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科学家

合集下载

邓稼先人物简介

邓稼先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邓稼先[dèng jià xiān](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五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邓稼先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被称为两弹元勋人物的作文

被称为两弹元勋人物的作文

被称为两弹元勋人物的作文

英文回答:

Known as the "Two Bombs and One Satellite Hero", Qian Xuesen is a renowned Chinese scientist and engineer who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missile and space programs.

Qian Xuesen was born in 1911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He went on to study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d later received a government scholarship to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5, he went to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to pursue a master's degree

in aeronautics. He then continued his studies at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where he earned his Ph.D. in aeronautics and mathematics.

After completing his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Qian Xuesen returned to China and began working on the country's missile and space programs. He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邓稼先:伟大的科学巨星

邓稼先:伟大的科学巨星

邓稼先:伟大的科学巨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名字熠熠生辉,他们的贡献深远地影响了人类的发展。在这些名字中,邓稼先无疑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存在。作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科学成就不仅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科学的进程。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早年便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浓

厚兴趣。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

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中国的抗日军队,后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并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1950年8月,邓稼先回到祖国,随后便投身于中国的科研事业。

邓稼先的主要贡献在于中国的核武器研发。他领导了许多关键性的科研项目,成功地研发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这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但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专业素养,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他们的成果不仅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样令人敬仰。他淡泊名利,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他的生活简朴,对待同事和蔼可亲,对待工作却极其认真严肃。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同事和学生们,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然而,邓稼先的生活并不总是风平浪静。在研发核武器的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昂的斗志,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邓稼先个人的坚韧和毅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23名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23名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23名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1、钱三强(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

2、钱骥(1917—1983)

江苏省金坛县人,1917年生,男,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

3、姚桐斌(1922—1968)

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年被文革造反派毒打致死。

4、赵九章(1907—1968)

浙江省吴兴县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68年被文革暴徒残害之后自杀身亡.

5、邓稼先(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两弹元勋作文300字左右

两弹元勋作文300字左右

两弹元勋作文300字左右

英文回答:

Liang Dangyuan, also known as the "Two Bomb Hero," refers to the two Chinese scientists, Qian Sanqiang and Wang Ganchang, who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nuclear and missile programs. They were instrument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rst atomic bomb and hydrogen bomb.

Qian Sanqiang, a physicist,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tomic bomb. He was edu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orked on the Manhattan Project during World War II.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he became the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nder his leadership, Chinese scientists successfully conducted the country's first nuclear test in 1964.

中国科学家介绍——邓稼先

中国科学家介绍——邓稼先


依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 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 振宁:“中国的原子弹 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 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 个外国人参加。”此信 派专人乘民航航班送到 上海,在1971年8月16 芝加哥大学左起:杨振宁、 日饯行的晚宴上送到杨 邓稼先、杨振平 振宁手中。
2008年11月18日 邓稼先当选为中 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 大传播科技优秀人物。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 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 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 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 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 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 的学业。

2009年9月14日 他被评为“100位新 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人物轶事



“许身国威壮河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 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 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 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 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 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 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

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

1.钱学森(1911- )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

2.钱三强(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

3.赵九章(1907-1968) 浙江省吴兴县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4.邓稼先(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45年毕

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缚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8年被文革暴徒残害之后自杀身亡。948年回

5.程开甲(1918- ) 江苏省吴江市人,1918年生,男,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光召(1929- )

两弹一星邓稼先英雄事迹作文素材

两弹一星邓稼先英雄事迹作文素材

两弹一星邓稼先英雄事迹作文素材

两弹一星邓稼先英雄事迹作文素材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务必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好处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此刻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

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忙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联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之后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决定。但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邓稼先不仅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

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

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 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 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 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 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 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 2) 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 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 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 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 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提 示
wenku.baidu.com
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 无私奉献
邓 稼 先
2、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4、搞科研具有超凡的创造能 力,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 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
(1-2)引文: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 踪”写到邓稼先,引出邓稼先失踪的一段经历。 第一部分: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的研究工作,从此销声匿 迹。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 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项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励,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代价的 事迹。
“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1947年,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顺利地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读物理系。他的导师荷兰人德尔·哈尔是搞核物理研究的,所以邓稼先很自然地也做了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闻知消息,邓稼先激情满怀,当即朗读了别人创作的一首长诗:当一场暴风雨过后/祖国已迎来灿烂的黎明……我们就要回到你身边/祖国啊,母亲……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一年,他只有26岁,被人们称作“娃娃博士”。同年8月29日,邓稼先与一百多名学者一起,历尽艰辛,启程奔向新中国的怀抱。

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幽默地对他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大炮仗?”从事核物理研究的邓稼先稍一沉吟,马上明白——国家要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邓稼先似乎还没有从吃惊中回过神来。当钱三强谈了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之后,邓稼先全都懂了。不过,这项工作之艰巨、自己后半生将为此付出的代价,一切的一切,在当时他都不得而知。

那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夜晚,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夜,他一反常态地无法安睡。到后来,他跟我说,他要调动工作。我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后来,我说你给我一个回信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说也许这都不行。”“当时我们聊到了十几年前,国家备受侵略者蹂躏、日本的飞机肆无忌惮轰炸的情景。往日的情景或许触发了他。过了一会儿,他突然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3篇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3篇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

第一篇:钱学森——中国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航空航天专家和军事科学家,被

誉为“中国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两弹一星”功勋之一。在他一生中,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学术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892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家中

排行第三。1924年,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

并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准备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他接触到了现代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先进理论和先进设计方法,对他日后的航空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学森博士毕业后回国,并进入中国航空工业局担任高

级技术顾问。随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同时,他还是中国现代航空航天学科研究的领袖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在他的一生中,钱学森的贡献有目共睹。他被誉为“飞

机之父”,补足了中国在航空工程科学方面的空白。钱博士的三块基本贡献是:研发、生产、设计制造。他在中国航空工业的科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包括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制造、研制中国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和中国第一架战斗机,以及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

195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国家安全问题,迫切需要发展

和拥有核武器。钱学森被中央政府任命为“两弹一星”工程的

总设计师。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在十年间成功地研制了两颗原子弹、一颗氢弹和一颗人造卫星,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他被誉为“两弹一星”的理论与技术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正是因为钱学森这样的先辈,才有了今天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他热爱祖国,爱民族,殷切希望祖国早日实现强起来的愿景。他的事迹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书页上,成为我们追求科技创新、实现民族复兴的榜样和楷模。

中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的两弹一星科学家是指我国在核武器和人造卫星领域的创始

人和领军人物。其中,两弹指的是中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一

星则指的是我国首颗成功发射的卫星东方红一号。

以下是中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简介:

1.钱三强

原子弹研制组织的副组长,曾主持原子弹的三个重要环节:核心

部件的设计、质量特性的试验以及装配与测试。1956年,钱三强被授

予中国核工业杰出科技工作者称号,同时成为第一批获得“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的人员之一。

2.邓稼先

中国核工业和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他在1956年担任过“两弹元勋”之一叶剑英逝世后的中央军委总参谋长。1958年,邓稼先接替钱

三强,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1960年7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3.杨振宁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了破解原子核组成谜团的“质子-

中子模型”。1964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成为首位获此殊

荣的中国籍科学家。杨振宁曾不断对原子弹射程、弹头重量等重点技

术进行研究,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4.朱光亚

中国核武器计算机模拟系统始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大气学之父”。他为中国计算核武器过程建立数值模型,开创了中国核武器计

算机模拟的先河。朱光亚也是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第一

颗人造卫星的“实体产生者之一”,后来他成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

5.聂荣臻

中国军事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聂荣臻从国外学成归

来,被任命为原子弹研究队伍的军事代表。在邓稼先、钱三强等科学家的组织下,聂荣臻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员物资供应,被誉为“两弹元勋之一”。

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
郭永怀 1909年出生于山东,1933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
系读书。1941年成为冯·卡门的弟子,于1945年完成了 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 位。1946年秋,任教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 院。郭永怀和钱学森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论 文,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1949年, 郭永怀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 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 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 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
高科技奖。
两弹元勋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
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 弹爆炸成功。
大学物理系。1951年入北京大学研究院。进行基本粒 子物理的研究。1954年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 1957年春,被派赴苏联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等方 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两次获得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 研奖金。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 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 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 中国核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杰出贡献。
两弹元勋
王淦昌 1907年出生于江苏,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物理系。1931年,提出可能发现中子的试验设想, 1932年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按此思路进行试验发现了 中子并获得诺贝尔奖。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 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 奠基人之一。 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 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 之一。

两弹元勋科学家简介

两弹元勋科学家简介

两弹元勋科学家简介

“两弹元勋”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包括了14位科学家,他们为了推动中国核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磨难,为中国打造出了两弹一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这些伟大科学家各具特色,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

袁复礼:中国核物理学的奠基人

袁复礼,1918年4月10日出生在江西省撒网乡一农民家庭。袁复礼有着一颗好学的心,曾经辍学后专门对知识有很大的渴望。1937年,他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随后前往美国留学,进入顶尖院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袁复礼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核物理学,他先后师从保罗·里程和恩里科·费米等国际知名的核物理学家。1950年代初回国后,袁复礼和中国科学家们一起开始了中国核武器事业的探索,担任了第一颗原子弹的设计和研制的主要负责人。1958年,袁复礼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称为“中国核物理学的奠基人”。

钱三强:氢弹设计师

钱三强,1917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钱三强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物理学和数学。他是中国氢弹研制的主要设计师之一,是中国第一

颗氢弹爆炸实验的负责人,以及“两弹一星”工程的骨干之一。在其一生中,钱三强出版了150多篇学术论文,包含物理、天文学和航空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1960年,钱三强和其他科学家一起获得了中国最高的科学技术奖项——荣誉称号“两弹元勋”。

邓稼先:航天事业开拓者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湖南省涟源市。邓稼先在早期的研究工作中已经涉猎了核物理学、建筑工程学等领域,他是中国燃气轮机研究领域的先驱,担任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设计师、五院院长等职务。邓稼先主导了多项重要的航天项目,如鲲鹏计划、神舟飞船项目等。他的贡献不仅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让中国航天事业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参与者。邓稼先曾获得了中国最高科技荣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荣获国际航空联合会犇科技金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引言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是指中国核武器研究和航天事业上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在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和航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科学家不仅以其出色的科研成果,还通过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

一弹功勋科学家

杨仕成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

爆者。杨仕成在反对蒋介石的国共内战期间,秘密被派往美国参加曼哈顿计划,获得了核武器研发方面的重要知识。回国后,他积极参与中国核弹研究,最终于1964年成功试爆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杨仕成不仅在核武器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始终坚持科学道德,积极践行

科学精神。他提倡把科学技术用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弹功勋科学家

钱三强是中国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在中国的第二次核试验中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钱三强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另一个重大科技成就,即导弹技术方面,钱三强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钱三强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的科学家,他敢于冒险,在面对各种艰难的技术难

题时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态度。他通过不断创新和突破,使中国能够在核武器和导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一星功勋科学家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被

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

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1、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2、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于河南开封,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3、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突出贡献。

4、钱学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5、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6、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两弹功臣

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邓稼先,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

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与钱学森、钱伟长被周恩来总理合称为“三钱”。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并且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突出贡献者。晚年的钱三强仍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中国“两弹一星”元勋。1992年逝世,终年79岁。

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 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乘坐的飞机失事而牺牲。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1961至1978年研究原子弹和氢弹间,为保密需要化名王京。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于德国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1936年~1952年,王淦昌在浙江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在浙大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16年,并培养了李政道、叶笃正、程开甲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究生毕业,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之父。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参加工作,1970年6月入伍,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员、教授。2002年5月,获南京大学“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2011年,荣膺感动中国人物。1997年后担任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名誉董事长。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湖北麻城人,理论物理学家。1935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和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四十年代起研究固体物理,后转向量子场论的研究。开展了应用量子力学到金属、场、核、分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六十年代初期参与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是当时理论研究的主要主持人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图片按顺序分别是: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王淦昌、钱学深、朱光亚、彭桓武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26年8月16日生于天津市宁河县。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

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5年2月27日,于敏获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中国著名科学家

张衡(78-139),别名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

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全国第一架地动仪,张衡共著有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

科学精英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中共党员。

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20世纪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竺可桢(Chu Kochen)(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