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和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解释共24页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解释根据《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规定,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
现将各项指标的内涵解释如下:一、基本指标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效绩的主要计量指标,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
基本指标由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积累率等8项计量指标构成。
(一)净资产收益率1.基本概念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2.计算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3.内容解释(1)净利润是指企业未作任何分配前的税后利润,受各种政策等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较少,能够比较客观、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准确体现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
数据取值于企业年度会计报表(下同)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平均净资产是企业年初所有者权益同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数据取值于《资产负债表》。
4.指标说明(1)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充分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
该指标通用性强,适应范围广,不受行业局限,是国际上企业综合评价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一个指标。
(2)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
(3)一般认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保证程度越高。
(二)总资产报酬率1.基本概念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总资产报酬率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综合表现和业绩的重要工具。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市场营销状况、员工绩效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
1. 利润率(Profit Margin)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 资产回报率(Return on Assets,ROA)资产回报率是衡量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资产配置情况。
资产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回报率=净利润/资产总额*100%。
3. 股东权益报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股东权益报酬率是衡量股东投资回报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企业运营管理的效果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股东权益报酬率的计算公式为: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
4.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市场份额是企业在特定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它可以反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份额的计算公式为:市场份额=企业销售额/市场总销售额*100%。
5. 售后服务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售后服务满意度是衡量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满意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水平。
售后服务满意度的计算公式为:售后服务满意度=满意客户数量/总客户数量*100%。
6. 员工满意度(Employee Satisfaction)员工满意度是衡量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企业的员工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
员工满意度的计算公式为:员工满意度=满意员工数量/总员工数量*100%。
以上介绍的是几个常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量,以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绩效。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经济指标:包括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资产等经济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状况。
2.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的负债率、资本回报率、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
3.市场指标:包括企业的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等市场指标,用来评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4.制度指标: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
5.创新指标:包括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创新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6.社会责任指标:包括企业的环保政策、劳工权益保护等社会责任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公众形象。
7.客户满意度指标:包括客户投诉率、客户重复购买率等客户满意度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客户关系。
8.投资指标:包括企业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投资指标,用来评估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效益。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1.权重分配: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各个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2.数据收集: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企业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分析,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具体数值。
4.指标综合评价:根据各个指标的数据和权重,进行指标之间的综合评价,得出企业的综合评价结果。
5.结果解读: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对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解读,为企业提供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6.定期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综合评价,跟踪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
通过上述方法建立和使用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绩效情况,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和决策支持,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
综合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说明

综合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说明一、综合评价指标定义(一)土地面积。
指年末企业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用地面积=已登记用地面积+承租用地面积-出租用地面积-近3年新增土地面积。
其中:(1)已登记用地面积:是指企业经自然资源部门登记的土地面积;(2)承租用地面积:是指企业依法租赁取得的实际用地面积,若企业租赁标准厂房或无法准确计算用地面积,则根据企业租赁的建筑面积与地块容积率之比折算为企业租赁的用地面积;(3)出租用地面积:是指工业企业依法将自用土地或厂房出租给其他企业的用地面积;(4)近3年新增土地面积:经批准的项目新增土地面积在2年建设期、1年过渡期内可不计入用地面积。
(二)税收。
指企业税费“实际入库数”合计,即“净入库数”合计。
“实际入库数”中包含13项税(费)种: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其中:增值税实际入库数=增值税直接净入库税收+生产型出口企业发生的“免抵”税额(含应调未调部分)。
(三)工业增加值。
对应指标为“收入法增加值”指标,企业可从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成本费用)表》(B1O3表)中获取数据。
(由企业填写提供,区统计局进行核对)(四)营业收入。
对应指标为《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成本费用)表》(B103表)中营业收入指标,对应指标代码分别为301。
企业可从统计联网直报平台(B1O3表)中获取数据。
(由企业填写提供,区统计局进行核对)(五)销售收入。
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营业收入。
(六)等价综合能耗。
综合能源消费量、电力消费合计均取自于205-1表“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综合能源消费量取自补充资料“综合能源消费量(48)”;电力消费合计取自该表指标(33)第5列;电力投入、电力产出均取自于205-2表“能源加工转换与回收利用“,火力发电投入取自该表指标(40)第3列,电力产出取自该表指标(33)第11列。
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二)

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二)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1. 加权求和公式•公式:总得分 = 评价指标1得分 * 权重1 + 评价指标2得分 * 权重2 + … + 评价指标n得分 * 权重n这是常见的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通过对不同评价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加总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得分。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以某个产品的综合评价为例,假设有3个评价指标:用户评分(满分10分)、产品质量评估得分(满分100分)和售后服务评价得分(满分50分)。
假设这3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和。
如果用户评分为8分,产品质量评估得分为90分,售后服务评价得分为40分,那么使用加权求和公式计算综合评价得分为:总得分 = 8 * + 90 * + 40 * = + 27 + 12 =所以该产品的综合评价得分为分。
2. 等级划分公式•公式:总得分 = 评价指标1得分 * 权重1 + 评价指标2得分 * 权重2 + … + 评价指标n得分 * 权重n + 基准分这是另一种常见的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与加权求和公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添加基准分来将综合评价得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假设某公司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有3个评价指标:工作成绩评分(满分100分)、考勤评分(满分100分)和综合素质评分(满分50分)。
假设这3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和。
同时,公司规定综合评价得分超过90分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8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假设员工的工作成绩评分为85分,考勤评分为95分,综合素质评分为45分,那么使用等级划分公式计算综合评价得分为:基准分 = * 85 + * 95 + * 45 = + + 9 = 80总得分 = 85 * + 95 * + 45 * + 80 = + + 9 + 80 =所以该员工的综合评价得分为分,属于良好等级。
3. 综合排名公式•公式:总得分 = 评价指标1得分 * 权重1 + 评价指标2得分 * 权重2 + … + 评价指标n得分 * 权重n + 基准分综合排名公式和等级划分公式类似,通过添加基准分来将综合评价得分划分为不同的排名。
综合评价法计算公式

综合评价法计算公式综合评价法是一种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加权求和来评价一个实体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评估产品、服务、项目、员工等各种对象的综合表现。
这种方法常用于决策和决策支持系统中,可以帮助决策者权衡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综合评价得分=Σ(指标得分*指标权重)其中,指标得分是对每个指标进行客观测量和评估后得出的结果,指标权重是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每个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
1.确定评价指标:首先确定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这些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特征和性能。
2.对指标进行量化:对每个指标进行量化,将其转化为可度量的数值。
这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实验或调查等方法来得到。
3.确定指标权重:确定每个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
可以使用专家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来确定权重。
4.计算指标得分:根据量化后的指标数值,计算每个指标的得分。
这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加权等处理来得到。
5.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将每个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应的权重,并将所有指标得分的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得分。
6.分析和解释结果: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分析并解释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表现。
可以根据得分的高低来进行排序和比较。
综合评价法的优点是可以量化和综合考虑不同指标的重要性,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准确。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权重的确定有一定主观性、对指标的量化可能存在误差等。
因此,在应用综合评价法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
综合评价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产品评价中可以评估一个产品各个方面的性能,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选择参考;在项目评价中可以评估项目的综合成果,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在员工绩效评价中可以综合考虑员工的各个方面表现,确定员工的薪酬和晋升等。
总之,综合评价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设置指标和权重,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被评价对象的综合性能。
主要经济指标名词解释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1、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
其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3)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支出2、财政总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契税、教育费附加、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3、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收入就是一般预算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
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
为了避免与预算体系中其他预算收入混淆,从2012年起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口径上与2011年以前的“一般预算收入”相同。
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统计学中,一般以年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企业就称为规模以上企业。
目前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2011年3月8日,国家统计局据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调查从今年1月起,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和绩效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包含一系列指标和评价方法,用于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竞争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和方法,并分析其应用意义。
一、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
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财务稳定性和偿债能力,从而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2.经营指标:包括生产效率、工艺水平、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经营指标,可以发现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3.市场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产品竞争力等指标。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市场表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分析市场指标,可以了解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从而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战略。
4.人力资源指标:包括人员流动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等指标。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的素质和配备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人力资源指标,可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从而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1.定性分析: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内部管理情况和市场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定性分析,可以对企业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企业存在的短板和改进方向。
2.定量分析: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计算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对企业进行量化评估。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相对指标分析等。
在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调整,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综合实力。
三、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意义1.识别企业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定义: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按全部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该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年平均人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单位:元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统计年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定义: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被调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的比率。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剩余的实际收入。
计算方法:口总数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人支配收入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可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计算单位:元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城市住户调查资料。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定义:指农村被调查农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与农村被调查人口总数的比率。
计算方法:庭人口总数农村被调查常住居民家常住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被调查的农村居民家庭均纯收入=计算单位:元 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农村居民住户调查资料。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定义:指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内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
该指标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单位:万元资料来源:教育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财政支出定义:是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用、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
本指标只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费,就挨个补贴支出等。
计算单位:亿元资料来源:财政部门年报数据。
卫生经费定义:包括4个部分,即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
主要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和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主要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和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一、单位用地税收(单位:万元/亩)单位用地税收=税收实际贡献/用地面积税收实际贡献:指企业实际入库(不含查补以前年度税款)主要税费合计数额,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用地面积:指企业实际用地面积,包括企业通过政府出让、土地二级市场获得的自有土地使用权土地,通过租赁方式实际占用的土地,以及其他实际占用的土地等。
二、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吨标准煤)单位能耗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能耗销售收入:指企业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中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总能耗:指企业生产和非生产活动消耗的能源总量。
工业生产活动消耗能源包括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能源。
三、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当量吨)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指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类指标的排放当量之和。
四、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支出/销售收入研发经费支出:指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内部经费支出。
五、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万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现价)/年平均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等于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除以年平均职工人数。
六、税收增幅(单位:%)税收增幅=(当年税收实际贡献/上年税收实际贡献-1)×100%七、销售收入增幅(单位:%)销售收入增幅=(当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1)×100%八、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单位:%)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当年研发经费支出/上年研发经费支出-1)×100%九、亩均投资额(单位:万元/亩)亩均投资额=投资额/用地面积投资额:即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指企业当年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的资金总量。
综合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综合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综合指标是一种汇总多个不同指标的指标,用来综合评价一个事物或者一个系统的整体状况。
通过综合指标,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物或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综合指标可以有多种形式和计算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综合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1.综合指数:综合指数是通过对多个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一个综合数值。
每个指标的权重反映了其在综合指标中的重要程度。
计算综合指数的方法如下:综合指数=∑(指标值*权重)2.综合评分方法:综合评分方法将每个指标的取值映射到一个分值范围内,根据各个指标的权重加权计算得到综合评分。
一种常见的综合评分方法是线性加权法,计算方法如下:综合评分=∑(指标值*权重)3.熵权综合评价法:熵权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用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通过计算每个指标的熵值和熵权值,然后将熵权值标准化得到权重。
计算方法如下:首先,计算每个指标的熵值:熵值 = - ∑ ( P(i) * log2(P(i)) )其中,P(i)表示第i个指标的概率。
然后,计算每个指标的熵权值:熵权值=(1-熵值)/∑(1-熵值)最后,将熵权值标准化得到权重:权重=熵权值/∑熵权值4.TOPSIS法:TOPSIS法是一种基于距离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用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首先,将各个指标的取值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计算每个指标与最佳值和最差值之间的欧氏距离,得到正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差。
最后,根据距离差计算每个指标的相对接近度,作为权重的依据。
综合指标的选择和计算方法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事物或系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指标,并确定合理的权重和计算方法,以便得到准确的综合评价结果。
总之,综合指标是一种通过汇总多个不同指标来评价事物或系统整体状况的指标。
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如综合指数、综合评分方法、熵权综合评价法和TOPSIS法。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解释及核算方式(2017年版)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分类指标单位综合指标主要资源产出率元/吨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专项指标能源产出率万元/吨标煤水资源产出率元/吨建设用地产出率万元/公顷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亿元参考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亿吨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计算)万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解释及核算方式一、主要资源产出率1、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与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的比值。
主要资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钢铁资源、有色金属资源(铜、铝、铅、锌、镍)、非金属资源(石灰石、磷、硫)、生物质资源(木材、谷物)。
2、计算方法:主要资源产出率(元/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亿吨)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化石能源+钢铁资源+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资源+生物质资源。
具体到每项资源实物消费量的测算,国家层面主要是采用表观消费法测算。
省域层面的资源实物消费量可采用统计或测算的方法获得,具体统计报表和测算方法适时加载。
3、数据来源:统计部门二、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1、指标解释:主要废弃物(农作物秸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再生资源、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相关指标的赋权平均值。
2、计算方法:该指标是一个集成加权指标,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1/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1/5+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1/5+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1/53、数据来源:发展改革部门、统计部门三、能源产出率1、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的比值2、计算方法:能源产出率(万元/吨标煤)=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能源消费量(万吨标煤)3、数据来源:统计部门四、水资源产出率1、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与总用水量之比2、计算方法:水资源产出率(元/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总用水量(亿吨)3、数据来源:统计部门、水利部门五、建设用地产出率1、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2、计算方法:建设用地产出率(万元/公顷)=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建设用地面积(万公顷)3、数据来源:统计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1、指标解释:秸秆肥料化(含还田)、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燃料化、工业原料化利用总量与秸秆产生量的比值。
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所有指标的数据未作特别说明的,均指来源于市统计局。
涉及相关部门的数据,由有关部门提出,送市统计局汇总处理。
一、经济发展(指标名称代码加注A 表示)A1A1..GDP 发展速度发展速度,,该指标用于反映报告期内某地区GDP 的增长情况。
GDP (本地生产总值)是衡量某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综合指标。
A2A2..人均GDP 发展速度与GDP 发展速度之比发展速度之比,,人均GDP 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内人均GDP 相对于上年的增长幅度,是反映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均GDP 发展速度与GDP 发展速度之比能够反映人口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当人口增幅度越小,且GDP 发展速度越大,这个值越高,表明经济增长中人均水平越高。
A3A3.人均税收收入发展速度,.人均税收收入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内人均税收收入相对于上年的增长幅度,其中税收收入是指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在目前税制下,对于县(市、区)而言,此指标可以反映地区财力情况及其对国家财税的贡献程度。
(由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提供)A4A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相对于上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降低幅度。
该指标可以反映地区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变化情况。
(由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统计局提供)100%×上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当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量=A5A5..行政运行成本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行政运行成本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该指标体现对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支出的约束。
其中,“行政运行成本”涵盖的内容按照一般预算支出功能科目划分,包含“201一般公共服务”、“204公共安全的02公安、04检察、05法院、06司法、07监狱、08劳教、09国家保密”、“205教育”、“206科学技术”、“207文化体育与传媒”、“208社会保障和就业”、“210医疗卫生”、“211环境保护”、“212城乡社区事务”、“213农林水事务”、“214交通运输”和“215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中的“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务”和“机关服务”三个项级科目的财政拨款,数据来源于每年度的财政总决算中的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决算明细表。
主要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和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主要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和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一、单位用地税收(单位:万元/亩)单位用地税收=税收实际贡献/用地面积税收实际贡献:指企业实际入库(不含查补以前年度税款)主要税费合计数额,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用地面积:指企业实际用地面积,包括企业通过政府出让、土地二级市场获得的自有土地使用权土地,通过租赁方式实际占用的土地,以及其他实际占用的土地等。
二、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吨标准煤)单位能耗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能耗销售收入:指企业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中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总能耗:指企业生产和非生产活动消耗的能源总量。
工业生产活动消耗能源包括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能源。
三、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当量吨)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指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类指标的排放当量之和。
四、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支出/销售收入研发经费支出:指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内部经费支出。
五、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万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现价)/年平均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等于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除以年平均职工人数。
六、税收增幅(单位:%)税收增幅=(当年税收实际贡献/上年税收实际贡献-1)×100%七、销售收入增幅(单位:%)销售收入增幅=(当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1)×100%八、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单位:%)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当年研发经费支出/上年研发经费支出-1)×100%九、亩均投资额(单位:万元/亩)亩均投资额=投资额/用地面积投资额:即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指企业当年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的资金总量。
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说明

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说明一、指标定义(一)企业实缴税金:“企业实缴税金”是指纳税人上一年度自1月1日至12月31日止在我市实际缴纳入库的、且与持续经营有关的增值税(实际入库数+免抵数-出口退库以外的其他退库数)、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指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保障金、文化事业建设费和社会保障费(企业缴纳部分)等税费(其中:社会保险费按实缴数的50%计入“企业实缴税金”)。
不包括企业缴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海关征收的关税和增值税、税务机关稽查查补税费、各类税收滞纳金、罚款及代扣代缴和除企业增值税出口退库以外的其他各类退库的税费。
从工业企业中分离出来的服务业企业,凡使用原工业企业房地产的,合并计算亩均税收。
(二)占地面积:指企业实际拥有土地的面积,分国土资源部门已登记和未登记的工业用地面积。
已登记工业用地面积指企业经国土部门登记或批准的工业和仓储两类用地的土地面积;未登记工业用地面积指企业租用或其他方式取得的工业用地面积。
企业超过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竣工期限半年以上的土地,计算全部用地面积;在合同竣工期限以内的土地,调查年度没有产出的,新增土地面积不纳入评价。
(三)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按分配法计算。
(四)综合能耗(能源消费量):指按等价值计算的工业企业年度能源综合消费量。
用电量:企业实际用电总量。
(五)排放总量:指标说明由各地环保部门负责拟定。
(六)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指报告期内(年度)企业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
二、计算方法(一)亩均税收(单位:万元/亩)亩均税收=实缴税金/占地面积(二)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吨标煤)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 企业综合能耗(三)单位电耗税收(单位:万元/万千瓦时)单位电耗税收=实缴税金/企业总用电量(四)排放指标计算方法由各地环保部门拟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和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一、单位用地税收(单位:万元/亩)
单位用地税收=税收实际贡献/用地面积
税收实际贡献:指企业实际入库(不含查补以前年度税款)主要税费合计数额,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用地面积:指企业实际用地面积,包括企业通过政府出让、土地二级市场获得的自有土地使用权土地,通过租赁方式实际占用的土地,以及其他实际占用的土地等。
二、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吨标准煤)
单位能耗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能耗
销售收入:指企业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中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总能耗:指企业生产和非生产活动消耗的能源总量。
工业生产活动消耗能源包括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能源。
三、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当量吨)
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指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类指标的排放当量之和。
四、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支出/销售收入
研发经费支出:指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内部经费支出。
五、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万元/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现价)/年平均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等于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除以年平均职工人数。
六、税收增幅(单位:%)
税收增幅=(当年税收实际贡献/上年税收实际贡献-1)×100%
七、销售收入增幅(单位:%)
销售收入增幅=(当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1)×100%
八、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单位:%)
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当年研发经费支出/上年研发经费支出-1)×100%
九、亩均投资额(单位:万元/亩)
亩均投资额=投资额/用地面积
投资额:即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指企业当年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的资金总量。
十、有关数据来源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单、所在区市统计用区划代码、所属行业分类代码(《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小类代码)由统计部门提供。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名单、所在区市统计用区划代码、所属行业分类代码由区市税务、市场监管、统计等部门通过企业纳税、市场主体登记、行业分类等有关信息筛选确定。
(三)企业用地面积由自然资源部门核实。
(四)企业税收实际贡献、销售收入数据、研发经费支出由税务部门核实。
(五)企业4类主要污染物排放环境统计数据由生态环境部门核实;主要污染物排放绝对值换算为排放当量的折算系数,由税务部门提供。
(六)工业总产值、企业总能耗、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以企业列统数据为准)由统计部门核实。
(七)职工人数(以企业职工参保人数为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实。
十一、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企业综合评价得分=∑(企业各指标值÷指标基准值)×指标权重+加分或扣分项。
综合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单位用地税收30分、单位能耗销售收入10分、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10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0分、全员劳动生产率10分、税收增幅5分、销售收入增幅5分、研发经费投入增幅5分、亩均投资额5分,地方增设指标及加分项满分10分。
单项指标的基准值由各区市(开发区)结合实际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