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现状概要
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及治疗
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及治疗
摘要】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mCNV)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失明的常见病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造影(OCTA)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并可用于辅助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已经成为一线疗法。mCNV基线病变的大小、病变的位置、黄斑脉络膜厚度、视网膜萎缩的发展和扩大以及发病年龄都成为预后因素。现就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
【中图分类号】R7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6-0008-02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Hong Meijing, Peng Hu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China
【Abstract】Myopic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 (mCNV) has become a common cause of irreversible blindness worldwid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re helpful for diagnosi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 is also a very useful tool and can be used to assist treatment.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herapy has become the first-line therapy. The size of the mCNV baseline lesion, the location of the les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macular choroid, the development and enlargement of retinal atrophy, and the age of onset are all prognostic facto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健康宣教
解眼部健康状况
02
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控制慢性病
01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
时发现病变
自我管理
01
定期检查:定期 进行眼底检查,
及时发现病变
02
健康饮食: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
油腻食物
03
适量运动:保持 适当的运动量,
增强体质
04
戒烟限酒:戒烟 限酒,减少对血
管的损害
05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避免焦虑
和抑郁
06
定期复查:定期 进行眼底检查,
及时发现病变
谢谢
汇报人:刀客特万
01
03
02
激光治疗:光动力疗 法(PDT),通过激 光照射破坏新生血管
04
其他治疗方法:如激素 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 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选择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anti-VEGF)
1 药物:如雷珠单抗、 阿柏西普等,可抑 制新生血管生长
皮质类固醇药物:
2 如地塞米松等, 可减轻炎症反应
缺损
03
眼底出血:眼 底出血、视网
膜出血
04
视网膜水肿: 视网膜水肿、
视网膜脱离
05
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出血
06
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萎缩、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几个重要问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几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 egeneration,AMD)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的脉络膜新生血管(ne ovascularization,CNV)在的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因而成为眼底病研究领域里的最活跃的热点。2000年,美国FDA批准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继发于AMD的CNV,2006年,美国FDA又批准了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用于治疗继发于AMD的CNV,尤其后者,由于疗效卓著,被评为2006年度美国的10大卫生新闻。目前, CNV的治疗可谓百花齐放,这些方法包括激光光凝、滋养血管光凝、PDT、手术治疗、放射疗法、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以及很多正在研究的方法,如VEGFtrap,小干扰RNA技术等等,然而,要在如此众多的治疗方法中选择一个最适合我国患者的治疗方法,取得最大的治疗益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典型性或是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典型和隐匿性CNV的概念是80年代黄斑光凝研究组(Macul ar photocoagulation study,MPS)为研究激光治疗“湿性”A MD脉络膜新生血管而提出的[1]。为了了解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位置和性质,MPS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 ngiography, FFA)的表现将继发于AMD的CNV分为典型性和隐
匿性CNV。所谓典型者(classic CNV),在FFA早期即可见清晰划线的高荧光(边界清楚),随造影过程荧光逐渐增强并向外扩散渗漏。所谓隐匿者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纤维血管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Fibrovascularized retinal pigment epithel ial detachment, FPED),可见RPE不规则隆起,常有高荧光点。造影晚期,病变边界可有/或无荧光渗漏,荧光素可积存于纤维组织内或积存于视网膜下间隙。二是无源性荧光渗漏(Late le akage of an undetermined source, LLUS),即FFA早期可见轻微的渗漏区,晚期渗漏明显,但渗漏边界不清楚,没有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CNV要么是典型性的CNV,要么是隐匿性的CNV,很多情况是混合性的。如果病变中的典型性CNV大于50%,称之为典型为主性CNV,而如果典型的CNV的成份小于50%,则称为轻微典型性CNV。
CNV治疗研究现状
CNV治疗研究现状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年龄<50岁的患者中心视力丧失的常见原因,其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病因包括病理性近视、特发性CNV(ICNV)、眼拟组织包浆菌病综合征、眼底血管样条纹以及外伤等。其中,年龄<50岁的CNV患者,如不伴有明显的眼内炎症反应或其他促使新生血管发生的因素,则将此类CNV定义为ICNV[1]。根据Cohen等[2]对363例年轻CNV患者进行的病因学研究发现,ICNV占17%,其发病率仅次于高度近视引发的CNV,不容忽视。ICNV的常见症状包括视物模糊、视物变形、视野固定暗点等。尽管多数患者的自然预后相对良好,但较大面积的CNV常导致中心视力丧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有必要对其进行及时治疗。目前ICNV的治疗方法包括光动力疗法(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激光光凝治疗、手术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TTT)以及联合治疗等,其中主要治疗方法为PDT和抗VEGF治疗,PDT联合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法,对旁中心凹ICNV亦可以考虑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本文将就ICNV的各项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1PDT
PDT是将光敏剂维替泊芬由静脉注入体内,与血管内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后聚集在新生血管处,再由特殊波长的激光激发,最终产生大量自由基,直接作用于CNV使之破坏,并促使血栓形成,使新生血管闭塞并最终萎缩。PDT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所导致的CNV,近年来,亦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PDT治疗ICNV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Chan等[4]对经标准PDT治疗的17例ICNV患者(17眼)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随访期为1a。首次随访时若荧光素血管造影可见荧光素渗漏则进行重复治疗。末诊时,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由0.64logMAR提高至0.41logMAR(P=0.007),其中16眼(94%)视力稳定或改善,仅1眼(6%)视力减退。平均PDT治疗1.8次。未观测到任何严重局部或全身并发症。这一结果表明PDT可稳定甚至提高ICNV患者的视力。国内外多项研究[5-9]均证实了这一点。亦有学者对PDT治疗ICNV后最终视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初诊视力、病变面积和性别均会对最终视力产生影响,女性、初诊视力>20/60及CNV面积≤1个视盘区者最终视力更好[10]。尽管以上多项研究均证实了PDT治疗ICNV的疗效,亦有学者报告PDT治疗ICNV后可发生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严重改变[9,11]。Postelmans等[12]报告了2例年轻女性ICNV患者,经PDT治疗后出现局部严重的RPE改变,认为可能与患者RPE内在缺陷或性激素影响有关。黎晓新等[13]对接受PDT治疗的43例(45眼)ICNV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PDT治疗后PRE改变的发生率高达48.9%,且多数累及4个象限,其范围与PDT治疗范围接近,但统计学分析未显示RPE改变与性别相关。Postelmans 等[12]的研究成果可能与女性ICNV发病率较高,观察例数较少有关。研究结果还显示发生RPE改变眼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未发生RPE改变眼的患者,提示年轻患者PDT治疗后RPE易过度反应,因此眼科医师使用PDT治疗ICNV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时应当谨慎,可考虑适当减低照射光的强度和范围。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
究
病理性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特点是眼轴长度过长和视网膜薄弱,容易出现
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康柏西
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手
术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本文将对此进行临床研究,以探讨该疗法的临床
疗效及安全性。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评估其治
疗疗效及安全性,为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适应症的患者,共计100例。
2. 治疗方法: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每2周一次,共3次为一个疗程。
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视力、眼压、眼底血管状况等指标,评估治疗
效果及安全性。
4.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治疗效果:经过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眼底血管
新生明显减少,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的一年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2. 安全性评估:在观察期内,未出现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四、讨论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具有明显的疗效,疗程短,患
者耐受性好,治疗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治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加强长期疗效观察,提高治疗效果。
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因治疗新进展
Q 7生第 1 第 6期 0 5卷
Junl f l i l o ta oo .0 7 V 11 . o6 ora o i c hhl l ̄ 20 . o.5 N . C n aO m
・
573 ・
・
综述与讲座 ・
脉络膜新生 血管基 因治 疗新进 展
杩红燕 综述 钱 勇 审校
【 摘要】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危害视力的主要病变之一, 其发生与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失衡有关,
尚无 有效的治疗方法。脉络膜新生血管 的基 因治疗 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新的治疗理 念 , 文对基 因治疗 的研究进 展 本
进行综述 。
【 关键宇】 脉络膜新生血管; 基因治疗
e a s r a y-b t l s a e n e e t r a me to t n h n e ge t d l u amo t v o p r c e t n p o .G n h r p r g e h p o a e t t V. we h f t i e e t e a y b i s n w o frp t n wi CN n e i s h
g n ss i d et e u b l n e o e v s u a ia o h b tr co sa d go h f co s e e i s u ot n sa c fn o a c l r t n i i i yf tr n rwt tr .Th r ame t t o NV h s h zi n o a a et t n h do C a e me f
如何选择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式
如何选择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式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来源于脉络膜的新生血管形成,因其多发生于黄斑区,常引起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甚至导致失明。CNV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涉及到多个步骤的病理过程,它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管腔的形成,血管基底膜被复,以及周围纤维组织的增生。其发病机制是不同的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触发的不适当的血管生长,这些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一些炎性细胞因子等,其中VEGF是CNV形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始动因子[1]。CNV的动态演变过程包括初起期、炎症活跃期和炎症退行期,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则主要针对新生血管形成因子以及CNV 病变过程中的炎症过程,亦即抗新生血管和抗炎症治疗;对于已经产生的CNV,除手术治疗以外,可采用激光光凝、经瞳孔热疗(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等机械或物理封闭新生血管的方法;针对新生血管因子作用于效应细胞的环节,还有阻断生长因子的信号传递系统等方法。此外,尚有数十种正在研究的针对其他非VEGF类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药物。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CNV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上该如何选择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赵明威
一、激光治疗
1. 光动力疗法(PDT)PDT治疗CNV的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入光敏药物,继而采用特
脉络膜新生血管介绍
脉络膜新生血管介绍
篇1:脉络膜新生血管介绍
为了帮助大家普及健康知识,这次我们要介绍的是脉络膜新生血管,这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所以大家肯定不知道也没关系,哪怕是第一次听说。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脉络膜新生血管,请大家认真阅读。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指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通过bruch膜的裂口而扩展,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或神经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或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与脉络膜之间增殖形成,许多累及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疾病均可导致cnv的形成,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多见于黄斑部,因而损害中心视力。本病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于成人眼,特别是60岁以上者。应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
典型症状: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的早期,可能没有自觉症状。随着其逐渐膨胀、渗漏和破裂出血,可引起视力下降、视觉扭曲、中央或旁中央暗点、反复发作的症状,以及黄斑的严重损害,可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
在眼底镜检查中通常很难发现视网膜下的新生血管。在一般的眼底检查中,视网膜下出血是一个可靠的指征,由于出血位于色素上皮的深层表面,边界清晰,所以呈暗红色、蓝灰色或棕灰色。如果出血穿透色素上皮,到达视网膜的神经上皮下或神经上皮,则为鲜红色。在少数情况下,出血可以穿透视网膜神经上皮并逸入玻璃体。另一个迹象是脂质样渗出的出现。新生血管区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不同。其浆液混浊,病程长者可出现囊性黄斑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持续数月或数年,逐渐
PDT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反应。其过程是,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而激发态的光敏剂又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受损乃至死亡。
那么,在眼病治疗中PDT又有着哪些应用?
眼睛杀手: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CNV)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出现的早期,可无自觉症状。随着其逐渐扩大渗漏和破裂出血,可致视力减退、视物变形,出现中心或旁中心暗点鶒。症状反复发作者,黄斑部受到严重破坏,可造成永久性视力障碍。检眼镜检查常不易发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在一般眼底检查时多表现为渗出和出血。比较可靠的指征是出现视网膜下出血因出血位于色素上皮深面而呈暗红色、青灰色或棕灰色,边界比较清楚健康搜索如果出血穿破色素上皮达视网膜的神经上皮下或神经上皮内即呈鲜红颜色。少数病例出血可穿破视网膜神经上皮而逸入玻璃体内健康搜索。
另一体征是类脂质渗出的出现。在新生血管区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它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时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不同其浆液较为混浊。病程较长的病例可出现囊样黄斑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迁延数月或数年逐渐稳定下来,由灰黄色的纤维血管膜代替,以后可变成白色,最后形成一片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区。
CNV症状表现:视物变形
CNV症状表现:不能阅读
CNV症状表现:中心视敏感下降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
定 的临床效果 。
I 抗 VEGF 类 药 物
1 . 1 黄 斑 变 性 的 治 疗 目前 , 常 用 的 抗 VEGF药 主 要 是 重 组 人 VEGF单 克 隆 抗 体 B e v a c i z u ma b( 倍
伐 单 抗 )和 Ra n i b i z u ma b( 雷 珠 单 抗 ) , 通 过 抑 制 VE GF达 到 抑 制 新 生 血 管 生 成 的 作 用 。 美 国 国 立
ffa显示cnv消失占48cnv减少占28无改变者占810摘自ikuno2010年发表于ophthalmolpdt或倍伐单抗治疗亚洲年长女性近视性cnv年的视力结果报告显示2年来倍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较pdt给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视力结果即倍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能更有效地治疗高度近视性cnv形成但其未必能改变此病的自然病程且此项研究并非一项随机的前瞻性研究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ຫໍສະໝຸດ Baidu
抗新生血管形成
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 : R 7 7 3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1 5 — 1 9 9 6 — 0 3 脉 络膜新 生血 管 ( C NV) 是 一 种严 重 影 响 视力
0 . 0 5 ) ; 治疗后 1 2个 月 平 均 CRT 值 为 ( 2 6 2 .9 2士
分析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前 后OCT-A的特征
分析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抗VEGF药物治
疗前后OCT-A的特征
【摘要】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抗VEGF药物已成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CNV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的OCT-A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OCT-A在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变化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治疗前,CNV呈现明显的血管增生和扩张,治疗后血管密度和面积均显著减少。OCT-A在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变化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预后。结论指出抗VEGF药物治疗对CNV患者的影响显著,而OCT-A作为重要的评估工具和监测手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关注OCT-A在CNV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技术进展。
【关键词】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OCT-A, 抗VEGF药物治疗, 病情评估, 疾病监测, 复发诊断, 治疗效果, 研究方向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药物的广泛应用,CNV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改善。CNV 患者在接受抗VEGF治疗前后的眼底变化及疾病发展依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也给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带来了挑战。利用光准分辨全视
网膜血管成像技术(OCT-A)来观察CNV患者在接受抗VEGF治疗前后的眼底特征变化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OCT-A技术具有无创、高分辨率、无需注射造影剂等优点,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
211066759_肥厚型脉络膜疾病研究现状
经验交流
102肥厚型脉络膜疾病研究现状
万雪,段俊国#(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84)
摘要:肥厚型脉络膜疾病分肥厚型脉络膜黄斑病变及肥厚型脉络膜其他毛细血管疾病两大类。肥厚型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PNV)、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I型动脉瘤新生血管(PCV/AT1)归属于肥厚型脉络膜黄斑病变。视乳头周围肥厚型脉络膜综合征(PPS)、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CE)归属于肥厚型脉络膜其他毛细血管疾病。患者以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甚至视力丧失为主要症状,治愈率较低。主要综述肥厚型脉络膜疾病的病因病理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肥厚型脉络膜疾病;相互关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谱(PDS)主要包含以下6
种疾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
肥厚型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肥厚
型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PNV)、息肉样脉络膜
血管病变(PCV)/I型动脉瘤新生血管(AT1)、
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CE)、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
综合征(PPS)。脉络膜增厚并伴有视网膜色素上
皮病理改变,诊断为PPE;脉络膜增厚伴有视网膜
下积液,诊断为CSC;脉络膜增厚,伴脉络膜新生
血管,诊断为PNV;脉络膜增厚,伴动脉瘤,诊断
为PCV/AT1;增厚的脉络膜位于视乳头附近,诊断
为PPS;脉络膜变薄,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完整,视
网膜色素上皮层在凹陷的内部,诊断为FCE。这些
疾病代表了共同致病过程的不同表现,描述了一个
脉络膜新生血管原因是什么?怎么治?
脉络膜新生血管原因是什么?怎么治?
黄斑部尤其是中央凹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话,会导致视力明显下降。这是一种严重的情况,会导致视野中心难以看清并影响日常生活。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不是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唯一疾病。
下文探讨一下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血管样条纹、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葡萄膜炎。
视网膜外侧富含血管的膜称为脉络膜,从脉络膜生长出的原本不存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方或上方的异常血管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与正常血管不同,它是脆弱的,会渗漏血液成分并导致出血。血液成分的泄漏会导致视网膜肿胀(视网膜水肿)和视网膜下积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这会损害正常的视网膜并降低视觉功能。最终,黄斑上会形成一个大疤痕,如果疾病发展到那个程度,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视网膜了。
【症例1】 47岁女性
双眼最高近视度数超过1800度。双眼的轴向长度也超过30毫米。大约两个月前,只用左眼视物时,东西看起都是扭曲的。
矫正视力可达1.2。
眼底照片可以看到很多近视性的眼底变化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图像
在中央凹上方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侧)上方可见一个高反射团块,疑似出现了脉络膜新生血管。
荧光眼底血管照影图像
圆圈区域是脉络膜新生血管。本例高度近视,考虑为近视性脉络
膜新生血管。
【症例2】 45岁女性
两年前,发现右眼黄斑部病变。仅用右眼视物时,东西看起来扭曲。
矫正视力可达1.5。
眼底照片可见中央凹下有一黄白色纤维团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图像
在中央凹下,可见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高反射团块,高度疑似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新进展
脉 络 膜新 生 血 管 ( C NV ) 叉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 常见 于 许
多眼部疾病( 如黄斑变 性 、 特 发 性 脉 络 膜 新 生 血 管 以及 中心 性
( De p a r t me n t o fO p h t h a l mo l o g y,Th e F o u r t h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Ku n mi n g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Ku n mi n g 6 5 0 0 0 0 , C h i n a )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
[ K e y w o r d s ] C h o r o i d n e o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 Dr u g t r e a t me n t
Ne w p r o g r e s s i n t r e a t me nt f o r c h o r o i d a l n e O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ZH ANG Yi ng r e v i e wi n g LI Yunq i n c he c ki ng
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作者:林鸿徐国兴
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03期
【摘要】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来自脉络膜血管的病理性新生血管侵入视网膜下腔形成。CNV可发生于许多眼底疾病,可引起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继而可形成瘢痕,造成黄斑部损伤,严重影响中心视力。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任何原因引起血管生成因子相对或绝对增多就会导致新生血管生成。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在CNV的临床分类和形成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理机制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来自脉络膜的病理性新生血管。CNV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发生于许多眼底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以及高度近视眼的眼底病变等。CNV管壁通透性较高,易出血和渗出,久之则形成瘢痕,造成黄斑部损伤,严重影响中心视力,甚至致盲。
一 CNV的分类
临床上CNV一般根据观察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按病因、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位置关系、距离黄斑无血管区中心的位置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按CNV与RPE的位置关系分类:⑴RPE下型CNV,又称Ⅰ型CNV,指CNV在RPE下间隙生长,尚未突破RPE层;⑵视网膜下型CNV,又称Ⅱ型CNV,指CNV穿破RPE层在视网膜神经层下生长;⑶混合型CNV,又称为Ⅰ+Ⅱ型CNV,指CNV既在RPE下间隙生长,又在视网膜神经层下间隙生长[1]。这种按CNV与RPE位置关系的分类对指导视网膜下手术有一定意义[1,2]。Ⅰ型由于CNV位于RPE下,因此手术取膜时易造成RPE损伤。而Ⅱ型患眼的CNV位于神经上皮与RPE之间,手术对RPE的损害较轻,脉络膜和RPE之间可以维持相对正常的生理和解剖位置,术后效果好;混合型的取膜手术效果介于Ⅰ型与Ⅱ型之间。
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一
为两类 :① 隐匿性 C V I型 ,F N F A早期 出现 小而不规则 的 R E P
下强荧光 区, 晚期 视网膜下组织荧 光素渗漏 。② 隐匿性 C VⅡ N
型 , ~ 期 无 边 界 清 晰 的 C V 性 强 荧 光 出 现 ,晚 期 有 不 规 则 m 早 N
或 边 界 欠 清 的 R E下 渗 漏 , 成 斑 点 状 或 片 状 强 荧 光 , 伴 视 P 形 常 网膜 下 出 血 遮 蔽 荧 光 。C V 的 F A 分类 是 C V 的 基 本 描 述 方 N F N 法 . C V的 诊 断 、 后 判 断及 指 导 治 疗 有 重 要 价 值 。 F 对 N 预 F A显 示 仅 1%的 湿 性 A 3 MD患 眼 为典 型 C V, 合 激 光 光 凝 治 疗 标 准 , N 符
一
综述 。
【 t 词 】 脉 络 膜 新 生 血 管 病 理 机 制 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现状
【关键词】脉络膜【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0引言新生血管生成是指由已存在的血管床产生新的毛细血管芽的过程[1]. 根据发生时间和部位不同,对机体可能有利,也可能造成病理性损害. 新生血管可以在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及视盘等几乎所有的眼内成熟组织中出现,由其引发的出血、渗出及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可以导致眼部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严重损害视功能. 人类对新生血管的认识已有130余年的历史[2],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对新生血管发生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极大地提高了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水平.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眼内新生血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眼部多种疾病有关,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组织胞浆菌病、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以及眼部肿瘤和眼外伤等. 其中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3]. CNV常累及黄斑,引起反复出血、渗出、瘢痕形成,严重损害中心视力. 迄今为止,CNV相关疾病的治疗仍是眼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1传统激光疗法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激光热效应使CNV闭塞,同时光凝使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产生瘢痕,从而减少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致使新生血管萎缩. 最初,激光光凝仅用于治疗边界清楚的黄斑中心凹外和旁中心凹的CNV,经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具有延缓视力下降的作用[4-5]. 近年来,由于靛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技术的逐渐普及,人们尝试在ICGA的引导下,用激光治疗边界不清,即所谓隐匿型CNV,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7]. 但是,由于CNV常位于旁中心凹或中心凹下,传统的光凝治疗会同时损伤CNV浅层的视网膜,而使视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使这一疗法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Desatnik等[8]利用ICGA及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辨认渗出性AMD中CNV的滋养血管,通过光凝中心凹外的CNV滋养血管,使CNV闭塞,可同时保存中心视力,为光凝治疗CNV相关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 但存在的问题是可见滋养血管的CNV病例极少,适应证较窄. 2经瞳孔温热疗法Oosterhuis等[9]最初运用810 nm红外半导体激光,通过散大的瞳孔治疗人脉络膜黑色素瘤,并将这一技术命名为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 Reichei 等[10]应用TTT治疗了AMD患者眼内隐匿性CNV,治疗后病变渗漏明显减少. TTT治疗采用波长810 nm的半导体红外激光,强度低、光斑大、曝光时间较长,通过瞳孔将长脉冲激光的热能输送到脉络膜和RPE,达到封闭CNV的目的. 红外激光较传统的激光组织穿透性强,更易达到脉络膜组织,降低了对视网膜神经上皮的损伤;另外,其温度升高较为温和,对邻近组织损伤不大,可应用于黄斑下CNV. TTT治疗方法简单,价格经济,国内有多家医院采用TTT治疗各类CNV相关疾病,并取得一定疗效. 我科已采用TTT治疗AMD,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和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等患者500余例,总有效率达85%以上. 其中随访渗出性AMD患者35例43只眼,治疗后20/43眼(46.5%)CNV渗漏完全停止,18/43眼(41.9%)渗漏明显减少;11/43眼(26.0%)视力提高,29/43眼(67.0%)视力无变化,效果满意. 但此疗法的随访时间尚短,还有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3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应用具有光化学作用的光激活光敏
感剂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通过静脉内注射光敏剂,光敏剂选择性地与CNV内皮结合,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激发产生单态氧,使血管内皮受损,导致细胞脱颗粒,随后启动凝血机制,从而使CNV闭塞[11]. 美国FDA于2000年批准用维速达尔(商品名visudyne,化学名verteporfin)光敏剂治疗AMD等CNV相关疾病,并已完成包括TAP(treatment of AMD with PDT)和
VIP(verteporfin in PDT)在内的多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表明PDT治疗组在视力、对比敏感度及CNV渗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了PDT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12]. 国内自2000年开始采用这一疗法治疗合并CNV的AMD患者,最长随访时间已逾4年[13],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影响PDT治疗视力预后的因素有治疗前视力、CNV大小、CNV治疗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变化、CNV的FFA分型以及CNV病程等[14]. 虽然采用PDT治疗CNV更具特异性,但由于PDT所用光敏剂价格昂贵,且需要重复治疗,限制了许多发展中国家CNV患者的应用. 另外,CNV复
发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4手术疗法近年来,由于眼显微手
术的发展,使CNV的手术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玻璃体切除术可去除大面积的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有益于阻止光感受器的损害;可以在黄斑区施行黄斑下CNV膜剥除,同时进行自体或同种异体的色素上皮移植术[15];还可以行黄斑转位术,以保持光感受器的功能等. 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各研究组病例选择差异大,因而对视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评价也不一. 19992003年,美国眼科学会组织发起的黄斑下手术临床试验(submacular surgery trials, SST),对黄斑下手术治疗CN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了评价. 最终的结果证实黄斑下手术对于治疗CNV并无明显优势,不能提高患者与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也极大地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及预后. 只有对视力低于4.3,伴有黄斑区大片出血的AMD患者,黄斑下手术才可显著降低
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的机率. 目前CNV手术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遭到质疑,因而应充分权衡利弊,慎行黄斑下手术. 5放射疗法CNV的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治疗和放射敷贴治疗[16]. 其原理是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处于S期的早期时,放射线照射可破坏DNA,使这些细胞在下次有丝分裂中死
亡,从而有效地抑制细胞增生. 新生血管形成早期必须先有内皮细胞向周围组织移行和增生,放射线照射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达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目的[17]. 国外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资料显示,针对AMD引起的CNV患者,外照射治疗后中度视力下降与AMD的自然病程相似,引起严重视力下降的可能性减少了一半,在维持或提高视力方面效果有限[18]. 运用Sr90放射敷贴治疗合并CNV的AMD患者,在短期内具有延缓视力下降的作用,而12 mo后的疗效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19]. 目前,放射疗法治疗CNV相关疾病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其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6药物治疗CNV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其调控[20]. 目前已发现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ed factor, HIF)和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 Ang)等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以及PKC,MAPK和Ca2+等信号转导通路在CNV的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1-22]. 随着研究的深入,采用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对抗新生血管的生长,已成为治疗CNV的新策略[23-24]. Macugen是一种抗VEGF适体(an aptamer inhibitor of VEGF),能够
特异性抑制细胞外VEGF的活性,美国FDA于2005年批准Macugen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