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教案
田园交响曲教案教案标题:田园交响曲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帮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乐器和演奏技巧,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适用于中学音乐课程,适合初学者。
教学目标:1. 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3. 学习田园交响曲的乐器编制和演奏技巧;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录音设备;2. 田园交响曲的乐谱和演奏录音;3. 乐器模型或图片;4. 学生练习乐器所需的乐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贝多芬的创作意图;2. 播放田园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3.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田园交响曲的第一印象。
核心教学(30分钟):1. 介绍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乐团编制、乐章结构等;2. 向学生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或模型,并解释它们在交响乐中的作用;3. 向学生演示田园交响曲中的主要乐器的演奏技巧,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4. 分发田园交响曲的乐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乐器选择适合的乐谱进行练习;5. 分组让学生合作演奏田园交响曲的片段,并指导他们在演奏中注意节奏、音准等要素。
拓展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以田园交响曲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小型交响乐曲片段;2. 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奏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的创作思路和乐器运用;3.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总结(5分钟):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田园交响曲的新认识和体会;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交响乐,并提供相关资源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交响乐团的演出,亲身体验交响乐的魅力;2. 推荐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经典的交响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的交响曲等;3.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音乐会或社区音乐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成果。
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背景知识。
2.分析《田园交响乐》的音乐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3.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田园交响乐》的音乐分析,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田园交响乐》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
(2)介绍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背景。
2.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背景介绍(1)贝多芬简介: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乐圣”。
(2)《田园交响乐》创作背景: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他双耳失聪,但他依然坚定地追求音乐创作,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田园交响乐》音乐特点分析(1)播放《田园交响乐》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主题。
(2)分析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优美、宁静,表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3)播放《田园交响乐》第二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
(4)分析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激昂、紧张,表现出大自然的狂风暴雨。
(5)播放《田园交响乐》第三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
(6)分析第三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抒情、温馨,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7)播放《田园交响乐》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高潮部分。
(8)分析第四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激昂、热烈,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辉煌。
4.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1)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如乐队编制、乐器特点等。
(2)引导学生关注交响乐的结构特点,如乐章、主题等。
(3)分享一些交响乐欣赏技巧,如如何聆听、如何理解音乐内涵等。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如《命运交响乐》、《英雄交响乐》等。
四、课后作业1.了解贝多芬的其他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和《田园交响乐》的音乐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
2021年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
实用文档2021年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1.2.目标:⑴学会联想与想像学会联想与想像. 贝多芬,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默和隐退,1789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
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他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因而具备了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
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
1876年6月7日逝世。
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今天,我们就通过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一起感受一下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对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的心灵感悟,聆听一下这位文学巨匠对《田园交响乐》的真诚诉说。
实用文档实用文档抽取部分学生诵读自己喜爱的文段。
联想与想像。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
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怀、体贴,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
由此可见,“相关”“相似”“对比”“相近”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例如: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1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2.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1.学习描写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本文所描写的音乐形象。
3.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策略教学目标1.学习描写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本文所描写的音乐形象。
3.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聚焦重点1.学习作者用比喻、想像等修辞手法描述音乐的技巧。
2.理解文章的结构思路,把握每一个音乐阶段的特点。
教学建议1.本文是以想像和联想来描写音乐的优美散文,作者以形绘声,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美妙意境,状难言之物如在目前。
学习文本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入音乐的世界,广泛地进行联想,身临其境地领略《田园交响乐》的美妙旋律。
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可以到阅览室或登陆因特网先查阅贝多芬创作《田园交响乐》的有关背景材料,给学生进行介绍,如《田园上的贝多芬》就十分具体地介绍了这首著名的乐曲的创作情况,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通过联想和想像表现音乐的形象是本文的重点,教师要落实好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先充分熟悉文本,在学生初读原文后,教师应该离开原文的语句,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再现音乐的形象,避免对原文的语句进行不必要的分析,破坏了整体的感受。
自主梳理1.正字音聆( )听和煦( ) 焦躁( )嶙峋( ) 震撼( ) 窒( )息A、D《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生:……师: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第六(田园)交响曲》。
三、新课教学1、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2、作品创作背景。
《第六(田园)交响曲》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
贝多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
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
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3、乐曲特点。
《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
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
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
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
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贝多芬作品田园赏析教案
贝多芬作品田园赏析教案教案标题:贝多芬作品《田园》赏析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作品《田园》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贝多芬作品《田园》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与贝多芬作品《田园》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简要介绍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作品的资料。
4. 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贝多芬作品《田园》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该作品是贝多芬所创作的第六交响曲,是一部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音乐作品。
2. 播放贝多芬作品《田园》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你们对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b. 这首音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它们给你的感觉是什么?c. 这首音乐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d. 这首音乐中有哪些部分让你觉得特别动听或有意思?2.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
拓展:1. 学生完成一项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贝多芬作品《田园》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幅画或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1. 提醒学生贝多芬作品《田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强调音乐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准确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行寻找并欣赏其他贝多芬的作品,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厅,亲身体验音乐的表演和欣赏过程。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互动和合作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2. 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教案
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欣赏《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复习《田野在召唤》二、教学目标1.有想象地欣赏“田园”,能辨别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的情绪与速度等音乐要素,能随乐哼唱主题旋律,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2.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准确地把握断与连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想象地欣赏“田园”,感受乐曲的情绪与速度等音乐要素。
难点:准确地把握断与连的演唱技巧。
四、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交流贝多芬的故事或音乐作品。
2.揭示课题。
(三)欣赏《田园》1.初听乐曲,体会贝多芬创作乐曲时的心情,感受乐曲的情绪。
2.聆听主部主题,感受辽阔的田园风光。
3.欣赏动画《田园》,感受乐曲表达的情况。
4.介绍《田园》的其他乐章。
(四)复习《田野在召唤》1.演唱歌曲2.纠错,唱好切分节奏和半拍休止、顿音、重音等。
3.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美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复习了《田野在召唤》。
最后让我们在《田野在召唤》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欣赏《致春天》《踩花山》复习《红蜻蜓》二、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2.听赏钢琴小品《致春天》,能区分段落,熟悉主题,能对比欣赏,并能举例说出旋律与色彩的特点。
3.欣赏《踩花山》,对当代电子音乐及其表现的本土田园风情感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红蜻蜓》难点:二声部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致春天》1.介绍挪威作曲家格里格。
2.完整欣赏,交流感受。
3.分段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不同情绪。
(三)欣赏《踩花山》1.介绍电子合成音乐《踩花山》。
2.聆听全曲,音乐让你联想到怎样的场景?3.乐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试着边听边哼唱。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第四单元
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
热爱,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能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3、了解柳琴的音色及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乐曲各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
绪,听辨乐曲中主题旋律的重复出现。
4、认识连线、渐强、渐弱等音乐符号,感觉到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
用。
5、能积极自信的参与集体舞、露一手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
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展。
二、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配套磁带、图片、小黑板、活动道具.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唱:《红蜻蜓》。
认:渐强、渐弱记号。
田园交响曲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
露一手:献给田野的礼物。
唱:《田野在召唤》。
动:认识连线。
三、教学过程:
田园交响曲
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
欣赏:《踩花山》。
竖笛练习
二、教学过程:
田园交响曲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致春天》。
拓展:介绍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及作品。
二、教学过程:。
田园交响曲 教案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教学对象:初一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田园交响曲》(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3)作品创作背景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
贝多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
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
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
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
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
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
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教学目标】.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时数】1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文。
二、整体感知.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
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
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印第安娜》《瓦朗蒂娜》《莱莉亚》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苏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介绍“田园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
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
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
田园交响曲-教案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教学对象:初一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田园交响曲》(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3)作品创作背景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
贝多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
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
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
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
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
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
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
鲁教版必修一《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2篇
“相似联想”。
当我们提到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时,会自然想到我们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
我们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师时,往往会想到妈妈,因为她们在某些方面相近,对我们都是一样的关怀、体贴,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
由此可见,“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例如: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
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相似联想)想像,是人们在原有形像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像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想像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像的心理活动。
比如,当你看完一本科幻小说,被其中惊险迷离的情节所吸引,仿佛自己也乘坐宇宙飞船来到茫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谈;当你听到一首优美的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这时你头脑中的形像,就是你想像的结果;由一个圆,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车轮,一面镜子,一潭池水,一轮明月等。
有的作文,比如状物抒情的作文,比如升国旗时想到一些事情,就必须使用联想的方法。
有的作文,比如童话故事、看图作文,就必须使用想像的方法。
2、交流评析。
以下从学生的评析文字中选取3-5段(每班2-3段)。
鉴赏文章生动精彩的语言. 文质兼美的文章,字。
外,还在于文本生动精彩的语言。
1面都能找出几个例子,采用评点法加以赏析。
2、班级交流。
1教后感悟读秋一卷卷秋诗摊摆在夏晚的绿地涨破的意境润湿了叹惋与苍凉隐遁的双眸一位年逾半百的老人抹把额头的汗滴甩向夏夜逝去的背景长成一片没有标题的秋意金黄与洁白交替的季节青春的热烈换作成熟后老练的日子总是一条让人迷惘的路而他却把一双炽热的眼神交给每一本秋的记忆读秋读一片真诚读一片豁达读一部德高望重的诗卷交给天高云淡的编辑等待发表(1991年第5期《校园文艺》)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法】乔治·桑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
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
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印第安娜》《瓦朗蒂娜》《莱莉亚》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苏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经典作品。
该交响曲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是一部描绘乡村生活、表现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音乐作品。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分别为“在乡间”、“溪边”和“收获”。
通过这首交响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宁静以及劳动的喜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欣赏古典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第六(田园)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结构及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分析《第六(田园)交响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2.理解古典音乐的表现手法,如主题发展、情感表达等。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反复聆听、对比分析等手段,让学生感受《第六(田园)交响曲》的音乐魅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特点。
3.实践法:学生进行合唱、器乐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乐谱、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3.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六(田园)交响曲》的乐谱、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播放《第六(田园)交响曲》全曲,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作品。
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背景介绍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808年创作的交响曲,原名《乡村生活》。
这首乐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曲中最为平易近人的作品,被广泛地演奏和喜闻乐见。
此次,我们使用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将这首经典的田园交响曲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出田园交响曲的主旋律;2.能够简单地说出乐曲的起伏变化;3.了解交响曲的组成和构造;4.能够正确识记其乐曲名称及作者。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听乐曲1.让学生放松身心,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华丽的交响曲《田园》;2.引导学生从节奏、乐器声音、情感表达方面来感受这首曲子的美妙之处;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听后感。
2. 认识乐曲名称及作者1.写下《田园》这首乐曲的名称和作者贝多芬;2.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3.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等途径进一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
3. 学习交响曲的组成和构造1.引导学生了解交响曲的组成,包括乐队、交响乐的结构以及和声结构等等;2.梳理乐曲的构造和形式,让学生能够了解曲子的整体结构,如起始音乐、乐曲中间的过渡、歌曲主题的复回等部分。
4. 分析曲式特点1.在乐曲播放时,让学生关注乐曲形式的起伏以及相应部分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2.让学生梳理乐曲的形式特点和音乐特点,比如声调的变化、乐器的运用、乐曲情感表达等等;3.仿照《田园》的形式进行创作。
5. 反思和应用1.所有的学习内容应该有反思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听完歌曲后做出自己的解读和理解;2.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感性认识周围事物的声音变化和乐曲的音色运用。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简单地说出乐曲的起伏变化;2.学生能够听出田园交响曲的主旋律;3.学生能够正确识记其乐曲名称及作者;4.学生认识到交响曲的组成和构造;5.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深入了解曲式特点。
五、教学建议1.学习前,让学生了解一些音乐史相关知识,比如古典音乐的时代背景,音乐家和作品的历史渊源等知识;2.在学习交响曲的同时,可以由老师导入音乐技巧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提高自己的乐器演奏技巧;3.可以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历史典故、地域文化和多元文化等知识,来拓展学生的审美和文化视野。
田园交响曲 教案
田园交响曲教案教案标题:田园交响曲教学目标:1. 了解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特点。
2. 能够分辨田园交响曲中的不同乐器和乐章。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田园交响曲音乐录音。
2. 乐器图片和介绍。
3. 田园交响曲乐谱。
4.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田园交响曲的概念,解释其背景和特点。
- 播放田园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和氛围。
2. 乐器介绍(10分钟)- 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 听取学生对乐器的认知和了解,纠正错误观念,并补充相关知识。
3. 乐章分析(15分钟)- 分别播放田园交响曲的不同乐章,引导学生聆听并分析乐章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 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乐谱和乐章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组成和演奏形式。
4. 音乐欣赏活动(15分钟)- 播放完整的田园交响曲,要求学生专心聆听。
- 分组讨论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形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和解释。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引导他们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田园交响曲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对音乐保持兴趣和热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其他田园交响曲的演奏版本,进行对比和欣赏。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田园交响曲小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乐器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田园交响曲乐章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对音乐表达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田园交响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能力,通过听、说、看、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辽海版音乐》是辽宁省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适用于小学一到六年级的音乐教材。
本教案所选取的内容为《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第六(田园)交响曲》。
《第六(田园)交响曲》是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所作,属于浪漫乐派的经典之作。
其曲式为端正的交响曲,现代古典音乐中非常有名。
这首曲子音色优美,节奏明快,优美动听,听起来十分愉悦。
同时,它充满了乡村田园的生活气息,引人回归自然。
融合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尤其适合让小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中学习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1.了解《第六(田园)交响曲》的基本信息,包括起源、演奏者、曲式等。
2.能够运用简单的音乐概念和术语对曲子的结构和音响特点进行分析。
2.实践目标:1.通过欣赏、演奏、表演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提高音乐艺术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性,让他们在理解并尝试演奏和编排音乐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3.情感目标:1.通过对田园乡村的主题进行演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领悟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通过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领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互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准备1.田园乡土风光图片或PPT2.CD或mp3,用于播放《第六(田园)交响曲》3.乐器(最好为民族乐器)或编钟、编鼓等打击乐器,用于演奏4.打印好的简易谱子2.教学步骤第一步:环境创设引入1.教师播放《第六(田园)交响曲》,为学生带入乡村田园的氛围。
2.通过展示田园乡土风光图片或PPT,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3.让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和情感共鸣。
第二步:对曲子进行分析1.对贝多芬的生平、创作背景等做简单介绍。
2.引导学生对曲子的器乐演奏、节奏、曲结构等进行简单分析。
第三步:乐器演奏和编鼓敲打活动1.选择适当的乐器,由教师带领学生演奏曲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篇一:田园交响曲教案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教学对象:初一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
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
(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
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
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3)作品创作背景
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
贝多
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
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
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
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
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
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
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
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
其中,第三,四,
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
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
式,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形成恬静清
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
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在溪边。
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 大调,12/8拍子,
奏鸣曲式。
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音乐富有诗意。
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
快板,F大调,3/4拍子,谐谑曲。
这个乐章的主
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
欢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f小调,4/4拍子。
第五乐章:牧人的歌。
小快板,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
乐章的主
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6)欣赏视频,并学会哼唱主题旋律。
(7) 同学们谈学习后的感受
(8)教师寄语
篇二: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
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
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
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
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等。
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
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介绍“田园交响乐”。
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
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
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
”可见他是在用心灵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生活。
这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是贝多芬交响乐中惟一的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通常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
贝多芬怕人误解他的作品,明确地说:“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
”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4.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5.联系课文,学生闭眼听田园交响乐。
6.学生交流听音乐的感受。
7.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是乔治·桑对这部伟大音乐作品的诠释与解读。
她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悟,用清丽流畅的文字,细腻传神地描绘出了贝多芬的乐思: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创造生命的根基,人在自然里可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
大自然的安谧寂静能让人进行深刻的思考,并集中内心力量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
可以这样说,这是文学与音乐艺术大师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视觉上的感受的?
明确:通感的运用;意蕴深厚的意象。
(师生共同找出子在课文中的相应文字。
)
2.作者为什么能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视觉上的感受?
明确:(1)联想和想象;(2)人生感悟。
..oo..mm3.语言特色。
明确:(1)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通感;(2)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乔治·桑独特的抒情方式,极富表现力。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如何去听?
四、作业
听贝多芬,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自己的感悟。
附:板书设计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乔治·桑
听觉视觉
通感意象
倾诉式语言
篇三:学习纲要
个人图书馆
学习纲要
一、一节课,听,学生交流感受
二、第二节学习文本。
具体:
一、知人论世
1、扼住命运的咽喉”——人与环境,走近贝多芬
2、走进乔治·桑
二、找23人分别读文本,同时体会
1、文本是否说人与环境?
2、文本是否有命运的旋律
3、是否有人的抗争
三、交流
1、“我”追求什么?过程怎样,结果如何
2、“金色光线”的寓意?你的金色光线在哪里?
3、个人与环境的抗争,群体对个人的影响。
“蓬生麻中,不扶
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4、“可怕的声音”的作用。
“外物与我”
5、我的角色变化。
黑色天使——白色天使。
6、文如其人——谈乔治桑;曲如其人——谈贝多芬的个人元素。
四、将原来的五节的大致内容说给学生。
五、延伸。
读本P81-83韩愈、李贺诗二首。
六、作业:说说对音乐的理解个人图书馆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