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刑事自诉案件 几个问题(一)
刑事申诉疑难问题解答
刑事申诉疑难问题解答刑事申诉疑难问题解答多年来,我国的刑事申诉制度在纠正冤、假、错案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随着法制建设的进步和现代司法理念的确立,现行刑事申诉制度的不足也逐渐突显。
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收集了刑事申诉疑难问题解答,欢迎大家阅读。
刑事申诉疑难问题解答一、关于刑事申诉的主体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诉主体包括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其他公民,范围十分广泛。
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时,对刑事申诉的主体作了限制规定,局限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笔者认为,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诉主体范围基本是恰当的,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一、用“当事人”表述申诉主体不够科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2项规定,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
而刑事判决、裁定生效后,被判有罪并处以刑罚的已不再称之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是称其为罪犯,如从字面理解,“当事人”似乎不包括罪犯,这样就把罪犯排除在了申诉主体之外。
但实际上,通常只是被判有罪的人才会申诉,所以用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称谓是不严谨的,容易造成误解,这方面可借鉴国外立法,如日本称为“受有罪宣告的人”,意大利称为“被判刑人”,法国称为“被判罪者”。
笔者认为,刑诉法不宜用“当事人” 来笼统表述申诉主体,而应分别规定,并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改为受有罪判决的人为妥。
二、对当事人近亲属申诉权的规定过于宽泛笔者认为,近亲属享有的申诉权相对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申诉权是居其次的,只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时,才享有独立的申诉权,而且这种申诉权的行使只有专为当事人本人之利益时才是有效的。
第一,申诉权是一种诉讼权利,按一般诉讼理论,诉权只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之人享有,当事人的近亲属与案件的关系毕竟不是直接关系,在当事人健在的情况下,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直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赋予其诉权缺乏理论根据。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审查问题浅议_刑法论文(1)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审查问题浅议_刑法论文(1)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刑事案件。
它是“公诉案件”的对称。
在我国,各级法院审理案件以起诉作为审判前提。
如果没有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法院则不予审理。
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自诉两种。
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近年来自诉案件逐年上升是个普遍性问题,有些自诉案件处理不好,便会诱发当事人上访等社会局部不稳定的问题。
就笔者所在法院受理刑事案件的情况来看,自诉案件占到了刑事案件的40%以上。
这还不包括因自诉人证据不足说服其撤回自诉和驳回起诉的案件。
但因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的收案范围、立案审查及处理等问题的不同认识,已对这类案件的正确、及时处理造成了直接地影响。
笔者拟对此略抒己见,以期专家和同仁们不吝赐教。
一、自诉案件的收案范围对自诉案件范围,国外立法例主要采取特定化和泛化两种方式。
所谓特定化,就是刑诉法规定几种特定的犯罪为自诉案件。
如德国《刑事诉讼法》第374条规定,对于下列之一的犯罪行为,被害人可以通过自诉途径予以追究,无需事先告诉检察院:(1)非法侵入罪(刑法第123条),(2)不是针对《刑法典》第194条第四款所指政治团体的侮辱罪(刑法第185条至第187条a、第189条),(3)侵犯通信秘密罪(刑法第202条),(4)伤害罪(刑法第223条、第223a条、第230条),(5)威胁罪(刑法第241条),(6)损坏财产罪(刑法第303条),(7)《反不当竞争法》以及《专利法》、《实用新型专利法》、《半导体保护法》、《濒危动、植物保护法》、《商标法》、《设计注册法》、《版权法》、《造型艺术及摄影作品著作权法》等规定的犯罪。
①所谓泛化规定方式,是指自诉案件范围不局限于特定的犯罪案件,而是在法律原则上确认对一切犯罪或者对一切侵犯了公民人身和财产权益的犯罪,被害人和其他有自诉权的人都可以提起自诉。
修改刑事诉讼法相关问题开展调研报告
修改刑事诉讼法相关问题开展调研报告起草人:某姓某名2019年1月前言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
它规定了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保证了公正、公平、负责任的司法机关行使刑事审判职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的日益发展和进步,刑事诉讼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本文旨在就部分修改刑事诉讼法相关问题的调研工作和建议进行报告。
一、案件审查和起诉阶段的问题一、关于案件受理和不受理的情况刑事案件的受理和不受理是刑事诉讼的首要环节,也是最基本的司法行为。
在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当事人通过某种手段,在同一案件,或是在不同案件中反复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处理起诉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困惑。
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和义务的同时,建议进一步规定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刑事诉讼案件的具体在何时、何种情况下受理以及不予受理的规定。
更加着重于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再次受理的情况下,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二、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的适用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一些轻微罪行的处理,适用简易程序,处理效率快,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也给被告人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作为惩罚性与补偿性一并考虑的刑事诉讼手段,在罪名、证据举证等方面应当特别重视,在尽量节省司法资源的同时,也要确保裁判的公正性。
如果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走上滥用简易程序的路子,大大损害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关于审判阶段一、证据保全的问题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案件的关键。
如何正确处理证据保全等问题,是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今我们的证据保全程序相较于法罗斯和英国等国家或区域,程序还需要进一步简化,同时在保护当事人权益方面加强力度。
二、关于庭审程序和证据载体的传递和维护庭审程序和证据载体的传递和维护是案件审判中的重要方面。
在实践中,由于证据价值的确定等问题,常常会出现证据核查不清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保障证据载体的准确传递和妥善维护,我们建议在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人员负责证据材料的保管、认证和传递的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刑事自诉案件审查立案的规定》的通知-法发[1993]25号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刑事自诉案件审查立案的规定》的通知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刑事自诉案件审查立案的规定》的通知(1993年9月24日法发〔1993〕25号)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自诉案件审查立案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自诉案件审查立案的规定为了进一步做好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审判实践经验,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刑事自诉案件是指刑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轻微刑事案件。
第二条人民法院受理下列刑事自诉案件:(一)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中有原告和被告,明显属于轻伤害,因果关系清楚,不需要进行侦查的伤害案;(二)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中告诉才处理并且不需要侦查的侮辱、诽谤案;(三)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四)刑法第一百八十条重婚案,但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除外;(五)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破坏现役军人婚姻案;(六)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虐待案;(七)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遗弃案;(八)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
第三条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中抗拒执行判决、裁定案由人民法院直接立案审理。
第四条刑事自诉案件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也可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几个法院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
第五条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的,由犯罪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浅谈刑事诉讼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刑事诉讼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许秋萍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20期摘要:到目前为止,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已经执行了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完善之处。
尤其是某些条例在具体实施中,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各种问题。
本文从新法规定的特别程序、监视居住问题、庭前会议制度等几方面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庭前会议制度非法证据排除《刑事诉讼法》是关于刑事诉讼的一部法律。
它确保司法机关能够遵循法定的诉讼程序,规范自身行为,使得刑法能够顺利执行,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并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
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我国自1979年开始实行《刑事诉讼法》,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大修。
随着刑事犯罪行为的增多,以及许多新型刑事犯罪形式的出现,2012年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大修,经过这次大修,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
然而,当前社会愈来愈复杂,新《刑事诉讼法》在具体实施时依旧存在若干问题,有着很大争议,还需不断完善。
二、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一)特别程序规定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虽然新法做了特别程序的规定,但并不完善。
不管是针对未成年人,还是其他群体,既然是专门设置的特别程序,就应有其独立性和完整性。
然而,从新法具体条文规定中可发现,依旧有不完善之处,缺乏系统性。
对于部分其他法律条例中明确规定的成果,以及倡导的做法,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体现。
相关规定的具体内容太过简单,在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中存在模糊之处。
比如新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只规定调查,并未强调是否形成调查报告,而此报告是裁量刑罚的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新旧法中的某些规定存在矛盾冲突。
(二)监视居住问题新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主要规定了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和执行者。
刑事立案监督存在-几个问题和对策
刑事立案监督存在几个问题和对策1997年1月1日修改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法律监督的原则,在立法上明确了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项内容,特别赋予了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监督权。
这一权力的确立,对于人民检察院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的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有案不立”、“以罚代刑”、“不破不立”、群众告状难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决策机关正确分析犯罪动向、及时确定打击犯罪的方针政策,而且影响了群众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使人们对司法机关执法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对维护社会稳定极为不利。
针对这种状况,立法机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对刑事立案监督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使得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具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它在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司法机关的执法水平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办案等现象,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维护了法制的统一,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目前《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虽然对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执行和分工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笔者在具体办案过程中发现,这些规定还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因此有必要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使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真正体现立法者的意图,完善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
一、目前刑事立案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一)公安机关在刑事立案中存在的问题1、执法不够严格,立案标准不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予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同时,《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3条规定: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7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7日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
刑事自诉案之规定不应成为法律的“摆设”!-王政.doc
刑事自诉案之规定不应成为法律的“摆设”!/王政-王政刑事自诉案之规定不应成为的“摆设”!王政立法者制定法律的目的应当是为了保护公民合法的人身或财产权益,可制定的法律能否起到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的功能就要看司法机关具体的执法情况了。
制定出的法律如果得不到实施是否应被称为“恶法”?不能被有效实施的所谓“法律”是否可被称为“聋子的耳朵——摆设”?本文以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对刑事自诉案件的相关规定为核心,以我们执业律师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所碰到一些实际案例及与办案法官交流的思想感受为素材,来谈一下法律关于刑事自诉案件之规定及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引起立法和执法部门的足够重视。
一、先介绍几个实际的案例案例一:A先生将自己一辆旧桑塔纳轿车交给B先生有偿使用,后A先生出国求学。
两年后,A先生回国,发现原本属于自己的车辆已被过户到B先生名下。
A先生要求B先生偿还车辆并重新办理过户手续。
B先生称车辆已归其所有并拒绝交还。
于是A先生以侵占罪为由向法院起诉B先生,要求追究B先生的刑事责任。
当A先生向北京市某区法院递交刑事自诉状时,负责立案的法官拒绝受理并告之A先生说:“此案应属于民事纠纷”,同时还建议A先生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解决。
案例二:L先生与M女士虽已结婚多年,但夫妻关系一直不太和睦,且经常吵架。
后L先生干脆搬出,以夫妻名义长期与S女士(S女士知M女士为L先生配偶)住在一起。
2004年5月份,S女士为L先生生下一男孩,L先生为S女士购买别墅一套。
2006年5月份,M女士以重婚罪为由向河北省某县法院起诉L先生和S女士。
法院以M女士欠缺证据为由拒绝受理,并告之M女士补充关于L先生和S女士构成重婚罪的证据。
M女士因个人没有侦查权,无法取得法院要求的证据材料,于是请求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公安机关的答复是:重婚案件属于自诉案件,不属于其管辖和受案范围,建议去找法院受理。
案例三:C某为抢出租车生意,将摩的司机D某左眼打伤后便弃之而去。
什么是刑事自诉 刑事自诉的范围是什么
什么是刑事自诉刑事自诉的范围是什么根据《刑事诉讼法》112条规定,刑事自诉是指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因此,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一般检察院是不会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的。
一、什么是刑事自诉刑事自诉,根据《刑事诉讼法》112条规定,是指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自诉案件,是“公诉案件”的对称。
在我国,各级法院审理案件以起诉作为审判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就没有法院的审理。
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自诉两种。
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
二、刑事自诉的范围是什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
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具体包括以下:1、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刑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
4、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案。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所谓轻微刑事案件是指犯罪事实、情节较为轻微,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拘役、管制等较轻刑罚的案件。
应当注意的是,这类案件强调被害人的举证责任,自诉能否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被害人等有无证据或者证据是否充分,如果被害人等没有证据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如果被害人等提出的证据不充分,不足以支持其起诉主张的,人民法院将裁定驳回自诉。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具体包括以下:1、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的故意伤害案(轻伤)。
2、刑法第245条规定的非法侵入住宅案。
刑事自诉是什么意思
刑事⾃诉是什么意思我们⽣活中的诉讼⼤概有⾃诉和公诉两种,⽽我们经常⽤到的就是⾃诉,⽽公诉⼀般情况下不需要我们,公诉是⼈民检察院提起的诉讼,那么你清楚⾃诉么?⾃诉到底是什么?都需要什么样的程序呢?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刑事⾃诉刑事⾃诉,根据《刑事诉讼法》112条规定,是指被害⼈、被害⼈的法定代理⼈、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的刑事责任⽽直接向⼈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诉案件,是“公诉案件”的对称。
在我国,各级法院审理案件以起诉作为审判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当事⼈向法院起诉,就没有法院的审理。
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诉两种。
公诉案件,由⼈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民法院提起诉讼;⾃诉案件,由被害⼈⾃⼰或其法定代理⼈、近亲属向⼈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
特点刑事⾃诉案件具有以下特点:1、由被害⼈或者他的法定代理⼈直接到⼈民法院起诉,不经过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2、在法院审理过程中,适⽤调解,原告在法院判决前可以同被告⼈⾃⾏和解,也可以撤回起诉。
3、被告⼈在⾃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可以提出反诉。
所谓反诉,就是被告⼈作为被害⼈控告⾃诉⼈犯有与本案有联系的犯罪⾏为,要求⼈民法院进⾏审判。
4、⾃诉⼈对⼀审判决不服(⽆论是作为被害⼈还是作为他的法定代理⼈),有权向上级⼈民法院提出上诉。
对已经⽣效的判决或者裁定不服,有权提出申诉。
程序⾃诉⼈应当向⼈民法院提交刑事⾃诉状。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还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诉状。
⾃诉⼈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头告诉,由⼈民法院⼯作⼈员作出告诉笔录,向⾃诉⼈宣读,⾃诉⼈确认⽆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根据《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62条规定,⾃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诉⼈(代为告诉⼈)、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地、⽂化程度、职业、⼯作单位、住址、联系⽅式;(⼆)被告⼈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三)具体的诉讼请求;(四)致送的⼈民法院和具状时间;(五)证据的名称、来源等;(六)证⼈的姓名、住址、联系⽅式等。
谈我国刑事自诉中的证明问题
疑问 , 需要调 查 核实 的 , 用 本 法 第 18条 的规定 。 适 5 根 据 这一规 定 , 庭 在 审 理 过 程 中 , 议 庭 对 证 据 法 合 有 疑 问 , 以宣布 休 庭 , 可 调查 核 实 证 据 时 , 可 以根 还 据案 件需 要 , 行勘 验 、 进 检查 、 扣押 、 鉴定 和查 询 、 冻 结 。 当事人 无法 调 取证 据 而 申请 人 民法 院调 取 时 , 人 民法 院应 当予 以调 取 有些 涉及 国 家 秘密 的证 据 。 这并 不等 于人 民法 院 承 担 了举 证 责 任 , 只是 人 民法 院 司法救济 权在 自诉 案件 中的具体 体现 。
者从 自诉 制 度 的 特 殊 角度 对 我 国 刑 事 自诉 中 的证 明问题进 行 了一 些探 讨 , 以期 抛砖 引玉 。
一
地履行证 明责任 , 就会 给诉讼进程造成 障碍 , 其诉
讼 主 张就难 以得 到 实现 。 因此 , 自诉 人 在 自诉 案 件 中承 担证 明责任 是 毫无 疑 问 的 , 为 自诉 人 承 担 证 作 明责任 是“ 主 张 、 谁 谁举 证 ” 这一 基本 证 明标 准 的具 体 表现 。刑 事 诉 讼 法 规 定 , 乏 罪 证 的 自诉 案 件 , 缺 如 果 自诉人 提不 出补充 证 据 , 遭 到 被 驳 回起 诉 的 会 危 险 , 是 自诉人 负 证 明责 任 的法 律 依 据 。 自诉 人 这 不仅 有 承担 证 明责任 的必要 , 且 客 观上 也 具 备履 而
经被 人 民法 院采 纳 , 诉讼 过 程 中履 行 证 明责 任 的 在 程序 对是 否胜 诉 同样 具有 决定 权 , 因此 自诉人 的证 明责 任必 须贯 穿诉 讼 的 始终 , 即在起 诉 之 后 宣判 之
刑事自诉案件法律风险(3篇)
第1篇一、引言刑事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刑事诉讼。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并存,为被害人提供了更多的救济途径。
然而,刑事自诉案件在法律实践中存在诸多法律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可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可能影响司法公正。
本文将对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当事人对法律风险的认知,为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风险1. 证据不足风险(1)自诉人证据收集困难刑事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收集证据的能力和渠道有限。
在一些案件中,自诉人可能因缺乏证据而无法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导致诉讼失败。
(2)证据效力不足自诉人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可能因证据来源不明、收集程序不规范等原因,导致证据效力不足。
在法庭审理中,法官可能会因证据效力不足而否定自诉人的主张。
2. 诉讼时效风险(1)诉讼时效过期刑事自诉案件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
如果自诉人未在法定时效内提起诉讼,将丧失胜诉权。
此外,自诉人在诉讼过程中,如果未按照规定申请延期,也可能导致诉讼时效过期。
(2)时效中断、中止自诉人在诉讼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可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
如果自诉人未能及时恢复诉讼,可能面临诉讼时效过期的风险。
3. 法律适用风险(1)法律条文理解错误自诉人在提起诉讼时,可能因对法律条文理解错误,导致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
此外,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自诉人也可能因对法律条文理解错误,而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律适用不当自诉人在诉讼过程中,可能因对法律适用不当,导致判决结果不公。
例如,自诉人可能因对法律规定的刑罚幅度理解错误,而要求法院对被告人适用过重的刑罚。
4. 诉讼程序风险(1)自诉不符合法定条件自诉人在提起诉讼时,可能因不符合法定条件而无法立案。
例如,自诉人可能因证据不足、诉讼时效过期等原因,导致自诉不符合法定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解读(电信网络诈骗若干意见)讲稿整理选编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解读(电信网络诈骗若干意见)讲稿整理选编2017年1月1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李睿懿对2016年12月20日发布的两高一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进行了深入解读,全国公、检、法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也进行了视频学习。
本栏目将学习后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归纳,分享给读者。
一、本《意见》的性质及溯及力的问题1、本《意见》非司法解释,属于规范性法律指导文件,有法律效力,但不存在独立的溯及力。
所以,只要是现行刑法颁布以后的案件,均适用本《意见》规定。
2、一审案件尚未宣判的,可按照本意见定罪量刑。
一审案件依照以前的诈骗解释或者其他司法解释已经宣判的,二审不得依据本《意见》改判,人民检察院一般也不得抗诉。
3、不得引用本《意见》作为判决的法律依据。
4、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案侦查、指定立案侦查的案件,一般由该公安机关所在地检察院、法院受理,无须办理指定管辖手续。
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境外案件,公安机关事先通报,原则上办理指定管辖手续。
5、《意见》内容体现了坚持依法从严惩处,坚持依法全面惩处,坚持依法准确惩处,坚持全力追赃挽损的四个原则性要求。
二、本《意见》相关规定的理解1、《意见》中电信、网络诈骗与传统普通诈骗的区别。
电信网络诈骗是特定的概念,指点对面的诈骗,不是传统点对点的诈骗。
传统诈骗包括利用通讯网络技术手段,但针对特定人。
电信网络诈骗包括“精准诈骗”,即利用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点对点诈骗,实践中须个案具体分析,比如像酒托诈骗,一般是利用网络撒网式诈骗,那么也可以适用本《意见》。
2、《意见》规定“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这里的“多次”是指“不止一次”的意思,“二次”也能累计。
3、对于第二部分第(三)条规定的“接近”条款,数额标准分别为24000元为数额巨大,400000元为数额特别巨大,但同时必须具有第(二)条规定的情节之一。
刑事自诉案件
刑事自诉案件刑事自诉案件是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轻微的刑事案件。
一、概念刑事案件在多数人的概念中是检查机关提起公诉,由法院来判决的案件。
其实,在刑事案件中也有被害人自己提起诉讼的,称为刑事自诉案件。
二、特点向法院直接提出起诉的刑事案件。
自诉案件的特别的地方是:1、由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不经过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2、在法院审理过程中,适用调解,原告在法院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也可以撤回起诉。
3、被告人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可以提出反诉。
所谓反诉,就是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联系的犯罪行为,要求人民法院进行审判。
4、自诉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无论是作为被害人还是作为他的法定代理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对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不服,有权提出申诉。
刑事自诉案件一般都是情节比较轻微,而且附带民事诉讼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0条: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有关的规定。
所以一般的应该为2年。
三、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了自诉案件的范围,(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确了三类案件的具体范围。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1.侮辱、诽谤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3.虐待案;4、侵占案。
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1.故意伤害案;2.非法侵入住宅案;3.侵犯通信自由案;4.重婚案;5.遗弃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识产权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8.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和第五章侵犯财产罪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以下刑罚的案件。
刑事诉讼法自诉案件法律规定
Good fate is not as good as habi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刑事诉讼法自诉案件法律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13条,主要对自诉案件做出了相关规定。
就包括自诉案件的范围、自诉案件审查之后的处理以及自诉案件的调解、和解、撤回自诉、反诉等等内容。
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也要求符合规定的条件,否则法院不予受理。
一、刑事诉讼法自诉案件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二百一十一条自诉案件审查后的处理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
第二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第二百一十三条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二、刑事自诉案件立案后处理因为自诉案件不经过侦查,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如果符合立案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当予以受理,并直接进入审判程序。
因此,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除了应当具备公诉案件韵两个立案条件以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86条的规定,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属于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2)属于该人民法院管辖;(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诉的;(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公安机关管辖相对自诉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刍议
理 ,民警的理解不一 ,各地公安机关的做法也各 笔者结合公安 实务 , 就公安机关管辖相 相对 自诉案件 ,是指被害人有证据证 明的轻 异。下面 , 微刑事案件。 根据最 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 相对 自诉 对 自诉案件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一谈 自己的 案件包括 以下几类 : ( 1 )故意伤 害案中的轻伤害 看 法 。 关 于相对 自诉 案 件的 自诉 前提 问题 案; ( 2 ) 非法侵入住宅案 ; ( 3 ) 侵犯通信 自由案 ; ( 4 ) 相对 自诉案件 , 如果要 以自诉途径解决 , 必须 重婚 案 ; ( 5 ) 遗弃案 ; ( 6 ) 生产 、 销售伪劣商品案① ; ( 7 ) 侵犯知识产权案② ; ( 8 ) 刑法分 则第 四章 、 第 五 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客观上案件符合 自诉条 二是主观上被害人 自愿选择 自 诉程序 。 章规定的 ,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 件 , 相对 自诉案件是指 “ 被害人有证据证 明的轻 刑 罚 的案 件③ 。 微 刑 事 案件 ” ,这 里包 含 了两 个 客 观上 的要件 : 一 相对 自诉 案件 , 之 所 以被称 为“ 相 对 自诉 ” , 是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第2 8卷 第 5期 2 0 1 3 年 9月
J oURNAL 0l F GUANGⅪ AD ⅡNI s TRATⅣ E
CADRE I NS n TUTE oF P oLr r I CS AND LAW
V0 1 . 2 8 . No . 5
S e p . 2 0 1 3
公 安 机 关 管 辖 相 对 自 诉 案 件 应
注 意 的 几 个 问 题 刍 议
王 霞
( 辽警专鞍山分校 , 辽宁 鞍山 1 1 4 0 4 4 )
谈谈刑事自诉案件
谈谈刑事自诉案件刑事自诉案件,一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控诉的轻微刑事案件;二是指被害人对被告人侵犯自己的身体、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
对于此类案件的受理和审判,目前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作法,有必要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什么是自诉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有些观点认为涉及到人身、财产的案件都应作为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控告权力,比如:强奸案、抢劫案、抢夺案等。
这些是错误的认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自诉案件的范围“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身体、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侵犯人身、财产的案件都是自诉案件。
自诉案件必须具备三个法定条件:一、告诉才处理,被害人遭到不法侵害时,首先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任何法律部门没有任何权力干涉。
二、被害人提起自诉案件,一定有证据证明是轻微的刑事案件。
被告人实施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构成情节严重的犯罪,应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立案处理或法院判决,不属于自诉案件。
只有公、检、法三机关都不认为犯罪的轻微的刑事案件才由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即一是被害人的人身、财产遭到被告人侵害,一定要有证据证明。
二是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及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确立了我国的自诉制度。
根据立法精神,刑事自诉案件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主要是指公然侮辱、诽谤案,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案,虐待案;第二类是不需要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如轻伤害案,抗拒执行判决、裁定案、重婚案、破坏现役军人婚姻案、遗弃案等。
刑事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刑事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刑事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司法独立性问题:刑事检察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受到政治、经济、人情等因素影响,导致司法独立性受到侵蚀,检察机关难以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
2. 侦查取证问题:刑事检察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侦查取证,但有时存在着侦查取证不完备、证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导致侦查工作的可信度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3. 案件审查问题:由于工作量大、人力资源不足等原因,刑事检察机关难以及时、全面地审查案件,导致案件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重要证据或关键信息可能被忽视或遗漏。
4. 公诉阶段问题:刑事检察工作在公诉阶段应当充分发挥公诉功能,但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公诉不坚决、不充分的问题,导致犯罪分子难以被追究刑责。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度设计不完善:刑事检察机关的制度设计、权力运行机制不够科学、完备,在操作层面容易出现人为失误、滥用职权等问题。
2. 人员素质和能力问题:一些刑事检察机关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也是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他们可能缺乏专业知识、行业
经验,无法适应和应对复杂的刑事案件。
3. 外在压力问题:刑事检察机关可能面临来自上级政府、舆论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检察机关的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导致问题的存在。
4. 资源匮乏问题:刑事检察机关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有限,难以胜任大量的刑事案件审查和公诉工作,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刑事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制度、能力、压力和资源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概述刑事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自诉案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自诉案件的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下列案件属于自诉案件:1. 被害人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诽谤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
2. 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由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告诉的案件。
3. 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告诉的案件。
4.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5. 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案件。
三、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如下:1. 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
2.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自己受到犯罪侵害。
3.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刑事责任能力。
4.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没有逃避侦查、起诉、审判的行为。
四、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1. 自诉案件的起诉: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写明被告人的姓名、住所地、犯罪事实和证据等。
2. 自诉案件的受理: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应当及时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受理;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告知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 自诉案件的审理: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4. 自诉案件的判决: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按照下列规定判决:(1)被告人有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判决有罪,并依法判处刑罚。
(2)被告人无罪,应当宣告无罪。
(3)被告人犯数罪的,应当分别判决。
(4)自诉人或者被告人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判决民事赔偿。
五、自诉案件的审理期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自诉案件的审理期限为:1. 第一审普通程序:自受理之日起,应当在六个月内审结。
刑事自诉案件法律流程(3篇)
第1篇一、自诉案件的定义刑事自诉案件是指自诉人(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以侵犯自己合法权益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刑事诉讼案件。
自诉案件的特点是当事人之间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案件的性质属于轻微的刑事案件。
二、自诉案件的提起1. 提起自诉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自诉案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有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2)有犯罪事实和证据;(3)属于人民法院管辖。
2. 提起自诉的方式自诉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起自诉:(1)书面自诉:自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自诉状,内容包括:自诉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被告人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住址等。
(2)口头自诉:自诉人也可以口头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由人民法院记录员制作笔录,自诉人签名或者盖章。
三、自诉案件的审查与受理1. 审查人民法院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自诉后,应当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1)自诉人是否具备诉讼权利能力;(2)被告人是否明确;(3)诉讼请求是否具体;(4)犯罪事实和证据是否充分;(5)是否属于人民法院管辖。
2. 受理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受理,并告知自诉人。
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并告知自诉人。
四、自诉案件的审理1. 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开庭审理。
自诉人或者被告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
2. 审理程序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如下:(1)自诉人陈述诉讼请求和事实;(2)被告人答辩;(3)证人作证;(4)出示证据;(5)法庭辩论;(6)法庭调查;(7)法庭辩论;(8)判决。
3. 送达判决书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判决,并送达当事人。
五、自诉案件的执行1. 执行条件自诉案件的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判决。
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强制执行;(2)罚款;(3)拘留。
检察院传唤人做调查多长时间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检察院传唤人做调查多长时间检察院是有权传唤他人做调查,任何人都需要积极配合检察院调查工作,如果遇到检察院传唤的话做调查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有些人工作太忙所以相关了解具体调查时间。
那么,检察院传唤人做调查多长时间?赢了网小编给出下面意见。
法律上没有虽然没有规定连续审讯不得超过多长时间,但是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庭审中,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之后,应当先行当庭调查。
法庭辩论结束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也应当进行调查。
第六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应当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证据。
《刑事诉讼法》第117条第2、3款: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这里已经明确规定“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也应当进行调查”,为此,可以推定连续审讯超过24小时,就是非法取得供述。
因为,人生一天应当有正常的睡眠时间,不让人正常睡眠、不给于必要的休息时间,就是非法取得。
《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的时间最长不得越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而对询问证人持续时间没有限制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证人询问时间也没有规定。
传唤的程序是怎样的(一)在消防执法过程中,需要传唤的,承办执法人员应当填写《传唤证》呈批报表,报领导批准后,出具《传唤证》。
(二)承办执法人员依法将《传唤证》送达被传唤人;被传唤人应当在《传唤证》回执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收到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刑事自诉案件几个问题(一)
一、自诉案件的范围刑诉法第170条规定了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根据刑诉法和刑法的规定,此类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起诉,法院才予受理的案件。
此类案件包括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及侵占案。
法律将这类案件对行为人的追诉权赋予被害人行使,是否向法院起诉完全取决于被害人的意志,国家不主动干预。
是考虑到这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较小。
97刑法将侵占案列入告诉才处理案件,也是考虑到被害人对涉及自己的财产有实际处分权,对他人侵占的财产是否起诉追究有权自行决定。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这是对79刑诉法关于法院直接受理的“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的刑事案件”规定的修改,既符合自诉案件的要求,又有利于防止公检法三机关在立案范围上的互相推诿,可以避免发生因对“不需要侦查”认识理解不一致而拒绝受理致使被害人控告无门。
构成这类自诉案件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被害人需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
这一条件说明,一方面自诉案件是直接侵犯被害人人身权、财产权的犯罪行为,因此起诉的主体原则上是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即被害人向法院直接起诉;另一方面,被害人在行使自诉权时,应当履行举证义务,提供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且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从案件性质上讲,属于轻微的刑事案件。
所谓轻微应指犯罪的性质不严重,情节和后果也不严重,社会影响也不大。
也就是说应从性质、情节、后果及社会影响等诸方面综合认定是否属于轻微的刑事案件,而不能仅从后果来看是否轻微。
为了进一步明确此类自诉案件的范围,防止三机关之间在立案受理上出现分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六家单位在共同制定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规定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1)故意伤害案(轻伤);(2)重婚案;(3)遗弃案;(4)妨害通信自由案;(5)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8)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以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
上述八种案件被确定为由法院直接受理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解决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而公安机关认为案件不严重、不需要侦查而不予立案,从而保证被害人控告权的行使。
但是这类案件在赋予被害人起诉权的同时,也加重了被害人的义务,即须举证证明被告人有罪并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当此类案件发案时被害人尚不明确谁是犯罪行为人或者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是被告人实施的犯罪时,被害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和控告,公安机关应作为公诉案件立案侦查。
也就是说能否作为自诉案件是由被害人有无充足证据决定的。
当被害人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时就可以向法院起诉而成为自诉案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时,被害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控告。
即使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后不主动地报案和控告,公安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并认为有必要时也应立案侦查,因为这类案件不同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在被害人不控告不起诉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应当进行立案侦查。
只有这样才符合法律规定,也才能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刑诉法为了解决实践中长期存在的被害人状告无门的难题,充分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同时督促公安机关和检察院积极追究犯罪,避免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放纵犯罪现象的出现,增设了新的自诉案件种类,作为公诉案件的补充。
构成这类自诉案件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被害人应当提供证明被告人犯罪的充分证据;二是被告人的犯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即不属于刑诉法第15条规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三是被告人所侵犯的是被害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四是公安或检察机关应当立案侦查及起诉,但
事实上没有进行这项诉讼活动。
在这里有必要对“不予追究”稍作分析,根据刑诉法有关条款的规定,“不予追究”是指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对行为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并终止刑事诉讼程序的诉讼活动。
对于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形式,在实践中认识并不一致,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指不立案和不起诉。
笔者认为还应包括撤消案件。
构成这种自诉案件,可以说是由公诉案件转化成的自诉案件。
也就是说这类犯罪案件本应属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范围,并应由检察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但是在公安和检察机关不予追诉,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和实现的情况下的一种补救性的起诉方式。
刑诉法赋予了被害人比较广泛的诉讼权利:既包括在公诉程序中请求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和起诉的权利,也包括在自诉程序中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权利。
从刑诉法就被害人的追诉权的规定可以看出,在公诉程序中,从控告犯罪,要求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到请求提起公诉,直至向法院提起自诉,其追诉权具有可转化性,即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公安和检察机关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不予追究时才能提起自诉。
因此,形成这种新类型的自诉案件,就本质而言,是由公诉案件转化而成的自诉案件。
这种可转化性就是公诉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转化,成为自诉权,从而更全面地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二、自诉人的范围
自诉人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是刑事诉讼的主体。
确定自诉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解决谁能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自诉的资格问题。
只有具备法定资格的人才能成为自诉人。
除被害人有权提起刑事自诉,其他人能否提起自诉,又处于什么样的诉讼地位,以什么身份提起?对此刑诉法规定: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如何理解这一规定,是否这些人都是自诉人,有必要作具体分析。
(一)刑事被害人。
自诉人首先表现为刑事被害人,这是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决定的。
被害人由于与案件事实及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决定着他参加诉讼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行使法律赋予他的各项诉讼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因此作为自诉主体的被害人,应当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人,如果不是本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或者被害结果不是由犯罪行为直接造成,都不能作为被害人,也不能成为提起自诉的主体。
事实上也只有刑事被害人在其人身、财产等权利遭受犯罪行为侵害时才会积极地行使控告和起诉权,成为具有实体意义与程序意义上的自诉人。
(二)被害人的近亲属。
根据刑诉法的规定,被害人的近亲属也有权起诉,其法律地位等同于被害人,也是刑事自诉人。
但是近亲属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成为自诉人,其条件就是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被害人的自诉人资格转移的法律事实。
被害人作为自诉人是法律赋予特定人的资格,这种资格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够转移给他人,但在法律承认的特定情况下,自诉人的资格就会转移,这种转移就承受方来说就是承受资格。
因此在自诉案件中有时会出现被害人的自诉人资格的转移与承受问题,这就构成了刑事自诉人的特殊情况。
当然这种转移是有条件的,其一,有自诉资格的主体在法律上已不复存在,也就是被害人的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
其二,自诉人资格的转移发生在与自诉人有特定利害关系的主体之间,没有这种关系不发生资格转移。
这个特定利害关系对自然人来说就是彼此间存在近亲属的法律关系。
对此刑诉法规定,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时,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起诉。
也就是说有被害人死亡的事实,才会有被害人的近亲属以自己的名义作为自诉人起诉。
因为法律上不再承认已死亡的被害人还具有自诉人资格,他的主体资格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其近亲属承受。
法律允许已死亡的被害人的近亲属以自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既维护被害人的权利,也维护近亲
属依法应获得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