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的产地选择

合集下载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详解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详解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②渔业用水要求 适用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 水产增养殖区等海、淡水的渔业水域。渔业水质的采样和 分析方法根据GBll607的6.1规定执行。 绿色食品产地渔业用水中各项污染物含量应符合下表 指标的要求。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6
第三节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⑶土壤评价因子 要求产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 属或非金属矿山,并且没有农药残留污染,评价采用《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95)。同时要求有较高的土 壤肥力。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二)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特点
1.根据农业生态的特点和绿色食品生产对生态
环境的要求,充分依据现有国家环保标准,对控制 项目进行优选; 2.促进生产者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3.配套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导
则》,规定了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4
15 度, 并不得呈现其他 异色
项 目 总砷 总汞 总镉 六价铬 总铅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标 准 值 0.05 0.001 0.01 0.05 0.05 100(个/mL) 3(个/L)
3 度 不得有异臭、异色 不得含有 6.5~8.5 1.0 0.05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4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序号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5
第三节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以绿色食品原料生产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基地。

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国家相关的绿色食品标准。

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化肥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绿色食品标准,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避免了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还可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程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最后,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绿色食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和投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第二章_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

第二章_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

➢对大气的要求
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 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如,化工厂、 水泥厂等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也不得有 烟尘和粉尘。生产、生活的燃烧锅炉需要 有除尘、除硫装置,汽车尾气会产生二氧 化硫等污染物,还要避开交通要道,大气 质量要求稳定。
➢对水的要求
除了对水的数量由一定要求外,更重 要的是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应选择在地 表水、地下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 ,水域上游没有对该地区构成污染威胁的 污染源。对于某些因地质形成原因致使水 中有害物质超标的地区,应尽量避开。
(3)综合现状调查采取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两种方 法。 首先通过收集法获取有关资料,当这些资料 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如果监测 对象能提供一年内有效的环境监测评价报告, 经省(市)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确认,可以 免去现场环境监测。
3.调查内容
(1)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况 包括:①生产基地的自然地理状况;②所在
⑵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 工续的生产能力
7
二、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原则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般应选择在空气清新、 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 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 交通要道。边远地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相对 较好,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首要选择;一部 分城市郊区受城市污染较轻或未受污染,农业 生态环境现状好,也是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理 想区域。
第二章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选择及评价
本章要点
•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质量检 测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与评价 报告的编写
2
第一节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 质量检测
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产品和农产品深加 工原料的生长地。比如:小麦、蔬菜的种植地块,禽畜 养殖场地和渔业养殖等。 产地要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组成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technical terms for green food production area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适用于绿色食品(AA级和A级)生产的农田、蔬菜地、果园、茶园、饲养场、放牧场和水产养殖场。

本标准还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供评价和改进土壤肥力状况时参考,列于附录之中。

适用于栽培作物土壤,不适于野生植物土壤。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 5749-85 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9137-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7173-87 土壤全氮测定法GB 7845-87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GB 7853-87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GB 7856-87 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GB 7863-87 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绿色食品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A级绿色食品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实施方案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实施方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以及所食用的食品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建立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实施方案。

一、基地选址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选择远离工业区、污染地带和人口密集区,环境和土地质量好的地区。

基地应该有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气候、充足的水资源和良好的土地资源。

因此,应该在地质、水资源、气候、土壤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选择最适宜的基地。

二、基地规划为保证生产的科学化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建议对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进行规划。

首先,应该确定基地的总面积和各项功能区域,划分成种植区、储存区、包装区、销售区、管理区等。

在不同功能区域中,应该有相应的设施和人员,以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技术支持作为市场上的绿色食品生产商,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法。

因此,建议在基地内配备相关专业人员来提供技术支持。

这些专业人员可以提供种植技术、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并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对基地内的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的品质。

四、环保措施建立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旨在推动绿色环保生产。

因此,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首先,应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

其次,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应该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要求。

最后,建议在基地内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销售推广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需要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因此,应该注重产品的销售推广。

首先,基地可以组织参加食品交流会、展示会等,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品质和特点。

其次,还可以扩大销售渠道,例如,与餐饮企业、超市合作销售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这些标准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质量: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必须没有受到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物质的污染,土壤质量良好,适合无污染的农作物种植。

2. 水质: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的水质必须符合安全饮用水的标准,不能受到重金属、农药残留、化学物质等污染物的影响。

3. 空气质量: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应良好,没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确保农作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不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

4. 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保护绿色食品产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不破坏或破坏较小的绿色生态系统,尽量采用保护性种植方式,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

5. 农药和化肥使用:要求限制绿色食品产地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鼓励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6. 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的生产方式具有可持续性,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等方面,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绿色食品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标准对于消费者选择绿色食品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农业生产者起到规范和激励作用。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reen food-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environmental of area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AA级和A级)生产的农田、蔬菜地、果园、茶园、饲养场、放牧场和水产养殖场。

本标准还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供评价和改进土壤肥力状况时参考,列于附录之中,适用于栽培作物土壤,不适于野生植物土壤。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9137-19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原GB 7173-1987)LY/T 1225-1999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LY/T 1233-1999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LY/T 1236-1999 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LY/T 1243-1999 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绿色食品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A级绿色食品: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绿色食品公司管理制度

绿色食品公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企业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以及与绿色食品相关的各项工作。

第三条公司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活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绿色、安全、健康;2. 科学、规范、高效;3. 诚信、自律、持续改进。

第二章绿色食品生产管理第四条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选择:1. 生产基地应位于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2.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NY/T391标准;3. 产地周边5公里内无工矿污染源,上风向20公里内无污染源。

第五条种植、养殖管理:1. 选用优质、健康、无污染的种子、种苗;2. 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养殖技术;3. 加强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第六条质量追溯管理:1. 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全程可追溯体系;2. 对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3. 定期对生产基地、生产过程进行自查和抽查。

第三章绿色食品加工管理第七条加工设备:1. 加工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其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2. 加工设备应保持清洁,防止污染。

第八条加工工艺:1. 采用绿色、环保的加工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2. 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产品质量。

第九条质量控制:1. 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2. 建立质量检验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第四章绿色食品销售管理第十条销售渠道:1. 选择信誉良好的销售渠道,确保绿色食品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2. 与销售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十一条销售服务:1. 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2. 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消费者问题。

第五章人员管理第十二条人员培训:1. 定期对员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培训;2. 提高员工对绿色食品标准的认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水源保护
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避 免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 对水源的污染。
大气环境质量要求
空气质量
大气保护
产地的大气环境应清洁,无有害气体 和颗粒物污染,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 量标准。
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减少 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降低空 气污染。
气候条件
产地应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如温度 、湿度、光照等,有利于农作物的生 长和品质提升。
添加剂使用
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和标准。
加工工艺
优化加工工艺,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和营 养成分的损失。
产品包装与标识
规范产品包装和标识,明确标注绿色食品相 关信息,便于消费者识别。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02
产地生态环境质量 要求
生态保护措施
保护自然植被
保持和恢复自然植被,防止水土 流失和土地退化。
生态修复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 衡和生物多样性。
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废弃物分类
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避 免混杂和污染。
资源化利用
将废弃物转化为肥料、饲料、能 源等资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利用。
无害化处理
对不能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 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投入品管理
农药管理
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农药。
肥料管理
合理使用肥料,提高肥 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流
失对环境的污染。
种质资源管理
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 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 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梨的产地条件、品种选择、苗木和定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贮运等技术要求。

二、要求(一)产地条件1、环境条件。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2、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7℃~15℃,1月份平均气温不低于-10℃,年降雨量400毫米〜1000毫米。

年日照2600小时〜2800小时。

3、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0.8%以上。

pH5.6〜pH8.0.含盐量不超过0.25%。

4、轮作。

前茬为梨树的园地,不宜继续栽植梨树,如需再植,需改种其他作物4~5年后方可。

(二)品种选择1、品种组成。

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

白梨主要优良品种有鸭梨、雪花梨、酥梨、锦丰梨、苹果梨、早酥梨、金花梨、秋白梨、库尔勒香梨等。

西洋梨主要优良品种有巴梨、三季梨、早红考密斯、康弗伦斯等。

砂梨主要优良品种有黄冠梨、黄金梨、丰水梨、新高梨、圆黄梨、南水梨、翠冠梨等。

秋子梨主要优良品种有京白梨、南果梨等。

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注意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砧木和品种。

砧木以杜梨、豆梨和秋子梨为主。

3、梨树为异化授粉,在品种选择上要注意授粉树的配置,主栽品种与授粉树之间的比例一般为4〜6:1。

(三)苗木和定植1、苗木。

干高应在120厘米以上,嫁接口接穗直径应在1厘米以上,苗干成熟度好,侧芽饱满,无机械损伤,主根长20~25厘米,有5条以上侧根,根系直径达0.3厘米,侧根长度15厘米以上,无病虫害。

2、定植(1)定植密度。

株行距4米X5米〜6米,每亩28~33株。

密植时株行距2米〜3米X4米〜5米,每亩44~83株。

(2)授粉树配置。

以行为单位配置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树的比例为1~4:1;以株为单位,最低比例为8:1,即每3行8株主栽品种的中心定植1株授粉树。

(3)定植坑长、宽、深度为0.8米,取土时将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

单元三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调查
一、绿色食品产地的基本要求
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的要求 (2)具体因子要求: ③对土壤环境的要求: 要求产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 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 山,并且没有农药残留污染,评价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同时要求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土壤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土壤质量标 准。土壤评价采用该土壤类型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的标准差。主要 评价因子包括重金属及类重金属(Hg、Cd、Pb、Cr、As)和有机污染物(六 六六、DDT)。
丽水市绿溢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单元三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调查
二、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调查
(一)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概念与任务 1.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概念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选择是指在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之初,通过对产地环 境条件的调查研究和现场考察,并对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作出合理判断的过 程。 2.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任务 (1)绿色食品考察、选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产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 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区域,故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 业区和交通要道 (2)绿色食品产地选择任务是为其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和质量评价作技 术准备。 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的原则 (1)坚持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调查与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真实、可靠、 有效。 (2)突出环境状况兼顾社会影响。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 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项目一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与预测
一、本项目知识要求: 1.理解绿色食品概念、特点与标准; 2.能描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 3.熟悉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要素、调查程序和方法; 4.理解绿色农产品生产污染的原因、来源、途径、种类和特点及污染现状; 5.熟悉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污染源影响预测原理和方法。

绿色食品产地选择与环境质量评价

绿色食品产地选择与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肥力
土壤应具备适宜的肥力,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应适宜所种植的农作物生长,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通 透性。
土壤重金属含量
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农产品安全。
水质标准
01
02
03
水质清澈
水质应清澈透明,无悬浮 物和杂质。
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卫 生标准,确保生产出的绿 色食品不会受到水质污染 的影响。
推广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改善 土壤质量,降低土壤污染。
土壤质量改善措施
土壤检测与评估
定期检测土壤质量,评估土壤污染状况,为采取 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有机耕作
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 肥力。
土地修复
针对污染土地采取修复措施,如土壤置换、化学 改良等,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水质保护措施
启示
产地应远离污染源,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均 需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经验二
采用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
启示
利用天然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提高产品质 量和安全性
经验三
加强质量监管和认证
启示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内外权威认证,提高 产品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01
02
03
04
加强产地区域环境质量监测与 评估
绿色食品产地选择与 环境质量评价
• 绿色食品概述 • 绿色食品产地选择标准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提升措施
目录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管与认 证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目录
01
绿色食品概述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食品备受关注。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包括农田土壤、水源、空气质量、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以及相关的实施方法和监测指标。

通过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 土壤污染物限量标准: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镉、铬、汞、铅等进行限量要求,以保证土壤的健康。

2. 土壤肥力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保障土壤具备良好的肥力。

3. 农药残留检测:对农田土壤中化肥、农药残留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杜绝化学残留对农产品的污染。

二、水源环境质量标准1. 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对水源的pH值、悬浮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严格监测,保证水源的卫生安全。

2.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要求严格限制农业面源污染,避免农业化学品和有机物质对水体产生污染。

三、空气质量标准1. 大气环境监测:对农场周边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避免农业灰尘和化学物质对空气的污染。

2. 气溶胶浓度标准:要求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颗粒物物浓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标准1.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要求在农业生产区周边设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障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2. 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对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多样性、群落结构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保障生态平衡。

在实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区域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的差异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实施。

还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手段的技术支持,确保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全面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

也能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农业的深度结合,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创建方案

2024年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创建方案

2024年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创建方案:
为了推动绿色食品发展,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认识和需求,我国将在2024年建立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

该基地将通过规范生产过程、提高产出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一、基地选址:基地选址在人口密集、物流便利的地区,以便原材料供应和成品销售。

二、基地建设:基地主要分为生产区、销售区和研发区。

生产区将配置现代化生产设备,销售区将设立直营店和线上销售渠道,研发区将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三、原材料采购:基地将与合格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生产流程:基地将建立起严格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保证每一道工序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五、产品推广:基地将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和了解。

六、监督检查:基地将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抽检,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七、市场拓展:基地将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我国将进一步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和认可度,推动健康食品的消费和生产。

基地的创建将为绿色食品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选择。

第 1 页共 1 页。

绿色食品期末复习题(题库)

绿色食品期末复习题(题库)

绿⾊⾷品期末复习题(题库)绿⾊⾷品复习题名词解释1、复种同⼀块⼟地上在⼀年内连续种植超过⼀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称多次作。

2、动物福利:动物应得到的⾃由,包括排出营养不良、物理不适、损伤、疾病和恐吓等。

即让动物享有免受饥渴的⾃由、⽣活舒适的⾃由、免受痛苦的⾃由、⽣活⽆恐惧感和悲伤感的⾃由以及表达天性的⾃由。

3、⾷物链:指⽣物成员之间通过取⾷及被取⾷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4、轮作:同⼀块地有顺序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式5、间种:在⼀块地上,同时期按⼀定⾏数的⽐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栽培⽅式叫间种。

6、⼟壤质量:指⼟壤提供植物养分和⽣产⽣物物质的⼟壤肥⼒质量,容纳、吸收、净化污染物的⼟壤环境质量,以及维护保障⼈类和动植物健康的⼟壤健康质量的总和。

7、绿⾊⾷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产⽅式进⾏⽣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绿⾊⾷品标志的⽆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品。

8、绿⾊⾷品基地:指中国绿⾊⾷品发展中⼼根据⼀定标准所认定的具有⼀定⽣产规模、⽣产设施条件及技术保证措施的⾷品⽣产企业或⾏政区域。

9、绿⾊⾷品产业:是指由绿⾊⾷品的⽣产和加⼯制造企业(直接企业)及经专门认定的产前、产后专业化配套企业(原料、⽣产资料、商业),以及其他绿⾊⾷品专业部门(科技、监测、检测、管理)所组成的经济综合体。

10、绿⾊⾷品标志是指“绿⾊⾷品”,“GreenFood”,绿⾊⾷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品为主的共九⼤类⾷品上,并扩展到肥料等绿⾊⾷品相关类产品上。

11、A级绿⾊绿⾊⾷品系指在⽣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产,⽣产过程允许限量使⽤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产操作规程⽣产、加⼯,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品标志的产品。

12、AA级绿⾊⾷品指在⽣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产过程中基本不使⽤化学合成物资,按特定的⽣产操作规程⽣产、加⼯、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品发展中⼼认定,许可使⽤AA级绿⾊⾷品标志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②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
布点的原则和方法 采样的方法
③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水质现状评价 土壤质量现状评价 大气质量现状评价 产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20
④ 结论
应作出绿色食品产品开发的结论
⑤ 综合防治对策及建议
21
第三节 绿色食品生产的污染控制
一、产地的环境污染 1.化肥的污染 2.农药过量使用的环境污染 3.农用塑料残膜的污染 4.畜禽产地的环境污染
通要道
绿色食品产地选择任务是为其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
和质量评价作技术准备
4
二、产地环境质量的现场调查
1.外源污染与产地环境要素的现场调查 (1)污染源调查内容 (2)空气质量调查 (3)水质调查
2.内源污染调查
(1)肥料 (2)植物保护 (3)农用塑料残 (4)饲料及饲
料添加剂
(5)农业废弃物
(6)农业生物物种
3.污染源影响预测
5
三、生态环境调查与选择
1.一级生态环境调查与选择 (1)一级生态环境由产地周边环境构成
(2)隔离带生态调查
①土地资源利用调查
②气候资源调查
③隔离带的结构调查
④生物多样性调查
6
2.二级生态环境的调查与选择
在产地内的二级生态系统,即农田生态系统,由空
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
29
① 基础性监测
② 监视性监测
③ 仲裁监测
2.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原则:
质量优先和经济合理
①重视现场调查,抓准环境问题 ②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监测资料
12
3.监测参数的选择
(1)原则
①有可靠的分析方法和测定手段。 ②有环境质量标准或质量基准。 ③对污染物,优先选择毒性大、扩散性强、 生物可降解性差的。
无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达到绿色食品产地
环境质量标准。
海水养殖区应选择潮流畅通、潮差大、盐度相
对稳定的区域,不得靠近河口,以防洪水期淡 水冲击,盐度大幅度下降,导致鱼虾死亡,以 及污染物直接进入养殖区,造成污染。
交通方便。
第二节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 监测与评价
一、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
1.监测分类
②污染物浓度:氨气、硫化氢、二氧化

③圈舍的建筑材料 ④绿色食品的畜禽饲料生产产地的规定
9
五、绿色食品水产品养殖区的选择
选择时遵循的原则:
水源充足,常年有足够的新鲜水量;水温
适合不同鱼种的养殖;池塘进、排水方便。
尽可能选取比较完整的水体,以利于生产
控制和污染防治。
10
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养殖区附近
土壤等环境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
绿色食品产地的建设是指对已经确定为绿色食品的
产地或备用产地进行生态建设与环境污染控制,使
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3
一、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任务
绿色食品考察、选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产地应选择
在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
污染的区域,故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
土壤肥 力评价
产地生 态环境
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现状评价参数
环境要素 评价参数
空气
S02,NOx,TSP,氟化物等
无机污染物(pH值,DO(溶解氧),F,CN(氰 化物),Hg,Cd,Pb,As,Cr等);有机污染物 (BOD5、有机氯等);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细 菌等) 无机污染物(Hg,Cd,Pb,AS,Cr等);有机污染物(六 六六,DDT)土壤肥力指标(pH值、有机质、速效 磷、速效钾、孔隙度、质地、土壤自然生产力、碱
水质
土壤
解氮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3.评价标准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包含空
气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
溉水质量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饮
用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
18
4. 环评报告的基本内容
① 前言
评价任务的来源 绿色食品产地及企业基本情况
绿色食品产地自然环境状况
生产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
第四章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 择与环境质量评价
本章要点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与选择 2.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 3.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4.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建设
2
第一节 绿色食品产地的 环境调查与选择
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
深加工原料的生长地,是—个由生物、空气、水、
1.生态农业是绿色食品开发的基础 2.绿色食品的开发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
二、绿色食品产地生态建设的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建设,达到产 地生物多样性增加,即农业生物结构合理,功能协
调。
27
三、绿色食品生态建设的内容与技术
1.周边生态建设
2.产地生态建设
3.土壤生态建设
28
作 业
1.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2.绿色食品产地内源污染与外源污染调查 的基本内容? 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及环境现状评价 的基本程序?
成的生物群落部分
调查内容
①产地的地块调查 ③农产品调查
②辅助能量投入调查
3.土壤生态环境的定性调查
7
4.天然产地的选择
野生农产品生产采集基地也是绿色
食品的产地,其环境条件应该严格按照
绿色食品产地的标准进行选择。
8
四、畜禽生产环境的选择
(1) 圈舍外环境条件
(2) 圈舍内环境条件
①空气条件:温度、湿度、空气流速
(2)参数的选择主要有
①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 ②有机毒物
③生物污染物
④附加参数
13
4.监测布点
①监测区域 ②采样点数
③监测点位
5.布点
④监测布点图
6.采样
7.样品的前处理
8.绿色食品样品的测试方法
9.绿色食品环境监测机构
14
二、 绿色食品产地的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 现状质量评价程序
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考察及环境特征调查→ 环境质量
及优化、布点、采样 →选择评价参数 、评价的环
境标准→建立评价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评价 →调查资
料集检测数据的分析、整理 →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结论 →提出保护欲改善环境的对策建议
15
2.现状评价体系
现状评 价体系
种植环 境评价
养殖环 境描述
生态环 境描述
空气 环境
水环境
土壤 环境
圈舍 环境
边缘 效应
22
DDT在环境中的迁移与生物富集
喷洒农药DDT 土壤 河流 海洋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小鱼 大鱼 人 海鸟 隼
23
大气 海洋
二、污染控制
绿色食品产地的污染控制途径有两类: 对生产过程的行为控制和对产品的终端控制 1.控制化肥污染的主要方法 (1)调整肥料结构、增施有机肥料 (2)改进施肥技术
(3)合理轮作
24
2.农药的污染控制 (1)推广综合防治技术(IPM) (2)生物防治技术 (3)农业防治技术
(4)物理和机械防治技术
(5)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
25
3.兽药污染的控制
4.水产品养殖环境的污染控制
5.野生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
6. 绿色食品生产中的二次污染及控制
26
第四节 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建设
一、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