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王维诗意图
王维——充满诗意与禅味的水墨山水画卷
王维——充满诗意与禅味的水墨山水画卷
王维所处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安史之乱发生在他的生前,这个时势,造就他矛盾的心理,尽管王维为官,却心在田野山庄,桃源之所或林下水边,还是在京官时,就在蓝田建自己安乐的场所--辋川别业,他的美妙生活,就发生在这里,留下大量的田园山水诗,追寻陶潜的遗风,所不同的他没有完全的与官场隔断,同时亦不用种豆南山,为生计所累,自己心境闲适而超然,他的诗与画,风格是完全与其生活的境界相左,甚至他不得不作伪官,让他十分的心烦,诗特别是画,成了他心灵洗涤与安逸的寄托。
中国画出现南北宗,出现文人与工匠画的分水岭,与发生在中国文化文明历史的高峰到渐渐走向下坡的态势的时代相合拍,王维成了
这个时势的水墨英雄,他的画理与画的艺术实践,确实是开创一个时代的到来。果然,南宗画渗透在元明清的历史中,正好与其后时代文人的心理相合拍。在此之先,二李的绚烂青绿山水,还有唐代仕女画,佛画等,是充满亮丽色彩的,亦是中国文化文明渐渐走向高峰的态势相附合,当然我们又经历了宋代弱势汉民族政权的过渡期,而且宋时把花鸟画推向极致,明朝虽是汉民族之光复,却被两胡人政权所夹持,加上专制力量的进一步加紧,文化文明并没能够超过以往,只能算着回光返照,由于高峰不再,强势的文明经历漫长的调整期,山还是在高处,只是不再有顶峰,有点象人身高的生长,到此为止。
但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而立之年一过,进入不惑之年,进入知天命之年,使民族的心理更多的是内省,更多的展示心灵深处,故绘画此一媒介,由色彩到黑白之境(水墨),由自然的色彩进入墨分五色,由观者来解读墨色由浓淡而显示的色彩,从而无任是画者与观者,都进入一个新的艺术体验层次。而在此时的西方绘画,还有再现他们的现实世界,越画越有技术性,真实感觉也起来越强,再现自然的绚烂,但还未能上升到心灵的层次,直到印象主义的出现。
画王维诗意图
画王维诗意图
•
《画王维诗意图》是中国明代画家陈裸的国画作品。该画为立轴,纸本,设色,纵198.4厘米,横9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中文名称
•画王维诗意图
•馆藏地点
•上海博物馆藏
•所属年代
•明代
•画家
•陈裸
陈裸(公元1563-约1639年),初名瓒,字叔裸,后去掉“叔”字,号道樗、白市,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作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善画山水,远宗赵伯驹、赵孟頫诸家,近师文征明。摹古人笔法逼真,能工书。晚年居虎丘,以吟咏自娱。作品有《石粱飞瀑图轴》,《秋山高隐图轴》。
《画王维诗意图》为陈裸佳作,以王维诗句“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为题。图中远山崇冈,劲松翠竹,清流溪石,庭院柴门,一士人席床而坐,潜心研读。笔法严谨,用墨适宜。既雄浑沉厚,又郁茂深秀。
古诗:
画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
【作者】王维【朝代】唐
译文对照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标签:
小学古诗古诗三百首景色山水
译文注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 古诗文网>>
[说明]论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说明]论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认为,在王维的诗画作品中,诗中有画的境象,画中有诗的意味,诗与画皆达到情景交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充满了“诗中有画”的境界。同时,他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中优美独特的“禅境”表现,能以诗意入画,又能以画表现诗意.
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为例向我们阐释何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第一句中读者便可于脑海中形成一幅雨后秋山图,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第二句更是以“明月” “松” “清泉” “石” 等意象烘托出山中的幽谧之境,在第三句中又描述了洗衣归来的浣女在竹林间嬉笑玩闹,出航打渔的扁舟划破层层莲叶的场面,为这幅清幽静谧的图景增添动态感。《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写闲、“夜静春山空”,写静、“月出惊山鸟”,写动、“时鸣春山中”,写声。没用任何绘画技巧,但在中国人眼中它仍能出画。因为它符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创作中没有相应的形象思维方式。王维诗中的画是合乎中国文人精神、迎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的画,而不是具有空间色彩透视等视觉效果的景色如画的画。
王维还精于绘画。他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更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所作破墨山水,笔迹劲爽,“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
之所及也”。由此可见其绘画技艺之不凡。
宋苏东坡称“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然而王维的诗意,却又无处不渗透着禅理。为此可以不问四时,在《袁安
画王维识字教案
画王维识字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王维的诗画艺术——以《画王维》为中心的识字教
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王维的诗画作品,了解王维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2.学生能够识字并理解相关诗词中的字词,并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写
作中。
3.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王维的诗画作品。
2.诗词和相关练习材料。
3.字词卡片以及相关练习活动材料。
4.学生绘画和写作用的纸张和材料。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展示王维的画作和诗词,引起学生对王维的兴趣和好奇心。问学生
是否知道王维是谁,了解他的作品和贡献。
2.呈现(15分钟):
展示王维的代表作《画王维》的诗词和画作。通过学生对作品的观
察和分析,帮助他们了解王维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3.识字活动(20分钟):
将展示的诗词和画作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解读,注重诗中的字词学习
和理解。可以使用字词卡片进行互动,让学生识字并理解相关字词的
意思。可以设计识别和填空练习,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4.创作活动(20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王维的作品和所学字词的启发,进行绘画和写作创作。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首王维的诗,配以自己的绘画,表达对诗意的理解
和情感。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字词,创作自己的诗句或段落。
5.分享和展示(10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和写作作品,引导他们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创
作心得和感受。可以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和交流,培养学生欣赏艺
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6.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王维的艺术魅力以及识字的
傅抱石王维《渭城曲》诗意图页
傅抱石王维《渭城曲》诗意图页
图绘王维《渭城曲》诗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清晨细雨蒙蒙,湿润了大地。客舍周边,杨柳青青,随风摇曳。屋舍内,宾主两人相互敬酒,依依惜别。尽管牛车轧已备,但因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难以割舍,离愁别绪涌在心头,始终不能说尽而久久未发。
傅抱石最初取以为图,意在抒发与友人惜别之情感,后曾多次作书,成为常画的题材,就不一定有什么特殊含意。傅抱石的诗意画构思绵密,布局精巧,不仅要表现字面描写的景象,更要表现出其背后隐含的意境。他擅长以对比的方法突出诗中境界新绿笼罩,醉人心脾,而想到友人一旦西出阳关,便是茫茫戈壁,漫天风沙,两者比照,怎能不令人增添伤感情绪,而客舍的人物、西去的牛车,一静一动,含蓄委婉地描绘出行将离别的动人一幕,突出主题。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王维〈渭城曲〉诗意图》,为1940年代末所作,虽为未完成稿,但大致的画面结构已经显现,真实地展现出傅抱石的绘制过程,成为研究其创作的重要资料。
古代名画欣赏(高清大图)
古代名画欣赏(高清大图)
明宋旭《峨嵋万玉图》197×110cm 高清详解
明宋旭峨嵋万玉图197×110cm
此图写西南峨眉雪景,松高林密,山势巍峨,谷深路险。重岭叠巘,映带回环,有可游可居的生活气息。虽画雪景,皴染较少而精气充溢,令人有仰至之感。山石仅以劲笔勾皴,绝少晕染,空灵淡荡,一派清秋景象。稍晚之恽香山、邹臣虎、吴岱观诸家,亦多有简笔勾皴而不作烘染者,一时成为风气,宋旭当是开其先河者。万历癸卯,作者七十九岁,是其晚作中之精者。
题识:峨嵋万玉。皇明万历癸卯腊月之吉,石门山人宋旭初阳写。
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
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
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
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
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
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
宋旭(1525-1606后),字初旸,号石门、石门山人,后为僧,法名祖玄,又号天池发僧、景西居士。浙江嘉兴人,居松江。明万历年间名画家。工山水,兼长人物。师法“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画风似沈氏而又独具个性,亦宗法巨然、王蒙。其山水高华苍蔚,笔墨苍劲古朴,意境幽深,所作巨幅大幛,气势磅礴,开“苏松画派”之先声,万历年间名重海内。宋旭生活的时代正是浙派风行,戴进、吴伟、张路等人影响甚炽之时。然他却能不为浙派所囿,极有见地地把触角伸向吴门绘画,更从元代王蒙、吴镇这些浙江先贤画中汲取养份,陶冶融汇,卓然自立,中年时已名动江浙,时人极重之。赵左、沈士充、宋懋晋等俱出自其门下,此后影响一时的松江画派,宋旭其实是真正的开启者。
元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卷》26.7×107.3cm
元代赵孟頫字画赏析《双松平远图卷》,纸本26.7×107.3厘米,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第三稿)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摘要: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其具体表现: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三、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神韵美;
四、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手法美。五、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禅意美。
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继孟浩然之后,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对诗文、绘画和音乐都很精通。玄宗开元九年考中进士,任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四十岁以后,他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在盛唐时代,王维以他流布环区的秀句和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而享誉海内。他的山水诗造诣尤精,在推重诗歌神韵的一派诗论家看来,他的作品是最受尊崇的艺术典范。
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就艺术言之,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时有一时之体裁。院体画与文人画,往往被人称为北宗与南宗。以明末董其昌等特提此二宗之对立关系后,迄至今日,凡秉笔述画之始者,莫不依从其说焉。即以李思训为北宗之祖,而王维为南宗之祖。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旧唐书》本传说王维的画“笔纵浅思,参于造化”①。又说他“画思入神”②。可见他的画是渗入了思想性格的。这也就是“画中有诗”的意思。大诗人苏东坡读王维诗时,禁不住连连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见东坡志林》)③。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涵,如诗之有味。诗画结合,揭示了艺术耐人寻味的美的境界。
黄秋园《王维诗意图》
黄秋园《王维诗意图》
此幅《王维诗意图》为黄秋园先生1977年作,水墨山水,画作构图饱满,作者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尊重师法造化,作品笔法流畅,松揉秀拙,用墨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有时用墨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粗线勾勒,皴点并用。有时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深的石涛笔意。又喜用湿笔透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出山川的浑沌气象和深厚之态,在此幅山水画中,最能体现的笔法是在于他对线条的熟练运用上,线条是在画面中构成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他舍弃了光影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事物内部结构及精气神气韵的表现上,在此幅画面中,线条不仅负担了勾画客观事物轮廓,表现物象的质感,阳背的任务,同时也是对物象结构最高度、最精炼的概括,是传统深厚功底的笔力体现,画中的线条既刚且柔,画中的山石以较长的直线为主,树木以较短的笔法为主,极尽曲之态。书法性中锋用笔在此幅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以圆厚之感,线条更具立体感。此幅山水,可谓是把黄秋园笔墨精到体现的淋漓尽致。
此图经《黄秋园》《名家水墨·黄秋园作品集》《中国名家画集系列·黄秋园画集》《黄秋园画集》下卷《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秋园》锦绣文化企业联合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秋园》出版,流传有序,极其难得。
作者黄秋园
尺寸69×45cm
作品分类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1977年作
估价 RMB 8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880,000
专场秋园画派——纪念黄秋园诞辰100 周年
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王维是唐代诗人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
的诗作富有意境、寓意深刻、别具一格。然而,王维之所以在唐诗史上独占一席之地,也在于他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了画的意境、画的表现手法,使其诗作与画结合为一,成为唐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首先,从他的画中寻找诗意。
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他的画作同样融入了他的诗意。他的画作多数以山水、草木、花鸟为主题,形式自由灵动,富有诗意。例如《洛中挂席图》中,画板上是洛阳九江的山水之景,而画者却在画外,挂席上饮酒品茶,看山水赏春色,三者相得益彰。王维通过画作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逍遥之境的追求。在他的画作中,表现出一种亲近大自然、融于山水的生活态度,这一点与他的诗作是相当契合的。
其次,关注他的诗中画面。
王维的诗作中常常通过文字表现出画面,达到了诗画合
一的效果。例如《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表现出的是一幅山水画面,用文字形容出了新雨后的秋山,明月照射的竹林、清泉,归来的浣衣女、划船人,种种景象组成了一曲和谐的景象。只听文字,便能想象出那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这正是他的诗画结合的典型之作。在王维的诗中,画面被文字描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看诗时不仅可以欣赏文字之美,还能看到文字所表达的画
面,带来双重享受。
最后,研究他的笔法
在王维的诗作中,笔法极为细腻,充分考虑到音韵和格
律的要求,这一点为他的诗作带来了声韵之美。同时,他的笔法也同样融入了画中的表现手法。王维的笔法有时顾及白描效果,有时属连绵曲折,有时则显得简洁明快。例如在《登岳阳楼》中,他运用了对偶的手法,“洞庭青草湖畔平,岳阳城头月满城。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表现出对月
古诗《画》课件
古诗《画》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画》。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王维的《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 能够背诵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3. 培养学生对画与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难点: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画面,从而引出本课《画》。
2. 学习古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古诗的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学生自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境。
3. 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1)教师展示山水画,让学生对照诗句,感受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体会画与诗的交融。
4. 课堂练习:
(1)学生模仿古诗的句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画王维
山水的意境美
七、作业设计
1. 抄写古诗《画》。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幅山水画,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3. 家长协助孩子上网查找王维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王维的《画》,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美,
王维《山水诀》及《山水论》
王维《山水诀》及《山水论》
巢云图张大千画
张大千画
王维《山水诀》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著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泛舟楫之桥梁,且宜高耸;著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悬崖险峻之间,好安怪木;峭壁巉岩之通途。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迸。手亲笔砚之馀,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塔顶参天,不须见殿,似有似无,或上或下。芳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芦亭,略呈樯柠。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芝草样,人物不过一寸许,松柏上现二尺长。
明项圣谟纸本墨笔每开纵28.1厘米横29.4厘米
此册为项圣谟、吴必荣等诸家合绘王维诗意图,共十六开,内项圣谟所绘为两开。第一开,本幅自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崇祯二年二月晦日,项圣谟补图。明知不入世眼,自得其致已耳,何必向画中人察其声色。”钤印:“项圣谟印”、“孔彰父”。本幅有鉴藏印记“张绗私印”,裱边有鹪题记并藏印二方。
山水图
清汪之瑞纸本水墨纵136厘米横56.7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画笔墨简淡,苍秀卓立,轮廓中锋勾勒,山作背面少皴。画坡树萧疏,水中野亭,高峰见顶。画家的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简”,主要以线表现,有时简练到一根线条表现一个境地,又决不因为线少而致景陋。其论画有云:“能疏能密,有奇有正,方为好手。”在明
元唐棣《摩诘诗意图》(《王维诗意图》)高清赏析
元唐棣《摩诘诗意图》(《王维诗意图》)高清赏析
元唐棣摩诘诗意图轴绢本 71x46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虽然唐棣号称是赵孟頫的学生,但在绘画上却似乎没多少赵孟頫的影子。从绘画技法上来看,唐棣的绘画更多地传承了北宋的李成、郭熙风格。宋初画家李成开创的笔势坚韧爽利,墨法明洁精微,烟云变灭,潇洒清旷的画风,几乎风靡了整个北宋。这除了技术上的高度成熟之外,其善于营造的平淡清远的意境,似乎更适合自晋唐以来士人们“澄怀观道”的理想追求——而这种追求,几乎构成了一部中华绘画史的精神脉络。其后郭熙蝉蜕而出。宋神宗特别赏识他,20年间,恩宠有加,将宫中所藏汉唐以来的名画都拿出让郭熙鉴赏,并一一品第。这也就大开了郭熙的眼界,使他有可能在取法李成的同时,自抒胸臆,而将李成画风推向巅峰,独步一时。
元唐棣摩诘诗意图轴局部
我们观赏唐棣之画作品也多作林木窠石、峰峦起伏,有高远、深
远、平远山川之胜。画往往以工笔为主,而又有多种变化,运思布局细密精整,法度严谨,笔墨丰润,有雄伟的气势。画面有的取近景布局,有的则取全景构图,多有林木参天,窠石流泉,写尽山水之胜,人物刻画无论点景或是作为画眼,均细致刻画,一丝不苟,树石笔法遒劲秀润,皴染细润、笔法坚定,山石质感极强,这些都是李成、郭熙画法的特点与精华所在。
元唐棣摩诘诗意图轴局部
《摩诘诗意图》毫无疑问是唐棣山水画的代表作。画面近景巨树磅礴有力,远景平野延展不绝,树木是典型的蟹爪枝,山石是典型的鬼面石,皴法是典型的卷云皴,真可谓得李郭“真传”。
元唐棣摩诘诗意图轴局部
唐棣(约1296-1364),字子华,号遁斋,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句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他的画作也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王维的诗中,常常可以看
到对于画的描绘和艺术的表现,反之亦然。这种诗画相通、相互交融
的表现形式,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王维诗画并茂
的艺术境界。
从王维的诗作中可以看到对画的描绘和表现。他在《山居秋暝》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
风放纸鸢。”这里生动描绘了春日里山居的景象,其中“拂堤杨柳醉
春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杨柳婀娜的姿态,犹如一幅栩栩如生
的画卷被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种诗中对画的描绘,使得王维的诗作更
加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一般。
而在王维的画作中,同样可以感受到诗的意境和抒情。他的画作以山
水画为主,擅长用墨线勾勒出山石、树木和水流的形态,烘托出一种
意境悠远、空灵超凡的境界。例如《远山图》中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以空灵超然之感,恍若身临其境。这种画中有诗的表现方式,使得王维的山水画更加具有超脱尘世、意境深远的韵味,让观者仿佛
置身于诗意画卷之中。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王维诗画并茂的艺术特点。这种诗画相
通的表现形式,不仅展现了王维卓越的文学和艺术才华,更让人在欣
赏他的作品时,能够有声有色地感受到他笔下的意境,体味到他所追
求的诗意境界。正是这种诗与画相得益彰的表现方式,使得王维成为
了我国古代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留下了不朽的艺术传世佳话。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他在诗歌和绘画领域的卓越成就,也使得他的艺术作品永存人间、流传千古。无论是在诗中描绘画,还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特点
王维的这首诗题目是画,描写的却是画中的山水花鸟。前两句从色彩和声音出发,描写画中的山色分明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画面中永不凋零的花卉和不怕人的鸟儿。短短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卷,全诗对仗工整,节奏清晰,韵味十足,读来朗朗上口。
王维的这首诗,既是一首山水诗,又是一幅山水画。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山水诗的杰出代表。他在山水诗歌的创作中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其中,他以画家的眼光来描绘山水风光,诗意清新淡雅,意境悠远。在他的诗歌作品创作中,他能更细致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这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读王维的诗,如同欣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仿佛让人置身于这诗情画意中。宋代大文豪兼画家苏轼读了王维的诗并欣赏了王维的画后,曾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是王维的字,这既是苏轼对王维诗画风格的总结,又是一种赞誉。
王维山水诗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他把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他以一个画家的视角出发,对于山水的描绘显得更加形象生动。
当你读王维的诗时,你会经常在你面前看到美丽的风景图片。在诗人的笔下,这幅画卷展现了山水的深邃、静谧和精致。
如《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水的月光洒在松林,松林间的清冽泉水,潺潺流泻在山石之上,泉水
在月光的辉映下,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闪闪发光。读到这样的诗句,眼前就是一幅幽清明净的松林月光图卷。
再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诗人描写的是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苍翠的青山、缓缓流淌的秋水。
无钤印张培敦款《王维诗意山水图》鉴赏
无钤印张培敦款《王维诗意山水图》鉴赏
一幅极美的浅绛水墨山水画,暮色苍茫中,远山云雾缥缈,近处林木掩映,小桥流水那边,却有山里人家。题款: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张培敦。题句出自王维诗《登河北城楼》,全诗为: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本品——张培敦款《王维诗意山水图》)
注意诗的最后一句,是思想和意境的表达,是全诗的核心。而这幅画则刚好表达了“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的景色,亦完全呈现了诗的意境——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天地寂静苍茫,令人心生与广宇山川融为一体、如仙人般隐居世外之遐想)。故命名为《王维诗意山水图》,非常贴切。画家没有题写最后这句,显然是给赏画的人留下遐想的空间,当然也是一种暗示,这样题款这样画作当然也是画家的巧思妙想。
(张培敦《王维诗意山水图》题款)
张培敦(1772—1846),字研樵、砚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翟大坤弟子。精鉴藏,工书,善画山水,师法文徵明,笔法秀韵。间作写生,亦有沈周、陈淳遗意。名噪吴中,然深自矜贵,寒贫之士不易购之。家濒胥江,人烟嚣杂,故特于所居之后盖一小楼,颜曰“如画楼”。平畴远岫,碧水青山,皆纳窗几,盘桓其中,书禅画诀益得静悟。
这段话是网上对张培敦的简介,胥江是指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开挖的人工运河,这是第一条从苏州出发的人工运河,后名"胥溪",早于隋朝开挖京杭大运河开通千余年。张培敦临江筑如画楼,临窗眺望山河美景,盘桓其中,吟诗作画静修,得悟书画精髓,这幅《王维诗意山水图》的意境呈现,也很符合这个过程。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画》课件
04
03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感和韵味
03 诗词赏析与主题 思想探讨
描绘手法分析
01
02
03
细节描绘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 致观察,运用细腻的笔触 描绘出了山水花鸟的生动 形态。
色彩运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 绘,使得画面更加鲜明、 绚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 视觉冲击。
远近结合
诗人在描绘景色时,巧妙 地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使得整个画面具有层次 感和立体感。
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歌曲,具有欢快、活泼的特点。在欣赏儿童歌曲时,应鼓励学生跟随音乐节奏一 起歌唱、舞蹈,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愉悦。
05 课堂互动环节设 计
提问交流环节
针对古诗《画》的内容进行提 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 同学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
通过提问交流,加深学生对古 诗的理解和记忆。
句子结构分析
逐句分析古诗的句子结构 指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语法结构
整体意境描绘
描述古诗所表达的整体意境和情感
输标02入题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01
注:以上内容是根据您提供的大纲进行的人教版语文 一年级上册古诗《画》课件的扩展,具体内容和细节
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王维诗意图
《画王维诗意图》是中国明代画家陈裸的国画作品。该画为立轴,纸本,设色,纵198.4厘米,横9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陈裸(公元1563-约1639年),初名瓒,字叔裸,后去掉“叔”字,号道樗、白市,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作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善画山水,远宗赵伯驹、赵孟頫诸家,近师文征明。摹古人笔法逼真,能工书。晚年居虎丘,以吟咏自娱。作品有《石粱飞瀑图轴》,《秋山高隐图轴》。
《画王维诗意图》为陈裸佳作,以王维诗句“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为题。图中远山崇冈,劲松翠竹,清流溪石,庭院柴门,一士人席床而坐,潜心研读。笔法严谨,用墨适宜。既雄浑沉厚,又郁茂深秀。
古诗:
画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