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大学院士校友录排行大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https://img.taocdn.com/s3/m/db7ecc8002020740be1e9bdb.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Who will be the next ?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2 浙江省宁波市56人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4 上海市45人5 江苏省常州市41人6 江苏省无锡市40人7 浙江省绍兴市36人(含因经济原因除名1人)8 浙江省杭州市31人(含因政治原因除名1人)9 浙江省嘉兴市23人10江苏省南京市22人16-20人湖南省长沙市20北京市20广东省江门市19江苏省扬州市17浙江省温州市17 江苏省镇江市16 江苏省南通市16浙江省湖州市16 福建省泉州市16 湖北省武汉市16 11-15人河北省唐山市14 浙江省金华市14浙江省台州市14 四川省成都市14 天津市14河北省保定市13 广东省梅州市13 广东省广州市13 重庆市13江苏省泰州市12广东省佛山市12 山东省烟台市11 8-10人安徽省安庆市10 广东省潮州市9 福建省莆田市8 福建省厦门市8 7人安徽省宣城市7 安徽省黄山市7 安徽省合肥市7 江西省南昌市7 辽宁省沈阳市7 6人辽宁省锦州市6 河南省南阳市6 江西省抚州市6湖北省黄冈市6 湖南省邵阳市6 湖南省常德市6 福建省龙岩市6 山东省青岛市6 5人江苏省徐州市5 江西省宜春市5 江西省上饶市5 广东省中山市5 山东省潍坊市5 河北石家庄市5 山东省济南市5 4人吉林省吉林市4 陕西省咸阳市4陕西省渭南市4河北张家口市4 河南省郑州市4 山东省临沂市4 山东省威海市4 安徽省六安市4 安徽省芜湖市3 江苏省盐城市4江西省吉安市4江西省萍乡市4 湖南省湘潭市4 湖南省衡阳市4 广西省桂林市4 3 人山西省晋中市3 山西省邢台市3 河北省衡水市3 河南省漯河市3河南省安阳市3 山东省淄博市3 山东省济宁市3 山东省泰安市3 湖北省荆州市3 湖北省孝感市3 安徽省滁州市3 安徽省巢湖市3 四川省内江市3 江苏省宿迁市3 江西省九江市3 贵州省贵阳市3 湖南省益阳市3 湖南省株洲市3 福建省漳州市3 广东省茂名市3广东省汕头市3 香港特别行政区3 2人吉林省长春市2 山西省忻州市2 山西省吕梁市2 河北秦皇岛市2 河北省沧州市2河北省廊坊市2 陕西省西安市2 河南省开封市2 河南省鹤壁市2 山东省日照市2 山东省德州市2 山东省菏泽市2 湖北省襄樊市2湖北省咸宁市2 江苏省淮安市2 江苏省连云港2 四川省达州市2四川省自贡市2四川省绵阳市2 湖南省湘西州2 湖南省娄底市2 湖南张家界市2 湖南省岳阳市2浙江省衢州市2云南省昆明市2 福建省南平市2广东省惠州市2 1人黑龙江大庆市1黑龙江哈尔滨市1 内蒙古通辽市1 吉林省四平市1 辽宁省大连市1 辽宁省抚顺市1 辽宁省丹东市1 辽宁省辽阳市1 甘肃省金昌市1 甘肃省定西市1陕西省榆林市1 山西省太原市1 山西省大同市1 山西省阳泉市1 山西省晋城市1 山西省运城市1 山东省聊城市1 山东省滨州市1河南省濮阳市1河南省许昌市1河南省信阳市1河南平顶山市1湖北省黄石市1湖北省十堰市1湖北省鄂州市1湖北省仙桃1 (省直辖) 四川省广元市1四川省遂宁市1四川省乐山市1四川省广安市1四川省眉山市1四川省巴中市1四川省资阳市1安徽省蚌埠市1安徽马鞍山市1安徽省宿州市1安徽省亳州市1安徽省池州市1江西省赣州市1 湖南省永州市1 湖南省郴州市1 贵州省安顺市1 贵州黔东南州1 浙江省舟山市1 云南省保山市1 云南省大理州1广西区钦州市1 广西区玉林市1 广东省肇庆市1 广东省汕尾市1 广东省阳江市1福建省三明市1福建省金门县1 (省直辖)台湾省台南县1 (省直辖)以上院士总数1137人,包含因非学术原因除名2人和31位外籍华裔院士.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1955 周同庆——物理学家江苏昆山人1955王淦昌——核物理学家江苏常熟人1995徐晓白——环境化学、无机化学家女江苏苏州人1955张青莲——化学家江苏常熟人1995汪集旸——地热学家江苏吴江人1955王大珩——应用光学家籍贯江苏吴县生于日本1955黄文熙——岩土工程与水工建筑专家籍贯江苏吴江生于上海1955李强——无线电专家江苏常熟人1955 张光斗——水利水电专家江苏常熟人1955戴松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常熟人1955夏坚白——大地测量学、天文测量学家江苏常熟人1957吴仲华——工程热物理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80 李敏华——固体力学专家女江苏吴县人1980 汪闻韶——地基抗震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杨嘉墀——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江苏吴江人1980王守武——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王守觉——半导体电子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80冯新德——高分子化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顾翼东——化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沈善炯——遗传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李竞雄——遗传育种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郑国锠——植物细胞学家江苏常熟人1980陈华癸——微生物学家籍贯江苏昆山生于北京1980陆宝麟——昆虫学家江苏常熟人1980姚錱——实验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家江苏常熟人1980刘建康——鱼类学家、生态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程民德——函数论学家江苏吴县人1980 程开甲——理论物理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唐孝威——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江苏无锡1980钱人元——化学家江苏张家港人1980时钧——化学工程学家江苏常熟人1991 周干峙——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家江苏苏州人1991邹世昌——材料科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上海1991顾诵芬——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曹楚南——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江苏常熟人1991谢毓元——化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北京1991陆熙炎——有机化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潘承洞——数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苏肇冰——物理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 丁大钊——核物理学家江苏苏州1991黄胜年——核物理学家江苏太仓人1991姚开泰——病理生理学家籍贯江苏昆山生于四川1991吴建屏——神经生理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上海1991李德生——石油地质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91汪品先——海洋地质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吴传钧——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江苏苏州人1993章申——化学地理学、环境地学家江苏常熟人1993殷之文——材料科学家江苏吴县人1993李依依——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女籍贯江苏苏州生于北京1994李政道——物理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美国国籍1994吴健雄——物理学家女籍贯江苏太仓生于上海美国国籍1995何鸣元——石油化工专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95 徐国钧——生药学家江苏常熟人1995程耿东——力学专家江苏苏州人1997童秉纲——力学家江苏张家港人1998朱棣文——物理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美国美国国籍1999陆汝钤——计算机科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99薛永祺——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江苏张家港人2001郑兰荪——无机化学家籍贯江苏吴江生于福建厦门2001王志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女籍贯江苏吴县生于上海2001夏建白——半导体物理专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2001秦国刚——半导体材料物理专家籍贯江苏昆山生于江苏南京2003陆埮——天体物理学家江苏常熟人2003洪家兴——数学家籍贯江苏吴县生于上海2005王家骐——光学仪器专家江苏苏州人2005吴培亨——超导电子学家籍贯江苏张家港生于上海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1955张钰哲——天文学家福建闽侯人1955傅鹰——化学家福建福州人1955侯德榜——化工专家籍贯福建闽侯生于福建福州1955严恺——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福建福州人1955虞宏正——化学家福建闽侯人1955邓叔群——微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55刘崇乐——昆虫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上海1957王善源——微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57傅承义——地球物理学家福建闽侯人1980曾融生——地球物理学家籍贯福建平潭生于福建福清1980高由禧——气象学家福建福清人1980梁守槃——航空工程专家福建福州人1980郭可信——物理冶金学、晶体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王绶琯——天文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陈景润——数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沈元——空气动力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陈彪——天文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林同骥——力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北京1980陈茹玉——化学家女福建闽侯人1980田昭武——化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王世真——核医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日本1980郑作新——鸟类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唐仲璋——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91陈建生——天体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1991陈俊武——化学工程学家福建长乐人1991吴孟超——医学家福建闽清人1991陈可冀——医学家福建福州人1991庄巧生——遗传育种学家福建闽侯人1991唐崇惕——寄生虫学家女福建福州人1991阙端麟——半导体材料专家福建福州人1991卢肇钧——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专家福建福州人1991黄克智——力学家籍贯福州,生于江西南昌1993梁敬魁——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1993林群——数学家福建连江人1993王乃彦——核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1994林家翘——力学家、数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北京美国国籍1995刘应明——数学家福建福州人1995张钹——计算机专家福建福清人1996林同炎——桥梁和结构工程学家福建福州人美国国籍1997林学钰——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学家女福建福州人1997侯虞钧——化学工程学家福建福州人1999林惠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家福建福州人2000萨支唐——微电子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北京美国国籍2001林国强——有机化学家福建福清人2003侯建国——物理化学家籍贯福建福清生于福建平潭2003陈霖——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四川成都2005陈和生——粒子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2005田中群——物理化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福建厦门2005陈懿——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2007俞昌旋——等离子体物理学家籍贯福建福清生于印度尼西亚2007胡海岩——力学家籍贯福建闽侯生于上海2 浙江省宁波市561955纪育沣——化学家浙江鄞县人1955童第周——实验胚胎学家浙江鄞县人1955贝时璋——细胞学家浙江镇海人1955李庆逵——土壤农业化学家浙江宁波人1955章名涛——电机工程学家浙江鄞县人1980郑哲敏——爆炸力学、应用力学和振动专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山东济南1980黄量——有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女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1980戴传曾——核物理学家浙江宁波人1980陈中伟——骨科专家浙江宁波人1980谈家桢——遗传学家浙江宁波人1980鲍文奎——遣传育种学家浙江宁波人1980朱祖祥——土壤化学家浙江宁波人1980任美锷——自然地理学与海岸科学家浙江宁波人1980翁文波——地球物理学家浙江宁波人1991石钟慈——数学家浙江宁波人1991周毓麟——数学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91杨福家——核物理学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91白以龙——力学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云南祥云1991刘元方——化学家浙江镇海人1991杨雄里——神经生物学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91陈子元——核农学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上海1991杨福愉——生物化学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91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1991 李志坚——微电子学专家浙江镇海人1991陈俊亮——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浙江宁波人1991 路甬祥——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浙江慈溪人1991颜鸣皋——材料科学家籍贯浙江慈溪生于河北定兴1993周兴铭——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专家籍贯浙江余姚生于上海1993殷鸿福——地层古生物学家籍贯浙江定海生于上海1993应崇福——超声学家浙江宁波人1993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家浙江宁波人1993吴祖泽——细胞生物学家浙江镇海人1993朱兆良——土壤学家籍贯浙江奉化生于山东青岛1995贺贤土——理论物理学家浙江镇海人1995於崇文——地球化学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1995朱起鹤——物理化学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北京1995陈宜张——神经生理学家浙江慈溪人1995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学、畜牧学家浙江嵊县人1995 王阳元——微电子学家浙江宁波1995 徐祖耀——材料科学家浙江宁波人1996 沈珠江——岩土工程学家浙江慈溪人1997韩启德——病理生理学家浙江慈溪人生于上海1997洪国藩——分子生物学家浙江宁波人1997沈自尹——中西医结合学家浙江镇海人1997 戎嘉余——地层古生物学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上海1999戚正武——生物化学家浙江宁波人1999 余梦伦——航天飞行力学、火箭弹道设计专家籍贯浙江余姚生于上海2003 陈创天——材料科学专家浙江奉化人2003 章梓雄——流体力学、水动力学专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上海2003计亮年——生物无机化学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上海2004 包为民——制导与控制专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黑龙江哈尔滨2005 陈祖煜——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重庆2005王正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2005童坦君——老年基础医学家浙江慈溪人2005 何积丰——计算机软件专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2007 柴之芳——放射化学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上海4 上海市45人1955叶企孙——物理学家上海市上海县人1955施汝为——物理学家上海崇明人1955王家楫——动物学家上海奉贤人1955侯光炯——土壤学家上海金山人1955张德庆——内燃机工程专家上海宝山人1955谢家荣——地质学、矿床学家上海人1980谢学锦——勘查地球化学家上海人1980袁见齐——矿床地质学家上海奉贤人1980周明镇——古脊椎动物学家上海南汇人1980唐有祺——化学家上海南汇人1980嵇汝运——化学家上海松江人1980曹本熹——化学工程学家上海人1980邹冈——神经药理学家籍贯上海生于江苏苏州1980龚祖同——光学家上海川沙人1980叶培大——微波通信及光纤通信专家上海南汇人1991张恭庆——数学家上海人1991黄葆同——化学家上海人1991陆婉珍——化学家女籍贯上海生于天津1991徐冠华——资源遥感学家上海人1991朱显谟——土壤学家上海崇明人1993周巢尘——计算机科学家上海南汇人1993程国栋——冻土学家上海人1993龚岳亭——生物化学家上海人1993陈佳洱——核物理学家上海宝山人1995沈韫芬——原生动物学家女上海人1995沈之荃——高分子化学家女上海人1996高锟——光纤技术专家上海金山人美国国籍1996沈元壤——物理学家上海人美国国籍1997丁伟岳——数学家上海人1997施蕴渝——分子生物物理学家女上海崇明人1999姚振兴——地球物理学家上海人1999王世绩——物理学家上海人1999沈文庆——实验核物理学家上海浦东人1999姚守拙——分析化学家上海松江人2000何毓琦——控制论专家上海人美国国籍2001张永莲——分子内分泌学家女上海人2001唐叔贤——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专家籍贯上海生于香港2002黄煦涛——信息学家上海人美国国籍2003李家春——力学家上海人2003陶瑞宝——理论物理学家上海人2003符淙斌——气候学家上海人2005赵国屏——分子微生物学家上海人2005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上海人2005黄民强——信息处理专家上海人2007王恩哥——物理学家籍贯上海生于辽宁沈阳11 湖南省长沙市20人1955雷天觉——机械学专家湖南浏阳人1955张孝骞——医学家湖南长沙人1955沈其震——医学家籍贯湖南长沙生于重庆1980周光召——理论物理学家湖南长沙人1980黄祖洽——理论物理学家湖南长沙人1980肖健——实验核物理学家湖南长沙人1980曹建猷——铁道电气化专家湖南长沙人1991陈耀祖——化学家湖南长沙人1991俞汝勤——分析化学家湖南长沙人1991杨弘远——植物学家籍贯湖南长沙生于湖北武汉1991唐稚松——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专家湖南长沙人1991沈志云——机车车辆专家湖南长沙人1993丑纪范——大气科学家湖南长沙人1997陈希孺——数理统计学家湖南望城人1999周其凤——高分子化学家湖南浏阳人2001曹镛——高分子化学家湖南长沙人2001张友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湖南长沙人2001陈文新——土壤微生物学家女湖南浏阳人2003 杨卫——固体力学专家籍贯湖南浏阳生于北京2007张希——高分子化学家籍贯湖南长沙生于辽宁本溪。
2019年新晋院士有16位是这所学校的校友,该校有千生一院士的美誉
![2019年新晋院士有16位是这所学校的校友,该校有千生一院士的美誉](https://img.taocdn.com/s3/m/c21fdcc70b4e767f5bcfce21.png)
2019年新晋院士有16位是这所学校的校友,该校有千生一院士的美誉展开全文2019 年11 月22 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
院士称号是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能够进入其中,都堪称在科学技术领域上的顶尖人才。
此次新晋院士求学最多的高校,不是清华、北大,而是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年新增两院院士中,共有16名中科大校友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从1958年创办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有62名毕业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比例高达千分之一,居全国高校之首,有千生一院士”的美誉。
这也使得中科大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家的摇篮”在如今众多高校都在全面扩招的情况下,中科大仍然坚持不扩招,每年只招收I860名本科生。
从建校以来,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在中科大担任各系主任,并亲自给本科生上课。
这种重视基础课教学、越是名家越要上基础课的传统,一直沿袭到今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
由于历史原因,在1970年搬离北京。
当时中科大是个烫手山芋,搬离北京后中科大先后被河南、湖北和江西拒绝落户。
在万般无奈之际,安徽挺身而出,主动联系中科大。
中科大最初搬到的是安徽昔日的省会安庆。
由于当时安庆提供的条件太差,于是中科大又二次搬迁,搬迁到了省会合肥。
当时的安徽为了留住中科大可谓是费尽心思,并表示再苦,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当时整个合肥第一个装上暖气的是中科大,整个安徽最能吃饱饭的地方是中科大,整个安徽可以无节制彻夜用电的地方是中科大。
中科大与合肥结缘,在这里落地生根,可以说安徽成就了如今的中科大,中科大也成就了如今的合肥。
大学以城成长,城因大学而扬名,合肥与中科大互相成就,共同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之源,是国家富强之基。
一代代的中科大人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创造了我国教育史和科技史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践行了科教报国的铿锵誓言,赢得了英才之摇篮、创新之重镇”的美誉。
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100强
![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100强](https://img.taocdn.com/s3/m/20cea32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a.png)
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100强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100强北大造就最多科学院院士,清华造就最多工程院院士从1955-2021年我国各高校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来看,北京大学毕业的科学院院士校友人数最多,有99人,高居全国高校首位;复旦大学有54人,列第二;清华大学有47人,居第三;南京大学有45人,居第四;中国科技大学有28人,列第五;吉林大学有21人,居第六;中国地质大学大学有20人,位居第七;浙江大学有16人,位居第八;哈尔滨工业大学有14人,列第九;武汉大学有12人,列第十。
从1994-2021年我国各高校毕业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来看,清华大学毕业的工程院院士校友人数最多,有87人,以肯定优势高居全国高校首位;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各有37人,并列第二;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27人,并列第四;同济大学有20人,列第五;东南大学有19人,位居第七;浙江大学有18人,位居第八;中国科技大学有16人,列第九;东北大学有15人,列第十。
中国校友会网2021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100强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院士合计1北京大学北京1352清华大学北京1323复旦大学上海814南京大学江苏595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506中国科技大学安徽447上海交通大学上海378浙江大学浙江339吉林大学吉林2810同济大学上海2611中国地质大学湖北2512东南大学江苏2313武汉大学湖北2314山东大学山东2215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816华中科技大学湖北181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718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719东北大学辽宁1620西安交通大学陕西陕西1621中南大学湖南1420大连理工大学辽宁1421南开大学天津1424天津大学天津1225厦门大学福建1226中山大学广东1227兰州大学甘肃1128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 29华东理工大学上海1030四川大学四川1031西北工业大学陕西1032中国石油大学山东1033西北大学陕西934西南交通大学四川935中国矿业大学江苏936华中农业大学湖北837北京林业大学北京738华南理工大学广东73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740北京师范大学北京641河海大学江苏64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643中国海洋大学山东644福州大学福建545华南农业大学广东546西南大学重庆547中国医科大学辽宁548重庆大学重庆549湖南大学湖南450华东师范大学上海451南京工业大学江苏45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453南京理工大学江苏454山东农业大学山东455上海大学上海456沈阳药科大学辽宁457东北师范大学吉林358东华大学上海359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360合肥工业大学安徽361内蒙古大学内蒙古362南昌大学江西36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364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365沈阳农业大学辽宁366太原理工大学山西367武汉理工大学湖北368云南大学云南369安徽大学安徽270安徽理工大学安徽271安徽农业大学安徽272蚌埠医学院安徽273北京化工大学北京274北京交通大学北京275电子科技大学四川276甘肃农业大学甘肃277河北医科大学河北278湖南农业大学湖南279江西农业大学江西280山西大学山西281四川农业大学四川280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283武汉科技大学湖北28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28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286西南石油大学四川287中国药科大学江苏288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89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90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91长江大学湖北192成都理工大学四川193大连医科大学辽宁194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195东北电力大学吉林196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197福建农林大学福建198福建师范大学福建199福建医科大学福建1100贵州大学贵州1101河北大学河北1102河北农业大学河北1103河南理工大学河南1104河南农业大学河南1105河西学院甘肃1106湖南师范大学湖南1107华北电力大学河北1108怀化学院湖南1109淮阴师范学院江苏1110吉林农业大学吉林1111吉林医药学院吉林1112昆明理工大学云南1113辽宁大学辽宁111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1115南方医科大学广东1116南华大学湖南1117南京林业大学江苏1118南通大学江苏1119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1120曲阜师范大学山东112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1122陕西师范大学陕西1123上海师范大学上海1124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1125四川理工学院四川1126苏州大学江苏1127苏州科技学院江苏1128天津师范大学天津1129天津医科大学天津1130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1131湘潭大学湖南1132新疆大学新疆1133新疆医科大学新疆1134扬州大学江苏1135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136重庆交通大学重庆1137重庆师范大学重庆1 自2021年起,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以衡量高校科学与人才奉献力为评价目标已连续9年开展中国大学评价讨论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览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c5855ad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1.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览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览表如下:1、钱学森;2、李善鉴;3、李岚清;4、李政道;5、林芝生;6、梁实秋;7、陈建国;8、陈宝生;9、陈同海;10、陈竺;11、陈朝阳;12、陈昊;13、陈钢;14、陈求发;15、陈列平;16、陈瑞林;17、陈润泽;18、陈旭;19、陈宣良;20、陈长春;21、陈志武;22、陈至立;23、陈志勇;24、陈维桢;25、陈文清;26、陈渊博;27、黄旭华;28、黄仁宇;29、黄家胜;30、黄建国;31、黄继新;32、黄日华;33、黄绍斌;34、黄崇德;35、黄荣辉;36、黄淑敏;37、黄镇江;38、黄振宇;39、黄志学;40、黄智强;41、黄晓明;42、黄晓鸣;43、黄燕;44、黄勇;45、黄元兴;46、黄裕彦;47、黄煜;48、黄毅;49、黄晓军;50、黄廷芳;51、贺子珍;52、贺德铭;53、胡宗南;54、胡安民;55、胡贤俊;56、胡克良;57、胡晓锋;58、胡晓光;59、胡克宁;60、胡玉清;61、胡志勇;62、胡志强;63、胡海峰;64、胡克玉;65、胡晓晖;66、胡晓红;67、胡长江;68、胡克玮;69、胡玉梅;70、胡宗胜;71、胡永清;72、胡晓明;73、胡正英;74、胡志刚;75、胡洪江。
中国大学院士分布
![中国大学院士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5a2fc2768e9951e79b892759.png)
2008年4月,我国首个针对两院院士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出炉。
报告显示,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终身荣誉学术称号。
两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
科学院增选了12次,院士有1100多人。
工程院共增选了9次,院士有780多人。
其中外籍院士近百人。
(备注:以下院士统计不含外籍院士)名次学校名称所在省市所在城市院士人数1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北京1002 北京大学北京北京713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354 复旦大学上海上海305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上海246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197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88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17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北京1710 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合肥15中南大学湖南长沙15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13 南开大学天津天津1414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1315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北京10东南大学江苏南京10天津大学天津天津10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10厦门大学福建厦门10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北京9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北京9同济大学上海上海923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8东北大学辽宁沈阳8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8四川大学四川成都827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7中山大学广东广州729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北京6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6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北京6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6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634 上海大学上海上海535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北京4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4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4兰州大学甘肃兰州4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4中国石油大学山东东营4重庆大学重庆重庆442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北京3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北京3河海大学江苏南京3湖南大学湖南长沙3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上海3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上海3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3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 3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3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3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355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北京2长安大学陕西西安2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2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2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雅安2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天津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天津 2西北大学陕西西安2西南大学重庆重庆2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68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北京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北京 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东华大学上海上海1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1福州大学福建福州1广州大学广东广州1广州医学院广东广州 1贵州大学贵州贵阳1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 海南大学海南海口1河北大学河北保定1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1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石家庄1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1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1暨南大学广东广州1江南大学江苏无锡1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1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1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1山东科技大学山东泰安1山西大学山西太原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上海 1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1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苏州大学江苏苏州1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1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1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1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1 烟台大学山东烟台1扬州大学江苏扬州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1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1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
中国大陆高校毕业的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两院院士校友统计
![中国大陆高校毕业的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两院院士校友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979ed19ec3d5bbfd0a74ac.png)
中国大陆高校毕业的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两院院士校友统计㈠:统计标准说明①不含院校合并因素,因为这并不能反映一所高校真正的人才培养能力,本统计旨在剔除种种水分后讨论各个大学严格意义上的院士培养能力,要知道有些巨无霸高校合并院校众多,但培养的院士却没几人。
同时统计时段不再拘泥于某一特定时间以后。
②各高校毕业生中的院士校友含其直系前身学校的院士校友,比如南大含三江、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但不含金陵大学;清华含清华学堂(校);北大含京师大学堂;浙大含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上海的交通大学前身为南洋大学,为现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前身,唐山、北京的交通大学分别为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各自计算包含前身;同济大学含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等等。
③关于西南联大的处理,传统上清华、北大和南开都声称所有联大校友三校分享,但这对其他大学甚为不公,本统计做如下处理,Ⅰ联大学生中分属三校各自学籍的划归各自学校所有,其他学校不得分享。
举例,如吴仲华为清华学籍,属清华;唐熬庆为北大学籍,属北大;刘东生为南开学籍,属南开。
Ⅱ各校各自的研究所毕业生归各自所有,不共享;联大学籍的本科毕业生中,如果有人另外就读了三校的某个研究所,则该院士属于他本人研究生就读院校所有,其他两校不得共享,如郝诒纯194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所,属于清华,杨起194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属于北大。
Ⅲ如果联大某个院系单独来自三校中某一校,则该系毕业生均属原来学校,如机械系、土木系等属于清华,化工系属于南开。
Ⅳ在做了以上划分后剩下的联大学籍学生的院士校友,三校各自分享三分之一,这一比例使得南开占了较大便宜。
以上算法保证每位联大院士不会被多于一所大学拥有。
④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由于交通大学从上海西迁西安中止,分为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和交通大学上海部分,然后分别独立建校,因此1956年(含)分校以前交大上海的校友为西交和上交共同的校友。
各大学院士数量排名
![各大学院士数量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c25e6ec3195f312b3169a55d.png)
7. 复旦大学 9 27 36(含双 聘) 8. 哈尔滨工 业大学 30 5 35(含双 院士2 9. 华南理工 大学 4 3 28 35 10. 南京大学 3 30 33 11. 大连理工 大学 20 31 12. 郑州大学 1 5 24 30 13. 浙江大学 14 13 27 14. 天津大学 9 5 12 26
23. 中南大学 15 2 17 24. 西安电子 科技大学 13 17 25. 河海大学 2 14 16 26. 武汉大学 8 7 15 27. 中国矿业 大学 7 1 7 15 28. 四川大学 7 7 14 29. 同济大学 7 7 14 30. 北京理工 大学 7 3 4 14(含双 院士1
15. 华中科技 大学 7 5 13 25 16. 西安交通 大学 13 24 17. 吉林大学 2 7 15 24 18. 重庆大学 4 20 24 19. 厦门大学 12 10 22 20. 北京师范 大学 1 8 12 21 21. 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 15 5 20 22. 西北工业 大学 19(含双 聘)
39. 上海大学 11 40. 太原理工 大学 11(含双 聘) 41. 中国地质 大学 10 10 42. 北京邮电 大学 6 4 10(含双 院士1 43. 南京航空 航天大学 10(含双 聘) 44. 兰州大学 9 45. 中国海洋 大学 9 46. 北京化工 大学 9
47. 暨南大学 6 2 8 48. 南开大学 8 49. 电子科技 大学 8 50. 南京理工 大学 8 51. 东华大学 8 52. 北京科技 大学 1 6 1 8 53. 湖南大学 4 8 54. 华东理工 大学 4 8
71. 云南大学 3(含双 聘) 72. 武汉理工 大学 2 2 73. 华中师范 大学 2 2 74. 南京农业 大学 2 2 75. 中国药科 大学 2 2 76. 湖南师范 大学 1 1 2 77. 青岛大学 2 2
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100强
![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100强](https://img.taocdn.com/s3/m/a415669dfc4ffe473268ab04.png)
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100强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100强2016年全国高考成绩已揭晓,为了给全国考生和来华留学生挑大学、选专业、填志愿提供报考指南,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6中国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报告》,报告公布2016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和2016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等。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雄居2016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前3强,复旦大学第4,武汉大学第5;中国科学院大学荣登2016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首位,北京大学雄居2016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4675亿雄居2016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冠军。
报告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39年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和造就了86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雄居全国第一;清华大学40人,列第2;北京大学31人,居第3。
值得关注的是,吉林大学培养21名两院院士,挺进全国5强。
毕业生中杰出科学家校友数量多少是评价一所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核心指标。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荣誉学术称号,两院院士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人才中的领军人物,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热爱祖国、敬业奉献,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选两院院士的科学家均是学术大师和工程专家,代表着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技术应用领域职业发展成就最高、职场最为成功的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为国家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理应受到全社会尊重。
恢复高考39年来,国科大培养的两院院士人数雄居全国第一报告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共有170多所高校培养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和造就中国两院院士校友人数全国最多,高达86人,勇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培养两院院士最多大学排行榜冠军;清华大学40人,居第2;北京大学31人,列第3;国科大清华北大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人才培养水平最高、毕业生质量最高、校友科学贡献最大的中国最杰出大学,堪称“中国院士摇篮”,是立志成长为未来学界领袖和科技精英的最优秀考生的最佳选择。
中国院士名单
![中国院士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ddd7d23e83c4bb4cf7ecd183.png)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6人)
艾兴
陈福田
陈懋章
陈士橹
陈一坚
陈予恕
崔国良
丁衡高
董春鹏
杜善义
段正澄
朵英贤
范本尧
冯培德
高伯龙
高金吉
顾国彪
顾诵芬
管德
关杰
关桥
郭重庆
郭孔辉
何友声
胡正寰
黄崇祺
黄瑞松
黄文虎
黄先祥
黄旭华
金东寒
乐嘉陵
李椿萱
李鹤林
李鸿志
李明
李培根
李钊
梁晋才
林尚扬
林宗虎
柳百成
刘大响
国籍
时间
1
比施根斯
俄罗斯
1996年
2
克劳夫
美国
1996年
3
贝聿铭
美国
1996年
4
厉鼎毅
美国
1996年
5
不破祐
日本
1996年
6
巴丘卡耶夫
俄罗斯
1998年
7
施敏
美国
1998年
8
萨马桑达兰
美国
1998年
9
蒂奥莱
法国
1998年
10
普赖斯
英国
2000年
11
何毓琦
美国
2000年
12
邓文中
美国
2000年
13
罗依兹曼
徐南平
薛群基
严东生
杨启业
殷国茂
殷瑞钰
余永富
袁晴棠(女)
袁渭康
曾苏民
张国成
张生勇
张寿荣
张文海
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7bb6c12ea8956bec0975e3b9.png)
法国 计算机科学
土木工程、随 美国
机动力学
英国 分子能量学
瑞典 物理化学
意大利 物理学
奥地利 量子物理学
哈萨克 斯坦
电化学
环境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信息技术科学部 7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1 崔铁军 5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 段广仁 57
控制理论与应用
3 冯登国 54
通信与信息安全
4 江风益 55 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
5 王怀民 57
分布计算
6 王金龙 56
短波通信
7 相里斌 52
光学
工作单位 东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 南昌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籍
材料物理与 美国
化学
电子工程与 加拿大
应用物理
计算机科学 美国
与技术
荷兰 有机化学
美国 系统生物学
美国 计算机科学
巴基斯 坦
地质学
8 勒让德·路易
Louis Legendre
法国 海洋科学
9
逯高清
玛西娅·麦克 10
纳特
11 杰哈·莫罗
Gaoqing (Max) Lu Marcia Kemper McNutt Gérard Albert Mourou
9 王松灵 56
10 谢道昕 56
专业 生殖医学 免疫学 植物化学 生物影像学 神经生理和药理学 作物种质资源 肿瘤学 中医内科学 口腔医学 植物生理学
工作单位 山东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海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山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清华大学
高校中科院院士名单
![高校中科院院士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bc382ee86294dd88d0d26bea.png)
吴良镛
技术科学部
清华大学
1980
潘际銮
技术科学部
清华大学、南昌大学
1980
钱宁
技术科学部
清华大学
1980
钱钟韩
技术科学部
东南大学
1980
黄宏嘉
技术科学部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上海大学)
1980
柯俊
技术科学部
北京科学技术大学
1980
林为干
技术科学部
电子科技大学
1980
刘盛纲
技术科学部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1
唐崇惕
生物学部
厦门大学
1991
谢联辉
生物学部
福建农业大学
1991
薛社普
生物学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1
陈子元
生物学部
浙江农业大学
1991
朱祖祥
生物学部
浙江农业大学
1980
王志均
生物学部
北京医科大学
1980
吴旻
生物学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80
吴阶平
生物学部
北京医科大学
1980
赵善欢
云南大学
2003
郑光美
生物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
2003
饶子和
生物学部
清华大学
2003
魏于全
生物学部
四川大学
2003
刘允怡
生物学部
香港中文大学
2003
梁智仁
生物学部
香港大学
2001
孙大业
生物学部
河北师范大学
2001
叶玉如
中科大毕业的名人
![中科大毕业的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7578f09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8.png)
中科大毕业的名人
中科大毕业的名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中科大毕业的名人。
1.邓稼先: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2.杨振宁: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3.赵忠尧: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4.段路明: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5.许晨阳: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6.潘建伟: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7.吕志和:中科大毕业的名人,香港实业家。
8.黄宣德:中科大毕业的名人,香港著名企业家。
9.陈国强:中科大毕业的名人,香港著名企业家。
10.李泽钜:中科大毕业的名人,香港著名企业家。
11.王传福: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著名企业家。
12.刘强东: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著名企业家。
13.张一鸣: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著名企业家。
14.潘石屹: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著名企业家。
15.李彦宏: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著名企业家。
16.马化腾: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著名企业家。
17.王兴: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著名企业家。
18.傅园慧: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著名游泳运动
员,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亚军。
19.吴京: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著名演员。
20.李健: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国著名歌手。
以上只是部分中科大毕业的名人,中科大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9年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单
![2019年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624f76317fd5360cbb1adb2a.png)
2019 年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网站发布2019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公布新当选的64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 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据了解,2019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19 年 1 月 1 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4 名。
新当选院士中,女性 6 名;平均年龄 55.7 岁,最小年龄 42 岁,最大年龄 67 岁, 60 岁(含)以下的占 87.5%。
其中,数学物理学部 11 人,化学部 10 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10 人,地学部 11 人,信息技术科学部 7 人,技术科学部 15 人。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和要求,中国科学院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特别推荐评审暂行办法》,对从事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工作的涉密候选人进行特别推荐和评审,并增加了 5 个特别名额予以支持,今年共有 5 位候选人通过特别推荐机制当选。
同时,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继续加强对新兴和交叉学科的支持,今年又有多名与新兴和交叉学科研究相关的候选人当选,其中有 4 名候选人通过新兴和交叉学科推荐评审机制当选。
新当选的中科院外籍院士中,有8 人来自美国, 2 人来自法国,其他人来自加拿大、荷兰、巴基斯坦、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瑞典、意大利、奥地利和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意大利 2 国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 20 名中科院外籍院士中,有 5 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候选人当选。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5 年学部成立时选聘172 名学部委员, 1957 年增聘 18 名学部委员,1980、1991 年分别选举 283、210 名学部委员。
院士名单
![院士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d7fc8722192e45361066f5d9.png)
第七届6 18参会院士名单(暂定) 第七届618参会院士名单(暂定) 参会院士名单
(截止到5月27日共 65 位答应参加)
序号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姓 名 林学钰 李启虎 欧阳 钟 灿 陈一坚 熊远著 朱中梁 孙玉发 石学敏 彭先觉 李猷嘉 庄 辉 郭柏灵 范维澄 郑树森 陈宗懋 戴尅戎 陈创天 林其谁 葛墨林 刘昌孝 叶培建 雷霁霖 林元培 吴以成 李兰娟 赵国屏 王 浩 出生年月 1937.3 1939.7 1946.1 1930.6 1930.7 1936.4 1937.5 1938.6 1941.9 1932.11 1935.1 1936.1 1943.1 1950.1 1933.10 1934.6 1937.2 1937.12 1938.12 1942.5 1945.1 1935.5. 1936.2 1946.11 1947.9 1948.8 1953.8 1936.9 1937.7 1954.1 1927.6 1929.11 1925.9 称 谓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专 业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 海洋技术 理论物理 飞机设计 动物遗传育种 电信技术 反应堆工程 针灸学 原子核物理 市政工程 医学微生物学 数学 火灾科学与安 全工程 外科学 茶 学 骨科学 与骨科 生物力学 材料科学 生物化学 理论物理 临床药学 空间飞行器总 体与信息处理 海水养殖 桥梁工程 与理论 功能材料 感染性疾病与 传染病学 分子微生物学 水文水资源 工作单位及职务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原所长 中航一集团第一飞机设计院研究员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微生物学系教授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临床医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南开大学教授 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中心主任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浙江省科协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资源研究所所长 备注
2018-2019去世院士名单
![2018-2019去世院士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222a45a54b73f242336c5fe1.png)
在2018年这一年里,我们送别了31名两院院士——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1月9日,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承业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1月9日,飞机气动弹性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德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月17日,水动力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声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2月11日,地质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2月25日,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3月7日,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4月7日,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在济南逝世,享年95岁。
4月11日,飞机空气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在沈阳逝世,享年80岁。
5月10日,放射毒理学与辐射防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德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5月28日,激光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尊琪在上海逝世,享年76岁。
5月30日,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载平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7月2日,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伯里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7月8日,临床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彤华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7月27日,金属材料超塑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宋玉泉在长春逝世,享年85周岁。
7月29日,光电技术与工程专家、西南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祥棣在成都逝世,享年84岁。
7月30日,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尧和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8月7日,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8月11日,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朝义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
8月12日,构造物理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瑾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新院士亮相!
![新院士亮相!](https://img.taocdn.com/s3/m/e030e9cfe2bd960591c677ba.png)
新院士亮相!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第12期11月22日,中国自然科学界、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迎来了一批新成员。
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两院新增选139名院士,49名外籍院士。
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
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10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人,地学部11人,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技术科学部15人。
新当选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
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
75位院士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人,农业学部7人,医药卫生学部10人,工程管理学部6人。
48名“60后”成为主力,占新增选工程院院士64%。
此外,新增选的工程院院士中,“50后”有23人、“40后”有2人、“70后”有2人。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中国的科研脊梁,代表着中国科技顶尖水平。
根据相关规定,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
看特点:民企科技专家当选院士“大咖云集”“优中择优”的院士遴选背后凝聚的是院士们潜心科研的态度,勇攀高峰的意志,开拓创新的精神。
那么,本次两院院士增选有哪些新特点?哪里是盛产院士的热土……新当选两院院士半数来自高校高校一直是院士输出“大户”。
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中有38位来自高校,占比接近六成。
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中有37名来自高校。
仅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就有13人新当选两院院士,占比接近新增选院士数量的一成。
其中北京大学的新增院士数位居榜首,共有7位入选,清华大学次之,共有6位,然后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入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排名第3,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有3位院士当选,其余高校院士入选数基本都为2个或1个。
1955-2019年两院院士籍贯排名,江浙独领风骚
![1955-2019年两院院士籍贯排名,江浙独领风骚](https://img.taocdn.com/s3/m/429c22f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8.png)
1955-2019年两院院士籍贯排名,江浙独领风骚
TOP15 陕西中国科学院28,中国工程院24,合计52。
近日,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
在对2019年新增两院院士以及1955-2017年的两院院士籍贯信息进行了查找和统计。
可以发现,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省份产出院士最多,可以看出这些省份在基
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特征和实力。
TOP 14 江西中国科学院48,中国工程院27,合计75。
TOP 13 河南中国科学院44,中国工程院34,合计78。
TOP 12 辽宁中国科学院29,中国工程院52,合计81。
TOP 11 四川中国科学院42,中国工程院44,合计86。
TOP 10 上海中国科学院46,中国工程院41,合计87。
TOP 9 湖北中国科学院53,中国工程院50,合计103。
TOP 8 河北中国科学院60 ,中国工程院55,合计115。
TOP 7 安徽中国科学院88,中国工程院49,合计137。
TOP 6 福建中国科学院103,中国工程院40,合计143。
TOP 5 广东中国科学院96,中国工程院54,合计150。
TOP 4 湖南中国科学院81,中国工程院78,合计159。
TOP 3 山东中国科学院81,中国工程院87,合计168。
TOP 2 浙江中国科学院253,中国工程院154,合计407。
TOP 1 江苏中国科学院291,中国工程院186,合计477。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统计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f1ae9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9.png)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统计引言概述:两院院士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我国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对于本科毕业院校的统计数据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统计情况。
正文内容:1.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数量统计1.1 中国科学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数量统计1.2 中国工程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数量统计2.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地域分布统计2.1 中国科学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地域分布统计2.2 中国工程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地域分布统计3.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学科分布统计3.1 中国科学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学科分布统计3.2 中国工程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学科分布统计4.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排名统计4.1 中国科学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排名统计4.2 中国工程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排名统计5.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影响力统计5.1 中国科学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影响力统计5.2 中国工程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影响力统计总结:总结1: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数量呈现一定的差异,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数量较多,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数量相对较少。
总结2: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地域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院校培养出的院士数量也不同。
总结3: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学科分布也存在差异,不同学科领域的院校培养出的院士数量也不同。
总结4: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排名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排名靠前的院校培养出的院士数量相对较多。
总结5: 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影响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影响力较大的院校培养出的院士数量相对较多。
综上所述,两院院士本科毕业院校的统计数据对于了解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和院校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本科院校提供依据。
造就院士排名
![造就院士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334f214ecf84b9d528ea7a58.png)
北大造就最多科学院院士,清华造就最多工程院院士
从1955-2009年我国各高校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来看,北京大学毕业的科学院院士校友人数最多,有99人,高居全国高校首位;复旦大学有54人,列第二;清华大学有47人,居第三;南京大学有45人,居第四;中国科技大学有28人,列第五;吉林大学有21人,居第六;中国地质大学大学有20人,位居第七;浙江大学有16人,位居第八;哈尔滨工业大学有14人,列第九;武汉大学有12人,列第十。
从1994-2009年我国各高校毕业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来看,清华大学毕业的工程院院士校友人数最多,有87人,以绝对优势高居全国高校首位;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各有37人,并列第二;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27人,并列第四;同济大学有20人,列第五;东南大学有19人,位居第七;浙江大学有18人,位居第八;中国科技大学有16人,列第九;东北大学有15人,列第十。
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100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国大学院士校友录排行大全
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1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北京大学问鼎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600强榜首,清华大学屈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
第三,浙江大学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列第五。
其中,北京大学连续8年蝉联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第一,清华大学卫冕2013中国造富大
学排行榜冠军,“国科大”问鼎201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排行榜榜首。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居2013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三甲;北京城市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
院和山东英才学院名列2013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三强。
最令人注重
的是,全国13所大学跻身校友捐赠“亿元俱乐部”,中国人民大学超
越浙江大学,跃居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三;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莫言助力母校提升媒体注重度,北京师范大学上升4个名次,
跃居2013中国媒体注重大学排行榜第五。
报告指出,对比分析11年
来中国大学高端办学指标,除2012年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外,北
大清华“秒杀”其他任何大学。
北大清华国科大院士校友最多,荣膺中国“院士摇篮”美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
出代表和荣誉学术称号,两院院士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人才中的领
军人物,崇尚科学,敬业奉献,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
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欧美
发达国家也设立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制度,是世界各国科学界的荣誉
称号。
当选院士科学家均是有国际影响力并得到国际承认的科学家和
学术大师,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为国家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
重大贡献。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目标,创新科技是大学的根本利益。
一所
大学毕业生中杰出科技人才的多少体现了大学对社会的学术贡献水准。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副教授指出,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以1952年(含)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国内院士和国外院士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是衡
量我国高校科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的关键指标,是反映我国
高校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标志。
其中,国内院士是指中国科
学院与工程院院士;国外院士是指美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英国皇
家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科学
院与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学院与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
学院院士等。
报告显示,在1955-2012年我国当选的2000多名国内外院士中,1952年(含)以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两院院士人数最多,有147人,高
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造就的
院士校友有134人,居第二;中国科学院大学有115人,列第三;北
大清华国科大院士校友人数遥遥于其他大学,荣膺中国“院士摇篮”
美誉。
复旦大学有84人,居第四;南京大学有68人,列第五;哈尔
滨工业大学有52人,居第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51人,居第七;
上海交通大学有42人,位居第八;浙江大学有40人,位居第九;吉
林大学有31人,名列第十。
其中,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的介绍,
将中科院各院所的毕业生等统一按中国科学院大学实行统计。
位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大
学依次是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
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培养和造就的两院院士人数在10人以上的大学
有37所。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副教
授分析指出,国内外院士毕业院校高度集中于前10名高校,特别是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位居
前列的高校基本属于我国办学历史悠久、国际知名的大学,这些高校
不但在建国初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扶持和大力建设,而且在改革开放后
更是得到了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等的倾斜性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