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夯土建造技术在乡建中的本土化研究与示范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探究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探究
1. 引言
1.1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探究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建筑技术,通过利用夯土(也称黏土或泥土)进行建筑,结合了传统的土建筑和现代科技的优势。夯土建筑在古代曾被广泛应用,如中国的土城、韩国的土坯房等,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夯土建筑逐渐被淘汰。近年来夯土建筑再度受到关注,以其环保、节能、安全等优点,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探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将传统的夯土建筑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满足当代社会对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建筑的需求。通过研究夯土建筑的历史、特点、施工工艺、材料选择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夯土建筑的优势和潜力,为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夯土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当前的热点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友好建筑的需求增加,夯土建筑有望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 正文
2.1 现代夯土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夯土建筑,又称土固墙、土夯墙,是一种古老且具有悠久历史的
建筑技术,它利用土壤压实成形墙体,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防
火等性能。在古代,夯土建筑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形式中,如城墙、宫殿、庙宇等。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夯土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已
经被淘汰,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可持续性建筑的重视,夯土建
筑又开始受到关注。
现代夯土建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荷兰等
国家。这些国家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先进的
夯土建筑技术,包括土墙材料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建筑结构的设计
夯土的调研报告
夯土的调研报告
夯土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用于增强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夯土作为一种环保、经济、可行的建筑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夯土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特点、应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市场前景等。
首先,夯土制作简单,原材料易得。夯土主要由黏土、砂、水等原材料经过调配而成,不需要大型设备和高技术,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夯土可以在大自然中获取,成本低廉,是一种环保的材料。
其次,夯土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稳定性。夯土通过人工夯实产生高密度、均质的土块,其抗压强度和稳定性优于普通土壤。夯土在承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满足一些承受大荷载的工程需求。
此外,夯土还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夯土的高密度和均匀性能够有效地隔绝外界温度的传递,保证了室内温度的稳定性,节约了能源消耗。这使得夯土在寒冷地区和炎热地区都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然而,夯土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夯土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由于夯土的较大的密度和刚性,其在受到外部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能量消耗能力较差,可能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夯土的透水性较差,容易导致水分积聚,从而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缺点,夯土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夯土作为一种环保、经济、可行的建筑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夯土作为一种简单、便宜的建筑材料,可以帮助更多人们获得良好的居住条件。
总结而言,夯土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抗压性强等优点。尽管在抗震性和透水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夯土的市场前景仍然广阔。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夯土的性能,提高其应用范围和质量,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多选择。
“在地性”观念引导下的传统乡村聚落更新探究——以沂南朱家林为例
45
2022.05 / Traditional Houses and Local Buildings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传统乡村聚落又可称为乡村居民点,泛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1]。受到地域特征、宗族思想、经济发展的影响,传统乡村聚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近年来,保护乡村聚落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在一些决策者和建筑师的努力下,传统乡村聚落面貌焕然一新,生活环境有一定改善,但是问题依然严峻
[2]
。乡村聚落
肌理遭破坏、村落风貌同质化严重、公共空间活力缺失及场所认同感缺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各地乡村进行大量实践来改善这类问题,山东沂南朱家林在“在地性”观念的引导下,进行了村落的保护更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共享共建的发展形式,给乡村聚落注入了活力,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乡村聚落出现的空心村、村落空间废弃等问题,为传统乡村聚落的更新提供了新的有效思路。
“在地性”建筑观念最早由台湾建筑师提出,相对于地域性观念,更加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人文风貌、社会习俗、生活状态、人际组织、行为模式、生态构成等“地方”要件,以及更加特定的地形地貌、空间肌理、周边环境、场地遗存、专属活动等“地点”[3]。“在地性”主张设计考虑特定场地的各种原有特征,充分尊重原有要素,构成反映“此时、此地、此境”的在地建筑空间。沂南朱家林的更新改造基于“在地性”观念,充分保留村落原有肌理、形式、材质要素,通过新功能的植入及因地制宜的在地营建,恢复村庄活力,同时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本文针对当前传统乡村聚落存在的问题,以沂南朱家林为例,在“在地性”视角下探讨传统乡村聚落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探究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探究
【摘要】
现代夯土建筑是一种重要的建筑营造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旨在探究现代夯土建筑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应
用和发展情况。文章从夯土建筑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分析了传统夯土
建筑和现代夯土建筑的区别,并深入探讨了现代夯土建筑的设计与施
工技术。本文还重点对夯土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进行了讨论,强调
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结论部分展望了现代夯土建筑的发
展前景,强调了夯土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通过
本文的探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推动
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
夯土建筑、现代、工艺、探究、意义、历史、现状、可持续发展、原理、特点、传统、区别、社会应用、设计、施工技术、环保性、节
能性、发展前景、可持续性、重要性、建筑行业
1. 引言
1.1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探究的意义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的探究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
创新能力。夯土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艺,具有
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建筑风格,因此对建筑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技术要
求较高。通过深入研究夯土建筑的原理和技术,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
技术创新和发展。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的探究还对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
有积极意义。夯土建筑具有优秀的环保性和节能性,能够有效减少建
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通过推广和应用现代夯土建筑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筑业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促进建筑行业的绿
色发展。
1.2 夯土建筑的历史和现状
夯土建筑又称土拍墙建筑或土大墙建筑,是一种利用稀土层夯实
夯土建筑的特点及创新发展
夯土建筑的特点及创新发展
夯土建筑,也称生土建筑,自古有之,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智慧的人民就把夯土技术成功应用在了民居墙体、墓葬夯土封层、军事防御的堡垒、城墙、坑道等领域。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的就有很多,比如福建永定县的客家土楼、甘肃敦煌古城墙及军事遗迹、陕西西安的秦皇陵墓葬夯土、分布在我国中西部的夯土民居等等,我们要探讨的主要是夯土民居建筑的夯土墙体。
一、夯土民居建筑的优点:
1. 亲近自然。避免开山采石,采煤烧砖,将建筑和环境完
美结合,与自然相拥,形成和谐的原生态效果。
2.节约能源。砖混建筑使用的实心粘土砖具有生产能耗高,
建筑成本高,粘土消耗量大和热力性能差等缺点。而生土房屋(夯土墙)拆除重建后,土料可以重新使用,且年久的夯土墙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氮气,拆除破碎后还可以作为肥料回归土地。
3.冬暖夏凉。夯土建筑的物理特性是它的隔热效果好,导
热系数小和热惰性好,热稳定性好,蓄热能力强,热时它可以吸热蓄热,冷时它可以放热保温,造就了夯土建
筑冬暖夏凉的特点。特别适合做温室蔬菜大棚的墙体和畜牧养殖业的圈舍围墙。
4. 造价低廉。可以实现就地取材,省去大量的交通运输费
用和能耗加工费用。它的造价同比砖混结构要节省
25%-40%。
5. 工艺简单。夯土墙的施工工艺简单易学,施工速度快,
同比砖混结构要节省工期约30%。
二、传统夯土民居建筑的缺点:
强度和耐久性差。传统工艺中的生土夯土墙,最大的缺点和发展瓶颈是强度不够高,遇到水的侵蚀浸泡就会崩解坍塌,丧失强度和承重能力,也害怕冻融和风的侵蚀,从而影响它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现代夯土建筑的美学效果
现代夯土建筑的美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传统夯土建筑已经被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所取代,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等建筑,但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现代夯土技术的的成熟,现代夯土建筑在以保护环境为号召的现代社会得以一席之地。作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类型之一,生土结构具有一定应用空间。技术的成熟,使夯土技术不仅绿色,在建筑的美感上更是更上一层楼。
标签:现代夯土建筑;美学;绿色建筑
前言
生土营建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分布亦十分广泛。中国建造传统中常以“土木之功”作为所有建造活动的概括,因此可以看出生土与木材一样在我国的建造传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对于传统夯土材料的不段改进,最终克服了其本身的缺点,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又因其具有特殊的肌理效果有一定的艺术性,近年来又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之中,主要应用于乡土民居、公共建筑和室内设计等相关领域,使得传统的工艺又焕发了新的生命。
一、夯土建筑的前世今生
1.传统夯土建筑
夯土建筑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营建技术之一,在新时期时代就产生了用夯土营造工艺来建造房屋的萌芽,直到明清夯土工艺的衰败,许多美轮美奂的建筑被建造,从房屋、城垣到宫殿、陵墓、坛庙,夯土工艺一步步成熟到广泛应用,主要实例有盘龙城古城遗址和秦咸阳遗址汉未央宫遗址。但传统的夯土技术也有很多的缺陷。首先,从原材料来讲,性能差,级配不合理,虽然当地取材但是在一座山,山脚和山腰的土壤还是大相径庭;其次,一个夯土建筑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夯土工人的做工工法和经验,再加上受制于夯锤和模板的质量以及夯土建筑要求众多高强度体力劳动。所以传统夯土房屋的质量很难把控,容易导致抗震性、耐久性较差的结果。总的来讲,传统夯土技术缺少不定性,人为因素较大。
现代夯土墙体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
夯土技术在我国有了相当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优势非常明显,例如施工简单、材料可以就地解决,这样一来,其造价也是相当便宜的。这项建筑技术的应用很早,时至今日也在我国西部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工艺的抗震性和耐久性都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价值来。现在夯土建筑以其绿色环保特性的达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并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这种建筑形式的研究中,最近四十年间,材料得到了优化、技术得到了进步、结构也得到了改造。
现代夯土墙体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
摘要:夯土建筑这种技术形式可以说由来已久,其是使用杵、锤子等工具直接将地基上的土层夯实,一层一层夯实之后最终成为承重墙体。在现代,这项技术并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使用了更为先进的夯筑材料和设备,所以其房屋的安全耐久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本文针对其发展情况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可以不断提高相关建筑工程的质量。
(2)合理设计制作模板。模板是通过螺栓将竹夹板和角钢连接而成,通过对传统模具优化改良,大幅度提高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使模板在多次反复的夯击中不会变形,这是模板设计的优先目标。而且设计改进后的模板要具有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携带轻便,容易组装和拆卸的性能。采用拉结螺杆、锚钉和圆盘螺母,可将模板之间的部件组成连接成T形、一字形或L形状态。用4块模板来组合L形模板,合理搭建L形模板的内边和外边;用6块模板组合建造T性模板。在组合模板中起关键性作用的环节是拉接螺杆对模板的组装和固定部分。组装过程中,模板每隔上下2排600mm处就要插入1根拉接螺,插入部分要穿透过模板,其两端的加木条要用圆盘螺母将其拧紧。在采用T型或L形模板进行固定之后,可以把转角处的夯土墙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强夯土墙的抗侧刚度,保持整体性能,以此来避免夯土墙的转角处竖缝的形成。
现代夯土建筑营造工艺分析与探究
施工放样、挖基坑→支护模板→进行素土、水泥的干拌→稀释和 喷洒夯土外加剂再拌和→上料→夯实→分层夯实→拆模板→外墙表面 的整平和美化→养护。
①施工放样、挖基坑。依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测量和放线,然后 用人工配合挖机进行挖基坑,基坑尺寸以实际图纸为准。
②混合料拌和。按照方量(2000kg/m3)计算需要的水泥剂量,并 均匀撒土上。采用摊铺法或堆拌法进行干拌,需 2 遍以上。
土料準备
土应选择非种植土,即原状土,塑性指数宜在10 ~ 30。土料挖出后, 摊薄至 300mm 以下进行晾晒。通过旋耕机等机具进行翻拌,将 原土的天然含水量控制在 30% 以下,黏粒总量控制在 50% 以下。若颗粒较大, 则继续晾晒和打碎。当颗粒直径为 20mm 的素土大于 40% 时,应使用筛分设备和破碎设备。筛分设备可使用斜立筛或振动筛。破碎机可采用破碎粒径小于 15mm 的锤式或无底筛破碎机。
模板设计与安装
模板设计主要是对传统模具进行改良,提高模板的强度和稳固性, 能在多次重复夯击中不变形。尽量选用钢模或铝模,工程量较小时 采用竹胶模板。模板之间采用拉结螺杆、圆盘螺母、锚钉以及铁丝等连接, 并制作成 T 型、L 型、圆弧型及一字形模板。其中,拉接螺杆 对模板的组装和固定具有重要作用。模板组装时,模板上下两排每隔 600mm 插入一根拉接螺杆,穿透模板并在其两端加木条,用圆盘螺母 拧紧, 一般套PVC 线管。模板拐角处应连接形成整体,增强夯土墙的整体性, 模板一般厚度为 300 ~ 600mm。
新乡土建筑发展与研究论文
新乡土建筑的发展与研究
【摘要】用时代的眼光发掘乡土文化内涵,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把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抽象、升华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和乡土特征。
【关键词】新乡土建筑;发展;中国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了中国建筑师王澍,这是中国建筑师首次获得这个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王澍的获奖不仅让中国建筑师感到骄傲,同时也让众多的建筑人士反思。中国近二十年来设计了无数现代的、大体量的建筑,但这些看似时尚的设计方式很少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而王澍这种看似土得掉渣的建筑风格却得到了世界建筑界的赞赏,究其原因在于他的设计是以地域为背景,以乡土文化为支撑的,具有历史生命的建筑。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需要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五千年文明的成就,而建筑作为中华文明发展的产物可以深刻表达我国历史文化的内涵。新乡土建筑作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历史与当代价值观的融合,是可以承载中华文明精髓的载体。随着王澍的成功,新乡土建筑的理论体系与设计手法值得建筑师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1 新乡土建筑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所带来的现代建筑革命,可批量生产与模块化的现代建筑不断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乡土建筑由于其工艺相对落后,施工节奏相对缓慢,原始材料与现代工业
审美的差异化,种种冲突使得乡土建筑的阵地越来越小。在很多时候乡土建筑成了怀旧和原始情趣的代名词。但是正因为它是一种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承载,很多建筑师仍然主动的关注研究乡土建筑,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使其同当地的建筑语汇有机的融合起来,称之为新乡土建筑。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建筑,新乡土建筑具有以下特点: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应;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有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具明显的经济性。”[1] 从手工艺革命至今,新乡土建筑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均有代表性成果。埃及建筑哈桑?法赛的作品就在其中。法赛一生在探索自己民族建筑的特质以及当地土坯材料的应用,并将其与时代建筑理念相结合。在他设计的新高纳村住宅区中充分运用了乡土建筑词汇,并将这些词汇通过如正方形弯顶单元、矩形拱顶单元,弯顶小凉亭、风廊及内向庭院得以实体表达。通过对这些词汇有秩序的表达方式来解释自己对新乡土建筑理论体系的理解。
你知道什么是夯土现代夯土建筑实例
你知道什么是夯土现代夯土建筑实例
夯土是指利用手动或机械的方法将土壤夯实,形成坚实的墙体或结构。它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和技艺,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夯土在建筑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重视,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夯土建筑实例。
夯土建筑的流程一般包括制作模具、配制夯土、压实夯土、拆除模具、处理表面等步骤。下面我们就来逐一介绍。
制作模具
在夯土建筑中,模具是用于保持墙体或结构形状的工具。模具通常由一些材料制成,例如木材、竹子、金属、玻璃纤维等。在选择模具材料时,应根据项目对建筑的要求来决定。并且设计模具时应该考虑到结构和外观的需要,以确保最终效果达到预期。
配制夯土
夯土的材料可以是土、沙、石头、麻棕等。其配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以满足建筑性能、施工工艺和成本等要求。夯土混合物应加水充分混合,以获得均匀且易于压实的材料。
压实夯土
夯土压实的技艺需要经验和技巧,并且需要不断地改变施工方向和压实方向。夯土应逐层压实,以每层20-30厘米的厚度为
宜,同时断层应尽量避免。压实夯土的夯块大小和夯击的力度应该充分考虑,以达到合适的密实度和强度。
拆除模具
在夯土建筑中,模具的拆除非常重要。通常在压实完一层夯土后,模具便可拆除,以便后续的施工。模具的拆除需要谨慎力量分散,避免破坏已经建成的构造,保持墙体或结构的完整性。
处理表面
夯土的表面处理可以通过刮光、涂抹、涂漆、砖石嵌入或加厚等方法来实现。表面处理可用于装饰和保护夯土,也可用于增加夯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但是在进行表面处理时,应避免对夯土结构造成伤害,否则会大大降低夯土的质量和寿命。
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研究
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研究
一、本文概述
《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研究》一文旨在探讨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材料体系的现状,分析其在现代生态环境下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文章首先对传统夯土民居的历史渊源、地理分布和建筑特点进行概述,明确其在全球绿色建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文章从材料组成、性能表现、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深入分析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材料体系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耐久性差、强度不足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方法。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改善夯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同时保持其环保、低碳的优势。文章还将关注新型生态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生态砖、生态混凝土等,以期在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材料体系中实现绿色、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传统夯土民居的建筑材料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也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一份力量,实现传统与现代、环保与科技的有机结合。
二、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材料体系分析
传统夯土民居,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形式,其建筑材料体系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态智慧。本章节将深入探讨传统夯土民居的建筑材料体系,以期为后续的优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夯土,作为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具有就地取材、价格低廉、施工简便等显著优势。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良好的隔热性能、一定的抗震性能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使得夯土民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夯土材料也存在强度低、耐久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范围。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乡土建筑设计与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乡土建筑设计与
发展研究
黄淑蓉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乡土建筑;设计与发展
引言
在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传统乡土建筑正面临极速破坏和消失。目前,
现代乡村建设趋于城市化、同质化严重,缺少地域文化特征,如何重构现代乡土
建筑是重要研究课题。现代乡土建筑设计应当尊重自然环境,与周围乡村景观相
协调。通过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倡导生态建筑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
乡村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现代乡土建筑设计不仅关注功能与实用性,还注重提升
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布局,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
的公共设施和宜人的社区空间,激发乡村居民的创造力和活力。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乡土建筑设计要点
(一)融合传统与现代
乡村振兴强调传统文化保护,注重现代人居环境,现代乡土建筑设计应注重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传统建筑的形式、结构和材料,同时结合现代的设计理
念和技术手段,打造具有乡土特色和现代功能的建筑。首先,在设计中保持对传
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和了解当地乡村的历史、风俗和传统建
筑形式,可以提取其中的经典元素并加以运用。例如,在空间布局上,可以参考
传统建筑的院落结构和围合式布局;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可以借鉴传统建筑的白
墙黛瓦、飞檐、坡屋顶等特征。其次,现代乡土建筑设计需要满足现代生活需求。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功能需求也有了新
的期待。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现代化设施和便利性,如充足的采光、通风系统、舒适的室内环境等,以提高居住质量和生活舒适度。
在建筑设计中现代夯土建造工艺的应用研究
科学论坛
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34期
181
幸福生活指南
在建筑设计中现代夯土建造工艺的应用研究
田 超
中城科泽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高淳分公司
摘 要:一直以来泥土就是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而且早在古代的建筑施工中就有了一定的应用,而且也形成了一定的夯筑工艺,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夯土建造工艺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发展和完善。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夯土建造工艺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实际上泥土这种建筑材料具有很多的应用优势,不仅能够减少污染,而且在操作方面也十分便捷,同时成本也比较低,所以必须要加强现代夯土建造工艺
的研究,然后将其合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从而有效地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在建筑设计中现在夯土建造工艺的应用[1]
。 关键词:建筑设计;现代夯土建造工艺;应用研究
引言: 在国家经济的干预和影响下,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也更加明确,绿色可持续发展使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夯土建造工艺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该工艺不仅符合现代建筑发展的趋势,而且还能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厉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很显然传统的夯土建造工艺并不能满足新时期建筑设计工作的实际需求,所以有必要加强现代化夯土建造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将其合理的落实到建筑设计中,进而提升我国建筑设计水平,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2]
。 1、现代夯土建造工艺材料 当前,现代夯土建造工艺所使用的是新型的夯土材料,新型的夯土材料在材料的比配上有了改善和优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夯土材料的使用性能,所以建筑设计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应用现代夯土建造工艺,就需要了解现代夯土材料。 1.1生土混凝土 生土混凝土这种新型夯土材料,简单来说就是指根据夯土材料的性质,在其中加入一些自然条件下而分解出来的细砂、砾石等物质,并做好水分保持工作,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夯土的密度和强度,这便是优化后而诞
设计扶贫背景下的夯土建筑研究
[1] 陈鑫.福建土堡为代表的传统夯土版筑建造体系研究 [D].南京:南京大学,2012, (13): 124.
[2] 产斯友.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表现研究[D].广 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15): 60.
[3] 高原.当代博物馆地域文化建筑表达研究[D].哈尔 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13): 20.
[4] 赵鸿澈.地域文化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影响[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15): 32.
[5] 王淼.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6, (08): 23.
・25・
鲁甸冬天比较冷,会下雪,所以设计团队给屋顶 做了保温层和吊顶,窗户也是采用双层玻璃的形式, 能够很好的起到保温的效果。中间的半室外空间,采 光、通风性能好,玻璃的通透性可以让房屋白天充分 的晒到太阳,狭长的空间还可以形成穿堂风。这个半 室外空间也是为了适应老夫妇的生活习惯而建,老人 眼睛不太好,再加上经常需要干点儿农活,手工活 等,所以这个狭长的半室外空间很好的满足了老夫妇 的需求。老爷爷喜欢闲暇时间编竹筐,老奶奶缝缝补 补等。这个项目的完工吸引来很多村民来参观,他们 都说还是夯土建筑住的舒服,有的村民还邀请设计团 队去给他们设计房屋,这对老夫妇也对自己的新家赞 不绝口,不仅解决了居住问题,还提高了老夫妇的居 住质量,比传统夯土建筑明亮,抗震性能又好,这也 是对夯土建筑的肯定。
当代夯土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岸山居和杭州富阳文村、吴恩融设计的毛寺生态实验小学,都是对于夯土材料的一种全新阐释。在这些当代夯土材料建筑中,建筑师们尝试用新的夯土营建工艺去赋予夯土材料新的意义,试图在延续夯土材料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赋予其功能上的突破,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代建筑的使用需求。
1当代夯土材料的特征
1.1施工工艺
因为采用了科学分级方式和比较先进的夯土装置,所以现代夯土和传统夯土有着很大差异。即按照初始状态土粒径分布特征,适当加入一定配比的细砂土以增强土料的抗压能力和强度,在适当的含水率下,为了提高夯土墙体的耐久性和耐水性,往往使用气动夯锤等现代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夯土墙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墙体表面的光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夯土墙模板,传统木模板由于表面粗糙且整体性较差,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当代夯土墙的施工工程中,通常采用金属与木模板结合的方式进行夯筑,并在传统夯土系统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侧压力系统,提高了夯土墙的整体性及夯筑效率。而对于夯土墙原料生土而言,土壤含水率及粉碎度对于墙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代夯土原料的处理过程中,一般采用晾晒风干的方式降低土壤含水率,并使用破碎机粉碎原状土,抑或是在夯土材料中添加细骨料以增加生土材料的密实度,之后再进行防潮隔离处理。在具体的施工工程中,当代夯土施工工艺采用标准化的“倒”“平”“量”“踏”“夯”“补”六环节施工过程,这为夯土墙标准化奠定了基础(见图1)。
当代夯土施工工艺与传统夯土施工工艺相比,无论是在模板系统选择还是在原状土处理,抑或是在标准化施
摘要 以夯土材料在当代建筑中的设计应用作为研究对象,以夯土材料的特征,以及地域文脉、绿色营建、性能改良等现实意义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当代设计实例的研究,如民宿、学校、大型博物馆等,结合项目的环境气候、建造技术和空间场所等要素进行具体分析,在功能属性与文化属性间寻求夯土材料在建筑之中应用的平衡点。关键词 夯土材料;绿色营建;地域文化中图分类号 TU201;TU521文献标识码 A
现代生土建筑研究及实践介绍
现代生土建造技术与我国农村房屋建设
穆 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住建部村镇司现代生土建筑实验室
住建部村镇司农房建设技术西部研究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分部
一、传统生土建筑及其现状
生土材料,指以原状生土为主要原料,无需焙烧仅需简单加工便可用于房屋建造的建筑材料,其传统形式包括夯土、土坯、泥砖、草泥、屋面覆土、灰土等。以生土作为主体结构材料的房屋通常被称为生土建筑。
从中国传统沿用的以‘土木之功’这一作为所有建造工程的概括,就可以看出生土与木材一样,在我国传统营造技术和建筑文化遗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生土为主要材料的建造传统,在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分布也十分广泛。2010‐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农村开展了建国后最大规模的农房现状抽样调查。与通常认为生土建造传统仅集中于西部黏土资源较丰富地区的观点不同,实际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生土材料在农房建设中的应用遍及各个省份。尤其在中西部12个省份,以生土作为房屋主体结构材料的既有农房比例平均超过20%,在甘肃、云南、西藏等省份部分地区,该比例甚至超过60%。
图 1 各地区生土农宅分布图
生土建造技术之所以应用广泛,主要源于生土材料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与
农村常规的建筑材料相比,生土材料具有突出的蓄热性能,使房屋室内冬暖夏凉;
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具有“呼吸”功能,可有效调节室内湿度与空气质量;
具有可再生性,房屋拆除后生土材料可反复利用,甚至可作为肥料回归农田;加
工过程低能耗、无污染,据测算其加工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别为粘土砖和混凝土的3%和9%;基于生土材料的建筑施工简易,造价低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夯土建造技术在乡建中的本土化研究与示范
摘要在现今建筑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夯土建造技术在面临到了新的挑战。在本文中,将就现代夯土建造技术在乡建中的本土化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夯土建造技术;乡建;本土化研究
引言
在我國,以生土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且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分布,直至目前,我国还有很多人依然居住在生土建筑当中,且较多的在贫困农村区域分布。其中,具有最广覆盖面以及最大比例的夯土民居是主要的生土建筑类型。在实际运行中,虽然夯土材料在生态效能以及热工性能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但在耐久性以及力学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并因此对该类建筑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在该种情况下,即需要能够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夯土建造技术进行研究,使其在现今建筑行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1 基础研究
1.1 理论验证
在我国西部地区,很多工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对具有较低砂石含量的高黏性土作为原料进行使用,在实际施工中通过手工机具的使用进行建设。根据相关研究,对于传统夯土建设房屋来说,材料在耐水性以及力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导致开裂问题发生根源。同我国传统夯土技术相比,现代夯土优化机理所具有的差异,即表现在引入了现代机具以及原料土砂石级配方面存在的不同。在实际处理中,在联系原状土土质粒径结构的基础上对个适当比例的石子与细砂材料进行了加入,以此使涂料混合物变为类似混凝土骨料构成材料,即将原土当中的黏粒实现对水泥成分的取代,以此对石子、黏粒以及细砂的配比进行形成,通过基于机械强力夯击以及含水率控制物理作用的应用,在干燥后,使夯筑体在耐水性、防潮性以及力学性能方面获得积极的提升。对于该原理来说,在经过多年来的检验实践当中,目前已经成为夯土建造技术具体研究当中的重要理论。针对该理论,我国研究人员在对多地区原状土进行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验证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发现对于按照该原理夯筑的墙体,能够获得约1.4MPa的抗压强度。但对于该方式来说,其在施工体系以及机具系统方面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施工中,灵活易用以及具有高冲击抵御能力机械夯筑体系是该技术应用的核心内容[1]。
1.2 模板系统
在传统夯土技术当中,椽筑和版筑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模板体系,但却存在刚度不足的情况,无法对电动夯锤以及气动夯锤的冲击力进行良好的抵御。就目前来说,现代夯土当中所使用的为混凝土铝镁合金模板体系,虽然在操作以及组装
方面具有较好的便利性,但却具有较高的价格。在实际研究中,研究人员曾经对我国的钢模板体系进行使用,但其在抗横向冲击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且组装较为复杂,不适合应用在农村施工中。对于该问题,在联系我国农村实际的基础上对新模板体系相关原则与目标进行了制定,在经过多次试验后,最终对螺杆、竹胶板以及型钢等市面常见材料进行了使用,以此对新的模板体系进行加工[2]。该体系具有灵活的组装特征,能够对传统夯土建筑T型交接以及转角位置的结构强度进行有效的加强;第三,抗震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方面,目前还缺少对应的研究实验依据。对于我国具有夯土建造传统的农村,其所处区域为地震的活跃地点,同时当地人们已知依赖对传统夯土民居抗震性能的担忧,则使得做好该方面研究成为一项关键性内容。在联系现代夯土墙体所具备的夯筑施工特点以及力学性能,同时联系农村地区在建筑形式与布局相关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在对农房结构抗震技术要求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其构造措施以及结构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按照易施工、低成本原则进行优化处理,对基于夯土强承重结构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提出,包括有适宜性建筑体型系数的控制、构造柱- 圈梁- 配筋砂浆带的抗震协同,以及墙体间交接、墙体与屋面等,同时在该基础上对坡屋顶以及平屋顶两种常见形式对实体模型进行了搭建,并进行了对应的振动台试验,以此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论证。根据论证发现,该结构夯土房屋在抗震性能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能够对“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目标进行实现[3]。
2 示范建设
在经过一系列基础试验研究后,研究人员在机具系统、建筑结构、土料级配以及施工方法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以此对完整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形成。而在实际房屋建设中,也需要能够通过示范建设对其具体适用度以及接受度进行检验。在本次示范方建设中,对三合院的布局形式进行了使用,在联系具体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对平屋顶以及单坡屋顶这两种结构形式进行了应用,以此对不同的示范效用进行验证。而在对常规结构构造进行应用外,在实际房屋建设中,还在联系新型夯土施工特点以及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对通风洞口、土炕以及墙面挂钩构件进行了优化,使其在对村民习惯相符合的基础上实现施工成本的降低。同时,也在建筑的节能方面进行了改进,在当地,坡度顶是以往民居当中冬季保温的薄弱环节,但对于传统的挤塑板材料保温方式来说,其在成本以及施工难度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在村民自建房当中进行积极的推广。对于该情况,在实际房屋建设中通过椽间空间的应用对秸秆保温层进行了设置,有效地提升了屋面保温性能,且在该处理当中所耗费的人工以及材料成本低于常规挤塑板保温方式。在建筑建设完成后,无论是在建筑稳定性还是整体成本上都达到了预期,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3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现代夯土建造技术在乡建中的本土化与示范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未来工作中,还需要对其本土化处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优化,使传统夯土建设方式在现今建筑应用当中也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才实.河北省被动房示范建设:回顾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4(19):43-45.
[2] 蓝江华,宾龙,林华山,贾遵锋.广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建设本地化政策体系初探[J].绿色建筑,2015(3):41-43.
[3] 林文剑.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