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第1讲力学中的曲线运动
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高频考点探究+命题考向追踪新课标专题1 力与运动 共246张 精品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高
考 3. [2016·全国卷Ⅲ] 如图 1-3 所示,两个轻环 a 和 b 套在
真 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
题 聚
两端各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在 a 和 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
焦 一小物块.平衡时,a、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
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第3讲 力与曲线运动
近年高考纵览
考点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受力分 析、平衡
条件
重庆卷 6,广东卷 14,浙江 19,山东
卷 14
浙江卷 20,山 东卷 16、23,
海南卷 8
全国卷Ⅰ19、24,全 国卷Ⅱ14,全国卷 Ⅲ17,江苏卷 1,海
14
23
海南卷 9
返回目录
近年高考纵览
考点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新课标全国卷
牛顿定 Ⅰ24,重庆卷 5, 律、超重 天津卷 10,北京 与失重 卷 18,新课标全
国卷Ⅱ24,四川卷
重庆卷 5,全国卷 Ⅱ20、25,全国卷
Ⅰ25,江苏卷 6
全国卷Ⅰ18,四 川卷 10,浙江卷 18,江苏卷 9,上 海卷 4,海南卷 13
面;绳的拉力沿绳 的弹力:F=kx 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返回目录
教师知识必备
接触面粗糙;
静摩擦力: 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
摩
存在压力;相对 接触 擦
0<f≤fmax
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
力 滑动 (或有相 面 滑动摩擦力: 势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
(全国通用)高考物理 大二轮总复习专题三 第1讲 力学中的曲线运动
考
向 高考题型2 抛体运动问题
一
解题方略 1.规律:vx=v0,vy=gt,x=v0t,y=12gt2.
2.推论: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1)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设在任意时刻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位移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为φ,则有tan θ=2tan φ.
B.抛出点与 B 点的距离为 2R
C.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3 3gR 2
D.小球自抛出至何知识可得,小球自抛出至 B 点的水平射程为 x=R+ Rcos 60°=32R,故 A 正确;
小球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 B 点,经过 B 点时速度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为 30°,则 tan 30°=vv0y,设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则 tan θ=yx=vv20ytt=tan230°= 63,可得竖直位移 y= 63x= 63×32R = 43R,故抛出点与 B 点的距离 s= x2+y2= 439R,故 B 错误;
答案 B
预测1 如图2是工厂自动化包装生
产线的部分示意图,生产线将装有
产品的包装盒通过水平传送带输送
图2
至自动装箱机装箱.由于可能有包装盒没装产品,为在装箱前将
空盒拣出,有人采用了一种简单办法:在传送带旁加装鼓风机产
生一个风力作用区,使包装盒受到垂直于传送带运动方向、大小
恒定的水平风力,让原本和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空盒滑离传送
vx2+vy2=4 5 m/s,故 C 错误;
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猴子的加速度大小为a=4 m/s2, 故D正确. 答案 BD
预测3 如图4所示,河水流动的速度为v且
处处相同,河宽为a.在船下水点A的下游距离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二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第1讲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物体(或带电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高考对本专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运动图象问题;②行车安全问题;③物体在传送带(或平板车)上的运动问题;④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场、磁场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⑤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分析.考查的主要方法和规律有:动力学方法、图象法、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运动学的基本规律等.[应考策略] 抓住“两个分析”和“一个桥梁”.“两个分析”是指“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或运动过程分析”.“一个桥梁”是指“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受力的桥梁”.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第1讲 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1.物体或带电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或带电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 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v 2-v 20=2ax .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v t =x t =v 0+v2.任意相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n +1-x n =a ·(Δt )2. 3.速度—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4.位移—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抛物线.5.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物体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当a 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时,超重;当a 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时,失重;当a =g 且竖直向下时,完全失重.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的处理思路2.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2)正交分解法:一般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有时根据情况也可以把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3)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状态作为初状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比如刹车问题、竖直上抛运动的问题.例1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则经过b 时刻v b 的大小为( )图1A.m -n S mnB.mn m 2+n 2S m +nC.m 2+n 2S m +n mnD.m 2+n 2S mn解析 设b 时刻的速度为v b ,加速度为a ,根据x =v 0t +12at 2得:S =v a m -12am 2① S =v b n -12an 2② v b =v a -am③①②③联立得:v b =m 2+n 2Sm +n mn.答案 C预测1 (2016·全国丙卷·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 2B.3s 2t 2C.4s t 2D.8s t2 答案 A解析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则质点的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即v =3v 0,由s =12(v 0+v )t和a =v -v 0t 得a =st2,故A 对. 预测2 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收费系统,过往车辆无须停车即能够实现收费.如图2所示为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两个通道的示意图,ETC 收费岛(阴影区域)长为d =36 m.人工收费窗口在图中虚线MN 上,汽车到达窗口时停车缴费时间需要t 0=20 s.现有甲、乙两辆汽车均以v =30 m/s 的速度并排行驶,根据所选通道特点进行减速进入收费站,驶入收费岛区域中的甲车以v 0=6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设两车减速和加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3 m/s 2,求图2(1)从开始减速到恢复速度v ,甲车比乙车少用的时间; (2)乙车交费后,当恢复速度v 时离甲车的距离. 答案 (1)18 s (2)564 m解析 (1)甲车进入收费岛之前的减速时间:t 1=v -v 0a=8 s , 通过收费岛的时间:t 2=d v 0=6 s 离开收费岛的加速时间为:t 3=t 1=8 s , 所以:t 甲=t 1+t 2+t 3=22 s 乙车的时间:t 乙=2va+t 0=40 s所以甲车比乙车少用的时间为:Δt =t 乙-t 甲=18 s. (2)甲车开始减速时与MN 的距离为:l 甲=v 0+v2t 1+d =180 m乙车开始减速时与MN 的距离为:l 乙=v 22a=150 mΔt ′=Δlv=1 s即甲车开始减速后1 s 乙车开始减速.所以从甲车开始减速到乙车恢复速度v 共经过t ′=41 s 的时间.x 甲=v 0+v 2t 1×2+d +v (t ′-t 甲)=894 mx 乙=v 22a×2=300 m所以乙车交费后,当恢复速度v 时离甲车的距离为:Δx =x 甲-x 乙-Δl =564 m.例2 (多选)如图3(a)所示,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体,分别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A 由静止下滑,经B 点的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不计经过B 点时的能量损失,用传感器采集到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a 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比b 的大B.a 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比b 的短C.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 的小D.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 的大解析 由题图(b)图象斜率可知a 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比b 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故A 正确;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匀减速运动,a 从t 1时刻开始,b 从t 2时刻开始.由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a 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比b 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大,故B 错误;设斜面倾角为θ,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mg sin θ-μmg cos θm=g sin θ-μg cos θ,因为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所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 的小,故C 正确,同理,D 错误. 答案 AC预测3 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 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只受重力,做竖直上抛运动,v -t 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如虚线所示;有空气阻力时:上升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f =ma ,故a =g +F fm,由于阻力随着速度减小而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小值为g ;下降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f =ma ,故a =g -F f m,由于阻力随着速度增大而增大,故加速度减小;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图线与t 轴的交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为g ,切线与虚线平行;故A 、C 、D 错误,B 正确.预测4 (多选)如图4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顶端有一理想定滑轮,一轻绳跨过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A 和B .保持A 的质量不变,改变B 的质量m ,当B 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A 的加速度a 随B 的质量m 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9.8 m/s 2,斜面的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若θ已知,可求出A 的质量B.若θ未知,可求出乙图中a 1的值C.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a 2的值D.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m 0的值 答案 BC解析 对B ,mg -F =ma . 对A ,F -m A g sin θ=m A a . 得:a =m -m A sin θm +m A·g故m →+∞时,a 1=g ,B 正确.m =0时,a 2=-g sin θ,选项C 正确.解题方略1.传送带问题的实质是相对运动问题,这样的相对运动将直接影响摩擦力的方向.因此,搞清楚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2.传送带问题还常常涉及到临界问题,即物体与传送带速度相同,这时会出现摩擦力改变的临界状态,具体如何改变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例3 如图5所示为一电磁选矿、传输一体机的传送带示意图,已知传送带由电磁铁组成,位于A 轮附近的铁矿石被传送带吸引后,会附着在A 轮附近的传送带上,被选中的铁矿石附着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之间有恒定的电磁力作用且电磁力垂直于接触面,且吸引力为其重力的1.4倍,当有铁矿石附着在传送带上时,传送带便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将所选中的铁矿石送到B 端,由自动卸货装置取走.已知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3°,铁矿石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A 、B 两轮间的距离为L =64 m ,A 、B 两轮半径忽略不计,g =10 m/s 2,sin 53°=0.8,cos 53°=0.6.图5(1)若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 0=10 m/s 传动,求被选中的铁矿石从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要的时间;(2)实际选矿传送带设计有节能系统,当没有铁矿石附着传送带时,传送带速度几乎为0,一旦有铁矿石吸附在传送带上时,传送带便会立即加速启动,要使铁矿石最快运送到B 端,传送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并求出最短时间. 解析 (1)当传送带匀速向上传动时,对铁矿石 沿传送带方向F f -mg sin θ=ma 垂直传送带方向:F N -mg cos θ-F =0 其中F =1.4mg ,F f =μF N ,解得:a =2 m/s 2则铁矿石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所需要的时间为:t 1=v 0a =102s =5 s对应的位移为:x 1=12at 21=12×2×52m =25 m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铁矿石在传送带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于铁矿石重力沿传送带方向的分力,所以当铁矿石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以后,铁矿石会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到B 端,则其匀速运动时间为:t 2=L -x 1v 0=64-2510s =3.9 s 所以铁矿石从传送带的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要的时间为:t =t 1+t 2=8.9 s.(2)只有铁矿石一直加速运动到B 点时,所用时间才会最短,根据问题(1)分析可知,铁矿石在传送带上的最大加速度是2 m/s 2,所以传送带的最小加速度为:a min =2 m/s 2则有:L =12at ′2,代入数据解得最短时间为:t ′=8 s.答案 (1)8.9 s (2)2 m/s 28 s预测5 如图6所示,物块M 在静止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 0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此传送带的速度由零逐渐增加到2v 0后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图6A.M 下滑的速度不变B.M 开始在传送带上加速到2v 0后向下匀速运动C.M 先向下匀速运动,后向下加速,最后沿传送带向下匀速运动D.M 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传送带向上 答案 C解析 传送带静止时,物块匀速下滑,故mg sin θ=F f ,当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块的速度时,物块受到向下的摩擦力,根据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向下做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块和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匀速下滑,故C 正确,故选C.预测6 如图7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初速度v 0=6 m/s 顺时针转动.现在传送带左侧轻轻放上质量m =1 kg 的小滑块,与此同时,启动传送带制动装置,使得传送带以恒定加速度a =4 m/s 2减速直至停止;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滑块可以看成质点,且不会影响传送带的运动,g =10 m/s 2.试求:图7(1)滑块与传送带共速时,滑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2)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t . 答案 (1)3 m (2)2 s解析 (1)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g =ma 1,得:a 1=2 m/s 2设经过t 1滑块与传送带共速v ,有: v =v 0-at 1v =a 1t 1,解得:v =2 m/s ,t 1=1 s滑块位移为x 1=vt 12=1 m传送带位移为x 2=v 0+v t 12=4 m故滑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Δx =x 2-x 1=3 m(2)共速之后,设滑块与传送带一起减速,则滑块与传送带间的静摩擦力为F f ,有:F f =ma =4 N>μmg =2 N ,故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滑块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仍为a 1. 滑块减速时间为t 2,有:t 2=0-v -a 1=1 s ,故:t =t 1+t 2=2 s.解题方略1.“滑块—木板模型”类问题中,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方法与传送带类似,但这类问题比传送带类问题更复杂,因为木板往往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此类物体匀变速运动问题要注意从速度、位移、时间等角度,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2.要使滑块不从木板的末端掉下来的临界条件是滑块到达木板末端时的速度与木板的速度恰好相等.例4如图8所示,有两个高低不同的水平面,高水平面光滑,低水平面粗糙.一质量为5 kg、长度为2 m的长木板靠在低水平面边缘A点,其表面恰好与高水平面平齐,长木板与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5,一质量为1 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静止放置,距A点距离为3 m,现用大小为6 N、水平向右的外力拉滑块,当滑块运动到A点时撤去外力,滑块以此时的速度滑上长木板.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取g=10 m/s2.求:图8(1)滑块滑动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滑动到长木板上时,滑块和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3)通过计算说明滑块能否从长木板的右端滑出.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2aL0联立方程代入数据解得:v=6 m/s其中m、F分别为滑块的质量和受到的拉力,a是滑块的加速度,v即是滑块滑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L0是滑块在高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对滑块有:μ1mg=ma1代入数据解得:a1=5 m/s2对长木板有:μ1mg-μ2(m+M)g=Ma2,代入数据解得:a2=0.4 m/s2.其中M为长木板的质量,a1、a2分别是此过程中滑块和长木板的加速度,μ1、μ2分别是滑块与长木板间和长木板与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设滑块滑不出长木板,从滑块滑上长木板到两者相对静止所用时间为t则:v-a1t=a2t代入数据解得:t =109s ,则此过程中滑块的位移为:x 1=vt -12a 1t 2长木板的位移为:x 2=12a 2t 2x 1-x 2=103m>L式中L =2 m 为长木板的长度,所以滑块能滑出长木板右端. 答案 (1)6 m/s (2)5 m/s 20.4 m/s 2(3)能预测7 (多选)如图9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 的加速度a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 -F 图象,g 取10 m/s 2,则( )图9A.滑块A 的质量为4 kgB.木板B 的质量为1 kgC.当F =10 N 时木板B 的加速度为4 m/s 2D.滑块A 与木板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答案 BC解析 由图知,当F =8 N 时,加速度为:a =2 m/s 2,对整体分析: F =(m A +m B )a ,解得:m A +m B =4 kg ,当F 大于8 N 时,A 、B 发生相对滑动,对B 有:a =F -μm A g m B =1m B F -μm A gm B,由图示图象可知,图线的斜率:k =1m B =Δa ΔF =28-6=1,解得:m B =1 kg ,滑块A 的质量为:m A =3 kg.当a =0时,F =6 N ,代入解得 μ=0.2,故A 、D 错误,B 正确;根据F =10 N>8N 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为:a B =a =F -μm A g m B =1m B F -μm A m B g =(11×10-0.2×301) m/s 2=4 m/s 2.故C 正确.预测8 如图10所示,在足够高的光滑水平台面上静置一质量为3 kg 的长木板A ,A 右端用轻绳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质量为1 kg 的物体B 连接,木板A 的右端与滑轮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距离0.8 m 时,在木板A 的右端轻放一质量为1 kg 的小铁块C (可视为质点),最终C 恰好未从木板A 上滑落.A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x 10 m/s 2.求:图10(1)在木板上放小铁块前瞬间木板的速度大小; (2)木板A 的长度l . 答案 (1)2 m/s (2)0.8 m解析 (1)在木板上放小铁块前,把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B g =(m A +m B )a 1v 21=2a 1h解得:v 1=2 m/s.(2)在木板上放小铁块后,取向右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对小铁块有:μm C g =m C a 2 得a 2=4 m/s 2对木板有:m B g -μm C g =(m A +m B )a 3 得a 3=1.5 m/s 2由题意知,小铁块滑到木板左端时,小铁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 则有a 2t =v 1+a 3t 解得:t =0.8 s 由运动学公式可知:l =v 1t +12a 3t 2-12a 2t 2解得:l =0.8 m.专题强化练1.动车组是由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拖车)编在一起组成的,如图1所示.一工作人员站在车外进行观测,发现某动车组连续两节经过他的时间依次为5 s 和4 s ,若动车组可看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每节车厢的长度为30 m ,则该动车组的加速度约为( )图1A.0.17 m/s 2B.0.30 m/s 2C.0.33 m/s 2D.0.38 m/s 2答案 C解析 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对两节车厢有60=v 0×(5+4)+12a (5+4)2对第一节车厢,30=v 0×5+12a ·52联立解得a ≈0.33 m/s 2,故选项C 正确.2.(多选)(2016·全国乙卷·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 图象如图2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图2A.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答案 BD解析 根据vt 图,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t =3 s 时,甲、乙相遇,此时v 甲=30 m/s ,v乙=25 m/s ,由位移和vt 图线所围面积对应关系知,0~3 s 内甲车位移x 甲=12×3×30 m=45 m ,乙车位移x 乙=12×3×(10+25) m =52.5 m.故t =0时,甲、乙相距Δx 1=x 乙-x甲=7.5 m ,即甲在乙前方7.5 m ,B 选项正确;0~1 s 内,x 甲′=12×1×10 m=5 m ,x 乙′=12×1×(10+15) m =12.5 m ,Δx 2=x 乙′-x 甲′=7.5 m =Δx 1,说明甲、乙第一次相遇,A 、C 错误;甲、乙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 =x 甲-x 甲′=45 m -5 m =40 m ,所以D 选项正确.3.近来,“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行人过马路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而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也必须考虑到行人的安全.假设行人过马路时看到红灯转绿灯时反应时间为0.2 s ,设行人先做匀加速运动,经过1 s 速度达到了最大值1.5 m/s ,然后以这一速度匀速通过马路,已知马路的宽度为40 m ,行人沿直线垂直马路在斑马线上行走,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该路口的行人绿灯设置的最短时间为( ) A.10 s B.20 s C.28 s D.40 s 答案 C解析 人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1=v m 2t 1=1.52×1 m=0.75 m ,匀速运动的位移x 2=40-x 1=39.25 m ,时间t 2=x 2v m≈26.2 s.绿灯设置的最短时间t =Δt +t 1+t 2=(0.2+1+26.2) s =27.4 s ,接近28 s.4.(多选)如图3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 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0°.现有两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 、B 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s 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下滑相同距离内物块A 、B 机械能的变化一定不相同B.下滑相同时间内物块A 、B 机械能的变化一定相同C.物块A 、B 一定不能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D.物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相同 答案 AC解析 因为mg sin 30°=12mg <μmg cos 30°=3310mg ,所以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滑相同距离内摩擦力做功不同,物块A 、B 机械能的变化一定不相同,A 正确,B 错误;如果都能到达底端,则位移相同,一个匀速运动,一个匀减速运动,所以物块A 、B 一定不能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C 正确;由于A 相对传送带静止,所以在传送带上的划痕为零,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对传送带的划痕不为零,故D 错误.5.(多选)如图4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v 0的速度顺时针传送,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轻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 ,若物块经传送带与斜面的连接处无能量损失,则( )图4A.物块在第一次冲上斜面前,一定一直做加速运动B.物块不可能从传送带的左端滑落C.物块不可能回到出发点D.物块的最大机械能不可能大于12mv 2答案 BD解析 设传送带的长度为L ,物块运动的过程中,物块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v202a,若x ≥L ,则物块在第一次冲上斜面前,一定一直做加速运动;若x <L ,则物块先加速后匀速.故A 错误;若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加速运动,则返回的过程中物块一直做减速运动,由于两个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相等的,可知物块将能够恰好返回出发点,但不可能从传送带的左端滑落.故B 正确,C 错误;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的摩擦力对物块做功,所以物块的速度不可能大于v 0,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增加.所以滑块的最大机械能不可能大于12mv 20.故D 正确.故选B 、D.6.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的物体A 和B 由同种材料制成,且表面粗糙程度一样,现随长木板以速度v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所示.某时刻木板突然停止运动,已知m A >m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若木板光滑,由于A 的惯性较大,所以A 、B 一定会相撞B.若木板粗糙,由于A 的动能较大,所以A 、B 一定会相撞C.若木板粗糙,由于A 所受的摩擦力较大,所以A 比B 先停下来D.无论木板是否光滑,A 、B 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答案 D解析 若木板光滑,A 、B 在水平面上不受力,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则A 、B 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相对静止;若木板粗糙,尽管两物体的质量不同,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同,但其加速度为a =μmgm=μg ,与质量无关,故两物体将有相同的加速度,任意时刻有相同的速度.保持相对静止.故D 正确,A 、B 、C 错误.7. 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宣布,其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国内首次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1)如图6所示,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 m 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若无人驾驶汽车在某路段刹车时的加速度为3.6 m/s 2,为不撞上前方静止的障碍物,汽车在该路段匀速行驶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图6(2)若一辆有人驾驶的汽车在该无人驾驶汽车后30 m 处,两车都以20 m/s 的速度行驶,当前方无人驾驶汽车以3.6 m/s 2的加速度刹车1.4 s 后,后方汽车驾驶员立即以5.0 m/s 2的加速度刹车.试通过计算判断两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追尾事故? 答案 (1)24 m/s (2)不会解析 (1)对无人驾驶汽车,由运动学公式有 -2ax =0-v 2①代入数据解得v 0=24 m/s(2)设有人驾驶汽车刹车后经过t 2时间与无人驾驶汽车的速度相同,此时的速度为v 该过程无人驾驶汽车刹车时间为t 2+t 1,其中t 1=1.4 s 对无人驾驶汽车v =v 0-a (t 2+t 1)② 对有人驾驶汽车v =v 0-a ′t 2③联立②③式得t 2=3.6 s ,v =2 m/s 又x 无=v 0+v2(t 2+t 1) ④x 有=v 0+v 2t 2+v 0t 1⑤ Δx =x 有-x 无⑥联立④⑤⑥,代入数据解得Δx =12.6 m<30 m ,即两车不会相撞.8.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7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 0=4 m/s 的速度沿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求:图7(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 1;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 . 答案 (1)8 m/s 2(2)0.35 (3)2 m/s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木块经0.5 s 滑至最高点,由加速度定义式a =ΔvΔt有: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a 1=v 0Δt 1=40.5m/s 2=8 m/s 2(2)上滑过程中木块沿斜面向下受重力的分力、摩擦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得上滑过程中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代入数据得:μ≈0.35.(3)下滑的距离等于上滑的距离:x =v 202a 1=422×8m =1 m下滑过程中摩擦力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得: 下滑过程中: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解得:a 2≈2 m/s 2下滑至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2a 2x 联立解得:v =2 m/s.9.如图8所示,质量m =1 kg 的物块A 放在质量M =4 kg 木板B 的左端,起初A 、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 作用在木板B 上,已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地面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求:图8(1)能使A 、B 发生相对滑动的F 的最小值;(2)若F =30 N ,作用1 s 后撤去,要想A 不从B 上滑落,则木板至少多长;从开始到A 、B 均静止,A 的总位移是多少. 答案 (1)25 N (2)0.75 m 14.4 m解析 (1)对于A ,最大加速度由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决定,即μ1mg =ma m ,a m =4 m/s 2 对A 、B 整体,F min -μ2(M +m )g =(M +m )a m 得F min =25 N(2)设F 作用在B 上时A 、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撤掉F 时速度分别为v 1、v 2,撤去外力F 后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B 共同运动时速度为v 3,加速度为a 3,对于A ,μ1mg =ma 1,a 1=4 m/s 2,v 1=a 1t 1=4 m/s对于B ,F -μ1mg -μ2(M +m )g =Ma 2,a 2=5.25 m/s 2,v 2=a 2t 1=5.25 m/s 撤去外力,a 1′=a 1=4 m/s 2,a 2′=μ1mg +μ2M +m gM=2.25 m/s 2经过t 2时间后A 、B 速度相等v 1+a 1′t 2=v 2-a 2′t 2,解得t 2=0.2 s 共同速度v 3=v 1+a 1′t 2=4.8 m/s从开始到A 、B 相对静止时,A 、B 的相对位移即为木板最短的长度LL =x B -x A =v 222a 2-v 23-v 222a 2′-12a 1(t 1+t 2)2=0.75 mA 、B 速度相等后共同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3=μ2g =1 m/s 2从v 3至最终静止位移为x =v232a 3=11.52 m所以A 的总位移为x A 总=x A +x =14.4 m.。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力与曲线运动第1讲物体的曲线运动课件
2018 全国Ⅲ卷,15 (天体的运行规律) 2018 全国Ⅲ卷,17 (斜面上的平抛运
动问题)
2017 全国Ⅱ卷,17 (平抛运动与圆 周运动综合 中的极值问题)
2017 全国Ⅱ卷,19 (行星运动中的功
能关系)
用开普勒第三定 律求解 两小球落到斜面 位移方向相同,末 速度方向也相同
用平抛运动的规 律、机械能守恒定 律或动能定理及 数学知识求解
内容排查: 双星模型的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心得笔记:
2.(2018·全国Ⅲ卷,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 v 的速 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2 乙球
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 )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解析:甲、乙两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两球的位移方向相同,根据末速度方 向与位移方向的关系可知,两球末速度方向也相同,在速度的矢量三角形中, 末速度比值等于初速度比值,故A正确.
4
4R2
v2 g
R
当 R= v2 时,x 最大,选项 B 正确. 8g
内容排查: 机械能守恒定律□ 平抛运动的规律□ 运动的极值问题□
心得笔记:
5.(2018·北京卷,20)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
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 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
内容排查: 平抛运动的规律□ 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心得笔记:
4.(2017·全国Ⅱ卷,17)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 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 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 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2017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讲练专题三力学中的曲线运动课件
速度分量必相同,否则两个物 速度分量也相同
体分离或接触面发生形变
1.(2014·四川)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 v
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
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 k,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v0tanα
答案
(2014·大纲全国)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 T 和 R, 地球同步卫星 A 的圆轨道半径为 h.卫星 B 沿半径为 r(r<h)的圆 轨道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行,其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 同.求:
(1)卫星 B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卫星 A 和 B 连续地不能直接通讯的最长时间间隔(信号传 输时间可忽略).
同步卫星周期与轨迹 半径之间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 适合匀速圆 自转周期变小后,同步 后,三颗同步卫星绕地 周运动的牛 卫星周期与轨迹半径 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顿第二定律 之间的关系
三颗同步卫星恰能使 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 几何关系 间保持无线电通讯
地球半径与同步卫星 轨迹半径关系
过程图示
第三步:定“模式” 该试题属于:“利用几何方法解天体运动问题的模式”.
2π 2π 2γ=2(α+β),以 A 为参考系,则Δω= TB - T ,时间间
3
隔Δt=Δ2ωγ =π(hr23-2 r32)(arcsinRh+arcsinRr )T
高考分类调研
高考热点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运动分解题型总结
运动分解的对象 运动分解的规则
运动分解题型 运动的分解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分解
A.v>7 m/s
2017版《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物理》二轮专题突破专题3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高考题型2
带电体在电场中的曲线运动
解题方略
1.带电体一般要考虑重力,而且电场力对带电体做功的特点与重力相同,
即都与路径无关.
2.带电体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主要是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
与力学中的方法相同,只是对电场力的分析要更谨慎.
例2Βιβλιοθήκη (多选)如图4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有一匀强电场,板长为L,板间
专题三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第3讲 电学中的曲线运动
知识回扣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如果电场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 类平抛 粒子将做 曲线 运动; 如果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 粒子将做_______ 运动,由于加速度恒定且与速度方向不共线,因此是 匀变速 曲线运动. 2.研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的方法与平抛运动相同,可 匀加速直线 将运动分解为垂直电场方向的 匀速直线运动和沿电场方向的___________
时刻, 一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沿板间中线垂直电场方向射入电场, 粒子射入
电场时的速度为v0, t=T 时刻粒子刚好沿MN板右边缘射出电场.则(
)
√
A.该粒子射出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一定是
沿垂直电场方向的
T B.在 t=2时刻, 该粒子的速度大小为 2v0
图3 T C.若该粒子在 2时刻以速度 v0 进入电场,则粒子会打在板上 D.若该粒子的入射速度变为2v0,则该粒子仍在t=T时刻射出电场
解析
预测5
如图8所示,ABC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为倾斜
直轨道,BC为与AB相切的圆形轨道,并且圆形轨道处在匀强磁场中,磁
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将甲、乙、丙三个小球从轨道AB上的同一高度处
高考物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pptx
(1 分) (2 分) (2 分)
s=s1+s2
(1 分)
s′=s1′+s2′
(1 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s′s =57
(1 分)
答案 5∶7
读题审题解题
2.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类问题
规范解答 步步得分
解析 (1)小明的判断正确
(2 分)
当 ω>28 rad/s 时,小物体从 A 端运动到 B 端的过程中一直在
(1 分) (1 分) (1 分) (2 分)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v0=5 m/s μ=0.2
(1 分) (1 分)
(3)小物体离开B端后做平抛运动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x=v2t=3.5 m h=12gt2 解得h=1.25 m
(1分) (1分) (2分)
答案 (1)正确 匀加速运动 (2)5 m/s 0.2 (3)1.25 m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第 1 课时 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知识方法聚焦
知识回扣 1.物体或带电粒子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 物体所受合力
与速度方向平行 . 2.物体或带电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 物体所
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平行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
速度公式:vt= 位移公式:s=
(1分)
答案 (1)1 s (2)(2- 2) s
返回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0. 12.520.12.5Saturday, December 05,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5:47:4315:47:4315:4712/5/2020 3:47:43 PM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3讲 力与曲线运动-教学文档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3讲力与曲线运动
高三二轮复习正当时,根据自我总结和学生反馈,将二轮复习主讲内容(方法和易错或常考知识)共11讲进行罗列优化,以备后用。
一、曲线运动
关注F、v、轨迹:
1、F指向轨迹弯曲内侧;
2、v在轨迹的切线上
3、F、v夹角大于90o时减速,小于90o时加速度。
二、平抛运动
1、条件:v0⊥mg;
2、处理方法
(1)分运动规律:
沿v0方向:匀速直x=v0t线;
沿mg方向:
(2)分合运动规律:
构建速度矢量△、位移矢量△,应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tanθ(速度方向角)=2tanα(位移方向角)(即速度方向反射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三、圆周运动
1、物理量间关系:
(1)
(2)T=2π/ω=1/f=1/n;
2、匀速圆周:
(1)合力提供向心力(列举生活中匀速圆周、天体圆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
(2)需(通常通过调节v,打破供需平衡,出现离心或向心运动(趋势),常求极值状态)。
3、变速圆周:
(1)某一位置:向心力方程(严格写成形式)
(2)两位置间:动能定理;
(3)临界状态:重力方向所在的直径两端,最低点存在vmax,最高点存在vmin(绳杆模型有不同)。
2017版《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物理》二轮专题突破专题3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如图4所示,四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正方形的顶点,正方形的边长为a,
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每颗星体都在同一平面内绕正方形对
角线的交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则(
)
√
A.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 B.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为 C.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2π
2 Gm 1+ 4 a Gm 2a3
= gR2 .
2.确定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
(1)测重力法;
(2)单摆法;
(3) 平抛 (或竖直上抛)物体法;
(4)近地卫星 环绕 法.
答案
内容索引
高考题型1
高考题型2 高考题型3 高考题型4
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
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 卫星变轨与对接 双星与多星问题
高考题型1
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
3倍.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则(
A.卫星的绕行速率大于7.9 km/s
B.卫星的绕行周期约为 8π 2R g
)
g C.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4
√
mgR D.卫星的动能大小约为 8
解析
预测3
(2016· 全国乙卷 ·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
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
F0 B.F3= 4 D.F3=4F0
F4=0 F0 F4= 4
15F0 C.F3= 4 F4=0
√
解析
预测2
到目前为止,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
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并发回了大量数据.如果已知万有引力常量
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教案:专题三 力与物
专题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第2讲:万有引力与航天一、学习目标1、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2、学会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3、会解决卫星变轨与对接4、会处理双星与多星问题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在处理天体的运动问题时,通常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其基本关系式为G Mmr2=mv2r=mω2r=m(2πT)2r=m(2πf)2r.在天体表面,忽略自转的情况下有G MmR2=mg.2.卫星的绕行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1)由G Mmr2=mv2r,得v=GMr,则r越大,v越小.(2)由G Mmr2=mω2r,得ω=GMr3,则r越大,ω越小.(3)由G Mmr2=m4π2T2r,得T=4π2r3GM,则r越大,T越大.3.卫星变轨(1)由低轨变高轨,需增大速度,稳定在高轨道上时速度比在低轨道小.(2)由高轨变低轨,需减小速度,稳定在低轨道上时速度比在高轨道大.4.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推导过程为:由mg=mv21R=GMmR2得:v 1=GMR=gR =7.9km/s.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v 2=11.2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v 3=16.7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二)规律方法1.分析天体运动类问题的一条主线就是F 万=F 向,抓住黄金代换公式GM =gR2. 2.确定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 (1)测重力法; (2)单摆法;(3)平抛(或竖直上抛)物体法; (4)近地卫星环绕法.(三)典例精讲高考题型一 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例1】 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peg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peg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20,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A.110B.1C.5D.10 解析 研究行星绕某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为:GMm r 2=m 4π2T 2r ,M =4π2r 3GT 2“51peg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20,所以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120343652≈1.答案 B 归纳小结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由于G Mm R 2=mg ,故天体质量M =gR 2G ,天体密度ρ=M V =M 43πR3=3g 4πGR.2.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1)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 Mm r 2=m 4π2T 2r ,得出中心天体质量M =4π2r 3GT 2;(2)若已知天体半径R ,则天体的平均密度ρ=M V =M 43πR3=3πr 3GT 2R 3;(3)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密度ρ=3πGT 2.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高考题型二 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例2】 (2016·全国乙卷·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hB.4hC.8hD.16h解析 地球自转周期变小,卫星要与地球保持同步,则卫星的公转周期也应随之变小,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 可知卫星离地球的高度应变小,要实现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的,则卫星周期最小时,由数学几何关系可作出它们间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R sin30°=2R由r31T21=r32T22得R3242=R3T22.解得T2≈4h.答案 B高考题型三卫星变轨与对接【例3】近年来,火星探索计划不断推进.如图1所示,载人飞行器从地面发射升空,经过一系列的加速和变轨,在到达“近火星点”Q时,需要及时制动,使其成为火星的卫星.之后,又在绕火星轨道上的“近火星点”Q经过多次制动,进入绕火星的圆形工作轨道Ⅰ,最后制动,实现飞行器的软着陆,到达火星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飞行器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均绕火星运行,所以具有相同的机械能B.由于轨道Ⅰ与轨道Ⅱ都是绕火星运行,因此飞行器在两轨道上运行具有相同的周期C.飞行器在轨道Ⅲ上从P到Q的过程中火星对飞行器的万有引力做正功D.飞行器经过轨道Ⅰ和轨道Ⅱ上的Q时速率相同解析飞行器由轨道Ⅱ在Q处必须制动才能进入轨道Ⅰ,所以飞行器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小于轨道Ⅱ上的机械能,故A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轨道Ⅱ的半长轴比轨道Ⅰ的半径大,则飞行器在轨道Ⅰ上运行的周期小,故B错误.飞行器在轨道Ⅲ上从P到Q的过程中,火星对飞行器的万有引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小于90°,则万有引力做正功,故C正确.根据变轨原理知,飞行器经过轨道Ⅱ上的Q 时的速率大,故D错误.答案 C高考题型四双星与多星问题【例4】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星的周期为T,a、b两颗星的距离为l,a、b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Δr(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轨道半径),则( )A.b星的周期为l-Δr l+ΔrTB.a星的线速度大小为πl+ΔrTC.a、b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ll-ΔrD.a、b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l+Δr l-Δr解析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则周期相等,所以b星的周期为T,故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r a+r b=l,r a-r b=Δr,解得:r a=l+Δr2,r b=l-Δr2,则a星的线速度大小v a=2πr aT=πl+ΔrT,rarb=l+Δrl-Δr,故B正确,C错误;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向心力大小相等,则有:m aω2r a=m bω2r b,解得:mamb=rbra=l-Δrl+Δr,故D错误.答案 B归纳小结双星系统模型有以下特点:(1)各自需要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即Gm1m2L2=m1ω21r1,Gm1m2L2=m2ω22r2.(2)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1=T2,ω1=ω2.(3)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四、板书设计1、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2、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3、卫星变轨与对接4、双星与多星问题五、作业布置完成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2)的课时作业六、教学反思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受本模块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1 力与运动 第3讲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平抛、圆周和天体运动(2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 力与运动第3讲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平抛、圆周和天体运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 力与运动第3讲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平抛、圆周和天体运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 力与运动第3讲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平抛、圆周和天体运动的全部内容。
第3讲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平抛、圆周和天体运动1.(2016·全国卷Ⅲ,14)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解析开普勒在第谷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而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B2.(多选)(2016·全国卷Ⅰ,18)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解析质点一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施加恒力后,则该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该恒力。
①若该恒力方向与质点原运动方向不共线,则质点做曲线运动,质点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不同,故A错;②若F的方向某一时刻与质点运动方向垂直,之后质点作曲线运动,力与速度方向不再垂直,例如平抛运动,故B正确;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质点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其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C正确;④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而速率变化量不一定相同,故D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物体(或带电体)在力的作用下的曲线运动的问题.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运动的组合为线索,进而从力和能的角度进行命题,题目情景新,过程复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的主要内容有:①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②平抛运动规律;③圆周运动规律;④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多过程组合问题;⑤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问题;⑦带电粒子在磁场内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⑧带电粒子在简单组合场内的运动问题等.用到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思想、应用临界条件处理临界问题的方法、建立类平抛运动模型方法、等效代替的思想方法等.[应考策略] 熟练掌握平抛、圆周运动的规律,对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组合问题,要善于由转折点的速度进行突破;熟悉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条思路;灵活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问题;对带电粒子在磁场内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掌握找圆心、求半径的方法.第1讲 力学中的曲线运动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独立性和等效性. 2.平抛运动(1)规律:v x =v 0,v y =gt ,x =v 0t ,y =12gt 2.(2)推论: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①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②设在任意时刻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φ,则有tan θ=2tan φ. 3.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两种临界问题(1)绳固定,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2)杆固定,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 >0.1.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度关系通常利用动能定理来建立联系,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动力学分析.2.对于平抛或类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组合的问题,应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分析这两种运动转折点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方略解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一般思路(1)明确合运动或分运动的运动性质.(2)确定合运动是在哪两个方向上的合成或分解.(3)找出各个方向上已知的物理量(速度、位移、加速度等).(4)运用力与速度的关系或矢量的运算法则进行分析求解.例1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向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如图1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相对地面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相对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t时刻猴子速度的大小为v0+atD.t时间内猴子的位移大小为x2+h2解析猴子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合成,知合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猴子运动的轨迹为曲线.故A错误;猴子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为0,在竖直方向上有恒定的加速度,根据运动的合成,知猴子做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B错误;t时刻猴子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速度为v0,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为at,所以合速度v=v20+at2.故C错误.在t时间内猴子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x和h,根据运动的合成,知合位移s =x2+h2.故D正确.答案 D预测1 如图2所示,一卫星经过赤道上空时速度方向与赤道平面夹角为60°,速度大小为v=1.55×103m/s.此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Δv,使该卫星变轨进入赤道平面内.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Δv的最小值和方向为( )图2A.Δv约为1.3×103 m/s,方向东偏南30°B.Δv约为1.3×103 m/s,方向正南方向C.Δv约为2.7×103 m/s,方向东偏南30°D.Δv约为0.8×103 m/s,方向正南方向答案 B解析由题意可知,可看成卫星一个分速度方向与赤道平面夹角为60°,速度大小为v=1.55×103m/s.另一速度即为附加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几何关系,则当附加速度垂直合速度时,附加速度达到最小值,如图所示.附加速度的方向为正南方向,根据三角知识,大小为:Δv=v sin 60°=1.55×103×32m/s≈1.3×103m/s,故B正确,A、C、D错误.预测2 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0向右运动,运动中要穿过一段有水平向北的风带ab,经过风带时风会给小球一个向北的水平恒力,其余区域无风力,则小球过风带及过后的轨迹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v0向右运动,给小球一个向北的水平恒力,根据曲线运动条件,结合运动轨迹偏向加速度的方向,故B正确,A、C、D错误.例2 (2016·浙江理综·23)在真空环境内探测微粒在重力场中能量的简化装置如图3所示.P 是个微粒源,能持续水平向右发射质量相同、初速度不同的微粒.高度为h 的探测屏AB 竖直放置,离P 点的水平距离为L ,上端A 与P 点的高度差也为h .图3(1)若微粒打在探测屏AB 的中点,求微粒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求能被屏探测到的微粒的初速度范围;(3)若打在探测屏A 、B 两点的微粒的动能相等,求L 与h 的关系. 解析 (1)打在AB 中点的微粒 32h =12gt2① 解得t =3h g② (2)打在B 点的微粒 v 1=L t 1;2h =12gt 21③ v 1=Lg4h④ 同理,打在A 点的微粒初速度v 2=L g 2h⑤ 微粒初速度范围Lg4h ≤v ≤L g 2h⑥(3)由能量关系12mv 22+mgh =12mv 21+2mgh⑦代入④⑤式得L =22h . 答案 (1)3hg(2)Lg4h ≤v ≤L g2h(3)L =22h 预测3 如图4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段圆弧MN ,小球从圆心O 处水平抛出.若初速度为v a ,将落在圆弧上的a 点;若初速度为v b ,将落在圆弧上的b 点.已知Oa 、O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4A.v a v b =sin αsin βB.v a v b =cos βcos αC.v a v b =cos βcos α·sin αsin βD.v a v b =sin αsin β·cos βcos α答案 D解析 对a ,根据R cos α=12gt 21得,t 1=2R cos αg,则v a =R sin αt 1=R sin α g2R cos α, 对b ,根据R cos β=12gt 22得,t 2=2R cos βg,则v b =R sin βt=R sin βg2R cos β,解得v a v b =sin αsin β·cos βcos α.预测4 如图5所示,P 、Q 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内壁光滑弯管的两端,P 、Q 间的水平距离为d .直径略小于弯管内径的小球以速度v 0从P 端水平射入弯管,从Q 端射出,在穿过弯管的整个过程中小球与弯管无挤压.若小球从静止开始由P 端滑入弯管,经时间t 恰好以速度v 0从Q 端射出.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那么( )图5A.v 0<gdB.v 0=2gdC.t =d gD.t >d g答案 D解析 设P 、Q 的竖直高度为h ,由题意知,第二次运动重力做功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由此可知第一次运动竖直方向的末速度大小等于初速度大小,且P 、Q 的竖直高度为h =d2,据平抛运动特点得v 0=dg ,A 、B 选项都错误.小球第一次从P 运动至Q 的时间t 1=d g,第二次运动竖直方向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所以t >dg,D 选项正确.解题方略1.解决圆周运动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向心力的来源,确定圆心以及半径.(2)列出正确的动力学方程F =m v 2r =mr ω2=m ωv =mr 4π2T2.2.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度通常利用动能定理来建立联系,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动力学分析.例3 (多选)(2016·浙江理综·20)如图6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梨形”赛道,两个弯道分别为半径R =90 m 的大圆弧和r =40 m 的小圆弧,直道与弯道相切.大、小圆弧圆心O 、O ′距离L =100 m.赛车沿弯道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是赛车重力的2.25倍,假设赛车在直道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弯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要使赛车不打滑,绕赛道一圈时间最短(发动机功率足够大,重力加速度g =10 m/s 2,π=3.14),则赛车( )图6A.在绕过小圆弧弯道后加速B.在大圆弧弯道上的速率为45 m/sC.在直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5.63 m/s 2D.通过小圆弧弯道的时间为5.58 s解析 在弯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根据径向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得,kmg =m v2m r,当弯道半径一定时,在弯道上的最大速率是一定的,且在大弯道上的最大速率大于小弯道上的最大速率,故要想时间最短,可在绕过小圆弧弯道后加速,选项A 正确;在大圆弧弯道上的速率为v m R =kgR = 2.25×10×90 m/s =45 m/s ,选项B 正确;直道的长度为x =L 2-R -r2=50 3 m ,在小弯道上的最大速率为:v m r =kgr = 2.25×10×40 m/s =30 m/s ,在直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2m R -v 2m r 2x =452-3022×503m/s 2≈6.50 m/s 2,选项C 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小圆弧轨道的长度为2πr 3,通过小圆弧弯道的时间为t =2πr3v m r =2×3.14×403×30 s≈2.80 s,选项D 错误. 答案 AB预测5 (2016·全国甲卷·16)小球P 和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 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 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7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图7A.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 球的速度B.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 球的动能C.P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 球所受绳的拉力D.P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 球的向心加速度 答案 C解析 小球从水平位置摆动至最低点,由动能定理得,mgL =12mv 2,解得v =2gL ,因L P <L Q ,故v P <v Q ,选项A 错误;因为E k =mgL ,又m P >m Q ,则两小球的动能大小无法比较,选项B 错误;对小球在最低点受力分析得,F T -mg =m v 2L ,可得F T =3mg ,选项C 正确;由a =v 2L=2g可知,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选项D 错误.预测6 如图8所示,一个圆形框架以竖直的直径为转轴匀速转动.在框架上套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 、B,小球A 、B 到竖直转轴的距离相等,它们与圆形框架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小球A 受到的合力小于小球B 受到的合力B.小球A 与框架间可能没有摩擦力C.小球B 与框架间可能没有摩擦力D.圆形框架以更大的角速度转动,小球B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增大答案 C解析 由于合力提供向心力,依据向心力表达式F =mr ω2,已知两球质量、半径和角速度都相同,可知向心力相同,即合力相同,故A 错误;小球A 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不可能垂直指向OO ′轴,故一定存在摩擦力,而B 球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可能垂直指向OO ′轴,故B 球所受摩擦力可能为零,故B 错误,C 正确;由于不知道B 是否受到摩擦力,故而无法判定圆形框架以更大的角速度转动,小球B 受到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故D 错误.例4 如图9所示,半径R =0.5 m 的光滑圆弧轨道ABC 与足够长的粗糙轨道CD 在C 处平滑连接,O 为圆弧轨道ABC 的圆心,B 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半径OA 、OC 与OB 的夹角分别为53°和37°.将一个质量m =0.5 kg 的物体(视为质点)从A 点左侧高为h =0.8 m 处的P 点水平抛出,恰从A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已知物体与轨道CD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9(1)物体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 0;(2)物体经过B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F N ;(3)物体在轨道CD 上运动的距离x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1)由平抛运动规律知:v 2y =2gh 竖直分速度v y =2gh =4 m/s 初速度v 0=v y tan 37°=3 m/s.(2)从P 点至B 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有mg (h +R -R cos 53°)=12mv 2B -12mv 20经过B 点时,由向心力公式有F N ′-mg =m v2B R代入数据解得F N ′=34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 N =34 N.(3)因μmg cos 37°>mg sin 37°,物体沿轨道CD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不会下滑.从B 点到上滑至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R (1-cos 37°)-(mg sin 37°+μmg cos 37°)x =0-12mv 2B代入数据可解得x =135124 m≈1.09 m.答案 (1)3 m/s (2)34 N (3)1.09 m预测7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ABCD ,其A 点与圆心等高,D 点为轨道的最高点,DB 为竖直线,AC 为水平线,AE 为水平面,如图10所示.今使小球自A 点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且从A 点进入圆弧轨道运动,只要适当调节释放点的高度,总能使球通过最高点D ,则小球通过D 点后( )图10A.一定会落到水平面AE 上B.一定会再次落到圆弧轨道上C.可能会再次落到圆弧轨道上D.不能确定 答案 A解析 如果小球恰能通过最高点D ,根据mg =m v2D R,得v D =gR ,知小球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gR . 根据R =12gt 2得:t =2R g.则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x =gR ·2Rg=2R .知小球一定落在水平面AE 上.故A 正确,B 、C 、D 错误.预测8 如图11所示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CD ,其中ABC 部分是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AC 是圆的直径),CD 部分是水平轨道.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方向进入轨道,通过最高点A 时速度大小v A =2gR ,之后离开A 点,最终落在水平轨道上.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取10 m/s 2.求:图11(1)小球落地点与C 点间的水平距离;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方向; (3)小球在A 点时轨道对小球的压力.答案 (1)4R (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3)3mg ,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1)小球离开A 点后做平抛运动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R =12gt 2解得小球运动时间t = 2R gx =v A t解得小球落地点与C 点间的水平距离x =4R (2)设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tan θ=gt v A解得θ=45°(3)设小球在A 点时轨道对小球的压力为F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N +mg =m v2A R解得:F N =3mg ,方向竖直向下.专题强化练1.如图1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 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 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 )图1A.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C.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D.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 答案 D解析 以帆板为参照物,即把帆板看做静止,则帆船相对于帆板有向东的速度v 及向北的速度v ;由矢量合成可知,二者的合速度v 合=2v ,方向北偏东45°.2.如图2所示,某轮渡站两岸的码头A 和B 正对,轮渡沿直线往返于两码头之间,已知水流速度恒定且小于船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往返所用的时间不相等B.往返时船头均应垂直河岸航行C.往返时船头均应适当偏向上游D.从A 驶往B ,船头应适当偏向上游,返回时船头应适当偏向下游答案 C解析 根据矢量的合成法则,及各自速度恒定,那么它们的合速度也确定,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也相等,故A 错误;从A 到B ,合速度方向垂直于河岸,水流速度水平向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则船头的方向偏向上游一侧.从B 到A ,合速度的方向仍然垂直于河岸,水流速度水平向右,船头的方向仍然偏向上游一侧.故C 正确,B 、D 错误.3.如图3所示,在斜面顶端A 以速度v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1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P ;若在A 点以速度2v 水平抛出小球,经过时间t 2完成平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图3A.t 2>2t 1B.t 2=2t 1C.t 2<2t 1D.落在B 点 答案 C解析 在斜面顶端A 以速度v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1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P ,有tanθ=12gt 21vt 1,解得t 1=2v tan θg ,水平位移x =vt 1=2v 2tan θg,初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若还落在斜面上,水平位移应该变为原来的4倍,可知在A 点以速度2v 水平抛出小球,小球将落在水平面上.可知两球下降的高度之比为1∶2,根据t =2h g知,t 1∶t 2=1∶2,则t 2<2t 1. 4.从A 点斜向上抛出一个小球,曲线ABCD 是小球运动的一段轨迹.建立如图4所示的正交坐标系xOy ,x 轴沿水平方向,轨迹上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 (-L,0)、C (L,0),D (2L,3L ),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轨迹与y 轴的交点B 的坐标为( )图4A.(0,L 2) B.(0,-L ) C.(0,-3L 2) D.(0,-2L ) 答案 B解析 由函数图象可知,轨迹为二次函数,过点(-L,0)和(L,0),设函数解析式y =-a (x-L )(x +L )将(2L,3L )代入方程,解得a =-1Ly =1L(x -L )(x +L ),将x =0代入得y =-L . 5.如图5所示,正方体空心框架ABCD -A 1B 1C 1D 1下表面在水平地面上,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顶点A 在∠BAD 所在范围内(包括边界)沿不同的水平方向分别抛出,落点都在△B 1C 1D 1平面内(包括边界).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 2B.落在C 1点的小球,运动时间最长C.落在B 1D 1线段上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D.轨迹与AC 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都相同答案 D解析 由h =12gt 2得t =2h g,下落高度相同,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故B 错误;小球落在A 1C 1线段中点时水平位移最小,落在C 1时水平位移最大,水平位移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由x =v 0t ,t 相等得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故A 错误;落在B 1D 1线段中点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最小,落在B 1D 1线段上D 1或B 1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最大.设落在B 1D 1线段中点的小球初速度为v 1,水平位移为x 1.落在B 1D 1线段上D 1或B 1的小球初速度为v 2,水平位移为x 2.由几何关系有 x 1∶x 2=1∶2,由x =v 0t ,得:v 1∶v 2=1∶2,落地时机械能等于抛出时的机械能,分别为:E 1=mgh +12mv 21,E 2=mgh +12mv 22,可知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不等于1∶2.故C 错误.设AC 1的倾角为α,轨迹与AC 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 tan α=y x =12gt 2v 0t =gt2v 0,tan θ=gt v 0,则 tan θ=2tan α,可知θ一定,则轨迹与AC 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都相同,故D 正确.6.(多选)如图6所示,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顶端有甲、乙两个小球,甲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乙以初速度 v 0 沿斜面运动,甲、乙落地时,末速度方向相互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 ,则()图6A.斜面的高度为8v 209gB.甲球落地时间为3v 04gC.乙球落地时间为20v 09gD.乙球落地速度大小为7v 03答案 AC解析 甲、乙落地时,末速度方向相互垂直,则甲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则v y =v 0tan 53°=43v 0,斜面的高度h =v 2y 2g =8v 209g ,故A 正确;甲球落地的时间t 甲=v y g =4v 03g,故B 错误;乙球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37°=35g ,下滑的距离x =h sin 37°,根据x =12at 2乙,联立解得t 乙=20v 09g ,乙球落地的速度v =at 乙=4v 03,故C 正确,D 错误. 7.如图7所示,“伦敦眼”(The London Eye)是世界上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仅次于南昌之星与新加坡观景轮.它总高度135米(443英尺),屹立于伦敦泰晤士河南畔的兰贝斯区.现假设摩天轮正绕中间的固定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对于坐在轮椅上观光的游客来说,正确的说法是( )图7A.因为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受力平衡B.当摩天轮转到最高点时,游客处于失重状态C.因为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的机械能守恒D.当摩天轮转到最低点时,座椅对游客的支持力小于所受的重力答案 B解析 摩天轮做匀速转动,不是平衡状态.故A 错误;当摩天轮转到最高点时,游客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的方向向下,指向圆心,所以游客处于失重状态.故B 正确;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的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是变化的,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C 错误;游客随摩天轮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摩天轮转到最低点时,游客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的方向向上,指向圆心,所以座椅对游客的支持力大于所受的重力.故D 错误.8.如图8所示,ABC 为在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 连线水平,AB 为固定在A 、B 两点间的直的金属棒,在直棒上和半圆环的BC 部分分别套着两个相同的小圆环M 、N ,现让半圆环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做匀速转动,半圆环的半径为R ,小圆环的质量均为m ,金属棒和半圆环均光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小圆环可视为质点,则M 、N 两圆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图8 A.gR 2ω4-g 2B.g 2-R 2ω4gC.g g 2-R 2ω4D.R 2ω4-g 2g 答案 A解析 M 环做匀速圆周运动,则mg tan 45°=mv M ω,N 环做匀速圆周运动,则mg tan θ=mv N ω,mg tan θ=mr ω2,r =R sin θ,v N =r ω=1ωR 2ω4-g 2,因此v M v N =g R 2ω4-g2,A 项正确. 9.如图9所示,有一陀螺其下部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圆锥体、上部是高为h 的圆柱体,其上表面半径为r ,转动角速度为ω.现让旋转的陀螺以某水平速度从距水平地面高为H 的光滑桌面上水平飞出后恰不与桌子边缘发生碰撞,陀螺从桌面水平飞出时,陀螺上各点中相对桌面的最大速度值为(已知运动中其转动轴一直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 )图9 A.gr 2 B.gr 2+ω2r 2 C.gr 2+ωr D.r g h +r+ωr 答案 C解析 陀螺下部分高为h ′=r ,下落h ′所用时间为t ,则h ′=12gt 2. 陀螺水平飞出的速度为v ,则r =vt ,解得v =gr2陀螺自转的线速度为v ′=ωr ,陀螺上的点当转动的线速度与陀螺的水平分速度的方向相同时,对应的速度最大,所以最大速度v =ωr +gr2,故C 正确,A 、B 、D 错误.10.如图10所示,竖直面内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与水平光滑轨道相切于D 点.a 、b 、c 三个相同的物体由水平部分分别向半圆形轨道滑去,最后重新落回到水平面上时的落点到切点D 的距离依次为AD <2R ,BD =2R ,CD >2R .设三个物体离开半圆形轨道在空中飞行时间依次为t a 、t b 、t c ,三个物体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分别为E a 、E b 、E c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图10A.E a =E bB.E c =E bC.t b =t cD.t a =t b答案 C解析 物体若从半圆形轨道最高点离开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有:2R =12gt 2,则得:t =2R g物体恰好到达半圆形轨道最高点时,有:mg =m v 2R, 则通过半圆形轨道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v =gR所以物体从半圆形轨道最高点离开后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最小值为:x =vt =2R由题知:AD <2R ,BD =2R ,CD >2R ,说明b 、c 通过最高点做平抛运动,a 没有到达最高点,则知t b =t c =2R g,t a ≠t b =t c . 对于a 、b 两球,通过D 点时,a 的速度比b 的小,由机械能守恒可得:E a <E b .对于b 、c 两球,由x =vt 知,t 相同,c 的水平位移大,通过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E c >E b .11.一长l =0.8 m 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连接一质量m =0.1 kg 的小球,悬点O 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1 m.开始时小球处于A 点,此时轻绳拉直处于水平方向上,如图11所示.让小球从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B 点时,轻绳碰到悬点O 正下方一个固定的钉子P 时立刻断裂.不计轻绳断裂的能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图11(1)求当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2)绳断裂后球从B 点抛出并落在水平地面的C 点,求C 点与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若x OP =0.6 m ,轻绳碰到钉子P 时绳中拉力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断裂,求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答案 (1)4 m/s (2)0.8 m (3)9 N解析 (1)设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 2B =mgl 解得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2gl =4 m/s(2)小球从B 点做平抛运动,由运动学规律得x =v B ty =H -l =12gt 2解得C 点与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x =v B H -l g=0.8 m(3)若轻绳碰到钉子时,轻绳拉力恰好达到最大值F m ,由圆周运动规律得F m -mg =m v 2B rr =l -x OP由以上各式解得F m =9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