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成语典故
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是分享的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作⽓
春秋时期,有⼀次齐国攻打鲁国。当时,齐国强⼤,鲁国弱⼩,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准备抵抗。鲁国有⼀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叫曹刿(ɡuì),他⾃告奋勇,请求跟鲁庄公⼀同参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辆战车,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双⽅刚摆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进攻。曹刿
说:“时机未到,不能进攻。”齐国击了三次⿎,发了三次进攻的命令,曹刿才对鲁庄公说:“好了,现在可以进攻了。”于是,鲁军⿎声震天,⼠兵们像潮⽔⼀样冲向齐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抱头逃命。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阻⽌,并下车细看地⾯齐军兵车轮迹,⼜攀上车前横⽊,注意观察敌军退⾛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三次以后,你才让我下令出兵呢?”曹刿答道:“打仗时主要是靠勇⽓。第⼀次击⿎时,⼠兵们的⽃志最旺盛;第⼆次击⿎的时候,⼤家的⼠⽓就会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击⿎的时候,⼠兵的勇⽓就全消失了。等齐军的三通⿎击完,我们才击⿎冲锋,这时齐兵的勇⽓已经衰竭,⽽我⽅的⼠⽓正是最旺盛的时候。因此,⼀⿎作⽓,打败了齐军。”
成语“⼀⿎作⽓”⽐喻做事要趁⼤家情绪⾼涨时,⼀下⼦做完。含有⿎励的意思。⿎,敲战⿎;作,振作。
2.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没有驴。有个多事的⼈运来了⼀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处,就把驴放到⼭脚下。
历史故事的成语四个字
以下是一些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均为四个字:
1. 背水一战(韩信):源自汉初韩信在平定赵国后,受到刘邦的猜疑而陷入困境,最后决定背靠沁水与赵军决战的故事。
2. 完璧归赵(蔺相如):出自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故事。
3. 负荆请罪(廉颇):源于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廉颇因嫉妒蔺相如的地位,故意羞辱他,后来得知真相后,廉颇背上荆棘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
4. 望梅止渴(曹操):出自三国时期曹操领兵出征途中,军队口渴无水,曹操遂用望梅解渴的方法鼓舞士气的故事。
5. 四面楚歌(项羽):来源于秦末楚汉战争末期,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四面八方都是刘邦的军队,唱起楚歌使项羽军队士气低落的故事。
6. 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同样是一场战役中,项羽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的锅子,沉掉乘坐的船只,表示必死战的决心。
7. 卧薪尝胆(勾践):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复国,每天卧在柴草上,尝一口苦胆提醒自己的故事。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个_成语典故素材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0个
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经典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导语】在中国⽂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蔚为壮观,它是⽂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化的瑰宝。下⾯是分享的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指⿅为马
秦⼆世时,丞相赵⾼野⼼勃勃,⽇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有多少⼈能听他摆布,有多少⼈反对他,他⼼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准备试⼀试⾃⼰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
⼀天上朝时,赵⾼让⼈牵来⼀只⿅,满脸堆笑地对秦⼆世说:“陛下,我献给您⼀匹好马。”秦⼆世⼀看,⼼想:这哪⾥是马,这分明是⼀只⿅嘛!便笑着对赵⾼说:“丞相搞错了,这⾥⼀只⿅,你怎么说是马呢?”赵⾼⾯不改⾊⼼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匹千⾥马。”秦⼆世⼜看了看那只⿅,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呢?”赵⾼⼀转⾝,⽤⼿指着众⼤⾂,⼤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
⼤⾂们都被赵⾼的⼀派胡⾔搞得不知所措,私下⾥嘀咕:这个赵⾼搞什么名堂?是⿅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碌碌轮流地盯着赵⾼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的时候,⼤⾂们忽然明⽩了他的⽤意。
⼀些胆⼩⼜有正义感的⼈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的良⼼,说真话⼜怕⽇后被赵⾼所害。有些正直的⼈,坚持认为是说明书⽽不是马。还有⼀些平时就紧跟赵⾼的*佞之⼈⽴刻表⽰拥护赵⾼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匹千⾥马!”
事后,赵⾼通过各种⼿段把那些不顺从⾃⼰的正直⼤⾂纷纷治罪,甚⾄满门抄斩。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故事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成语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字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事一: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故事二:画蛇添足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故事三:羽扇纶巾
周瑜和诸葛亮都曾经被诗人用“羽扇纶巾”来形容过:
《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
古代人物成语四个字
古代人物成语四个字
1. 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是指被敌人包围,四周都传来嘲讽或谩骂之声。这个典故源
于楚汉相争的历史,当时楚国独立领土很小,四面都是强大的敌人。
这个成语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社会,形容一个人或团队在一段时间内被
压制、孤立、批评的困境。
2. 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是指坚韧不拔地坚持做一件事情,最终一定会有成果。这个
成语源自中国古代传说,道家始祖老子的母亲曾经练习炼丹术,发誓
要将铁杵磨成针,经过长时间努力,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
3.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指空谈理论,而不去实践或缺乏经验。这个成语来源于古
代中国名将孙子的《孙子兵法》,其中有一句著名的话: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这句话提醒人们,如果只是纸上谈兵,不去实际掌握情况,就无法真正实现目标。
4.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是指自欺欺人的行为,假装不知道真相但却明知其实。这个
成语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内容是一个人试图盗取一只铃铛,但
当他将手掩住耳朵,逃跑时,铃铛的声音却依然跟着他响。这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试图掩盖真相,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
中国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中国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
业精于勤
唐朝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学家韩愈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官吏。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皇帝和大臣,被贬职到边远的地方去做县令。多年后遇赦回京担任国子监博士,他对学生们说:“学业的精深决定于勤奋,懈怠就会荒废;事业的成功在于独立思考,随波逐流就要失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生开诚布公地问:“老师,您名满天下,学业精深但并没有受到重用,你做国子监博士人微权轻,过着清苦的生活。业精了,行成了,又有什么意思呢?”韩愈直言不讳地说:“读书、做事只是为了过上富裕的生活、为了升官发财吗?司马迁是个学富五车的人,他受酷刑仍坚持完成著作《史记》;屈原被流亡直到自沉汩罗江,还关心着楚国兴亡。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却从不停止学习和思考,这不正是我们的榜样吗?”
中国历史四字成语故事2
甜言蜜语
魏国人张仪劝韩王归顺秦国,他开诚布公地对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民不聊生,士卒三十万不到,秦国军队有百万,以这样的阵势来攻,韩国将陷入危如累卵的境地。那些君臣诸侯听从别人的甜言蜜语,结党营私,目光短浅,没有比这种做法更贻误国君了。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韩国将被分割,若臣事秦国,便安如磐石。所以大王
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篇一】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
趋炎附势
宋真宗时,聊城人李垂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著作郎、馆阁校理等
官职。
李垂很有才学,为人正直,对当时官场中奉承拍马的作风非常反感,所以得不到重用。
当时的宰相丁谓,就是用阿谀奉承的卑劣手法获取真宗欢心的。
他玩弄权术,独揽朝政。很多想升官的人都不住地吹捧他。
有人对李垂不走丁谓的门道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从未去拜谒过丁谓。
李垂说:“丁谓身为宰相,不但不公正处理事务,而且仗势欺人,有负于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去拜
谒他?”
这话后来传到了丁谓那里,丁谓非常恼火,借故把李垂贬到外地
去当官。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倒了台,李垂却被召回京都。
一些关心他的朋友对他说:“朝廷里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学过人,
想推举你当如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等官员)。不过,当今宰相还不理
解你,你何不去拜见一下他呢?”
李垂冷静地回答说:“如果我30年前就去拜谒当时的宰相丁谓,
可能早就当上翰林学士了。我年纪大了,见到有的大臣处事不公正,
就常常当面指责他。我怎么能趋炎附势,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借以来
换取他们的荐引和提携呢?”
他的这番话又传到了宰相耳里。结果他再次被挤出京都,到外地
当州官。
后来,“趋炎附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走权门,或奉承和依附有
权势的人。
【篇二】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
千虑一得
晏婴是齐国的大夫。他父亲死后,由他继任齐国的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王朝的相国。晏婴为人正直,当官清廉,生活非常俭朴,
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对他都很尊敬。
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刘景公派了一个人来见他。晏婴因为对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字成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精辟
的四个字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历史内涵,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
益良多。而其中,许多四字成语都来源于历史上的真实故事,这不仅
让这些成语更加具有生动性,也让人们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本
文将介绍一些与历史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
奥妙吧。
第一个四字成语是“焚琴煮鹤”。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时期楚国著名
的文学家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怀王的宠臣,但是他的忠贞与刚直却
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忌恨,最终被栽赃陷害,被怀王贬谪。在离开楚国
之际,屈原焚毁了自己的琴,煮了一只鹤以为己食,以表达自己的忠
贞之心。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总结成了“焚琴煮鹤”这个成语,用来
比喻表明自己态度或忠诚不做作。
另一个四字成语是“闭月羞花”。这个成语又源自于中国古代传说中
的一个故事。相传西汉时期,有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名为貂蝉。貂
蝉容貌秀美,举止高雅,被誉为“闭月羞花”。她的美貌让无数英雄俊
杰神魂颠倒,甚至导致了著名的“貂蝉传”故事。后人便以“闭月羞花”这个成语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绝伦,超凡脱俗。
第三个四字成语是“草船借箭”。这个成语源自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的兵法计谋。当时,曹操派遣军队攻打蜀汉,而蜀汉用箭较少,诸葛亮便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派遣士兵划着草船,前去曹军阵
地借箭,借箭之名实则是为了增加蜀军的弓箭数量。诸葛亮借箭成功
后,大大加强了蜀汉的军事实力。因此,“草船借箭”成语就用来形容智取他人之物以己之用的手段。
最后一个四字成语是“华而不实”。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形容那些外表光鲜但实际上空洞无物的东西或人。在历史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因为华而不实最终走上了败坏的道路。这个成语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华丽,要注重内在的实质和功夫。
简单成语四个字典故
简单成语四个字典故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
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少儿版_四字成语有哪些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少儿版_四字成语有哪些
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值得我们去深思。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少儿版,供大家参考。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1
七步成诗
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着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不难看出他的才华横溢。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着名文学家王粲、徐干,陈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植也并非完美之人。他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出了不少差错,使得曹操无法接受,对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太子。曹丕即位以后,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几次想加害于他。
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趁机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刁难自己,但曹丕如今是皇帝,也只能唯命是从。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他在踱步之间成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羞愧,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七步成诗”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四个字的特殊成语故事(10篇)
四个字的特殊成语故事(10篇)
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四个字的特殊成语故事1
老谋深算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到小国翟祖打猎时很想把它吞并,以至寝食不安。老谋深算的大臣唂叔虎看出晋献公的心思,于是给大夫士蒍出谋划策,让他出面请战,两人奉献公之命率军攻打翟祖国,经过大家的奋力拼杀终于取得胜利。
【典故】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军事家。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九回
【释义】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精明老练
【近义词】老奸巨猾、足智多谋、深谋远虑
【反义词】入世不深、初出茅庐
【成语造句】
◎ 我附和刘东升说看得出那小女子可是够难缠的,你知道张卜的危机在哪儿吗?刘东升立刻瞪亮了眼睛,说在哪儿?我停顿了一下,显得老谋深算的样子说,家庭破裂。
◎ 如老谋深算的赵师长、飞扬跋扈的牛师长、卑鄙无耻的参谋长、奸诈狡猾的胡高参、蠢笨无能的狗特务等。
四个字的特殊成语故事2
聊以卒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十分激烈,范宣子赶跑了他的外孙栾盈,并杀了他的同党羊舌虎,将羊舌虎的哥哥叔向囚禁起来。叔向认为自己能够优哉游哉地坐牢、聊以卒岁很幸福了。大夫祁奚说服范宣子,向晋平公求情,释放了叔向,任他为太傅。
【典故】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释义】聊:勉强;卒:终;岁:年。勉强地度过一年。
成语典故十则
成语典故十则
成语的典故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典故十则,欢迎查阅,谢谢。
(1)决一雌雄的故事:
【成语】:决一雌雄
【拼音】:jué yī cí xióng
【解释】:雌雄:比喻高低、胜负。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成语故事】:
秦末,汉楚争霸,楚王项羽对汉王刘邦提出建议:“天下不安定好多年了,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所以,我愿意向汉王挑战,决一胜负,不要苦了老百姓。”最后,刘邦当然不会接受这匹夫之勇的挑战,更凭其智能,战胜了项羽,建立汉朝。
(2)反求诸己的故事:
【成语】:反求诸己
【拼音】:fǎn qiú zhū jǐ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成语故事】: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要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已本身的缺点,努力加以改正,只有抱持这种态
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能够这么做的人,我们就说他能“反求诸己”。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四个字,但是,它却可以做为我们修养上的金科玉律,不仅我们可用它来反省自己,也可以用它来劝勉别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做人处事,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经典成语典故故事短篇_四个字成语故事
经典成语典故故事短篇_四个字成语故事
在中华⽂化这座花园中,成语⽆疑是最缤纷的⼀朵奇葩。作为中国⼈最熟悉、最常⽤、最喜爱的⼀种⽂化形式,成语可谓贯穿了我们的⼀⽣。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成语典故故事短篇,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
亡戟得⽭
鞍(春秋时属齐,今⼭东济南市)之战是《左传》中最著名的战役之⼀,发⽣在鲁成公⼆年(公元前589年)。开始时,齐军⼩胜。齐侯误以为晋军怯弱,不堪⼀击,命令⼠兵打败晋军后,再吃早饭战役开始时,⼀个齐军战⼠落在⼤队⼈马后,正在⼿握长戟向前猛冲,突然从侧⾯杀出两名晋军拦住去路。
齐军⼠兵独⾃⼀⼈毫不畏惧,将长戟抡动如飞,猛刺晋军。两名晋军奋勇对敌,⼀前⼀后⽤长予与齐军格⽃。双⽅经过⼀番苦⽃,齐军⼠兵终是单⼈不敌四⼿,⼿中长戟被晋军打掉了。齐军没了兵刃,转⾝逃去。两名晋军表现得⼗分仁义⼤度,他们不屑追杀失去兵器的勇⼠,掉头奔向⼤战常齐军⼠兵逃跑时发现草丛中有战死⼠兵丢弃的长⽭,他顺⼿抄起来准备重新参战。
他向前跑了⼏步,猛然想起,战场上丢失兵器,按齐军军法是要受惩处的。他开始犹豫起来,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访径⽆计的时候,他发现远处有个⼈影向他缓缓⾛来。他想:“应该向别⼈请教⼀番,该如何摆脱困境。”齐军⼠兵急忙向来⼈跑去,跑⾄近前⼀看,来⼈像个读书⼈。齐军⼠兵⼼中⼤喜,⽴在路旁,向来⼈抱拳⾏礼,然后恭敬地问道:“请问先⽣,我在作战时失掉⼤戟,但⼜抬到⼀条长⽭,您看,我还会受到惩罚吗?”读书⼈觉得这不是个问题,就不假思索地说:“戟是兵器,⽭也是兵器,丢了戟,得到⼀条⽭(亡戟得⽭)得失相当嘛,不会受处罚的。”
四个字成语故事简短精选六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是⽆忧考分享的四个字成语故事简短精选六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四个字成语故事简短精选:⽑遂⾃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线,⼤胜赵军。秦军主将⽩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hán)郸(dān)。
⼤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个⽂武全才的⼈⼀起去。他挑来选去,最后还缺1个⼈。这时,门客⽑遂⾃我推荐,说:“我算1个吧!”平原君见⽑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1个⼈。两⼈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遂⼤步跨上台阶,⼤喊道:“出兵的事,⾮利即害,⾮害即利,简单⽽⼜明⽩,为何议⽽不决?”楚王⾮常恼⽕,问平原君:“此⼈是谁?”平原君答道:“此⼈名叫⽑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说话,你来⼲吗?”⽑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跨上⼏个台阶。他⼿按宝剑,厉声说:“如今10步之内,⼤王性命在我⼿中!”楚王见⽑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遂讲话。⽑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常精辟的分析。⽑遂的⼀番话,说得楚王⼼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先⽣⼀⾄楚,楚王就不敢⼩看赵国。”
【篇⼆】四个字成语故事简短精选:反客为主
三国时期,刘备统率⼤军前去攻打汉中。汉中的守将夏侯渊得到消息后,马上派⼈通知上司曹操,曹操听说后⼤吃⼀惊,⽴刻亲⾃率兵四⼗万前往抵御刘备的军队。
关于成语的历史典故(15篇)
成语的历史典故
关于成语的历史典故(15篇)
关于成语的历史典故1
1、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2、牛角挂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3、负薪读书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典故
1,草木皆兵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故事:东晋时,前秦皇帝符坚率大军入侵东晋,后大败,回国途中他感到极度恐惧,觉得山上的树木都是东晋的追兵,故有“草木皆兵”
的说法
2,背水一战
故事: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兵攻打韩国,他故意将军营安扎在河边,背水为阵,意在断绝退路,逼迫军队拼死进攻,最后大获全胜,故有“背水一战”的说法
3,四面楚歌
故事:楚汉相争时,韩信在垓下布下十面埋伏,围困楚霸王项羽,韩信让军队在夜间吟唱项羽故乡的楚歌,涣散项羽的军心,大收其效。
4.揭杆而起
故事:秦末时,民怨四起,陈胜吴广不堪忍受,终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时没有旗帜,就用竹竿代替,就有了“揭竿而起”的说法
5.破釜沉舟
故事:秦末,项羽进攻汉中,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渡船,砸碎锅灶,表示不留退路,果然一战成功
6.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讨伐项羽,明地里派兵修整入栈道,暗里却将大部队调遣到废弃以久的陈仓道,偷袭项羽
7.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落难,逃亡楚国,应承楚王说:“我若为晋国国君,若与楚国敌对,必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后楚晋果然发生战争,重耳信守诺言,果然退兵九十里
8.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有一子名赵括,幼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如数家珍,但他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导致赵国惨败,留下了纸上谈兵的说法。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越王勾践大败,几乎亡国,但勾践并不死心,终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饭时都要舔一下苦胆,激励自己不忘国耻10.一鸣惊人: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楚庄公继位后三年不上朝,终日饮乐,大臣终于看不下去了,冒死进谏,庄公说:“有一大鸟,羽色艳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果然,不久庄公就重临朝庭,把这三年中他暗中观察发现的弊病全部修正。
11.孟母三迁:【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12、名落孙山:【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13.匡衡凿壁(匡衡凿壁)
【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
【近义词】凿壁偷光
【押韵词】舳舻相继、舍身取义、安心乐意、英英玉立、河山带砺、率性任意、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义【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
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成语举例】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
14.老泪纵横(老泪纵横)
【出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
【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同韵词】电照风行、心和气平、兵无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横行、事无二成、少年老诚、一气呵成、便宜施行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15.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
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
【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押韵词】眠花卧柳、齐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雳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苍耈、红灯绿酒、一介不苟、引领翘首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16.近水楼台(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优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押韵词】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负才、助边输财、土木形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