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磁现象》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_磁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磁现象》教学设计一、课题背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3.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用具学生用品1.1元硬币、铁块、铝块、木块、铜块2. 条形磁铁两块,蹄形磁铁一块,铁屑一包3. 翼形指南针一个带磁铁的小车细棉线4.塑料小盆、塑料泡沫一块、缝衣针教师用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悬挂磁铁的铁架台、螺线管、电池、导线环形磁铁和底座、飞镖玩具四、教学过程一、利用飞镖游戏引入新课出示飞镖玩具,找两个同学比一比。
(由游戏引入新课)让同学观察飞镖的特点,没有钢针,但是为什么能够吸附的飞镖盘上而不落下呢?学生会想到和磁有关。
关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还知道那些?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磁,既然磁这么重要,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去认识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探究课题《磁现象》二、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建构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请同学们在实验器材中找出磁体?为什么认为它是磁体?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给大家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磁体能吸引哪些材料?(完成探究一认识磁体的磁性)磁体除了能吸引这些材料,还能吸引稀有金属镍、钴,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钢铁(镍钴)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实验探究二吧!学生汇报展示实验探究方案。
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磁体静止时磁极有什么特点?(完成探究三认识磁体的指向性)学生通过做实验会发现,翼形磁针静止时指示南北方向。
出示课前准备的悬挂的条形磁铁,看到悬挂的磁铁静止时会指示南北方向。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5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
初中物理磁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磁现象,知道磁体、磁性和磁极的概念。
2. 能够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了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3. 知道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了解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 学习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磁现象、磁体、磁性和磁极的概念。
2. 磁感线在描述磁场中的应用。
3. 地磁场的存在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2. 地磁场的南北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磁现象:(1)让学生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磁极间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磁性的特点,了解磁体的磁性强弱。
(3)介绍磁极的概念,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学习磁场:(1)引导学生认识磁场,解释磁场的概念。
(2)学生动手实践,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3)讲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4. 了解地磁场:(1)介绍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让学生了解地磁场的存在。
(2)讲解地磁场的南北极,引导学生认识地磁场的特点。
5. 总结与拓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磁现象、磁场和地磁场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课后,同学们可以调查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磁现象的广泛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磁感线时,对于磁感线的方向规定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8年级物理教案-磁现象
一、磁現象【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
●知道磁感線可用來形象地描述磁場,知道磁感線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知道地球周圍有磁場以及地磁場的南、北極。
2.過程與方法●觀察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場的存在。
●通過觀察磁體間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通過感知磁場的存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認識磁場的存在,滲透科學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瞭解我國古代對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通過感知磁場的存在,知道磁感線和地磁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求是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探索科學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磁鐵的指向性和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知道什麼是磁場、磁感線、地磁場和磁化。
難點:磁場和磁感線的認識。
被磁化的鋼針磁極的判斷。
【教學方法】探究、實驗、討論法【教學器材】條形、蹄形磁體,鐵、鈷、鎳片,鐵屑,鋼針,投影儀,投影片,掛圖,微機,大頭針,鐵架台,細線,有關磁性材料的實物,圖片(有些實驗器材可佈置學生自己準備),大磁鍼、小磁鍼。
一、新課引入這是一個朋友在瑞典北部城市柯洛娜(KIRUNA)旅遊時拍到的照片,你知道這是什麼自然現象嗎?這就是傳說中的極光,它是絢麗的、多變的、神秘的。
長久以來、人們除了感歎極光的美麗,也在不停的尋找極光出現的原因,國內外也有很多關於極光的神話傳說。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才研究發現,這鐘現象是和地球的磁場有著密切的關係的。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磁現象。
二、新課學習1.磁現象在小學的時候中,我們就瞭解了簡單的磁現象,同學們回憶一下,有哪些現象?學生發言,教師可以適時補充。
例如磁鐵能吸引鐵;指南針可以指南北,説明人們辨別方向;小磁鍼指南北;兩磁鐵可以相吸,其中一個換另一頭就相斥等等。
磁現象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從古代開始,很多人們就致力於對磁現象的研究,例如司南的發明,就為當時的航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初中物理磁力现象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磁力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磁感线的概念及作用。
(2)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特点。
(3)了解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知道地磁场的南北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利用实验和观察,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借助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教学难点: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条形磁铁、蹄形磁体、小磁针若干、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播放美丽的极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 提问: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磁铁之间为什么会相互吸引或排斥?3. 板书课题:磁力现象二、教学新课,科学探究1. 了解磁现象(1)阅读教材,了解磁体能吸引什么物质。
(2)讨论磁性、磁极、磁化等概念。
(3)演示磁化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
2. 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分组实验:让学生用磁铁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2)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认识磁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1)演示磁场实验,让学生感知磁场的存在。
(2)介绍磁感线的概念、作用及画法。
(3)让学生尝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特点。
4. 了解地球周围的地磁场(1)介绍地磁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磁场的南北极。
(2)讨论地磁场对磁体的影响。
三、巩固知识,拓展应用1. 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2. 生活中的磁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磁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磁力现象的特点。
2. 反思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磁场的特点,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磁现象教案初中
磁现象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性质,如吸铁性和指向性。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理解磁场的概念,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4. 了解地磁场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1.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难点:1. 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准备:1. 磁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
2. 铁屑。
3. 磁感线模型。
4. 地磁场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阿房宫以磁石为门的故事引入磁现象的话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磁体的性质:a. 吸铁性:磁体可以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b. 指向性:磁体具有指向南北的特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a.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b.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a.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
b. 磁场强度: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4. 地磁场的性质:a. 地磁场:地球表面存在的一种磁场。
b. 地磁南北极:地球南北两极与地磁南北极不完全重合。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磁体吸铁性实验:展示磁体吸引铁屑的现象。
2. 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3. 磁场演示实验:利用磁感线模型展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填写学习单:总结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场的概念。
2. 思考题:地磁场对指南针有什么作用?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场的概念。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到了磁体吸铁性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phenomena。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单,并对地磁场有一定的理解。
《磁现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九章《电与磁》是电学知识的延续和发展,而《磁现象》是该章的第一节课,其中有关磁的概念和规律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
因此课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对磁的认识由朦胧的生活经验上升为准确的物理概念,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也为后续学习磁场及电磁联系提供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的吸铁(钴、镍)性;(2)知道磁体的指向性;(3)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知道什么是磁化;(5)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和动手实验,感知磁体的吸铁性和指向性;(2)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教学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薄弱学校,我所面对的学生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但是动手能力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
如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那么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三、课前准备1.学生实验: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铜片、铁钉、钢钉、铝片、塑料、镍币、玻璃、大头针。
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钉、钢钉、大头针、小磁针、细线、铁架台。
3.多媒体图片、视频片段。
4.磁卡、磁带、磁盘。
四、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蜮护航。
学生观察、思考。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磁现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难点:磁现象的应用三、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若干、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
在本章,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
本章共二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单元;第四~第六节为第二单元。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 [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 [过渡语]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
(二)新课讲解-----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
磁现象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内容1、磁通量()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表示.(2)公式:(3)单位:韦伯(Wb) 1Wb=1T·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注意强调: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2、电磁感应现象: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3、实验演示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提问: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不变,故无感应电流.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对线圈,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结论: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3、例题讲解4、教师总结: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5、布置作业磁现象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思想】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磁现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三)课前准备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板书: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2.进行新课(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2024年初中物理优质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电磁现象》的第一节“磁现象”,内容包括:磁场的基础概念、磁场的方向判定、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简单磁路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掌握磁场的方向判定方法。
2. 使学生理解磁体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场的方向判定,磁体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础概念,磁体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电流表、导线、电池等。
学具:每组一套磁铁、铁钉、细线,用于课堂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磁铁吸铁钉、指南针指向等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磁场概念学习(10分钟)讲解磁场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磁铁周围铁钉的排列,了解磁场的存在。
3. 磁场方向判定(15分钟)介绍磁场方向的判定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磁场的方向。
4. 磁体间相互作用力(15分钟)讲解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亲身体验。
5. 简单磁路认识(10分钟)介绍简单磁路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路的构成。
6.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场概念2. 磁场方向判定3. 磁体间相互作用力4. 简单磁路5.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场概念及磁场的方向判定方法。
(2)解释磁体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并举例说明。
(3)根据简单磁路的知识,设计一个磁路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答案:(1)磁场是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力作用场。
磁场方向可以通过放入小磁针的指向来判断,通常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为磁场方向。
《磁现象》教案
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理解磁感应和磁力线的概念;3.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4.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磁现象的概念和特点;2.磁场的产生和表示;3.磁力线和磁通量的概念;4.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磁感应和磁力线的概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出磁现象的概念,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碰到过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二步:引出磁场的概念1.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引出磁场的概念。
向学生展示一个磁铁,让他们观察并发表观察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演示中磁铁对于铁钉的吸引力或排斥力是否有一定的范围,从而引出磁场的概念。
第三步:磁力线和磁通量的概念1.介绍磁力线的定义和特点,即磁场中的磁力线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的连续曲线。
2.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并应用磁力线的概念。
3.引入磁通量的概念,解释磁通量与磁力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1.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包括磁力线的密集程度代表磁场强度、磁力线趋于封闭和不会相交等特点。
2.引入磁场的表示方法,例如使用磁力线图、磁场图等方式表示磁场的分布情况。
第五步: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1.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即在磁场中,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磁力的作用而产生电流。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如用磁铁靠近线圈时,灯泡亮起等。
3.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磁现象和磁场概念的理解程度;2.通过实验报告、综合测试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检测和评估。
六、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设备:磁铁、线圈、铁钉等;2.实验材料: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
七、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综合应用磁现象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
初中简单磁现象教案
教案:初中简单磁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性质,如吸铁性和指向性。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理解磁化现象。
教学重点:1. 磁体的性质。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磁化现象。
教学难点:1. 磁化现象的理解。
2.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判断。
教学准备:1. 各种形状的磁铁。
2. 磁针。
3. 一小堆大头针。
4. 铁屑。
5. 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铁棒等。
6. 细线。
7. 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2.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二、认识磁体的性质(10分钟)1. 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2.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3.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4.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
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10分钟)1. 演示实验:用两个条形磁铁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2. 提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3. 讲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四、磁化现象(10分钟)1. 演示实验:用条形磁铁靠近铁屑,观察现象。
2. 提问:铁屑为什么会被磁铁吸引?3. 讲解:铁屑被磁铁吸引是因为磁铁的磁性使铁屑磁化,磁化是指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在磁体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
五、巩固练习(5分钟)1. 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2. 提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3. 提问:什么是磁化现象?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现象。
2. 强调磁化现象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实验、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之磁现象.doc
八年级物理教案之磁现象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磁体。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和方法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试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由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本中已学过关于磁体的现象,在平时生活中也接触或观察过磁体,所以对磁现象并不陌生。
由于自己有生活经验,所以对如何获得磁性的方法也会有所了解,但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印象,缺乏理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
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必要的实验演示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知识。
四、实验器材学生实验:条形磁体,铜片.铁片,玻璃片,镍片、铝片,大头针,铁钉。
演示实验: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大头针,铁钉。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提问学生对磁的认识,让学生互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
学生踊跃发言,把自己所认识的与磁有关的生活知识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善于联系实际生活的习惯,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回忆自己学过的知识。
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求知欲,也能及时知道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给以纠正。
新课一、简单的磁现象提问:什么是磁体?为了让学生纠正错误想法,加深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老师的问题:1.磁体能吸引什么物质?2.磁体上什么地方磁性最强?什么地方最弱?3.磁体上的南极和北极是如何得来?4.磁极之间互相靠近,有何现象发生?简单介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逐一解决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最终能简练的概括出磁现象的一些基本概念。
生:能够吸引金属的物体。
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点评,归纳出以下几点:1.磁体不是任何金属都能吸引,只能吸引钢铁类物质。
磁现象优秀教案
2师生一同探讨用感应线画出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3画出磁场中小磁针的指向
4小结磁感应线的相关知识
学生一同练习画
师问:1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引出地磁场
2课件展示和老师画图相结合介绍地球磁场的磁极
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师:1.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生乙答:电看不见,我们通过电灯发光、电铃响而知道它的存在。
师:磁场也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我们怎样来认识和研究它呢?(引出磁感应线和理想模型法)
生答: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磁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研究磁场。
学生观察教师用展台出示的条形磁体周围的小磁针分布和铁屑分布排列,以及观察立体磁场模型.
学生们根据已有经验知识进行发言,可能是峡谷中蕴涵的磁铁矿吸住了穿铁制盔甲的士兵。
新
课
教
学
师: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指南针就是用磁针制成的。你们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磁体,它们都有共同的性质。你们能用身边的物体探究出它们的共同性质吗?
让学生讨论,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学生手中有各种磁体、铁屑、铁钉等,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评估。
2.介绍磁化的方法
学生尝试用永磁体将自己的小刀或剪刀进行磁化.
反馈与练习
出示随堂练习题
学生尝试抢答完成。
课堂小结
师: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学生相互交流所学所得
作
业
找一根缝衣服的钢针,试着将它磁化,你能找出几种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怎样做可以使钢针获得较强的磁性?
(此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磁现象》教学设计
7.1 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
2.知道磁感应线。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知道磁化现象。
2.使学生学会自制永久磁体,会判断有关现象,解答一些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磁场概念的建立和对磁场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二)教学难点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确定; 磁场、磁感线。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父亲给我看一只指南针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这只指南针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的隐藏在事情的后面。
——爱因斯坦新课讲解:(一)认识磁体用你准备的一些物体(两个有磁性的物体、大头针、铁片、铜片、硬币、纸片、玻璃片等),你能做哪些实验?通过实验请你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所给的磁体去吸引上面已经准备的各个物体,你有什么发现?2.在条形磁体上均匀地撤一些大头针,拿着中间提起,观察两端和中间吸引大头针数目,你有什么发现?3.当两个磁体靠近时你感觉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现象)?4.先观察一根大头针能否吸引另一根大头针,再让磁体吸引这根大头针过后,观察这根大头针能否吸引另一根大头针。
归纳小结整理:通过以上实验,我对磁体的认识。
(二)磁体周围有什么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磁体不接触也会产生相互的作用力呢?问: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来认识它呢?想一想:风是看不见的,我们是怎样认识它的?温馨提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的磁力的现象来认识它。
实验:条开磁体放在桌上,将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温馨提示: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实验探究1.探究磁场的方向将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如图所示)不同地方,记下小磁针在各处静止时N极的指向,并在图中标出。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物理《磁现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磁场, 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和强弱。
(3)知道地磁场。
(4)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试验现象能描述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过实验感受磁场的存在,经历描述磁场的方法,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过程。
教学器材:教师:自制磁悬浮演示器,自制磁屏蔽演示器,铁质钥匙,铁粉,小磁针,条形磁铁,铁钉,曲别针,小风扇,布条。
学生:条形和U形磁铁,小磁针,小螺帽,钴,镍,铜块、铝块、木块,水,磁场方向探究卡,透明投影胶片,记号笔,螺丝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外活动:1、用研究条形磁体周围磁场的方法去研究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间的磁场分布。
2、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磁屏蔽的知识。
板书设计:§7.1 磁现象 磁性磁体磁体外部N S磁极 磁场 磁感线 密疏程度反映磁场强弱转换法模型法N S 同名相斥异名相吸磁化一、引入新课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今天能来到咱们初三(6)班,和大家一起感受物理的神奇,我们之所以说物理神奇,是因为它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一起来看看,(介绍器材)这是生活中的矿泉水瓶,这是一枚硬币, 让硬币进到瓶子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瓶口放进去,除此之外呢,我能在不损坏瓶子的前提下,让他从侧面穿过瓶子进到里面,你们信吗?好,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表演硬币穿瓶子魔术),这个魔术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同学们想知道吗?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由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现象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知道磁性和磁体;
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
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二、方法过程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演示,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磁极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能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法】
讲授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具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大家先听两个故事:(幻灯片展示)
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门牢牢地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