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拔牙并发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预防策略

合集下载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早期有持续性剧痛,黏膜破溃,骨面暴露,如有继发感染,则长期有脓,久治不愈。病变影响咀嚼肌群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出现严重的牙关紧闭。由于骨的代谢能力低下(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死骨的分离速度非常缓慢,与正常骨常无明显界限。因软组织也受到放射性损害,局部血运障碍,极易因创伤或感染而坏死,形成与口腔相通的洞穿性缺损。全身症状也明显,衰弱、消瘦、贫血等。

放射性骨髓炎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虽已形成死骨,却并无明显界限,而且呈进行性发展。因此,治疗应考虑全身及局部两方面。

1.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给药周期较长,一般持续1~3个月,症状缓解后可停药。若有急性发作应再次用药。本病疼痛剧烈应对症给予镇痛剂。增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等治疗,以加速死骨的分离。

2.局部治疗放射性骨坏死的死骨分离缓慢,但死骨块往往穿破口腔黏膜或面颈部皮肤而裸露,并有不同程度的溢脓。

(1)放射性骨髓炎的死骨未分离前,为了防止感染扩散,每天应进行创腔冲洗,更换敷料;对已露出的死骨,可用骨钳分次咬除,以减轻对局部软组织的刺激。

(2)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已分离后的死骨,予以摘除,原则对正常骨质不应涉及,以免造成新的骨坏死,故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切口适当超过瘘口,以可摘除死骨为度,对残腔稍加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后,留置引流,待其自行愈合。对已经确诊为放射性骨髓炎的病例,死骨虽未分离,但结合照射野范围、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资料,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后,在健康骨质内施行死骨切除术,可达到预防病变扩大,缩短病程的效果。遗留的组织缺损,可行血管化组织移植或待二期整复。但对切除术,应持慎重态度,必须在对病变范围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这样不致造成过多正常骨的切除或病变骨的残留。对于放射线损伤的口腔黏膜与皮肤,根据局部具体情况,在切除颌骨的同时一并切除,以免术后创口不愈合。

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皮肤反应与损伤

⏹急性

•I度(干性皮炎):20Gy时可有红斑、充血、潮红,伴烧灼和刺痒感,30Gy后逐渐变成暗红,有表皮脱屑;

•II度(湿性皮炎):40Gy后可见充血、水肿、水泡形成、糜烂,有渗出液;

•III度(放射性溃疡):75Gy后可发生边界清楚、底部光滑的火山口型溃疡,表面可有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伴剧痛。

⏹慢性

•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

•表皮萎缩变薄,浅表毛细血管扩张,有色素沉着、脱屑、皮肤搔痒,易受损溃破;

•易发生蜂窝组织炎,表现为高热、局部红肿热痛等,抗炎治疗有效,易复发;

•晚期放射性溃疡:照射区皮肤保护不利或损伤未愈发展而成,可破坏深部组织,甚至累及骨组织,出现坏死性骨髓炎。

⏹预防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避免理化刺激:放疗中禁用湿敷、热敷、化妆品及有刺激性的药膏,避免烈日曝晒和严寒冷冻,不要剃须,衣领要软;

•禁忌搔抓、按摩,避免外伤。

⏹处理原则

•干性反应:可不处理或1%冰片滑石粉涂抹;

•湿性反应:暂停放疗,局部清洁暴露、涂抹龙胆紫、2%硼酸软膏等,避免感染,一般10~14天即能愈合;

•放射性溃疡:局部VitB12外敷;伴感染者作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湿敷;反复换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和愈合;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切除皮损,行皮片或皮瓣移植等。

口咽粘膜反应

⏹一般在放疗2~3周时最严重,多数可自行缓解;

⏹表现:充血-白斑-融合成片-浅表溃疡,可有伪膜;

⏹症状:口咽部不适或疼痛、吞咽疼痛和声音嘶哑等。

⏹急性粘膜损伤的分级:

•0级:无变化;

•1级:充血,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

智齿未拔除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下颌骨坏死2例报告

智齿未拔除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下颌骨坏死2例报告

上 ) 2 病 变 范 围在 放 射 区 内 ; ( )持 续 的 皮 肤 黏 膜 损 害 ;( ) 3
并 致 骨 组 织 暴 露 ;( ) 死 骨 形 成 ;( ) 蜂 窝组 织 炎 、窦 道 形 4 5
骨 术 + 游离 皮 片 移 植 术 + 小 动 脉 吻 合 术 +腮 腺 全 切 除 术 ) ,
与 智 齿有 关 。本 文报 告 我 院近 年 发 现 的 2 未 拔 除 智 齿 行 鼻 例 咽癌化疗而发生 O RN 的病 例 ,并 对 该 病 的 发 生 发 展 及 与 智 齿 拔 除是 否 有 关 进 行 文 献 复 习 , 以期 对 肿 瘤 放 射 治 疗 工 作 有
所 帮助 。
至D T:8 Gy4 f5 d后 结 束 。放 疗 后 以 “ F 方 案 ( 0 / 0/ 8 D ” 顺 铂 2 gd 一+ 氟 脲 嘧 啶 10gd 一) 行 4周 期 辅 助 化 疗 。 0m l5 . l5 化 疗 4周 期 后 1 月余 诉 张 口受 限 明显 , 口腔 科 会 诊 及 MR 个 I
出 肯定 的结 论 。本 文 2 O N 患 者 均 有 智 齿 。 由 于 智 齿 萌 例 R 出 时 间 晚 ,受 下 颌 骨 解 剖 结 构 限 制 , 最 易 发 生 阻 生 l ; 而 _ 2
定 是 否 要 拔 除或 拆 除 金 属 牙 套 ; ( ) 对 于 阻 生 齿 形 成 牙 龈 盲 3

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护理体会

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护理体会

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护理体会

孙小红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8(21)12

【摘要】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头颈部患者1%-16%不等。做好放射性颌骨骨坏死病员的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总页数】1页(P1475-1475)

【作者】孙小红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放射性颌骨坏死死骨切除术后气道梗阻的护理体会 [J], 古佩明;陈亦阳;廖贵清;杨小平;谭艾贤

2.不同辐照仪对大鼠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模型建立的影响 [J], 陈滑维;张圣福;何海涛

3.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J], 周锐志;李彦磊;高炜;刘圆圆;陈海松;郝大鹏

4.高压氧治疗放射性颌骨骨坏死效果的系统评价 [J], 殷荫;曾维;敬伟;汤炜;郭维华

5.31例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回顾性研究 [J], 陆东辉;金友仁;郑春兰;刘树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颌面部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和防护研究

口腔颌面部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和防护研究

口腔颌面部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和防护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部放射治疗在癌症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放射治疗虽然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为了减轻和预防这些副作用,科研人员们不断探索新的防护方法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1. 口腔黏膜炎

口腔黏膜炎是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放射线能破坏黏膜细胞,导致黏膜炎的发生。症状包括口腔疼痛、溃疡以及咀嚼和吞咽困难。黏膜炎的程度严重性取决于照射剂量和治疗时间。

2. 唾液腺功能减退

放射线可造成唾液腺组织的损伤,因而导致患者唾液腺功能减退。唾液腺功能减退会引发口干、吞咽困难和牙齿蛀牙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和生活质量。

3. 颌骨坏死

放射治疗可能导致颌骨坏死,即放射性颌骨坏死。这是因为放射线对组织和血管造成损伤,影响了颌骨正常的血液供应和修复能力。颌骨坏死的症状包括疼痛、口腔溃疡和颌骨骨折等。

二、口腔颌面部放射治疗的防护研究

为了减轻和预防口腔颌面部放射治疗的副作用,科学家们致力于研

究防护方法和技术。

1. 多学科团队合作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多学科的合作非常重要。放射治疗师、口腔科

医生和牙科专家等共同制定治疗计划,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

性化的辅助治疗和防护措施。

2. 定期口腔检查和护理

定期的口腔检查和护理对于患者在放射治疗后的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黏膜炎等问题,以减轻症状并预防疾病

的进一步发展。

3. 唾液腺保护

保护唾液腺是预防放射治疗副作用的关键环节。常用的方法包括口

腔保湿、冰袋敷诊区以及使用唾液替代物和促进唾液分泌的药物等。

肿瘤放射治疗的一般护理常规

肿瘤放射治疗的一般护理常规

肿瘤放射治疗的一般护理常规

(一)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及处理原则

早反应组织受照射后的表现

1、皮肤反应和损伤

(1)急性反应:一般分为三度:Ⅰ度:发生红斑、潮红、有烧灼和刺痛的感觉,最后逐渐变成暗红,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Ⅱ度:充血、水肿、水泡形成,发生糜烂,有渗出液,称为湿性皮炎。Ⅲ度:放射性溃疡,表现为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火山口型形成痂下溃疡,有剧痛。

(2)慢性反应:放疗后数日、数年出现的反应。表皮萎缩变薄,浅表毛细血管扩张,有时有色素沉着、脱屑、皮肤瘙痒,易受损破溃。高能射线可致皮下组织纤维化,有时呈板样坚硬、纤维化的程度与早期皮肤反应的严重性无关。有皮下组织纤维化的患者常可合并感染,发生放射性蜂窝织炎,有高热,局部红肿热痛,可用抗生素治疗但易复发,晚期慢性放射性皮炎,其溃疡可向深部组织发展甚至累及骨组织,并发坏死性骨髓炎。

(3)处理:放射治疗时,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一旦出现湿性皮炎,可外用松花六一散。避免理化刺激,放疗中禁用湿敷、热敷、化妆品及有刺激的药膏,避免烈日暴晒和严寒冷冻,不要剃须,衣服宜柔软。禁忌瘙抓、按摩、避免外伤(数年后仍应注意)。

2、口腔粘膜反应

(1)临床表现:口腔粘膜反应出现时间较皮肤早,一般在放疗

后2—3周最为严重,以后可自行缓解,表现为充血、白点、融合成片和浅表溃疡,可有伪膜形成。

(2)处理:放疗中嘱患者戒烟酒,避免吃过热、过硬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反应明显时,可服清热解毒药、消炎止痛类药,也可用口腔溃疡膜、锡类散等局部涂拭及维生素B12含服。维生素B12含服对口腔粘膜溃疡有较好的疗效,能促进愈合并有镇痛作用。疼痛严重者,进食前可用2%普鲁卡因或1%丁卡因(的卡因)含服,以缓解疼痛。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CT表现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CT表现
• 辐射效应造成受照射组织低血运、低细胞 活力和低氧;一般将50Gy作为放射性骨坏 死的临界性剂量指标。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CT表现: 95%发生在下颌骨。 早期表现为局限性骨质疏松,无特异性。 进展期:虫蚀样骨质破坏伴死骨形成;少
有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可肿胀,但无软 组织肿块形成;皮下脂肪密度增高;部分 病例可出现病理性骨折;伴有感染时病灶 内可有小气体影。
谢谢
65
3
男 性 ,
岁 , 鼻 咽 癌 放 疗 后
年 余 , 左 下 颌 流 脓 伴 疼 痛
月 余
4
58
男 性 ,
岁 : 左 上 龈 癌 术 后 放 疗 后
年 半 , 左 下 颌 流 脓 半 年
1
舌根癌术后放化疗后10年,左下颌反复肿痛1年 M、50Y
M、75Y、右舌癌放疗后,面部溢脓4月余。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鉴别诊断
l骨髓炎 l恶性肿瘤
F 26Y

、 右 面 颊 部 反 复 肿 痛 月
CT0327601 2011/09/01
2
M 12Y

、 反 复 右 面 部 肿 痛 半 年
无明显诱因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右下后牙疼痛
M 24Y

、 发 现 右 下 颌 肿 物

2
左下颌骨骨肉瘤

放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放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放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放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急性放射反应一般经对症处理或停止放疗后多可逐步恢复;放疗的后期反应一旦发生,则不容易恢复,故以防止为主。

1.放疗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1)放射野内局部做好准备,如拔除严重龋齿、控制病灶的局部感染以及伤口愈合等。(2)注意患者是否伴有可能增加正常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如曾接受化疗、糖尿病、动脉硬化等。

3)精心设计放疗计划最关键,特别注意相邻野间热点问题(即放射剂量重叠)和各种正常组织的耐受量,严重不良反应如放射性截瘫必须避免。

4)放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急性放射反应。

2.放疗不良反应的治疗原则?激素可以减少渗出,防治炎症进一步扩展。对于开放部位(如肺)的放疗不良反应,多伴有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有助于控制放疗不良反应。大量维生素可促进代谢。并积极对症处理,以减轻患者症状,另一方面避免急性反应转向后期反应。

一、全射反应?主要是一系列的功能混乱与失调,表现为疲乏有力、虚弱、低热、食欲降落、恶心呕吐、睡眠停滞等。

予扶正益气、安神、营养支持、补液等对症处置惩罚。1、放射性皮肤毁伤,l、2级皮肤毁伤,可连续放疗,保持皮肤清洁枯燥,避免摩擦刺激,外用比亚芬;3、4级皮肤毁伤,喷洒“金因肽”,必要时应停止放疗;伴感染者抗生素治疗。

2、骨髓抑制(一系或三系削减),升白药物(G-CSF或GM-CSF)。rhEPO、IL-11、生血中医药治疗,加强营养,防治感染、出血,必要时身分输血。

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1、放射性急性脑水肿,甘露醇、速尿、皮质激素治疗。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讲课PPT课件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讲课PPT课件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讲课PPT课 件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概述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预防和护理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典型病例介绍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科研进展和展望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 -XX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概述
定义和病因
定义: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是一种由 放射治疗引起的颌骨骨髓炎,主要 表现为颌骨疼痛、肿胀、感染等。
口腔卫生:保持口腔卫生, 避免细菌感染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 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合理 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心理辅导:对患者进行心理 辅导,减轻心理压力
康复训练:进行适当的康复 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典型病例 介绍
病例选择和介绍
病例介绍:详细描述患者的 病史、症状、诊断和治疗过 程
放射性颌骨骨髓 炎的预防和健康 管理研究
THANK YOU
汇报人:
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放射治疗 等
治疗效果:改善疼痛、 肿胀、功能障碍等症 状
随访情况:定期复查 ,观察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
预后:根据病情严重 程度和治疗效果,预 后不同,部分患者可 完全康复,部分患者 可能遗留后遗症。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科研进展 和展望
科研进展和成果

口腔科放射性颌骨坏死(又称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诊疗常规

口腔科放射性颌骨坏死(又称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诊疗常规

口腔科放射性颌骨坏死(又称放射性颌骨骨

髓炎)诊疗常规

【诊断】

1.有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史;

2.全身表现病程发展缓慢,病程长,全身呈消耗性衰竭,有消瘦和贫血;

3.局部表现初期呈持续针刺样剧痛;放射区出现经久不愈瘘口或因拔牙、局部损伤后创口不愈,颌骨外露呈黑褐色,死骨与正常骨常界限不清;局部血运障碍,易形成组织坏死,形成口腔和面颊部洞穿缺损,瘘道有少量脓液分泌;

4.X线片可见病变区骨质破坏、密度降低,有斑块状透光区,无骨质增生及骨膜反应,有时可见病理性骨折。

【治疗】

1.全身治疗;

抗菌素控制感染,营养治疗,高压氧治疗;

2.局部治疗;

(1)为控制感染应使用低浓度双氧水或抗生素液进行冲洗并保持瘘道引流通畅;

(2)手术应在健康骨质范围内行死骨切除术;

(3)缺损组织可待二期修复。

放射性下颌骨坏死的BS临床分类及治疗策略

放射性下颌骨坏死的BS临床分类及治疗策略

放射性下颌骨坏死的BS 临床分类及治疗策略*

何悦①

刘忠龙①代天国①王中和②张志愿①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mandible ,ORNM )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提出一种用

于指导放射性骨坏死治疗的新的分类及分期系统。方法: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99例ORNM 病例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将病损中骨组织(bone tissue )及软组织(soft tissue )病损分别进行分类。再将骨、软组织病损的分类“合并”,同时结合国外关于ORNM 的分期研究,提出了最新的“BS ”分类及分期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ORNM 标准化治疗的构思。结果:根据骨坏死的不同严重程度将其分为4期:0期(8例),Ⅰ期(14例),Ⅱ期(65例),Ⅲ期(12例)。0期患者给予保守性治疗;Ⅰ期患者实施死骨摘除术;Ⅱ期患者行下颌骨边缘性切除或是节段性切除,血管化骨肌瓣或单纯软组织瓣修复;Ⅲ期患者则行下颌骨方块切除,血管化骨肌瓣或单纯软组织瓣修复。4个不同分期患者接受相对应治疗后均获得较好效果。结论:“BS ”分类及分期系统能够更容易且更为恰当地运用于ORNM 的临床治疗指导。

关键词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放射治疗临床分类及分期“BS ”分类治疗策略

doi:10.3969/j.issn.1000-8179.2015.16.862

Proposed "BS"classification of 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mandible

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皮肤反应与损伤

⏹急性

•I度(干性皮炎):20Gy时可有红斑、充血、潮红,伴烧灼和刺痒感,30Gy后逐渐变成暗红,有表皮脱屑;

•II度(湿性皮炎):40Gy后可见充血、水肿、水泡形成、糜烂,有渗出液;

•III度(放射性溃疡):75Gy后可发生边界清楚、底部光滑的火山口型溃疡,表面可有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伴剧痛。

⏹慢性

•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

•表皮萎缩变薄,浅表毛细血管扩张,有色素沉着、脱屑、皮肤搔痒,易受损溃破;

•易发生蜂窝组织炎,表现为高热、局部红肿热痛等,抗炎治疗有效,易复发;

•晚期放射性溃疡:照射区皮肤保护不利或损伤未愈发展而成,可破坏深部组织,甚至累及骨组织,出现坏死性骨髓炎。

⏹预防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避免理化刺激:放疗中禁用湿敷、热敷、化妆品及有刺激性的药膏,避免烈日曝晒和严寒冷冻,不要剃须,衣领要软;

•禁忌搔抓、按摩,避免外伤。

⏹处理原则

•干性反应:可不处理或1%冰片滑石粉涂抹;

•湿性反应:暂停放疗,局部清洁暴露、涂抹龙胆紫、2%硼酸软膏等,避免感染,一般10~14天即能愈合;

•放射性溃疡:局部VitB12外敷;伴感染者作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湿敷;反复换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和愈合;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切除皮损,行皮片或皮瓣移植等。

口咽粘膜反应

⏹一般在放疗2~3周时最严重,多数可自行缓解;

⏹表现:充血-白斑-融合成片-浅表溃疡,可有伪膜;

⏹症状:口咽部不适或疼痛、吞咽疼痛和声音嘶哑等。

⏹急性粘膜损伤的分级:

•0级:无变化;

•1级:充血,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

19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总结

19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总结
Av r g ra ai n d s s68 1Gy nd alwe e e tr lir dito ;8 4 o hec s sma f se ewe n 1t e r e a e ir dito o ewa . .a l r xe na ra ai n 0-% ft a e nie td b t e o5 y a s
C n lso : oO N , a i ind ma ei afn a e t a s ,o a i uya dif t n ae n u igfc r ma dbe o c in T R J rda o a g d m na c u e l l n r n e i r id cn t s n il u t s u l c j n co ao, —
[ 键 词】 放 射 性 骨 坏 死 ; 骨 ; 关 颌 治疗 ; 防 预 [ 图分 类 号] 7 2 中 R 8 【 献 标 识 码】 文 B [ 章 编 号 】 10 —9 9 2 0 )20 1—4 文 0 54 7 (0 9 0 —170
ose r d 0 e r sso h a f1 ss to a in c 0 i ft eJ wso 9 Ca e
LI Xin - ui U a g h ,ZHA NG e —i ,HUA S nl n2 NG i,ZHANG u Hu Ch n
f. e at e tfSo ao g , h L 1t s i 1N nig 1 0 2 i D p r n m tl y T eP A 8 s Hopt . aj 2 0 0 ; m o t o a n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放射性颌骨坏死
定义:由放射线损伤引起的渐进性颌骨坏死,可继 发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临床上多发生于头颈部恶性 肿瘤放射治疗后
病 因
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大剂量(>60Gy)放射治疗后,可 导致颌骨血管密度降低、骨细胞活性减低以及骨组织氧 含量降低(“三低学说”),颌骨发生无菌性坏死,在 此基础上,口腔卫生不佳、牙源性感染以及损伤或施行
典型病例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张口受限及颊部皮肤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上颌骨洞穿性缺损皮肤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曲面断层扫描片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咬合关系紊乱、病理性骨折及颊部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病理性骨折(下颌骨曲面断层扫描片)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右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右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右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左侧上颌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左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典型病例 左侧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治 疗
术前术后全身抗感染、营养支持及镇痛治疗 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治疗 局部引流冲洗 手术治疗:必须在健康骨质范围内施行死骨扩大切除术

口腔肿瘤:放疗后5年内别拔牙

口腔肿瘤:放疗后5年内别拔牙

口腔肿瘤:放疗后5年内别拔牙

最好在放疗前的两个星期将烂牙和龋齿残根拔掉。

放疗即使停止仍会继续缓慢释放放射能,拔牙更易导致局部感染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副教授朴正国

今年60岁的文伯两年前由于舌癌接受手术切除之后,曾做过2次化疗,30次放疗。不久前,他由于牙痛,去医院拔了一颗牙,没想到引起了严重感染,导致齿槽溢脓,最终诱发了颌骨骨髓炎。口腔专家介绍,发生在口腔或咽颈部的癌症,如鼻咽癌、舌癌、牙龈癌等,由于患者接受放疗后,颌骨周围的局部血管受到了损伤,极易引起感染,最终导致放射性骨坏死和放射性骨髓炎。专家提醒,口腔肿瘤患者在放疗后的3~5年内都不要拔牙。

析因

放射线里有放射能

小创口也易致感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副教授朴正国介绍,鼻咽癌、舌癌、牙龈癌等癌症跟其他癌症一样,放疗是其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放射线里毕竟有放射能,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由于人体口腔里的颌骨含有矿物质,会吸收放射能,并会进一步对周围组织进行放射,从而损伤周围的小血管,使得血供下降,导致血管变小,甚至堵死,最终引起局部感染,出现口腔溃疡、出血、化脓。除了软组织溃疡,还会引起骨的损伤,出现骨坏死,导致骨外露,诱发骨髓炎。

“在停止放疗后,放射能仍会继续缓慢释放。”他说,“因此,

在放疗后的3~5年内拔牙,即使是小创口,仍然会造成严重感染,从而诱发骨髓炎。”

提醒

放疗后过早拔牙容易诱发骨髓炎

朴正国介绍,口腔内颌骨骨髓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放疗后放疗区域的颌骨出现软组织疼痛、肿胀、破溃,然后导致骨头外露,出现骨头坏死,引起骨折。“对于这些坏死骨头的处理,通常是通过手术把坏死的骨块切除。”他说,但是,坏死骨块跟正常骨块的界限往往并不明显,因此,患者要么反复切,要么扩大切。切完后,不仅会影响面型,还会使得咬合关系紊乱,损害咀嚼功能,造成咀嚼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进食困难。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分期和治疗程序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分期和治疗程序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分期和治疗程序

姚小武;李锐球

【期刊名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年(卷),期】2000(7)3

【摘要】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头颈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十分困难。本文系统地总结了22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病例,提出临床分期和三阶段治疗程序。22例中3例因肿瘤局部复发停止治疗;5例经第一阶段治疗达到临床治愈;14例经三阶段的系统治疗后4例好转,10例临床治愈。作者认为,对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为保证手术的成功,术前术后有计划的进行高压氧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扩大截骨术,截骨范围应包括硬化区;抗感染+高压氧治疗-扩大截骨术-术后高压氧治疗是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较合理的治疗程序。

【总页数】3页(P152-154)

【关键词】颌肿瘤;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放射疗法;治疗

【作者】姚小武;李锐球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98

【相关文献】

1.血管化骨组织瓣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J], 何悦;代天国;孙坚;张志愿;竺涵光;张陈平

2.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治疗 [J], 陈巨峰;彭国光;李嘉明;冼淡

3.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伴颌面部组织坏死的临床治疗 [J], 陈鹏;崔永霞;黄盛兴;唐友盛;沈丽娟

4.10 应用己酮可可碱和维生素E治疗难治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后基本痊愈:二期临床试验 [J], 袁荣涛

5.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诊断与治疗:58例临床分析 [J], 殷学民;竺涵光;张陈平;叶为民;胡永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既可作为主

要的治疗手段,也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方法,或者结合化疗治

疗。然而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周围正常组

织,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ORNJ)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ORNJ可以自发形成,但更多因遭受外伤、手术或拔牙而诱发[1]。目前拔牙被认为是诱发ORNJ主要的危险因素。放疗

后的患者原则上应尽量避免拔牙。然而,由于射线对涎腺

和牙周组织的损伤,放疗患者易发生猖獗龋及进行性的牙

周附着丧失,照射区组织纤维化导致牙关紧闭,使正常的口

腔护理出现障碍,常致放射区域内的牙齿需拔除[2]。尽管现

在通过放疗前的预防措施,如治疗龋病、拔除不能保留的患

牙、牙周洁治及刮治以及放疗中、后使用氟化物并增强对放

疗患者牙齿健康状况的关注,已经大大减少了放疗后需拔

牙数量[3],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因而只能

选择拔除病变患牙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ORNJ的发生

率。现就放疗后拔牙并发ORNJ的预防进行综述。

一、放疗后拔牙并发ORNJ的发生率

拔牙创的愈合涉及一系列的细胞反应,包括蛋白合成

和血管网的形成等。高剂量(>60Gy)的X线照射会造成骨

组织和血管不可逆性损伤,使组织处于低细胞、低血管、低

氧状态,从而急剧降低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影响创口愈合

过程,拔牙创无法愈合,最终导致ORNJ的形成。

关于放疗后拔牙并发ORNJ的发病率,目前的文献报道

存在很大差异。据统计,放疗后拔牙并发ORNJ的发生率为2%~20%[4⁃5],这与研究人群的不同和观察时间的长短有关。不过,近年来放疗后拔牙引起ORNJ的发病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主要是放疗新技术和方法,如三维适形放疗降低了下颌骨受照体积和剂量,避免形成高剂量区[6]。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拔牙后ORNJ的发病率仅为1.8%、1.7%、0%[4,7⁃8],然而目前绝对发病率尚未明确。考虑到如今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逐年增加,统计放疗后拔牙并发ORNJ的绝对发病率是十分必要的。最近一项综述纳入1950至2010年发表的关于放疗患者拔牙后ORNJ发生率的高质量文章,数据整理统计得出放疗后拔牙引起ORNJ的绝对发病率为7%[9]。就拔牙创数目而言,在拔除的2766颗患牙中,只有54个拔牙创形成ORNJ,ORNJ的发生率为2%。其中下颌骨的发生率为3%,而上颌骨仅为1%。这与下颌骨较单一的血供和颌骨密度大有关。

二、围拔牙期的预防措施

1.拔牙术前准备:被射线照射后的颌骨组织再生能力低下,易受创伤和感染。龋齿、根尖周疾病、牙周病等都可导致放疗后的颌骨感染,发生ORNJ。因此临床上对于无法修补的龋损、残根残冠、严重根尖周炎、重度牙周炎、反复发作的智齿冠周炎都应视为拔牙适应证。然后,根据患者的病史掌握放疗剂量、照射范围、肿瘤的预后、放疗与拔牙的时间间隔等信息,对拔牙后发生ORNJ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以便采取最适的预防措施将ORNJ发生率降到最低[10]。

(1)放疗剂量:放疗剂量是评估ONRJ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并非所有接受放疗的患者在拔牙后都并发ORNJ。当患者接受的照射剂量低于60Gy时,ORNJ发生的风险很低甚至不发生;而当照射剂量高于60Gy,ORNJ发生率大幅提升,而且照射剂量越高,ORNJ发生率越高。据报道,接受60Gy以上照射剂量的患者ORNJ发生率高达12%以上[9-11]。Nabil和Samman[9]认为应把60Gy作为放疗患者拔牙后发生ORNJ风险升高的临界照射剂量。对于接受60Gy以上照射剂量的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在放疗前,患者须接受口腔检查、牙周洁治、修补病灶牙、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去除不良修复体等;放疗后定期检查口腔,防治牙周、牙体疾病。一旦照射区的患牙需要拔除,只能延迟拔牙时间,以降低ORNJ发生的风险。

(2)照射范围:拔除照射区域外的患牙几乎不诱发ORNJ。Thorn等[11]报道在80例ORNJ患者中仅1例发生在照射区域外。最新统计也发现拔除照射区域内的患牙,ORNJ的发生率为3%,而拔除照射区域外的患牙,ORNJ的发生率为0%[9]。因此临床拔除照射区域外的患牙是安全、可行的。这提示随着照射技术的不断进步,射线靶区定位愈精准,将颌骨排除在照射范围外有望彻底消除拔牙后并发ORNJ的风险。

(3)放疗与拔牙的时间间隔:放疗患者的拔牙时间一直有争议。放疗后发生ORNJ的风险往往持续多年,在放疗后2~5年内拔牙风险最高,ORNJ发生率达到16%[9]。目前认为放疗患者的拔牙时间应尽可能推延,离放疗后时间越长, ORNJ发生的概率越低。特别是放疗后5年内尽量避免拔牙。放疗后的拔牙时间应根据拔牙术的难易、牙病对颌骨影响的大小具体分析。对于全身情况良好、患牙松动、容易

·综述·

放疗后拔牙并发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预防策略周稚辉郎淼杰王彦亮

DOI:10.3760/cma.j.issn.1002⁃0098.2015.08.013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2012KYA127)

作者单位:325027浙江,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

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通信作者:王彦亮,Email:zzh814490194@,电话:0577⁃

88066010

拔除的患牙可以及时拔除;对于较难拔除的患牙,如果拔除后对颌骨利大于弊,应在尽量减小创伤的前提下,不必过多考虑拔牙的时间。

拔除照射区域外的患牙或是拔除接受放射剂量在60Gy以下的患牙,几乎不会发生ORNJ;只有拔除接受放射剂量在60Gy以上,且位于照射区域内的下颌患牙才存在着高风险[9]。然而,一项英国的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失望,统计显示大多数的口腔医师未详细询问患者的肿瘤史和放疗史及用药史[12]。

2.拔牙术中的预防措施:以往通过在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收缩局部血管以延长麻醉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一些研究已经证实,缩血管药容易导致原本已缺血的组织发生坏死,而使用不含缩血管药的局麻药能够降低放疗患者拔牙后并发ORNJ的风险[13]。所以麻醉时应避免使用缩血管药,如肾上腺素。

提倡采用微创拔牙法,将黏骨膜和牙槽骨的损伤降至最低,因为此时黏骨膜中分布的血管是射线损伤组织血供的重要来源。虽然牙根形态异常、牙根粘连或者深部的残根无法实施微创拔牙,但应尽可能减小创伤。为避免ORNJ发生,应常规行牙槽嵴修整术和龈瓣覆盖骨面术。放疗后缺乏血供的牙槽骨在愈合过程中往往难以骨重塑,最终形成不规则的牙槽嵴,患者今后戴活动义齿时可能由于摩擦而骨面暴露。牙槽嵴修整术可以修整锐利突起的骨尖,然后将龈瓣覆盖在修整后的骨面上并无张力缝合,减少骨面暴露于口腔中。此外,促进拔牙创血凝块形成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放疗患者拔牙创一般出血较少,可搔刮拔牙创缘牙龈,使拔牙创内血块充盈。龈瓣覆盖骨面术亦有利于血凝块的形成。

限制单次的拔牙数也是预防ORNJ的重要举措,既可避免原本已有限的血供负担过重,还可减轻患者的术后反应。单次的拔牙数越少越好。根据以往文献报道,放疗患者单次的拔牙数一般不多于3颗[4,13]。然而,袁柱炫等[14]认为ORNJ的发生与一次性拔牙的数目无关,与手术操作对拔牙区颌骨及软组织损伤的关系更加密切。

上述一系列的操作须由在处理ORNJ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口腔外科医师执行。许多学者提出放疗后拔牙并发ORNJ的概率与施行拔牙术的口腔医师经验丰富程度存在着紧密关系[2,7]。经验丰富者会对单次每个象限内的拔牙数目、采用保守或广泛的牙槽嵴修整、拔牙创是否严密缝合、是否使用抗生素等问题缜密分析,尽可能将拔牙后并发ORNJ的风险降至最低[15]。McLeod等[12]认为英国许多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往往增加了放疗患者拔牙后并发ORNJ的风险,原因是施行拔牙术的多是缺少经验的年轻医师。3.拔牙术后护理:放疗患者拔牙术后一般会被建议使用氯已定漱口水[9,12]。这是简单、易行的预防方法,可以减少在口腔中定植的有害细菌,降低颌骨骨髓炎的发生。放疗患者在放疗术后必须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及热食物刺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密切的定期随访及加强饮食营养等,从而降低ORNJ的发生率[1,3,16]。上述这些日常护理对拔牙后的放疗患者十分重要。

三、辅助预防方法

使用辅助预防方法以进一步降低ORNJ的发生率也是被学者们推荐的。目前已报道的辅助方法包括高压氧、抗生素、低强度超声等。

1.高压氧:高压氧用于放疗患者拔牙术后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高压氧能显著提高组织氧分压,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蛋白合成、基质沉积及侧支循环形成,从而改善组织低氧、低细胞、低血管的状况,增强组织修复能力,最终促进ORNJ愈合。Marx等[5]于1985年率先报道了高压氧对ORNJ的预防作用。根据这项随机对照试验,抗生素组37例接受60Gy以上照射剂量的放疗患者在拔牙前后接受抗生素治疗,高压氧组37例患者仅接受高压氧治疗。结果抗生素组和高压氧组的ORNJ发生率分别是29.9%、5.4%。最新的系统综述显示高压氧用于放疗患者拔牙术后可将ORNJ 的发生率从7%降至4%[9];另一综述也认为高压氧对预防ORNJ的发生发挥一定的作用[17]。

但也有部分报道质疑高压氧的疗效。2004年的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发现,高压氧治疗ORNJ患者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临床优势,结果甚至差于安慰剂对照组[18]。一些系统评价也不支持高压氧能减少ORNJ的发生[19⁃22]。目前流行的高压氧预防过程为拔牙前20~30次的高压氧治疗,拔牙后10次高压氧治疗,90min·次-1·d-1。在拔牙前需1个月的准备时间,对于急性疼痛或感染需拔牙的患者是无法接受的。同时,费用高昂、可利用的高压氧设备少、操作复杂、对医务人员要求高等缺点也极大地限制了高压氧的应用。此外,高压氧系全身治疗,不良反应大,在应用过程中会对中枢神经系统、支气管、肝、眼等产生一定毒性作用。

目前关于高压氧能否降低放疗后拔牙发生ORNJ风险的讨论仍在持续。一项最新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的放射肿瘤科医师和高压氧科医师希望实施一项新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高压氧对ORNJ的预防作用[23]。2.抗生素:目前临床普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放疗患者拔牙后并发ORNJ的风险,这可能与抗生素易获得且给药方式简单的特点有关。而且使用抗生素不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对于急性疼痛或感染的患者特别适用。2002年一项英国调查显示,86%口腔外科医师建议放疗患者在拔牙前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4]。Katsikeris和Young[13]将抗生素预防性给予72例遭受平均剂量为5000cGy(范围在2500~ 8400cGy)射线的患者。结果196颗患牙被拔除后ORNJ的发生率为0%。最近的研究也重新强调了细菌在ORNJ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25⁃26],因而在拔牙前预防性地给予短疗程的抗生素是合适的。不过大多数研究仅是粗略地说明了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抗生素的使用类型、剂量、给予时机以及持续应用时间等具体情况均缺乏详细描述。目前较常用的抗生素为克林霉素,该类抗生素不仅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对骨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够渗透到骨质中,并成功治疗骨髓炎[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