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教案:《新陈代谢》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教案:《新陈代谢》
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1新陈代谢与酶(备课资料)
高中生物(人教大纲版)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新陈代谢与酶(备课资料)
一、“酶与代谢”一节的实验探究法教学近年来,实验探究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在“酶与新陈代谢”一节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1、问题的提出“酶与新陈代谢”是高中《生物》中“新陈代谢”一章的一个课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使学生获得酶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我对“酶与新陈代谢”这个单元课题的教学设计是:先提出单元要解决的有关酶的几个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做3组有关酶的实验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即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酶的教学。酶的课堂教学设计用图解概括如下:
注:3组实验依次为:H2O2分解的比较实验;酶作用范围的实验;温度和pH对酶作用的影响实验。
2、教学过程 (1)明确单元课题任务本课时任务重,复习提问主要围绕着新陈代谢的实质,突出强调新陈代谢就是生物体或细胞进行的一系列交叉连锁的生物化学反应,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向学生阐明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通常是一系列有序的酶
促反应,从而引出本单元课题。然后,向学生说明本单元课题内
容主要讲述酶的来源、生理作用、化学本质、酶作用的特性及其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等,从而使学生明确本单元课题的教学任务。
最后,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并向学生提出进行实验的
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2)辅导学生进行实验表1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度的比较实验及结果试管编号1234底物(2% H2O2)1 mL1 mL1 mL1 mL反应条件自然分解Fe3+土豆屑熟土豆屑现象(氧气泡)小而少大而多极多小而少实验分析及结论①酶来源②作用③反应条件表2 酶的特异性实验及结果试管编号1234567底物(1mL)1%葡萄糖液1%淀粉液1%淀粉液1%淀粉液1%蔗糖液2%蔗糖液2%蔗糖液实验处理(1 mL)蒸馏水蒸馏水酵母提取液稀释唾液蒸馏水酵母提取液
《新陈代谢与ATP》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ATP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2. 新陈代谢的类型: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3. ATP的结构:ATP是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其中磷酸基团之间通过高能磷酸键连接。
4. ATP的功能:ATP是细胞内能量的主要载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通过水解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5.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水解ADP和无机磷酸,释放能量;ADP和无机磷酸在酶的催化下,吸收能量,重新合成ATP。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ATP的结构、功能。
2. 教学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新陈代谢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ATP的结构和功能。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如何维持生命活动,引出新陈代谢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新陈代谢的类型,重点介绍ATP的结构和功能。
3. 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ATP的结构和功能。
4. 讨论:分组讨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练习:
(1)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______和______。
新陈代谢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生物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理解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
2、理解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3、理解ATP的形成途径
4、掌握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能力方面
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对于ATP的分子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分子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然后从比较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能量的标准数值和ATP释放能量的数值入手,使学生很信服地认识到ATP的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对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材中首先介绍了ATP水解和重新合成的过程:ATP与ADP的转化中,ATP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磷酸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都是很重要的。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的末端,能很快地水解断裂,于是ATP转换为ADP,能量随之释放出来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同样,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也容易加上第三个磷酸,使ADP又转化为ATP。在ATP与ADP 的转化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活细胞内这个过程是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的。
同时还介绍了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ATP在细胞中的含量是很少的,如肌细胞中的ATP只能维持肌肉收缩2钞钟左右。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TP是生物体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观点。
新陈代谢与酶(一)
《新陈代谢与酶》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掌握酶的作用特性。
3.理解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初步掌握ATP与ADP 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及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课后练习温度等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本节教材的学习主要采用自学辅导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对新陈代谢概念的学习,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通过对酶的催化演示实验的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对比实验法。
2.通过酶与化学催化剂,ATP、ADP转变与化学上的可逆反应的比较分析,教会学生使用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理解新陈代谢是生命物体特有的运动形式,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理解并初步掌握酶、ATP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关系。
2.难点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之间的相互转变。
(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变。
3.疑点
(1)新陈代谢有别于其它的物理、化学等运动形式。
(2)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可逆性”
4.解决办法
(1)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新陈代谢的概念,但是就理解而言,并不深入,因此,在组织本节内容的学习时,应把生物体所特有的运动形式与非生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对比思考,重点理解“新”与“陈”的代谢是生物体的自我更新;对代谢的概念还应由宏观性代谢过程的描述转向微观化学反应的认识上。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教案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新陈代谢的种类和过程;
3. 能够举例说明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新陈代谢的种类和过程;
3. 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段运动的视频,并讨论在运动时生物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新
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 新知讲解(20分钟)
a. 讲解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生化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的吸收、
运输、分解和合成等过程。
b. 介绍新陈代谢的种类:新陈代谢可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有氧代谢需要氧气参与,无氧代谢不需要氧气。
c. 解释新陈代谢的过程:新陈代谢包括细胞呼吸、物质合成等过程,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
长和生存的重要环节。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新陈代谢的作用,并举例说明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理解和印象。
4. 总结提升(5分钟)
总结新陈代谢的概念、种类和过程,强调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进行
思考和探索。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道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回答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新陈代谢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观察视频、讲解知识、讨论案例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酶的特性》教案(5篇)
《酶的特性》教案(5篇)
《酶的特性》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这节课的三
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
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
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
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导入新课。
提问:酶的催化效率如此高效,酶能否催化任意一个化学反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酶的专一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考纲要求:理解酶的特性并能熟练解答相关的实验题
教学目的:
1.酶的发现(A:知道)。
2.酶的概念(D:应用)。
3.酶的特性(D:应用)。
重点和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2.教学难点
(1)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实验。(2)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影响酶活性条件的选做实验。
3.教学疑点解答与酶有关的实验题
教学方法:先考后教,针对复习
教学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
新陈代谢与酶酶的高效性
酶的特性酶的专一性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注解】
一、新陈代谢
1.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2.酶催化代谢的正常进行
3.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二、酶的发现
1.1783年,意大利斯巴兰让尼验证了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2.1863年,德国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消化蛋白质的物质
3.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30年代,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5.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切赫与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
质,少数的酶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专一性
酶高中生物教案
酶高中生物教案
课时安排:1节课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酶的定义、作用、特点、和应用,并且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酶。
教学重点:酶的定义、作用、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种类的酶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
2. 白板和马克笔
3. 实验室用品,如试管、酶制剂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酶的概念,如:“你们知道什么是酶吗?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猜想和讨论。
二、讲解酶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
通过PPT向学生介绍酶的定义和作用,例如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度而不参与反应本身。解释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如帮助消化、调节新陈代谢等。
三、讨论酶的特点(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酶的特点,如具有特异性、高效性、易受温度和pH值影响等。通过例子和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酶特点的理解。
四、介绍酶的应用领域(10分钟)
向学生介绍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食品加工、医药领域、工业生产等。让学生了解酶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五、区分不同种类的酶(10分钟)
通过实验或案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酶,如氧化酶、水解酶、脱氢酶等,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作用和区别。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酶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酶的相关知识。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自行查阅一种酶的应用领域,并撰写一份短文介绍该酶的作用和应用。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生物科技公司或实验室,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到酶的应用实践,深化对酶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酶概念的理解和领会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堂讨论和作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二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第二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教案中图版必修1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介绍了细胞中酶的定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及酶的特性。新陈代谢是活细胞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因此只有了解酶的本质、酶的作用特性之后,才能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分析温度与PH与酶活性的关系;通过探究实验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总结出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指出酶的化学本质。
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描述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二)能力目标:
能运用有关材料设计操作顺序,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及酶的特性。
(三)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酶的本质、影响酶的因素及特性。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比较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具准备
1.课件(PPT)
2.新鲜肝脏研磨液、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体积分数为3.5%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质量分数5%的NaOH 溶液与盐酸溶液、质量分数3%的淀粉溶液;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大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冰块、温度计。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一、酶的定义
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细胞代谢的概念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高二生物《新陈代谢与ATP》教案模板2篇
高二生物《新陈代谢与ATP》教案模板高二生物《新陈代谢与ATP》教案模板精选2篇(一)
教案模板:
课题:新陈代谢与ATP
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生物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ATP在细胞内的重要性;
3. 掌握新陈代谢与ATP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ATP的结构和功能;
3. 新陈代谢与ATP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滤纸、试管、烧杯、离心机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能量相关的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
2. 呈现:讲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过程。
3.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玉米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引
导学生探究新陈代谢对生物体的影响。
4. 讲解:介绍ATP的结构和功能,解释ATP在细胞内能量转化中的重要性。
5. 总结:归纳新陈代谢与ATP的关系,强调ATP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新陈代谢和能量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其理解和思考能力。
3.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与新陈代谢和ATP相关的练习题,评价其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与改进: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
教学效果。
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pH值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酶的名称
过氧化氢酶(肝) 唾液淀粉酶 脂肪酶 胰蛋白酶 胃蛋白酶
最适PH
6.8 6.8 8.3 8.0~9.0 1.5~2.2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大多数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少数的酶是RNA C.每种酶都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D.酶都具有消化功能
序 号
项
目
试管 12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2 注入蔗糖溶液
/ 2mL
3 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2mL 2mL
4
结果现象
砖红 无
项目
淀粉酶溶液 蒸馏水 NaOH HCl
淀粉溶液 结果现象
试管
12
3
1mL 1mL 1mL
“新陈代谢与酶”一节教学设计
“新陈代谢与酶”一节的教学设计
新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以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展学生的潜在知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情、意、行为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课堂教学要渗透一种什么样的理念,要解释和获得一种怎样的价值,是达到教改目标,落实教育新理念,实现课程教学优化的关键。这不仅是生物学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依据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生物学科的探索性、实验性的特点,使研究性学习课题渗透于课堂教学。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获得知识,寻找规律。本课时要按新课程标准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探究思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对此学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师在处理这块知识时也感到困难,好在教材中有思路提示,这样就便于学生自
主学习,也给了教师根据学生和本地实际选择和创造的空间,便于
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1课前精心准备,分发学案
学案中明确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本节课堂教学我们要完成的任务,以及一些与酶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在课前对本节内容引起极大的兴趣。并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学案中问题探讨,完成酶专一性、酶高效性的实验设计。
2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
2.1小组展示,分享成果
教师请各组代表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大家集体讨论,推选出设计适合的同学上台亲自操作他设计的实验。在这一活动中,同学们可充分体会设计实验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学习怎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即可获得知识,又可得到学习中的快乐。通过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及同学做的实验,学生很容易掌握酶的专一性与高效性。
新陈代谢与酶
新陈代谢
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酶催化代谢的正常进行
酶的发现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 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1783年,意大利斯巴兰札尼验证了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1836年,德国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消化蛋白质的物质 1926年,美国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结晶,并通过化学 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30年代,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指出酶是 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与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 有生物催化作用
1mL
1mL HCl 2mL 5分钟 2mL
6 放热水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 7 观察实验现象
1分钟
砖红色沉淀
1分钟
无砖红 色沉淀
1分钟
无砖红 色沉淀
实验结论 酶的催化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高温、低温 以及过酸、过碱都将影响酶的活性。
生活探究 持续高烧不退或严重腹泻有时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当人误食了含有重金属的食物或农药后,有一 种应急措施,就是赶紧给病人大量喝牛奶或豆浆, 学生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内容 1 2 3 4 5 6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注入蔗糖溶液 注入α -淀粉酶溶液 将试管放60oC热水中 加入斐林试剂 放热水于大烧杯中加热煮沸 试管1 2mL / 2mL 5分钟 2mL 1分钟 试管2 / 2mL 2mL 5分钟 2mL 1分钟
新陈代谢与酶
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一)学习内容:
第三《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通过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及《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总结归纳作为酶所具备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1.酶的概念、酶的催化作用特点
2.酶的特性实验完成
3.理解酶的特性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
1.酶的性质及其实验验证
2.酶的性质验证试验设计
(四)学习过程:
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要将新陈代谢同普通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分开。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三点上:①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发生的过程;②是有序的化学反应,是受控过程;③新陈代谢的本质是化学反应,涉及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对细胞、对生物体而言,这种有序变化是其存在的基础,是以生物体
表现出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细胞才以活的姿态出现,表现出生长、分裂、完成生命活动等特征。
2.酶
(1)发现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鹰的消化实验
实验目的:区分鸟类的胃的消化过程,是进行物理性消化,还是存在化学性消化。
实验设计: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让鹰将金属笼吞入,既保证肉块不受物理性消化的影响,同时胃液可流入笼内。
实验结果:隔一段时间后,将小笼子取出,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
结果分析:胃内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蛋白酶)
1926年,美国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出脲酶结晶,并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
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
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
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 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分析酶的特性时,引导学生与蛋白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可使学生易于理解酶的催
化作用的专一注必定意味着酶的多样性,而且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酶的专一性催化关系密切。 3、使学生理解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如何组织学生完成影响酶活性因素的选做实验并分析、讨论实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组织学生操作、分析、讨论《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坐标曲线图,让学生概括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的概念、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1课时
板图、多媒体课件、实验
1、引入新陈代谢的概念及本质
(1)学生在初中生物学课本、高中绪论课的学习或通过各种媒体的介绍,对新陈代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新陈代谢是如何理解的。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以自身为例,剖析生命是如何维持的,以此
引入本节的学习,如:
①人体的脑细胞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营养?脑细胞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的?
②进入脑细胞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利用的?
③学生如何理解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④想一想,人体的身体有哪些系统参与了新陈代谢过程,各是如何参与的等等?
(2)学生一般只能从生物个体、器官或系统水平上,说明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把讨论引向微观水平,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代谢过程。如可以设问:
①你吃下的肉类蛋白质,通过什么途径转化成为你自身的蛋白质?
②你吃下的淀粉类食物,通过什么途径为你提供能量?等等
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不断地合成与分解,不断地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这种自我更新的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在细胞水平理解新陈代谢的本质,即“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2、酶的概念、特性及其生理功能
在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本质后,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出无机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需的条件一般是很激烈的,再让学生分析出生物体细胞生存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