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大班语言活动:父与子(看图讲述)_069文档
大班语言教案《父与子》
大班语言教案《父与子》教案主题:《父与子》语文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父与子》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父与子》的阅读技巧;3.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对人生和亲情的思考能力。
教材准备:1.课文《父与子》的复印件;2.学生课本。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父与子》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提出问题:你对《父与子》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第二步:预读(10分钟)1.让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快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2.指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第三步:深度阅读(2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父与子》;2.课堂上分组讨论各自的理解和感受;第四步:阅读技巧(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父与子》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等;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拓展词汇和理解句子结构。
第五步: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故事中的父亲为什么选择和儿子离开乡村?为什么儿子最终决定回家?2.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自己的观点。
第六步:思考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提问:你认为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2.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延伸:1.邀请学生完成一篇读后感,表达对《父与子》的理解和感受;2.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有关父子关系和人生选择的文章,进行比较和对比;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编写一篇悲剧故事,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父与子幼儿园大班教案
父与子幼儿园大班教案父与子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9篇)父与子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设计意图一次课间,我发现几个小朋友凑在一起看一本儿童漫画书,那幽默风趣的画面不时把他们逗得开怀大笑。
我想,既然孩子这么喜欢漫画,何不组织一次漫画欣赏活动呢?于是,我选择了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作品《父与子》中的几幅作品。
因为,这些漫画形象夸张,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幽默诙谐且贴近孩子生活,很适合孩子欣赏。
本活动通过看哑剧表演、欣赏漫画、表演漫画等环节不仅让幼儿在看看、演演、讲讲中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而且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1、理解漫画作品内容,尝试运用语言讲述漫画内容。
2、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3、通过欣赏,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喜欢漫画。
活动准备1、根据漫画排练一段哑剧。
2、道具:椅子、毛笔、小水桶、棍子若干。
活动过程小朋友们,有个小孩不小心把家里的镜子打坏了。
他怕爸爸打,后来是怎么做的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哑剧表演,名字叫《特殊的图画》。
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这个小孩把镜子打坏了,想了个什么办法?幼1:好像是他拿胶水把镜子给粘起来了。
幼2:好像是没怎么粘好,后来被爸爸发现了。
幼3:一开始,爸爸没发现,爸爸还在那儿高兴地照镜子呢。
幼4:最后,他爸爸发现了,追着要打他。
评析:本活动第一个环节请小朋友看哑剧表演。
两个小朋友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再请小朋友根据哑剧猜一猜他怕爸爸扫。
想了个什么办法?一下子激起孩子说的欲望。
同时也为孩子看漫画做了铺垫。
二、欣赏漫画《特殊的图画》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漫画《特殊的图画》。
1、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爸爸长得什么样子?(光头、胡子、胖胖的、穿着黑色西装马甲。
)儿子呢?2、今天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现在先请小朋友来看看,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提出来。
3、谁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请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请其他幼儿帮助一起解决。
大班语言教案《父与子》
大班语言教案《父与子》父与子是一篇以家庭为主题的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作家吕晓波。
作品以一个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他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了解法国文学作品《父与子》的背景和作者背景。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思想,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引出本课的话题。
2.展示法国地图,介绍法国文化和文学,并简要介绍吕晓波作品。
3.播放法国风景片段,带领学生感受法国浪漫的风情。
第二步:阅读理解1.学生独自阅读《父与子》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并完成相关的词汇和表达练习。
3.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情节,以及小男孩对父亲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文学鉴赏1.展示法国文学经典著作《小王子》的插图和摘录,让学生对法国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2.通过分析《父与子》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带领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思考。
第四步:写作练习1.要求学生以《父与子》为题,写一篇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或者对父爱的感悟。
2.指导学生组织自己的思路和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意见。
第五步:课堂总结1.结合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2.回顾本课所学习的法国文学作品和相关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和思考。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方面的表现,评价其阅读和思考能力。
2.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悟的深度。
大班教案-父与子
大班教案:父与子活动目标:1、经过幽默画(最后一具苹果),鼓舞幼儿想想、说说、笑笑,体验诙谐的情节,培养幽默的日子态度。
2、鼓舞幼儿尝试用别同的幽默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觉。
3、引导幼儿从画面的理解说述中悟出坚持到底就能完成任务的道理。
活动预备:《父与子》的系列图片、课件、苹果树、父与子的漫画书一、谈话导入1、教师出示苹果树师:这是什么树?树上有几个苹果?2师:你们瞧,那个苹果又大又圆你们想吃吗?老师这有两个人他们也想吃那个苹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3 教师出示两个纸偶,引导幼儿猜一猜他们想得到苹果方法。
二、看图说述1、师: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父子俩有没有想到这么好的方法。
2、出示第一幅图: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师:我觉得父亲的动作看起来很有味,老师来学一学,你们帮老师看一看做得对别对。
教师扮演这棵苹果树,引导幼儿摹仿父亲的动作吃力的摇树。
师:父亲也是如此用力的摇树的,你们觉得他可以得到那个苹果吗?结果会是你们想得那样吗?那我们往下看。
3、出示第二幅图提咨询:亲孩子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他看着父亲满头大汗,也开始动脑筋想方法了。
那里子会想出什么好方法呢?4、出示第三幅图师:没拿到苹果,父亲很别甘心,父亲又有了什么方法了?师:你们看拐杖就差一点就能够碰到那个苹果了,我想这次他们应该能够吃到美味的苹果了。
那你们觉得能够吃到吗?5、出示第四幅图师:很遗憾!他们没有吃到苹果。
他们别得别想方法。
大伙儿看这次父亲用什么办法摘苹果?6、出示第五幅图师:鞋子扔出去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了?师:老爸和亲孩子忙了半天还没有得到苹果,心情怎么样?会可不能想方法?假如是你,你会坚持下去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有没有像我们小朋友说得那样。
师:假如你是这个亲孩子,在父亲想要放弃的时候你会对他说什么?(教师总结做事要坚持要努力别能半途而废)三、观赏漫画故事1、教师请幼儿完整的说述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每幅图角降上的序号,并要求幼儿说出它的作用。
大班看图讲述教案 幽默画《父与子》
大班看图讲述教案幽默画《父与子》活动目标:1、初步接触幽默画,体会幽默画所蕴涵的趣味性。
2、在观察角色动态、表情,联想家庭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与感受。
活动准备:1、教师用书一份。
2、幼儿用书每组一份。
3、幼儿收集的各类装饰性材料、服装、道具。
活动过程:一、观察角色形象,引起学习兴趣。
1、出示《父与子》幽默画,幼儿猜想角色形象。
2、幼儿观察《父与子》的角色形象,自由讲述。
二、自主阅读幽默画,拓展思维想象结果。
1、集体观察讲述第一组图“救火”。
2、自主观察讲述第二组图“做错好事”。
3、分析总结《父与子》的角色形象,感知幽默画的趣味性。
三、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打扮“父亲”形象。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神秘非非”一、主题选定去冬以来,一种极具流行的疾病“SARS”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悄悄传播开来,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这一群人小鬼大的孩子们似乎也感觉到了生活的异常,终于有一天,陈可小朋友问我:“焦老师,我们的玩具怎么都被泡起来了呀?”可可的问题就像一根导火索,引来了孩子们无数个问题:“老师,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怎么有好多都没来上幼儿园呢?”“老师,我们怎么每天早上来都要泡手呢?”“老师,我在路上看到好多人都戴着口罩,妈妈也非让我戴上不可···”这时的我突然意识到,这正是孩子们自己所想,所要了解和知道的,而且和孩子们对这些问题,对生命的认识进行深入的探讨也是很有价值的。
于是,由孩子们自己生成的主题系列活动“神秘非非”就这样诞生了。
二、活动理念在《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的理论基础上,我们结合了本园科研课题《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思想,对生成性主题活动《神秘非非》进行了创造性地探究。
在活动中,把游戏地主题精神与主题相关的、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育因素相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的主题环境中与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注重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游戏环境,提倡幼儿在游戏性的体验中建构知识经验,真正达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目的。
大班语言活动:父与子(看图讲述)教学设计
大班语言活动:父与子(看图讲述)教学设计Large class language activity: teaching design of father and son大班语言活动:父与子(看图讲述)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1、对幽默画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讲述图片内容,体会作品所蕴涵的趣味性。
2、学习按顺序仔细观察画面角色动态、表情,理解上、下幅画面之间的关系。
3、在观察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用较流畅的语言,有重点、有顺序地讲述幽默画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1、教具:幽默画《父与子——救火》大图片一套四幅。
2、学具: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图片若干套。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父”与“子”的人物图片,介绍其关系,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他们分别是谁?(爸爸和儿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逐一出示《救火》的四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所看到的画面内容和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1)出示第一幅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儿子认为发生了什么事?儿子的心情怎样?(请幼儿自由讲述)(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儿子想去做什么?他会想些什么办法呢?他是怎样跑的?(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指导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3)出示第三幅图,提问:儿子跑去干什么了?他往窗户里泼水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心里在想什么呢?(请幼儿与同伴讨论讲述后再个别讲述)(4)出示第四幅图,提问:咦?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爸爸和儿子分别会说什些么?(5)教师小结。
大班语言《父与子》教案6篇
大班语言《父与子》教案6篇大班语言《父与子》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幽默画〔最末一个苹果〕,鼓舞幼儿想想、说说、笑笑,体验诙谐的情节,培育幽默的生活立场。
2、鼓舞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幽默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3、引导幼儿从画面的理解讲解并描述中悟出坚持究竟就能完成任务的道理。
活动预备:父与子》的系列图片、课件、苹果树、父与子的漫画书一、谈话导入1、老师出示苹果树师:这是什么树?树上有几个苹果?2师:你们瞧,这个苹果又大又圆你们想吃吗?老师这有两个人他们也想吃这个苹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3 老师出示两个纸偶,引导幼儿猜一猜他们想得到苹果方法。
二、看图讲解并描述1、师:小伙伴的方法真多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父子俩有没有想到这么好的方法。
2、出示第一幅图: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师:我觉得父亲的动作似乎很有趣,老师来学一学,你们帮老师看一看做得对不对。
老师扮演这棵苹果树,引导幼儿仿照父亲的动作吃力的摇树。
师:父亲也是这样用力的摇树的,你们觉得他能够得到这个苹果吗?结果会是你们想得那样吗?那我们继续往下看。
3、出示第二幅图提问:儿子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他看着父亲满头大汗,也开始动脑筋想方法了。
那儿子会想出什么好方法呢?4、出示第三幅图师:没拿到苹果,父亲很不甘心,父亲又有了什么方法了?师:你们看拐杖就差一点就可以遇到这个苹果了,我想这次他们应当可以吃到美味的苹果了。
那你们觉得可以吃到吗?5、出示第四幅图师:很缺憾!他们没有吃到苹果。
他们不得不继续想方法。
大家看这次父亲用什么方法摘苹果?6、出示第五幅图师:鞋子扔出去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了?师:老爸和儿子忙了半天还没有得到苹果,心情怎样?会不会继续想方法?假如是你,你会坚持下去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有没有像我们小伙伴说得那样。
师:假如你是那个儿子,在父亲想要放弃的时候你会对他说什么?〔老师总结做事要坚持要努力不能半途而废〕三、观赏漫画故事1、老师请幼儿完整的讲解并描述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讲述父与子
大班语言教案:讲述父与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与父子关系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父亲、儿子、关系、沟通、理解、尊重”等。
2.学生能够通过听故事、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父子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反思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方式,提高自身的家庭沟通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对亲情的珍惜。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引入本节课程主题:“讲述父与子”,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安排。
2. 正文部分(30分钟)
1.听故事:老师讲述父子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且过程中注意录音笔录音。
讲述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关键词汇和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组内讨论,故事中父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并思考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状况,自己会怎么做。
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话表达出彼此的观点。
3.总结讨论: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内容,总结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方式进行反思和探讨,以加强家庭沟通能力。
3. 小结部分(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与家人相处,懂得珍惜和维护好自己的家庭关系。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听讲认真,能否从故事中找到关键词汇,对故事有理解和反思。
2.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和对自己家庭的反思探讨。
3.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进行沟通,加强家庭关系,学会理解和尊重亲情。
2.通过组织家长参与的家庭教育活动,促进家庭沟通,加强家庭凝聚力。
大班语言教案讲述父与子
大班语言教案讲述父与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家庭与亲情》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讲述父与子的故事。
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幼儿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理解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父子之间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家庭成员,懂得感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父子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感受父子亲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父与子故事挂图、PPT、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父与子故事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情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父与子故事的录音,让幼儿倾听并跟随故事情节观察挂图。
教师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回答并讨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对父子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引导幼儿用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父与子的画作。
5.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画一幅表达父子亲情的画作,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父与子2. 板书内容:故事梗概:讲述父与子的故事情节。
关键词:亲情、关爱、相互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表达父子亲情的画作,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为一个父亲和孩子一起玩耍的场景,文字描述为:“这是我爸爸,他陪我玩耍,我很爱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述、讨论和创作,让幼儿深入理解了父子亲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父母分享课堂所学,共同完成课后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父子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设计:画作与文字描述的结合,要求具有情感表达。
大班语言教案《父与子》
大班语言教案《父与子》教案主题:《父与子》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习《父与子》这篇散文的内容和背景;2.理解作者讲述父与子之间的关系和沟通的目的;3.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尊重长辈的意识和品质;4.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教学内容:《父与子》的学习与分析;2. 教学方法:阅读、分析、讨论、写作;3.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父与子》一篇;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学生教材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和预习(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父子亲情的图片来导入;提问学生对于父子亲情的认识和感受;然后让学生回顾课本上的散文《父与子》并做预习。
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父与子》这篇散文的出处和作者的背景;简要解释散文的主题和目的;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及其与父亲的关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3:阅读与分析(20分钟)1. 让学生齐读散文《父与子》;2. 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结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3. 提问学生认识和理解散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4.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于散文的理解和感受;5. 教师给予指导和解释。
Step 4:主题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围绕散文中父子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2. 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子关系对于一个人成长和人生意义的影响;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给予鼓励。
Step 5:写作实践(15分钟)1. 提问学生是否对于自己与父亲或其他亲人的关系产生了思考;2. 要求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 以散文的形式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亲或其他亲人之间的亲情的文章;4. 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5.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文章。
Step 6: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3. 点名学生进行总结。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并思考教材上的《家·散文的母题》,并写一篇读后感;2. 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父与子》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父与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家庭与情感》中的《父与子》。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父与子》的讲述、分析、讨论;情感表达与交流;形容词和动词的学习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培养学生运用形容词和动词进行情感表达和描绘。
3.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懂得珍惜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情感表达与交流,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父子之间的情感,家庭观念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课件,《父与子》绘本,情感卡片。
2.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形容词和动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父子共同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亲情体验,分享与父母相处的美好时光。
2. 故事讲述与讨论(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父与子》,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父子之间的关爱与陪伴。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容词和动词,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感卡片,选择适当的形容词和动词,描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5.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亲情主题,用形容词和动词创作一幅画作,展示家庭中的温馨时刻。
7. 情感升华(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父与子》2. 板书内容:故事梗概情感词汇:形容词、动词家庭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父亲”为主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形容词和动词,写一段描述父亲的话。
2. 答案示例:我的父亲,高大威猛,对我关爱有加。
他总是耐心地陪伴我成长,用他坚实的臂膀为我遮风挡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大班语言《父与子》教案
大班语言《父与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亲情与友情》第三节《父与子》。
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故事《父与子》的主要情节,学会表达对父亲的感情;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能借助图片复述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父与子》的主要情节,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学会表达对父亲的爱。
2. 掌握故事中生词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父与子》的深层含义,表达对父亲的感情。
重点:掌握故事中生词和短语,学会复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父与子》课件、图片、生词卡片、磁性黑板。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趣事,引起学生对父子关系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故事: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注重语气、表情的运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
3. 学习生词: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理解生词含义。
4. 复述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场景,运用故事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父与子》2. 板书内容:(1)故事梗概(2)生词及短语(3)例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故事中的词语造句。
(2)画一幅表现父子亲情的画。
2. 答案:(1)例:爸爸每天下班后都会陪我玩耍,我们的关系非常好。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与父亲分享这个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绘本,拓展阅读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父与子》的主要情节,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学会表达对父亲的爱。
大班语言教案讲述父与子优秀篇
大班语言教案讲述父与子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讲述父与子》优秀篇。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讲述培养表达情感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2. 学会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讲述故事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以及句子结构。
重点:通过讲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生词卡片、教学PPT。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解释句子结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讲述故事。
4. 学生展示(10分钟)学生分组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讲述父与子2. 内容:故事情节、生词、短语、句子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段父与子的对话。
答案示例:爸爸:“儿子,你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儿子:“爸爸,我学到了一个关于父与子的故事,很有趣呢!”2. 作业题目:用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描述一幅家人互动的场景。
答案示例: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耍。
妈妈给我拍照,爸爸陪我放风筝,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讲述故事,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讲故事比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以及句子结构。
大班语言讲述《父与子》
大班语言讲述《父与子》组织教师:唐志莹活动时间:2015.12.14设计意图《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一部连环漫画,作品中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作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反映的是父子之间的有趣故事。
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画面中虽然没有一个字,但却通俗易懂,加上出乎意料的结尾,常常让人开怀大笑。
而漫画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它夸张的手法、幽默大胆的想象、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正符合孩子阅读和欣赏的特点。
在设计讲述的环节上,通过欣赏漫画了解漫画的主要特点,自然过渡到了解漫画大师和他的作品。
在讲述时,先让幼儿自己讲述,再根据合理的想象讲述画面中隐形的情节,在幼儿理解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幼儿通过改变时间和地点,就可以进行新的讲述。
这种在讲述中“举一反三”的方法,能够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思维与讲述的内容,是一个“授之于渔”的过程,最后通过独立讲述,进一步巩固讲述的基本方法,同时给每一个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达到语言讲述能讲、会讲、大胆讲的目的。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图片内容,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行的想象合理,看懂画面内容。
2.尝试用“时间+地点+事件”的表述方法较完整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3.对漫画感兴趣,喜欢看漫画故事,感受其中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1.图片ppt2.漫画图片:教师用,幼儿用3.黑板两块活动过程1.欣赏漫画,初步了解漫画具有夸张的特点。
2.介绍作者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和他的作品,引发幼儿欣赏兴趣。
3.引导幼儿观察父与子的人物形象。
4.出示故事图片,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尝试讲述画面主要内容。
5.在教师引导下,再次观察画面,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展开合理想象,讲述人物的对话,进一步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
6.帮助幼儿梳理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尝试替换故事中的时间(地点)进行讲述。
7.幼儿每人一幅漫画,尝试用“时间+地点+事件”的表述方法较完整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大班语言教学设计讲述父与子(精品).doc
大班语言教案:讲述父与子设计思路:进入大班以后,孩子们特别喜欢看漫画。
一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拿出漫画书来看,常常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漫画也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们,它的夸张、幽默、大胆的想象、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正符合孩子们阅读和欣赏的特点。
因此,我选择了漫画欣赏、讲述这一新的教育内容,将美术欣赏与语言讲述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幼儿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象。
重难点:1.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讲述活动,都需要幼儿“集中注意观察”,这也是能否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
因此,活动开始我便设置了一个个悬念,直到结尾也就是高潮部分,没有直接揭晓答案,而是留给幼儿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样,使幼儿的注意得以长久保持。
2.让幼儿了解漫画特点有一定难度。
在活动中,我们不能空洞地将一些抽象的词汇灌输给孩子们听,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和让幼儿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有机渗透在活动中,使幼儿自己从中体会出来。
当然,让幼儿对漫画的特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不是一次活动所能完成的,因此,在教学准备中,我设置了“漫画墙”可以作为准备和延伸活动,长期贴在教室里,使幼儿不断深入了解漫画。
3.在教学方法上,特别采用了幼儿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幼儿有意识地倾听,分享其他幼儿带来的大胆想象。
一、活动目标:1.理解漫画作品内容,尝试运用语言和图画创编故事结尾。
2.通过漫画欣赏、初步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更加喜欢漫画这一艺术形式。
3.养成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1.漫画书《父与子》一本,漫画作品完整的四幅图、不加背景的图一幅。
2.供幼儿续编添画的作业纸每人一张、黑色水笔每人一根。
3.布置一个漫画墙,上面贴有许多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单幅的、连环的、好笑的、看了伤心的、黑白的、彩色的……)。
三、活动过程:1.幼儿在“漫画墙”前面自由欣赏漫画,走进教室。
2.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喜欢?(可根据幼儿回答归纳漫画的部分特点:幽默;夸张;文字很少,小朋友、外国人不识字也能看懂;有彩色有黑白;简单、一目了然……)3.“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漫画书”教师简单介绍作者------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他很爱自己的儿子,常常把父子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画下来”,为幼儿理解作品做铺垫。
大班语言《父与子》教案
大班语言《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体验父爱的伟大和儿子的聪明可爱,培养幼儿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2.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父与子之间的亲情。
3. 技能目标:让幼儿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父与子之间的亲情。
2. 故事主要情节:父亲和儿子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父亲为了儿子的成长,用心良苦地教育他,儿子也聪明地学会了父亲的教诲。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头饰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温馨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爸爸去哪儿》引起幼儿对父爱的关注,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父与子之间的亲情。
3.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父亲和儿子,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4.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让幼儿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分享故事,感受亲情。
2. 画一幅父与子的画,展示父子之间的亲情。
六、教学策略1. 直观展示:通过故事课件和图片,直观地展示故事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情境体验: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身临其境,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讨论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协助幼儿完成作业。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价他们的绘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开展“父爱如山”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父爱。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的父爱故事。
3. 组织幼儿参观父亲的工作场所,了解父亲的辛勤付出。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情感波动,及时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亲情。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父与子》
大班语言活动《父与子》一、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在学习看图讲述方法技巧之前的初步自我讲述,往往更像一个个画面内容简介,缺乏生动性、丰富性和立体性。
但大班的孩子有了强烈的交流、讲述欲望,他们喜欢和身边的人分享、谈论自己看到的图画内容,有学习讲述技巧的强烈内部动因。
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在于以漫画《父与子》系列漫画中的《以为着火了》为载体,帮助幼儿学习看图讲述技巧和方法。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发现、发挥,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漫画的幽默、诙谐,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愉快地与同伴分享。
2.能仔细观察漫画中的细节,根据漫画提供的线索合理的想象漫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和想象力。
3.能看懂漫画的情节,并在符号标记的提示下尝试全面地讲述漫画内容。
三、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能看懂漫画的情节,并在符号标记的提示下尝试全面地讲述漫画内容。
活动难点:细致观察、加入人物心理活动讲述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四、活动准备1.布置漫画展览2.漫画《以为着火了》PPT课件3.讲述要素图标各一个、信封一个、合格和优秀学员证书若干。
五、活动过程一、欣赏漫画感受简洁、幽默的特征1.参观“父与子”漫画展览。
(播放轻音乐,幼儿走进活动室,在“漫画墙”前面自由欣赏漫画。
)教师语言激发兴趣:我听说今天幼儿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漫画展览,小朋友想去看看吗?参观画展时可以小声交谈,但要做到不大声喧哗、爱护作品,参观完之后一定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受。
2.通过观察讨论,了解什么是漫画。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漫画吗?看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漫画有什么特点?小结:原来漫画就是这种画面简单易懂,特别有趣、幽默,或者能说明一定道理的图画。
二、教师宣读来信,激发幼儿讲述兴趣。
教师宣读美术展览馆馆长的来信(来信内容是馆长委托教师培训一批漫画解说员),评选漫画解说员的规则。
三、师幼共同阅读漫画《以为着火了》,学习讲述四要素1.出示漫画《以为着火了》前三幅图,请幼儿自己说说看图时怎样分辨顺序及讲述漫画故事的要求有哪些?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看漫画的顺序呢?(按照数字提示)教师小结:我们按照数字的顺序去看漫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大班语言活动:父与子(看图讲述)_069文
档
EDUCATION WORD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大班语言活动:父与子(看图讲述)_069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活动目标:
1、对幽默画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讲述图片内容,体会作品所蕴涵的趣味性。
2、学习按顺序仔细观察画面角色动态、表情,理解上、下幅画面之间的关系。
3、在观察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用较流畅的语言,有重点、有顺序地讲述幽默画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
1、教具:幽默画《父与子――救火》大图片一套四幅。
2、学具: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图片若干套。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父”与“子”的人物图片,介绍其关系,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他们分别是谁?(爸爸和儿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逐一出示《救火》的四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所看到的画面内容和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1)出示第一幅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儿子认为发生了什么事?儿子的心情怎样?(请幼儿自由讲述)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儿子想去做什么?他会想些什么办法呢?他是怎样跑的?(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指导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出示第三幅图,提问:儿子跑去干什么了?他往窗户里泼水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心里在想什么呢?(请幼儿与同伴讨论讲述后再个别讲述)
(4)出示第四幅图,提问:咦?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爸爸和儿子分别会说什些么?
(5)教师小结。
3、幼儿完整讲述。
(1)幼儿分组讲述。
幼儿两两组合,用轮流讲述的方式进行,要求别人在讲述的时候要认真倾听。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请一组幼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教师提醒其余幼儿认真倾听。
(3)教师引导幼儿从讲述是否完整连贯、表情是否生动等
方面评价。
4、引导幼儿引进和迁移新的经验进行讲述。
(1)教师:儿子和爸爸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误会呢?
(2)鼓励幼儿与同伴大胆讲述,教师轮流倾听,进行简单的评价。
5、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并请幼儿于活动后讨论:今天我们看到的图片与平时看到的图片有哪些地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