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四首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后四首古诗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
四、古诗词赏析(10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
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
下片用它
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3分)
22.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3分)
甘谷五中
八年级
1.颔联写了什么? 2.简要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所写的内容。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你能再举出你学过的 一首诗来吗?
1.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
2.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
3.衬托。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 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 苔上。”
2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四、古诗词赏析(10分)
21.缺月疏桐 漏断人静 不肯随意栖息(3分)
22.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 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 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3分)
23.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 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 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 追求。(4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及答案-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及答案
一、《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题解】《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
(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4 唐诗三首》()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4唐诗三首》课时练
一、情景默写
1.默写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体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2.大自然是富饶、美丽、慷慨的,它给予人类取之不尽的食物,饮之不尽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气;自然又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绿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风格各异的人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四首学案及答案(标准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四首学案及答案诗四首
主备:巩俊钰审核:徐蕾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掌握积累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预习导学】
●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又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咏荆轲》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原籍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画家。著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山居秋暝》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秦安县),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基础积累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秽()草木长()荷锄()
燕然()鸡豚()徙倚()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晨兴理荒秽:
(2)荷锄:
(3)长河落日圆:
(4)仍怜故乡水:
(5)徙倚湖山欲暮时:
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
诗四首
【预习导学】
1.huì zhǎng hè yān tún xí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拓展阅读
观刈①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③。莫忘小桥
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
(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
青·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
古诗鉴赏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2分)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2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也借这个典故表达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
3、诗人在颔联中表达怎样的人生哲理?
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二、《无题》(李商隐)
1、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编本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诗词目录:
12.《诗经》两首
一、关雎
二、蒹葭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三、式微/《诗经》
四、子衿/《诗经》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24.唐诗二首
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卖炭翁/白居易
课外古诗词诵读
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十、送友人/李白
十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十二、卜算子•咏梅/陆游
一、★《关雎》
【习题】
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
(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要点梳理
(一)古诗词目录
1.《诗经·蒹葭》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
10、《组歌》纪伯伦(黎巴嫩)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学习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
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真谛天穹璀璨镶嵌
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壑
2. 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二、走近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著有
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
全球闻名。
三、朗读《浪之歌》,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个部分。
2.如何理解“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3.本文的中心句是。你对此如何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诗四首》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诗四首》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设题意图是养成背诵优秀古诗的良好习惯。其中的名句尤其要记住。当堂默写,检查背诵效果。
二、仔细体会这四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设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诗的思想和内容的理解程度。第1题设题重点在于对陶渊明思想的认识,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对诗中描写的景色作出有个性化的描述。答案不强求一致。
〖参考答案〗
1、这里的“愿”,除了可按课文注释理解外,也可引导学生广泛讨论。教师不妨把《归园田居》中另外四首诗介绍给学生,特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进一步理解本诗。
2、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及习题答案
回民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题:《古代诗歌四首》领导签字:
课型:讲读课课时:3课时主备人:刘素平授课时间:
教师寄语:学记古诗,聪慧一世。
学习目标:
1.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这四首诗词,朗读、
背诵这四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词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 朗读、背诵这四首诗词;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学习《观沧海》
一、复习导入:
1、齐背《龟虽寿》
2、简介作者、作品:曹操(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简介)
二、师就势简介《观沧海》的时代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奸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非凡的胸怀。
三、学习新知:
1、生自读《观沧海》,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解决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内容。
2、多种形式读诗,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时已经会的、就不要拿到小组中讨论)
《观沧海》中:
⑴、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其作用是什么?
⑵、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
⑶、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或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
的胸怀?)
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四、背诵《观沧海》
学习《次北固山下》
五、简介作者:
指名生简介作者,师明确并强调识记以下知识点:王湾,唐代诗人,其《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有诗人以来少有的名句。
人教版语文 八下课后古诗词 答案
理解性默写
1、《赠从弟(其二)》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2、《赠从弟(其二)》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送本少府之任力蜀州》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一洗送别诗悲凉凄怆之气的诗句: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4、唐代陆龟蒙《离别》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句子,由此我们可联想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句子: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6、《登幽州台歌》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7、《登幽州台歌》诗中写登楼远眺,表现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表现诗人精神极度苦闷,无法解脱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被时间所抛弃、心绪被时间所扰乱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11、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愁绪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答案不惟一,仅供参考)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表现春天朦胧美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用反衬手法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喜爱之情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部编版本 八年级 下册 语文 古诗复习 (含答案)
部编版本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复习 (含
答案)
部编版本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复 (含答案)
1. 诗歌: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诗歌: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诗歌: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诗歌: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答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 诗歌: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 诗歌:山村咏怀
作者:杜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 诗歌:赠汪伦
作者:杨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答案: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 诗歌: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答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 诗歌:塞下曲
作者:卢纶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拓展阅读
观刈①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本诗围绕一个“”字,写。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2,《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7,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8,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