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标本冷凝集素的检测分析
严重冷凝集标本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医学检验· DOI:10.3969/j.issn.0253 9926.2018.16.036作者单位:030013太原,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临床检验中心严重冷凝集标本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张志红 冷凝集现象经常会出现在临床检验工作中。
冷凝集素可使血液标本中红细胞出现聚集现象,导致血常规计数结果及相关参数出现误差,直接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冷凝集素引起凝集反应温度一般<30℃,其最高滴度在4℃时出现,温度上升到37℃时凝集现象可消失,所以在以往的研究中多偏向于热水浴的方法[1 3],但当遇到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标本时,直接热水浴的方法效果并不佳。
本研究对严重冷凝集的标本采用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37℃水浴稀释法分别进行处理,希望针对严重冷凝剂标本可以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8岁,2018年2月13日本院急诊内科就诊。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RBC)0.28×1012/L,血红蛋白(Hb)138g/L,血细胞比容(HCT)2.9%,平均红细胞容积(MCV)103.6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492.9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4759g/L,血小板计数(PLT)377×109/L,白细胞计数(WBC)8.19×109/L。
SYSMEX800i血细胞分析仪报警提示红细胞分布异常。
肉眼见抗凝管内壁有较多凝集颗粒,标本制作血涂片,瑞 姬氏染色发现红细胞大量聚集成块。
1.2 仪器和试剂:①日本SYSMEX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
该仪器采用经典的电阻抗原理检测全血细胞,仪器使用前均已校准,每日测定配套质控物高、中浓度两水平,质控品结果均在靶值允许的范围内。
②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的电热恒温水槽SSW 420 2S③O lympusCX41显微镜。
④移液器(20~200μL),微量吸管,试管。
冷凝集素对血常规的影响
冷凝集素对血常规的影响在人体中有一种低效价抗体叫冷凝激素,它是冷反应型抗红细胞抗体。
这些自身抗体能在低温时与红细胞膜相关抗原结合,引起红细胞冷凝集,正常人效价<1:32下面我看看一例冷凝集引起的血常规异常与上一次的结果比较,MCV、MCH、MCHC明显升高。
观察标本发现,有细沙颗粒样凝集,怀疑为冷凝集。
经过37℃温育30分钟后的结果,如下图:通过温育前后的结果对比,不难发现,冷凝集后血常规中的主要表现为:MCHC、MHC、MCV升高,RBC降低(HCT是因为希森美康采用的是计算法:MCVxRBC导致的降低),其中MCHC升高最明显。
那么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先了解下什么是冷凝集。
冷凝集:是指由自身抗体引起的,红细胞在冷环境中的凝集成团的现象。
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1℃以下,在0~4℃时最强,红细胞凝集最明显;随温度的升高,抗原抗体复合物逐渐解离,凝块消失。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减少冷凝集的影响,主要是把标本的温度控制在37℃左右或者去掉抗体。
因此有以下几种常规方法:1、将标本立即放在37℃水浴中,约半小时后,立即机测定。
2、将患者带到实验室内,在血球仪仪器旁抽静脉血,在数秒钟内立即上机测定。
3、用等量生理盐水置换血浆,将标本离心后,去掉血浆,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后上机检测。
4、采用稀释法:将全血用稀释液稀释后,采用预稀释模式检测。
或者用生理盐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检测,然后换算为未稀释的结果。
5、传统的显微镜计数:将37℃孵育的血液10ul 加入到2.0ml的37℃温盐水中,混合均匀,滴到计数板上计数(可预先将计数板放37℃水浴中加温)。
Ps:如果需要推片检查的话,标本及玻片都需要37℃温育,不然推出的血片中也可能会出现凝集。
也谈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方法
也谈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方法发表时间:2011-11-02T09:07:10.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罗雪林何忠发覃庆开林永忠[导读] 而采用手工法计数,则可以较好地避免冷凝集素的干扰,所计数的结果较为准确。
罗雪林何忠发覃庆开林永忠(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来宾 546100)【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261-02 冷凝集素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反应性红细胞凝集及冷诱导因素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栓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高含冷凝集素的标本,在进行血细胞分析时,对血液学数据及血细胞直方图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引起测定结果的偏差[1-2]。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消除影响因素后再进行测定,才能较真实地反映患者的情况。
我科于2011年1月份做血常规检验时,曾发现有2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检验过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朱某,女,47岁,因头昏眼花,乏力,皮下瘀癍到乡镇卫生院就诊,做血常规检验时,发现血液凝集,医生建议到我院复查。
冷凝集素试验阳性,Coombs试验阳性;血清总胆红素44.6umol/l,肝、脾脏B超均提示有轻度肿大。
患者容某,女,43岁,因贫血、头痛,手指、足趾发绀不适等而入院,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血液凝集。
冷凝集素试验阳性,Coombs 试验阳性,肝、脾脏B超提示未见异常。
2 血常规检查2.1本科室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为SYSMEX XT-1800i,所使用的试剂均为进口配套原装试剂;手工法是按照《全国检验操作规程手册》(第三版)中的各标准方法进行操作。
2例标本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均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进行测定并作了记录,室外温度为8℃,室内温度21℃,水浴温度为37℃。
所测定的结果经对比,RBC值、HCT值及其相关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2水浴前后红细胞直方图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而血小板直方图有所改变。
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与处理
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与处理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飞速发展,血常规检测变得简便、快捷,血常规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影响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仪器、试剂、环境温度及病理因素等。
比如冷凝集样本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散点图和直方图就有显著干扰作用,会导致多项检测结果与实际并不相符。
冷凝集素主要成分为针对红细胞膜抗原的IgM抗体,正常人血清抗IgM冷凝集素效价较低,一般不引起红细胞凝集,而当冷凝集素效价增高时,能凝集自身或“O'型人的红细胞。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自身含有多种酶,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温度太低会导致红细胞计数发生明显变化。
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血液中的最基本成分,对温度敏感度不大,因此在有限的温度范围内其水平不会变化太大。
那么,如何解决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呢?在以往的研究中多偏向于热水浴的方法,但当遇到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标本时,也有双重加温法和置换血浆法等方法供我们选择。
现将几种方法罗列如下:(1)热水浴:将标本37℃水浴30 min保温.(2)双重加温:将标本和试剂均通过37℃水浴加温后再进行检测.(3)置换血浆:首先记录血量,标本以3000r/min,离心5 min,用移液器插至血浆与血细胞交界面3mm处,将上层血浆缓缓取出弃掉,再加入预温5 min的生理盐水3 mI,,充分混匀,如此反复洗涤3次,最后一次弃掉上清液,加入温生理盐水至处理前记录之血量,随即混匀后上机测定.直接检测法和水浴法RBC和HCT结果均显著降低,MCH和MCHC结果均显著增高,MCV变化不大。
这种现象是由于冷凝集素使红细胞凝集.导致RBC计数降低。
因此,HCT(HCT=RBC × MCV)结果仍然降低.并由此造成MCH (MCH=HGB/RBC), MCHC(MCHC=HGB/HCT)的计算值显著升高。
但经过置换血浆后,除因置换过程中造成血小板部分丢失外其它参数与手工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冷凝集现象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_文宾
与试剂一起置于水浴箱加温 15 分钟,取出 于白细胞分类例数的提高和直方图曲线
试剂包装机,进行更换试剂操作,并进行空 的正确分布,同时还能节约时间,保证发出。
混匀后及时上机检测,并记录结果。
参考文献
结果 选取受 冷 凝 集 素 影 响 最 大 的 参 数
冷凝集现象会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之前国 内 已 有 报 道[1,2]。为明 确 冷 凝 集 现 象 对 血 细 胞 分
使有核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凝集,严重干扰 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可导致假性 RBC
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及应对方法,分 别采用室温测定、样本加温测定及样本试
减少,假性 MCV 增大,假性粒细胞减少, 假性 PLT 减少 等[3,4]。室 温 检 测 结 果 表
冷凝集现象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
文宾 杨辉
650211 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中心卫
生院
摘 要 目的: 探讨冷凝集现象对血细胞 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 法: 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冷凝集试验阳性 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双重加温法与样本 加温 法 经 配 对 样 本 t 检 验,RBC 组 t = 23. 62,P < 0. 001,MCV 组 t = 21. 09,P < 0. 001。结论: 冷凝集阳性标本经室温检 测时 RBC 明显减少,MCV 明显偏大,单 纯样本加温时 RBC 遇冷试剂仍会出现冷 凝集现象,样本试剂双重加温可基本消除 冷凝集现象。 关键词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doi: 10. 3969 / j. issn. 1007 - 614x. 2012. 06. 237
表 1 3 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结果比较( n = 20)
处理方法 室温测定( 5 ~ 25℃ )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性与改善对策分析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性与改善对策分析作者:钟美梅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干扰性和改善的对策。
方法: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孕前检查和婚检血型鉴定人群,从受检者的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挑选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35pg且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为红细胞(RBC)凝集的标本,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为经过处理的不同效价冷凝集素标本进行检测,并且所有标本均采取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以及预稀释法处理,觀察并分析三种检查的检验结果。
结果:80例冷凝集素标本中,直接上机检查可见患者MCV、MCH、MCHC水平均明显增高,HCT指标降低(P<0.05);37°C水浴法处理后MCH和MCHC指标和预稀释法、血浆置换法相比较高(P<0.05);血浆置换法处理后,PLT指数下降(P<0.05);预稀释法处理后所用检查项目均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和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相比,采用预稀释法处理冷凝集素标本,可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冷凝集;血常规检验;干扰性;改善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185-02血常规检验(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一般使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大大提高了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与效率[1]。
本文采取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和预稀释法处理80例MCH≥35pg且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为红细胞凝集的标本,观察三种处理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结果和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以期选出最优的冷凝集标本处理措施,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为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孕前检查和婚检血型鉴定人群。
血常规检测中冷凝集标本的处理方案探讨
血常规检测中冷凝集标本的处理方案探讨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常见的一项检查项目,可以提供大量的有关血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信息,对于诊断和评估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血常规检测中,冷凝集标本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案,本文将探讨冷凝集标本的处理方案及其优劣势。
冷凝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血常规检验方法,通过将血液与冷凝集剂混合后,可以在凝胶中形成血细胞聚集团,从而实现不同成分的分离和定量测定。
冷凝集标本的处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液采集:冷凝集标本的采集与传统的血液采集方法类似,但需要使用冷凝集管。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掌握合适的采血技巧,避免对细胞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样本处理:采集到的冷凝集标本需要离心,以分离血细胞与血浆。
离心过程中应注意离心速度和时间的控制,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实验操作:冷凝集标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包括稀释、试剂添加、混匀等步骤。
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冷凝集标本的处理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简单方便:与传统的血液检测相比,冷凝集标本的处理相对简单方便,无需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可以在普通实验室中进行分析。
2.快速准确:冷凝集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血细胞和血浆信息,可以满足临床迅速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3.可靠性高:冷凝集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然而,冷凝集标本的处理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进一步优化:目前冷凝集技术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粘附性凝胶会影响血细胞的分析,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2.费用较高:冷凝集标本的处理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
此外,冷凝集技术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
3.与传统方法的比较:冷凝集技术与传统的血常规检测方法相比,可能在一些参数的检测上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进行冷凝集标本的处理和分析时,需要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和验证。
冷凝集素对2例血常规检测多项参数干扰分析
殊用药史 。半月前 常规查体 , 功能检查 : 肝 总蛋 白 7 . /L 白 1 1e ,
蛋 白 3 .2 /L 8 r ,总 胆 红 素 2 .5 z o I 直 接 胆 红 素 0 t l m / , 5 0 I o L 丙 氨 酸 氨 基转 移 酶 3 .0U L 门冬 氨酸 氨 基 转 移 . m l , . /  ̄ 3 0 / , 酶 2 .0U L 8 0 / 。血 常 规 结 果 红 细 胞 计 数 与 血 红 蛋 白含 量 明显 不
时间 、 温度 、 耗材和 测量 的方法 等诸 多 因素有 关 。 目前对单 一
人份 的血浆病毒灭活 国内外 大多采用亚 甲蓝 光化学法 , 其使 病 毒滴度 减少 的 程度 与所 用 的 光 照强 度 和 亚 甲蓝浓 度 直 接 相 关 。亚 甲蓝 光化学法进行血浆病毒灭 活 , 对血 浆 中凝血 因子 Ⅷ含量无 显著影响 , 活过程 中的热效应 和光化学 反应是凝 血 灭
可 医药 2 1 北 00年 8月 第 3 2卷 第 1 5期
H b i dcl oma,00, o 3 u o1 e e Me i u l2 1 V l 2A gN . 5 aJ
21 9 O
此, 在毒理学上是安全 的。光化学 法灭 活病 毒 的机理主要 是依 靠光敏剂在光 照度 条件下 , 生 自由基 ( 产 一类 机制 ) 或者单 线态
表 1 水 浴 前 后 血 常 规 检 测 结 果
冷凝集素现象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
液体药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张丽霞等[7]报道基本一致,实验中1例液体药敏利福平耐药而Xpert MTB/RIF利福平耐药未检出,有研究表明MTB耐利福平的菌株95%存在ropB基因突变,可能该利福平耐药突变位点与ropB基因无关[8],另外有部分菌株的ropB基因突变位点为沉默或无效基因[9],此类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
综上所述,在对5种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后,Xpert MTB/RIF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T⁃SPOT.TB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偏低,同时Xpert MTB/RIF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判断利福平的耐药情况。
因此,本研究认为对于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在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初筛的同时,可以用快速的方法比如Xpert MTB/RIF筛查是否感染结核菌以提高艾滋病合并结核的诊断率,尽快确立治疗方案,对双重感染患者在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韦永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T⁃sport检测意义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7,28(6):193⁃195.[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第3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33(10):577⁃593. [3]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实验室检验规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8⁃26.[4]Cupta P,Prakash M,Sharma N,et puted tomography detection of clinically unsuspected skeletal tuberculosis[J].Clin imaging,2015,39(6):1056⁃1060.[5]Djoba Siawaya JF,Ruhwald M,Eugen⁃olsen J,et al.Correlates for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during concurrent HIV/TB infection[J].Int J Infect Dis,2007,11(4):289⁃299. [6]刘惠,闻颖.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中结核潜伏性感染的诊断与预防性治疗[J].中国防痨杂志,2016,38(1):57⁃60. [7]张丽霞,谢礻韦,孙昕.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53⁃54.[8]Mboowa G,Namaganda C,Ssengooba W.Rifampicin resisitance mutations in the81bp RRDR of rpoB gen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linical isolates using Xpert.MTB/RIF in Kampala,Uganda:a retrospective study[J].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14,14:481.[9]Mathys V,van de Vyvere M,de Droogh E,et al.False⁃posi⁃tive rifampicin resistance on Xpert MTB/RIF caused by a silent mutation in the rpoB gene[J].Int J Tuberc Lung Dis,2014,18(10):1255⁃1257.(收稿日期:2018⁃08⁃08)冷凝集素现象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孙敏候莉芬【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摘要】随着气温的下降,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临床病情诊断的延误,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防治。
本文以我科室遇到的一例冷凝集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冷凝集产生的原因及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最终给出了合理的预防办法。
【关键词】冷凝集血液分析影响【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94-01冷凝集是指人体被支原体感染以后,血清中产生的高滴度的寒冷凝集素,这种凝集能和自己体内的红细胞或者是“O”型血人的红细胞,在0—4℃寒冷情况下产生凝集现象。
冷凝集对血常规分析产生很大影响,若处理不当将引起临床病情诊断的延误。
随着天气的变冷,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11月8日我科室遇到一例,具体情况如下:1. 方法采用日本SYEMEXT-20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试剂为SYEMEXT原装进口试剂。
分析前测仪器质控各指标均在X±2SD范围内。
2. 检测结果及标本观察2.1 检测结果:WBC 7.02×109/L、RBC 2.67×1012/L、HGB 143g/L 、HCT 27.2 % 、MCV 101.9fL、MCH 53.6pg、MCHC 526 g/L、PLT149×109/L 。
审核时发现结果明显异常,各指标之间结果明显不符。
2.2 标本观察:遂颠倒混匀抗凝管,发现管壁上附有微小颗粒,涂片显微镜下发现大量红细胞凝聚成团状,未发现红细胞碎片。
3. 标本处理将标本置37℃水浴箱中温浴10分钟,取出观察微小凝集消失,立即上机测定。
结果:WB C 7.25×109/L、R B C 4.23×1012/L、H G B 143g/L、HCT 40.3% 、MCV 95.3fL、MCH 33.8pg、 MCHC355 g/L、PLT150×109/L。
血常规标本冷凝集素的检测及意义
血常规标本冷凝集素的检测及意义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用来评估身体健康、判断疾病情况及监测治疗效果。
在血常规检查中,除了常规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外,有时还会检测冷凝集素。
那么,冷凝集素的检测及其意义是什么呢?冷凝集素是血液中的一种抗体,主要作用是与冷凝集原结合,引起红细胞在低温下发生凝集现象。
冷凝集素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将血液标本加入冷却容器中,观察是否出现红细胞凝集。
如果凝集程度较高,表示冷凝集素阳性。
间接法是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受试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冷凝集素。
冷凝集素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示感染性疾病:冷凝集素阳性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嗜冷原虫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冷凝集素的产生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关,当感染存在时,机体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冷凝集素来进行免疫应答。
因此,冷凝集素的检测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一个辅助指标。
2.指导特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冷凝集素阳性与多种特殊疾病有关,如冷球蛋白血症、特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在低温下触发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聚集、溶血等症状。
通过检测冷凝集素可以辅助诊断这些疾病,并指导其治疗方法,如避免低温刺激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3.监测治疗效果: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冷凝集素的变化可以反映疗效。
比如,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冷凝集素的阳性率逐渐下降可能表示治疗效果好,而阳性率上升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通过对冷凝集素的监测,可以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冷凝集素的检测及其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快速、简单、低成本的辅助诊断手段,对于及早发现感染性疾病、特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冷凝集素的检测并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同时,冷凝集素检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假阳性、假阴性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不同效价冷凝集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措施
不同效价冷凝集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措施摘要冷凝集现象是秋、冬血常规检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
本文首先对冷凝集现象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低效价冷凝集血常规标本和高效价冷凝集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措施分别进行介绍,以此降低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的干扰,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冷凝集标本血常规处理措施0引言冬、春两季易出现冷凝集现象。
冷凝集素可使血液标本中红细胞出现聚集现象,导致血常规计数结果及相关参数出现误差,直接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若未及时进行筛查和处理,将延误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1冷凝集现象冷凝集是指由冷凝集素引起的红细胞在低温环境下凝集成团的现象。
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1℃以下,在0~4℃时最强,尤以红细胞凝集最为明显。
冷凝集素是一种针对红细胞膜抗原的IgM型自身抗体,是一种可逆性抗体,在低温时可与自身红细胞、“O”型红细胞或其同型红细胞发生冷凝集,温度提高后凝集则可消失。
健康人血液中可存在低滴度的冷凝集素,其滴度多低于1∶16,一般不引起红细胞凝集,但当冷凝集素滴度增高时,则可引起比较严重的红细胞凝集。
这种现象是由于冷凝集素可使多个红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小不等的微粒,使得红细胞在鞘液中不能形成单个细胞流,致使血液分析仪检测时计数脉冲数量大幅减少,使红细胞远远低于实际浓度,造成红细胞的假性减低;同时,成团的红细胞在经过计数小孔时被当成大红细胞,引起脉冲振幅的增大,从而造成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假性增高及红细胞分布图异常等现象。
但红细胞凝集时以红细胞减低为主要特征,使得红细胞压积(HCT)结果仍然减低。
血红蛋白(HGB)的测定是红细胞被溶血剂溶解后测得,因此该值的检测结果不受冷凝集现象的影响。
由于平均红血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以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通过公式由仪器自动计算得出,因此会造成MCH(MCH=Hb/RBC)、MCHC(MCHC=Hb/Hct)的计算值异常增高。
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办法
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办法冷凝集是指一种在体外发生的凝集反应,常见于血液凝块中。
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血细胞计数偏低:冷凝集的形成会导致血细胞与冷凝集形成凝块,从而使凝块中的血细胞无法被计数器完全识别,导致计数结果偏低。
特别是在血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中影响更为明显。
2.血细胞形态改变:冷凝集的形成会导致血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如红细胞凝块会使红细胞变形成不规则形状,白细胞凝块则会使白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使细胞形态判断不准确。
3.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冷凝集的形成会导致血红蛋白分布不均匀,使测定结果偏低。
此外,冷凝集可能也会导致溶血的发生,从而使血红蛋白浓度进一步降低。
针对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处理办法:1.采用抗凝血样管:为了防止冷凝集的形成,可以使用抗凝血样管进行血液采集,如使用EDTA抗凝血样管。
EDTA可以与钙离子结合,抑制凝血反应的发生,减少冷凝集的形成。
2.快速处理血样:血样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处理,避免长时间放置。
冷凝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将血样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可以减少冷凝集的形成。
3.进行加热处理:如果已经发生冷凝集,可以通过加热处理来解决。
将血样加热至37℃以上,使冷凝集溶解,再进行血常规检测。
4.观察细胞形态:在分析血常规结果时,要注意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尤其是红细胞形态和白细胞聚集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
5.考虑使用其他检测方法:如果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检测方法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如手工计数法或者显微镜检查。
总结起来,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细胞计数偏低、血细胞形态改变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等方面。
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可以采取抗凝血样管、快速处理血样、加热处理、观察细胞形态以及考虑使用其他检测方法等处理办法。
浅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细胞分析检验的影响
浅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细胞分析检验的影响
红细胞冷凝集是指红细胞在低温条件下,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凝集现象。
红细
胞冷凝集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血液凝集功能和红细胞膜的稳定性。
红细
胞冷凝集对血细胞分析检验具有一定的影响。
红细胞冷凝集会影响血细胞分析仪的测量结果。
在血细胞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
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红细胞的计数、体积、形态等指标。
如果样本中存在红细胞冷凝集,会
导致红细胞的团块化,从而影响仪器对红细胞的识别和计数,使得测量结果不准确。
在进
行血细胞分析前,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以避免红细胞冷凝集的产生。
红细胞冷凝集可能导致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偏差。
红细胞冷凝集的形成与血浆中的一些
因子有关,如冷凝集素、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因子会影响红细胞的聚集能力。
红细胞冷凝
集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体内炎症反应或其他疾病的存在,红细胞冷凝集的出现可能反映了某
种病理状态。
在进行血细胞分析时,如果出现红细胞冷凝集,可能会掩盖其它异常血细胞
计数结果,使得分析结果难以准确判断。
红细胞冷凝集对血细胞分析检验具有一定的影响。
它会影响血细胞分析仪的测量结果,使得结果不准确;它可能导致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偏差,难以准确判断病理状态;红细胞冷
凝集可能对血细胞形态的评估造成困扰。
在进行血细胞分析时,需要注意排除红细胞冷凝
集的干扰,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冷凝集的五分类结果
冷凝集的五分类结果
冷凝集是指由于温度下降,红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形成可逆性凝集的现象。
对于血常规检测中的五分类结果,冷凝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红细胞计数(RBC):由于红细胞凝集,计数结果会偏低。
2. 血红蛋白浓度(HGB):与红细胞计数类似,由于红细胞凝集,血红蛋白浓度也会降低。
3. 红细胞压积(HCT):由于红细胞在凝集过程中体积减小,红细胞压积也会相应降低。
4.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由于冷凝集导致红细胞体积改变,MCV结果可能会增高。
5.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由于冷凝集的影响,MCHC结果可能会增高。
需要注意的是,冷凝集对五分类结果的影响程度与凝集程度有关,凝集越严重,影响越大。
此外,处理措施如将血液样本在37℃水浴30分钟后进行检测,可以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如果发现存在冷凝集现象,可以考虑进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冷溶血试验等进一步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病情。
冷凝集配血案例
冷凝集配血案例
以下是关于冷凝集配血案例的相关信息:
1.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为一位86岁的女性,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高血压病2级。
2.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结果显示WBC、RBC、HGB、MCV、MCHC
和PLT的数值。
其中,MCHC大于380g/L,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比例为1:57,而正常两者的比例为1:30。
3. 实验室检查分析:红细胞下降比血红蛋白明显,怀疑是巨幼细胞性贫血,但MCHC升高与此不符。
患者的MCV也支持巨幼细胞性贫血,但MCHC
升高又是一个矛盾。
考虑到患者年龄为86岁,较少见急性胰腺炎,且HGB 并不高,因此考虑是否为乳糜血。
然而,乳糜血的MCHC通常大于400g/L,而该患者的HGB被拉升的并不高。
4. 交叉配血情况:科室收到一位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伴血小板增多患者的交叉配血申请。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去白洗涤红细胞后微柱凝胶法的交叉配血结果符合预期,但聚凝胺法的配血结果显示次侧有极微弱的凝集,主侧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诊断和治疗需要依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
如有更多问题,可咨询临床医生。
冷凝集素干扰血常规检测一例分析
阳性者检测 P r e s 1 抗原呈阳性 ,提示 乙型肝炎病 毒在体 内还
较活跃 , 并没有清除 , 肝脏还有潜在的病理损伤 的可能 。
本研 究对 6 2 2例 HB V 携 带 者 及 患 者 HB V — M 阳 性 的 血 清 标 本 进 行 了检 测 分 析 , 并 对 HB e A g 检测结果 和 P r e S 1 检 测 结果不一致的样本 , 进 一 步 进 行 HB V . D N A检 测 , 结果 H B s A g
致 。可见在 H B V携带及患病 者中 , 存在着 较高的病毒复制 ; 在 相当一 一 部 分甚 至超 过半 数 H B e A g已经表现 为阴性 但 D N A 和P r e S 1 检测 均呈 阳性 反应 , P r e S 1比 H B e A g更 能准确 地反 映病 毒在体 内的复 制情 况 。另 外 ,由于 HB V变异 导致 的 H B e A g检测 阴性 ,并不表示 H B V的清除或其 复制 水平 的降
低, P r e S I 的 榆测 可避 免 因此 而 产 生 的 对病 情 的错 误 分 析 。以
用价值 的探讨 实用医技杂志 , 2 0 0 4 ,1 6 ( 1 ) : 3 2 .
[ 5 ] 史 兵伟 ,田晓静 ,虞丽娟. 术前筛 查 H B e 阴性 H B V感 染者 检测 乙肝大蛋 白的意义f J 1 . 海南医学 , 2 0 1 3 ,2 4 ( 1 6 ) : 7 5 .
医科 大 学 学 报 ,1 9 9 7 ,1 8 ( 3 ) :2 4 8 .
抗原阴转越 早,预后越好 ,是病毒清除 的最早 迹象。反之 ,
P r e S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抗 原 持 续 阳性 , 预 示 着 感 染将 发 展 成 慢 性 肝 炎 。 在H B V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探讨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强冷凝集的血常规检测标本分别采用未处理的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血浆置换法、标本3倍稀释37℃水浴法,利用sysmexxt-4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显微镜手工计数法计数wbc、rbc、plt、微量法测定hct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强冷凝集的标本检测时,仪器出现红细胞凝集相关报警。
与传统方法比较,plt、wbc测定受冷凝集素影响较小;而冷凝集素对rbc、hct、mcv、mch和mchc的测定造成严重干扰,其中rbc、hct显著减低,mcv、mch和mchc异常增高,hb与rbc比例明显异常。
plt用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3倍稀释37℃水浴法所测结果,rbc、hct 用血浆置换法、稀释3倍法所测结果以及wbc用上述4种方法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均不大,符合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
但血浆置换法对plt影响明显;而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对rbc、hct影响明显。
结论:对冷凝集标本推荐采用3倍稀释37℃水浴法检测,可以有效地消除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
【关键词】冷凝集;血常规;水浴;3倍稀释;微量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63-02血常规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验项目之一,也是临床医生最先获得患者资料的检验项目,先进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检测结果,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某些因素可干扰血液分析仪计数而出现异常检测结果,冷凝集是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
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某男,58岁。
2013年4月23日因骨折前来我院就诊(经询问其是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冷凝集患者血常规检测1例
冷凝集患者血常规检测1例发表时间:2011-05-31T08:26:20.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洪文[导读] 在红细胞直方图右侧有一明显突起的小峰。
该结果显然不正确,仔细观察标本外观和涂片镜检。
李洪文(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心医院检验科 017000)【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6-0208-01患者尚xx,男,71,4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高热。
超声和CT检查均提示胆总管结石入我院保健科以抗炎利胆治疗并行置管引流,后因合并肺炎转入ICU,并行气管切开。
现为进一步确诊入消化科。
初诊:1.胆总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2.肺炎抽取静脉血后送实验室,上机测定,得到明显异常的结果,如图所示:从图1中可以见到,RBC,HGB明显降低,而且其降低结果不呈比例,RBC降低幅度明显较大,此外MCH,MCHC明显增高,而红细胞报警信息有二:红细胞凝集,血红蛋白浊度,红细胞直方图异常。
在红细胞直方图右侧有一明显突起的小峰。
该结果显然不正确,仔细观察标本外观和涂片镜检。
标本外观显示出呈细沙样的红细胞凝集现象,涂片中见明显的红细胞凝集现象。
解决方案1:先将血标本放37°C水浴中保温10分钟,肉眼观察似乎凝集的红细胞已经解聚,立即上机测定,结果见图2。
发现红细胞明显升高,和HGB基本呈比例,HGB稍升高。
红细胞直方图右侧仍可见小的峰,究其原因应为红细胞又有少量凝集所致。
后来经查找资料获知以下方法可能更好:继续将标本置于37°C水浴中,同时将少许生理盐水预温至37°C中10min。
取干净试管一只,用200ul定量加样器,在水浴条件下,去血液200ul,加生理盐水200ul,混合均匀,立即上机测定。
该测定结果经过稀释1倍后测定,因此凡定量计数的结果,如WBC,RBC,HGB,PLT,HCT等结果均需要增加1倍后方可报告。
冷凝集的指标
冷凝集的指标
冷凝集试验主要用于检测人体被支原体感染后的血清中的冷凝集素。
正常指标为直接凝集试验阴性或凝集效价≤1∶32。
如果凝集效价达到1∶32或更高,那么可能表示存在支原体肺炎或其他一些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
此外,肝硬化、雷诺病、溶血性贫血、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性睾丸炎和疟疾等患者也可能出现冷凝集现象。
在进行冷凝集试验时,抽取的血液应立即放入37℃水浴箱中,以防止冷凝集素被自身红细胞吸附而造成假阴性结果。
如果血液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应及时将血清分离出。
另外,不能使用室温放置时间较长的标本或经冰箱存放的标本,因为这类标本中血清或血浆的冷凝素水平会下降,而红细胞上结合的凝集素会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5
286
·医学检验·
血常规标本冷凝集素的检测分析
彭金兰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常规标本冷凝集素的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4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在室温和37°C的温箱中孵育30min后进行测定,分析检测的结果。
结果不同测定过程中变化程度最大的为MCH,其次为MCHC、RBC、HCT、MCV和WBC,且两次变化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的血浆与O型RBC混合后在温度为4℃的环境下聚集,37℃的环境下解聚;与O型脐血RBC混合后,在4℃和37℃的环境下均无聚集。
结论通过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血常规标本中冷凝集素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标本受到冷凝集素的影响,需要将其放置在37°C的温箱中孵育30min后在重新进行检测,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冷凝集素;检测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5.252
0 引言
冷凝集是血液检测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主要是指由于自身抗体的影响造成红细胞凝集成团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冷凝集素的含量较低,不会对血液循环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当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冷凝集素的含量就会升高,从而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
[1]冷凝集素的产生会造成血液检测的结果出现失真或者异常,对临床治疗、血型鉴定等造成一定的困难。
本文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4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在室温和37°C的温箱中孵育30min后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4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在血常规检测中选出MCH≥35pg且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显示为红细胞凝集的标本,排除溶血、脂血等对结果有影响的血液标本。
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在21~79岁之间,平均年龄(61.57±8.34)岁。
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14例,肺炎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例,肺癌5例,淋巴瘤4例,胰腺炎1例,胆囊炎1例。
1.2 仪器与试剂。
本次研究选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XT-4000i 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和质控品。
仪器在使用前已经过专业的人员进行校准,保证仪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还需要健康成人O型脐血2%洗涤RBC和O型2%洗涤血红细胞RBC。
1.3 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血液标本进行以下处理:①根据血液标本正常的检测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血细胞的分析;②仔细观察血液标本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报警信息和RBC直方图;③室温下制作血薄涂片瑞氏染色镜检。
同时取试管一支加入0.6ml 的生理盐水和0.2ml混合均匀的标本制作成4倍稀释标本;将稀释标本依次在室温为37℃条件下平衡5min后,用肉眼观察标本的变化并采用涂片显微镜进行观测;④将标本放置在温度为37 ℃温箱孵育30min后保温上机测定,然后使用离心机分离血浆,时间为10min,取血浆备用;⑤使用健康成人O型脐血2%洗涤RBC和O型2%洗涤血红细胞RBC与血浆等量混合后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首先在温度为4℃的环境下平衡5min,然后用肉眼和涂片显微镜进行观察。
如果发现有凝集现象。
,则将标本放置温度为37℃温箱孵育箱中平衡5min后再观测有无凝集现象;⑥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要求的冷凝集素检测操作程序,对冷凝集素试验用血浆进行检测,同时做对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血细胞分析仪两次测定结果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冷凝集素滴度比较采用几何均数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细胞分析仪两次测定结果情况.通过分析两次测定结果可知,不同测定过程中变化程度最大的为MCH,其次为MCHC、RBC、HCT、MCV和WBC,且两次变化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2.2 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所有标本的血浆与O型RBC混合后在温度为4℃的环境下聚集,37℃的环境下解聚;与O型脐血RBC混合后,在4℃和37℃的环境下均无聚集。
3 讨论
冷凝集素是人体血液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针对红细胞便面抗原,一旦血液处于低温环境下就会使RBC发生可逆性聚集。
本研究中,通过将常规血液标本放置在37℃的温箱中孵育30min后,使冷凝集素从血细胞表面分离出来,使血细胞充分解聚,保证了实验检测的准确性。
室温和37℃温箱孵育30min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结果显示,两次测定中MCH、MCHC、RBC、HCT、MCV和WBC均发生较大的变化,而PLT和Hb的变化较小,这说明冷凝集素对MCH、MCHC、RBC、HCT、MCV和WBC 会产生影响,对PLT和Hb则无影响。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所有标本的血浆与O型RBC混合后在温度为4℃的环境下聚集,37℃的环境下解聚;与O型脐血RBC混合后,在4℃和37℃的环境下均无聚集。
这与朱小林[3]的研究结果相似,证明了O型脐血RBC可以消除冷凝集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血常规标本中冷凝集素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标本受到冷凝集素的影响,需要将其放置在37 C的温箱中孵育30min后在重新进行检测,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王佳丽,师春霞,赵澎茂,张灿梅,尤凤凤. 不同处理方法对冷凝
集标本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8):175-176.
[2] 唐友云,桂满元. 冷凝集素对血常规的影响及不同处理方法的分
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7):2401-2403.
[3] 朱小林,王成刚. 血常规检测中冷凝集标本的处理方案探讨[J].
中国乡村医药,2014,(19):55-56.
表1 血细胞分析仪两次测定结果情况
项目WBC(×109/L)RBC(×1012/L)PLT(×109/L)HCT(fL)MCV MCH(pg)MCHC(g/L)Hb(g/L)
第一次第二次变化率6.9±2.4
7.2±2.7
3.8%
2.5±0.47
3.6±0.12
29.9%
221±89
225±92
1.5%
0.25±0.05
0.34±0.06
26.3%
99.9±7.3
94.1±4.3
7.4%
48.1±8.8
32.1±2.5
48.7%
478±92
344±21.5
38.7%
113.5±23.4
113.8±22.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