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现场检伤分类共51页
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
![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88d4341a37f111f0855b77.png)
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作者:赵伟发布时间:2009-3-6 来源:中国急救网创伤的检伤分类是灾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现场医疗急救的首要环节。
当医疗救护人员面对现场大批伤员,第一步救援措施必然是快速检伤分类,将重伤员尽快从伤亡人群中筛选出来;然后再分别按照伤情的轻重,依先后顺序给予医疗急救和转运送院。
因此,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个人见解,就院前检伤分类的概念与方法学述评如下:1、现场检伤分类的目的意义1.1 在突发的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医疗资源可能十分匮乏。
因此必须将有限的急救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先保证抢救重伤员。
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把重伤员从一批伤亡人群中筛查出来,争取宝贵的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从而避免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于现场。
轻伤员由于身体重要部位和脏器未受损伤,没有生命危险,可以在现场轮候,等待稍后的延期医疗处理。
1.2 面对重大的灾害事故,检伤分类可以将众多的伤员分为不同等级,按伤势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场医疗急救和梯队顺序后送,从而提高灾害救援效率,合理救治伤员,积极改善预后。
同时,通过检伤分类可以从宏观上对伤亡人数、伤情轻重和发展趋势等,作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估,以便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汇报灾情,指导灾害救援,决定是否增援。
1.3 对于每一位伤员,在灾害现场都应该进行院前检伤分类,确定其个人在伤亡群体中的伤情等级,决定是否给予优先救治和转送。
当伤员抵达医院后,仍应逐个院内检伤分类完成分诊,并且动态地对照比较创伤评分,有助于准确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因为某个伤员的全身伤情往往要比其所有局部伤中最重的情况还要严重;检伤分类亦有助于推测每个伤员的预后和治愈时间。
2、检伤分类的四个等级、标识与救治顺序2.1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灾害现场的检伤分类分为四个等级——轻伤、中度伤、重伤与死亡,统一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标识,必须遵循下列的救治顺序:(1)第一优先重伤员(红色标识)(2)其次优先中度伤员(黄色标识)(3)延期处理轻伤员(绿色或者蓝色标识)(4)最后处理死亡遗体(黑色标识)2.2 据有关资料报道,轻伤在整个灾害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发生率至少为35~50%。
灾害现场救援大批伤员分类的方法
![灾害现场救援大批伤员分类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23cd6e783e0912a2162a11.png)
手术的送手术组 ,需抗休克的送抗休克组 ,危重伤
员不宜后送的送人重伤组 ,轻伤送轻伤处置组,不 需进行外科处理的送往后送组 ,等待后送 。
2 3 分 类标 志 .
因此 ,分类人员必须经过专 门的培训 ,并通过模拟 演习,使其全面掌握分类工作应具备 的专业知识和 分类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1 3 2 医德 素质 .. 灾害伤员往往伤情重 ,情 绪急躁且多数无 家 属 ,这就要 求 医务 人 员 要 具 有 高 度 的人 道 主 义 精 神 ,保持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 ,才能完成好任务。
在平时,参加或准备参加灾害医学救援的各级 医疗救治机构,不管其规模大小 ,都应成立相应的 伤员分类组织 ,专门负责伤员的分类工作。分类组 织 由受过分类训练的有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疗 管理人员组成 ,人员数量可根据伤员数量和救治任 务而定 , 并分成若干小组 ,其 中 一个 为管 理协调 小组 ,由医疗管理人员组成 ,其 它小组 为分类 小 组 ,每个小组由 1 名医生、1 名护士和数名担架员 组成 ,具体可视情况随时增减。分类组应有急救药
分类护士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医生检伤和处置危
重伤员 ,具体是检测伤员生命体征 ,协助医生作出 诊断 ,登记伤员信息 ,如伤员的姓名、年龄、初步
诊断 、去 向等 ,并根据诊断为伤员正确佩戴分类标 志。同时做好分类物资 的管理 ,将物 品准备充足 ,
品、急救包 、止血带、粗针头和止血钳等止血、解 除窒息的简单手术器械 ;应配有担架、照明灯、手
分类人员应掌握外科学 、内科学 、传染病学等 医学知识 ,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能快速准确地
判断伤情。同时还要有敏锐 的观察能力、灵活快速
的反应能 力 、熟 练 的 操作 技 能 和 良好 的协 调 能 力 。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方法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e46f9a453610661fd9f47e.png)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方法(依据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第八版指南修订)检伤分类( Triage)是灾害医学的重点和核心手段,是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开展现场医疗救援的首要环节。
当第一批应急医疗救援人员刚刚抵达事发现场时,如果面对的是3人以上的群体伤病员,第一步救援措施必须是快速地进行检伤分类,将危重伤及重伤员尽快从一批伤亡人群中筛选出来,争取宝贵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并按照伤情轻重的不同等级顺序转送医院,从而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场医疗救援。
一、检伤分类的国标等级和标识按照2006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标准,现场检伤分类划分为四个等级,伤情识别卡使用统一的颜色标识:死亡:黑色标识危重:红色标识重伤:黄色标识轻伤:绿色标识二、现场必须遵循的救治顺序第一优先——危重伤(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有亟时的生命危险, 预后很差)第二优先——重伤员(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的生命危险,预后较差)延迟处理——轻伤员(生命体征稳定,不会有生命危险,预后良好)最后处理——死亡遗体(严重创伤造成的死亡不可逆转,已丧失抢救价值)三、第一次现场检伤分类——采用模糊定性评估法(10分钟内完成)现场评估完成后,凭借“眼耳口手”徒手定性判断,分为三步对群体快速筛查:1、首先,第一次发口令快速分类出轻伤员(挂绿色标识):用口令将现场所有的伤病员迅速分成两大群,你先大声命令道:“凡是能自己走动的,请马上走到我的左/右手边!”(选择安全而且不阻挡救援道路的地点),只要能立即执行命令并且自行走动的伤员,原则上都可以分类为轻伤员。
2、接着,第二次发口令筛选危重伤(挂红色标识)甚至死亡(挂黑色标识):仅仅针对原地留下的、不能自行走动甚至已经倒地不起的伤员(毕竟是少数),走到他们中间,再次大声命令道:“凡是能听见我说话的,请马上举手示意并且高声回答”。
如果伤病员没有任何反应,即那些不能举手示意并回答的人,可能就是生命垂危者。
灾害现场的检伤分类
![灾害现场的检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80c35f82cc58bd63186bda7.png)
50% 62%
75%降低伤残程度
45% 90%
欢迎批评指正
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急诊科
||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徒手快速分类: 眼睛——看(第一印象) 耳朵——听 开口——问 动手——摸
(一)、现场评估
在救护车上观察尚未接触到患者
安全
个人安全 患者安全
机制
创伤外科 环境伤害 内科疾病
数目
伤患人数 施救者人数 救援设备的数量
是否需要增员?
第一次快速筛查步骤
第一次口令 有反应能听令行走的—— 轻伤
伤员情况
红色(危 重伤)
第一 优先
表示伤员情况危重,有生命危险,如 果得到紧急救治则有生存的可能,所 以急需现场救治
黄色(重 其次 表示伤员情况严重但相对稳定,允许 伤) 优先 有一定时间救治
绿色(轻 延期 表示伤员可以自行走动,暂不需要紧 伤) 优先 急处置,稍后处置即可
黑色(死 最后 表示伤员已无生命体征,无意识、无 亡) 处理 呼吸、无脉搏。放弃救治
类标识颜色
02 定量评分法 第二次复检评估
定量评分法:个体复检评估
仅针对第一次检伤分类筛选出来的危重伤和 重伤借助医疗器械。从量化到个体的准确评 估方法
重点推荐:
院前指数评分法:PHI定量法
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
轻伤:0-3分 以上
重伤:4-5分 危重伤:6分
第二次复检评估——定量评分法
小结:科学、准确,相对复杂、费时
三、分类判断伤情的参数依 据
一般情况:年龄、致伤因子能力大小、基础疾病、既 01 往史等
02 生命体征:神志、T 、 P 、 R 、 BP 、尿量
等指标
.
院前群体伤现场检伤分类PPT
![院前群体伤现场检伤分类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16c1e5f90f76c661371adc.png)
RABC的意义
• RABC代表各种常见危重症的表现,只要其中任 意一项出现异常,就可以快速评估为危重伤员。 • 异常项目越多,伤势越重。 • 如果伤员无意识、无呼吸、无大动脉搏动,即 可判断为心脏停搏,如果发生在5分钟内挂红 牌并立刻心肺复苏,如果超过10分钟挂黑牌等 待最后尸体处理。因为群体伤时候,不能因为 抢救一个成活几率极小的伤者而放弃其他重伤 员的救治。作为现场医生必须谨慎判断。
评估参数 无异常(0分) 轻度异常(1分) 明显异常(3分) 特别异常(5分) <100 计1分 <85 计3分 >120 计3分 >30 计3分 <75 计5分 <50 计5分 <10 计5分 不可理解的言 语 计5分 胸腹部有穿透 伤 计4分 1、收缩压 >100 计0分 (mmHg) 2、脉搏 51-119 计0分 (次/分) 3、呼吸 14-28 计0分 (次/分) 4、神志 神志清楚0分
重伤员的鉴别要点
• 1、循环:有明显外出血,脉搏>100次/分 • 2、CHANS受伤,即头、颈、胸、腹和骨盆、 脊柱其中一处或多处有无开放伤、可疑骨折或 者二度以上烧伤。 • 3、四肢有无肉眼可见的明确骨折或者肢体、 手指脚趾离断。 • 以上3项有任何一项有异常,则判断为重伤, 注意所有检伤都必须动态、反复、持续地进行 评估,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第二次检伤分类复 查。
第一次现场检伤分类(10分钟内)
• 二、发出第二次口令筛选危重伤
• 对于不能行走的或者已经倒地的伤员,大 声下令:“凡是能听到我说话的,请马上 举手示意并高声回答”。没有反应的伤员很 可能就是生命垂危者。 • 使用RABC法快速识别。一般20秒内完成一 例。
RABC快速识别法
灾难救援--群体伤的检伤分类
![灾难救援--群体伤的检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39e900d19e8b8f67c1cb9fb.png)
10
院外检伤程序
• 院外工作环境和条件更为广泛和复杂,实际运作 有一定困难,必须有救护技术、设备、经验等条 件支撑
• 需要各部门、各专业人员的配合,需要动员一切 可以借助的资源
• 有时还需要消防、公安及军队的配合才能完成救 治任务。
7
伤情轻、中、重3级
中度
• 主要受伤部位损害严重,有功能损害,意识丧失 <15min,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一般无生命危险 ;
• 总面积在10%~30%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 积< 10%;
• 创伤严重度评分( ISS)<13;在一段时间内失去 生活、工作能力,治疗时间较长,治愈后可能留 有功能障碍。
• 确保伤员安全,分别由医生、护士、护理员陪同 疏散伤员,无需住院的伤员交代其回家休养。
40
心理救援
• 大规模灾害需要心理救援的患者众多,如给全 部人员进行心理指导将浪费更多的医疗资源, 根据三个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心理救援人员。
• 应激反应、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reaction, ASR) 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14
ABCD法
• ABCD法来源于前述伤情程度的判断依据, 即从众多的伤情参数中,选择出四项最重 要的生命体征指标: • 体温(T) • 脉搏(P) • 呼吸(R) • 血压(BP) • 神志(C)
15
ABCD法
异常生命体征
– C:格拉斯哥评分≤ 9分 – P:50-120 次/分、脉搏微弱 – R:10-30 次/分、急促或表浅 – BP:收缩压<100 mmHg,或者平均动
灾害现场之现场检伤分类法
![灾害现场之现场检伤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6607aaaef8941ea76e05b6.png)
现场RABC检伤法
1. R. Response 反应性(有无意识障碍,意识水平低于A/V/P/U) 2. A. Airway 气道(有无气道部分梗阻甚至完全梗阻,后者听不
到呼吸音)
3. B. Breathing 呼吸(有无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感觉没有
自主呼吸)
2.主动询问伤员:“你哪里受伤了?”。如果是五处重要的部位 CHANS 受伤,即头(H,Head)、颈(N,Neck)、胸(C, Chest)、腹(A,Abdomen,包括骨盆)或脊柱(S,Spine),定 向检查其中局部一处有无开放伤、可疑骨折或者Ⅱ度以上烧灼伤;
3.四肢受伤有无肉眼可见明确骨折或肢体、指趾断离伤,有无末梢 血管神经受损(应该常规检查肢体末端有无 PMS 障碍,即 P 动 脉搏动、M 肢体运动和S 感觉功能)
现场评估(五要素,未接触伤员)
1. 急救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 2. 救护车上隔窗观察,看表 ; 3. 判断现场环境安全(警察已交通管制) 4. 伤员人数 是否需要增援; 5. 受伤机制(创伤原因与能量大小)
一、检伤分类的国标等级和标识
➢ 四个等级: 1. 死 亡: 黑色标识 2. 危 重: 红色标识 3. 重 伤: 黄色标识 4. 轻 伤: 蓝色(或者绿色)标识
灾害现场之检伤分类法
主 要 内容
一、掌握检伤分类国标等级和标识; 二、掌握第一次现场检伤分类—
采用定性评估法(10分钟内完成); 三、了解第二次检伤分类复检—
使用定量评估法(1小时完成); 四、小 结
场景
• 小汽车因违章变道导致 汽车连环相撞
• 现场一片混乱,有6位 乘客受伤!
• 您作为第一个到达现场 的医护人员该如何开展 救援???
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检伤分类标准
![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检伤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7ae13b2cc58bd63086bd17.png)
医疗机构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检伤分类标准1.编制目的在突发事故现场出现群体性伤害,合理利用现场有限的人力物力,对大量伤病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检伤、分类、处置,按照伤情的轻重缓急,依先后顺序给予医疗急救和转运送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尽可能地减轻伤残程度,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
2.适用范围适用于市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现场群体性伤害紧急医学应急救援,本标准规定了检伤分类的执行者资质、检伤分类区域划定方法及标准、伤情分级标准、伤情评估方法、检伤分类卡制作标准及使用方法、检伤分类卡的流转方法等。
3.检伤分类区执行者资质3.1检伤分类的执行者应当由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医生担任。
3.2检伤分类的执行者除了要具备快速熟练评估分类的能力,还需要了解灾害的起因和重大程度。
4.检伤分类区域划定方法及标准医疗救援队到达事故现场后,遵照“三靠一避”的原则( 靠近水源、公路、现场,避开危险品) ,选定合适位置设立移动医院(Mobile Hospital,MH), 确认安全后立即展开医疗救援工作。
4.1选择靠近事故现场,空旷和安全的场所;4.2远离危险源和污染源的上风向安全场所;4.3需要良好的照明条件;4.4便于检视所有伤病员;4.5有便于陆地和空中疏散的通道。
5.伤情分级标准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事故现场的检伤分类分为四个等级(轻伤、中度伤、重伤与死亡),统一使用绿、黄、红、黑四种颜色的标签,分别表示不同的伤病情及获救的轻重缓急的先后程序。
5.1重伤--Ⅰ类:用红色标识表示重伤但应可以救活的伤员,也称“第一优先”。
伤病情十分严重,随时可致生命危险,为急需进行抢救者。
如气道阻塞,中毒窒息,活动性大出血,严重多发性创伤,大面积烧烫伤,重度休克等。
5.2中度伤--Ⅱ类:用黄色标识表示中度伤情,也称“第二优先”。
伤病情严重,应尽早得到抢救。
如各种创伤,复杂、多处的骨折,急性中毒,中度烧烫伤,疾病已陷入昏迷,轻、中度休克等。
大型事故现场检伤分类技术
![大型事故现场检伤分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95a271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6.png)
事故等级 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伤亡人数
死亡1至2人,重伤1至9人 死亡3至9人,重伤10至49
人
死亡10至29人,重伤50至 99人
责任处理 上报市级,县级处理 上报省级,市级处理
上报国务院,省级处理
特大事故
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 人以上
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处理
❖现场登记和统计的重要性
❖准确计算伤亡人数。 ❖准确了解伤情程度(轻、重伤员数)。 ❖准确掌握伤员后送去向与分流人数。 ❖及时、有效地组织调度医疗增援力量。 ❖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部门汇报伤情。
大型事故现场检伤 分类技术
当一场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同时会造成 现场成百上千甚至更多人的伤亡
而此时,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 尤其在事发初期只有几个医生护士
那么,面对这么多的伤员, ——你先救谁呢? 请问:你先救谁呢? 先救谁呢?先救谁呢?
A:谁在你面前就先救谁?! B:刚好逮着谁就先救谁?! C:谁大声呻吟会叫喊就先救谁? ! D:谁流血多就先就谁?! E:先救你朋友?! F:先救你前男(女)友?! G:先救不会说话的人?!
• 孕妇、老人、婴儿等特殊人群可以给予升级处理,宁重勿轻。
如果现场病人不多1~2个,可以按照 DR.ABCDE的七大步骤来检查:
Danger
现场环境
Response 意识
Airway
气道
Breathing 自主呼吸
Circulation 循环
D
原则: ▲首次评估:定性检伤(十分钟内完成)
最需紧急处理的伤员;最需紧急处理的伤情。 ▲二次评估:定量检伤(1小时内完成)
所有的伤员;所有的伤情。
• 按照2006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 救援应急预案”国家标准,现场检伤分类划分为四个等级,伤 情识别卡使用统一的颜色标识:
检伤分类制度
![检伤分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12f9f7916fc700abb68fc94.png)
金湖县中医院检伤分类制度1.检伤分类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救治时效,避免因现场混乱等其他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残疾或死亡。
2.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灾害现场的检伤分类分为四个等级——轻伤、中度伤、重伤与死亡,统一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标识,必须遵循下列的救治顺序:(1)第一优先重伤员(红色标识)(2)其次优先中度伤员(黄色标识)(3)延期处理轻伤员(绿色或者蓝色标识)(4)最后处理死亡遗体(黑色标识)3. 实施现场检伤分类的分检人员,应当由急救经验丰富和组织能力较强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担任。
检伤评估每个伤员必须在5~10秒钟内完成,当进行了初步的“检伤分类”后,必须在每一位甄别后的伤员身上,立即作出分类标志,即边分类边标识,同步完成,以防止差错、提高效率。
完成检伤分类后,由参加急救的医护人员按伤情标识给予相应的顺序处理。
4.检伤分类标志国际通行采用“伤情识别卡”。
伤情识别卡可用不同材料制作,必须采用国际公认的四色系统颜色(如前所述)加以显著区别,整张卡片用一种纯颜色明显标示;卡片上必须记录伤员的重要资料,格式化打勾选择伤情和注明检伤评分分值;卡片一式两联、预先编好号码(两联同号),一联挂在每一位伤员身体的醒目部位,另一联现场留底方便统计。
5.标签一定要配置在伤病员身体明显部位,以清楚明白地告知现场的救护人员,避免因现场忙乱,伤病人较多,以及抢救人员及装备不足等情况下,遗漏了危重的“第一优先”的积极抢救;或者有限的医疗资源抢救力量用在并非急迫需要抢救的伤病员身上,而真正急需者得不到优先。
同时,对神志清醒的伤病人,救护人还应嘱咐伤病人注意事项,以使伤病人必要时据此提醒救护人员及交接后接收医疗机构人员。
6.检伤分类的同时,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灾害现场的登记和统计工作,边分类边登记,最好采用一式两联并编号的伤情识别卡进行统计。
现场登记有利于准确统计伤亡人数和伤情程度,正确掌握伤员的转送去向与分流人数,以便及时汇报伤情,有效地组织调度医疗救援力量。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伤情程度的快速评估方法)课件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伤情程度的快速评估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3be1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a.png)
附、划分灾害事件等级的国家标准(最新)
事件
等级
一般事件
(Ⅵ级)
较大事件
(Ⅲ级)
重大事件
(Ⅱ级)
特大事件
(Ⅰ级)
一次伤亡 人数
伤亡10人以上 (死亡>1人) 伤亡30人以上 (死亡>3人) 伤亡50人以上 (死亡>5人) 伤亡100人以上 (死亡>10人)
发展 趋势
无
一般无
可能有、 范围跨市 肯定有、 范围跨省
43
Bleeding——出血与失血性休克:
创伤导致伤员活动性出血,不管那 一个部位的损伤出血,一旦短时间内失 血量超过 800 ml,出现了休克的早期表 现,如收缩压低于 100 mmHg或脉压差 低于30mmHg,脉搏超过100次/分,伤 员神志虽清楚但精神紧张、烦躁不安, 伴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口干尿少, 即应判断为重伤。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即伤情程度的快速评估方法)
1
创伤的检伤分类是灾害医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开展灾难现场医疗急救的 首要环节。当医护人员面对现场大批伤 员时,第一步救援措施必然是快速地检 伤分类,将重伤员尽快从伤亡人群中筛 选出来;然后再分别按照伤情的轻重, 依先后顺序给予医疗急救和转运送院。
2
31
(2)定量评分法
–量化打分,用数字直观地评价 –必须记忆分值并进行评分计算 –具备科学性和可比性,符合标准化,
便于搞科研、写论文及国际交流 –因为耗费时间,所以不适用于重大灾
害现场对大批伤员的最初筛选 –创伤评分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初,目
前几十种方法,各有特点和应用范围
32
2、按不同的适用范围分类
19
1、伤员的一般情况
如伤员的年龄(尤其老少)、性别、 妊娠状态、心理素质、 基础疾病、既往史等, 以及致伤因子的能量大小。
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
![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db0feb336c1eb91b375d57.png)
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作者:赵伟发布时间:来源:中国急救网2009-3-6创伤的检伤分类是灾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现场医疗急救的首要环节。
当医将重伤员尽快从伤亡第一步救援措施必然是快速检伤分类,疗救护人员面对现场大批伤员,因此,依先后顺序给予医疗急救和转运送院。
人群中筛选出来;然后再分别按照伤情的轻重,就院前结合个人见解,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参考有关文献,检伤分类的概念与方法学述评如下:1、现场检伤分类的目的意义1.1 在突发的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医疗资源可能十分匮乏。
因此必须将有限的急救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先保证抢救重伤员。
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把重伤员从一批伤亡人群中筛查出来,争取宝贵的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从而避免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于现场。
轻伤员由于身体重要部位和脏器未受损伤,没有生命危险,可以在现场轮候,等待稍后的延期医疗处理。
1.2 面对重大的灾害事故,检伤分类可以将众多的伤员分为不同等级,按伤势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场医疗急救和梯队顺序后送,从而提高灾害救援效率,合理救治伤员,积极改善预后。
同时,通过检伤分类可以从宏观上对伤亡人数、伤情轻重和发展趋势等,作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估,以便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汇报灾情,指导灾害救援,决定是否增援。
1.3 对于每一位伤员,在灾害现场都应该进行院前检伤分类,确定其个人在伤亡群体中的伤情等级,决定是否给予优先救治和转送。
当伤员抵达医院后,仍应逐个院内检伤分类完成分诊,并且动态地对照比较创伤评分,有助于准确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因为某个伤员的全身伤情往往要比其所有局部伤中最重的情况还要严重;检伤分类亦有助于推测每个伤员的预后和治愈时间。
2、检伤分类的四个等级、标识与救治顺序2.1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灾害现场的检伤分类分为四个等级——轻伤、中度伤、重伤与死亡,统一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标识,必须遵循下列的救治顺序:(1)第一优先重伤员(红色标识)(2)其次优先中度伤员(黄色标识)(3)延期处理轻伤员(绿色或者蓝色标识)(4)最后处理死亡遗体(黑色标识)2.2 据有关资料报道,轻伤在整个灾害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发生率至少为而无内脏仅有皮外伤或单纯闭合性骨折,轻伤员的重要部位和脏器均未受到损伤,。
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
![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9bc38b19e8b8f67c1cb97b.png)
…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作者:赵伟发布时间:2009-3-6 来源:中国急救网创伤的检伤分类是灾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现场医疗急救的首要环节。
当医疗救护人员面对现场大批伤员,第一步救援措施必然是快速检伤分类,将重伤员尽快从伤亡人群中筛选出来;然后再分别按照伤情的轻重,依先后顺序给予医疗急救和转运送院。
因此,灾难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个人见解,就院前检伤分类的概念与方法学述评如下:1、现场检伤分类的目的意义在突发的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医疗资源可能十分匮乏。
因此必须将有限的急救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先保证抢救重伤员。
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把重伤员从一批伤亡人群中筛查出来,争取宝贵的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从而避免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于现场。
轻伤员由于身体重要部位和脏器未受损伤,没有生命危险,可以在现场轮候,等待稍后的延期医疗处理。
面对重大的灾害事故,检伤分类可以将众多的伤员分为不同等级,按伤势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场医疗急救和梯队顺序后送,从而提高灾害救援效率,合理救治伤员,积极改善预后。
同时,通过检伤分类可以从宏观上对伤亡人数、伤情轻重和发展趋势等,作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估,以便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汇报灾情,指导灾害救援,决定是否增援。
对于每一位伤员,在灾害现场都应该进行院前检伤分类,确定其个人在伤亡群体中的伤情等级,决定是否给予优先救治和转送。
当伤员抵达医院后,仍应逐个院内检伤分类完成分诊,并且动态地对照比较创伤评分,有助于准确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因为某个伤员的全身伤情往往要比其所有局部伤中最重的情况还要严重;检伤分类亦有助于推测每个伤员的预后和治愈时间。
2、检伤分类的四个等级、标识与救治顺序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灾害现场的检伤分类分为四个等级——轻伤、中度伤、重伤与死亡,统一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标识,必须遵循下列的救治顺序:(1)第一优先重伤员(红色标识):(2)其次优先中度伤员(黄色标识)(3)延期处理轻伤员(绿色或者蓝色标识)(4)最后处理死亡遗体(黑色标识)据有关资料报道,轻伤在整个灾害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发生率至少为35~50%。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伤情程度的快速评估方法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伤情程度的快速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abbfd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8.png)
Tepas
儿童体重 生命体征 伤部及伤型
灵敏度91% 特异度85% 总体评价:
共计6项
适用于儿童
Koehler
生命体征为主 灵敏度94%
附受伤部位 特异度91%
与损伤类型 总体评价:
共计5项
目前最好
3、重点推荐PHI法
PHI法即“院前指数法〞〔Prehospital Index,缩写PHI〕,在CRAMS评分法 的基础上改进、简化而产生,是上述六 种评分法中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并且 保持最正确均衡的一种方法。因而, PHI属于目前灾害现场检伤评分体系中 最好的一种院前定量分类法,得到世界 各国的广泛应用,本文重点推荐如下:
第三優先 (綠色)
否 否
是否呼吸
頸動脈
否
死亡 (黑色) *
是
是
呼吸率
< 10, > 29 / 分鐘
第一優先 (紅色)
10-29 / 分鐘 微細血管回流 #
>2 秒 或 (脈搏 >120/分鐘)
<2 秒 或 (脈搏 <120/分鐘)
不理想的清醒程度(VPU)
清醒程度
完全清醒(A)
第二優先 (黃色)
六、院前定量评分法 ——PHI法
注意
尽管重伤员属于第一优先的救治对象,但也 不是绝对的。当遭遇重大灾害事故造成很多 人受伤,而医疗资源又十分紧缺的情况下, 就不得不放弃救治局部重度伤员,即对没有 多少生存希望的重伤员采取观望态度、不再 优先,转而首先抢救和运送中度伤,把有限 医疗力量投放在大多数有希望存活的伤员身 上,以更好利用急救资源并取得实际效果。
骨盆〔P,Pelvis〕 上下肢体〔E,Extremities〕 颌面部〔M,Maxilloface〕 体表皮肤〔S,Skin〕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5669b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2.png)
心搏呼吸骤停 –治愈时间约需 1~2个月,可留有功效障碍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10
第10页
轻伤员
–约占总伤员数 30% ~ 40% –主要脏器或部位未受损伤 –无内脏伤,仅有体表伤或单纯闭合性骨折 –全部生命体征稳定,无异常改变 –不会有生命危险 –治愈时间在 1 ~ 4周内,可痊愈无后遗症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7
第7页
死亡
–约占总伤员数 5% ~ 20%
–伤员头、颈、胸、腹任一部位粉碎性破裂 或完全断离
–或者心搏呼吸停顿已超出 20 ~ 30 分钟以 上,且未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人体整个生命机能永久性丧失,死亡不可 逆转,心肺脑复苏已不可能
–现场宣告生物学死亡,已全无抢救价值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8
第8页
重伤员
–约占总伤员数 20% ~ 25% –主要脏器或部位严重损伤 –主要生命体征出现显著异常 –有亟时生命危险,心跳呼吸可能随时骤停 –常因严重休克而不能耐受手术,也不宜马上
转院 (但可在医疗监护下从现场紧急后送) –治愈时间需2个月以上,可能遗留终生残废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9
第9页
中度伤
时间就是生命
–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将重伤员筛选出来 –在第一时间首先抢救重伤员,争取宝贵时机 –防止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3
第3页
准确推测预后
–全方面、正确地评定伤情和伤亡发展趋势 (宏观)
–及时、有效地救治每个伤员,主动改进预后
–决定某一伤员在现场是否优先救治和后送
灾害救援中的检伤分类与抢救
![灾害救援中的检伤分类与抢救](https://img.taocdn.com/s3/m/161894d8fc4ffe473268ab3f.png)
灾害救援中的检伤分类与抢救摘要】目的探究灾害救援中的检伤分类与抢救措施,分析检伤分类在突发灾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对8批次60例伤员进行了院前急救,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火灾、多发伤、炸伤、群架斗殴、颅脑外伤、大面积烧伤、腹部闭合性损伤、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并对所有伤员均进行了院前急救与后期转运.结果60例伤员中,现场急救20例,其中抢救成功与死亡的人数分别为19例、1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5.0%(19/20).所有伤员中48例需要尽快救治,其中2例伤员在转运时病情突变,并及时进行抢救,及时抢救率达到100%;所需经费达到2000万元.结论当面对突发灾害伤员时,应做好充分的院前急救准备,救援人员达到急救现场后先进行检伤分类,明确患者病情及危重程度,对病情危重的患者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治疗,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关键词】灾害救援;检伤分类;抢救【中图分类号】R1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66-02突发灾害伤员病情多危、急,若救治不及时将很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对于高海拔地区而言,由于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含氧量稀薄[1],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救援工作的困难,本次对高海拔地区院前急救的相关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数资料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共参与了高海拔院前急救8批次60例伤员的急救,并进行了检伤分类.包括2例交通事故,2例火灾,6例多发伤,1例炸伤,2例群架斗殴,8例颅脑外伤,3例大面积烧伤,2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9例下肢骨折,7例软组织损伤.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快速进行检伤分类,提高救援质量.1.2救治方法1.2.1检伤分类:救援人员到达灾害发生现场后第一时间了解事故发生的大致情况,并将事故发生的地点、伤亡人数、病情等上报给上级部门,同时及时对现场区域情况进行划分.组成两人一组的救援队伍,在伤员的相关位置标记好受伤部位,并于左侧胸前放置好伤票,以便及时区分伤员病情的基本情况.伤票分级情况分为:一级:红色,表示患者病情较危急,生命危在旦夕,需要紧急救治[2];二级:黄色,患者暂时无生命危险,但是也需紧急救治[3];三级:绿色,仅需简单处理伤口[4];四级:黑色,无法对病情立即救治,超出了当前的救治能力[5].1.2.2救治原则:当面对突发灾害时,且大量伤员需要救治,首选的医疗救治工作原则为分级救治法.首先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明确患者病情;再次,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立即实施抢救,加强重症监护[6].优先处理病情较危急的患者可以有效减少伤残、死亡人数等.对于危重伤员来说,主要采用以下几点措施进行急救,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开放气道;对重要脏器功能加强保护;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治疗;供氧、止血;将开放性伤口及时进行处理;快速检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与意识形态;重症监护等[7].1.2.3伤员的转运:对灾害现场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并做好基础的处理后再进行分流、转运.转运次序依次为一级伤员、二级伤员、三级伤员,并根据实际病情送至对应的医院进行疾病治疗,且重点加强一级伤员的基本救治工作.2结果2.1伤员抢救情况60例伤员中,现场急救20例,其中抢救成功与死亡的人数分别为19例、1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5.0%(19/20).所有伤员中48例需要尽快救治,其中2例伤员在转运时病情突变,并及时进行抢救,及时抢救率达到100%.后期将所有伤员均安全转送至相应的科室进行疾病治疗,包括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急诊科、肝胆外科、烧伤科、创伤骨科等.2.2经费投入2011年3月-2013年5月本地区8批次60例伤员所需的经费总共为2000万元.3讨论检伤分类指的是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治疗顺序的一种治疗方案.当发生突发灾害时,救援力量一般十分匮乏,救援资源十分有限,如何在短时间内保证伤员疾病的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是救援工作的重点.首先应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检伤分类,对病情危重的伤员及时进行治疗;再次依据伤员病情的危急程度分别进行现场急救、分类后送等,使得伤员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内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救治[8].值得注意的是,检伤分类的质量与疾病救治成功率息息相关,若检伤分类错误将加重损失,延误救援时间,加重患者病情等.为此,救援人员日常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定期开展模拟实验,对各类检伤技巧熟练掌握,合理利用现场救治资源,制定出详细的救治方案与检伤标准.高原地区由于天气寒冷,昼夜温差较大,空气较稀薄,许多重症伤员、骨折患者等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生命危在旦夕.为此,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在第一时间给予供氧治疗,为伤员进行镇痛,同时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安抚,缓解伤员的不良情绪,从而缓解气道阻力等.检伤分类作为院前急救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灾害现场进行急救时的应用价值重大,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现场急救与后期伤员的转运.但是在灾害发生的早期,需要救援人员迅速进行检伤分类,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危重伤员进行判别并进行现场急救;同时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致伤部位、出血情况、循环情况、生命体征[9]等依次进行检伤分类,提高救治成功率,最大程度上减少资源损失等.我院的急救中心拥有独立的院前部、急诊、内外科病房、抢救室、ICU、麻醉科、手术室等,并采用一种快捷、迅速、简便、高效的急救模式.对于重症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后再仔细检查患者伤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伤患分级,确定进一步的救治方案.若患者病情较严重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应在医院专业的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对于重度中毒患者应在紧急抢救后送往ICU 病房进行生命支持,如:护理支持、人工肾治疗等;并将中度伤员送往外科病房或者急诊内科继续留院观察后再进行临床治疗.2011年3月-2013年5月本地区灾害救援所需的经费投入达到了2000万元,包括20例现场急救,其中抢救成功了19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5.0%.参考许多关于灾害救治中检伤分类的文献后显示,目前我国尚未统一标准检伤分类的应用体系,且该类医疗知识的普及度较低.为此,医学工作者应更加深入的探讨检伤分类的相关医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并推广检伤分类的普及工作.近几年来,减伤分类的电子信息化趋势方兴未艾,将该类应用体系录入电子计算机中,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缩短分类时间,且电子计算机的存储量巨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检伤分类信息,资料容易保存,不易丢失;同时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帮助下,检伤分类标记技术丰富多样,包括PDA 检伤分类系统、条形码技术[10]等,未来发展前景较广阔.参考文献[1]吴莉莉,邱俏檬,金小慧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策略[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05(9):799-800,810.[2]曾建江.“4.20”芦山地震芦山县人民医院“第一时段”医学救援流程[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6):500,502.[3]王军,彭碧波,梁秋野等.国际灾害医学救援儿童检伤分类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1):32-35.[4]郭建英,张海涛,吴红梅等.晋城"2.25"重大交通事故伤员的院外转运和救治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11):1050-1051.[5]单毅,张志成.从汶川地震医学救援浅论灾害急救分类救治[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05(7):579-581,600.[6]陈锦锋.START法在芦山地震初期现场检伤分类和分级救治的运用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0):930-932.[7]高永莉,胡海,姜静媛等.START与ISS对于群体伤患者检伤分类的一致性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6):570-571.[8]宋建奇,樊毫军,侯世科等.地震现场急救能力探讨:汶川大地震有关文献分析总结[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4):312-315.[9]Wen-TsannLin,Shen-Tsu Wang,Ta-ChengChiangetal.AbnormaldiagnosisofEmergencyDepartmenttriageexploredwithdat aminingtechGnology:AnEmergencyDepartmentataMedicalCenterinTaiwantakenasanexample[J].Ex pertSystems with Application,2010,37(4):2733-2741.[10] Ainsbury,E.A.,Al-Hafidh,J.,Bajinskis,A.etal.Inter- andintra-laGboratorycomparisonofamultibiodosimetricapproachtotriageinasimulaGted,largescaleradiationemergency[J].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Biology:Coverin gthePhysical,Chemical,Biological,andMedicalEffectsofIonizingandNon-ionizingRadiations,2014,90(2):1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