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PPT课件
合集下载
寓言四则 第2课时(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2张PPT)
其人曰:“奈地坏何?”
那个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踩踏的意思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
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四方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 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 心地会陷下去呢?”
学习引导
重点探究
示例2: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 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 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和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 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关键是多学知识, 了解自然,做好防范。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 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学习引导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的大意。
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
等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 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 得到一个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古希腊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看两则中 国古代的寓言。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 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 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看看这两个寓言各讲了什么 故事,寄寓什么道理。
第24课 寓言四则
第二课时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寓意:凡事都要经过 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 相。
课堂总结
意思:杞国有个人怕 天塌地陷,常比喻不 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 忧虑或担心。
最新新人教版(升级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学讲义ppt课件
依托、寄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
亡,无,没有
停止、不再继续
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吃
他
就
告知、开导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
聚积的气体
罢了
你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 处容身,以至于整天 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他所担心的事而担心,就去开导他
等到他家了挖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 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传播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都 听说
代词,指丁家 得到,挖到,挖得 人说的那句话。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这件事
讲述 知道,听说,
这里 “使知道”
这件事
被。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
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 亲的味 道!
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
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 棕榈树 ,制作 简单, 方便携 带,且 蒲扇的 表
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 。古有 棕扇、 葵扇、 蒲扇、 蕉扇诸 名,实 即
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 七十年 代,人 们最常 用的就 是这种 ,似圆 非
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 说话、念词 ,不要产生歧义等。
3.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任务二:把握内容,探究寓意——《杞人忧天》
观点二
不必“忧天”。近些年的自然环境状况虽然不容乐 观,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各方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保护、改善自然环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要对未 来的自然环境变好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不必担忧。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寓言是传递古人思想、智慧的重要载体。阅读古代寓言,我 们可以将寓言故事放回到古人所处的情境当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 知道这个寓言的创作初衷。我们也要在寓言与现实之间建立联系,发掘出 寓言的更丰富的寓意,达成寓言的个性化解读。
理解文意。理解文句,读懂文章大意。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以至于睡 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 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 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任务一: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杞人忧天》
作业布置
1.请给两则寓言分别续写一个议论性的结尾,揭示寓意。 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成语故事,阅读《中国寓言》。
任务一: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穿井得一人》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文言句式
倒装句: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状语后置,即“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状语后置,即“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任务一: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穿井得一人》
理解文意。理解文句,读懂文章大意。
作品介绍——《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 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 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 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ppt课件
1.看寓言的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 通过弄清题目的意思,明确寓意。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有暗示寓意 的语句。 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寓言中的某些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往往 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4.从分析人物形象中揭示寓意。一则寓言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人物, 从不同的人物入手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寓意。 5.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分析故事的发展经过,找出存在于故 事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出寓意。 6.联系实际是弄懂寓意的关键。寓言的主人公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 人或事物。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理解寓 言的寓意。
及其家穿井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古义:国都。 国人道之
今义:国家。
2.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动词,知道,听说。
闻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 之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介词,从。 于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介词,向。
3.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4.文言句式
奈何 忧崩坠乎?”
为何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泛指星 辰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 月星宿,
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日月星辰,
表示疑问或反 问。
不当坠耶?”
不应当坠落下来吗”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聚积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
纵使,即
古义:伤害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
知道, 听说。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人知道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 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及其家穿井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古义:国都。 国人道之
今义:国家。
2.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动词,知道,听说。
闻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 之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介词,从。 于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介词,向。
3.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4.文言句式
奈何 忧崩坠乎?”
为何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泛指星 辰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 月星宿,
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日月星辰,
表示疑问或反 问。
不当坠耶?”
不应当坠落下来吗”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聚积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
纵使,即
古义:伤害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
知道, 听说。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人知道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 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58张PPT)
发展 第二层 (3、4句)
结局 第三层 (5、6句)
写别人并未懂这话, 写丁氏告诉国君 就把丁氏的话传开 使者自己的话的 了,一直传到国君 真正意思。 那里。
字词释义
穿井得一人
凿,打。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 待,等到。 溉。汲,从井里取水。 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 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 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 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 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 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 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 价值。
背景链接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
听到,得到。
不如。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
丁氏对曰(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一词多义
闻 有闻而传之者( 听到 ) 闻之于君( 使……听到 )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 闻之于宋君(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求闻之若此( ) 定语后置标志 闻之于宋君( 介词,被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在 )
不以讹传讹
艺术特色
语言幽默风趣,寓理于事。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 动力)或把“得”(需要或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 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
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
可轻信、传播传言。
杞人忧天
《列子》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 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 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50张PPT)
背景链接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集释》),讲述了一个杞人无 事忧天坠地崩的故事,讽刺那些没有意 义的担忧。
朗读课文
qǐ
杞人忧天
bēngzhuì
qǐn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
wú wú
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深入探究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 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结构梳理
穿
井 丁氏无井——出溉汲
得 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
不轻信流言
一 人
国君调查——得一劳力(省一人) 不以讹传讹
译文: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 不如什么都没有听到的好。
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听到 ) 闻之于宋君( 使……听到 )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 闻之于宋君(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求闻之若此( 定语后置标志)
问之于丁氏( 介词,向) 闻之于宋君( 介词,被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在 )
之:的。
氏:姓。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
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
专管打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及:待,等到。 其:他。 穿:凿,打。 告:告诉,对……说。 得:得到。
译文: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 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空 闲的)人力。”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 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 何忧其坏?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7张PPT)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命令,派遣。 介词,当“向”讲。
像。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在一起 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 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 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非常高兴;开导他的 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课文品读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 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 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聚积的气体。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
(四肢)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为何,为什么。
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 存身,以致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 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在一起的气体罢了, 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 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寓言四则
三、四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 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吕氏春秋》的有关文 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48张ppt)
派遣 这件事 向
回答
得到,这里 指“节省”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
的 劳动力 得到,这里 在
指“发现”
无闻也 。听到
传闻 像这样 不如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询问这件事。丁家 的人回答说:
“(我说的是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呀。”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其 其人曰( 代词,指“杞人” ) 奈何忧其坏( 代词,指地 )
4.句子翻译
(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气体)里活动,为 什么要担心(天地)会崩塌陷落呢? (2)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即使(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有什么伤害。” (3)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也很 高兴。
2.通假字
(1)身亡所寄 _“_亡__”__通“__无__”_,__没__有_______________ (2)其人舍然大喜 _“_舍__”__通“__释__”_,__解__除_,__削__除__________
3.文言虚词 之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不译) 因往晓之( 代词,相当于“他”,指“杞人”)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疏通文意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的
等到
顺接连词
打水浇田 溉,灌溉。
居住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代词,他
告诉
得到,这里指“节省”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出门去打水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共33张PPT)
(选自《杞人忧天》)
【乙】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 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 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 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①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 乎!”
(选自《晏子春秋》)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8.【甲】文中的“晓之者”是通过 解释说理 的方法,让杞人 打消了顾虑;【乙】文中的晏子则通过 批评警告 的方式,提醒景 公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
19.阅读【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不要过分忧虑还未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②劝告别人 要巧用方法。
附【乙】文参考译文: 景公梦见彗星,第二天,召晏子来询问说:“我听说,有彗星 出现的国家一定会亡国。昨夜,我梦见了彗星,我想召占梦的人 来占卜这个梦。”晏子回答说:“君王的生活起居没有节制, 缝制衣服没有限度,不听取正确的意见,大兴土木没完没了,征 收赋税贪得无厌,役使民力好像怕使用不尽,万民怨恨不满。茀 星又将会出现在梦里,哪里只是彗星呢!”
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 中。
20.【揭示特征】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被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 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 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 智慧的故事。 请你从上面材料中选择四个两字词语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 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为:做,担任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吾闻夔一足,信乎? 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
【乙】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 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 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 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①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 乎!”
(选自《晏子春秋》)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8.【甲】文中的“晓之者”是通过 解释说理 的方法,让杞人 打消了顾虑;【乙】文中的晏子则通过 批评警告 的方式,提醒景 公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
19.阅读【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不要过分忧虑还未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②劝告别人 要巧用方法。
附【乙】文参考译文: 景公梦见彗星,第二天,召晏子来询问说:“我听说,有彗星 出现的国家一定会亡国。昨夜,我梦见了彗星,我想召占梦的人 来占卜这个梦。”晏子回答说:“君王的生活起居没有节制, 缝制衣服没有限度,不听取正确的意见,大兴土木没完没了,征 收赋税贪得无厌,役使民力好像怕使用不尽,万民怨恨不满。茀 星又将会出现在梦里,哪里只是彗星呢!”
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 中。
20.【揭示特征】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被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 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 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 智慧的故事。 请你从上面材料中选择四个两字词语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 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为:做,担任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吾闻夔一足,信乎? 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3张PPT)
状语后置+否定判断句: 非……也
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精研细品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情节
开端
(第1、2句)
发展、高潮
(第3、4句)
宋国姓丁的人家将因打井而得到一个空 闲的人力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国人以讹传讹,国君询问真相。
真相
(第5句)
收束全文,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精研细品
2.分析人物形象
01
丁氏
从说“穿井得一人”,可以看出 丁氏风趣幽默,同时表意不清。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 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 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合作探究
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晓之 者”的话你赞成吗?
示例:在今天看来,“杞人忧天”并非无稽之谈,从新的宇宙观 及环保的观点来说,他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寓言中 那位“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也是不科学的,只能 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 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谢谢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寓言两则之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优秀课件PPT
图
( 刻舟求剑)
成 语
( 对牛弹琴)
杞qǐ人忧天
更戛初级中学 胡天霖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 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愚公移 山》等。
杞人忧天
崩坠(bēng zhuì )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亡所(寄w,ú废)寝食者。 又亡有气忧。彼若之屈所伸忧呼者吸,,因终废往日寝晓在(之天,中fè曰行i :止qǐ“,n 天奈),何积忧气崩耳坠,乎亡?处”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彼月(、b星ǐ、)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星亦宿积(气中xi之ù 有)光耀者,只使坠,
闻:听说、知道。 者:……的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
译文: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这件事,说:“丁家挖井 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相互讲述“穿井
译文:
得一人”,这件事被宋国国君知道了。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这件事,姓丁
译文:的回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 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 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ppt课件(16页)
初读展示
有闻 而 传 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听说 就
代词,指丁家人
传播 说的那句话。
人。”国人道 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 这件事 使知道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传播开来说: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 道了这件事。
初读展示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其人曰:“奈地坏何?” 怎么办。 这个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
聚积的土块。 四方。
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踩、踏。 其坏?”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 填塞了各方的空虚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 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 地会陷下去呢?”
合作探究
2、“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
“杞人忧天”: 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这个人放心了,十分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
非常高兴。
合作探究
1、杞人为什么而忧天?开导他的人是如 何开导他的?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而废寝忘食。
晓之者说,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不会坠 毁;日月星宿也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耀的气体 团,即使坠毁也不会击中和砸伤人;地是聚集 在一起的土块,四处都是大地,地不会崩坏。 担心是多余的。
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35张PPT)
贰
字词掌握
一、给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qǐ
chú cǐ dǎo
杞人忧天 躇步跐蹈
xi
日月星ù宿
xiùsù
(一宿 宿营)
zhòn zhōng
g ( 中 国)
中qǐ 伤 wú
杞人
亡
sè
sāi sài
充sh塞ì (堵塞 边塞)
舍然
叁
文意疏通
【原文】杞①国有人忧②天地崩坠③,身亡④所寄⑤,废⑥寝 食者。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 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 担心。(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 扰没必要)
贰
字词掌握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意思写出 相应词语。 溉( gài ) 汲(jí )
( 溉 ):浇灌,灌溉。 ( 汲 ):从井里取水。
叁
文意疏通
翻译全文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的
顺接连词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住
溉汲,打水浇田
骗。】
(3)从宋君角度看: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 调查研究的方法、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杞人忧天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熟记文中生字词,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译讲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在解忧过程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积极乐 观的心态。(难点)
壹
知识预览
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郑国人,老子之
后,庄子之前道家学
派代表人物,其学说
被誉为
。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 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 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 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 遗产。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好 ppt课件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 说话、念词 ,不要产生歧义等。
14
ppt课件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 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 去伪存真。
15
ppt课件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 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 话的真正意思。
13
质疑
ppt课件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等到他家了挖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 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10
传播
ppt课件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都 听说
代词,指丁家 得到,挖到,挖得 人说的那句话。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这件事
讲述 知道,听说,
这里 “使知道”
这件事
被。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
了这件事。
11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pp对t课件曰:“得一人
派遣 这件事 向
应答,回答 得到
的 使唤,指劳力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如
无闻
在
像这样,如此
得到, 挖到,挖得 听取传闻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 说话、念词 ,不要产生歧义等。
14
ppt课件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 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 去伪存真。
15
ppt课件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 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 话的真正意思。
13
质疑
ppt课件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等到他家了挖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 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10
传播
ppt课件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都 听说
代词,指丁家 得到,挖到,挖得 人说的那句话。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这件事
讲述 知道,听说,
这里 “使知道”
这件事
被。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
了这件事。
11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pp对t课件曰:“得一人
派遣 这件事 向
应答,回答 得到
的 使唤,指劳力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如
无闻
在
像这样,如此
得到, 挖到,挖得 听取传闻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ppt课件
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理读故 事情节。
开端:宋之丁氏,穿井得人。 发展、高潮: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结局: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呢?
①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 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以讹传讹,谣言越传越广。 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我来设计板书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 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 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 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 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 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穿井得一人》
溉汲gài jí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 /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 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 若此,不若/无闻也。
◆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
◆古今异义
古义:伤害
亦不能有所中伤( 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
积块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因往晓之(
古义:告知,开导 今义:天刚亮的时候,知道
) )
古义:无,没有
身亡所寄( 今义:死,逃跑
)
古义:人称代词,你
若屈伸呼吸(
)
今义:好像,如果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从中还获得了什么启示?
寓意: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 启示:①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 免会产生畏惧心理,我们要增长见识,积累经验。②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 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 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①“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 是三个报社的不止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 现场;
②“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 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 场。
课堂检测
1、填空: 《穿井得一人》选自__吕__氏__春__秋__。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吾/穿 井/得 一 人。 (2)得/一 人 之 使,非/得 一 人/于 井 中 也。
译文: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 土块)充满在四方,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 行走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心地会陷下 去呢?”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 放下了心,很高兴。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1)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 (2)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 解除,消除)
整体把握
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宋人丁氏打了一口井,趣说成“穿 井得一人”,国人以讹传讹,国君派人 问丁氏,才弄清了真相。
整体把握
本文是以哪句有歧义的话来展开情节 的?
穿井得一人。
整体把握
产生误传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本 身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打井如同得 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又可以理解为“打 井挖出了一个人”。
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 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 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嬴政幼 年即位,继任相国,掌秦国实权。秦王嬴 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 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 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二十 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 六十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道 家思想为主,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 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疏通文意 又有忧彼 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彼:他。
之:助词,的。
➢ 因:于是。
晓:告知,开导。
➢ 耳:罢了。
若:你。
➢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译文: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整天忧虑而替 他担忧,于是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 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屈一 伸,一呼一吸,整天在天底下活动,为什么担心 天会坠落下来呢?”
(1)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 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睡不着觉, 吃不下饭。
(2)发展:有一个热心肠的人听说了这 件事后去开导杞人。
(3)结果: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 ,
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整体把握
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分别用 文中的哪三个词语归纳?
忧——晓——喜。
合作探究
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狐假虎威》《滥竽充数》《揠苗助 长》《叶公好龙》等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 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 种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另一则 寓言《穿井得一人》,体会这篇寓言蕴含 的道理。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溉、汲、居、及、 国、道、于”等词语。 2、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寓 意。 3、知道正确对待传闻的方法。
合作探究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呢?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合作探究
丁氏是怎样向宋君解释的?
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 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 人来呀。”
合作探究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说明 了什么?由此可见宋君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相。 宋君是一个重视真相,不轻信谣传 的人。
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 得半点自满和骄傲。
导入新课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 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 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 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 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 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 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疏通文意
打水浇田
宋之丁氏,家无井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
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翻译: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因为家中 无井,需外出打水浇田,所以常有一人住在外 面。等到他家打好井后,对别人说:“我家打 井得一个人。”有人听说后就传给其他的人, 说:“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合作探究
杞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 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 学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 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深入,就不会 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
整体把握
这句话的传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丁氏说话→众人传话→宋君问话。
好开心啊, 总算不用这么辛苦了, 可以省下一个劳动力。
吾穿井得一人。
丁氏穿井得一人 。
太恐怖了, 他家井里能打出人来,
是神仙还是妖怪?
得一人之使。非 得一人于井中。
太吃惊了! 怎么会传成这样了?
谣言止于智者
寓意:对于道 听途说的传言,万 勿轻信,更不能以 讹传讹。
疏通文意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
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
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果:真的。 宿:星群。 当:应当。
➢ 者:……的人。
光耀:发光。
➢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
译文: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
,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就会掉下来吗?”
(2)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 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 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 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 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在笑 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课堂小结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 ·慎行论·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 ”即传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 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 又要躬身实践。总之,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 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 的理性思考。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及《列子》一书。 2、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 中伤”等词语。 3、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 审视。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 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 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 清静无为。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 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 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 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 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 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 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 伟采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疏通文意 讲述 使听到 向
派
国人 道之,闻之 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
国都
应答,回答
劳动力
在
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听到,得到 像
不如
井中也。” 求闻之 若此, 不若无闻也。
翻译:国都中的人都议论这件事,并传到 宋国国君那儿。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 事,姓丁的人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 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像 这样听取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呢。
合作探究
最后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 用?
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合作探究
主旨
《穿井得一人》通过宋人丁氏打了一 口井,趣说成“穿井得一人”,国人以讹 传讹,国君派人问丁氏,才弄清了真相的 故事,告诉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 勿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说话要防止产 生歧义。
写作特色
(1)结构完整。全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 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最后点出 寓意,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事例 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2、特殊句式 倒装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定语
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
文言积累
3、古今异义
(1)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 义:知道、懂得)
(2)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假 若、如果)
(3)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受 伤;今义:诬陷或恶意造谣)
整体把握
熟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 果。
课堂检测 3、说说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 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 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 也没有阻拦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为 他饯行,并轻轻地打着节拍,唱了一首十分 动听的歌子。那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 木,美妙的音响响彻了云霄。薛谭急忙向老 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 一辈子再也没有敢说回家的话。
合作探究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丁氏是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勤劳善良、积极进取、词不 达意的人。
合作探究
假如宋国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 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 起谣言负责?负什么责任?哪些关键词 能体现他们的责任?
谁负责
负什么责任 关键词
丁氏 表述不清丁氏(起因) 告 闻而传之者 未经调查传播开去 闻而传
读音停顿
杞(qǐ)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 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虛,亡处/亡块。若/ 躇(chú)步跐(cǐ)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①“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 是三个报社的不止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 现场;
②“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 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 场。
课堂检测
1、填空: 《穿井得一人》选自__吕__氏__春__秋__。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吾/穿 井/得 一 人。 (2)得/一 人 之 使,非/得 一 人/于 井 中 也。
译文: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 土块)充满在四方,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 行走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心地会陷下 去呢?”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 放下了心,很高兴。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1)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 (2)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 解除,消除)
整体把握
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宋人丁氏打了一口井,趣说成“穿 井得一人”,国人以讹传讹,国君派人 问丁氏,才弄清了真相。
整体把握
本文是以哪句有歧义的话来展开情节 的?
穿井得一人。
整体把握
产生误传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本 身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打井如同得 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又可以理解为“打 井挖出了一个人”。
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 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 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嬴政幼 年即位,继任相国,掌秦国实权。秦王嬴 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 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 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二十 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 六十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道 家思想为主,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 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疏通文意 又有忧彼 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彼:他。
之:助词,的。
➢ 因:于是。
晓:告知,开导。
➢ 耳:罢了。
若:你。
➢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译文: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整天忧虑而替 他担忧,于是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 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屈一 伸,一呼一吸,整天在天底下活动,为什么担心 天会坠落下来呢?”
(1)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 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睡不着觉, 吃不下饭。
(2)发展:有一个热心肠的人听说了这 件事后去开导杞人。
(3)结果: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 ,
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整体把握
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分别用 文中的哪三个词语归纳?
忧——晓——喜。
合作探究
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狐假虎威》《滥竽充数》《揠苗助 长》《叶公好龙》等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 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 种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另一则 寓言《穿井得一人》,体会这篇寓言蕴含 的道理。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溉、汲、居、及、 国、道、于”等词语。 2、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寓 意。 3、知道正确对待传闻的方法。
合作探究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呢?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合作探究
丁氏是怎样向宋君解释的?
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 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 人来呀。”
合作探究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说明 了什么?由此可见宋君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相。 宋君是一个重视真相,不轻信谣传 的人。
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 得半点自满和骄傲。
导入新课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 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 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 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 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 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 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疏通文意
打水浇田
宋之丁氏,家无井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
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翻译: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因为家中 无井,需外出打水浇田,所以常有一人住在外 面。等到他家打好井后,对别人说:“我家打 井得一个人。”有人听说后就传给其他的人, 说:“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合作探究
杞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 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 学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 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深入,就不会 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
整体把握
这句话的传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丁氏说话→众人传话→宋君问话。
好开心啊, 总算不用这么辛苦了, 可以省下一个劳动力。
吾穿井得一人。
丁氏穿井得一人 。
太恐怖了, 他家井里能打出人来,
是神仙还是妖怪?
得一人之使。非 得一人于井中。
太吃惊了! 怎么会传成这样了?
谣言止于智者
寓意:对于道 听途说的传言,万 勿轻信,更不能以 讹传讹。
疏通文意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
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
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果:真的。 宿:星群。 当:应当。
➢ 者:……的人。
光耀:发光。
➢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
译文: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
,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就会掉下来吗?”
(2)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 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 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 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 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在笑 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课堂小结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 ·慎行论·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 ”即传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 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 又要躬身实践。总之,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 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 的理性思考。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及《列子》一书。 2、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 中伤”等词语。 3、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 审视。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 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 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 清静无为。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 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 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 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 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 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 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 伟采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疏通文意 讲述 使听到 向
派
国人 道之,闻之 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
国都
应答,回答
劳动力
在
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听到,得到 像
不如
井中也。” 求闻之 若此, 不若无闻也。
翻译:国都中的人都议论这件事,并传到 宋国国君那儿。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 事,姓丁的人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 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像 这样听取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呢。
合作探究
最后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 用?
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合作探究
主旨
《穿井得一人》通过宋人丁氏打了一 口井,趣说成“穿井得一人”,国人以讹 传讹,国君派人问丁氏,才弄清了真相的 故事,告诉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 勿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说话要防止产 生歧义。
写作特色
(1)结构完整。全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 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最后点出 寓意,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事例 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2、特殊句式 倒装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定语
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
文言积累
3、古今异义
(1)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 义:知道、懂得)
(2)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假 若、如果)
(3)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受 伤;今义:诬陷或恶意造谣)
整体把握
熟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 果。
课堂检测 3、说说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 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 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 也没有阻拦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为 他饯行,并轻轻地打着节拍,唱了一首十分 动听的歌子。那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 木,美妙的音响响彻了云霄。薛谭急忙向老 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 一辈子再也没有敢说回家的话。
合作探究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丁氏是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勤劳善良、积极进取、词不 达意的人。
合作探究
假如宋国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 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 起谣言负责?负什么责任?哪些关键词 能体现他们的责任?
谁负责
负什么责任 关键词
丁氏 表述不清丁氏(起因) 告 闻而传之者 未经调查传播开去 闻而传
读音停顿
杞(qǐ)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 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虛,亡处/亡块。若/ 躇(chú)步跐(cǐ)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