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实用标准

合集下载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影像学》第五版教材反映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要求。

面对本学科的迅猛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问世和普及应用,《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新版教材内容丰富,以系统和病种为中心编写,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

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规定学时内,反应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的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教学要求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应适当删减。

CT诊断日益普及,应加大教学的比重。

MRI发展很快,可作必要介绍。

USG我校单独开课,可在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中进行简要比较评价。

二、教学内容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楚知识。

对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作适当介绍。

由于成像技术的发展,总论的大课时数作相应增加。

各论重点介绍骨骼系统与关节、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食道与胃肠道、肝胆胰脾、中枢神经几个系统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其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各论中急腹症、泌尿系统与肾上腺、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头颅部等内容作为自学内容。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很快,应作为专题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不仅是诊断,而且可以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性、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影像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标准,以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

医学影像技术涉及使用各种影像设备进行诊断和治疗。

培训内容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影像设备操作:研究各类常见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影像采集技术:掌握各种影像采集技术,如X射线、CT、MRI等。

3. 解读影像结果:研究如何解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结果,提高对疾病的识别能力。

4. 影像安全与法律:了解医学影像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运用影像设备。

5. 患者沟通与管理:培养与患者良好沟通和管理能力,应对各类患者的需求和情况。

培训目标通过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培训,学员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熟悉和掌握各种影像采集技术,并能准确操作。

3. 具备解读和分析医学影像结果的能力,能准确识别疾病。

4. 熟悉医学影像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和相关法律法规。

5. 具备与患者良好沟通和管理能力,能适应不同患者需求和情况。

培训评估针对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培训,应设立相应的评估机制:1. 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2. 考核内容:涵盖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影像采集技术、解读和分析影像结果等。

3. 考核标准:设立合理的考核标准,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结论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标准制定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至关重要。

本文档提供了培训内容、目标和评估方面的指导,有助于确保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最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最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2014-09-16 18:18课程编码:308032009学时:68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

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 38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常用影像技术操作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领域从事影像技术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培养标准以医学影像技术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通过国家相关执业技能鉴定考试: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保健知识。

2.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常用医学影像设备的构造和基本原理,具备常规影像技术操作能力。

4.具有维护常用医学影像设备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5.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对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做出影像学诊断。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初步的网络技术。

7.具有初步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卫生宣传和健康指导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9.掌握一定的社科人文知识,具有人际沟通的能力、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招生对象、学制和时间分配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专业学制3年。

3.时间分配3年共计150周。

第1~4学期各为26周,其中教学18周,入学教育或教学见习1周,长假1周,复习考试1周,寒暑假5周;第3学年46周,其中毕业实习40周(包括临床医院实习36周、社会实践4周),长假2周,毕业复习、考试2周,就业教育2周。

4.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7学时,每学时40分钟。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2.学分计算(1)必修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毕业实习。

必修课程(毕业实习另计)18学时计1学分。

(2)选修课程为校定选修。

各学校须从3种类型的选修课程中各选取5门,共计15门课程作为校定选修课,其总学时为270学时,计15学分。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导言: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理论、医学图像形成与处理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介绍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大体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本门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大体内容1. 医学影像学基础理论a.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b. 医学影像学的科学原理和基本概念c. 医学影像的分类与应用领域2. 医学图像形成与处理技术a. 医学图像的获取与重建技术b. 医学图像的数字化与压缩技术c. 医学图像的增强与复原技术d. 医学图像的分割与特征提取技术3. 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应用a. 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与原理b. 医学影像设备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c. 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d. 医学影像技术在科研与教学中的应用4. 医学影像技术的伦理与安全a. 医学影像技术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b. 医学影像技术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c. 医学影像技术在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5.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沿a.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b. 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创新方向c. 医学影像技术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影响三、教学大纲1.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技术学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3. 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理论授课:40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临床实习:16学时课外实践:16学时4. 授课教师:影像专业相关资深教师5. 考核方式:平时表现占比:20%实验报告与实践项目:40%期末考试:40%6.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医学影像技术学教程》参考书目:- 《医学影像学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与前沿》结语: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大体要求涵盖医学影像学基础理论、医学图像形成与处理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实用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实用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二、专业代码620403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四、学制与学历三年制大专,专科五、就业面向1.各级医疗机构普通放射、X-CT、MRI、超声、放射治疗、NMI(核医学)等部门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岗位;2.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岗位。

表1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六、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医疗卫生行业或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求实的科学态度,能够从事医学影像技师、影像设备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主要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描述2、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知识要求人文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具有关爱他人、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专业知识: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具有扎实的X线、CT、MR、超声、DSA、核医学检查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具备一定医学影像设备维护和保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社会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能力要求通用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计算机运用、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职业能力:具有基本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具有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和放射治疗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能力;具有医学影像设备及PACS的管理、维护和保养的实践能力。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影像学》第五版教材反映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要求。

面对本学科的迅猛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问世和普及应用,《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新版教材内容丰富,以系统和病种为中心编写,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

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规定学时内,反应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的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教学要求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应适当删减。

CT诊断日益普及,应加大教学的比重。

MRI发展很快,可作必要介绍。

USG我校单独开课,可在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中进行简要比较评价。

二、教学内容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楚知识。

对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作适当介绍。

由于成像技术的发展,总论的大课时数作相应增加。

各论重点介绍骨骼系统与关节、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食道与胃肠道、肝胆胰脾、中枢神经几个系统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其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各论中急腹症、泌尿系统与肾上腺、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头颅部等内容作为自学内容。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很快,应作为专题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不仅是诊断,而且可以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性、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影像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影像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一、课程目标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 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图像的获取原理、设备的选择与操作、影像质量评价和影像学的基本解剖学知识等;3. 培养学生具备医学影像学的技能,能够运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临床诊断;4.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能力,能够准确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价值;5. 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不断追求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

二、课程内容医学影像技术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分类、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进程;2.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介绍医学图像的获取原理,包括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和磁共振等不同的影像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 影像设备的选择与操作: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种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医学影像设备的能力;4. 影像质量评价:介绍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培养学生判断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能力;5. 影像学的基本解剖学知识: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影像表现,帮助学生了解影像学解剖学的基本知识;6. 影像学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不同影像学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包括正常解剖学变异、异常影像表现和疾病诊断等;7.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能力,了解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和理解;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医学影像设备,熟悉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实验演示:通过展示不同影像学方法的实际操作和影像结果,让学生对医学影像技术有更直观的认识;4.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参与临床影像学的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5.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解读不同病例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详解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详解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详解一、引言为了满足我国医学影像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我们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革。

本方案根据医学影像专业特点和国家关于影像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各级各类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需求调研结果,设计了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

二、课程设置原则1.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

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特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2.模块化设计,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学习。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4.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1.公共课: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心理学、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创业培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医学伦理学、大学应用语文、应用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共计14门,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0%。

2.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医用电工电子基础、药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等课程,共计6门,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5%。

3.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基本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医学、核素医学、磁共振成像、介入放射学等课程,共计12门,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

4.技能拓展课:主要包括影像技术实习、医学影像设备维护与维修、医学影像技术研究、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撰写、超声检查技术、核素显像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介入放射技术等课程,共计6门,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5%。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2014-09-16 18:18课程编码:308032009学时:68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

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 38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须修满 44 周,后方能取得参加毕业考试或论文答辩资格。 实习地点为各临床学院影像学科和三级医院影像科(包括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科 等)及大型影像设备的生产企业或培训基地。
4.2.11 课程计划管理 (1)院校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通常为教务处),这一职能 机构承担在医学院校领导下的课程计划制订操作、信息意见反馈、规划调整等具体工 作,主持课程计划的实施。 (2)课程计划管理必须尊重教师、学生和其他利益方代表的意见。 4.2.12 与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 教育计划应考虑与毕业后继续教育的有效衔接,并使毕业生具备接受和获取新知 识、新技能的能力。 4.3 学生成绩评定 4.3.1 学业成绩评定体系 院校必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研 究,应用和借鉴各种先进的考试方法,如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网络病例库为基础的 教学 PACS 网络考试等,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以便全 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 交流能力。 [注释] 评定体系包括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包括设备操作过程评价与反 馈、图像征象描述的评价与反馈、查阅实习手册等,终结性评定包括课程结束考试、 实习期间考试及毕业综合考试等。 4.3.2 考试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评价活动应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倡进 行多学科知识点的综合考试,以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鼓励以图像和案例为基础 的考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倡学生自我评估,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形 成。 [注释] 考试频次和类型应注意发挥考试对学习的导向作用,避免负面作用。 4.3.3 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
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概述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本标准以深化高等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推动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切实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标准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影像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x线物理与防护等职业技能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以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及不同医学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

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备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1技术进行数字化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主要职业岗位→确定岗位要求,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应具备能力,能力分析综合→确定教学任务,分解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

实训课内容本着面向影像技术专业岗位,融入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前沿内容,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将服务意识、“慎独”精神、诚信教育等贯穿于教学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以理论为基础,校内实训课的实施模拟仿真操作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能力为中心,结合实践教学理念来开发实训课程体系、决定实训内容、设计实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建立科学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二、实训教学目的与任务(一)教学目的1、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影像检查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上岗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满足岗位对用人的需求。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一、引言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影像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

2. 掌握主要的影像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3. 学习常见的影像诊断技术及其应用。

4. 培养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的能力。

5.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影像学基础知识a. 影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影像学的分类及其特点c. 影像采集与重建原理d. 影像的数字化处理与存储2. 医学影像设备及其操作a. X线设备和摄影技术b. 超声影像设备和操作c. 核磁共振设备和操作d. 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和操作e. 放射治疗设备和操作3. 影像诊断技术及其应用a. 影像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b.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特点c. 影像学与临床的关系与衔接d. 影像学的前沿技术与研究进展4. 医学影像案例分析和报告撰写a. 典型病例的影像分析与解读b. 撰写医学影像学报告的基本要求c. 影像学报告的合理组织和规范撰写方法5. 倫理道德与沟通技巧的培养a. 医学影像技术的倫理原则b. 影像技术人员与医患沟通技巧c. 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实践四、教学方法1. 授课a. 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 利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展示具体的影像学案例和操作过程。

2. 实践操作a. 提供实验室和影像设备进行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b. 组织实地参观医学影像科室,了解真实的临床应用。

3. 分组讨论a. 组织学生进行病例分析和报告撰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析能力。

b.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学术交流,促进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a. 《医学影像技术学导论》b. 《医学影像设备与操作》c.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与应用》2. 参考书目:a. 《医学影像学与诊断学》b. 《医学影像学基础与应用》c. 《医学影像学原理与技术》六、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a. 课堂参与与讨论b. 实验操作与实践能力c. 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2. 考试评测:a. 理论知识的考核b. 实际操作的考核c. 病例分析与报告撰写的考核七、结语通过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日后从事医学影像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3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3

中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医学影像技术(1008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医疗卫生机构放射科、CT室、核磁共振室、超声科、介入治疗科等部门,培养从事摄影、仪器操作、影像检查等医学影像技术工作高素质专业人员。

五、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医务人员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职业法律观念、医学伦理道德、医疗安全和社会卫生安全意识。

3.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4.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5.具有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医学影像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2.具有进行医学影像常用技术操作的能力。

3.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仪器、器械、药物、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进行统筹处理的能力。

4.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进行防护的能力。

5.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储存和打印的能力。

6.具有解决医学影像检查、影像后处理、超声检查、心电学以及放射治疗等的一般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7.具有运用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征象做出初步描述与判断的能力。

8.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仪器、器械进行保养和维护的能力。

9.具有排除医学影像设备简单故障的能力。

10.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并按工作程序处理公共卫生异常情况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医学影像技术(630403)、放射治疗技术(630414)、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580305)本科:医学影像技术(101003)八、课程结构九、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医学影像专业(放射诊断学)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影像专业(放射诊断学)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影像专业(放射诊断学)教学基本要求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从临床方面讲可分为放射诊断学和放射介入治疗学;从诊断的手段方面讲可分为传统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是一门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医学学科。

放射学虽然是以医学影像为主的临床学科,但是必须要求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同时注意把影像表现和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临床结合起来,奠定医学影像学扎实基础,为进一步发展、提高创造条件。

近二十年来,由于计算机合电子物理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学也有很快进步,成象手段不段增加,发现和诊断疾病的机率大大提高,在讲课中要以传统放射学为主,但也必须把新的成像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讲授,充分体现本学科新的学术水平。

按照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要求,应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知识广、基础好、能力强、潜力大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专业人才—高级以许影像专业医师,为此在教学中要高标准、严要求,结合放射学的影像教学特点,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

并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临床专业外语水平。

放射学教学时数为248学时,其中讲授124学时,实习124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及时数安排如下:放射学诊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时数分配篇章内容理论讲授课间实习总学时第一篇总论 8 8 16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20 20 40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12 12 24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 18 18 36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 6 6 12第六篇生殖系统疾病 0 0 0第七篇骨关节系统疾病 30 30 60第八篇神经系统疾病 18 18 36第九篇五官疾病 6 6 12第十篇介入放射学 6 6 12合计 124 124 248第一篇总论[目的要求]1.介绍放射学特点,了解放射学是一门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医学科学。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设置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设置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设置基本标准一、专业设置基本依据(一)专业设置基本情况及岗位群情况分析有申报新专业的社会市场需求的调查材料,包括人员的数量、学历、职称,应切合实际,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专业设置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经省级卫生、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二)专业发展前景有本专业在校内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状况,以及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专业建设计划合理,内容充实,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有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发展有良好的前景,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定位准确,符合社会需求,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按照知识面较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毕业后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或专业技术岗位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能力。

(三)修学年限:基本学制为专科三年。

(四)课程设置(注明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1、课程结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组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约为1:1左右。

2、教学时数:校内教学总时数控制在2000-2200学时内;周学时一般不高于32学时。

3、主要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1)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含断层解剖学):162学时,内容含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组织胚胎发生发展和人体脏器断面解剖。

(2)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95学时,内容含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处理(汉字输入及排版)、数据库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及应用等。

(3)影像物理学:72学时,内容含X线物理、超声物理、核磁共振、同位素物理基础及基本成像原理等。

(4)病理学(含病理生理):66学时,内容含基本病理过程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特殊规律。

(5)医用电工电子技术:72学时,内容含医学影像设备器材相关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概论、电路基本分析与计算方法概论等。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医学影像设备》作为高职影像技术专业(放射治疗技术方向)的必修课程,其内容涵盖了医学影像设备的历史,原理和应用,不同医学影像设备的临床使用,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医学影像设备的原理的了解和临床使用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为日后使用医学影像设备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放射治疗技术方向培养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参数及原理、影像机器的操作和普通故障的排除的从事放射岗位操作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医学影像设备课程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放射治疗方向中占用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属于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技能模块中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以临床医学工程专业的岗位流程为依据,萃取相关多门课程的核心内容,运用现代的理论和方法,逐步递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放射技术人员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

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实践教学系统化,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实现教、学、做一体,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

本课程依托校、院合作办学优势,充分发挥以临床放射治疗技师、医师、临床影像技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资源优势,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贯彻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统一,技能培养与岗位操作流程统一,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统一的理念。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于第四学期开设,其前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放射物理》、《肿瘤放射治疗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设备》、《心理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二、专业代码
620403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大专,专科
五、就业面向
表1 就业面向表
1.各级医疗机构普通放射、X-CT、MRI、超声、放射治疗、NMI(核医学)等部门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岗位;
2.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岗位。

实用文档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放射治疗方案的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并大型医疗器械上岗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医疗卫生行业或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培
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
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
良好的团队精神、求实的科学态度,能够从事医学影像技师、影像设备维护等
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主要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2、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识要求(一)人文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
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具有关爱他人、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专业知识: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
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核医学检查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
用能力,、超声、MRDSA、线、用,具有扎实的XCT 具备一定医学影像设备维
护和保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社会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
实用文档
协作精神。

(二)能力要求
通用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计算机运用、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职业能力:具有基本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具有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和放射治疗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能力;具有医学影像设备及PACS的管理、维护和保养的实践能力。

(三)素质要求
思想素质:具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文明礼仪和道德修养。

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敢于拼搏,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行医道德素养。

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自觉遵守工作岗位制度,勇于展现自我,乐于奉献,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团队协作精神,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专业素质:具有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能力。

具有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具有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设备、PACS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头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及四肢的常规X线检查和X线造影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图像处理能力;具有头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及四肢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图像处理能力;具有颅脑、眼部、脊柱与脊髓、胸部、乳腺、腹部、骨盆、关节等MR扫描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胸部、心脏、腹部、盆腔等超声检查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X线、CT、MRI、超声、核医学的诊断能力;具有一定的放射治疗方案制定和执行能力。

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磨练意志和毅力,养成自信、豁达、乐观的精神,能经受困难和挫折,自我调节各方压力,并能够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

身体素质:自觉进行体育锻炼,铸就健康的体魄,身体状况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七、毕业标准
实用文档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简介
课程体系构建分析(一).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1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
实用文档
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二)、教学进程安排表1
实用文档
表6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制3 年层次大专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8 33813136 2 32 16 16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课时与学分分配
(1)课程设置与学时和学分比例
实用文档
注:类别指必修和选修(限选和任选))必修课、选修课课时与学分比例(2 必修课、选修课课时与学分比例表表8
实用文档
九、教学基本条件(一)师资队伍“双师型”,高级职称人数达50%本专业的专任专业理论教师学历本科达标率100%,。

专业教学团队建议如下:教师比例达100%一是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
等措施,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

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集体评教等活动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师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是加大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实践能力强且教学水平高的校外兼职教师。

重视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聘任,以引进新技术,同时为专业建设带来活力。

(二)教学设施(1)校内实训室专业的专业课程大都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专用实训室完成教学过程,实验实训室应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专业制作工具及专业电脑,能够满足学生上课及课内实训的要求。

表10 基础实验室配置要求表
实用文档
校内实训室配置要求表表11
校外实训基地2()张;有一批经省卫计委有一家以上附属医院(二级甲等以上),生均床位比≥0.3评审合格的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稳定的教学医院。

有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见习要求。

(三)教学资源支持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并优先选用(1)
建议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2)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课程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

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项目资源,开发实验(3)
实训的指导书或实验实训教材。

实用文档
十、质量保障(主要指二级学院的保障)
(一)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对各主要教学环节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标准,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建立健全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

(三)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
养目标达成情况。

(四)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加强专业建设,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