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雅文化与俗文化
“雅文化和俗文化”阅读理解答案
“雅文化和俗文化”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雅文化和俗文化
①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②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同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③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④文化的根本性功能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雅与俗的理解
雅与俗的理解
雅和俗是中文语言中经常被使用的两个词语,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很广泛。在中文中,
雅和俗分别表示高雅和通俗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或言谈方式。雅和俗虽然有着明显的对立
关系,但是它们又是互相补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雅,指的是精致、高贵、华丽或者优雅的风格或品质。雅与汉字上的“牙”有关,指
的是漆黑而发亮的象牙,象征高贵精致的品格,古时候只有贵族才有较多的象牙制品。在
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等领域中,雅的美通常是指优美高雅、典雅大气、精致细腻、风
格独特、优美动人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有些诗歌的语言清新脱俗、意境高远,有些画
家的画作境界高远、手法精湛,有些音乐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这些都被称为雅。
俗,通俗或说俗气,指的是一种通俗易懂、大众化的文化、品味或风俗,与大众生活
相关。俗有直接、贴近人心的艺术表现、情感表达,但也有过于平凡、庸俗、低俗的意味。通俗的作品一般更注重大众娱乐,讲究性格化、暴力化和情节化等特点。比如,流行音乐、言情小说、夜市美食都可以看作是典型的俗气。
雅与俗是两种对立却又相对独立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雅与俗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是非常
清晰,而且还会根据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雅和俗是互相补充的,如果只有雅没
有俗,很难获得大众的认可;如果只有俗没有雅,则缺乏审美立足点,容易流于凡俗。因此,雅和俗在一些艺术活动中常常是交相辉映的。
雅与俗在不同的评价标准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形式方面,雅意味着高质量、高品质
的仪态和表现,俗则相对较为随意、自然和朴素。在品味方面,雅强调有趣、细致和深度,俗则强调趣味、有力和活泼。在精神和文化方面,雅较为渴望工艺、精神和深度的发展,
雅与俗的关系
雅与俗的关系
雅与俗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又是共存于民族文化中的两个对立统一体。无俗即无所谓雅,无雅也就无所谓俗,二者互相依存,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对方转化。随着文化语境的变化,雅与俗的内涵和表现形态都会发生变化。
1、雅与俗是相互依存的。
我们常说的“雅”,即高雅,它代表着文学艺术发展的纯正方向。其理想的模式是:思想内涵的博大、崇高、深刻与先进,想象的丰富与美丽,境界的高洁与灵动,技巧的独特与高超,语言的优美与纯洁,等等。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追求和达到高雅的境界,不但是一个时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标志,而且是文化人主体人格通过艺术话语的最好呈现。它是创作主体对文学艺术价值中精神向度自觉和深入把握的结果。
相对而言,“俗”,或曰通俗,则主要代表着文学艺术价值的世俗化取向。一般地说,它不追求什么深邃的思想内涵,不热衷于精神开掘和“灵魂拷问”,总是以浅近的、为多数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力求满足、同时也塑造着大众普泛的艺术口味。它虽难免粗鄙芜杂,却常常洋溢着普通人情感的浪花,展示出文学艺术迷人的娱乐色彩。因为老百姓喜爱和需要它们,所以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
大众文化的本质是商业文化,是娱乐消遣的工具,“俗”是它的特点和本色。随着大众文化的越来越商品化,商业化操作中那种赤裸裸的功利性目的,必然诱使某些文化商人和媒体合谋,竭力去迎合、刺激人们感情中某些低俗的东西,无限度地强化大众文化消费中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以满足人们“及时行乐”、“游戏人生”、“潇洒走一回”的欲望和需求。其结果,必然导致大众文化的越来越平面化(即在精神内涵上的空虚、苍白、直露和肤浅)与庸俗化(即单纯追求感官刺激,追求以金钱物欲、色欲、权欲等世俗功利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使非道德意识和非社会主导价值观越来越成为其主导意识。这就是大众文化中越来越显眼和令人忧虑的“媚俗”倾向。
浅论古代文学的雅与俗
2019第3期下(总第295期)一、前言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雅文学”与“俗文学”,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从目前来看,虽然文坛的主导地位是由雅文学来把持,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
“雅文学”与“俗文学”在审美情趣上的差异,实质上也体现出多样化文化层次上的不同追求。
尤其是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中国人的文学观念,文学作品中的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所取代,有相当数量的学者还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深入地反思,正式提出了“俗文学”
概念,并且还为“俗文学”所遭遇到的不平等地位而位鸣不平。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著)中明确提出俗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中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若能够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那么无疑是极为成功的。本文就古代文学的雅与俗进行探讨。
一、雅文学的得失
若要基于文学作品的通俗程度来区分出
“雅文学”与“俗文学”,那么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古代文学史上都会出现
“雅文学”与“俗文学”相互更替主从关系的情况,但实质上
“雅文学”与“俗文学”一直以来都是并行的,且相互促进、相济相成。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
“大师级”的作品都是由文人墨客所写,与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雅文学长期以来都是把持着中国古代文坛的主导地位;
即便是宋元明清时代,虽然戏曲、小说、
话本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仍然将诗文归属于文章正宗地位。
但实质而言,古代文学的雅与俗往往难以彻底地区分开来,
“雅文学”作品中的每一个部分并非都是那么的雅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所大加指责的
“俗”实质上属于
“雅文学”的末流作品行列;而“俗文学”的许多作品,包括中国四大名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创作风格,实质上早已纳入到雅的范畴。
浅谈文化中的雅与俗
浅谈文化中的雅与俗
雅与俗是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的
不同方向。雅与俗的存在使文化多元化,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和选择。
雅与俗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后来也扩展到了其他
文化中。在古代中国,雅与俗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审美定位。雅指的是高尚、纯洁、精致、上乘的文化品味和表现形式;俗指的是普通、平凡、通俗、
大众的文化趣味和品质。雅与俗在古代社会中常常被用来区分贵族阶层和
底层百姓之间的审美差异。贵族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执着于雅致的文化
形式,而底层百姓则注重俗世中的实用、生活与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雅与俗的概念也逐渐演变和扩展。在
当代社会中,雅与俗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人们对雅与俗的定义和审美标
准也多样化。雅与俗不再代表着高贵与低俗,而是更多地体现了个体的审
美观念和文化偏好。每个人对于雅与俗的理解和认同都会因为个人经历、
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雅与俗更多地就是一种文
化多元共存和相互交融的状态。
雅与俗的存在使文化得以丰富和多样化。雅与俗的不同表现形式使人
们在文化体验和欣赏上有更多的选择。无论是古典文学、音乐、舞蹈,还
是大众文化、流行音乐、网络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精彩之处。雅与
俗之间的互动和辩证关系,使文化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展现出
更加多元和包容的魅力。
雅与俗的辩证关系也体现了文化自由、平等和多元的重要价值。在现
代社会,人们有着广泛的文化需求和选择,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钟
爱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无论是高雅的文化作品还是大众的流行文化,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人们不应再以高低贵贱来评判雅与俗的价值,而应尊重每个人的审美观和文化选择。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是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保证。
谈文化大发展中“俗”与“雅”的关系
谈文化大发展中“俗”与“雅”的关系
作者:刘莹
来源:《剧作家》 2013年第1期
■刘莹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创造的历史,当一个时代一旦成为历史,
它留给子孙的就只有文化。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说且无处不火的时代,“泛文化”的热浪似乎代替了认真严谨的文化创造。我们首先要肯定文化发展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但是怎样摆正俗文化与雅文化的位置,如何正确看待文化大发展中“俗”文化与“雅”文
化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应该认真关注的问题。
一、什么是“俗”文化与“雅”文化
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风俗。如移风易俗、入境随俗。二、大众的、普遍
流行的。通俗的、不正式的名称被称为俗名;不合规范的汉字被称为俗体字;通俗并广泛流行
的简练而形象的定性的语句(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的)被
称为俗语。三、庸俗。粗俗、庸俗被称为俗气;习俗上常见的使人感到无聊的礼节和陈旧的格
调被称为俗套。四、没有出家的人称为俗家。
相对于俗的文化差异而言,雅实际上是一种合乎规范的、文化整合的意思,如雅正。既然“以雅为正”,文化的认同和传习就有了明确的价值追求——高尚的、不粗俗的。装束、举动
文雅被称为雅观,美观而不落俗套被称为雅致,宽宏的气度被称为雅量,还有雅俗共赏皆取高尚、不粗俗之意。由此,雅俗之间就有了高低之别,庄谐之别,文野之别。
在历代的文化传承中,俗文化与雅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文化的重要构成。一般来说,
俗文化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满足着人民大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一般的娱乐需求。而雅文化则代表着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最高艺术成就。文化的“以文
中国传统文化—雅文化.俗文化
谢 谢
中国传统文化
——雅文化.俗文化
评分:良+ 任课:龚红月
煌文小而是比也当 况上往雅 和会则在言在中 学调词楚如会然 的往俗 脉下与社,着国 史,则地楚有, 阶取之 络层之会雅雅文 上终原的辞和雅 级决争 ,。相中文文化 的于为民原平俗 斗于的 但两反居化化发 辉成民歌本过关 争政胜 又者,于主和展 为间,就渡系 状治败 有各更支要俗历 , 交有广配存文程 叉各泛地在化中 。的地位于之, 发存;社分一 展在俗会一直 空于文上般都 间社化层而存 ,
(像闲隐的理念,古董 就整体中国文化而言 “文人文化”的发展却不能 的鉴赏或各种生活 说是完全出自明清士人的独 美学) 创 都是承袭以前的文化再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明清文人文化可以说之前的时代各种文化因素的继承 它已经发展成为明清社会的重要特色和成就 明清时期发展成熟的文人文化也是整体中国文传统 文化具特色的一个支流,也在后来的世代中继续发挥它 的影响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
序 言 :
中国古代”雅文化”文人文化发展的背景和动力
文人文化发展的背景主要有4个方面 文人文化发展的动力
科举束成分化 士人的结社 清后文人文化背景 书
科举束成分化
科举制度与经济发展等结构性的因素,明清 一般士人绝大多数无法顺利进入仕途 发展出一种「闲隐」式的生活态度 明清士人「闲隐」理念的具体落实开展出 一套「雅」的生活形式 「雅」的生活可以说就是在重新架构起来 的时间,空间中,放置进去新的生活内容
《雅文化与俗文化》课件
雅俗文化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当 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追求,影 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知
。
THANKS
感谢观看
精英化取向
雅文化的受众相对较小, 往往针对具有一定文化素 养和审美需求的群体。
雅文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雅文化
古代的雅文化主要表现在诗词、音乐、绘画等领域,如唐诗、宋 词、古琴等。
现代雅文化
现代的雅文化则更加多元化,涵盖了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等多 个领域。
全球化背景下的雅文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雅文化发展的 重要趋势。
电影领域
电影制作中融入多种文化元素,如好莱坞大片中 的中国元素或印度元素,丰富了电影的内容和表 现力。
时尚领域
高级时装与街头潮流的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时 尚风格和品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05
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发展趋 势
雅ຫໍສະໝຸດ Baidu化的发展趋势
雅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涵盖了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等 多个领域。
教育普及
在教育领域推广雅文化和俗文 化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
媒体传播
利用媒体平台,如电影、电视 、网络等,传播雅俗文化,促
进其融合。
公共设施
在公共设施中融入不同文化元 素,如博物馆、图书馆、公园
雅与俗的关系
雅与俗的关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雅与俗的关系
雅与俗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又是共存于民族文化中的两个对立统一体。无俗即无所谓雅,无雅也就无所谓俗,二者互相依存,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对方转化。随着文化语境的变化,雅与俗的内涵和表现形态都会发生变化。
1、雅与俗是相互依存的。
我们常说的“雅”,即高雅,它代表着文学艺术发展的纯正方向。其理想的模式是:思想内涵的博大、崇高、深刻与先进,想象的丰富与美丽,境界的高洁与灵动,技巧的独特与高超,语言的优美与纯洁,等等。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追求和达到高雅的境界,不但是一个时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标志,而且是文化人主体人格通过艺术话语的最好呈现。它是创作主体对文学艺术价值中精神向度自觉和深入把握的结果。
相对而言,“俗”,或曰通俗,则主要代表着文学艺术价值的世俗化取向。一般地说,它不追求什么深邃的思想内涵,不热衷于精神开掘和“灵魂拷问”,总是以浅近的、为多数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力求满足、同时也塑造着大众普泛的艺术口味。它虽难免粗鄙芜杂,却常常洋溢着普通人情感的浪花,展示出文学艺术迷人的娱乐色彩。因为老百姓喜爱和需要它们,所以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
大众文化的本质是商业文化,是娱乐消遣的工具,“俗”是它的特点和本色。随着大众文化的越来越商品化,商业化操作中那种赤裸裸的功利性目的,必然诱使某些文化商人和媒体合谋,竭力去迎合、刺激人们感情中某些低俗的东西,无限度地强化大众文化消费中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
“雅文化”和“俗文化”
“雅文化”和“俗文化”
文化可以分为三十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格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迅渐被雅化。
文化的根本性功能足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走“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艺术中的“雅”与“俗”
艺术中的“雅”与“俗”
一、雅俗艺术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雅俗观念萌芽极早。这对范畴的出现,意在标示层次有别的艺术趣味与格调。女口:古人最早以“雅乐”来褒扬宫廷音乐,以“郑声”来贬低民间音乐。故《论语》上有所谓“恶郑声之乱雅乐”之说。以儒家观点看来,古老的宫廷“雅颂之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符合“礼”的规范,
是完全正统、高
贵的音乐;而产生于民间的“郑声”,则是极为粗野、低贱之声。据说孔子还谈到“郑声”实为淫声的原因:“郑国土地民人,山
居谷汲、男女错杂,为郑声以相悦烽,故邪僻声皆淫色之声也。” 可见,雅贵俗贱,褒“雅”贬“俗”,乃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基本态度。
雅俗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影响,这种
雅俗尊卑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美术批评的标准。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载,晋朝人庾龠夭曾批评雕塑家戴逵所做的佛像“神犹太俗,盖卿世情未尽耳”。在这里,我们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虽尊雅鄙俗之习仍在,但“雅”与“俗”的内涵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变化,终于冲毁了“独尊儒术”的局面,庄老思想
发生重要影响,特别
是玄学之风盛行与佛教的广泛传播,“超世绝俗”便成为新的审美理想。雅俗观念不仅是“文”与“野”之分,而且更是表现
“超凡”与世俗感情之别了
二、雅俗艺术的区别
“雅”与“俗”同属于艺术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审美认知心态以及艺术创作追求,或者引用西方的美学思想可以将其定位为一对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即“用某种特殊方式所组合的线和色彩,某些形和形之间的关系,激发着我们的审美情感”。而“雅”、“俗”与其他审美认知的不同在与其拥有一个较为统一和相近的审美主体群,这一共有的审美主体群“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
中国传统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
一、问世间,情为何物—文学艺术起源简论
文艺起源于人性自然抒发 及文艺是人有意识的情感表达
二、漂零久,而今何意—文艺、巫术与政治 源自文库艺与政治传统 及文艺与政治关系错觉 三、箫声断,约彩鸾归去—美学概论 美的情感表达 就是文艺及美学定义
尽管中国古代没有长篇史诗流传于世, 但也应是当之无愧的诗的国度,因为中国古 代诗文的历史与成就是世界各国古代难以比 肩的,这不仅是由于汉语的 韵律美, 也是由于以诗歌为生活内容的风土民情.中国 是诗的国度,也是以 诗、文为文化政 治教义的国 度.形成这 种现象的 原因在于精神意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宗教化
一、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儒学的 发展
儒学的发展与定型及儒家学说的治世哲理
二、多少梨园声在—国学与国教
国学与国教—学而优则仕及官本位的 影响—现代科举的困惑
三、总不堪华发—四书五经的地位与影响
重新整理传统文化经典的必要性及 四书常识举隅。关于《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
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的专制集权逐步发展,帝王开始 控制人民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 括对文化的控制.于是,雅文化 成了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 文化,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言人
一问世间情为何物文学艺术起源简论文艺起源于人性自然抒发及文艺是人有意识的情感表达二漂零久而今何意文艺巫术与政治文艺与政治传统及文艺与政治关系错觉三箫声断约彩鸾归去美学概论美的情感表达就是文艺及美学定义尽管中国古代没有长篇史诗流传于世但也应是当之无愧的诗的国度因为中国古代诗文的历史与成就是世界各国古代难以比肩的这不仅是由于汉语的韵律美也是由于以诗歌为生活内容的风土民情
古代雅俗文化的交融与互补
古代雅俗文化的交融与互补
中国古代的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很多的经典文化和民间文化。这些文化分为了两类:雅和俗。雅文化指的是高雅的文化,传统
的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俗文化指的是俗俗的文化,大众的文化,流行的文化。古代的中国文化中,雅和俗有着很强的交融和
互补性,这种交融和互补成为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发展路径。
1. 雅俗文化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的文化始终是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成长壮大的。相对
而言,古代人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
是宫廷和著名社会名流群体的文化传承,称为“雅”;二是民间文化,称为“俗”。
在古代,官方文化和文化精英人士都倡导“雅”的文化,以儒家
书院和艺术文化为代表。相对的,“俗”则是指社会大众广泛接受
和喜欢的文化。例如艺人、小吃等等。
在汉朝时期,随着西域贸易和佛教的传入,文化也更加多样化,唐朝时期,文化达到了顶峰,艺术、诗歌等等在宫廷和普通百姓
之中广泛传扬。
元朝时期,蒙古族入主中原,大明太祖建立了明朝,文化便受
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清朝的成立,文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化被逐渐离开了百姓和普通人的生活,往封闭和狭隘的方
向走了。
2. 雅俗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先贤们认为,文化传承自然而然地分为两类:雅和俗。
宫廷文化是发自精英人士的文化,在正式场合讲述,以高雅脱俗
的形式表现,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社群有深厚的关系。而民间文化
则是大众文化,是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谈天说地中的一些娱
乐和消遣活动,与普通民众有着直接的联系,更加贴近生活。这
两个文化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却在某些方面有着非常
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雅俗共赏与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雅俗共赏与审美趣味
导言
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秉持着一种独特的理念,即雅俗共赏。这一观念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态度。无论是高雅的文人雅士,还是普通百姓,都能从不同的视角欣赏并体验到美的愉悦。本文
将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包括雅俗共赏的概念、审
美趣味的表现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雅俗共赏的概念
雅俗共赏是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独特之处,它强调了不同社会阶层
都能欣赏同一种美的内涵。雅指的是经典文化、高雅艺术,而俗则表
示通俗文化、民间艺术。雅俗共赏即是将高雅和通俗文化相结合,让
不同社会群体都能欣赏美的价值。
古代文人雅士崇尚雅,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他们通过
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进行人文精神的追求。而普通百姓则更多地与俗相伴。民间艺术如戏曲、民间音乐等成为了
他们欣赏美的途径。通过雅俗共赏,不同群体的审美趣味得到了充分
的尊重和满足。
二、审美趣味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艺术作品
中的意象和主题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深深地影响着古代人们的审
美观念。例如,在绘画中,常见的山水、花鸟等题材反映了人们对自
然美的追求和热爱。其次,审美趣味还可以从审美标准的不同体现出来。古代文人雅士以“不拘一格、任其自然”为宗旨,强调意境和境界的表现。而百姓则更多地注重形式和情感的共鸣。
此外,中国古代的审美趣味还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上。传统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审美选择。文人雅士通过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民间艺术如戏曲、曲艺等则提供了人们欣赏和享受的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
一、问世间,情为何物—文学艺术起源简论
文艺起源于人性自然抒发 及文艺是人有意识的情感表达
二、漂零久,而今何意—文艺、巫术与政治 文艺与政治传统 及文艺与政治关系错觉 三、箫声断,约彩鸾归去—美学概论 美的情感表达 就是文艺及美学定义
尽管中国古代没有长篇史诗流传于世, 但也应是当之无愧的诗的国度,因为中国古 代诗文的历史与成就是世界各国古代难以比 肩的,这不仅是由于汉语的 韵律美, 也是由于以诗歌为生活内容的风土民情.中国 是诗的国度,也是以 诗、文为文化政 治教义的国 度.形成这 种现象的 原因在于精神意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宗教化
<论语><孟子>
等逐步受到推崇,成为学生必学 的内容,而一些描写市井 百态的小说被贬为俗文化 而受到压制,因为人民是不能 拥有自由的言论的.
雅文化
俗文化 的代表作
按中国古代官修体例,经史子集已能包括
皇家天下的全部内容,其中,史家在中国 历史上始终具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中国 传统文化之中,史学的成就 及其所占的地位,令 世界各国古代 不敢望其项背, 同时,也可以 这样说,没有《史记》,几乎就不可能有完 整的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
之
雅文化
与
俗文化
雅与俗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从我们先祖的
先秦文化中就出现这一概念,最典型的就是 《诗经》内容的分类《风》、《雅》、 《颂》.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雅与俗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雅与俗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笔。在众多作品中,我们发现
一个独特的概念:雅与俗。雅与俗指的是文学风格的不同方向。雅与
俗的概念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从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开始形成,并一直延伸至今。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讨论雅与俗在中国古代文
学中的表现。
一、雅与俗的介绍
雅与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概念之一。古代文学作品一般被分为两类:一类是雅文学,一类是俗文学。雅文学一般是指高雅的文
学作品,比如《红楼梦》等,这类作品一般被认为是文化的高峰;而
俗文学一般是指大众化的文学作品,比如《水浒传》等,这类作品则
更注重通俗性、情节曲折、内容生动。
雅与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它们之间的较量和补充一直贯穿在
整个中国文学史中。在天下大定的唐朝时期,文学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大批的高雅文学作品和流行文学作品。宋代时期,文学更加紧
密地围绕着“雅”与“俗”的关系,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不同。
二、雅与俗在不同文学形式中的表现
在诗歌中,雅与俗是很明显的。在唐诗中,成就“雅”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而成就“俗”的有白居易、杜甫等。李白的诗歌豪迈,
生动有趣,可以被认为是俗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而杜甫的诗歌则更注
重内涵和深度,相当于高雅文学。唐代最为典型的“俗诗之王”是白居
易,他的诗歌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打破了以往诗歌的规范,更具通
俗性。可以说,唐诗的雅与俗之争达到了高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
的一个高潮。
在小说中,雅与俗的体现也很明显。例子中,白话小说《红楼梦》
显然是一部高雅文学代表作,其中的语言和意象都具有很高的厚度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
饮酒。原是一种雅俗共享的
娱乐,后更为俗化。饮酒的形 式分聚饮和独酌两种。聚饮的 乐趣在于几位性格相似、感情 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一人有 愁,壶酒相助,大家分忧;一 人高兴,举杯相庆,众人快活 。聚饮中最热闹的是民间遇喜 事、逢节日喝喜酒。日常生活 中,聚饮有数,独酌则是易得 。单影只身时,自酌慢斟,让 人世间的忧患和不平在酒中化 为乌有。
画
• 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别。中国画重想
象求神似,无论泼墨写意还是鉴赏品玩,都要求具 有神韵、含蓄、象征、意境的个人审美品格,这是 画的大雅之所在,也是诗、书、画往往浑为一体的 根本原因。
• 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不少诗、文、书、画方面的全才
。如唐代王维,既是大诗人,又工书法,还精绘画 。苏轼对此评论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认为诗、书、画皆是士 人心迹的自然流露,“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 为画”。 • 对士人来说,家存几幅名画,闲来番卷观赏,领略 大自然的秀美,参悟人世间的哲理,清心名志。而 文人交友,互赠墨画,绝无铜臭之气,却倍感淡洁 如水,风雅之性,与声色犬马判若宵壤。
中国古代雅文 化与俗文化
“雅”与“俗”是相对而言 的,实际上,消遣娱乐没有绝 对的雅俗之分。那些雅的娱乐 项目,如琴棋书画,常常被附 庸风雅的俗人庸俗化。而那些 所谓“俗”的娱乐项目,也常 被清风高古的文人墨士赋予无 限风雅.
2021/3/11
2021/3/11
2021/3/11
2021/3/11
除此以外,传统俗文化还包括杂 技、魔术、训兽表演、口技、相声、 木偶戏、套圈打弹、武术、荡秋千等 等,形式多样。俗文化以消遣和娱乐 为主要功能,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带有 明显的“俗”的印记。然而正是这种 来自于广大民众的“俗”,才使其比 雅文化更有鲜活力。
2021/3/11
总结
• 雅文化代表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统治阶级的趣味,只占 统治阶级的上层文化,俗文化代表以农民为主体的被 统治阶级的爱好,属于文化的下层。雅文化经过历代 相传精心琢磨日益精巧细致并衍化为两个分支:一方 面衍化为一整套的社会制度和烦琐的风俗,礼仪,一 方面流变为琴棋书画的艺术门类。俗文化由于受到压 抑,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且受上层文化的影响 较深,呈现出很粗糙的状态。 其实,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 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大的根源。没有了 普通大众的世俗的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的源 泉。
2021/3/11
2021/3/11
2021/3/11
下里巴人同玩“俗”
在雅的世界之外,还有一种在熙熙攘 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 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即“俗”文化。俗文化主要体现在 平民百姓对酒,玩鸟斗虫,赌博游艺 等的偏爱。劳动之余,他们以此调节 生活,寻找娱乐。
2021/3/11
2021/3/11
老师: 龚红月 班级: 管理学院G4 演讲: 吴龙腾 2006053136 策划: 汤晓敏 2006053383 陈龙杰 2006053135 PPT: 萧嘉怡 2006053377 黄桂英 2006053381
2021/3/11
搜集资料: 郑万殿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006053379 周伟垣
2006053122 陈晓雯
2021/3/11
玩麻将
2021/3/11
玩麻将。古代叫博弈戏,后来
演变成叶子戏、马吊牌和纸牌 ,清末发展成正宗的麻将。因 为麻将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娱 乐性和益智性,所以深受人们 的喜爱,流行广、影响大,自 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盛行的娱 乐形式之一。清朝有书记载: “上自公卿大夫,下到编氓徒 隶,以及秀房闺阁之类无不好 赌。以为休闲之具,日夜不休 。”连一向以严刑峻法著称的 雍正皇帝对此也很认可,认为 这是一种消遣,是“适趣之戏 具”,适当加点“彩头”,可 以增加一点竞争性,提高趣味 。但是,麻将又是一柄双刃剑 ,很容易以麻代赌,赌博成瘾 ,玩物丧志。
200605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