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人教社十四五中职公共基础教材物理通用类教学设计-电磁感应现象
《5.5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第5节。
【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右手定则,能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通过法拉第定律、楞次定律的建立过程,体会实验探究在物理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运用,体会科学家独辟蹊径的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对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现象研究过程的了解及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体会物理学研究对社会文明的推进作用,体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观;从科学实验的验证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认识,逐步形成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右手定则。
【教学难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运用。
【教具准备】条形、蹄型磁体,铁架台,导线,旧干电池,电池组,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回顾初中所学电磁感应知识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回顾复习磁通量面积为S的闭合电路垂直处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穿过电路的磁通量是:3.提出问题: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的磁通量是否变化?为什么?变化。
S变化。
4.教师讲述:从对上一问题的讨论可知,闭合电路发生电磁感应,出现感应电流时,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那么是不是无论用什么办法,只要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就会发生电磁感应出现感应电流呢?◆合作探究──新课学习一、电磁感应现象1.实验探究1:让条形磁体与闭合电路相对运动,造成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1)演示:参照教材第136页“实验与观察”实验2所示装置及要求进行操作,观察电流表示数,得出结论。
(2)探究:条形磁铁与闭合电路相对运动时,闭合电路的面积保持不变,但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的磁感强度变化,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家。
电磁感应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育同学观看试验的力量和从试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力量。
(二)教具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1.由试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试验,请同学们观看后回答:此试验称为什么试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试验。
说明电流四周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试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行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试验,进行探究讨论。
2.进行新课(1)通过试验讨论现象板书:〈一、试验目的:探究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依据试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试验器材?为什么?师生争论认同:依据讨论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掌握电路必需有开关。
老师展现以上试验器材,留意让同学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试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看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试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状况逐一进行试验,探究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看演示试验的记录表格。
老师按试验步骤进行演示,同学认真观看,每完成一个试验步骤后,请同学将观看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试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思索:上述试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师生争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第十三章 3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和解决简单的问题,比如设计简单的电磁感应应用电路。
3.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设计并操作电磁感应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电磁学演示器、导线、电源、电阻、小灯泡等,以便进行实验。
2. 搜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磁感应应用案例,用于教室讨论。
3. 预先安置一些相关阅读,以便学生预习新知识。
4. 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实验,让学生尝试解答和操作,以评估他们的理解水平。
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起首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学习,其次是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1. 导入:起首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靠拢闭合线圈时,闭合线圈如何产生感应电流,引入电磁感应的观点。
实验完毕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可以先从定义开始,然后讨论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
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电磁感应应用,如制作一个简单的变压器模型或一个电动机模型。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和应用电磁感应模型的经验和感受,以及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与反馈:最后,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掌握静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及磁通量的概念。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实例,使学生容易理解。
2.实验结合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1.由学生回顾并介绍电磁现象。
2.对比磁场与电场的不同点,引入电磁感应。
3.教师讲解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并进行探究活动。
4.了解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含义和是何时被发现的。
5.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6.掌握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电磁感应的含义及其意义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3.实验的安全措施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五、教学效果检查及评估
1.通过课堂演示及探究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估
2.实验及其报告成绩占教育评估的20%。
3.分析结果和评价教学质量,以达到教学的优化。
六、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
因此,本教学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培养他们实验操作与报告撰写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积累,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目的。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细选3篇)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细选3篇)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XX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
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内容1、磁通量()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
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
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3)单位:韦伯(wb)1wb=1t·m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
)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
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
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多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多篇)(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音乐:狼爱上羊图片:鱼和猫图片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司马光砸缸)展示图片回忆奥斯特实验,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你有什么猜想?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介绍历史知识:十九世纪初,受康德等人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坚信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有着联系的。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在科学界引起极大反响,科学家想既然“电能生磁”,反过来“磁也能生电”。
可以说,想实现“磁生电”是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愿望,例如,安培、科拉顿等人都曾为之努力过,但是都失败了。
(二)新授【活动一】观察“磁生电”现象演示电风扇通电转动观察微型电风扇的结构。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偏转。
如果用手捏紧插头的两极,旋转叶片,你有什么感觉?在微型电风扇的插头处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风扇叶片在旋转时产生了电流。
法拉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证明了磁也能产生电。
后世的人们,选择了法拉作为电容的国际单位,以纪念这位物理学大师。
一、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磁怎样才会产生了电,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我们刚才是用电风扇做的实验,那么在实验室里我们怎么样来模拟是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活动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讨论主要实验器材:磁铁和闭合线圈如果实验中产生了电流,我们又该如何检测呢?(先用电流表做)要有电流表。
但本实验产生的电流很小,用我们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是不容易观察的。
我们需要更灵敏的电流表,这就是灵敏电流计。
请阅读课本的“信息快递”了解灵敏电流计组装器材猜想:导体AB在磁场中要处于怎样状态,才能使回路中产生电流呢?静止?运动?如何运动?演示实验:(先用直导线做,然后再用线圈做)讨论:并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事实,归纳概括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完整版)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介绍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十年百折不挠,在多次失败后,经历艰辛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史实,了解科学家治学态度,从中体会到任何一项科研的成功,都依赖科学家群体的努力。
交流讨论结果
根据交流得到的几种设想,设计电路
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磁生电的情况进行小结。
提出问题设想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结论的思维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介绍法拉第十年探究过程,根据学生提出的设想情况,适当补充法拉第实验,并进行演示。
介绍法拉第在1831年成功的观察到磁生电现象,向英国皇家协会提出报告,第一次提出电磁感应现象,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定义。
介绍发电机,演示发电机如何工作。
介绍法拉第1831年的发电机模型。
观察发电机的工作
感受法拉第伟大的科学成就
体会物理学对人类进步的影响,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
作
业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法
拉第的生平和贡献。
2.课堂所做的实验:
条形磁铁插入、拔出螺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不同,猜测与哪些因素有关?
丰富课外生活,陶冶情操。
为下节课做铺垫
板
书
设
计
电磁感应现象
一、电磁感应现象定义
二、磁通量
φ=BS (B⊥S)
三、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问题:利用所给的器材设计磁生电的电路。
器材:大小不同的螺线管
电键 滑动变阻器 灵敏电流计 学生电源
要求:设计电路,使大线圈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教案示例
电磁感应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验证。
3.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存在和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3.讨论和交流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环节1)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内部的电子在磁场中发生移动而产生电势,从而在导体两端形成电流的现象。
电磁感应是电动势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者的关系可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描述,即磁通量变化时,会在电路中引起感应电动势。
2)电磁感应实验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利用实验器材搭建电路,使电路中包含磁铁、导线等物体,然后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观察是否发生了感应电动势现象。
3.实验环节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存在和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4.总结环节通过总结和讨论,使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更加清晰,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教学法和讨论和交流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电磁感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多方面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通过更多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
《主题七 第五节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含义,掌握楞次定律,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探究和楞次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楞次定律,能够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线圈、电源、电键、电流表、导线等。
2. 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构建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体系。
具体内容包括:引入电磁感应现象的观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最后进行教室小结和作业安置。
1. 引入新课:起首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引出电磁感应现象的观点。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接着,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如磁通量、线圈匝数等。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械,进行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演示。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理和过程。
4. 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再引导他们尝试用理论知识诠释实验现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5. 教室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环境珍爱。
6. 作业安置:给学生安置一些与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的思考题和实验操作题,以帮助他们稳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主题五第五节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通用类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含义,了解楞次定律,能简单描述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2. 教学难点:理解磁场与电流之间的联系,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线圈、电源、电键、电流表、磁铁、铁钉、白纸。
2. 课件、视频资料。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电磁感应现象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构建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体系。
具体内容包括:引入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讲解电磁感应定律,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学习要点,布置课后作业等。
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引出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
同时,介绍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磁感应定律:在这一环节,将介绍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3. 实验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将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这个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4. 总结学习要点:在课程的最后,将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应用等。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5. 布置课后作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
作业形式可以是书面作业、实验报告或者小组讨论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拓展阅读和延伸讨论: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推荐一些与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
《第十三章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三册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兴趣,增强其科技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物理机制,以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材、教具和教学资源。
教材需准备高中物理教材及相关电磁学资料;教具包括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资源等,用于展示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实际应用的案例。
同时,需提前做好实验准备,确保实验器材的正常运行和实验过程的安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用手机靠近某些银行卡或公交卡时,会听到‘嘀’的一声?这背后其实与电磁感应现象有关。
”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理论铺垫1.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
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展示相关实验器材,如线圈、磁铁等,并简单介绍实验目的和步骤。
(三)互动探究1. 实验演示:教师首先进行一次实验演示,展示线圈在磁场中移动时电流的产生过程。
2.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尝试改变线圈与磁场的相对位置,观察电流表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3.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电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4. 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质。
(四)深入理解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的案例(如电磁炉、发电机等),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
(完整版)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高二新课电磁感应第15周一2006-12-04§16。
1 电磁感应现象(1)要点:知道磁通量的意义,掌握Φ=BS的适用条件,能判断磁通量的变化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是磁通量的变化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学难点: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考试要求:高考Ⅱ(磁通量,电磁感应现象)课堂设计:本节教学对磁通量的定义、放置角度影响大小来得到计算式和最大值的条件,考虑到学生对平面和立体图的转化困难,需要通过空间的模拟来辅助。
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身并不复杂,只是磁与电、电与磁都一起出现会有所混淆.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是初中知识,而用高中磁通量的观点来表述是一个高层次的要求.由于要求学生由初中的“切割”上升到“磁通量变化”会有一定的困难,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适应时间。
解决难点:磁通量作为一个本章常用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做好电磁感应的演示实验,认识到由切割到磁通量的变化是必要的,并严密注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用磁通量的变化来叙述。
从熟悉的切割类引申到磁通量的变化类——切割不明显,让学生注意到判断方法的修正是一种适应范围更广的判断。
培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想教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学生现状:磁通量的新概念能听懂但理解不到位;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但根因没有达到用磁通量描述的要求;用磁通量的观点来表示感应电流的条件有困难。
课堂教具:线圈模型,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螺线管(套),导线,直流电源,变阻器一、磁通量在本章的研究中我们经常要将线圈置入磁场中来分析问题,所以我们将关注一个还跟在磁场中的面积有关的物理量—-磁通量如果一个面积为S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放置,我们定义把B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板书】(一)磁通量(φ)(1)定义:面积为S,垂直匀强磁场B放置,则B与S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2)公式:φ=BS (B⊥S)(3)单位:韦伯(Wb)??? 1Wb=1T·m2我们又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穿过单位面积的磁感线条数越多;如果不垂直,可以作出它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平面。
《1.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教学设计:教科版九年级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第一课时[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1.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
2. 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
3.通过介绍电磁感应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磁生电”的条件。
[教具学具准备]电教器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教师演示用:演示用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强磁铁、方框线圈(大小各一个)、大蹄形磁铁实物模型、蹄形磁铁中间部分磁感线实物模型、儿童木制玩具宝剑学生每组器材: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方框线圈、单根导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心电感应魔术”,演示前向学生介绍魔术装置,重点介绍灵敏电流计。
教师演示,然后引导:大家认为秘密在哪里?教师展示强磁铁并引导:这个魔术艺名叫做心电感应,它的学名应该叫电磁感应,那么磁铁到底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本节课我们一同学习第八章第一节:电磁感应。
引入课题。
板书:§8.1电磁感应现象二、进行新课教学第一部分:学生自学本课“第一课时”内容(1)教师布置学生自学课本,投影自学提示。
(2)两组学生分别回答,教师点评鼓励并选择性板书,得出本节主要学习和探究内容。
第二部分:同组讨论探究,组间交流,教师点评,自主学习新知(1)教师投影布置探究任务一:利用实验器材,探究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方法。
(2)学生小组探究,两组学生台前展示,教师点评鼓励,继续引导。
(3)教师投影布置探究任务二:利用探究,理解什么叫“切割磁感线”。
电磁感应现象--获奖优质教案
3.1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人教版选修1-1)【课题】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1-1第三章第一节【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内容分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对实验探究得出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际上是引起了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与前面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衔接,“磁通量的变化”前接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后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流产生和变压器的基础。
新旧教材的对比旧教材是在磁通量之后讲电磁感应现象。
新教材在内容中简单介绍了一下磁通量降低了对磁通量的要求。
旧教材从三个实验现象中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新教材对三个实验中两个实验要求学生实验记录现象并进行归纳;更加注重实验探究和归纳,从中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准备有:磁场、磁场的大小和磁感线的关系、电流的磁场、电流产生的磁场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2.学生的障碍:磁通量的概念和变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难点: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自制辅助教学课件,一张讲桌。
演示实验: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线圈一个,导线若干.学生分组实验:灵敏电流计,滑动变阻器,条形磁铁,原副线圈一套,干电池若干节,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复习前面的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问题)磁能不能生电学生复习前面的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学生回答:能电能生磁为下一个问题铺垫二、进入新课【介绍】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过程。
【提出概念】电磁感应现象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磁能生电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这一发现的不易。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案[公开课用]
课题:电磁感应现象授课学生使用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六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1)在初中对电磁感应现象认识的基础上,准确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
(2)在实验中逐步深入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动手正确组装和连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电路,并在实验过程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实验器材。
(3)在表述探究结果的过程中,能逐步认识到引入磁通量的物理意义。
并能用磁通量的概念表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4)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初步理解磁通量的定义方式,并准确的掌握磁通量的定义式。
2 过程和方法:(1)通过初中所学电磁感应现象的回顾,建立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电路模型。
清晰研究对象,明确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
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归纳,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即探讨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否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普遍条件,产生感应电流的普遍条件是什么。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逐层深入挖掘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实验的研究方法采用通过实验来“证伪”的方法。
(3)用演示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得到初步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去伪存真,创设情景是学生在认知的不断冲突中得到正确的结论,体验到引入磁通量这一物理概念的重要性,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4)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来完成对磁通量概念初步认识,并在教师引导下从磁通量的变化的角度重新认识实验结论,并能找到实验中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因素。
(5)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运用实验探索求知规律的价值观。
(2)体验科学探究和严谨和艰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难点: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过程和方法及磁通量的概念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设计思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了丰富学生经历,体现学习过程是一个体验、反思、自我构建的过程。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2所示,在导体(如铜棒)两端接上导线灵敏电流表上,让导体在蹄形 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或向各个方向运动,观察灵电流表的是否偏转。
再将开关断开或磁体拿掉,重复刚才的步骤,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 用线圈代替直导体做电磁感应的实验:线圈可用漆包线来做,
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有无感应电流作出判断。 3.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 思维的能力。 2.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提高学生观 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总结
法拉第的发现: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 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导 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2)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 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 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电磁感应现象
教教科书,直接由奥斯特发现“电生磁”
,进行逆向思维,“磁是否能产生电”?让学生了解逆向思维也是一 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法拉第历经10年坚持不的的研究,终于发现 了“磁生电”的方法,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新发明,将人类带入崭新 的电气化时代,通过介绍科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设计实验 探究“电磁感应”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顺序,探究磁如何产 生电?用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实验。在探究时,要注意引导学生 尝试使用多种方法。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公开课用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方程式和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电磁感应现象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概念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历史;•电磁感应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实验验证过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意义。
3.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感生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区别和联系。
4. 涡电流和自感现象•涡电流的定义和特点;•自感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1.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兴趣,引出问题:“当磁铁靠近线圈时,会发生什么变化?”2.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问题,让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概念介绍1.通过讲解、示意图和实物实验,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第三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演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实验验证过程。
3.引导学生推导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第四步: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1.通过实验和计算例题,让学生掌握动生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和计算例题,让学生掌握感生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比较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步:涡电流和自感现象1.演示涡电流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讲解涡电流的定义和特点。
3.讲解自感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步:实践活动1.分组让学生进行小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电磁感应现象。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电磁感应规律。
第七步:评价反思1.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2.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师随堂评价学生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实验操作和答题情况。
《1.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4.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播放电扇发电视频。
提问:二极管没有连接我们看到的电源为什么能发光?师生互动得出电扇转动产生了电流,引出发电机,进而引出发电机的原理。
引导学生回顾奥斯特的电产生磁现象,叙述法拉第总结归纳出磁产生电的过程。
2.新课讲授(1)法拉第的研究打开畅言软件,在虚拟实验室中找出:蹄形磁铁,金属导体,开关、导线、电流计。
连接虚拟器材,让金属导体在磁场中做左右运动和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计示数的变化,回顾蹄形磁铁磁感线分布,再关注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分布,得出: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才有电。
断开开关,金属导体如何运动也不会出现电流,得出导体必须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
提出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的定义;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引申提问:感应电流的方向和什么有关?让学生重新观察导体运动方向和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
将磁铁两极颠倒位置,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感应电流方向呢?师生互动根据相对运动方向,得出结论。
总结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发电机模型提问:要想得到持续的电流,就需要导体在磁场中持续的切割磁感线,怎么做到?找出虚拟发电机模型,连接电流表,模拟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
师生互动:线圈在磁场中能够持续转动,就能持续切割磁感线,形成电流,并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作周期性变化,得出交流电的定义,并给出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提问:一匝线圈转动产生的电流太小,如何产生更大的电流?提醒电磁铁怎么产生较强磁场的。
师生互动得出,运用多匝线圈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可以得出较大的电流。
演示手摇发电机模型。
让学生观察后,得出定子和转子的定义。
提问:发电机的能量转化时由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学生轻松思考回答机械能和电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磁感应现象实在学生学习了电学的初步知识和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电与磁的重点,同时也是电磁学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加深对电能生磁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对电磁学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下面和以后有关电磁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电磁感应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加强。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实施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渗透科学探索的精神。
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电”由何而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在探究“磁生电”的过程中,采取了“逆向思维”、“科学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而在学习发电机的过程中,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结合图片和模型,解决有关问题,同时通过“三峡工程”和“磁记录”等内容,把所学知识应用与生产实际中,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终生的探索乐趣。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②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
③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发电机在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
④知道我们的生活用电是交流电。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②通过制作发电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
发明、小制作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
②通过介绍发电机的发明,是学生了解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磁如何产生电。
(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制作小发电机。
3、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法、科学猜想、实验探索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合作探究。
4、学法指导
现代的素质教育有一个更新的观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懂得自己去发现问题而不是等别人来提问题,这也是我们以前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的,所以,现在我们要注意这些问题的发现。
对现时期的教学来讲,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传播学习的思想方法,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教学法部分有:(1)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然后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有学习的动力,而问题的解决,恰好就是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在其他方面,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培养探索的精神及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最佳效果。
5、教具、学具:
蹄形磁铁、导线、线圈、电流表、开关、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第三节电磁感应现象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
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导体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