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顶面岩溶古水系对接现象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塔河油天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油水流动规律

塔河油天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油水流动规律

第34卷第4期2022年7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4No.4Jul.2022收稿日期:2021-08-04;修回日期:2021-11-09;网络发表日期:2022-05-0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编号:2016ZX05014)资助作者简介:宋传真(1974—),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特殊油气藏开发研究方面的工作。

地址:(102206)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百沙路197号。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2)04-0150-09DOI :10.12108/yxyqc.20220414引用:宋传真,马翠玉.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油水流动规律[J ].岩性油气藏,2022,34(4):150-158.Cite :SONG Chuanzhen ,MA Cuiyu.Oil-water flow law of Ordovician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in Tahe Oilfield [J ].LithologicReservoirs ,2022,34(4):150-158.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油水流动规律宋传真1,2,马翠玉1,2(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2206;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摘要:基于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征的认识,建立了概念缝洞结构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采用流线模拟方法探讨了各模型的油水流动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①塔河油田孔、洞、缝空间结构复杂,可分为未充填溶洞、部分充填溶洞、全充填溶洞和裂缝贯穿充填溶洞等4种,不同类型储集体生产特征差异大,井间连通性较好,但横向驱替弱。

②研究区不同缝洞结构模型内油水流动规律不同,未充填溶洞内流体均匀流动,在底水驱替下油水界面呈现水平抬升特征;部分充填溶洞在下部充填区表现为底水锥进特征,而上部未充填区油水界面趋于水平抬升,水封下部溶洞内的剩余油;全充填溶洞与砂岩油藏油水流动特征一致,底水锥状驱替;中大尺度裂缝穿过充填溶洞时,裂缝为油水流动的高速通道,呈现裂缝水窜特征,在油井钻遇的充填洞一侧沿缝面到井底呈水锥特征,而缝外侧溶洞内原油基本未动用,为高角度裂缝屏蔽剩余油。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合线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合线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合线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钟建华;李阳;陈鑫【摘要】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从缝合线特征描述入手,分析塔河油田缝合线的成因及其油气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缝合线可分为3种,即顺层缝合线、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研究区缝合线有压实、压裂和压溶3种成因类型,其中顺层缝合线以压实成因为主,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以压裂成因为主;压实缝合线或压裂缝合线是形成压溶缝合线的基础,而压溶缝合线是压实或压裂缝合线的延续;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合线比基质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为油气生成的有利场所,同时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也有利于提高储层物性.【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4)001【总页数】6页(P7-11,17)【关键词】塔河油田;缝合线;储层;成因类型;碳酸盐岩【作者】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钟建华;李阳;陈鑫【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北京,10002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3缝合线构造 (stylolites)是碳酸盐岩中广泛发育的一种压溶构造[1-3],缝合线的形成是和压应力驱动下的岩石溶解联系在一起的[3-5],但有人认为碎裂变形也能形成特定的缝合线[6]。

关于缝合线的石油地质意义,前人的主要观点有:①随着缝合线数量的增加,储层物性变差[7];②缝合线能够改善储层物性,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和储集空间[8];③缝合线对储层物性没有影响[9];④虽然缝合线本身对储层物性没有贡献,但由于缝合线具有塑性特征,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储渗空间[10]。

可以看出,前人的观点存在较大分歧。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地表水系识别技术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地表水系识别技术

130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古水系普遍发育,是缝洞型油藏重要的开发对象之一。

鲁新便等[1]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古水系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风化面表层受岩溶水溶蚀下切形成的地表水系;另一类为风化面内幕潜流、径流带溶蚀形成的管道状暗河河道。

胡文革[2]、代冬冬等[3]将岩溶古河道分为明河河道和暗河河道。

其中,明河河道即地表水系,主要发育在风化面表层,由岩溶水溶蚀下切形成,对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和近地表储层的改造作用明显。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地表水系主要形成于海西期[4-6],结合现代岩溶机理[7],在海西期时碳酸盐岩裸露地表、构造抬升,大气降水沿碳酸盐岩地层低洼部位汇聚、流动,长期的冲刷改造,形成下切较深的地表河道,最终形成了塔河油田现有的古地表水系格局。

当前碳酸盐岩地表水系的刻画识别手段较多,本文从塔河油田勘探开发实际出发,优选地震属性特征,对地表水系刻画识别手段进行梳理,为碳酸盐岩地表水系研究提供借鉴。

1 地表水系识别技术随着塔河油田高精三维地震数据体的采集和使用,利用高精三维地震剖面、古地貌恢复、反射结构体、图像边缘检测等技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表水系的刻画识别精度。

本次研究主要借助以下地球物理方法对地表水系进行刻画识别。

1.1 地震偏移剖面古地表河道为古岩溶期的地表径流系统,与古地形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可结合古今地貌,对古地表水系进行刻画。

现今地貌特征在地震偏移剖面上显示,地表河具有反射同相轴“下拉”特征,河道呈“V ”字下切十分明显(图1),沿河道走向多次垂直切取地震剖面,均有上述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地表河道平均下切深度63m ,河道宽度介于45~500m ,表明在地表水系发育时期,水动力条件较强,导致河道下切较深。

这与现今南方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系的发育非常相似,均为水动力冲刷、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下切河谷。

图1 垂直地表水系地震剖面1.2 古地貌恢复塔河碳酸盐岩地表水系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因此对中-下奥陶统顶面(T 74顶面)上覆的石炭系巴楚组地层进行拉平,进行海西期古地貌恢复,可以有效表征古地表水系形态。

塔河油田流体包裹体及其地质意义

塔河油田流体包裹体及其地质意义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及其地质意义吕程地环S131 学号:201371327摘要:碳酸盐岩在各成岩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从近地表至深埋环境都有盐水包裹体分布,有机包裹体则主要集中在晚期粗大的胶结物中与盐水包裹体共生,在储层内成群成串出现不同成岩作用和不同成岩环境中的碳酸盐岩矿物包裹体有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碳酸盐岩储层成为可能。

本文通过对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等物理和化学性质来综合分析塔河油田流体包裹体与油气储层关系及应用,从而为本区研究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塔河油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油气储层1 地质概况塔河油田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戈壁荒漠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和轮台县境内。

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南斜坡,东邻草湖凹陷、南邻顺托果勒隆起和满加尔坳陷、西为哈拉哈塘凹陷、北部为雅克拉断凸(图1)。

塔河油田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等多次构造运动。

塔河地区奥陶系自下而上共划分为 6 个岩石地层单元(组),即奥陶系下统蓬莱坝组、下—中统鹰山组、中统一间房组、上统恰尔巴克组、良里塔格组、桑塔木组,本次研究除奥陶系桑塔木组未涉及到以外,其余奥陶系都均有涉及。

在地层分布上,自西向东、自南向北、西南到东北,志留系科坪塔格组、泥盆系东河塘组、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等地层自上而下逐层尖灭。

图1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构造单元及塔河油田位置(康玉柱,2005)2 流体包裹体分析2.1 样品采集和处理塔河油田奥陶系为碳酸盐岩地层,裂缝和溶洞十分发育,并且充填了丰富的成岩矿物,主要是方解石。

在采集样品时,充分考虑了样品在平面和垂向上分布的均匀性,以确保测试结果在整个塔河油田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

2.2 油包裹体荧光显示成岩矿物中油包裹体的出现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等一系列活动发生的直接证据。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摘要】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岩溶作用是该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

本文通过钻井奥陶系岩心、薄片观察及地化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遵循三级层序高位体系域高频层序界面控制模式;海西早期岩溶遵循大气水沿断裂渗入流动岩溶模式,断裂是主控因素;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也与断裂密切相关。

区内奥陶系储层主要为岩溶洞穴型及孔洞缝型储层,且为受多期溶蚀或岩溶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其中加里东中期与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形成岩溶孔洞缝型储层和岩溶洞穴型储层,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作用对岩溶缝洞型储层具有一定程度改造。

该认识对于研究区内奥陶系储层的评价和后续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储层形成机制塔河油田九区位于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东南部,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广阔前景[1]。

通过整个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已经表明,奥陶系储层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岩溶作用,因此对古岩溶特征、期次、形成机理及其分布的研究是该区勘探开发的关键[2]。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古岩溶作用特征以及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本次研究结合国内外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研究现状,在构造及断裂演化分析、岩溶古地貌特征分析、岩心-录井-测井-生产测试进行井剖面储层解剖的基础上,通过地质与地震相结合进行岩溶现象认识和解剖,岩溶产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岩溶作用与岩性剖面结构、不整合面、古地貌、古断裂的匹配关系分析,深入开展岩溶作用研究,提出岩溶作用发育控制因素,建立岩溶作用发育模式。

1 地质概况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上而下钻遇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其中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是主要储层发育段;一间房组岩性主要为台内浅滩环境沉积的灰色砂屑灰岩、泥微晶灰岩,鹰山组主要为一套开阔台地相的台内浅滩与滩间海间互的沉积,为灰色砂屑灰岩、泥晶灰岩略等厚互层(表1)[3]。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顶面古构造演化及油气关系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顶面古构造演化及油气关系
( . n t ue f e i na y Gelg 1 Isi t S d me tr oo y,C e g n vri f T c n lg t o h n duU ie s y o eh oo y,C eg ,Si u n 6 0 5 t h n du c a 1 0 9,C ia; h hn 2 Colg f En r yReo re ,C e g uUnv ri f T c n lg . l e eg su cs h n d iest o eh oo y,Chn d ,Sc u n6 0 5 ,C ia e o y e g u ih a 1 0 9 h n ; 3 Ree rhI si t f Perlu E lrto n o uto . sa c nt ueo toe m xp oaina d Prd cin,No twet a c mp n t rh sBr n hCo a y,SI NOP EC,Ur mq , u i X ja g 8 0 1 ,C ia;4 S c u nC le eo u ain,C eg ,S c u n 6 0 5 n in 3 0 1 h n . ih a olg fEd cto h n du ih a 1 0 9,C ia; hn 5 .Colg f Newo kEd c t n,Ch n d n vri f T c n lg le eo t r ua i o e g uU iest o eh oo y,C e g u i u n6 0 5 ,C ia y h n d ,Sc a 1 0 9 hn ) h Ab t a t s r c :Or v ca s t e m an hy o a b r ucng r s r oi n t he Oi Fi l . St dis o e — do i in i h i dr c r on p od i e e v ri he Ta l e d u e ft e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3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3
缝洞储集体
6 上奥陶统桑塔木组
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岩溶 塔河油田南部
缝洞储集体
7
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致 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岩溶 塔河油田南部
密灰岩
缝洞储集体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盖组合示意图
塔河油田主体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T
C1kl
D3d S
O2+3 O1
下石炭统巴楚组下泥岩段与下奥陶统岩溶储集体形成的储盖组合,是塔河 油田最主要的储盖组合类型。形成的地层不整合-古岩溶圈闭,是塔河油田 的重要圈闭类型之一
藏阶段
海西晚期运动—第一套 区域盖层形成,主要成
藏阶段
海西早期—奥陶系碳酸 盐岩岩溶型储层形成
三、综合研究成果
紧邻生油坳陷,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
A
A′
轮南油田位置
塔河油田位置
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T 0、T 0、
5
6
T 0等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聚 7
集提供了通道
两 三两 三大大不不整整合合,,三四三四个个构构造造层层
溶蚀缝
TK407井高角度裂缝充满原油
构造缝
T403井高角度构造溶蚀缝 半充填状充满原油
T401井网状构造溶蚀 裂缝充填原油
三、综合研究成果
黄灰色泥微晶灰岩两组裂缝、局部壁生粒状亮晶方解石、充填 原油 S67井 5665.49~5665.68米
X形剪切缝的左侧缝
通过岩性观察描述结合成像测井研究裂缝的发育层位及 发育的方向
成熟度 较低 中等 较高
高 含烃(天然气)
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划分图
三、综合研究成果
西北部烃类包体相态简单,色调 深,均一温度较低,属早期成藏。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作用标志及控制因素分析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作用标志及控制因素分析
以为下一 步 的勘探 开发 部署 提供依 据 。
为上 寒武 统下丘 里塔 格群 , 钻达 深度 84 8m( 深 1 0 塔
井) 。由于加里 东 晚期 、 西 期 以及燕 山期 等 多 期 构 海 造运 动地 壳抬 升 的影 响 , 阿克库 勒 凸起 主体 部 位及 南
基金项 目: 国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计 划 (7 9 3计划 ) 目 : 酸盐 岩缝 洞 型 油 藏 开 采 机 理 及 提 高 采 收 率 基 础 研 究 ( 0 1 B 0 0 1 及 圉 f资 源 部 公 项 碳 2 1 C 2 10 ) :
油 田东北 部 , 为塔河 油 田主体 区之一 。由于风 化壳 岩 溶储 层 的非均 质性 , 分 布 规律 把 握 难 度 大 , 大 地 其 极 制 约 了该 地 区的油 气开 发部署 。本 文通 过对测 井 、 地 震、 岩心 资料 的分析 以及 结 合 地 表露 头 的 综 合调 查 ,
第 3 卷 1
第 2期
中 国 岩 溶
CARS0 LO GI CA SI I N CA
V0 1 NO 2 L3 .
21 0 2年 6月
J n 2 1 u.O2
文 章 编 号 :0 1 4 1 (0 2 0 —0 2 —0 10 — 8 0 2 1) 2 20 7
塔 河 油 田 4区奥 陶 系风 化 壳古 岩 溶 作 用 标 志 及 控 制 因素 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 1 . 3 . 1 P6 8 1 O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近年 来 , 国的鄂尔 多斯 盆地 、 我 塔里 木盆 地 、 渤海 湾 盆地 、 四川 盆地碳 酸盐 岩储 层 中相 继发 现 了大 中型 油气 田 , 油气 开发 取得 重大 进展 。我 国海 相碳 酸盐 岩 层 系油气 资 源量大 于 3 0 0 t 其 中仅塔 河 油 田储 0 ×1 。 ,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田水特征离子及意义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田水特征离子及意义
B
L- 1


总矿化度 235828. 4 203628. 4 208322. 2 188114. 2 197555. 1 123362. 2
C l197484. 1 124755. 6 127754. 9 111002. 3 124616. 3 75431. 5
N a+ + K + 61385. 4 46981. 8 53859. 6 55336. 2 41901. 23 26275. 1
基金项目 : 文章为科技项目 《 塔河地区西南部古生界碎屑岩地层圈闭及成藏模式 》 ( 编号 XBJK T 2003 - 04) 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 刘建伟 ( 1979 - ) , 男 , 河北省任丘人 , 硕士研究生 , 从事地球化学研究工作。
第 20 卷
第1期
刘建伟 等 :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田水特征离子及意义 表 2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田水与现 代海水离子质量浓度对比
41
T able 2
Compariso n o f ion concentr atio n betw een O rdovician o ilfield wat er in T ahe oil field and the sea w ater
B
/ mg
Ca2+ 1. 15 4. 78 6. 3
L- 1


Cl55. 04 61. 29 2. 8
SO 22 7. 68 0. 0216 11. 2
HCO 3 0. 41 0. 084 58. 5
N a+ + K + 30. 62 33. 3 15
M g 2+ 3. 69 0. 53 4. 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H12402井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洞穴发育模式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H12402井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洞穴发育模式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A类)(编号:XDA14010302) 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示范工程 (编号: 2016ZX05053) 联合资助。[CofoundedbytheStrategicPriorityResearchProgram 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No.XDA14010302) and KeyTechnologyDemonstrationProjectforEORofCarbonateOilandGasFieldintheTarim Basin (No2016ZX05053)]
岩溶盆地区相比,岩溶台原和岩溶斜坡区岩溶储集 层的 发 育 程 度 明 显 更 高 (李 阳, 2016; 李 源 等, 2016,2017)。 (3) 在 形 成 时 间 和 机 制 的 认 识 上, 塔河油田北部剥蚀区主要强调海西早期大气淡水岩 溶作用的贡献,而南部覆盖区则主要强调加里东中 期—海西早期大气淡水岩溶作用以及后期水热岩溶 的 叠 加 改 造 效 应 (牛 玉 静 等, 2011; 严 威 等, 2011; 徐 微 等 , 2012; 李 源 和 蔡 忠 贤 , 2016)。
收 稿 日 期 : 2021-01-03 改 回 日 期 : 2021-03-24
第 23卷 第 4期
姜应兵和李兴娟: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 TH12402井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洞穴发育模式
825
locatedinthesouthwingofasecondarynoselikestructureorientedintheNW direction.Thisarearecords thekarstificationduringthethirdphaseoftheMiddleCaledonian, wherethekarstlandform ismainlycom posedoflowreliefdissolvedhillsanddepressions, thesurfacewatersystem extendsfrom northtosouth withoutabundantbranchwatersystem.Thekarstreservoirspaceiscomposedoflargemazekarstcavesand separatedsinglecavesthatareunfilled, whicharemainlylocatedat40~100m undertheunconformity. StrikefaultsapproximatelyorientedinWEdirection, secondarynoselikestructureandpinchoutlinesof theUpperOrdoviciantogethercatrolledthedevelopmentofpaleokarstcaves.Akarstcavepatternisestab lishedconsideringtheinfluenceofstrikefaultsonwaterconcentrationinareaswithinrelativelyflatkarst landforms.Theseresults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paleokarstreservoirpredictionandwelllocationde ploymentinotherwellregionswithsimilarconditions.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溶洞分布规律初步探讨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溶洞分布规律初步探讨

文章编号:1004—5716(2003)08—70—02中图分类号:TE312 文献标识码:B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溶洞分布规律初步探讨王晓东,陈 凌(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规化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 要:介绍了溶洞的判别标志,及溶洞在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勘探部署建议。

关键词:溶洞;塔河油田;下奥陶统;分布规律;勘探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区,阿克库勒古凸起的斜坡带上。

该凸起在加里东中期(奥陶纪末)已具雏型,海西早期(泥盆纪末)和晚期(三叠纪末)两度隆升,遭受强烈剥蚀,致使在凸起顶部三叠系直覆于奥陶系之上,凸起的斜坡带下石炭统直覆于奥陶系之上,且缺失上石炭统和二叠系。

奥陶系构造面貌于海西晚期基本定型。

本区下奥陶统为开阔台地相沉积,由一套黄灰色、褐灰色泥晶灰岩、微晶灰岩、亮晶砂屑灰岩组成,厚度>300m。

岩石致密坚硬,孔渗性很差,平均孔隙度<1%,渗透率<0.1×10-3μm2。

储集空间主要为孔、洞、缝组成的网络系统,其与致密围岩配置形成规模大小不等的储渗体,这些储渗体即是大量油气聚存的场所。

勘探实践证明在孔、洞、缝储层中,溶蚀洞穴在整个油田的储、产能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下文中将提及),因此探索溶洞的分布规律对勘探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溶洞的判别标志溶洞或洞穴系统,DerekF ord(1988)定名为在地下水入口和出口处之间连续延伸的直径至少为5~15mm的溶解渠道。

参照其定义,凡是溶蚀孔径>5~15mm者皆可视为溶洞,而连续延伸的溶洞则称之溶洞系统或洞穴系统。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灰岩地层因长期暴露地表,故其岩溶作用强烈,形成了大量溶蚀缝、溶蚀孔和溶洞。

为了探索溶洞的分布规律,首先必须认识和判别溶洞。

溶洞判别标志:直接标志:钻井过程中钻头放空或近似放空,同时伴随井漏;钻井岩芯中的洞穴充填物和垮塌物,如砂泥质斑块、较大的方解石、石英晶体或晶簇、燧石团块、角砾状灰岩斑块等。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张抗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1999(020)002
【摘要】塔河油田是由三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多不个不同性质油藏组成的油田,主体是奥陶系灰岩岩溶缝洞网络型油气藏。

这种油藏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不同期次,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岩溶洞、孔,并以复杂的形式联通而形成的网络。

因为网络发育程度不同,成藏和改造经历不同,各储集体在储量,产能,油质上可较大差别。

【总页数】6页(P120-124,132)
【作者】张抗
【作者单位】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规划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4
【相关文献】
1.塔河油田奥陶系缝合线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J], 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钟建华;李阳;陈鑫
2.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C26降胆甾烷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J], 李美俊;王铁冠;张
卫彪
3.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发现历程及其意义 [J], 黎玉战;徐传会
4.塔河油田塔深6井蓬莱坝组硅质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永立; 尤东华; 高利
君; 张卫峰; 谢乘飞
5.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高精度化探异常及其开发地质意义 [J], 杨敏;陈叔阳;王国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田水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田水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文章编号:1001-6112(2007)03-0292-06塔河油田奥陶系油田水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贾存善1,2,马旭杰3,饶 丹2,高仁祥2(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51; 3.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水的 D(SM OW )分布于-44.7 ~-61.0 ,表明为古大气降水和原生沉积水的混合水,并以古大气水为主。

根据油田水的高压物性参数、HC O -3离子碳同位素、锶同位素87Sr/86Sr 比值等的横向变化规律,大致判断出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古大气水的优势流动方向为从阿克库勒凸起的东北构造高地向鼻凸倾伏的西南方向流动,并且在此流动过程中由构造轴部向两翼分流,通过对断裂、裂隙等薄弱带的不断溶蚀扩大,最终形成塔河油田奥陶系复杂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系统,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

因此,古大气水流动的方向对岩溶缝洞系统的分布以及缝洞单元的连通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岩溶缝洞系统;同位素;油田水;奥陶系;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33 文献标识码:A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OIL FILED WATERSFROM ORDO VICIAN OIL ACCUMULATIONS IN TAHE OILFIELD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SJia Cunshan 1,2,M a Xujie 3,Rao Dan 2,Gao Renx iang 2(1.College of Resour ce &S af ety Engineer ing ,China Univer sity of M ining &T echnology ,Beij ing 100083,China;2.Wux i Resear ch I nstitute of Petr oleum Geology ,SI N OPEC,W ux i ,J iangsu 214151,China;3.Ex p lor ation &Pr oduction Resear ch I nstitute of N or thw est Br anch Comp any ,SI N OPEC,Ur umq i,X ingj iang 830011,China)Abstract:H y drog en isotope values( D)of oil field waters from the Ordovician oil accum ulations in Tahe oilfield co ver -44.7 ~-61.0 (SM OW),fro m w hich one can conclude that the oilfield w aters ar e mostly paleo atmo spheric w aters mixed w ith orig inal sedim ent seaw ater.Based o n the transv erse chang e tr ends o f the parameters in these oilfield w aters,such as high pr essure physical par am eter,carbon iso to pe o f H CO -3electronegativ e ion and87Sr/86Sr ratio of strontium iso to pe,one can ro ug hly deduce thatthe predom inant flow direction of paleo atmospheric w ater is from the no rtheastern tectonic high po sitio n to the so uthw estern plung e end of the Arkekule no se salient.In this process,the current flow ed from ax is to tw o w ing s of the tectonic,w hich w ould cut through w eakness belt of faults o r cracks and enlarg e the space by carbonates corro sion,finally form ed com plicated karst fracture cavity system o f the Ordovi cian carbonates in Tahe Oilfield.T herefore,the flow direction o f paleo atm ospher ic w ater controled the distribution o f fracture cavity system and connectivity of fr acture cavity cells.Key words:Karst fracture cavity system;isotope;oil field water;the Ordovician;Tahe Oilfield;the Tarim Basin 过去曾认为油田水代表原生水或原始捕集的沉积水。

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控岩溶油藏注水方式优化

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控岩溶油藏注水方式优化

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控岩溶油藏注水方式优化谭聪;彭小龙;李扬;荣元帅;李小波【摘要】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控岩溶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油藏,具有剩余油挖掘潜力较大,注水开发效果明显等特征,但该类储集体采用不合理的注水方式极易造成注入水沿储集体上部通道快速窜进,出现暴性水淹,致使水驱效率低,稳产时间短.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矿场统计的方法,从断控岩溶的主控因素出发,给出该类型储集体合理的注水方式及注采参数,为今后提高该类型储集体的采收率提供借鉴.【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4(035)006【总页数】5页(P703-707)【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断控岩溶;注水开发;油藏数值模拟【作者】谭聪;彭小龙;李扬;荣元帅;李小波【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大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储集空间多样,具有多重介质特性[1],主要的储集空间为大型洞穴,连通通道主要为裂缝[2-3],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与流体流动特征也较其他类型油藏复杂[4],因此其开发难度较大,油藏采收率较低。

奥陶系油藏是塔河油田的主力油藏,同时也是碳酸盐岩油藏的典型代表之一[5]。

如何合理利用天然能量和人工能量,实现驱动方式的适时转化,是提高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

2005年以来,在部分多井缝洞单元的注采井组进行了注水试验,并见到良好的效果[6-7]。

经过多年现场试验及研究,形成了一套以“缝注洞采,低注高采”为原则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方式[8],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压、多阶段、立体注水的开发模式,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9]。

关于塔河工区奥陶系风化界面卡取的总结

关于塔河工区奥陶系风化界面卡取的总结

关于塔河工区奥陶系风化界面卡取的总结王志刚王波塔河工区奥陶系风化界面层位卡取是塔河油田录井工作重点中的重点, 随着近年来勘探的深入和对碳酸盐岩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塔河油田加快了托甫区块、艾丁北地区和塔河10、12区奥陶系油藏的勘探开发力度。

由于上述区块位于奥陶系上统尖灭线附近,良里塔格组和恰尔巴克组岩性与塔河油田南部主体区块有所差异,再加上碳酸盐岩本身的非均质性和奥陶系中-下统覆盖层横向变化大,使得二开或三开的井深卡取存在困难。

工区内奥陶系潜山地层复杂,非均质性强,风化壳下部与上覆地层压力相差较大。

塔河工区奥陶系上覆地层石炭系、泥盆系地层压力高,而奥陶系地层压力低,古风化面上下具有两套不同的地层压力系统,揭开奥陶系风化壳后往往又有较好的油气显示,且易发生井涌、井漏乃至井喷等复杂工程事故。

如果奥陶系风化壳层位卡取不准,不仅造成诸如工程套管未能全面封堵油气层之上容易剥落的泥岩层之工程重大隐患,而且易造成钻穿风化壳后由于钻井液密度过高而压死油气层,或发生井漏、卡钻等重大工程事故。

除以上地层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外,造成卡层工作难还存在着以下不可控因素:1、由于使用PDC钻头快速钻进,岩屑破碎严重、岩屑代表性差,岩屑清洗难度较大。

造成岩屑难以识别。

2、迟到时间测量方法有误、测量不及时,造成迟到时间准确性差。

3、PDC钻头钻时与岩性符合差、司钻操作等原因导致钻时不能正确反映地层可钻性。

4、为提高钻井液的润滑性,减少钻具与井壁及套管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和钻柱扭矩,给目的层油气显示观察及其级别的确定增加了难度。

钻井液污染造成岩屑中的真假油气显示难辨。

5、岩屑不准确及邻井资料匮乏、标志层卡不准。

本文结合多年现场的工作经验,特总结出以下几种层位卡取方法:地震剖面法、标志层对比法、钻时及岩性剖面对比法、碳酸盐岩含量分析法、沉积厚度法,在现场工作中取得了很客观的效果1、地震剖面法。

因为地震正演或反演的过程中,相同层位所使用的层速度是相同的。

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结构研究

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结构研究

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结构研究金强;田飞【摘要】塔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经过上亿年的岩溶作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溶洞和裂缝,成为复杂的储集体,位于该隆起中心部位的塔河油田就是在这样的储集体内发现了上十亿吨的石油储量.针对缝洞成因及其空间展布问题,通过对现代岩溶和古岩溶的地质考察,精细分析研究区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提出表层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径流岩溶带划分方案,并且定义出每个岩溶带缝洞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特征,建立缝洞结构模式;同时分析不同岩溶带缝洞充填物性质,为岩溶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描述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7)005【总页数】7页(P15-21)【关键词】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分带;缝洞结构;成因模式;塔河油田【作者】金强;田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塔河油田自1984年发现以来,一直是中国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前沿[1-2]。

人们把现代岩溶作为了解古岩溶的钥匙,开展了大规模研究[3-6],对不同地表单元的河流、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地下河沉积和顶板的垮塌等进行了多种描述和成因解释[7-11]。

美国肯塔基州Mammoth岩溶地质考察表明[12],地表水沿碳酸盐岩裂缝或断层向下渗流和溶蚀,且形成落水洞,到达潜水面附近水流沿岩层或裂缝流动,顺层洞穴或裂缝不断加宽,形成不同规模的地下河道;由于潜水面升降和不渗透泥质隔层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溶洞系统[13]。

储层的出露区常成为地质考察的热点区,有助于正确认识地下储层。

例如美国同行对中陆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露头考察,揭示了溶洞、裂隙的成因和空间组合关系,建立了缝洞连通关系及其充填的地质模型,有效地指导了地下储层储集空间的评价和预测[14-16]。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出露的奥陶系古岩溶与塔河油田储层经历了相似的岩溶作用,古岩溶考察发现了垂直洞穴、水平洞穴和漏斗状洞穴[17],认为塔河油田地下存在单层式和多层式洞穴[18],提出塔河油田存在地下河系统和溶蚀孔缝等储集空间[2]。

层间岩溶研究进展及塔中奥陶系层间岩溶井下特征

层间岩溶研究进展及塔中奥陶系层间岩溶井下特征

层间岩溶研究进展及塔中奥陶系层间岩溶井下特征近年来,层间岩溶研究成为地质学界的热点之一。

层间岩溶是指发生在地层层位之间的岩溶现象,亦即发生在岩石层之间的溶蚀作用。

这一现象在地质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石油勘探开发中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讨论塔中地区奥陶系层间岩溶的研究进展及其井下特征。

奥陶系是一种重要的岩溶层位,广泛分布于地质大气中的不同地区。

在奥陶系层间岩溶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对奥陶系层间岩溶的形成机制和地质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

奥陶系层间岩溶的形成主要与溶孔连接、地层的可溶性和地下水的流动有关。

研究还表明,在奥陶系层间岩溶的地质过程中,渗透水对岩层的侵蚀作用是主要因素之一。

在塔中地区的奥陶系层间岩溶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塔中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貌变迁。

研究发现,在塔中地区的奥陶系层间岩溶中,地层中的石膏、石灰石和云母等岩石对地下水起到了重要影响。

地下水的流动也对地表地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研究结果显示,塔中地区的奥陶系层间岩溶主要分布在辽东构造带的南部,这一区域也是塔中地区地表地貌变迁最为显著的地方。

研究还发现,塔中地区奥陶系层间岩溶的发育程度较高,地下水流动速度较快,地下水的碳酸化作用也较为强烈。

层间岩溶是地质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塔中地区奥陶系层间岩溶的研究进展及其井下特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地调查和实验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对奥陶系层间岩溶的形成机制和地质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为塔中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塔中地区奥陶系层间岩溶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野外调查数据的不足,实验结果的局限性等。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推进塔中地区奥陶系层间岩溶的研究。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古暗河缝洞系统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古暗河缝洞系统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古暗河缝洞系统
张长建;吕艳萍;马海陇;耿甜;张晓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23(44)1
【摘要】为研究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古岩溶发育特征,通过恢复海西运动早期古地貌和古水系,划分了岩溶峡谷区洞穴类型,构建了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缝洞成因演化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海西运动早期古岩溶作用,岩溶古地貌总体北东高南西低,微地貌以低幅度溶丘、溶峰和洼地的组合为主,古水系主要为峡谷明流、伏流、暗河与干谷的组合;主干水系具有南段深切曲流峡谷、中段峡谷和北段伏流-天窗的分段结构,分支水系为树枝状暗河网络;伏流坍塌型地下河洞穴可识别,划分为暗河型、伏流型、顺河潜流型和穿洞型4种类型;研究区古暗河系统发育演化可分自由曲流型、伏流-深切曲流型和坍塌天窗伏流型。

【总页数】9页(P9-17)
【作者】张长建;吕艳萍;马海陇;耿甜;张晓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3
【相关文献】
1.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古岩溶残丘控储、控藏特征分析——以塔河油田五区为例
2.塔河油田9区岩溶缝洞型酸性凝析气藏滚动开发实践及认识
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
藏古溶洞系统与油气开发——以塔河碳酸盐岩溶洞型油藏为例4.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缝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5.塔河油田6区、7区岩溶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连通性及缝洞单元划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塔河油 田中下奥 陶统 ,从 加里东 中期 到海 西期 ,经 历多 期构造 运动及 其引起 的多 期岩溶 作用 的叠加改 造 ,岩溶 缝洞 系统非常 发育 。岩溶作 用的发生 ,除地层 的可溶性 ,主要 依赖 于岩溶 水补 给 一径 流 一排泄过 程 中对岩石 的溶解作 用和侵蚀作用 。因此 ,判断岩溶水 的运动轨迹 是一种 非常重要 的研 究方法 。基于 三维地 震资料 ,利用第 三代 相干体技 术 ,刻画 中下奥 陶统顶 面的岩溶古水 系 ,发现上奥陶统覆 盖 区下部 依然有 许多地 表水 系存在 ,并 且大 多与上 奥陶统 缺 失区 的古水系对接 。根据 现代岩溶理论 ,划分奥 陶系岩 溶层组 ,厘定 水文地 质条件 ,分析 两种不 同时期 岩溶古 水系 的 形成和消亡过程 ,这对恢 复古岩溶发育环境 ,划 分古岩溶发育 阶段 ,揭示古 岩溶 的发育规律具有重要 的意义 。
第2 4卷
2 12 . Ap . 01 r2 0
21 0 0年 4月
GE0S ENCE CI
塔 河 油 田 中下 奥 陶统 顶 面 岩 溶 古水 系 对 接 现 象 及 其 意 义
蔡 忠 贤 ,刘 永 立 ,刘 群
( .中国地质大学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1 2 .中国石化 西北油 田分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 ,新疆 乌鲁木齐 4 0 7 304 80 1 ) 30 1
Ab t a t s r c :Ka s a t r — u y t ms o o rMi d e Or v ca n Ta e oli l rtf cu e v g s se f L we — d l do ii n i h i ed,de eo e y we l urn r f v l p v r l,d i g mul — tg e t nc mo e n n a si c to ro Mi d e Cae o in t r y in.Ex e tfrt e d sou— t sa e t co i v me ta d k rtf a in,f m d l l d n a o Hec n a i i c p o h is l b lt ft e r c ii o h o k,ka si c to i l e nd n t e d n dain a d c ro i e e so a si tr,i o s y rtf ain man y d pe s o h e u to n o r sv n s fk rtc wae i n c ure o u pl t r u h fo d an g .So,p e i tn h r c fk rtc wa e s a mp ra tmeh d.Ba e n 3D fs p y—h o g w— r i a e l r d c i g t e ta e o a si tri n i o t n t o sd o s imi aa,a pli g t id g ne ai n c h r nc e hnqu es c d t p y n h r e r to o e e e t c i e,ka s aa o d a n g y tmsi h o fL we — rtp l e — r i a e s se n t e t p o o r Mi d e Or o ii n c n b s rb d,a d b lw v ra r a o d l d v ca a e de c i e n e o o e ly a e fUpp rOr o i in,te e a e silma y p l e — e d vc a h r r tl n aa o d an g y tms r i a e s se ,mo to i h a e c n c e l t a a o d an g y t ms i o ta e f Up r Or o i s fwh c r o ne td welwih p le — r i a e s se n ls r a o pe d v — ea . Ac o d n o k rtt e r n mo e n t s,we d v d a si e i s o taa,c n r te hy r g o o i ln c r i g t a s h o i d r i y me i i e k r t s re f sr t c o f m h d o e lg c i c n ii n,a d a ay e t o mi g a d c n umi g c ure o a s aa o d an g y tmsi wo sa e ,wh c o d to n n ls he fr n n o s n o s fk rtp l e — r i a e s se n t tg s ih

C I h n —i I o g1 A o gxa ,LU Y n . Z n . i,LU Q n . I n
( .K yL brtr etnc a dPt lu eore o nsyo dct n hn n esyo esi cs u a , bi 4 07 1 e aoaoyo Tc i n e oem Rsucs Miir E uai ,C iaU iri Goc ne,W h n Hue 3 04,C ia f o s r f t f o v tf e hn ; 2 R sac ntueo P t l m E poainadP out no N r ws O e o p n , I P . e rhIstt f eoe xlrt n rd co ot e i l C m a y SNO EC,Uu q, i a g 80 1 , hn ) e i r u o i f h t d rm i X n 30 1 C ia
关 键 词 :古 水 系 ;古 岩 溶 ;奥 陶 系 ;塔 河 油 田
中 图 分 类 号 :T l2 E2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0—82 ( 00 0 0 7 0 5 7 2 1 ) 2— 23— 6
The Ap a a c n Si ni c nc f Pa a o D r i g y t m s Co e to pe r n e a d g f a e o l e — a na e S s e nn c i n i i h p fLo r M i l r o i i n i h l e d n t e To o we - dd e O d v c a n Ta e Oif l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