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1.屠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2.郎平——重夺世界杯冠军的女排主教练
3.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
4.阎肃——琴弦上的放歌者
5.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6.莫振高——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
7.买买提江•吾买尔——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
8.王宽——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
9.官东——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
10.张宝艳秦艳友——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夫妇
11.特别致敬——抗战老兵爱国侨胞
(一)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在国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中国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1969年,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项目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
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为人类带来福音。
《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wk.baidu.com
【好好的活着:郑州市二七社区陇海大院】 颁奖词: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 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 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 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 开。 事迹: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 大院。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突患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 失去知觉。当不幸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 的邻居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 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 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 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陇海大院里的邻居, 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 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 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 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 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事迹: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 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 子的老师、陪读。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 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 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陶艳波 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作出了一个难以 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 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 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12年 苦读,杨乃彬如愿考上了大学。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获奖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辞
1、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
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他曾是一名外交官,她曾是一名高级教师,夫妻二人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整理版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
2015年度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1.于敏:最高科技奖唯一获得者
【颁奖词】报国心皎洁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
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
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事迹介绍】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
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
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
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 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
【颁奖词】为霞尚满天
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班级:姓名: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人物事迹】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
(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年感动中国十大
人物事迹
1、报国心皎洁: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2、量与江海宽:“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
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赵久富事迹: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颁奖词(附事迹)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颁奖词(附事迹) 1、于敏(氢弹之父)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事迹: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朱敏才 孙丽娜(最美乡村教师) 颁奖词:为霞尚满天。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们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事迹: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 3、赵久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 颁奖词:量与江海宽。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事迹: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获奖名片】报国心皎洁
【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
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
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
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
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
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人物事迹】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
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
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
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
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
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
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
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
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
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
【获奖名片】为霞尚满天
【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
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
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
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人物事迹: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资料
莫振高
•
【人物事迹】
•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
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
中的原校长。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
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
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
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
的大学梦。
•
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
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
他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
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
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
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
女走出大山。
•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
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
徐立平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 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 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 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 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 烧爆炸。下刀的力道,完全要 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 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 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 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 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 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2015年度感动中国10大人物以及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一、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二、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获奖名片】报国心皎洁
【事迹】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2、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
【获奖名片】为霞尚满天
【事迹】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3、心有清泉:赵久富
【获奖名片】量与江海宽
【事迹】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CCTV感动中国2015年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CCTV感动中国2015年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的重头戏,每年举办一次。该节目每届评选产生10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以及一到三个特殊贡献群体。截止到目前《感动中国》节目已经走过了14年,向全国观众展现了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感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道德评判体系进入群众的思想观念。
1.磨刀老人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感动中国事迹】
吴锦泉,今年84岁,江苏省南通农民,是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近年来,吴锦泉曾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灾区各捐款1000元,雅安地震后,他又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
在他的倡导下,村里立即成立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了“锦泉一元爱心社”,五星村内15家企业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出了3万多元善款,全村19个村民小组,也纷纷捐钱,从而使“锦泉爱心社”的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发放救助款14000余元。救助的对象包括革命伤残军人、重症患者、空巢老人等。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2.打拐夫妇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感动中国事迹】
张宝艳,女,出生于1962年8月,吉林通化人,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始人。
感动中国2015年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最新)资料
“三八红旗手”。1996年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
2002年10月,由知名排球教练、运动员和记者组成的评委会以
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
此殊荣的第一人。郎平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
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
•
2013年4月25日郎平被任命为新一届女排国家队主教练。
•
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
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
东;
•
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以及全体抗战
老兵和爱国侨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
磨刀老人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
【感动中国事迹】
•
吴锦泉,今年84岁,江苏省南通农民,是南通市年
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平日里老人
•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惨戚 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 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 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 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3
——铁榔头郎平:雄心志四海
• 【感动中国事迹】
•
郎平,女,汉族,身高1米84。祖籍中国天津,著名女子排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今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颁奖盛典由白岩松和已经退休的敬一丹共同主持。
1【吴锦泉高节卓不群】【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2【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参考答案:(1)他热爱祖国,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感;(2)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言代价和回报。(3)他敬业奉献,勤奋学习,具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他无私奉献,不图名利,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参考答案: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勤俭节约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爱心,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热心公益活动,不言代价,不图名利,无私奉献,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朱晓晖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参考答案:她积极承担;孝老敬亲;意志坚强、自立自强;自立自强、挫而不折、积极进取;懂得感恩和回报,因此,受到大家的赞扬。
■师昌绪赴美留学。50年代开始,师昌绪为争取回国,进行了长期斗争。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他决不罢休。
2014年11.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参考答案:(1)他热爱祖国,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感;(2)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言代价和回报。(3)他敬业奉献,勤奋学习,具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他无私奉献,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纪清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参考答案:张继青老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勤俭节约的品质;有爱心,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热心公益活动,不图名利,无私奉献,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美孝心少年
■梁维月,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低保。每天,小维月做好饭菜趁热先喂爸爸,可爸爸经常是吃了就吐,她就等爸爸吐完再喂,维月父亲因为常年卧病在床,脸上很少有笑容,她就变着法儿哄爸爸开心,把在学校得的奖状都贴在爸爸对面的墙上。
为给爸爸和奶奶赚够药费,每个周末小维月都要去家附近的工地搬砖,一开始,对方根本不让她干,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她,搬一块砖的报酬是一分半,小维月每次要坚持搬两千块才肯回家,这样一天下来,她就能赚到30元,打工挣来的钱除了要维持家用,还要给患有脑血栓的奶奶买药。
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维月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就要把家人带到哪里,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参考答案:她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承担家庭责任;意志坚强、自立自强;孝老爱亲,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责任面前做到统筹兼顾;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受到大家的赞扬。
■时代楷模中宣部发布“时代楷模”廉福章,
参考答案:学习他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学习他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怀;学习他对党无限忠诚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敢于担当、不图名利的无私品格;学习他勤政务实、清正廉洁高尚情操;学习他鞠躬尽瘁、甘于奉献的的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全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