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花城版音乐八上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学情分析
本文主要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可视的形象,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平原、天空、光纤、飞鸟、暴风雨等音乐形象中,感受那交响乐旋律的发展变化。环境的渲染和衬托,与音乐主体形象“我”的描摹,使景情高度融合,从而表现出交响乐强烈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
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一、介绍交响乐的有关知识
1、交响乐的结构
交响乐,是指一种以奏鸣曲的结构写作,由管弦乐演奏的多乐章的器乐曲。通常包含独立的、以奏鸣曲的结构统一起来的四个乐章。
交响乐各乐章的体裁,大致分为:
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Sonataform)。
第二乐章是慢板(Lento)乐章。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大都以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作成,是快板的壮丽终曲,通常以第一乐章的主调作成。
2、贝多芬与《田园交响乐》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作品共分五个乐章:
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冀少版七年
级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交响乐和田园牧歌的概念,了解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的基本情况和演奏特点。
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交响乐,并提高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3.知识目标: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知识体系,了解交响乐的形式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展示音乐片段和引导听辨,让学生获取对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第二乐章曲式、旋律、和声、节奏、动态、情感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
2.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艺术形式的内涵和深度,浸染成个人的情感之中,运用这种鉴赏和理解的能力对交响乐进行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 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
第一步:引入
1.通过展示田园牧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一主题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告诉学生第六交响曲(田园)是由名曲大师贝多芬于1808年创作的交响曲,其中第一乐章以田园牧歌为主题。
3.引导学生用专业术语或自己的话,简述第一乐章的基本情况和节奏谱的概述。
第二步:欣赏与分析
1.播放第一乐章的音乐片段(可通过互联网或教材),让学生聆听音乐并尽可能注意节奏、和声和动态的情况,并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发表对音乐的感受和分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分析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3.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表达思路、发掘自己的想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
生:……
师: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第六(田园)交响曲》。
三、新课教学
1、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2、作品创作背景。
《第六(田园)交响曲》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贝多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
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3、乐曲特点。
《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幼儿园音乐鉴赏——交响乐教案的实施与反思
幼儿园音乐鉴赏——交响乐教案的实施与反思
一、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鉴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音乐鉴赏,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交响乐作为音乐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将对幼儿园交响乐教案的实施与反思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案实施
1. 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教案实施初期,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等。对于交响乐教学而言,可以设置目标为:让幼儿能够听懂交响乐的基本特点,了解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培养幼儿对交响乐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 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交响乐作品。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交响乐,如柴可夫斯基的《童话交响曲》等,让幼儿能够轻松愉悦地接触和理解交响乐。
3. 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交响乐的鉴赏,如音乐欣赏、故事配乐、歌曲联想等。还可以组织幼儿观摩音乐会或进行实地听课,让幼儿亲身体验交响乐的魅力。
4. 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交响乐教案,可以结合教学手段,如展示素材、教学视频、音乐游戏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案反思
1.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教学成效的评估
教学成效的评估是教案实施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第六交响曲“田园”》2PPT课件 图文
田园交响曲教案
田园交响曲教案
教案标题:田园交响曲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帮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乐器和演奏技巧,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案适用于中学音乐课程,适合初学者。
教学目标:
1. 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了解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学习田园交响曲的乐器编制和演奏技巧;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教材和录音设备;
2. 田园交响曲的乐谱和演奏录音;
3. 乐器模型或图片;
4. 学生练习乐器所需的乐器。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贝多芬的创作意图;
2. 播放田园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
3.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田园交响曲的第一印象。
核心教学(30分钟):
1. 介绍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乐团编制、乐章结构等;
2. 向学生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或模型,并解释它们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3. 向学生演示田园交响曲中的主要乐器的演奏技巧,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
4. 分发田园交响曲的乐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乐器选择适合的乐谱进行练习;
5. 分组让学生合作演奏田园交响曲的片段,并指导他们在演奏中注意节奏、音
准等要素。
拓展活动(1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以田园交响曲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小型交响乐曲片段;
2. 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奏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的创作思路和乐器
运用;
3.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版
《暴风雨》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交响曲《暴风雨》选自贝多芬的代表作《第六(田园)交响曲》额第4乐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情节性,表现一定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对这部交响曲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
二、教学目标:
欣赏交响曲《暴风雨》的片段,通过听音乐,看画面产生音乐的联想,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并能背记描述阿尔卑斯山牧歌风格的音乐主题。简单了解作曲家贝多芬。
三、教学重难点:
在听赏中感受交响乐丰富的表现力,体会不同乐器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能哼唱“彩虹音乐主题”。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卡片、钢琴等
六、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听音、节奏训练
(二)情景导入:
1、请学生闭上眼睛,师播放大自然雷电、风雨的音效,让学生安静地听,思考
自己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暴风雨与图片是否相同,说说遇见暴风雨的心情怎样?
3、引导学生想象夏天的暴风雨后,天空中经常会出现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它画出来。
(三)新课学习:
1、欣赏交响曲《暴风雨》,老师完整播放乐曲,并且在每一个场景时加上几句简单的介绍以渲染场景,帮组学生理解音乐。听完后请学生简单说说感受。
2、老师播放场景音乐片段,配合图画分段欣赏,简单介绍一下音乐中的强弱,由什么乐器演奏等等。
3、熟唱阿尔卑斯山牧歌风格的音乐主题。
4、完整欣赏,把学生分成三组,各组根据自己所在的组别给音乐配上相应的动作。
《第六交响曲“田园”》 精品课件
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
贝多芬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
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乡村生活的回忆, 写情多于写景”。 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 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 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 是描摹自然。
ຫໍສະໝຸດ Baidu
名言摘抄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12、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门捷列夫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1、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利特 2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23、要想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斯大林 24、向所有人学习,不论是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斯大林 25、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周培源 26、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 27、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28、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9、学习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30、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1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2.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1.学习描写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本文所描写的音乐形象。
3.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学习描写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本文所描写的音乐形象。
3.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聚焦重点
1.学习作者用比喻、想像等修辞手法描述音乐的技巧。
2.理解文章的结构思路,把握每一个音乐阶段的特点。
教学建议
1.本文是以想像和联想来描写音乐的优美散文,作者以形绘声,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美妙意境,状难言之物如在目前。学习文本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入音乐的世界,广泛地进行联想,身临其境地领略《田园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可以到阅览室或登陆因特网先查阅贝多芬创作《田园交响乐》的有关背景材料,给学生进行介绍,如《田园上的贝多芬》就十分具体地介绍了这首著名的乐曲的创作情况,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通过联想和想像表现音乐的形象是本文的重点,教师要落实好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先充分熟悉文本,在学生初读原文后,教师应该离开原文的语句,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再现音乐的形象,避免对原文的语句进行不必要的分析,破坏了整体的感受。
鲁人版必修一《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精品三合一
鲁人版必修一《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精品三合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描写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本文所描写的音乐形象。
3.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聚焦重点
1.学习作者用比喻、想像等修辞手法描述音乐的技巧。
2.理解文章的结构思路,把握每一个音乐阶段的特点。
教学建议
1.本文是以想像和联想来描写音乐的优美散文,作者以形绘声,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美妙意境,状难言之物如在目前。学习文本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入音乐的世界,广泛地进行联想,身临其境地领略《田园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可以到阅览室或登陆因特网先查阅贝多芬创作《田园交响乐》的有关背景材料,给学生进行介绍,如《田园上的贝多芬》就十分具体地介绍了这首著名的乐曲的创作情况,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通过联想和想像表现音乐的形象是本文的重点,教师要落实好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先充分熟悉文本,在学生初读原文后,教师应该离开原文的语句,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再现音乐的形象,避免对原文的语句进行不必要的分析,破坏了整体的感受。
1.正字音
聆.( )听 和煦.( ) 焦躁.
( ) 嶙峋..( ) 震撼.( ) 窒.
( )息
2.辨字形
燥(z ào ) 撕(s ī)
躁(z ào ) 厮(s ī)
臊(s āo ) 嘶(s ī)
融(r ïng ) 缥(pi āo )
熔(r ïng ) 飘(pi āo )
《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
生:……
师: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第六(田园)交响曲》。
三、新课教学
1、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2、作品创作背景。
《第六(田园)交响曲》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贝多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
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3、乐曲特点。
《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花城版
第六(田园)交响曲
1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学情分析
本文主要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可视的形象,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平原、天空、光纤、飞鸟、暴风雨等音乐形象中,感受那交响乐旋律的发展变化。环境的渲染和衬托,与音乐主体形象“我”的描摹,使景情高度融合,从而表现出交响乐强烈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
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一、介绍交响乐的有关知识
1、交响乐的结构
交响乐,是指一种以奏鸣曲的结构写作,由管弦乐演奏的多乐章的器乐曲。通常包含独立的、以奏鸣曲的结构统一起来的四个乐章。
交响乐各乐章的体裁,大致分为:
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Sonataform)。
第二乐章是慢板(Lento)乐章。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大都以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作成,是快板的壮丽终曲,通常以第一乐章的主调作成。
2、贝多芬与《田园交响乐》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作品共分五个乐章:
田园交响曲-教案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教学对象:初一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
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田园交响曲》
(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
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
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
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3)作品创作背景
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贝多
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
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
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
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
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部具有浓厚乡村风情的交响乐曲,它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交
响曲共分为五个乐章,分别是悠闲的快板、夏季之乐、田园的欢乐感
恩节、农民的感谢感恩节和乐伴的欢迎,每个乐章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展现了贝多芬高超的创作才华。
从简到繁,让我们从整体结构开始赏析《田园》这首交响曲。这部交
响曲以其轻松愉悦的曲调和优美动人的旋律而著称,这是贝多芬在交
响乐领域里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我们来看第一乐章,悠闲的快板。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以欢快的曲
调勾勒出了乡村生活的愉悦和宁静。快节奏的音乐仿佛让人置身于丰
收的麦田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在音乐中融入了
农民们劳动时的欢歌笑语,展现了他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着是夏季之乐。这个乐章以其柔和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表现了夏
日里大地的生机和生命的活力。贝多芬通过音乐勾勒出了一幅幅田园
风光,勾起听众们对夏日的美好回忆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紧是田园的欢乐感恩节。这个乐章中,贝多芬运用音乐巧妙地表现了
人们欢庆丰收的场景。欢快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
盛大的庆祝活动中,感受到了人们对丰收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是农民的感谢感恩节。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通过音乐展现了农
民们对自然的感恩和对生活的热爱。慢节奏的音乐配合着温柔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了对丰收和生命的感激之情。
最后是乐伴的欢迎。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以强有力的音乐表现了田
园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欢快的节奏和饱满的旋律让人感受到
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和谐,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学习纲要
个人图书馆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学习纲要
一、一节课,听《交响乐》,学生交流感受
二、第二节学习文本。
具体:
一、知人论世
1、扼住命运的咽喉”——人与环境,走近贝多芬
2、走进乔治·桑
二、找23人分别读文本,同时体会
1、文本是否说人与环境?
2、文本是否有命运的旋律
3、是否有人的抗争
三、交流
1、“我”追求什么?过程怎样,结果如何
2、“金色光线”的寓意?你的金色光线在哪里?
3、个人与环境的抗争,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可怕的声音”的作用。“外物与我”
5、我的角色变化。黑色天使——白色天使。
6、文如其人——谈乔治桑;曲如其人——谈贝多芬的个人元素。
四、将《交响乐》原来的五节的大致内容说给学生。
五、延伸。读本P81-83韩愈、李贺诗二首。
六、作业:说说对音乐的理解
个人图书馆
第3单元-自读文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语文[LR· 必修二]
作者在文末写道:“柔软的云,有的白如鹅绒,有的如朝阳 下的海水一样闪着金光,它们在我下面翻滚,我朝着更美妙、更 纯洁的天空飞去。„„我渐渐变白了,像一朵百合花。”写出了 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写出了“我”经受暴风雨后的幸福、 欢乐, 说明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奏出生命的绝响。 定义: 所谓环境烘托法, 就是通过环境描写展现出生动的画 面,创造一种艺术境界。其作用是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 物。
③第三阶段从“终于, 和煦的风吹遍天空”到“它刚刚透过 错落岩石的缝隙向我显现”, 写自己飞向天空, 与云天融为一体。 情感是平静的。 ④第四阶段从“然而, 因为仰视暗淡无光的苍穹”到“悬崖 峭壁上流淌着滚烫的岩浆”, 写自己在狂风暴雨中搏击。 情感是 孤单、无助和困惑的。 ⑤第五阶段从“突然, 响起一声号角”到文章结束, 写自己 终于冲破阻碍,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情感是愉悦的。
2.字形辨认
翼 羽yì 冀 希jì 坠 落 zhuì 堕落 duò n遴选 lí n鳞 鱼lí o哮 咆xià o酵 发jià n蛮 野má n挛生 luá n撼 震hà n憾 遗hà
语文[LR· 必修二]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篇一:田园交响曲教案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教学对象:初一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
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
(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
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
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3)作品创作背景
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贝多
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
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
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
式,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形成恬静清
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
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在溪边。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 大调,12/8拍子,
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音乐富有诗意。
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快板,F大调,3/4拍子,谐谑曲。这个乐章的主
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
欢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f小调,4/4拍子。
第五乐章:牧人的歌。小快板,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
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6)欣赏视频,并学会哼唱主题旋律。
(7) 同学们谈学习后的感受
(8)教师寄语
篇二: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
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
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等。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介绍“田园交响乐”。
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可见他是在用心灵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生活。这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是贝多芬交响乐中惟一的标题音乐。标题音乐通常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怕人误解他的作品,明确地说:“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4.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5.联系课文,学生闭眼听田园交响乐。
6.学生交流听音乐的感受。
7.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是乔治·桑对这部伟大音乐作品的诠释与解读。她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悟,用清丽流畅的文字,细腻传神地描绘出了贝多芬的乐思: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创造生命的根基,人在自然里可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大自然的安谧寂静能让人进行深刻的思考,并集中内心力量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
可以这样说,这是文学与音乐艺术大师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视觉上的感受的?
明确:通感的运用;意蕴深厚的意象。
(师生共同找出子在课文中的相应文字。)
2.作者为什么能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视觉上的感受?
明确:(1)联想和想象;(2)人生感悟。..oo..mm3.语言特色。
明确:(1)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通感;(2)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乔治·桑独特的抒情方式,极富表现力。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如何去听?
四、作业
听贝多芬,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自己的感悟。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