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33)
新高考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新高考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要谈论公共艺术教育,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和功能。这里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实施艺术教育的活动,其功能是涵养公民的品德和修养。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已经发生重要的改变,从普通的个体人格涵养途径提升到整个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进而有可能释放出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由此,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当前正面临新的机遇: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以古创今、以今通古、以外为镜,提升公民文化自信、涵养健全人格,承担起改善当代公民生活方式的新任务。
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等于为公共艺术教育开掘了两大文化资源: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文化传统。同时,他也就开掘这两种中国文化资源与借鉴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方向:“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显然,运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之间,应当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以便共同服务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
【推荐】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3.3.1.6-小说主旨、标题2类题课件(含答案)
思考角度
从人物形象 入手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作者以富含情感的笔调去写孩子 的故事,描摹细致而生动,体现 了作者对孩子童真童趣的欣赏
•12
描写和谐的家庭关系、慈爱的母 从人与人的关 亲等,表现了对母爱的赞扬,对 系(社会环境) 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肯
定
从主旨入手
写孩子喜爱小动物、对生命的喜 爱,是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 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20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 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有删改) 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答:
答案: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 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和做人一样, 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13
[例 2] (2014·浙江卷)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的题目。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 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 20 多 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 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14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 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 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 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七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突破练3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含解析新人教版
任务突破练三十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故乡的人会那么怀念故乡?
B.我不由得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C.记忆是难捉摸的东西:有些东西强迫记忆,使用时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有时一句偶发戏语,竟变成“永不消逝的电波”。
D.这种不合时宜的生命行为折射的正是现代知识分子最有价值的一面:即独立品格和理性原则。
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出的“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上,荷包、围涎、喜帐、背扇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其间具有东方神韵的“春光长寿”“蝶恋花”“凤穿牡丹”“鱼戏莲”等传统图案栩栩如生,这些图案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德行忠孝、神话故事的纹样更是诉说着深层的文化寓意。
2020届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压缩语段”跟踪检测【含答案】
“压缩语段”跟踪检测
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个“太空之吻”的成功,意味着继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之后,嫦娥五号实现了又ー个“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轨道进行航天器的无人交会对接。这项技术将成为我国探索深空的一项利器,并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
答:
参考答案:(示例)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
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10月8日,瑞典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吕克。格吕克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50多年的写作生涯里,她著有12本诗集和1本诗歌随笔集,曾获美国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于格吕克的获奖,颁奖方称她的“诗意之声”能够“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然而,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诺贝尔奖将不再举办现场的颁奖典礼,而是通过线上举行。
答:
参考答案:2020年10月8日,瑞典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吕克;称她的“诗意之声”能够“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颁奖典礼将通过线上举行。(要点:“2020年10月8日”“瑞典学院”“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吕克”“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线上举行”)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7)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或:有的人
B.十日寒.之寒:使……寒
C.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寒:给……泼冷水
D.小数.也数:技艺
※【答案讲评】A (或:同“惑”,“对……感到疑惑”,意动用法。)
2.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B.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C.惟弈秋之为听
D.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答案讲评】C (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判断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如有萌焉何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中国现代文学)
专项练习题汇编
范爱农
鲁迅
①在东京的客店里,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杀,刺客就擒。”大家一怔之后,便研究这刺客是谁。
②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物,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人心很愤怒。
③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④“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⑤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到,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⑥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⑦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⑧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⑨“哦哦,你是范爱农!”
⑩“哦哦,你是鲁迅!”
⑪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良。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Word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学科精品】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9).doc
【学科精品】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
业(9).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洗衣妇
[美]辛格
我们和异教徒①很少接触。我家房子里唯一的异教徒就是那个看门人。星期五落日后,犹太人的安息日②就开始了。他总是站在门边,摘下帽子,妈妈就会递上六个格罗森。
除了看门人外,还有几个异教徒洗衣妇来取我们的脏衣服。我要说的就是她们中的一个。
她个子矮小,衰老干瘪。开始给我们家洗衣服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瘦小单薄,她却有着世代务农的家族才有的力气,不像大多数老年犹太妇女那样体弱多病,身躯佝偻。妈妈总是给她一大包积攒了几个星期的脏衣服,她得把这个笨重的包袱放到她瘦小的肩膀上,走一个半小时的路回到自己家。
她一般会在两个星期后把洗好的衣服送回来。她洗的每件衣服都烫得平平展展的,像擦过的银器一样闪着光,但价钱却一点儿也不比别人高。她真是了不起。妈妈总会早早地把她的工钱准备好,因为她来一趟实在太远了。
那时候,洗衣服可真不容易。她住的地方没有自来水,得到抽水泵那儿去取水。亚麻布衣服要洗得这么干净,需要在水桶里搓洗,在苏打水里浸泡、漂洗,再放到大锅里煮,上浆,然后烫平,每件衣服都得经过十多道工序。最后,还要弄干!为防小偷,衣服不能挂在外面晾干,得拿到楼顶上去挂在晾衣绳上。为此,她不得不和其他洗衣妇争楼顶的地盘。只有上帝知道,她是怎么保证每次把衣服洗完、晾干的!
这个老妇人本可以到教堂门口去乞讨或者干脆住进一个安顿贫困老人的地方,可她身上有一种对劳动的热爱与骄傲。她不想成为别人
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考向3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点、论据、论证(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考向3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点、论据、论证
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是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现代文ppt课件(必修1)精品
12.廿.七(niàn )
13.黏.合( nián )
14.静谧.( mì )
15.奇诡.( guǐ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贫瘠.( jí )
17.悲怆.(chuà)ng 18.发轫.( rèn )
19.桑梓.( zǐ )
20.汗流浃.背( jiā ) 21.怪癖.( pǐ )
22.蛰.居( zhé)
23.丰腴.( yú )
6.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写作素材:英国诗人雪莱说过:“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 来。” 角度点拨:①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石;②阳光总在风雨后
六、积素材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写作素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角度点拨:①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怀天下的志向;②青春需要 激情;③迈好人生的步伐;④社会是一所学校
2.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1)写作素材: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教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 为了“精神和心灵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 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角度点拨:①塑造心灵;②人格;③修养;④读书;⑤经典的力量 (2)写作素材: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 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 存于永恒之中。 角度点拨:①修养没有极致,而是一辈子的事;②执着才能永恒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练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练-- 部编人教
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一)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了带电筒,但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荫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项分层复习真题练习——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含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项分层复习真题试卷练习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I)
【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6)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认领
陈蔚文
①不久前,姐夫的车钥匙不慎在小区遗失,寻找未果。若去4S店重配钥匙要3000多元,无奈贴出公告,拾到者以500元酬谢。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个念头——如果是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断不会收取这笔钱,这源于家风。
②父亲是军人,在我和姐姐的成长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时严苛得近于粗暴。小至教导我们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礼俗、道德理想,还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当年被父亲以这些“家规”训诫时不胜其烦,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们已于日常生活中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
③说来,这些不过是些农耕文化即有的“常识”伦理,与古老祠堂张挂的家训类同,只是父亲惯以口语表达,而先人们讲究遣词造句,使得家训更有恢宏的文化气度。如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诸葛村,迄今留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曾到过鄱阳湖畔的汪山土库,这是一座气派的清代建筑,曾经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门三督抚”的佳话。据说程家三兄弟在早饭前必诵家规:“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这些听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规其实也很现代,因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
④“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一句,用诗人的语言转译便是“一个人应该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净”。
⑤我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也大抵如此。他不仅如此训导我们,本人亦是忠实的践行者。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10-
(一)标 1.标段落数目。文章共几段,要首先标明;重要段落,甚至要标到 句。 2.标关键句。论点句、分论点句、过渡句、总结句、段落中的 其他重要语句,一边读,一边标画。 3.标重要词语。诸如“足以证明”“由此可见”“总而言之”“不难看 出”“告诉我们”“因此”等词语,这些词语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论 点。其他如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表示时间、结果的词,某些指 示代词,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词,文中反复出现的词等,这些词语, 有利于我们对比选项。
-16-
③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 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 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 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 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 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 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 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 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 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11-
(二 )理 具体来说,读完每段理关系,读完全文理层次。 梳理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大意;二是要注意 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1.概括段落大意的常见方式 (1)寻找关键句子。 ①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 ②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本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 事实论据,另一种是理论论据。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 过程展开的。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 先……其次……”等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一段的 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四微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学案(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阅读素养
小说三要素:
1.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01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02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2.环境。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分为□
03自然环境和□
04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
05渲染故事气氛、□06烘托人物形象、□07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
用是交代人物的生活□
08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09关系、交代作品的□10时代背景,也可从侧面刻画人物,显示作品主题。
3.人物。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型,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
拼凑起来的角色。”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1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12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13侧面烘托。
一、线性简图
小说的整体阅读要以小说主人公为依托,梳理概括情节阶段,建立情节梳理的线性简图。首先,明确小说主人公;然后根据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对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小说会有“序幕”“尾声”)梳理小说的情节脉络,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段落合并,概括为一个层次,依次建立情节结构的线性简图。厘清行文的来龙去脉,以便把握文章整体思路。概要过程中,注意标注勾画文中情感或观点倾向明显的词句,甚至可以用简写词语,以便把握小说主题;中心显露的勾出,隐藏的、难度大的,依据后面的选择题选项与主观题揣摩提炼。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三高考一轮复习精选题组层级快练 专题十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三)
题组层级快练(十一)
专题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抗生素类药物曾是人类对抗诸多疾病的一个“秘密武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系列抗生素的出现,人类寿命得以大大延长。但还不到一百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也逐渐走下了“神坛”,甚至成为未来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抗生素的效力正在普遍下降,其原因是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正在迅速扩散。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欧盟一位官员表示,由于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一些常见的病原体正在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一旦抗生素失效,我们的生活就将充满危险——轻微的耳部感染可能就会引起耳聋,轻微的擦伤都有可能带来死亡。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导致1 000万人丧生,其危害将超过癌症。同时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危害性正逐年攀升。比如治疗大肠杆菌,一
般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见效,但近几年多个国家报告部分患者即使使用最强效的抗生素也无济于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各种耐药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夭折。
但目前针对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进行的新药研发很难跟上耐药性产生的速度。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严重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强的抗生素耐药性威胁。报告警告说,全球抗生素正濒临枯竭。这份报告认为,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已严重危害现代医学的进展,目前急需加大对抗生素耐药感染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否则世界将被迫回到因常见感染而致人死亡的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昐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愣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崔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
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理由是洛阳牡丹不仅奇美,而且有传奇的身世,只有在洛阳人们才能尽情欣赏到牡丹的绝世姿容。
B.作者认为看花者没有欣赏到牡丹花开的辉煌灿烂也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看花者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C.文题为“牡丹的拒绝”,其“拒绝”的表层原因为习性——遵循花期和自然规律;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个性——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
D.文章取材于真实的经历,却又冲破“写真”的疆域,说传闻、引佳句、驰骋想象,“实”与“虚”水乳交融。【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结合文本内容“惊愣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分析可知,“也没有任何遗憾”错,于文无据。故选B。
2.文章全篇未写牡丹的盛开,却铺写了牡丹的一次坠落场景,请分析这个场景描写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1)交代了作者喜欢牡丹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欣赏与赞美之情。(2)渲染悲壮唯美的气氛,凸显牡丹花落时的惊心动魄的美——高贵之美、个性之美、品位之美。(3)与上文想象中的牡丹盛开的场景相呼应,写出牡丹或盛开、或坠落,生命都极其壮丽而热烈的风姿。(4)为下文作者对牡丹生命品格的感悟和议论做铺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角度作答。铺写了牡丹的一次坠落场景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适。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分析可知,交代了作者喜欢牡丹的原因。结合“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溥的花瓣层层相裏,透出一副做慢的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