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参考答案.doc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答案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物化学领域的相关概念和实验方法,
进一步理解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
- 细胞培养基
- 细胞培养皿
- 细胞培养酶
- 试剂盒
实验方法如下:
1. 预先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将细胞培养基倒入细胞培养皿中。
3. 加入适量的细胞培养酶,并将细胞悬浮均匀。
4. 将细胞培养皿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5. 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得出以下实验结果:
- 细胞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和分裂。
- 细胞培养基的组成对细胞生长有重要影响。
- 细胞培养酶可以加速细胞生长和增加细胞数量。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疾病治疗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Smith, A. et al. (2010). Cell culture techniques. In: Methods in Cellular Toxicology.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pp. 45-63.
注意事项
在报告中引用的内容必须能够被确认,并避免法律纠纷。
本文档仅为参考资料,不得用于商业目的或作为专业性报告的替代品。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答案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答案实验报告:工程材料
实验目的:
1. 了解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特征;
2. 通过实验,探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3. 利用实验结果检验材料的抗拉强度。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1)制作混凝土试块和钢筋试棒;
(2)清洗试验设备,确保正常使用;
(3)调试实验设备,确保正常工作。
2. 实验操作:
(1)将混凝土试块放置于拉伸机上,检查是否牢固;
(2)使用钢筋试棒将混凝土试块夹紧于拉伸机钳口之中;
(3)逐渐地加大拉伸机的压力,记录下混凝土试块的变形和摩擦倍数;
(4)根据拉伸机上标识的力学参数测定混凝土试块的抗拉强度。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混凝土试块在承受压力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力学性能。
实验表明,该混凝土试块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这一结果和我们所期望的一样。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潜在的安全风险;
2. 在实验室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况来预测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我们可以运用实验结果,选择最优化的材料来保证施工质量;
3. 由于实验时环境的影响,我们必须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我们不能将实验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作出简单而随意的推断。
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目的:1. 熟悉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正确使用滴定管、移液管等仪器。
3. 掌握滴定终点判断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酸碱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根据所消耗的酸或碱的体积,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实验仪器:1. 酸式滴定管2. 碱式滴定管3. 移液管4. 容量瓶5. 烧杯6. 滴定管夹7. 滴定台8.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9. 待测溶液(如NaOH溶液)10. 标准溶液(如HCl溶液)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仪器是否完好。
2. 标准溶液的配制: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HCl固体,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3. 待测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NaOH固体,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
4. 滴定前的准备:用待测溶液润洗滴定管,然后用移液管准确吸取25.00mL待测溶液于烧杯中。
5. 滴定: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用酸式滴定管逐滴加入标准溶液,边滴边搅拌,直至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6. 计算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数据:1. 标准溶液的浓度:0.1000 mol/L2. 待测溶液的浓度:?3. 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20.00 mL4. 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无色变为粉红色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如下:n(NaOH) = c(HCl) × V(HCl) = 0.1000 mol/L × 20.00 mL × 10^-3 L/mL =0.00200 molc(NaOH) = n(NaOH) / V(NaOH) = 0.00200 mol / 25.00 mL × 10^-3 L/mL =0.0800 mol/L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了待测溶液的浓度,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符,表明实验操作正确,数据可靠。
空气热机实验报告答案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空气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循环过程。
2. 通过实验验证卡诺定理。
3. 掌握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4. 分析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空气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斯特林空气热机,以空气为工作介质。
通过改变热端温度,观察热功转换值,验证卡诺定理。
同时,通过改变力矩大小,观察热机输出功率及转速的变化,计算热机实际转化效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空气热机探测仪2. 计算机3. 电加热器4. 力矩计5. 气缸6. 飞轮7. 连杆8. 热源四、实验步骤1. 将空气热机探测仪与计算机连接,打开软件,设置实验参数。
2. 将电加热器连接到热端,打开加热器,调节温度,记录热功转换值。
3. 通过计算机软件绘制nA/T与T/T1的关系图,验证卡诺定理。
4. 逐步改变力矩大小,观察热机输出功率及转速的变化。
5. 计算热机实际转化效率,分析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通过实验,绘制了nA/T与T/T1的关系图,验证了卡诺定理。
(2)随着热端温度升高,nA/T与T/T1的关系呈现线性变化。
(3)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热端温度一定时,输出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变大,转速减小。
2. 实验分析(1)卡诺定理验证:实验结果与卡诺定理相符,说明空气热机的工作原理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2)热机效率: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随着热端温度升高,热机效率提高。
这是由于高温下,热机的热功转换效率更高。
(3)输出功率与转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热端温度一定时,输出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变大,转速减小。
这是由于负载增大,热机输出功率增加,但转速减小,以满足负载需求。
六、实验结论1. 空气热机的工作原理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验证了卡诺定理。
2. 热机效率与热端温度有关,高温下热机效率更高。
3. 输出功率与转速受负载影响,负载增大,输出功率增加,转速减小。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答案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进程和线程的基本知识。
3. 学习进程调度和同步机制。
4. 熟悉操作系统实验环境。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C++3.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内容1. 进程和线程的创建与终止2. 进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轮转)3. 线程同步机制(互斥锁、条件变量、信号量)四、实验步骤1. 进程和线程的创建与终止(1)创建进程使用函数`fork()`创建子进程,实现进程的创建。
```c#include <unistd.h>#include <stdio.h>int main() {pid_t pid = fork();if (pid < 0) {perror("fork error");return 1;} else if (pid == 0) {// 子进程printf("I am child process, PID: %d\n", getpid()); // 执行子进程任务} else {// 父进程printf("I am parent process, PID: %d\n", getpid()); // 等待子进程结束wait(NULL);}return 0;}```(2)创建线程使用函数`pthread_create()`创建线程,实现线程的创建。
```c#include <pthread.h>#include <stdio.h>void thread_func(void arg) {printf("Thread ID: %ld\n", pthread_self());return NULL;}int main() {pthread_t tid;if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hread_func, NULL) != 0) { perror("pthread_create error");return 1;}// 等待线程结束pthread_join(tid, NULL);return 0;}```(3)终止进程和线程使用函数`exit()`和`pthread_exit()`终止进程和线程。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答案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答案实验一,杠杆原理。
本实验旨在验证杠杆原理,通过测量不同力臂和力的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计算力矩的大小来验证杠杆原理。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木制的杠杆,上面有两个固定的滑块,分别位于杠杆的两端。
我们在滑块上分别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并通过移动滑块的位置来调整力臂的长度。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测力计来测量施加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力臂较长时,需要施加较小的力才能使杠杆达到平衡。
而当力臂较短时,则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平衡。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力矩的计算公式,M = F d,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施加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d表示力臂的长度。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杠杆原理,即力矩的大小与力臂的长度成反比。
这也为我们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二,轮轴原理。
本实验旨在验证轮轴原理,通过测量不同半径的轮轴上所施加的力和输出力的大小,以及计算力矩的大小来验证轮轴原理。
我们准备了两个不同半径的轮轴,分别在轴上施加相同大小的力,并测量输出的力的大小。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轮轴原理的计算公式,F1 d1 = F2 d2,其中F1和F2分别表示施加在轮轴上的力和输出的力的大小,d1和d2分别表示轮轴的半径。
实验结果表明,当轮轴半径较大时,输出的力较小;而当轮轴半径较小时,输出的力较大。
这与轮轴原理的预期结果一致,即输出力与轮轴半径成反比。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轮轴原理,为我们理解和应用轮轴原理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结论。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验证了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并得出了它们的计算公式。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也为我们今后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机械原理的实验报告到此结束。
高一实验报告册1到20页

《化学实验报告册》1-20页部分参考答案
第2页:现象:粗盐溶解,溶液浑浊。
电离方程式:NaCl=Na++Cl-。
现象:滤液澄清,滤纸上有附着物。
遗留的是:泥沙。
滤纸的溶质:
过滤的目的: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第3页:现象:液体蒸发,有晶体逐渐析出。
蒸发的目的:将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思考题:
第5页:无色透明。
不是,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第6页:现象:无明显现象。
排除碳酸根、氯离子等杂质的干扰现象:有白色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
不溶解可能含有:
思考题1:
思考题2:
思考题3:
第8页:现象:无明显现象。
酸化的目的:排除碳酸根等离子的干扰。
第9页:溶液中的现象:有白色沉淀方程式:
振荡后沉淀不溶解。
结论:自来水中含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含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含答案)
实验目的
探究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何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砝码、圆形塑料、水。
实验过程与结果
1. 把圆形塑料放入水中,记录下的浮力大小。
2. 把不同数量的砝码加入中,再记录浮力大小。
3. 用弹簧测力计把拉出水面,记录下重力大小。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
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例关系。
实验结论
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
1. 浮力中和重力相等时的砝码数量为3个。
2. 水的密度为1g/cm^3,物体的密度可以根据公式 {物体的质
量 ÷ (加入砝码前的容积 - 加入砝码后的容积)} 计算得到。
实验思考
1. 为什么会有浮力?
2. 除了重力和浮力以外,物体在水中还受到哪些力?
3. 如果将中的水换成盐水,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吗?为什么?
实验拓展
探究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是否不同。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成反比例关系,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浮力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1《测一测反应速度的实验》答案
小大越小越快不同逐渐加快2《头盔保护脑的实验》答案
完好无损摔裂保护大脑
3《空气的成分实验》答案
熄灭升高熄灭熄灭升高熄灭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
4《氧气特点的实验》答案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燃烧
5《二氧化碳特点的实验》答案
熄灭变浑浊
无色无味燃烧变浑浊
6《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的实验》答案不能燃烧燃烧燃烧熄灭
可燃物氧气最低温度
7《纸锅烧水的实验》答案
没有燃烧完好无损不会被烧坏8《制作电磁铁》答案
没有磁性磁性磁性
9《探究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答案
改变改变正负极缠绕磁极
10《探究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答案越多越多越大越大
11《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是否与绿叶有关》答案蓝色有机物-淀粉养料
1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答案浑浊二氧化碳
13《铁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的实验》答案没有生锈生锈生锈速度更快
氧气水程度速度
14《怎样防止铁生锈的实验》答案
中间没有生锈隔绝水.空气。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a=g。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1/2gt^2。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内选择一个高度适中的地方,设置好实验仪器。
2. 用高度计测量自由落体的初始高度h0。
3. 释放小球,用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时间t。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为9.81m/s^2,与标准值基本吻合。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自由落体实验可以准确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原理。
实验二,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探究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
实验原理,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振子的质量m有关,周期T=2π√(m/k)。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挂在支架上,将振子悬挂在弹簧上。
2. 用计时器测量振子的周期T。
3. 改变振子的质量m,再次测量振子的周期T。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弹簧振子的周期T与振子的质量m的关系符合周期公式T=2π√(m/k)。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子的质量m呈现出明显的关系,验证了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
实验三,测量光的折射率。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计算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n与光的速度v和真空中的光速c有关,n=c/v。
实验步骤:1. 准备折射仪器和不同介质的试样。
2. 用光源照射试样,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
3. 计算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n。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n的数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可以准确计算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验证了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滴定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学习如何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将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标准溶液)与待测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待测溶液)进行反应,通过滴定操作,使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即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
通过测量标准溶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仪器:1. 酸式滴定管2. 碱式滴定管3. 银电极4. 烧杯5. 滴定瓶6. 移液管7. 酸碱指示剂8. 滴定架9. 秒表10. 稀释器实验药品:1.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0.1mol/L)2. 醋酸溶液(0.1mol/L)3. 酚酞指示剂4. 稀硫酸(1mol/L)5. 硝酸银溶液(0.1mol/L)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2. 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0.00mL的醋酸溶液,放入烧杯中。
3. 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搅拌均匀。
4. 将碱式滴定管装满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用橡皮管连接滴定瓶。
5. 开始滴定,边滴边振荡烧杯,直到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半分钟内颜色不褪去,即为滴定终点。
6.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7. 重复滴定两次,取平均值。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 | 消耗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 平均值(mL)------- | ------------------------------ | ------------1 | 22.50 |2 | 22.00 |3 | 22.20 |平均体积 = (22.50 + 22.00 + 22.20) / 3 = 22.17mL计算:根据反应方程式: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n(NaOH) = C(NaOH) × V(NaOH) = 0.1mol/L × 22.17mL × 10^-3L/mL =0.002217moln(CH3COOH) = n(NaOH) = 0.002217molC(CH3COOH) = n(CH3COOH) / V(CH3COOH) = 0.002217mol / 0.02000L =0.11085mol/L实验结果:醋酸溶液的浓度为0.11085mol/L。
3-必修1实验报告册答案

附录:生物实验(必修1)参考答案第一章生命科学和我们一、单选题1.D2.B3.A二、多选题1.ABCD2.ABCD三、非选择题1.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狂犬病、艾滋病、白喉2.(1)病毒类细菌类寄生虫类(2)略3.(1)他考察单一变量,即苍蝇是否与肉接触,还将设计对照实验的思想引入实验苍蝇是由亲代苍蝇在腐肉上产的卵发育而来的;无论是苍蝇还是蛆都不会从腐肉中自然发生(2)煮沸羊肉汤以杀死微生物并用软木塞盖紧瓶口肉汤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说明微生物确能自然发生(3)消毒,并将玻璃瓶颈拉成鹅颈状的弯曲,未密封再次证明微生物不能自然发生巴斯德将玻璃瓶拉成鹅颈状,并且瓶内是高山上尘土和微生物较少的空气;斯巴兰扎尼设计了2个变量的对照组,一组瓶口塞软木,一组密封,一组煮沸2min,一组煮沸1h4.(1)拿的时候左手托住镜座,右手握住镜臂轻放在平稳的桌面上,镜座距桌面边缘5cm;下降显微镜时,眼睛要从侧面看显微镜的目镜,降到接近玻片又不能压在玻片上,才能慢慢的上升镜筒;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光学显微镜使用时,调节反光镜聚光,调节焦距时应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一般用左眼观察;观察完后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2)压片时应注意力度,滴加观察液时应滴在载玻片的正中间,1~2滴即可,多余的应用吸水纸吸掉;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一、单选题1.C2.B3.B4.D5.B6.C7.C8.A9.A10.A11.C12.A13.C14.A15.B16.A17.C二、多选题1.ACD 2.ABD三、非选择题1.(1)骨骼牙齿碳酸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肌肉抽搐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这样钙才容易被人体吸收2.(1)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结合水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自由结合(2)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细胞内代谢反应的介质,同时也参与某些反应(3)二者所含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不同3.①核酸生物的遗传物质②磷脂生物膜的成分③三磷酸腺苷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4.(1)大豆种子吸水量大于花生种子吸水量(2)②(3)各地的湿度、温度不同5.(1)从元素的种类分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从元素的含量分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化学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化学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并探讨该反应
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该化学反应是一种酸碱滴定反应,其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酸 + 碱→ 盐 + 水
为了确定该反应的机理,我们需要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酸和
碱溶液,并以不同的体积添加到滴定瓶中。
然后,我们通过滴定法
测定使用到达中和点时所需的滴定剂体积,从而计算出化学反应的
摩尔比例。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包括滴定瓶、滴定剂、酸和碱
溶液等。
2. 根据实验要求,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酸和碱溶液。
3. 将滴定瓶放置在白色背景下,以便更清楚地观察滴定剂的颜色变化。
4. 将酸溶液滴入滴定瓶中,在滴定的过程中,记录下每次添加的滴定剂体积。
5. 当滴定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时,停止滴定,并记录下滴定剂的总体积。
6.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浓度的碱溶液进行滴定,并记录每次滴定的结果。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得到了一系列酸和碱溶液的浓度以及滴定剂的体积。
通过计算每次滴定的摩尔比例,我们可以确定酸和碱的化学反应机理以及影响该反应的因素。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了该酸碱滴定反应的机理,并发现了影响该反应的因素。
这些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绪论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绪论实验报告参考答案1、(1)五位有效数字,1.08×10−2m;(2)五位有效数字,2.58×103g;(3)十位有效数字,3.14×103毫秒;(4)五位有效数字,8.62×10−1m;(5)三位有效数字,3.01×10−2kg;(6)六位有效数字,6.26×102cm·s−2;注:本题考查有效数字的定义和科学计数法。
有效数字的位数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开始数,一直数到最后一位,中间和结尾中的0也是有效数字。
科学计数法或者标准形式,是指用10的方幂来表示其数量级,前面测的数字是有效数字,并在小数点前取一位有效数字。
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应采用标准形式,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疏忽而使有效数字有所增减2、(1)0.400m=40.0cm=400mm或0.4m=4×10cm=4×102mm或0.40m= 40cm=4×10mm在进行单位换算时,不能改变有效数字的个数(2)四位有效数字;小数点前的那个0表示数量级的大小,不是有效数字,末尾的零的是有效数字中的可疑数,表示精确到这一位,是有效数字。
注: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d1=(15.40±0.02)cm,E1=0.0215.40×100%=0.12987013%≈0.2%d2=(15.4±0.3)cm,E2=0.315.4×100%=1.94805195%≈2%d2=(15.4±0.3)cm,E2=0.315.4×100%=1.94805195%≈2%d2=(15.40±0.02)cm,E2=0.315.40×100%=0.12987013%≈0.2%注:误差只取一位有效数字,不管是绝对误差或者相对误差(或相对标准误差),都采用进位法,见数要进位,隔零不进位;测量结果的末位要与误差的有效数字那一位对齐;测量结果的平均值部分采用的是四舍五入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答案:能不能直线
《探究彩虹的形成》
答案:七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虹
《模拟雨的形成》
答案:向玻璃杯中冒“白气”逐渐积聚小水滴落下来明显加快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
答案: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温度高温度低
《热对流实验》
答案:有的锯末循环运动,有的锯末一会上升一会下降。
变轻上升流过来补充加热上升对流
《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是否相同》
答案:实际数据实际数据不一样强《研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答案:下地球引力
《模拟地震的成因》
答案:褶皱开始弯曲变形断裂感到振动变形断裂地震
《模拟火山喷发》
答案:外溢大上火山
《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答案:铜棒.铁棒.铝棒木棒.玻璃棒.塑料棒强弱
《探究陶瓷的特性》
答案:不亮金属勺砸碎不不易易
不易导电.不易导热.耐高温.耐碎.耐腐蚀。
实验报告 病例分析 答案.doc

病例分析(一)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
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 1.5cm,有苍白色病灶。
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
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
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管腔狭窄。
分析题: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参考答案: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心肌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着(心肌细胞核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
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病例分析(二)一青年男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
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
术后第9 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
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 暂缓活动。
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
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
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
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参考答案: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1)风湿性心脏病(心血管内膜损伤)2)术后卧床休息(血流缓慢)3)脾破裂导致大量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2、肺出血性梗死,与前者有联系,肺内病变的发生机制包括:1)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后容易脱落,随血流回流至右心,通过肺动脉输出引起肺小动脉阻塞是引起梗死的先决条件2)患者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容易导致肺静脉淤血是出血性梗死发生的重要条件3)肺脏具有组织疏松和双重血液循环的特点是出血性梗死的两个先决条件病例分析(三)男,23岁,右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2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
呼吸实验参考答案

呼吸实验报告参考答案1.增加气道长度(无效腔):接上长胶管,相当于家兔解剖无效腔增大,由于无效腔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所以能够进行交换的有效面积减少,若潮气量维持不变,则肺泡通气量相对减少,,使得肺泡气体更新率降低,这相当于使得PCO2升高、PO2降低,刺激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同时长管呼吸使得气道加长,呼吸阻力增加,刺激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协同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2.家兔吸入N2:吸入气中PO2降低,肺泡气、动脉血PO2都降低,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通过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引起呼吸的加快加深和血液循环的变化。
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通常动脉血PO2下降到80mmHg以下时,肺通气才出现可察觉的增加。
低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作用,但低氧可以通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而兴奋呼吸中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低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因此家兔吸入氮气后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便显得不是十分明显。
3.家兔吸入CO2:高浓度的CO2使得家兔PCO2升高、PO2降低,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增加肺通气。
CO2刺激呼吸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CO2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变大,产生H+,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通过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引起呼吸的加快加深,增加肺通气。
中枢化学感受器在CO2通气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但反应较慢;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引起快速呼吸反应中可起重要作用。
动脉血PaCO2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以加强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但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和麻醉效应。
4.注射NaH2PO4: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是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
本实验通过静脉注射NaH2PO4增加细胞外液H+浓度,消耗HCO3-并使血浆HCO3-浓度降低,复制家兔代谢性酸中毒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参考答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实验1熟悉VisualC++6.0环境及运行C程序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VisualC++6.0环境下C程序的建立、编辑、编译和执行过程。
2.掌握C程序的最基本框架结构,完成简单程序的编制与运行。
3.了解基本输入输出函数scanf()、printf()的格式及使用方法。
4.掌握发现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的方法以及排除简单错误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下列程序的功能是:从键盘输入两个数a和b,求它们的平方和,并在屏幕上输出。
输入该C程序,编译并运行之,记下屏幕的输出结果,以文件名sy1_1.c保存。
#includemain(){inta,b,sum;/*定义整型变量a、b、sum*/printf(“PleaseInputa,b\n“);/*输出提示信息*/scanf(“%d%d“,/*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分别赋予a和b*/sum=a*a+b*b;/*赋值语句,把a2+b2的结果赋给变量sum*/printf(“%d*%d+%d*%d=%d\n“,a,a,b,b,sum);/*输出语句*/}该程序的运行结果:PleaseInputa,b242*2+4*4=202.改错题在程序中画出错误的语句,将修改后的语句完整地写在该语句的右边。
(1)下列程序的功能为:计算x*y的值并将结果输出。
试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1_2.c保存。
#includemainmain(){intx=2;y=3;aintx=2;y=3;a;A=x*ya=x*y;print(a=%d “,A);printf(“a=%d“,a);printf(“\n“);}该程序的运行结果:a=6(2)下程序的功能为:求两数中的较大数据并输出。
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1_3.c保存。
#includeviodmain()voidmain(){inta,b,max;Scanf(“%d,%d”,scanf(“%d,% d”,Max=a;max=a;If(maxmain(){intx,y,total;/*定义整型变量x,y,total*/printf(“Pleaseinputx,y!“);/*输出提示信息*/scanf(“%d%d”,/*由键盘输入两个数分别赋予x和y*/total=x+y;/*赋值语句*/printf(“%d+%d=%d\n“,x,y,total);/*输出两个整数的和*/该程序的运行结果:Pleaseinputx,y!242+4=6}该程序的运行结果:Inputa,bplease!20-17=3(2)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输出这两个整数的差。
根据注释信息填写完整程序,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1_5.c保存。
#includemain(){inta,b,m;printf(“Inputa,bplease!“);scanf(“%d%d“,_m=a-b;___/*赋值语句,将a和b的差值赋给m*/_printf(“%d-%d=%d\n”,a,b,m);_/*输出a和b差的结果值后换行*/}4.编程题(1)编程序,运行后输出如下信息:“BetterCity,BetterLife!”。
程序以文件名sy1_6.c保存。
#includemain(){printf(“BetterCity,BetterLife!\n“);}(2)编程序,从键盘输入3个整数,输出它们的平方和。
程序以文件名sy1_7.c保存。
#includemain(){inta,b,c,sum;printf(“PleaseInputa,b,c\n“);scanf(“%d,%d, %d“,sum=a*a+b*b+c*c;printf(“%d*%d+%d*%d+%d*%d=%d\n“,a,a,b,b ,c,c,sum);}该程序的运行结果:PleaseInputa,b,c2,3,42*2+3*3+4*4=29实验2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一、实验目的1.理解C语言中各种数据类型的意义,掌握各种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
2.掌握C语言常量、变量的定义与使用。
3.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及运算符的使用规则。
二、实验内容1.改错题在程序中画出错误的语句,将修改后的语句完整地写在该语句的右边。
(1)下列程序的功能为:已知圆锥半径r和高h,计算圆锥体积v。
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2_1.c保存。
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为:v=13πr2h#includestdio.h#includemain();main(){floatr=10,h=5;floatr=10, h=5,v;v=1/3*3.14159*r *h;v=1.0/3*3.14159*r*r*h;printf(“v=%d\n“,v)p rintf(“v=%d\n“,v);}该程序的运行结果:v=523.598333(2)下列程序的功能为:通过键盘输入两个整数分别存放在变量x、y中,不借用第3个变量实现变量x、y互换值。
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2_2.c保存。
#includemain(){intx,y;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n“);scanf(“%d%d“,x,y);scanf(“%d%d“,printf(“初始状态下的x:%dy:%d\n“,x,y);x=x+yx=x+y;y=x-y;x=x-y;printf(“最终状态下的x:%dy:%d/n“,x,y);}该程序的运行结果:请输入两个整数25初始状态下的x:2y:5最终状态下的x:5y:22.程序填空题该程序的运行结果:61.176471(1)计算当x=4时,公式×2x2的值。
补充完善程序,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2_3.c保存。
#includemain(){floatx=4.0,y;y=(1+x*x*x)/(x*x+4*sqrt(x)+10)*2*x*x;pr intf(“%f“,y);}(2)下列程序的功能为:从键盘输入3个整数分别存入变量a、b、c,然后,将变量a的值存入变量b,将变量b的值存入变量c,将变量c的值存入变量a,输出经过转存后变量a、b、c的值。
(提示:使用中间变量)补充完善程序,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2_4.c保存。
该程序的运行结果:Pleaseinputa,b,c:123a=3b=1c=2#includemain(){inta,b,c,t;printf(“Pleaseinputa,b,c:“);scanf(“%d%d%d“,t=a;a=c;c=b;b=t;printf(“a=%d\nb=%d\nc= %d\n“,a,b,c);}3.编程题(1)从键盘输入3个大写英文字母,把它们转换成小写字母后输出。
程序以文件名sy2_5.c保存。
该程序的运行结果:ABCabc#includemain(){charc1,c2,c3;scanf(“%c%c%c“,c1=c1+32;c2=c2 +32;c3=c3+32;printf(“%c%c%c\n“,c1,c2,c3);}(2)从键盘输入3个整数,输出它们的平均值与积。
程序以文件名sy2_6.c保存。
#includemain(){inta,b,c,ji;floatave;printf(“请输入3个整数\n“);scanf(“%d%d%d“,ave=(a+b+c)/3.0;ji=a*b*c;printf(“ave=%f,ji=%d\ n“,ave,ji);}该程序的运行结果:请输入3个整数246ave=4.000000,ji=48实验3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scanf()、printf()以及其他常用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2.掌握格式控制符的使用。
3.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改错题在程序中画出错误的语句,将修改后的语句完整地写在该语句的右边。
该程序的运行结果:请输入一个华氏温度:75摄氏温度为:23.89(1)下列程序的功能为:输入一个华氏温度,要求输出摄氏温度。
公式为:C=,输出取2位小数。
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3_1.c保存。
#includemain(){floatc,f;printf(“请输入一个华氏温度:\n“);scanf(“%f“,f);scanf(“%f“,c=(5/9)*(f-32);c=(5.0/9)*(f-32);printf(“摄氏温度为:%5.2f\n“c);printf(“摄氏温度为:%5.2f\n“,c);}(2)下列程序的功能为:按下列公式计算并输出x的值。
其中a和b的值由键盘输入。
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3_2.c保存。
该程序的运行结果:4,6x=0.480000#includemain(){inta,b;floatx;scanf(“%d,%d“,a,b);scanf(“%d,%d“,x=2ab/(a+b)(a+b);x=2.0*a*b/((a+b)*(a+b));printf(“x=%d\n“,x);printf(“x=%f\n“,x);}该程序的运行结果:aa,97A,65(3)下列程序的功能为:从键盘输入一个小写字母,要求改用大写字母输出。
请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使程序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sy3_3.c保存。
#includemain(){charc1,c2;c1=getchar;c1=getchar();/*从键盘输入一个小写字母*/printf(“%c,%d\n“,c1,c1);c2=c1+26;c2=c1-32;/*转换为大写字母*/printf(“%c,%d\n“,c2,c2);/*输出大写字母及其ASCII码值*/}2.程序填空题(1)下列程序的功能为:按给定格式输入数据,按要求格式输出结果。
补充完善程序,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3_4.c保存。
该程序的运行结果:enterx,y:23.4x+y=5.4输入形式enterx,y:23.4输出形式x+y=5.4#includemain(){intx;floaty;printf(“enterx,y:“);scanf(“%d%f“,printf(“x+y=%.1f\n“,x+y);}(2)下列程序的功能为:设圆半径r=1.5,圆柱高h=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
用scanf输入数据r、h,输出计算结果,输出时要求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2位数字。
(周长l=2,圆面积s=,圆球表面积sq=,圆球体积vq=;圆柱体积vz=),请补充完善程序,以实现其功能。
程序以文件名sy3_5.c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