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乡愁》教案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说课稿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优秀教案
(封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优秀教
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
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教材分析《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
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教法提示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导入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说课稿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台湾现代作家余光中的《乡愁》。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土地情结,选编的是中外现代诗歌的名家经典。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2、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乡愁》一诗语言形象、含蓄、精练,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艺术手法精湛,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是初中生学习的优秀的诗歌鉴赏教材。通过学习本诗,
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进入初三,对现代诗歌的形式不陌生,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但本诗的思想感情丰富复杂,这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概括归纳能力有一定要求。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据此,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在知识技能方面——了解诗歌赏析方法,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在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学生参与,使之感受诗歌的基本特点,体会诗人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思乡爱国之情,了解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精品教案
乡愁》教案
教材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本单元是一个活动探究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欣赏,学会自由诵读,尝试创作。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乡愁》是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名篇,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它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这首诗写于1972 年,是诗人余光中离开大陆整整20 年之时,当时正是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致,一挥而就,用了20 分钟便写出了这首诗。
他抒写的不是一般的游子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有关诗歌的基本常识
2. 积累诗中名句
能力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感情化作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通过仿写学会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3乡愁》教学课件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语调:深沉 语速:舒缓 感情:真挚
录音范读
课文朗读
阅读诗歌的方法
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重音、押韵等; 赏析诗歌:再现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 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 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 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 ,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 自己喊魂。”
●●
我/在这头
●●
●●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wk.baidu.com●●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
●●
大陆/在那头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
小小的邮票
20分
我在这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2、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3、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班级:九年级一班
时间:2012年12月5日。星期三
授课人:刘仕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满房间。有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抬头远眺远方,不禁泪眼朦胧,于是一首小诗便从他的笔尖流淌而出。
二、诵读欣赏
1、教师朗读课文,小小的一首诗融入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这位诗人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那我们就一起走进余光中那浓情似雾的乡愁。
2、你感觉诗人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来写下这首诗呢?
生回答如:惆怅悲伤眷恋深情。(一缕缕乡愁向我袭来)
3、同学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速来读这首歌?
惆怅缓慢的
4、师生一起来读读诗歌,老师大声学生小声跟读。
5、语调和语速都是技巧对朗读来说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要读出诗歌的情韵。余光中笔下的乡愁十分具体形象。作者用了哪些物件来表达的?
明确: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6、这些物件我在诗歌称之为“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件融入了人的主观意志。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四件意象呢?(补:四个意象安排有什么顺序)
参考:
四个意象分别反映了四个阶段的乡愁,随着时间的变化乡愁也一步步的加深。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怀亲之情,盼
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和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有一定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但也有一小部分比较懒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对作业也是敷衍的态度,基础较差。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体会诗中意象的作用。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诗意地仿写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体会诗中意象的作用。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难点: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诗意地仿写
五、教学准备
1.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中小组合作任务单
2.自制课件,教案
六、设计理念
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和审美情趣,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对祖国统一的美好祝愿。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认真反思,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透彻,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对个别同学关注度不高,学生分组讨论不深刻,学生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赏析教学不细,不深,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练习题设计有些单一。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乡愁四韵》教案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四韵》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朗诵的驾驭能力。
2、通过自学了解使人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切思念和依恋。
3、通过教师指导学习用具体物象抒情的方法。
4、增进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使人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切思念和依恋。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学习用具体物象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1、欣赏《乡愁》,请学生谈谈听后的体会。
2、什么是乡愁?
3、请学生谈谈。
4、今天我们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进入这美丽的“乡愁”世界。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中国台湾诗人,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194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不久转香港,次年迁居台湾。他的诗歌多以“乡愁”为主题,也称为“乡愁诗人”。
三、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请选择你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诗歌的情感:
1、读——反复朗读,体会情感,读出“乡愁”
2、讲——谈谈内涵,讲出“乡愁”
3、写——写写思想,写出“乡愁”
4、唱——找出同样情感的歌曲,唱出“乡愁”
学生分成小组,自由发挥。
四、朗读诗歌
1、请选择朗读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并且请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
2、全班朗读。
五、理解诗歌。
1、请学生讲讲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教师指导提问:
诗人将“乡愁”分别化为了哪四种意象?
为何要选取这四种意象来抒发情感?
3、用具体意象抒发抽象情感。
六、提问与解疑:
请还有疑问的同学提出疑问,比如学生会提出“酒”的意象,请其他同学回答,教师指导。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
2、抄写并续写:选择至少两个以上意象,仿照诗人格式叙写乡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乡愁 教案
3乡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找出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并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体会诗歌意境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由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赏析诗歌的意境。
5.教学难点: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教学提示】
可播放余光中先生朗读《乡愁》的视频文件导入教学。
文学文化常识
(1)《乡愁》的作者是,作者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由于政治原因,作者多年没有回过大陆。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于1972年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2)古诗词中常见的思乡类意象有、等。
(3)请你根据以往的学习和积累,默写两组思乡的诗句:
,。(选自《》)
,。(选自《》)
细读感知
(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2)作者把乡愁分为四个阶段,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 乡愁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
基于“兴发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乡
愁
学校:郑州龙门实验学校
授课教师:刘芳
授课内容:《乡愁》
写在前面的话: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以“兴发教学”为核心理念,遵循“情境(点燃)—问题(萌发)—探寻(引发)—优化(启发)—稳定(阐发)—应用(兴发)”认知六步骤,构建了四课型渐进式教学模式,即:自主先修课、当堂展示课、思辨探讨课、评估反馈课四种类别,本节课,我授课的课型为:思辨探讨课
《乡愁》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2018部编版语文教材
内容来源:九年级上册
主题:《乡愁》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芳/郑州龙门实验学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2.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揣摩诗歌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基于以上原因,《乡愁》的教学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现代诗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在课下对诗歌的有关常识进行预习,达成自己学习的目标,课上再通过学生的朗读、背诵、比较阅读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九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和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对诗歌的领悟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乡愁》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读几遍基本都能理解诗歌内容,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通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3乡愁》公开课导学案_8
乡愁
教学内容《乡愁》课型讲读课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揣摩诗歌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基于以上原因,《乡愁》的教学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接触诗歌,对诗歌的有关常识有一些了解,我的两个教学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诗歌,通过学生的朗读、背诵、比较阅读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设计
乡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结,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的一曲。因为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由海峡对岸的游子抒发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在这节课中,我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之情,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之美,同时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理论依据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
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听读与诵读,体会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
3.《乡愁》导学稿(教师版)-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河源市正德中学导学稿(九语上)
课题: 3.《乡愁》课型: 新授备课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这首诗,感知诗歌内容,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重点)
2.感知诗歌内容,学习诗歌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乡愁”的写法。(难点)
3.感悟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园情怀。
【教学内容及流程】
一、导入新课:古诗配乐识乡愁
播放小提琴曲《思乡曲》,乡愁,是我国浩瀚诗歌中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提起它,人
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同学们记得哪些关于乡愁的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李白《静夜思》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
远《天净沙∙秋思》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二、自研自探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了解作者
余光中,诗人、散文家。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代表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诗论集《掌上雨》等。(二)写作背景
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之间不可以公开往来,长时间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于1972年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乡愁》这首诗。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概念的写法。
2.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感情。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歌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
2. 注意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出示幻灯片)看到这幅画满日落的黄昏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你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别情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所以,描写乡愁的
诗异彩纷呈,回忆曾经学过的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句(出示幻灯片)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派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出示课题)
(二)走近作者,集体朗读(出示幻灯片)
余光中,中国台湾省著名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诗歌的主要内容。1992年,64岁的作者踏上故土,整整43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
3《乡愁》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构思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2.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精练,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深沉的爱国情怀,感受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教学提示】
可播放余光中先生朗读《乡愁》的视频文件导入教学。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2017年12月14日离世。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20多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1.自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说说阅读本诗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乡愁》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统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赏读诗歌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 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 么表达效果?
明确: “一枚” “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 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 “浅浅的”四个形 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 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 思乡情感。
意象解读
4.《乡愁》诗中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时候——邮票——母子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之爱 后 来——坟墓——丧母之哀 现 在——海峡——恋国之思
亲人之爱、家国情怀 期盼祖国统一
赏读诗歌
发现诗歌的美
试用句式“余光中的《乡愁》诗美
在
,
例如
”来表达你的寻美结果。
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 字数相同。
诗歌脉络
小时候(少年) 邮票
思母亲
乡
长大后(青年)
船票
愁
后来(中年)
坟墓
思妻子 怀母亲
现在(老年)
海峡
思故乡
母子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第3课《乡 愁》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 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
/
小小的
··
/
邮票
··
我 /在这·头·
母亲 /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 /是一张 /窄窄的 /船票
··
·· ··
我 / 在这头
··
新娘 /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
/
矮矮的
【交流点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 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 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这是正语反说。邮票虽小,牵系绵 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 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
2.找出这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 析。请用“__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 的结果说出来。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交流点拨】如果去掉第四节,这首诗充其量只是 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 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将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 和民愁了。
(三)语言品析 1.“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再加上“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是不是说余光中 的乡愁比较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呢? 明 确 : 诗 人 在 诗 歌 中 用 了 四 个 意 象 “ 邮 票 ”“ 船 票 ”“ 坟
墓”“ 海峡 ”,用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 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感情层层深入,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 是生死别、故国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3乡 愁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感受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构思和韵律上的 音乐美。
2.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精练,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 怀亲之情及深沉的爱国情怀, 感受 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 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有时 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 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 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 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 ——《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 一起来倾听诗人 内心的呼唤。 【教学提示】 可播放余光中先生朗读《乡愁》的视频文件导入教学。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 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 一方矮矮的坟墓把 “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 深深。 (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
海峡: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 “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 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 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 浓。 (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
【教学提示】
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 20 多年的时候,
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
20 分钟便写出了《乡
愁》。 ”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1.自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诗歌, 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并说说
阅读本诗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明确: 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
节奏的处理如下: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
来自百度文库
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
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
之间,约停 2 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 /是一枚 /小小的邮票
我 /在这头
母亲 /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是一张 /窄窄的船票
我 /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
后来啊
(“啊”轻声 )
乡愁 /是一方 /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
母亲 /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 “在里头 ”可拖音 )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 乡愁 /是一湾浅浅的 /海峡
我 /在这头 大陆 /在/那头 (“那头 ”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
期盼 ) 3.听朗读示范,体悟深情。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现代诗语感,把握诗歌的情感 基调。 目标导学三:把握诗歌意象,感受抽象情感形象化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 而诗要讲究形象性, 这首诗
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 年出生于南京, 1949 年离开大陆, 2017 年 12 月 14 日离世。由
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 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
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 20 世纪 70 年代初创
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 “随着
2.请具体分析上述几种意象, 说说上述几种意象能寄寓作者强烈 思乡之情的原因。
明确: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 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 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 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 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