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体育课程标准
什么是体育课程标准
体育课程标准是指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的规范和
指导。它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和指导的依据,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自信心,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
的差异,因此,体育课程标准是分年级、分学期、分内容的。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标准主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的培养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包括跑步、跳远、投掷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初中阶段,体育课程标准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体能、协调能力、灵敏性等方面的提高,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和运动意识的培养。在高中阶段,体育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因此,体育课
程标准是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对体育课程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体育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学校需要加强对体育教
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育意识。只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实施体育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自信心,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卫艺办)
性质定位至少说明几层意思:
(1)体育课程是一门以体育
活动为主的实践性课程。 (2)体育课程的目的是增进 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 奠定基础。 (3)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 育加健康教育的综合性课程。
而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 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 4)“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 的指导思想,健康教育课应分散 在有关的课程中讲授,本课程只 讲与体育有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1,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
信息交流的单向传输方式(教师讲,学 生听); 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等教师关注不够; 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质量评定等 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接受学习。
2、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
角色的转变
3)要突出学生发展、变化的 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态 度; 4)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 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 教学功能。
.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 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 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 在体能、技能、行为、态度、 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不足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到 原因,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建立具有“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 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 面:
体育课新课程标准
体育课新课程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体育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课的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新的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下面将详细介绍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目标
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发展。此外,新的课程标准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分为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两个部分。在体育理论知识方面,学生需要学习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知识,了解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在体育实践方面,学生将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和活动,包括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健美操等。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体育课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首先,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包括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其次,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还需要遵守体育课的纪律,如服从指挥、尊重他人等。最后,学生需要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四、评价标准
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在体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评价标准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硬件软件条件都在发展的更加完善。国民对于最基础的问题已经不再着重关注。相反的,国民近些年最为关注的是自身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自身身体健康的问题。中小学生身为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地教育,有效地保证中小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则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所以要如何正确的设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标准则成了一项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本文将从这点出发进行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健康、标准、特征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这是一门随着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更加综合的课程,它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提出了更加综合的要求,同时作为一门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是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因此这门课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形体方面,如身体健康素质方面,同时,由于课程持续时间长并且影响深远,对于学生的习惯的养成、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于以往的体育课程,这门课程更加的突出了体育实践锻炼这一过程,不单单再是单纯的进行一定的活动就算上课,体育与健康对于体育课堂的要求更加严格和标准,同时还增加了对于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上完课就忘,上课就像玩一样。
二、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的特征的理念确立
1、遵循以健康为主的理念
这门课程的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体育实践锻炼来增强体魄,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坚持以健康为主的理念也充分的凸显出了这点。除此之外,通过学生的有效的、更加严格的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建设和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意识和行为的形成过程。可以说是以健康为主的理念是一门十分科学的理念。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中小学生本身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更是要注重健康,防止因为不健康的锻炼方式造成不良后果。
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新
1、《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
1. 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的特点,将体育新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课程目标。
(三)课程价值
获得体育新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体育新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提高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小学体育新课程的目标
小学体育新课程的目标
一、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他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他规定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管理与评价教学质量、编写教材和实施教学的依据。
二、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一)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
1,体育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2)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3)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
2)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2)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体育教学特点
体育教学特点
体育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身体直接参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直接进行各种身体练习,进行运动学习。
2. 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学生在身体练习时,不仅需要一定的体能水平,还需要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的参与。
3. 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在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尤其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积极参与活动。
4. 教学组织的复杂性:体育教学需要利用一定的器材、设备,除了要有效组织教学外,还要考虑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5. 环境的开放性:体育教学环境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开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6. 技能学习的复杂性:体育技能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练习和调整,才能掌握和提高。
7. 身心负荷的双重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有身体上的负荷,还有心理上的负荷,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8. 人际关系的多边形: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需要进行合作、竞争等多种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9. 教学效果的综合性:体育教学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体能和技能上,还体现在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以上特点使得体育教学成为一种全面性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特征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特征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1. 基础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为学生终身的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2. 健身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健身性,课程内容强调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
3. 实践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4. 综合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综合性,不仅涉及体育知识,还涵盖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营养、卫生、保健等多方面的知识。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1.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
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
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3.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
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
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体育教学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
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2.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用健
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3.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
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
总之,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让他们通过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昆仑二中体育组 殷少玉
一、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生 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 求的指导性文件。他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 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 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的基本要求。他规定了体育课程的性质、 目标及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 建议,是管理与评价教学质量、编写教材 和实施教学的依据。
身体健康的具体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一: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二: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三: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 习、运动和生活。 (2)发展体能 水平一: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 水平二: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 水平三: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 水平四: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 生终身体育意识
1)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 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 2)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教 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激 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 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 进学生主动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 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 展放在中心地位; 2)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 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 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潜能。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课程标准》的颁布将意味着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将使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发生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本文就课程标准的几个主要特征作简单的介绍和阐述。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实行深化改革,并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从《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来看,虽然该课程取名为体育与健康,但并不是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合并的一门课程。它注重的是学生如何主要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合等整体健康水平,从而达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健康目标;同时,它也十分重视课程对于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课程的健身和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二、课程价值的阐示
《课程标准》在论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时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也进一步阐述了课程具体方面的价值,指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合水平等方面的水平。
以往,人们常常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方面。而《课程标准》除重视这些方面外,还十分重视本课程对于促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合水平方面的作用。例如在论及课程对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价值时,《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升抗挫折水平和情绪调节水平,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持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心……。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挖掘本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体现本课程的多种价值。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第17页
四、教学评价
在《课程标准》规范下,一堂好《体育与健康》课标准应包 含以下六个方面: ▪ 1、紧跟时代发展教学思想 ▪ (1)、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即〈〈体育与健康〉〉 课教学不但是经过运动参加去增强学生体质,还要促进学生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 (3)、树立个性教育意识。即关注个体差异与不一样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所要学习 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乐趣,满足自 我发展需求。 ▪ (4)、树立情感教育意识。即尊重学生人格,为学生创造 良好学习环境与条件,与学生共同发觉问题、研究问题、处 理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信心。
▪ 5、情感培养真实、投入;在体育教学中情感培养要表达一 个“真”字。
▪ 6、教学效果显著,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第24页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第20页
▪ 4、表达主体意识和有效性教学组织安排
▪ 《体育与健康》课组织形式有同质分组(水平能力 靠近)、异质分组(水平能力差异)、兴趣分组、 男女分组、行政班分组等等。不论采取哪种教学组 织形式,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都可认为是成功。
▪ (1)、教学组织思绪清楚,实际效果好、效率高 ;
《体育》课程标准
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体育》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时:253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依据学校体育教学原理,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与构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幼儿园发展需要和完成幼儿园教学工作所需的体育运动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根据不同对象,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提高学生就业需要和运动能力发展为目的,以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必须的运动技术和体育基本功为原则,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把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既传授理论知识又注重技能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等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精讲多练,个别辅导,不断纠正错误,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自身运动技能。
3.课程任务
(1)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2)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建立体育卫生与健康的基本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新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一~六年级)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七~十二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从2001年秋季开始,已在全国2 省、市部分区、县的中小学进行教学实验。根据“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采取滚动的方式逐步加快实验区的发展,为大面积使用做好准备。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就必须对《课程标准》的主
要特点和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关系有清晰的理解。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这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功能和概念所做的简明界定。反映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功能从传统的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不同阶段学生制定的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体育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是编写体育教材、进行体育教学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与评估体育课程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
1. 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的特点,将体育新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课程目标。
(三)课程价值
获得体育新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体育新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提高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增进身体健康。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提高心理健康。使学生在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2. 构建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课程目标。
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新知识和运动技能;
②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领域目标。
《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现代三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拓宽了体育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的学习领域目标:
①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②用科学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目标:
①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②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③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④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
①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②发展体能;
③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④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
①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③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④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的学习领域目标:
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②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新知识的方法。
这五个学习领域是互相联系的,构成了一个学习整体,其中运动技能是学习的载体,其他领域目标,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多数目标,往往是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和实现的。要改变运动技能的教学只是传授运动技术的倾向,使运动技能的教学,成为完成多种教学目标的手段。
(3)水平目标。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划分学习水平,制订水平目标。小学划分为三个水平:
—~二年级水平1
三~四年级水平2
五~六年级水平3
初中三个年级为一个水平:
—~三年级水平4
高中三个年级为一个水平:
—~三年级水平5
考虑到不同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6,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新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水平目标的内容标准,只是提出了一个教学内容的大体框架,对具体的运动技术动作不作规定。反映了课程标准主要是用目标来统领的内容。而不具体规定运动技术的动作和各个运动
项目的时数比例。如运动技能的水平目标和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只提内容框架,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地方、学校、教师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创造空间。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内容达到课程目标。
3. 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三个部分。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力求改变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况。
(1)学习评价的目的。
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②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④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学习评价的重点。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习评价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和行为的评价。
②强调对体育新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评价。
③强调对运动技术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的评价。
④既注重终结性的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和对进步幅度的评价。
⑤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3)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根据新的课程功能,学习成绩的评定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体育知识技能的评定,而且应包括情感、态度、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①体能。既包括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又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②知识与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及运用情况。
③学习态度与行为。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④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人际关系、理解与尊重他人等情况。
(4)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
体育新课程学习的评定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的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
4. 注重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充分发掘各地课程资源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
(1) 人力资源的开发。
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以及校医等人力资源的作用。
在校外还可以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在家庭,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督促、帮助的作用。
(2) 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出常用器材的新功能;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要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等。
(3)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现有运动项目的资源十分丰富,可采用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