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历史名人录

合集下载

宁德历史资料

宁德历史资料

宁德历史资料宁德属东南沿海印纹陶文化系统,早在一至二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晋太康3年设立了县治,元至元23年设立福宁州,清雍正12年升为福宁府,民国23年设行政督区,解放后设福安专区,1971 年6月改宁德地区。

闽东有许多文化古迹和传说。

据史书记载,蕉城霍童山是道、佛两家的圣地之一。

这里有“燧人氏造火”和“黄帝造(到)霍” 的传说,还有尧帝封太姥的传说。

一百年前,在闽东开埠设立了福建第一海关——福海关。

历史名人朱熹、陆游、冯梦龙、文天祥、戚继光等曾在宁德工作、生活和打仗过。

宁德孕育出唐朝福建第一进士薛令之、宋代爱国主义诗人谢翱、明朝爱国将领刘中藻、清朝著名虎将甘国宝、中国世界语第一人林振翰、中国佛教协会首位会长圆瑛等杰出人物。

宁德古为七闽地。

此“古”字指的是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周时的福建按地域划分有七闽――泉郡之畲家,三山之蛋户,剑州之高山,邰武之武夷,漳岩之龙门,漳郡之南太武,汀赣之客家,此七族称七闽。

需要注意的是,此“七闽地” 不仅包括今福建全境,还包括浙江南部的温、台、处三州,广东东部的潮、梅地区,江西的铅山县等区域。

唐开成间(836~840年),析长溪县宁川、古田县东北地置感德场,这地地盘是宁德县的邹形。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场置县,取宁川之“宁”、感德之“德”命名宁德县,属长乐府。

建县时,宁德地盘较大。

后几析其地,境域逐渐缩小。

宋咸平三年(1000年),析关隶镇(今政和县地)置关隶县,关隶镇脱离宁德县属。

清乾隆版《宁德县志》载:“邑疆周600里,东至福宁州界70里,南至罗源县界15里,西至古田县界15里,北至政和县界230里”。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宁德县属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为福宁县,宁德属福州府。

成化九年(1472年),福宁县复为福宁州,宁德县复属福宁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宁德县隶之。

宁德市简介

宁德市简介

宁德市简介宁德,位东海之滨,坐省城之东,故称“闽东”。

其史悠远,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前傍海,后依山,山巍海阔;山蕴珍,海藏鲜,物产丰饶,宛然东海之明珠。

宁德,2000年撤地设市,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

下辖一区(蕉城)、两市(福安、福鼎)、六县(霞浦、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和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人口330万多。

宁德,区位交通优越。

南连福州,北接温州,西靠南平及赣、湘等内陆腹地,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高速铁路从穿南北,宁德—上饶的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复线、京台高速公路宁德段、合福铁路宁德段、白马港铁路支线正在加快建设,宁德市通往浙江衢州、连接武汉的高速公路、宁德至漳州城际高速铁路、宁德霞浦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在“十二五”期间将陆续开工建设。

宁德将形成以港口为中心、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枢纽。

宁德,港口优势突出。

全市海岸线长1147公里(其中陆域岸线1046公里,居福建首位),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

宁德港拥有三都澳、赛江、三沙、沙埕四个港区,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

全市规划可建设港口泊位200多个。

特别是天然良港三都澳,拥有水域面积714平方公里,10米以上深水城面积174平方公里,拥有深水岸线110.36公里,是宁波北仑港的5倍,可规划建设3万吨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其中20-50万吨级泊位61个,主航道水深30-115米,50万吨级巨轮可全天侯自由进出。

宁德,人文历史悠久。

三国时期,孙昊政权在霞浦设“温麻船屯,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始设温麻县,是福建最古老的县份之一。

霍童山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一洞天”;霍童山又称支提山,有“海内第一禅林”和“不到支提不为僧”的赞誉。

清朝光绪年问,宁德三都港就开埠设立福海关,是福建最早的海关之一。

历史名人朱熹、陆游、郑和、冯梦龙、文天祥、戚继光等都曾在宁德留下足迹,这片土地上还走出了薛令之、郑虎臣、谢翱、王都中、林聪、刘中藻、甘国宝、林振翰、园瑛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德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德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德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6.30
•【字号】宁政文〔2020〕92号
•【施行日期】2020.06.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宁德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同意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的宁德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附件:宁德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20年6月30日。

宁德的名人写的诗

宁德的名人写的诗

宁德的名人写的诗
宁德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宁德市的名人很多,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

以下是一些宁德名人所写的诗词,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1. 谢翱的《春日》: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2. 林嵩的《游山玩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展现出诗人豁达、自在的人生态度。

3. 陈禹叔的《早春》:这首诗描绘了早春的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4. 江为的《江南水云》:江为是宁德市古田县的唐代诗人,《江南水云》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水云、山水、渔舟、轻舟等意象的描绘,展现出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5. 宋代诗人陆游也为宁德的风景和历史留下了许多诗词,比如《出县》、《还县》、《霍林与僧夜谈》等。

宁德概况

宁德概况

宁德地区位于福建东北部,东临东海,西邻武夷山,俗称闽东。

面积12905平方公里,辖宁德、福安、福鼎、霞浦、古田、屏南、寿宁、周宁、柘荣等9个县(市),行署所在地宁德市。

人口309.34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5.8万人,居全国之冠。

晋太康三年(282年)开始设温麻县,唐代改为长溪县,元代升为福宁州。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改为福宁府,为福建八府之一。

1950年设福安专区。

1970年,专署由福安迁宁德,改称宁德地区。

宁德地形属丘陵山地,沿海有狭长的小平原,海岸线长达1000多公里。

鹫峰山和太姥山二条山脉分别斜贯西北部和中部,千米高峰连绵,其中最高峰为寿宁的山羊尖,海拔1649米。

区内主要溪流有长溪、霍童溪、古田溪。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7至19.3摄氏度。

宁德辖内溪流纵横交错,主要有长溪、霍童溪、古田溪三大水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好,旅游资源已得到初步开发。

福鼎太姥山、屏南鸳鸯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周宁鲤鱼溪、九龙漈瀑布,宁德支提山、三都澳,古田翠屏湖等都有鲜明的特色。

历代名人朱熹、陆游、戚继光、唐伯虎等都在这里留下文物和遗迹。

闽东还是革命老区,保留不少红色史迹,是缅怀先烈、进行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奇花异草、名木佳果、珍稀动物种类繁多,是我国唯一的大黄鱼、鸳鸯自然保护区和全国著名的食用菌、茶果之乡,是难得的避暑休闲、观光度假、猎奇揽胜和开展水上运动、组织农业生态游的优良场所。

福州历史上的主要名人2024

福州历史上的主要名人2024

引言概述: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福州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福州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名人,从政治家到文学家再到科学家,向读者展示福州地区卓越人才的杰出之处。

正文内容:一、政治家1.郑成功(16241662):福建人,明末抵抗清朝入侵的民族英雄。

他在福州组织抗清武装,建立海上抗争的基地,最终收复了台湾。

2.范晔(12591321):元代宰相,文学家。

他曾担任福州路经略安抚使,积极参与福州的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为福州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文学家1.陆费逵(13301400):元代文学家,被誉为“太史公再世”。

他的《福州府志》是福州地方史学的重要著作,对于福州地区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影响。

2.叶德辉(19132004):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画家。

他以深情词藻和独特意境著称,为福州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科学家1.黄道周(19322019):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他的研究成果为福州地区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劳民中(1925):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因其在福建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卓越成就而闻名,为福州的地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艺术家1.蔡元培(18681940):近代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蔡体”,在福州书法界有着广泛影响。

2.林启铭(19242017):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歌唱家。

他在福州电影界和音乐界都有杰出贡献,为福州的文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教育家1.部韬(18081884):晚清教育家,他在福州创办了福建船政学堂(今福建师范大学),为福州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陈垣(18991991):中国现代教育家,曾任福建省宁德师范学校校长。

他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福州地区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显著的改革和进步。

宁德市

宁德市

宁德市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宁德)跳转到:导航, 搜索宁德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东北方,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俗称闽东。

南连福州,北接浙江,西邻南平,东面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离“长三角”最近的中心城市。

全市现辖蕉城区、福安、福鼎两市和霞浦、柘荣、寿宁、古田、屏南、周宁六县。

宁德市宁德市区照宁德市的地理位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福建行政区类型地级市行政区划代码350900现任市长陈家东现任市委书记陈荣凯公里- 市区15平方公里海拔0-1649米总人口(2008)303 [2]万人GDP(2009)币邮政编码352000, 355000 电话区号+86(0)0593车牌号码闽J网站:/目录[隐藏]1 历史1.1 五代及以前1.2 宋元明清1.3 民国时期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2 地理2.1 位置2.2 地形地貌2.3 海域2.4 河流2.5 气候3 行政区划4 人口5 语言6 经济7 资源7.1 水产7.2 农林业7.3 能源8 交通8.1 陆路交通8.1.1 市区公交8.1.2 城际交通8.2 海上交通9 文化9.1 古文化9.2 传说9.3 民间艺术9.4 畲族文化9.5 非物质文化10 教育10.1 高等院校10.2 高级中学11 景观11.1 自然景观11.2 人文景观12 特产12.1 水果12.2 海鲜12.3 手工艺品12.4 其他13 知名人士13.1 非宁德籍13.2 宁德籍14 友好城市15 参考文献16 参见[编辑] 历史[编辑] 五代及以前晋太康三年(282年)开始设县,划侯官县温麻船屯设温麻县,属晋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撤温麻县入原丰县。

唐武德六年(623年)改为长溪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唐开成年间(836~840年),将长溪县的宁川和古田县东北划为感德场。

五代时期,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场置县,取宁川之“宁”、感德之“德”为之命名,而有宁德县,属长乐府。

周宁近代名人魏敬中

周宁近代名人魏敬中

魏敬中魏敬中(1778年-1860年),又名建中,字治原,号和斋、和宇,清乾隆四十三年生于福建宁德县东洋里樟源村(今周宁县樟源村)。

潜心求学孝义兼备魏敬中幼年聪明好学,5岁入塾启蒙。

读《易·乾象》,叹息道:“欲为君子宜法天”,要其祖父大书“天”字贴在书房,以自惕励。

11岁能下笔成文;稍长,博览经史典籍,立志远大,为文跌宕有奇气,不同凡响。

福安名士郑英山发现魏敬中是个人才,曾留其在家中读书。

魏敬中18岁进县学,嘉庆六年(1801年),考选拔贡,为本科经魁。

翌年春天,赴京参加会试,没有考取,回闽主讲于松溪湛卢书院和星溪书院。

后7次赴京应试,宁德西乡籍有位在福州做灯笼的师傅被他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所感动,遂收留并倾资助其续考。

候试期中,曾暂任教职。

在京闻房山县名士邢家藏书万卷,便前往潜心攻读,学业大进。

其间,霞浦一王姓旅客死于旅舍,魏敬中为之料理后事,且典当自己衣物,助运其棺回籍。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魏敬中得中进士,殿试获二甲第六名,授职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后,授编修,任国史馆总纂,加七级诰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

此时,他为报宁德西乡籍师傅资助之恩,便将老师傅接回樟源老家兴福庵养老,每月寄钱物奉上。

老人病故后,敬中奏折皇上,返乡守孝三年。

勤慎行事以文载道魏敬中出仕后,为史官勤慎行事,忠于职守,勤于笔耕。

每有纂述,都为同僚所推重;遇有疑义,则认真剖析,不肯随便放过。

考证辨伪,以文载道,他主张:“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

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

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

”认为“人心广大无垠,万善皆备,盛德大业,由此而成。

”其文道关系论述辩证,精辟入理。

魏敬中为官不钻营名位利禄,闲时只与前辈及同乡作文字交往,与当时负有文名的同年进士蕲水陈秋舫、钱塘邵鱼竹、婺源俞茗溪等相交至好。

直隶总督那彦成赞赏他说:“此他日上书房选也。

”讲学修志教绩懋著不久,魏敬中因母丧返乡,主讲于宁德莲峰书院。

宁德明朝林尚书祖坟----不看后悔

宁德明朝林尚书祖坟----不看后悔

宁德明朝林尚书祖坟----不看后悔宁德明朝尚书祖坟不看后悔提起林尚书,在宁德家喻户晓。

明朝成化年间官拜刑部尚书,太子少保。

从一品之贵。

应该是宁德县域历史上官职最大的人物。

林尚书即林聪,字季聪,号见庵,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出生。

宁德七都人。

成化十三年(1477年),任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成化十八年(1482年),逝于任上。

民间说传其为官清正,而遭人暗害,睡眠中被人割去首级。

皇上赐其金头银项,并做三十六疑冢。

当然,这只是传说。

大家都知道,林尚书的御赐墓葬在八都铜镜。

而其祖坟就在七都桥头进去一点的地方。

此坟仅竖一青石墓碑,宽约两尺,长约两米。

墓碑坐辰加乙。

据说,当年其祖父的棺材是竖着下葬,俗呼“朝天圹”。

考察名人风水,要看他出生以前的祖坟,最有门道。

那天,我上山路过林尚书祖坟,稍微驻足勘察,就其风水形势,说点粗浅看法。

卫星截图,经过压缩,相数变得很低林尚书祖坟的龙脉系从支提山中龙迢递几十公里而来。

来龙近身数节,巨门星高大雄强,复起火星剥换金星开帐,转身落脉,个字中抽,玄武垂头,如生蛇下岭,生动活泼,左右龙虎砂展翅如翼,护送有情。

入首金星开微窝结穴。

翻身逆朝,七都溪水九曲朝堂,从右到左,横过穴前。

龟印为案,案外朝山远秀,御屏天马,左右龙虎排衙,旗鼓罗列,捷报频传,甚是齐整。

观此地形,状如飞凤。

诗曰:飞凤冲霄头向天,曲池一穴任君扦。

幞头天马皆朝聚,一举登科做状元。

可惜此穴虎砂太强。

而龙砂中间折臂,凹风照射后脑。

左前方捷报后半又连现噩耗。

面前溪水中有沙洲横卧,形现流尸砂。

兼之下砂短缩,护穴不力,水口散开。

虽有龟蛇把口,终嫌阔大无收。

此地固好佳城,然地形先天不足,扦穴取裁失当。

致使形具凤凰衔印之贵,穴有乌鸦衔尸之误。

此穴宜为名师之作,或地师未尽其力,也未可知。

此穴之葬法,颇值玩味。

以上仅就其峦头略述一点皮毛之见,未尽之言,容后再叙。

附:林聪生平简介林聪,字季聪,号见庵,福建宁德人。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出生。

霍童名人的作文

霍童名人的作文

霍童名人的作文在福建宁德的霍童镇,那可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

今天,我就来给您讲讲霍童的名人。

要说这霍童的名人,有一位可不得不提,那就是黄鞠。

黄鞠的故事在霍童那是口口相传,家喻户晓。

黄鞠是隋朝时期的人物。

他本是河南光州固始人,因种种机缘来到了霍童这片土地。

当时的霍童,可不是如今我们看到的这般繁荣景象。

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人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黄鞠来到这儿,一眼就看出了这里的潜力。

他决心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

他带着当地的百姓,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开拓之旅。

您能想象到开垦荒地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吗?那可不是拿把锄头随便挖挖就行的。

首先,得勘察地形,看看哪块地适合种庄稼,哪块地能引水灌溉。

黄鞠带着大家翻山越岭,脚底都磨出了水泡。

有时候,为了找到一处合适的水源,他们要沿着山涧走好几里路,一路上荆棘丛生,划伤了胳膊和腿那是常有的事儿。

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地方,接下来就是开垦了。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大型机械,全靠人力。

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一担一担地挑土。

黄鞠总是身先士卒,他的肩膀被扁担磨破了皮,鲜血染红了衣衫,可他从不喊一声累。

挖好了地,还得修水利。

黄鞠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经验,设计了一套精妙的水利灌溉系统。

这修水渠也不是个轻松活,要搬石头、挖渠道,还得保证水能够顺畅地流到每一块田地里。

为了这个,黄鞠常常是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还要在油灯下研究图纸,思考改进的方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荒地变成了良田,水利系统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霍童的百姓们终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黄鞠的名字,也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霍童人的心中。

如今,当您走在霍童的田间地头,仿佛还能看到黄鞠当年忙碌的身影。

那一块块肥沃的田地,那流淌着清水的水渠,都是他留下的宝贵财富。

除了黄鞠,霍童还有许多其他的名人。

比如在文化艺术方面,有一位民间艺人,他叫老林。

老林擅长制作霍童线狮。

这线狮表演可是霍童的一大特色。

老林制作的线狮,那叫一个栩栩如生。

郭璞文化园系统介绍

郭璞文化园系统介绍

郭璞文化园系统介绍
郭璞文化园是一处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

它以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风水家郭璞为主题,充分展现了这位历史名人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这个文化园位于中国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占地面积广大,包括郭璞墓、郭璞纪念馆、石塔、山峰等景点。

其中的郭璞墓被认为是风水学的重要发源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考察。

在文化园内,游客可以欣赏到秀美的自然风光,体验到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郭璞的生平事迹和著作。

同时,文化园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书画展览等,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总的来说,郭璞文化园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了解和研究郭璞文化的重要场所。

如果您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感兴趣,不妨前来一探究竟。

宁德市三等功主要事迹

宁德市三等功主要事迹

宁德市三等功主要事迹宁德市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福建东北沿海地区。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宁德市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并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三等功事迹,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宁德市三等功的主要事迹之一是在抗洪救灾中的英勇表现。

宁德市位于东海沿岸,常年面临台风和洪水的威胁。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许多宁德市的三等功人员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中。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救助被洪水困住的百姓,组织疏散工作,修复被损坏的基础设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们的勇敢行为不仅赢得了人民的赞誉,也展现了宁德市人民的团结和勇敢。

其次,宁德市三等功的主要事迹还包括在灾后重建中的杰出贡献。

在自然灾害过后,宁德市面临着庞大的灾后重建任务。

许多三等功人员积极参与到重建工作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他们帮助灾区人民重新建立家园,修复受损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使得灾区人民重新振作起来,重建家园,实现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宁德市三等功的主要事迹还包括在扶贫攻坚中的杰出表现。

宁德市是我国的一个贫困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许多三等功人员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工作中。

他们深入贫困地区,了解贫困原因和实际需求,提供精准的扶贫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他们的努力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了扶贫攻坚工作的显著成效。

最后,宁德市三等功的主要事迹还包括在社会治安维护中的突出贡献。

宁德市是一个繁荣的城市,但也面临着治安问题。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许多三等功人员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维护工作中。

他们执法公正,秉持法纪,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了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他们的努力使得宁德市成为一个安全、和谐的城市,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宁德市的三等功人员在多个领域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在抗洪救灾、灾后重建、扶贫攻坚和社会治安维护等方面表现出色,展现了宁德市人民的团结、勇敢和奉献精神。

历史趣闻明光宗第六女宁德公主简介 宁德公主生母是谁

历史趣闻明光宗第六女宁德公主简介 宁德公主生母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光宗第六女宁德公主简介宁德公主生母是谁
导语:宁德公主,名朱徽妍,(1610年前-?)明朝公主,明光宗第六女,母亲是傅懿妃。

傅氏是明光宗朱常洛做太子时候的姬妾,初为淑女,后为选侍。


宁德公主,名朱徽妍,(1610年前-?)明朝公主,明光宗第六女,母亲是傅懿妃。

傅氏是明光宗朱常洛做太子时候的姬妾,初为淑女,后为选侍。

生皇六女宁德公主、皇七女遂平公主。

明光宗即位,命封傅氏为妃。

不料明光宗很快驾崩,来不及正式册封。

明熹宗即位,将她强行移往别宫,未加尊封。

天启四年(1624年),明熹宗尊封她为懿妃。

崇祯十四年,明思宗崇祯帝下令为去世的母亲(孝纯皇后刘氏)画像,因母亲去世时崇祯帝只有5岁,此时已记不清楚母亲的容貌了,而傅懿妃最初与刘氏同为淑女一同居住,对刘氏比较熟悉,便根据自己的回忆帮助完成了刘太后的画像。

据白洋淀的地方志,傅懿妃在明朝灭亡后逃到了白洋淀乡间,同年即病故,年五十七岁。

天启六年,其异母兄明熹宗册封其为宁德长公主,并选南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刘宗正的儿子刘有福为驸马都尉,并于同年四月成婚。

明朝灭亡后,公主驸马夫妇相依而生,清朝康熙年间以高龄去世。

清初史学家谈迁在拜访吴伟业时,吴伟业示《萧史青门曲》,诗中以宁德公主夫妇为主,描述亡国皇族的生活遭遇。

家庭成员
父亲
明光宗朱常洛
母亲
傅懿妃
生活常识分享。

宁德历史名人录

宁德历史名人录

宁德历史名人录宁德自公元933年(即后唐长兴四年)建县,1988年改市,千余年来,宁德可以说是“人才辈出英烈盖世”。

早在隋唐时期,霍童石桥就出了一位隋谏议大夫,名叫黄鞠。

其时因隋炀帝暴政无道,进谏不纳,他便避居石桥过农耕生活。

他在霍童搞的水利工程,与闽南洛阳桥相蓖美,堪称当时福建的三大工程之一,至今仍有效益。

那时还有一位名叫彭仲修的城关人,也官至唐武毅大夫。

到了宋元时期,有虎贝的陈普(即“石堂”先生),是宋元初的教育家、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科学家。

他精于天文、地理、声律、算数等。

他所设计制造的计时器――“刻漏”,一天时差仅20秒,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器之一。

其名今已列入《中国名人大辞典》。

有漳湾人阮大成,刚直敢谏,匡扶正义,积极与国子监太学生陈东等为朝廷良臣、抗金名将李纲被诬陷罢职一事,一起上书皇帝,恳求复用,终被纳,由此深得抗金名将韩世忠赞扬和敬重。

韩世忠入闽时还专程看望过阮大成。

还有飞鸾梅溪林铎(诰赠谏议大夫)和其子林仲虎、林仲麟、林仲彪父子四人亦为其家庭增添了不少光彩。

林仲虎宋庆元二年以武魁漕选参廷试,举为第一(即宁德流传的两个武状元之一,另一个是洋中姚溪尾人姚望之)。

后因抗金勇敢善战被举为右骑卫中郎将,随后又充通尉副使。

“开禧间副李璧使金,以风节著。

”林仲彪官至提举洞霄宫。

老大林仲麟,史称“宋庆元六君子”之一,《宋史》对其评价很高。

至南宋,中状元的有两人:一是城关的余复,旧街“状元里”即因此而得名;另一是漳湾人阮登柄,官至吏部侍郎。

到宋元间中进士的达71人。

其中郑罕(二十二都人)官至大理寺判;阮睿(漳湾人)官大理寺评事;郑昌龄(城关人)登进士,秦桧闻其才名,欲饵以美官,不赴,终承议郎;张翮(城关人)官直州知州,历至少傅;郑士懿(城关人)历官武冈军(民间流传和县志载称“郑驸马”);黄舆善(六都人)官工部侍郎,后台为东宫洗马,以亲老不就;黄裳(六都金垂人)官至武节大夫。

黄石孙,宋淳熙14年中武举,丞相赵汝愚见其姿貌魁伟,议论英发,以“一世人物”评之。

元代宁德诗人陈自新事迹述略

元代宁德诗人陈自新事迹述略

元代宁德诗人陈自新事迹述略
元代宁德诗人陈自新事迹述略
李国宏
【摘要】元代宁德诗人陈自新既是闽东诗坛的代表,也是元末明初闽东理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陈自新倡导躬行实体的理念,注重对家族子弟的教化,培育出勤学向上、勤政清廉、勤修道德的良好家风。

【期刊名称】《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9(000)003
【总页数】4
【关键词】陈自新;闽东诗坛;理学渊源
陈自新,字贡父,号敬斋,元代福建宁德县人,通五经,精易理,擅诗文,著述《起兴集》、《陈贡父集》。

陈自新的学术源流上承南宋理学家陈骏,下启明代陈孟龙、陈宗孟,在闽东理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全宋诗》疏于考据,误认陈自新为宋末诗人,据嘉靖《宁德县志》录其诗作5 首。

《全元诗》考订陈自新为元朝人,纠正《全宋诗》之误,据《皇元风雅》和《元诗选》录其诗作6 首。

但是,《全元诗》却将陈自新的籍贯误认为福建霞浦县。

除此之外,有关陈自新学术渊源的研究尚属空白,值得略作一番梳理。

一、陈自新“宋亡隐居”说辨析
《全宋诗》记载:“陈自新,字贡父,号敬斋,宁德(今属福建)人。

通五经,精于《易》学,弟子从游者甚众。

宋亡隐居。

有《起兴集》,已佚。

事见嘉靖《宁德县志》卷四。

今录诗五首。

”[1]编者从嘉靖《宁德县志》辑录陈自新《瑞迹山》《栖云龙潭》《瑞龙寺》《金峰寺》《坐叹》5 首诗作。

其实,嘉靖《宁德县志》卷四《文苑》已经很清楚地将陈自新定为元朝人。

既。

宋代福建状元名录,黄姓最多

宋代福建状元名录,黄姓最多

宋代福建状元名录,黄姓最多
【宋代福建状元名录】
1.徐奭:建州欧宁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中状元。

2.章衡:建州浦城人,仁宗嘉祐二年中状元。

3.许将:福州闽县人,嘉祐八年中状元。

4.叶祖洽:邵武军邵武人,神宗熙宁三年中状元。

5.徐铎:兴化军莆田人,熙宁九年中状元。

6.黄裳:南剑州剑浦人,元丰五年中状元。

钦赐尚书。

7.黄公度:兴化军莆田人,高宗绍兴八年中状元。

8.陈诚之:福州闽县人,绍兴十二年中状元。

9.梁克家:泉州晋江人,绍兴三十年中状元。

钦赐宰相。

10,萧国梁:福州永福人,孝宗乾道五年中状元。

11.郑侨:兴化军兴化人,乾道五年中状元。

12.黄定:福州永福人,乾道八年中状元。

13.余复:福州宁德人,光宗绍熙元年中状元。

14.邹应龙:邵武军泰宁人,宁宗庆元二年中状元。

15.曾从龙:泉州晋江人,庆元五年中状元。

16.郑自成:福州侯官人,嘉定元年中状元。

17.黄朴:福州侯官人,理宗绍定二年中状元。

18.吴叔告:兴化军莆田人,端平二年中状元。

19.陈文龙:兴化军兴化人,度宗咸淳四年中状元。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宋代科举各类科目,包括进士正奏名,特奏名,词学兼茂等制科,博学宏词科舍选,上舍释褐,人行举,童子科,明经,医学,宗子正奏,宗子取应,恩赐,武举等。

宋代科举进士科一般分成三级考试,即州郡解试,礼部省试,朝廷殿试,殿试发榜分为五甲,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从闽东苏区走出的红军英雄周德利团长

从闽东苏区走出的红军英雄周德利团长

从闽东苏区走出的红军英雄周德利团长(周清奎、周安路、戚仕浩)在闽东苏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当年跟随叶飞、阮英平北上抗日的老红军。

80年前,这批由闽东苏区革命老根据地孕育生长的革命青年,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的锻炼,三年游击战争的磨励,改编成新四军第三支队笫六团战士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他们个个都是响挡挡的能征善战、舍生忘死的英雄。

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牛洞村的老红军周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一个村苏维埃政府的赤卫队员,1933年入伍后,1934年入党,历经战士、侦察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旅教导队队长、团副参谋长、团长。

身经百战经受考验。

成为我军优秀指战员。

当年闽东红军独立师1300多名革命健儿,其中原籍宁德蕉城的战士500多名,到全国解放时归来的只剩下55名。

周德利遍体嶙伤回到闽东。

在战场上他身负重伤18处,轻伤不计其数,是一等伤残军人,回到故乡才一年。

最终因旧伤复发,经抢救无效。

于1950年9月30日,在部队驻地的福安县阳头医院去世,牺牲时身上还残留着3颗子弹头。

终年41岁。

时任福建军区第三军分区警备团团长兼霞浦县独立大队大队长。

从山村的放牛娃到游击队员在30年代初,宁德、福安、周宁三县交界的山旮旯里,有个小山村叫牛洞,这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是个穷山村,属宁德县赤溪乡管辖。

出身于1909年的周德利,是村里放牛娃长大的雇农。

他起早摸黑、历尽艰辛、当牛作马,尝遍了人间苦楚。

在叶飞、曾志领导的闽东土地革命斗争中,周德利毅然投入村苏维埃政府,担任肃反委员兼工农赤卫队副队长。

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斗。

当时闽东苏区斗争形势如火如荼,曾志作为安(福安)德(宁德)县委书记,她深入赤溪的社洋、宣洋村领导农民开展分田运动。

与翻身农民一起烧田契、斗地主、分田地。

革命浪潮席卷各贫困山村。

1933年5月28日,在叶飞、颜阿兰领导下举行了宁德县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民武装暴动,周德利提前连夜带领赤溪赤卫队员来到霍童,参加”霍童暴动”,向宁德反动民团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闽东活海图—记宁德公安边防三级士官黄令赤

闽东活海图—记宁德公安边防三级士官黄令赤

“10年,他忍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苦和孤独,描绘出闽东海域的详情。

让这片常常夺去人们生命的死亡海域,处处竖立起指路的灯塔。

他的事迹,本身就组成了一曲感动八闽的乐章!”——“感动福建”评委会写给黄令赤的颁奖词“寂寞或者想家的时候,我就用工作来排遣。

”——黄令赤他叫黄令赤。

他是福建省宁德市公安边防支队船艇大队的一名普通的三级士官。

他只有初中文化,却被誉为“闽东活海图”、“夺命滩上引航员”。

他身处平凡岗位,却被中共福建省宁德市委列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典范。

4月份,他成功入围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群众工作标兵”正式候选人。

4月下旬,他被作为宁德市2007年度重大先进典型推出。

5月31日,中共宁德市委授予黄令赤同志“爱岗敬业模范”荣誉称号,并下发《中共宁德市委关于开展向“爱岗敬业模范”黄令赤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向黄令赤同志学习活动。

6月1日,中共宁德市委在全市部署“学习黄令赤先进事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各级单位进一步掀起学习黄令赤活动高潮,在全市营造干事业、谋发展、思进取、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宁德市委成立了黄令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宁德市各县(市)作巡回事迹报告,宁德市掀起了闽东大地全面学习黄令赤的热潮,他的名字已经响彻了闽东大地。

【人物档案】【人物印象】从普通一兵到“爱岗敬业模范”的成长之路爱岗敬业,苦练技能砺精兵黄令赤入伍便被分配到霞浦边防大队缉私中队工作,为尽快熟练掌握船艇性能,熟悉辖区海域情况,他虚心好学,不懂就问,常年吃住在艇上,刻苦钻研船艇专业知识。

每次随艇出海,他都认真记下经过的每一条航线、每一片海域的概况、特点,及时将当天工作情况整理成日记,反复研究推敲,积累了近6万字心得体会。

勤学加苦练,让黄令赤成了名副其实的“闽东活海图”。

黄令赤不仅熟悉闽东沿海各个港口、码头的分布情况,而且熟悉各码头的经纬度,潮汐潮位变化情况,船舶安全靠泊方法,港口避风情况和港内涨落潮流水道流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德历史名人录宁德自公元933年(即后唐长兴四年)建县,1988年改市,千余年来,宁德可以说是“人才辈出英烈盖世”。

早在隋唐时期,霍童石桥就出了一位隋谏议大夫,名叫黄鞠。

其时因隋炀帝暴政无道,进谏不纳,他便避居石桥过农耕生活。

他在霍童搞的水利工程,与闽南洛阳桥相蓖美,堪称当时福建的三大工程之一,至今仍有效益。

那时还有一位名叫彭仲修的城关人,也官至唐武毅大夫。

到了宋元时期,有虎贝的陈普(即“石堂”先生),是宋元初的教育家、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科学家。

他精于天文、地理、声律、算数等。

他所设计制造的计时器――“刻漏”,一天时差仅20秒,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器之一。

其名今已列入《中国名人大辞典》。

有漳湾人阮大成,刚直敢谏,匡扶正义,积极与国子监太学生陈东等为朝廷良臣、抗金名将李纲被诬陷罢职一事,一起上书皇帝,恳求复用,终被纳,由此深得抗金名将韩世忠赞扬和敬重。

韩世忠入闽时还专程看望过阮大成。

还有飞鸾梅溪林铎(诰赠谏议大夫)和其子林仲虎、林仲麟、林仲彪父子四人亦为其家庭增添了不少光彩。

林仲虎宋庆元二年以武魁漕选参廷试,举为第一(即宁德流传的两个武状元之一,另一个是洋中姚溪尾人姚望之)。

后因抗金勇敢善战被举为右骑卫中郎将,随后又充通尉副使。

“开禧间副李璧使金,以风节著。

”林仲彪官至提举洞霄宫。

老大林仲麟,史称“宋庆元六君子”之一,《宋史》对其评价很高。

至南宋,中状元的有两人:一是城关的余复,旧街“状元里”即因此而得名;另一是漳湾人阮登柄,官至吏部侍郎。

到宋元间中进士的达71人。

其中郑罕(二十二都人)官至大理寺判;阮睿(漳湾人)官大理寺评事;郑昌龄(城关人)登进士,秦桧闻其才名,欲饵以美官,不赴,终承议郎;张翮(城关人)官直州知州,历至少傅;郑士懿(城关人)历官武冈军(民间流传和县志载称“郑驸马”);黄舆善(六都人)官工部侍郎,后台为东宫洗马,以亲老不就;黄裳(六都金垂人)官至武节大夫。

黄石孙,宋淳熙14年中武举,丞相赵汝愚见其姿貌魁伟,议论英发,以“一世人物”评之。

他与林仲虎同日被命官知高军邮军。

宋神宗时南埕还出了个贤妃林贞(民间误传为皇后娘娘,实系贤妃)。

据1995年版《宁德市志》记载:林贞的高祖林揆为首任顺昌县令;曾祖林延安官朝议大夫;祖父林特历任三司使、刑部尚书,列后赠尚书左仆射(副宰相级);父亲林沫,字植德,官司农卿,寿州知府。

林贞幼选入宫,长大之后深得神宗皇帝赵顼宠爱,封永嘉郡君,升美人,进婕妤,生赵俣(燕王),赵偲(赵王)和邢国公主。

宋元佑五年(1090年)林贞逝世,时年39岁,神宗下诏用一品大礼安葬,封赠贤妃。

其时,宁德城关还有一位名贤叫陈成父,学识渊博,安贫守道,被爱国词人辛弃疾选为二女婿。

至明清时期,有洋中人周斌,是明朝建文帝的老师(建文帝即洪武帝长子朱棣的儿子朱允文)。

宁德闽剧团在六十年代曾公演过黄如枢编的《建文帝哭师》即指此。

周斌曾被明太祖朱元璋召至便殿,询以治国之计,他侃侃直言,无所避忌,以忠贞刚直闻于时,被授中都国子司业,死时赐其居为“国子先生里”。

有七都人林聪,即民间传颂的“林尚书”。

关于他的传说和史记甚多。

他出身于教谕之家,少年聪颖好学,七步能诗,对答如流,“日记数千言,下笔立就。

”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举已未科二甲第19名进士,授刑科给事中,他“誓心以右直谏臣”自任,以“精忠报国者”自勉,官至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聪在40年的居言路,事检察和司法的政治生涯中曾屡屡与贪脏枉法宦官作坚决的斗争,有过三起三落的遭遇,但他是“正色敢言,法不私恩”的名臣,在法学、哲学、政治和文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

1449年他在《乞将奉御善增及内使姚广付司法治罪疏》中强调“天下之法度”(意即主张法治,反对人治),这比十七世纪黄宗羲提倡的“天下之法”还早三百多年。

林聪在十四世纪就建议“判死以缓”的刑律,避免错杀寃案发生。

应该说他是我国历史上提倡法治与“死缓”的第一人。

有三都黄湾人林泰,官至监察御史,江西巡按。

永乐二年(1404年)是三都岛上“金榜题名”第一人。

为官期间有一次路过鄱阳湖,登船遇风受阻,当地士人指出在鄱阳湖只能顺风行舟,凡遇大风就不能开船,否则“箩米变斗米”,生命不保,而这位出身于大海边的“察检大人”,竞自己操帆掌舵,逆风飞舟,轻易而进,在场看者个个发呆,称其为“神人”。

此后当地群众也学会逆风使舵行船,美称“察院风云”传为佳话。

有城关人陈裒,嘉靖癸未进士,越年授云南道监察史,后任江西巡按,为官清正凛然。

后因告大学士夏言欲毁民居为园圃,遭谪。

去之日,江西父老涕泣,留其豸袍为纪念。

一生著有《礼记正蒙》、《易书诗绪说》、《慈水闲吟》、《云间笑语》、《骝山集》等。

其兄弟陈褒,跟他是同科双进士。

他俩父早殁,幼时家贫,靠母针线活持家。

兄弟俩均好学上进,殿试时文采超人,双双中举,后均官至监察御史和巡按,一个在江西一个在山东。

有城关人吴国华,丙辰进士,天启初升兵科给事,时宦官弄权,国华感愤,上疏劾,指数奸党,字字诛心,使其丧魂落魄,魏忠贤怒,矫旨削其官。

国华归里,日抱君国之忧,赍志而卒,年四十九,朝野端人莫不为洒涕。

崇祯二年,旌奖“精忠名臣”,赠太常寺少卿(民间传的死后封相可能指此)。

城关人蔡景榕,嘉靖四十年,倭寇破城,为倭所掳,被押扶桑(今称硫球群岛),时年24岁,历经三年,辗转生还,著有《海国生还记》,记述日本国民情风俗、物产、礼教、文化等。

回国后为官15年,为地方教育作过巨大贡献。

城关人刘廷珍,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进士。

1896年出任奉天凤凰厅知县(今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三十一年调盖平县任知县。

1900年沙俄侵犯奉天,兵临凤凰厅,廷珍坚持与城池共存亡,宁死不屈,俄兵见此生畏而退,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免生灵涂炭。

廷珍在任内废举兴学,推行新政,兴办农商,受百姓赞扬,三十二年告疾还乡,当地百姓夹道欢送并赠予“万民伞”(今仍存)。

虎贝人黄礼珍,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武举人,进京排列一等,历任千总、提标、左营守备、金门右营游击、参将。

咸丰九年补授台湾水师平安协副将,十一年任广东师阳江镇总兵(圣旨上是闽台提督、总兵)。

同治元年再次调台,诰授光禄大夫,振威将军。

他在当时是位有名望的武将。

其时任过知县、知府者为数更是不少,比较有名的是山东武定府知府蔡步镛、南昌府知府蔡绩夫。

蔡步钟还出任过云南按察司。

当时出任上海县、杭州县知县的也有我们宁德人。

可以说当时我们宁德人出任文官者多为清官,出任武官者多为勇将。

———————————————————————————————————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 林振翰,字蔚文,城关碧山街人,生于1883年,卒于1932年,时年49岁,是我国第一位把世界语译成汉语的学者,著有《汉译世界语》、《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官到四川盐运使、扬州、松江和福建盐政分所经理等职。

我国盐政上有专门书籍、专门统计材料,均始于他手,还先后著有《川盐纪要》、《浙盐纪要》、《淮盐纪要》、《中国盐政辞典》、《中国盐政纪要》、《全国精盐调查录》等百余万字,为近代我国闻名的盐法家。

黄树仁,霍童石桥人,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过孙中山大总统顾问,死于北京葬在香山。

石磊,石后人,1913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任教于天津南开大学,北平国民大学,政法大学教授。

后从政1947年调任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曾为营救共产党地下党同志做了一定工作。

1951年镇反时被错杀,1982年平反,1986年省委书记项南接见其子女亲属。

冯近凡,城关小东门人,原名瑞麒,曾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国际贸易系,担任过翻译官,1947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1972年作为尼克松总统访华时的高级经济顾问,周总理单独接见他。

此后多次率团参加广交会。

当我们国家党政领导人(邓小平、万里、赵紫阳)访美时,冯都代表当地华侨领袖参加接待活动。

冯到北京时邓小平接见他,江泽民在上海时二次接见他。

他还任过美东福建同乡会主席、全美华人协会纽约分会理事、美国华侨总商会会长等职务,1992年病故。

我国驻纽约总领馆的总领事也参加了冯的追悼会并在悼词中说:“冯近凡先生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使中国人民失去一位好朋友,美国华侨失去一位好侨领,这是祖国的损失,也是他家乡福建人民的损失。

冯近凡先生生前为中美建交,为发展中美贸易,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 陈邦梁,八都镇人,1945年3月考取公费留学英国(系英国举办中国高教部出国研究生班),归国后历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副教授,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授。

解放后人民政府安排其去东北工业学院任教,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控空权在苏联专家援助下,中央决定东北成立航空制造工业,陈擅长机械动力,是内燃机专家,就被任命为所属第120厂总设计师,该厂是当时国家重点项目,又是保密单位,他主要负责审查图纸,校对设计并协调各施工、生产单位的技术问题,为我国航空制造业做出过一定贡献,1982年病故,终年75岁。

阮子骥,八都镇人,一代名医,其医德高尚,贫富无欺,一生不辞辛劳,抢救危难病重患者。

生前著有《伤寒论》、《温病学》、《我对胃炎水肿的认识与治疗》,曾评为福建省名老中医。

阮琼珠,洋中镇前路村人,广州夏葛医科大学毕业,曾任宁德圣教妇幼医院院长,是宁德县西医的奠基人,也是宁德历史上采用西医外科手术疗法的第一人,创办护士职业班,培养护士和助产人才,首开宁德办职业学校的历史先河,并于1941年把医院改名为“永安医院”(即人民医院的前身),阮为宁德西医西药的创业与发展,起过牵头人的作用,使人敬佩。

黄以褒,霍童镇人,晚清举人系私塾名师,曾设“培英斋”办学育人,桃李满蕉城,深得群众拥戴。

上述之外,其他名人不再一一。

现谈一谈“两东使者”宁德人民历史上的救命恩人:一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山东省东牟县人(今称莱芜市),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奉命由浙入闽,其时的倭寇(日本)盘踞在漳湾横屿和八都云淡门已三年之久,经常出动骚扰城乡,打家洗劫,强掳妇女,无恶不作,人民苦不堪言。

1561年宁德城关被陷,烧杀掳夺,一片瓦烁,毁为废墟。

戚继光率“戚家军”自浙入闽平倭,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城虽复,但已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有戚继光感怀诗一首为证,《宁德平》是:“孤城已复愁还剧,草芥通忂杂鲜痕,废屋梁空无社燕,清宵冷月有悲魂。

”宁德人民感其恩情在漳湾、城关分别建祠纪念他,现继光公园有其塑像。

二是一代清官林时芳,广东省潮阳县人,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五月莅宁任知县,在嘉靖四十年十月倭寇陷城,烧杀掠淫,百里荒墟,县志载“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散者不得复聚。

”时芳至,抚疮痍,集流亡,筑城业壕,与宁人戮力同忧,艰难缔造。

在废墟上生基立业,任职五、六年,林时芳日不遑食,夜不安寝,百计安民,民赖以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