、实验目的1、熟悉测量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方法;2、加深理解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测量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 r 。

三、实验仪器说明及测量原理测量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可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图2.1 为跳动检查仪的外形图。

被测齿轮与心轴一起装在两顶针之间,两顶针架装在滑板上。

转动手轮,可使滑板作纵向移动。

扳动提升手柄,可使指示表放下进入齿槽。

为了测量不同模数的齿轮,仪器备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探测头。

图 2.1 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 r ,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轮齿上,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两。

如图2.2 所示。

为了使测头球面在被测齿轮的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触,球形测头的直径 d p 应按下式选取:d p =1.68m2-1)式中m 为齿轮模数(mm)图 2.2 测量原理四、测量步骤1、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择适当的球形测头装入指示表的测量杆下端;2、将被测齿轮和心轴装在一起的两顶尖之间,拧紧顶尖座锁手轮和顶尖锁紧手柄;3、旋转手轮,调整滑板位置,使球形测量头位于齿宽中部。

借升降螺母和提升手柄。

使是指 表下降,直至测头伸入齿槽内且与齿面接触。

调整指示表,使其指针压缩约 1-2 圈,拧紧表架后面 的紧固旋钮;4、球形测头伸入齿槽最下方即可读数,每测完一齿,抬起提升手柄,使球形测头进入第二个 齿槽与齿面接触,以此类推,逐齿测量并记录指示表的读数;5、根据齿轮的技术要求,查出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 ,判断被测齿轮的合格性。

五、被测对象图 2.3 被测对象齿轮基本参数见表 1-1表 2-1 齿轮基本记录员:刘表 2-2 第一次测量数据参数六、被测数据自成表2-4 第三次测量数据表2-5 第四次测量数据表2-6 第五次测量数据表2-7 第六次测量数据表2-8 第七次测量数据表2-9 第八次测量数据表2-10 第九次测量数据表2-11 第十次测量数据表2-12 测量平均值。

关于齿轮基本知识

关于齿轮基本知识

精选课件
6
公法线长度变动
• 公法线长度变动(齿轮上跨过一定的齿数K(跨测齿数)所量的渐开 线间的法线距离称为公法线长度WK)
• 公法线长度变动指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 值之差。
• 测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目的是控制齿厚。 • 公法线长度变动反映齿轮切向误差,对齿轮传动平稳性有影响。公法
•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 5M1E。6要素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就必须重新计算。
精选课件
25
戴明循环
精选课件
26
精选课件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改善传动质量。 • 齿轮螺旋角,一般是指斜齿轮螺旋角βi ,它是导程 L 和圆柱的分度圆
直径 di 决定,导程相同,而分度圆直径不同,或者说不同分度圆直 径的齿轮,其螺旋角也不相同。 • “跨测齿数” 是在齿轮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概念,也叫跨齿 数。它是衡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变动量的重要参数,用K表示。
精选课件
19
退火
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 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目的是使经 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 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精选课件
20
表面淬火
• 表面淬火的目的在于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而心部仍然保持 原有的良好韧性,常用于机床主轴,齿轮,发动机的曲轴等。表面淬 火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 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表面淬火时通过快速加热,使钢件表面很快 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现局部淬 火。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
>6.3~10
>10~16
8
9
11
13
13
14
18
20
18
20
25
28
25
28
36
40
36
40
50
56
50
56
71
80
800
1600
1~3.5
>3.5~6.3
>6.3~10
>10~16
9
10
11
13
14
16
18
20
20
22
25
28
28
32
36
40
40
45
50
56
56
63
71
80
基节极限偏差(±fPb)值m m
40
50
80
125
>6.3~10
20
32
45
56
90
140
125
400
1~3.5
22
36
50
63
80
112
>3.5~6.3
25
40
56
71
100
140
>6.3~10
28
45
63
80
112
160
>10~16
32
50
71
90
125
180
400
800
1~3.5
28
45
63
80
100
125
>3.5~6.3
32
分度圆直径mm
法向模数mm
精度等级
大于

5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的说明名词解释: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 Fi′、FP、FPk Fi″、Fr、Fw 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 fi′、fi″、ff ±fPt、±fPb、ff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 Fβ、Fb、±FPx 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测量齿轮 3~5 一般用途减速器 6~8 透平机用减速器 3~6 载重汽车 6~9 金属切削机床 3~8 拖拉机及轧钢机的小齿轮 6~10 航空发动机 4~7 起重机械 7~10 轻便汽车 5~8 矿山用卷扬机 8~10 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 5~8 农业机械 8~11关于齿轮精度等级计算的问题某通用减速器中有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副,模数m=4mm,小齿轮z1=30,齿宽b1=40mm,大齿轮2的齿数z2=96,齿宽b2=40mm,齿形角α=20º。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F i′、F P、F Pk F i″、F r、F w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f i′、f i″、f f ±f Pt、±f Pb、f f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Fβ、F b、±F Px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1) 精度等级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参见齿轮传动精度等级选择(2) 齿轮检验与公差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

(3)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接触班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

(4) 齿轮侧隙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 nmax(或j t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 nmin(或j tmin)来规定。

中心距极限偏差(±f a)按“中心距极限偏差”表的规定。

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E ss及下偏差E si从齿厚极限偏差表来选用。

例如上偏差选用F(=-4f Pt),下偏差选用L(=-16f Pt),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

参看图“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若所选用的齿厚极限偏差超出齿厚极限偏差表所列14种代号时,允许自行规定。

(5)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齿距累积公差F P及K个齿距累公差F PK齿向公差Fβ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极限偏差(±f a)齿厚极限偏差接触斑点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形公差F f齿距极限偏差(±f Pt)基节极限偏差(±f Pb)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齿坯基准面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圆柱直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6) 图样标注在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

齿轮检验的个公差组

齿轮检验的个公差组

齿轮检验的3个公差组一般厂家检验ff、Fβ、Fr、Wk、ΔW,欧洲厂家主要要求检测Fi″、fi″、Fr、Wk。

还有一个隐含要求,就是装配后噪音要小。

一典型零件检测1.5齿轮的检测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5.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6.进行检测;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一典型零件检测1.5齿轮的检测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5.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6.进行检测;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8.上交检测报告,进行评价。

图1-5-1 减速器齿轮零件图1.5.1.2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一、齿轮的分类和使用要求(一)齿轮分类:齿轮传动广泛的用于传递回转运动、传递动力和精密分度等。

机器或仪器中齿轮传动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齿轮的制造精度和齿轮副的安装精度。

其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及工作精度等都与齿轮的制造精度有密切关系。

齿轮传动按照用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传动齿轮、动力齿轮、分度齿轮。

(二)不同的齿轮传动主要有以下四项使用要求:1.运动精度:是指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运动精度,应限制齿∆i。

(分度齿轮)图1-5-2 运动精度误差示意图轮一转中最大转角误差∑2.运动平稳性精度:要求齿轮运转平稳,没有冲击、振动和噪声。

要限制一齿距角范围内转角误差的最大值。

(高速动力齿轮)3.接触精度:要求齿轮在接触过程中,载荷分布要均匀,接触良好,以免引起应力集中,造成局部磨损,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低速重载齿轮)4.齿侧间隙:在齿轮传动过程中,非接触面一定要有合理的间隙。

齿轮检验的个公差组

齿轮检验的个公差组

齿轮检验的3 个公差组一般厂家检验ff 、Fβ、Fr、Wk、ΔW,欧洲厂家主要要求检测Fi ″、fi ″、Fr、Wk。

还有一个隐含要求,就是装配后噪音要小。

1、齿轮的检测有三方面要求:传递运动的精确性、平稳性、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2、这三个公差组各有数个检测项目,按国标要求每个公差组只检一项或两项(当然不是随意选)一般情况下设计者会给出每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和需检测的项目。

3、3、但有时图纸上会给出数个项目或只给精度等级和标准,这种情况下个人认为最好和设计沟通一下,看对方有什么要求,否则你费了半天劲可能人家一句话你就得从头再来。

若设计没什么要求那你可以按标准要求每个公差组检一项或两项就可以了,记住是按照标准要求,不是自己随意挑的。

4、4、个人感觉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每一公差组检FP 或公法线变动和FR,第二公差组检Fα 和FPT,第三公差组检Fβ。

纯属个人感觉没有依据。

5、5、除了这三方面的要求外,还有齿厚要求,当然这个是好检的,可测公法线或跨棒距。

6、一典型零件检测齿轮的检测1.5.1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2.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4.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5. 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6. 进行检测;7. 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一 典型零件检测 齿轮的检测1.5.1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1.5.1.1 分析工作任务书1. 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3. 掌握齿轮检测原理;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5. 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6. 进行检测;7. 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1.5.1.2掌握齿轮的 基础知识 一、齿轮的分类和使用要求(一)齿轮分类:图 1-5-1 减速器齿轮零件图8. 上交检测报告,进行评价齿轮传动广泛的用于传递回转运动、传递动力和精密分度等。

齿轮公法线上下偏差计算公式

齿轮公法线上下偏差计算公式

齿轮公法线上下偏差计算公式(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齿轮公法线上下偏差计算公式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Es*scosа-2e*sinа,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ws=Esi*cosа+2e*sinа,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Tw=Ts*cosа-4esinа,1、式中2e为齿轮一转内最大的几何偏心量,为ΔFr2e=ΔFr=KFr,根据国标取K=,式中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有精度等级和分度圆直径决定(你未给出分度圆直径及应用,所以我没办法给你准确数,你自己查表)。

2、式中α为压力角,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α=20°3、式中Ess和Esi为齿轮齿厚上偏差和下偏差,通常齿轮副,两齿轮的Ess相同,Ess=fa*tagа+(jn min+J)/2cosа①式中fa为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②式中jn min为齿轮副公法线方向极限侧隙,叫作法向极限侧隙,jn min=jn1+jn2jn1=a(α1Δt1+α2Δt2)*2sinа(单位mm)a---齿轮副中心距α1,α2---线膨胀系数(45#钢齿:*10^-6,铸铁箱体:*10^-6)Δt---工作温升(相对于20℃)脚注1为齿轮,脚注2为壳体jn2=K*mn (单位um)mn---法向模数系数K---5~10(油池润滑)10(V<10m/s)齿轮线速度(喷油润滑)20(10<V<25)30(25<v<60)30~50(V>60)Esi=Ess+TsTs=(Fr^2+br^2)^1/2*2tagαFr---齿圈径向跳动(查表)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查表)4、小结要得到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必须根据应用环境来确定精度等级,有三组公差精度分别为:运动精度、平稳性精度、接触精度,示例一、7-6-6GM、示例二、7FL第一个示例表示运动精度7,平稳性精度和接触精度6,G和M代表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6fpt和-20fpt(买本书或下载齿轮手册上面有标准),fpt查表得,它属平稳性精度参数,第二个示例表示三组公差精度都为7,其他同上,只是齿厚公差带偏上一点了,F=-4fpt,L=-16f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