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紊乱症状,三大症状应重视

中枢神经紊乱症状,三大症状应重视

中枢神经紊乱症状,三大症状应重视中枢神经紊乱主要是因为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以及生气之后精神受到刺激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患者朋友们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心慌,爱生气,容易紧张等等。

一、简介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病蓄脑组织内的胆碱酯酶受抑制厚,使中枢神经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发生障碍,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紊乱,表现为病蓄兴奋不安、体温升高、搐搦,甚至陷于昏睡等。

临床反映: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应用甘露醇,患者出现口唇颤抖,大口喘气,模仿鸡叫,吹号,敲锣打鼓,并语无伦次,大声嬉笑,持续2小时后自行缓解,发作期间无寒战,紫绀等症状。

2.大脑脱水,一过性低颅压,造成大脑机能紊乱而出现精神异常二、症状1.植物神经紊乱又神经官能症,是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以及生气和精神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组症状群。

它的主要症状是患者情绪不稳,烦燥焦虑,烦起来电视不能看,甚至听到说话都浑身难受,心慌、爱生气,易紧张,恐惧害怕,敏感多疑,委屈易哭,悲观失望无愉快感,不愿见人,不想说话,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看什么都不高兴,压抑苦恼,甚至自觉活着没意思,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梦多,身疲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2.植物神经紊乱还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如没有食欲,进食无味,腹胀,恶心,打嗝,烧心,胸闷气短,喜长叹气,喉部梗噎,咽喉不利,有的患者表现头痛,头昏,头憋胀,沉闷,头部有紧缩感重压感,头晕麻木,两眼憋胀,干涩,视物模糊,面部四肢憋难受,脖子后背发紧发沉,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症状。

3.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常以自觉症状为主,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结果往往都比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来,上述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常被认为是精神病,脑供血不足,心脏病,胃肠病而进行治疗,往往疗效不高或无效,其实这些症状都与植物神经紊乱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而且久治不愈时,你可以考虑调治一下植物神经,很快症状即可消失。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得症状一、大脑半球大脑半球得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回与脑沟,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

大脑半球由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

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肿瘤、感染、颅脑外伤等。

下面叙述大脑半球及各叶受损得局部症状(图2—34)。

大脑两半球得功能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

如言语中枢大多数在左侧半球,部分左利手者则位于右侧。

习惯上称左侧为优势大脑半球。

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计算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有高级得认识中枢,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与形状得识别、短暂得视觉记忆与认识不同人得面容等方面起决定作用。

但大脑得整体功能很重要,大脑皮质各部就是在整体功能得基础上各有其独特得生理作用。

(一)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方面得障碍。

额叶前部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与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与内省力。

思维与综合能力下降,故表现为痴呆与人格改变。

可有欣快或易激怒。

可产生对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这就是由于影响了额叶脑桥小脑径路得额桥束纤维。

额叶前部得病变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

额中回后部有侧视中枢,受损时引起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病灶对侧斜视。

额叶后部受损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

中央前回处皮质为运动中枢,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得抽搐(Jackson 癫痫),破坏性病灶多引起单瘫,中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或上肢得瘫痪。

旁中央小叶损害,如矢窦旁脑膜瘤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瘫、尿潴留与感觉障碍。

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疾病(肿瘤)可引起同侧嗅觉缺失与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Foster—Kenndey综合征)。

左侧(优势侧)半球受损,可产生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或书写不能(额中回后部)。

(二)顶叶中央后回为皮质感觉中枢,故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一、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回和脑沟,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

大脑半球由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

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肿瘤、感染、颅脑外伤等。

下面叙述大脑半球及各叶受损的局部症状(图2—34)。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

如言语中枢大多数在左侧半球,部分左利手者则位于右侧。

习惯上称左侧为优势大脑半球。

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计算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有高级的认识中枢,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和认识不同人的面容等方面起决定作用。

但大脑的整体功能很重要,大脑皮质各部是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各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

(一)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额叶前部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

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故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

可有欣快或易激怒。

可产生对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这是由于影响了额叶脑桥小脑径路的额桥束纤维。

额叶前部的病变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

额中回后部有侧视中枢,受损时引起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病灶对侧斜视。

额叶后部受损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

中央前回处皮质为运动中枢,中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旁中央小叶损害,如矢窦旁脑膜瘤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

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疾病侧嗅觉缺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可产生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二)顶叶中央后回为皮质感觉中枢,故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

中央后回的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身体局限的感觉性癫痫发作,常常为针刺、电击、偶为疼痛的感觉异常发作,从一处向邻近部位扩展,或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引起局部抽搐发作。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四大症状早了解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四大症状早了解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四大症状早了解当患者朋友们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时候,会经常出现晚上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容易出现做梦,这是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是一种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的症状。

1.感染各种病因均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仍不清楚。

包括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B型库克萨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胸痛、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库鲁病或属慢病毒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可能由麻疹病毒的突变株引起;寄生虫侵染,如脑型疟疾、脑型并殖吸虫病、脑型囊虫病;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性、隐球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亦可致脑膜脑炎。

一部分癫痫的病因是脑膜或大脑皮质感染后局部瘢痕形成为病灶。

2.中毒包括金属中毒,如铅中毒可致外周运动神经麻痹、铅中毒性脑病,汞、砷、铊中毒亦影响神经系统;有机物中毒,如酒精中毒、巴比妥类中毒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机磷中毒使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细菌毒素中毒,如肉毒中毒可致颅神经麻痹和四肢无力,白喉毒素可致神经麻痹,破伤风毒素可致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动物毒(腔肠动物、贝类、毒蚊、蜘蛛、河豚等所含毒素)亦可致神经症状(肌肉软弱、瘫痪、抽搐、共济失调等)。

3.遗传缺陷许多影响神经系统的代谢病(如苯丙酸尿症、糖原贮积病、粘多糖病、脂质贮积病)、变性病(如脑白质营养不良、帕金森氏病、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等)和肌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遗传病。

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而高、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营养障碍夸希奥科病(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一个类型)患者可有震颤、运动缓慢、肌阵挛等神经症状。

维生素A 缺乏或中毒均可致颅内高压症。

维生素B族缺乏可影响神经系统,如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表现为多数周围神经损害,维生素B12缺乏可致亚急性联合性退行性变。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大脑、小脑、间.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大脑、小脑、间.

意识丧失
大发作
从发作到恢复 要5~15分钟
①惊厥前期:双侧肢体抽搐, 意识丧失。 ②惊厥期:强直阶段,表现 以意识丧失和 为肌肉持续性收缩喉部痉挛 全身对称性抽 ,发出叫声,舌尖可能被咬 搐为特征 破。 ③惊厥后期:牙关紧闭两便 失禁。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核保要点
3.临床表现 常见的是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 作、小发作、大发作四种类型。
中枢性瘫痪:肢体无肌肉萎缩 周围性瘫痪:肢体肌肉萎缩
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瘫痪
肌力分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收缩无肢体运动 2级:有肢体运动不能克服地心引力 3级:能克服地心引力不能抵抗外来阻力 4级:能做轻度抵抗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瘫痪
肌力分级 单瘫:单一肢体 随意运动丧失 偏瘫:同侧上下肢 随意运动丧失 截瘫:双侧下肢 随意运动丧失 四肢瘫:四肢 随意运动丧失 肌病性瘫痪:重症肌无力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大脑、小脑、间脑、 脑干)和脊髓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植物 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其神经 节组成。
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意识

清 嗜 昏 醒 正常反应

唤醒情况
良好定向力
醒后情况
有正确判断力
睡 持续性睡眠状态 轻刺激或言语唤醒 醒后能回答问题 睡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
定义:癫痫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在 病程中会反复出现暂时突发性大脑功能 失调。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
2.病因 分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 原发性癫痫--这类病人的脑部未发现病 理改变或代谢异常,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继发性癫痫--多种脑部疾病和某些全身 性疾病,如脑畸形、颅脑产伤 ( 挤压和 出血等 ) 、脑囊虫病、高热惊厥、颅内 肿瘤等。

中枢神经损伤症状,三大症状应了解

中枢神经损伤症状,三大症状应了解

中枢神经损伤症状,三大症状应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主要是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和脊髓所连接组成的部分,当出现中枢神经损伤时,会让头部感到昏眩,偏身感到麻木不已。

症状一第一,面部会感觉闪电般的疼痛,严重的人会出现面瘫的情况,一般的情况就是角膜炎,耳鸣,头晕,脑神经的耳聋。

第二,头晕。

脑神经一般会导致头部感到晕眩。

第三,偏身感觉到麻。

如果脑神经损伤之后会涉及到人的身体会感觉到麻木。

第四,颅神经损害。

病人之后人的视力都会感觉到下降,然后光线反射会刺激到人的头部受伤。

意见建议:你好,对神经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均应采取下述措施,保持肢体循环、关节动度和肌肉张力,预防畸形和外伤。

瘫痪的肢体易受外伤、冻伤、烫伤和压伤,应注意保护。

非手术疗法的目的是为神经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伤后和术后均可采用。

症状二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病蓄脑组织内的胆碱酯酶受抑制厚,使中枢神经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发生障碍,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紊乱,表现为病蓄兴奋不安、体温升高、搐搦,甚至陷于昏睡等。

2.患者出现口唇颤抖,大口喘气,模仿鸡叫,吹号,敲锣打鼓,并语无伦次,大声嬉笑,持续2小时后自行缓解,发作期间无寒战,紫绀等症状。

大脑脱水,一过性低颅压,造成大脑机能紊乱而出现精神异常。

3.中枢神经损伤包括脑脊髓外伤脑出血脑梗塞等一系列能引起中枢系统改变的因素可出现休克瘫痪感觉障碍大秀失禁或潴留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的可以造成死亡你的补充提问是说的狂犬病的症状是的狂犬病毒可以侵害中枢神经出现你说的这些症状症状三病情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其位置常在人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

中枢神经系统是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调控。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大脑和脊髓功能的一类疾患,包括中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病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出一系列特定的症状。

1. 中风中风,即脑卒中,是指由于血管突然发生局部性缺血或出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肌肉无力、言语障碍、肢体运动功能受限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和偏身癱软。

2. 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引起的慢性运动障碍。

其典型特征是肌肉僵硬(尤其是四肢和颈部肌肉)以及震颤,表现为手脚颤动或僵直,行走困难等。

患者常常还伴有体温调节障碍、睡眠紊乱和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

3. 阿尔茨海默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是老年性痴呆的一种,主要特征是逐渐进行性的记忆丧失以及认知能力下降。

该疾病开始时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遗忘,但逐渐发展到乏力、失语,最终导致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其他常见的症状还包括情绪波动、夜间觉醒频率增加等。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1. 临床表现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关于最早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以及进展情况等信息,可以初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可能。

例如,在帕金森氏症的诊断中,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肌肉僵硬、震颤、行走困难等动作障碍的症状。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如,观察患者的肌力、感觉、反射以及平衡能力等方面是否存在异常。

在中风的诊断中,医生还会注意观察局部神经损伤的征象,如面部偏斜或眼球运动异常等。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确诊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脑电图(EEG)、核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检查等。

脑电图可以记录大脑电活动,并通过观察脑电波形来判断是否存在癫痫发作或其他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临床基本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临床基本特点

大脑半球(额叶)
不同部位的损害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
一、额叶(frontal lobe)
【解剖和生理功能】
主要结构: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主要功能: 管理随意运动和高级精神活动。 主要功能区包括:
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是锥体束的发源地,管理 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
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优势半球的额下回后部,管理语 言运动。
大脑半球(枕叶)
四、枕叶(occipital lobe)
【解剖和生理功能】 主要结构:枕叶内侧面由距状裂分成楔回和舌回。
距状裂周围的皮质为视觉中枢,亦称 纹状区。 主要功能区包括:枕叶的功能主要与视觉有关。
大脑半球(枕叶)
【临床表现和定位】
视野改变: 偏盲 一侧视中枢病变可产生对侧同向性偏盲,而 中心视力不受影响,称黄斑回避。 皮质盲 双侧视觉中枢病变产生全盲,但对光反射 存在。
瘫痪 中央前回损害所致。但由于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的不同可出现不同形式的瘫痪 中央前回上部病变 对侧下肢单瘫 中央前回下部病变 对侧面、舌、上肢瘫
强握及摸索反射 是由于对随意运动失去控制能力所 致。见于额上回后部近中央前回处的损害
Foster-Kennedy综合征 额叶底面肿瘤压迫病变侧视神 致视神经萎缩,病变对侧因高颅压引起视乳头水肿。
言语障碍 主要表现为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语言 的意义,但不能用言语表达或表达不完整,见于优势 半球额下回后部(亦称Broca区)损害。
书写障碍 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损害时 可丧失书写能力,即失写症。
大脑半球(额叶)
共同偏视 额中回后部皮质侧视中枢病变所致。如为 损害性病灶,则两眼向病灶侧凝视,见于脑出血等; 如为刺激性病灶,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多见于癫痫。

中枢神经各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精选文档

中枢神经各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精选文档
投射至躯体运动中枢,调节躯体运动。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传导头面部感觉,腹后外侧背核侧传部导
上肢、下肢和躯干的感觉。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3、损害表现
1)、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2)、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 3)、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 4)、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失调 5)、情感障碍
内侧膝状体









核 斜








上橄榄核
4)外侧丘系
3.脑干网状结构
在脑干中央区纤 维纵横交错,内有 大量的神经元胞体。 共同组成脑干网状 结构。 (1)脑干网状结 构的主要核团
1)向小脑投射的核团 2)中缝核团 3)内侧(中央)核群 “反应区” 4)外侧核群 “感受区”
(2)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大脑脚综合征 红核综合征
六、 小脑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脑幕下方,脑干的背面。
(二)外形: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小脑半球:上近面似平平坦行,的下沟面隆起
小脑脚:上、中、下3 对
小脑蚓
原裂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下脚
(三)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 小脑表层的灰质,有3层
2、髓体:
3、小脑核(小脑中央核)
1)与大脑的联系及上行激动系统 2)与脊髓的联系及调节躯体运动 3)脑干内部的联系及调节内脏活动 4)参与睡眠发生,抑制痛觉传递
4、损害表现及定位
交叉性瘫痪:当一侧运动、感觉神经核或传出、传入的神经纤维 受到损害时,临床上会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 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偏侧感觉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学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学
– 定位不明确的隐痛、 – 胀痛+进行性加重+定位体征
3、脑膜病变
– 头痛、全身疼痛、过敏、 畏光、脑膜刺激征
4、垂体瘤头痛
– 鞍区脑膜刺激性, 为前额深部持续性疼痛
头痛
(四)颅外结构性疾病
1、副鼻窦 – 局部疼痛+时间性特点+局部叩痛 2、牙源性 – 颞部或面部疼痛+牙病 3、眼源性 – 青光眼,曲光不正 4、颈椎关节 – 枕神经痛,血管性头痛,植物神经性头痛 5、耳源性
头痛
(五)颅神经痛 1、三叉神经痛
– 症状性: 持续性+三叉神经刺激或破坏性表现,可夜间发作或持 续
2、面神经痛
– Hunt-Ramsy综合征
3、舌咽神经痛
– 一侧咽部的发作性 刀割样疼痛
4、枕神经痛
– 阵发性闪电样,或为持续性隐痛或剧痛
头痛
三、头痛患者的分析处理
1、首次发作头痛的患者:尽量寻找病因; 2、严重的剧烈头痛:SAH,脑膜炎,颅内血肿,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学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
• 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
– 缺损症状,指神经组织受损使正常神经功能减 弱或缺失;
–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产生的过度兴 奋表现。
– 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使其对低级中枢 的控制减弱,使低级中枢功能异常表达;
– 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急性严重受损,引起与 之相关的远隔部位功能短暂缺失。
头痛
4、时间-强度曲线 最有诊断价值。
– 单次严重、持续数天以上: SAH,脑膜炎 – 单次、单纯、持续数秒的头顶部疼痛:常见 – 偏头痛:发作性,持续数小时或1-3天。每周多不超过
1次。 –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每周数次,或持续性+发作性加

不同部位脑损伤特征表现

不同部位脑损伤特征表现
④顶叶深部损害引起下象限盲。
顶叶损伤通常表现为:
a、下象限盲
b、体象障碍
c、失用症
d、失读、命名性失语
e、对侧相应部位感觉障碍
f、体感性癫痫发作
(3)颞叶
优势半球颞上叶后回(感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引起感觉性失语。
内侧面海马沟附近有刺激性病变时可引起发作性幻嗅,继而出现癫痫运动性发作,即沟回发作。颞叶深部损害引起上象限盲。 双侧颞叶损伤引起严重记忆缺损。一侧颞叶上回后部听中枢受损常无听觉障碍,或双耳听力轻度减退。
颅脑损伤后表现各异,与损伤部位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同一部位的损伤有一定的共性。归纳如下:
一、大脑
1、皮质
(1)额叶: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前沟,之间的中央前回,支持对侧的随意运动。
①中央前回下部为颅神经、中部支配颈部和上肢、上部支配对侧躯干和下肢。
该部位损害引起:局限性癫痫;中央前回毁坏性损伤引起中枢性单瘫。
所以,额叶损伤通常出现:
a、局限性癫痫(Jackson's 癫痫);
b、中枢性单瘫;
c、侧视麻痹(对侧注视不能);
d、运动性失语(额中回后部)或书写不能(额中回后部);
e、共济失调(对侧);
f、精神障碍(额叶前部)。
(2)顶叶
①中央后回:皮质感觉中枢,管理对侧躯干。
损害引起局限性感觉性癫痫(体感性发作);
综上所述颞叶损伤引起:
a、感觉性失语
b、沟回发作
c、上象限盲
d、记忆障碍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叶
刺激性病变引起幻视。
毁坏性病变引起对侧偏盲(中央视野保留) 。
左侧顶枕区损伤可引起视觉失认。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

小讲课主题: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主讲:季玮日期:2010年4月9日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枢系统,在受损时常出现一些局部或全身性的症状及体征。

常见的有头痛、意识障碍,失语症,瘫痪,步态异常,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等.头痛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眉毛以上至枕上部范围的疼痛。

头痛可为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或突出的症状,根据头痛可对病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

常见引起头痛的神经系统疾病有:颅内感染、脑血管病、颅内肿物、颅脑外伤、高血压、副鼻窦炎、神经血管性头痛等。

根据病因可将头痛分为:1.功能性头痛:是指目前科学条件下无法明确病因的头痛。

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

2.器质性头痛:常见病因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等。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头痛表现:1.颅内肿瘤性头痛:早期症状较轻、间歇性出现,后渐加剧,多为钝痛,可伴有颅内高压症和神经局灶体征。

2.颅内高压性头痛:颅高压性头痛是指没有颅内占位性病变,但有颅内压力增高,可以出现急性头痛或发作性加剧的全头痛。

无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脑室系统也正常,预后较为良好。

颅高压性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前(40岁以下)多见,女性比男性发生率明显增高。

头痛是良性颅内压增高最主要和常见症状,常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头痛,多呈弥散性或局限于某一部位,多为钝痛,有时呈搏动性痛,醒时加剧,咳嗽或用力后明显。

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复视、眩晕、癫痫发作等均可出现。

体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相似,如视乳头水肿、眼肌麻痹、视野改变等等。

3.颅脑外伤性头痛:常呈阵发性发作,兴奋、用力、弯腰时头痛加重,常伴有情绪激动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

颅内或颅外瘢痕形成所致的头痛,头痛呈局限性,常有叩痛。

触痛及痛觉过敏;肌肉持久收缩而至的头痛表现为外伤一侧显著;偏头痛样头痛视觉症状和眩晕常伴随头痛发生。

4.颅内出血性头痛:常呈急性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重者数分钟内昏迷。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概述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控制机构之一,包括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涉及到这些关键器官的功能受损或紊乱。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综合征、阿尔茨海默氏病、多发性硬化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和认知障碍。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 运动功能障碍: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肌肉强直、震颤和动作减少。

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下半身或四肢功能丧失。

2. 记忆力下降: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最早表现为记忆力逐渐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碍。

3. 情绪和行为改变: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多发性硬化患者可能出现易怒和情绪失控。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是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的常用方法。

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通常使用多巴胺补充剂来缓解运动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可以通过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来改善记忆力。

对于一些精神问题导致的行为改变,如焦虑和抑郁,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恢复运动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可以通过进行特定的肌肉锻炼来增强肌力和协调性。

脊髓损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部分运动功能。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态度,学会应对困境。

4.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或癫痫,手术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去除异常组织或缓解受压神经。

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饮食1. 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

包括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和减少精神压力等。

2. 营养均衡:饮食对中枢神经系统健康也起到很大影响。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 族和ω-3脂肪酸,例如通过多吃富含这些成分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豆类来促进脑功能。

神经损伤鉴定标准

神经损伤鉴定标准

神经损伤鉴定标准概述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对于准确和及时的鉴定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神经损伤的鉴定标准则是指用来确定神经损伤程度和类型的指导方针和方法。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神经损伤鉴定标准。

神经损伤分类1. 根据损伤类型分类神经损伤可以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两类。

完全性损伤是指神经断裂,导致传导完全中断;而不完全性损伤则是指神经损伤程度较轻,传导仍能部分保留。

2. 根据损伤程度分类根据损伤程度,神经损伤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损伤。

轻度损伤一般表现为部分传导和感觉减退;中度损伤表现为传导减弱,并可能伴有感觉丧失;重度损伤则表现为完全传导中断和明显感觉丧失。

3. 根据损伤区域分类根据损伤发生的区域,神经损伤可分为中枢神经损伤和外周神经损伤。

中枢神经损伤指的是脊髓和脑损伤,外周神经损伤则以周围的神经为主。

神经损伤的鉴定方法神经损伤的鉴定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体征来初步判断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症状包括感觉丧失、运动障碍、疼痛和肌肉无力等。

2.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鉴定神经损伤的方法。

通过测量神经的电信号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和功能状态。

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肌电图检查。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更直观的神经损伤信息。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摄影、CT扫描和MRI。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认神经断裂、卡压或其他异常情况。

4. 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是通过对神经组织进行镜下观察和化学染色来判断损伤程度和类型。

这种检查方法常用于对损伤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

神经损伤的治疗标准神经损伤的治疗标准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和不完全性损伤,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和康复训练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对于重度和完全性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术等。

神经损伤的康复评估神经损伤后的康复评估可以帮助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中枢受到损伤会导致什么后果?

中枢受到损伤会导致什么后果?

中枢受到损伤会导致什么后果?引言: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控制中心,一旦受到损伤,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枢受损引发的潜在影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中枢受损的可能性。

一、运动控制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的运动控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当中枢受损时,会对人体的运动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轻度损伤可能导致肌肉协调性下降,而重度损伤则可能导致瘫痪。

例如,中风是一种导致中枢受损的常见疾病,它可以使患者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运动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 运动协调性下降:中枢受损会干扰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导致肌肉协调性下降。

患者可能会失去对肢体的精确控制,例如手指的灵活程度下降,步态不稳等。

这种情况对于一些极为精细的活动,如书写和绘画,会带来较大的困扰。

2. 运动障碍:对于严重中枢受损的患者,他们可能失去运动能力,甚至会出现瘫痪。

这对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

因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二、认知能力下降除了运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还与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当中枢受损时,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影响患者的思维、记忆、学习能力等。

1. 注意力集中困难:中枢受损会使得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

这会给他们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带来极大的困扰。

例如,学生可能因为注意力无法持久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员工可能因为工作中的马虎导致失误增加。

2. 记忆力减退:中枢受损还会对记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患者可能无法记住已经学习过的事物,难以保持自己的日常安排和记录。

这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

三、感觉异常中枢神经系统还负责感觉信号的传递和解读,一旦受损,将会造成感觉异常。

1. 平衡感受减退:中枢受损可能导致患者的平衡感受减退,容易造成摔倒的情况。

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危险,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

2. 触觉异常:中枢受损还可能导致触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异常的疼痛、麻木或刺痛等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一、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回和脑沟,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

大脑半球由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

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肿瘤、感染、颅脑外伤等。

下面叙述大脑半球及各叶受损的局部症状(图2—34)。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

如言语中枢大多数在左侧半球,部分左利手者则位于右侧。

习惯上称左侧为优势大脑半球。

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计算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有高级的认识中枢,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和认识不同人的面容等方面起决定作用。

但大脑的整体功能很重要,大脑皮质各部是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各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

(一)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额叶前部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

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故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

可有欣快或易激怒。

可产生对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这是由于影响了额叶脑桥小脑径路的额桥束纤维。

额叶前部的病变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

额中回后部有侧视中枢,受损时引起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病灶对侧斜视。

额叶后部受损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

中央前回处皮质为运动中枢,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上肢、下肢或面部的抽搐(Jackson 癫痫),破坏性病灶多引起单瘫,中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旁中央小叶损害,如矢窦旁脑膜瘤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

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疾病(肿瘤)可引起同侧嗅觉缺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Foster—Kenndey综合征)。

左侧(优势侧)半球受损,可产生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或书写不能(额中回后部)。

(二)顶叶中央后回为皮质感觉中枢,故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

中央后回的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身体局限的感觉性癫痫发作,常常为针刺、电击、偶为疼痛的感觉异常发作,从一处向邻近部位扩展,或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引起局部抽搐发作。

破坏性病变引起精细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的丧失,一般感觉(触、痛、温度觉)则不受影响。

左侧角回皮质损害引起失读。

左侧缘上回皮质损害引起两侧运用不能。

主侧角回的损害可引起古茨曼(Gerstmann)综合征,此征有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及书写不能四个症状,有时伴失读。

右侧顶叶邻近角回损害可引起病人不认识对侧身体的存在,病人穿衣,刮胡子都用右手,认为左侧上下肢不是自己的,称自体认识不能(autotopagnosis)右侧顶叶邻近缘上回处损害有时可见到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缺陷,否认左侧偏瘫之存在,称病觉缺失(anosognosia)。

二者均属体象障碍。

任一侧的顶叶病变出现触觉忽略(tactileinattention),即每侧分别试触觉时,病人能认知,如两侧同时给予触觉刺激时,病灶对侧则会不感觉。

顶叶占位性病变因可损害视辐射的上部,故可引起对侧同向下象限盲。

(三)颞叶一侧颞叶的局部症状常较轻,尤其在右侧时,故有时也称“静区”。

颞叶前部病变影响内侧面的嗅觉味觉中枢即钩回时,即出现特殊的症状,称钩回发作,是一种颞叶癫痫,病人有幻嗅或幻味,作舐舌、咀嚼动作。

当癫痫放电向后扩散时,也可出现颞叶癫痫的一些其他症状,如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相识症(deja vu)、旧事如新症或生疏感(jamaisvu)、情感异常、精神异常、内脏症状或抽搐。

如白质中视辐射受损害,引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性盲。

左侧颞叶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租健忘性去语(颞中、下回后部)。

一侧颞上回后部听中枢受损时常无听觉障碍,或为双耳听力轻度减退,听中枢周围的听觉联络区受损时,偶现幻听。

双侧颞叶损害则引起严重的记忆缺损,见于脑炎后遗症、脑变性病。

(四)枕叶围绕矩状裂的皮质是视觉中枢,故枕叶病变主要引起视觉障碍。

根据视辐射损害范围的大小,可表现为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或象限盲,或对侧视野外周新月状缺损。

一侧视中枢损害引起的偏盲不影响黄斑区视觉(黄斑回避),对光反射不消失。

视中枢刺激性病变引起不成形幻视发作(闪光、暗影、色彩等),可继以癫痫大发作。

视中枢周围视觉联络区的刺激性病灶则引起成形的幻视发作。

左侧顶枕区可引起视觉失认,即对寻常物体失去认识能力,如给他看钥匙他不认得,但放在他手中接触一下,他即能认识。

对图形、面容、颜色都可失去辨认能力,还可有对侧视野中物体的视觉忽略。

(五)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钩回)、杏仁核、丘脑前核、乳头体核以及丘脑下部等其他结构,它与网状结构、大脑皮质有着广泛的联系,参与精神(情绪、记忆等)和内脏等的活动,损害时出现情绪症状、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幻觉(嗅、味、视、听)、行为异常、智能减退等精神症状。

常见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二、半卵圆中央半卵圆中央主要是辐射冠的纤维,包括集中于内囊的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皮质脑桥束(额桥束、颞桥束)与经由内囊后肢投射至皮质的感觉纤维(丘脑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

该区的局限性病变有肿瘤、血肿、梗塞、脱髓鞘病变等。

肿瘤早期并不出现颅压增高症,而只出现运动或(和)感觉症状。

位于前部的病变引起偏瘫,位于后部的肿瘤引起对侧身体各种感觉的缺失,并伴有感觉性共济失调,如累及视辐射还可有同侧偏盲。

三、内囊内囊是豆状核内侧的白质纤维,其后内侧为丘脑,前内侧为尾状核。

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尖端向内的钝角形,分为前肢(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膝部(位于前、后肢相联处,/S\反质延髓束)、后肢(位于丘脑和豆状核之间,前部有皮质脊髓束,支配上肢的纤维靠前,支配下肢的纤维靠后。

后部有丘脑辐射,至中央后回。

最后部有视辐射、听辐射等)(图2—35)。

内囊区域虽小,却聚集了大量的上、下行传导束,特别是锥体束在此高度集中,故内囊损害极易引起对侧完全性偏瘫,临床上以急性脑血管病最多见。

内囊区出血常引起三偏”综合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但内囊区的梗塞可以只有偏瘫而无偏身感觉缺失,大脑皮质梗塞引起的偏瘫常合并偏身感觉障碍。

这是由于支配内囊运动纤维的动脉(纹状体外侧动脉)与支配丘脑和丘脑辐射的动脉(丘脑随状忱古)早仆开的.而大脑中动脉专配大脑皮盾的区域则包括运动和感觉两方面。

四、基底节基底节为大脑两半球深部的灰质块,由尾状核和苍白球组成。

红核、黑质、丘脑底核也包括在内。

它们是锥体外系统的中继核,除了各核之间有纤维互相联系外,接受大脑皮质、丘脑等处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经苍白球发出纤维至丘脑而与大脑皮质联系。

苍白球的下行纤维,通过红核、黑质、网状结构等影响脊髓下运动神经元(图2—36)。

基底节与大脑皮质和小脑协同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和姿位反射,也参与复杂行为的调节。

临床上以变性疾患多见。

也可由中毒、炎症、血管性疾病、缺氧、肿瘤、外伤以及发育不全等引起。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和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

这些症状与病灶的部位有关,一般是旧纹状体(苍白球)病变引起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及静止性震颤;新纹状体(壳、尾状核)病变引起肌张力减退,动作过多综合征(如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症和扭转痉挛);丘脑底核病变引起偏侧投掷运动(详见本章第二节)。

常见的基底节疾病是帕金森综合征、风湿性舞蹈病、手足徐动症、扭转症挛、肝豆状核变性等,症状大多表现为双侧的,如为一侧症状,其病变当在对侧相应的基底节。

五、间脑间脑位于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除其下部外,被两侧大脑半球所掩盖。

外侧部与半球的实质融合。

个体发生上,它与两半球均由前脑泡发生。

丘脑下沟将间脑分为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结构,(图2—37、38)。

间脑病变大多无明显定位体征。

该部占位性病变与脑室内肿瘤相似,临床上常称它们为中线肿瘤,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

确诊往往需赖颅脑CT或MRI等辅助检查。

较常见的病变部位为丘脑和下丘脑。

(一)丘脑丘脑是间脑中的最大灰质块,长约4cm,宽1.5cm,呈卵圆形,内部灰质核团多达30余个,有些功能意义尚不清楚。

主要的核有:前核(与下丘脑联系,接受来自乳头体的纤维,并发出纤维至扣带回)、内侧核(与大脑额叶联系)、外侧核(与脊髓、延髓、小脑联系)。

外侧核又分腹后外侧核(接受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纤维)、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脑束的纤维)、腹外侧核(接受经结合臂的小脑齿状核及顶核发出的纤维)。

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纤维)、内侧膝状体(接受四迭体下臂来的听觉纤维)属丘脑后部的重要核。

总之,丘脑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的最末级中继核,它对上行网状系统、边缘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大脑皮质的活动均起重要影响(图临床上根据丘脑损害部位、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完全性丘脑综合征罕见。

1. 对侧偏身感觉减退躯干和肢体往往较面部重,深感觉减退往往较浅感觉重。

触、痛、温觉的阈值常增高,轻微刺激可产生不愉快感觉,甚至呈放射状、烧灼样、撕裂样疼痛。

一般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优美的音乐)亦可引起不愉快感觉。

常见对侧偏身的难以言语形容的自发性疼痛和感觉异常,随情绪波动或高度疲惫而加重。

止痛剂往往无效,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等)可有帮助。

2.对侧动作性(意向性)震颤或偏身共济失调伴舞蹈徐动症此可能是病变损及小脑丘脑束、红核丘脑束、苍白球丘脑束。

有时见手部呈特殊形式的挛缩——丘脑手。

3.情绪不稳,有强迫性哭笑倾向此与丘脑前核及其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的联系受损有关。

4. 短暂性对侧轻偏瘫此与病灶附近水肿影响内囊有关。

(二)下丘脑下丘脑(丘脑下部)位于丘脑下沟的下方,占全脑重量的1/,300,含视前核、视上核、室旁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灰结节核、乳头体核、后核等。

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经结构一植物神经皮质下中枢,又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分泌腺体。

除与垂体联系外,它与脑干、丘脑、基底节、边缘系统以及大脑皮质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联系。

下丘脑内的有些神经元(视上核、室旁核等)还具有内分泌腺体功能,通过神经纤维和垂体门脉系统控制垂体的功能。

下丘脑调节体温、体重、代谢、内分泌、饮食、生殖、睡眠、觉醒等重要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决定情绪、行为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图2—38)。

临床症状如下:1.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受损均可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所致的中枢性尿崩症。

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

尿比重减低(一般低于1.006),渗透压也低,禁水8/小时后血浆渗透压高于300mmol/L,尿液渗透压总低于血浆渗透压;2.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前端(视前区)损害常见中枢性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