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储藏特性

合集下载

粮油贮藏

粮油贮藏

(二)小麦的贮藏技术
2、控制水分,维持低温低氧
为了对小麦进行长期贮藏, 提高 贮粮的稳 定性,必须控制小麦的含水量,维持低温低氧状态。对 于含水量低于12.5%的小麦进行散堆密封防潮,可安全贮 藏;含水量 14%~15%的小麦如温度上升至22℃时,若管 理不善,则易腐败。而对已贮藏1年-2年的小麦,采用 热密闭和趁冬季低温翻仓去杂。摊薄降温后趁冷装仓, 进行“冷密闭”贮藏,可防小麦变质、生虫、发霉等, 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常温贮藏
• (2)清除杂质 杂质含水量高、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呼吸强度高,贮藏稳 定性差。杂质含量降至0.5%以下。贮藏时做到“四分开”。 • (3)通风降温 可用排风扇、低压轴流式风机负压通风、地槽通风,间歇通 风等。 • (4)害虫防治 害虫:米象和玉米象、谷蠹、麦蛾等 防护剂和熏蒸剂:溴甲烷、磷化氢、敌敌畏、氯化苦等。
第二节 豆类及油料的贮藏
大豆的贮藏
• 贮藏特性 贮藏稳定性 不耐高温 发芽率易丧失 易浸油赤变 易吸湿生霉
2.贮藏技术
• 充分干燥,干燥大豆以带荚晒干后再脱粒 为好,可减少脱皮,爆裂和破损现象。 • 贮藏以低温密闭贮藏。
第三节 成品粮的贮藏
• 大米的贮藏
大米不耐高温,储存后易陈化,易受物理、化学因 子影响及虫、霉生物性侵害。 陈化:粮食作物完成后熟期以后,随贮藏时间延长 ,尽管没有发生霉变和其他危害,其他理化性质也会发生一 系列变化,使品质逐渐劣变而趋于衰老,这种现象叫陈化。
• (二)油脂贮藏技术 常规贮藏 抗氧化贮藏
贮藏期间管理
• (一)防日晒:仓库周围种树,库房门窗要遮盖 密闭,减少高温影响。 • (二)防潮湿:干燥天气适时通风干燥,雨天不 开盖检查。 • (三)防氧化:随时旋紧桶盖,减少不必要的换 桶。 • (四)防感染 • 注意工具清理,最好专仓专用。

主要粮食储藏方法

主要粮食储藏方法
小麦还可以处于冷冻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质,如干燥的小麦在-5℃的 低温条件下储藏,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强。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行翻仓、 除杂、冷冻,将麦温降到0℃左右,而后趁冷密闭,对于消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 有较好的效果。低温密闭可以长期储藏,但要严防与湿热气流接触,以免造成 麦堆表层结露。
(三)玉米
较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据试验,水分17%时的小麦,在温 度不超过46℃时进行干燥;或水分在13%以下时,曝晒温度不超过54℃,酶活 性不会降低,发芽力仍然得到保持。磨成的小麦粉工艺品质不但不降低,反而 有所改善,做成馒头松软膨大。这就为小麦采用高温干燥或高温杀虫提供了依 据。
具有耐储性:小麦最大的有点是具有较好的耐储性。完成后熟的小麦, 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正常的小麦,水分在标准以内(12.5%), 在常温下一般储存3-5年或低温(15℃)储藏5-8年,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变化。
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 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 安全度夏。
(二)小麦
1.小麦的储藏特点
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能力较强。
后熟期长:小麦后熟期较长。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大多数 品种后熟期从两周至两个月不等。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 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还有所提高。
另外,热入仓密闭储藏所使用的仓房、器材、用具等均需事先杀虫。
低温密闭储藏:小麦虽能耐高温,但在高温下待持续储藏长时间也会 降低小麦品质。因此,可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 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低温储藏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基 本方法。小麦保持一定的低温,对于延长种子寿命,保持品质有一定的好处。

小麦玉米储藏

小麦玉米储藏

小麦的储藏特点
• • 易受虫害
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豆类 专食性虫种外,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蚀,其中一 玉米象和麦蛾等为害为严重。多种害虫喜食小麦,是因 为成分和构造对为害虫种的生理机能比较适应。而且小 麦成熟、收获、入库季节,正值害虫繁育、发展阶段, 许多害虫从田间即行为害,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 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储藏过程中,若麦堆 水分分层,出现结顶时,也易为害虫创造良好的生活环 境。
玉米的发热
• • 在常规储藏中的玉米, 在常规储藏中的玉米,入仓时水分 一般达到均匀, 一般达到均匀,常见发热部位在粮堆上 厘米深处, 层30--60厘米深处,这是因为受仓内温 厘米深处 度湿度影响的原因。 度湿度影响的原因。
玉米的霉变


玉米霉变一般是入仓水分高或是在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影响 而局部水分增加(如表层结露、底层墙壁处返潮等), ),霉菌在适 而局部水分增加(如表层结露、底层墙壁处返潮等),霉菌在适 宜条件下开始繁育而造成的。 宜条件下开始繁育而造成的。 玉米的霉变过程一般是在粮温逐渐升高时, 玉米的霉变过程一般是在粮温逐渐升高时,粮粒表面发生湿 润现象(出汗)。注意可观察到胚部粘附灰尘的籽粒, )。注意可观察到胚部粘附灰尘的籽粒 润现象(出汗)。注意可观察到胚部粘附灰尘的籽粒,玉米的颜 色较前鲜艳,气味发甜。这是玉米霉变最为明显的早期现象, 色较前鲜艳,气味发甜。这是玉米霉变最为明显的早期现象,此 时菌落不明显,品质变化不大,尚不影响食用,如及时采取措施, 时菌落不明显,品质变化不大,尚不影响食用,如及时采取措施, 还可避免损失。否则随着霉菌的发育,有的玉米胚变成淡褐色, 还可避免损失。否则随着霉菌的发育,有的玉米胚变成淡褐色, 胚部及断面出现白色菌丝,通称“长毛” 有轻微霉味。 胚部及断面出现白色菌丝,通称“长毛”,有轻微霉味。这一阶 段可延续一周左右,是争取处理的最后界限。如再发展, 段可延续一周左右,是争取处理的最后界限。如再发展,菌丝体 就很快产生各种酶菌孢子,最常见的多为绿色孢子, 就很快产生各种酶菌孢子,最常见的多为绿色孢子,集中在胚部 十分明显,通称“点翠” 并产生浓厚的辛喇味、霉味和酒气味, 十分明显,通称“点翠”,并产生浓厚的辛喇味、霉味和酒气味, 严重者不堪食用。粮温继续上升,霉变范围扩大,并出现黄色、 严重者不堪食用。粮温继续上升,霉变范围扩大,并出现黄色、 黑色菌落,整个粮粒也变成黄褐色,以致霉烂结块。霉烂的玉米, 黑色菌落,整个粮粒也变成黄褐色,以致霉烂结块。霉烂的玉米, 畜食用后可能一起中毒事故,故食用价值几乎完全丧失。 人、畜食用后可能一起中毒事故,故食用价值几乎完全丧失。

谷子存储水分标准

谷子存储水分标准

谷子存储水分标准
谷子的存储水分标准通常取决于具体的品种和用途。

一般来说,谷子的存储水分标准是根据其种类和后续加工或用途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谷子存储水分标准的示例:
1. 玉米:通常,玉米的存储水分标准为13%-15%。

这是因为玉米在这个水分范围内可以更好地保持质量和抗霉变能力。

2. 小麦:小麦的存储水分标准一般在12%-14% 之间。

小麦在这个水分范围内更容易保持质量,并且更适合加工成面粉。

3. 大米:大米的存储水分标准一般在13%-14%。

大米在这个水分范围内更容易保存,并且更适合加工和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一般性的指导,实际的存储水分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季节、气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的标准来确定谷子的存储水分标准。

小麦、玉米、稻谷的储藏特点

小麦、玉米、稻谷的储藏特点

小麦、玉米、稻谷的储藏特点(一)小麦的储藏特点(1)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没有外壳保护,吸湿能力较强。

(2)后熟期长小麦收获后处在后熟期,表现为呼吸强度高、生理代谢旺盛且发芽率低。

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

大多数品种后熟期从两周至两个月不等。

在此期间,会向粮堆内放出大量的湿热,并容易出现出汗、乱温、发热、结露、生霉等现象。

但只要控制好小麦的水分含量,一般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还有所提高。

(3)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并具有较高的抗温变能力。

在一定的高温和低温范围内都不致丧失生命力,也不致损坏加工的面粉品质。

小麦的这一特性,为采用高温日晒干燥及低温杀虫创造了有利条件。

(4)耐储性好小麦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耐储性,储藏稳定性好。

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

正常的小麦,水分在标准以内(12.5%),在常温下一般储存3~5年或低温(15℃)储藏5~8年,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变化。

(5)易受害虫危害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

除少数豆类专食性害虫外,大多数储粮害虫均可为害小麦,尤以玉米象、麦蛾等害虫为害最烈。

并且在小麦的收获、入仓过程中即可感染害虫。

(二)玉米的储藏特点1.原始含水量高成熟度不均匀玉米的生长期长,我国主要产区在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果穗外面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故原始含水量较大,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往往在20~35%,在秋收日照好、雨水少的情况下,玉米含水量也在17~22%左右。

玉米授粉时间较长,同一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相差可达7~10天,因而果穗基部多是成熟籽粒,而顶部则往往是未成熟的籽粒,故同一果穗上籽粒的成熟度很不均匀。

未成熟的籽粒未经充分干燥,脱粒时容易受损伤。

因此,玉米的未熟粒和破损粒较多,这些籽粒极易遭受害虫与霉菌侵害,甚至受黄曲霉菌侵害而被污染带毒不能食用,造成很大损失。

粮食保管特点与储藏方法

粮食保管特点与储藏方法

粮食保管特点与储藏方法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7期许丽丽一、稻谷1.稻谷的保管特点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

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容易沤黄。

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2.稻谷保管方法保证入库稻谷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

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健。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

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

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二、大豆1.大豆的储藏特点大豆粒圆,种皮光滑,籽粒坚硬,抗虫、霉能力较强,但破损的大豆易于变质。

大豆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吸湿,经夏季高温影响后,易变色变味,严重的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易使大豆发芽率降低。

在相对湿度为70%以下,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在相对湿度为9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则大于玉米和小麦,因此,储藏大豆要特别做好防潮工作。

易走油、赤变。

大豆水分超过13%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首先豆粒发软,然后在两子叶靠胚部位的色泽变红,俗称“红眼”,以后豆粒内部红色加深并逐渐扩大,俗称“赤变”,严重时,子叶蜡状透明,有浸油脱皮现象。

农产品储藏的几种方法

农产品储藏的几种方法

1、小麦的储存(1)高温密闭储藏法小麦耐高温性强,故利用高温仓储小麦是—种有效方法。

(2)低温密闭仓储法低温密闭仓储是小麦长期安全仓储的常用方法之一。

(3)缺氧仓储法用塑料薄膜或其他封闭容器将小麦与空气隔绝,利用自身呼吸作用达到气调的方法。

(4)化学防虫仓储法适用于长期储藏,通过加入化学防虫剂,可有效防止虫害和霉菌。

2、玉米的储存(1)穗贮的方法建玉米篓子,玉米篓子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

(2)粒贮的方法籽粒入仓前,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低温。

(3)注意事项:注意控制好种子的`含水量、发芽率,种子仓储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种子的含水量,要按仓储标生。

要有合理的仓储方法,创造良好的仓储环境,仓储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仓储效果。

仓储方法多冷室仓储为宜,应把种子离地30厘米以上。

种子仓储期间要进行定期检查,在仓储期间应对其含水星、湿度、发芽率等进行定期检查,检查时注意是否受潮、是否虫蛀鼠咬、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3、大豆的储存(1)入库准备首先水分含量要降低至仓储标准,其次净洁完好达到标准,最后仓储达到标准。

(2)入库管理第一避免高温入库。

第二避开阴雨潮湿天气。

第三不宜过高堆放。

第四禁止与化肥或农药同库。

4、储存大白菜有什么好方法?第一种办法,地窖储存最稳妥。

谈起地窑大家并不陌生。

在平原地区,在地底下修建一间大房子的储存室。

一年四季,地窖气温都恒定在6~10℃之间,对大白菜、红薯、土豆、辣椒等等农产品,保存温度适宜,湿度合适,在经常灭菌条件下,农产品能保存在2~3个月以上,是农村冬季农产品储存的最好的传统方法。

第二种办法,山洞储存最方便。

在山区农村,几乎每家都有一个红薯洞。

红薯洞是依靠山背凿开的一个深山洞,大的有一两间普通房子大,小的存放红薯几千斤。

功能与地窑相似,内面气温和地窖差不多,能存放各种越冬保存的农产品。

山洞储存进出方便,在农村应用非常普遍。

第三种办法,就地深埋很可靠。

这种方法是没有地窑和山洞的时候,大白菜数量不多时,可以使用的好办法,方法十分简单。

主要粮食储藏方法

主要粮食储藏方法

主要粮食储藏方法(一)稻谷1.稻谷的保管特点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

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容易沤黄。

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不利储藏,应及时降低表层储粮水分。

2.稻谷的保管方法保证入库稻谷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

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健。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

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

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二)小麦1.小麦的储藏特点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能力较强。

后熟期长:小麦后熟期较长。

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

大多数品种后熟期从两周至两个月不等。

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还有所提高。

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储藏方法及注意事项

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储藏方法及注意事项

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储藏方法及注意事项一、稻谷1.稻谷的保管特点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

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容易沤黄。

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不利储藏,应及时降低表层储粮水分。

2.稻谷的保管方法保证入库稻谷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

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健。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

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

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二、小麦1.小麦的储藏特点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能力较强。

后熟期长:小麦后熟期较长。

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

大多数品种后熟期从两周至两个月不等。

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还有所提高。

玉米的储藏技术标准

玉米的储藏技术标准

玉米的储藏技术标准1.1玉米的储藏特性玉米又称包谷、苞米,籽粒由皮层、胚、胚乳三个部分构成。

突出的特点是籽粒胚大,胚部占整个籽粒体积的1/3,占籽粒质量的8%~15%。

玉米籽粒形态扁平,顶部较宽、厚,有的品种顶部饱满隆起,多数品种平坦,有的品种凹陷;基部较狭窄,胚部着生于籽粒基部。

玉米的籽粒表面较为平整,没有小麦籽粒那样的深沟槽。

玉米籽粒有多种颜色,常见的是黄色和白色。

玉米不耐高温储藏,在30℃左右时籽粒中酶的活力加强,呼吸旺盛,消耗干物质,增加水分,放出大量的热,加速品质劣变。

由于玉米胚部含有大量的脂肪,使其容易酸败,同时适宜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也易受常见害虫如玉米象、大谷盗、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锯谷盗、锈赤扁谷盗、麦蛾及印度谷蛾等害虫的危害,给安全储藏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1)原始水分高,成熟度不均匀玉米在我国主要产区是北方,在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的果穗外有包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所以玉米原始水分一般较大,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20.0%~35.0%,在秋收日照好、雨水少的情况下,玉米含水量也在17.0%~22.0%。

玉米的成熟度往往也不很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一,致使顶部籽粒往往是不成熟粒。

加之玉米含水量高,脱粒时容易损伤,所以玉米的未熟粒与破碎粒较多。

这类籽粒极易遭受虫霉侵害,有的则能在储藏期间受黄曲霉侵害而被污染带毒。

(2)胚部大,生理活性强玉米胚部大,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

试验表明,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

(3)胚的吸湿性强玉米的胚较之其他部位具有更大的吸湿性,玉米吸收和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

通常干燥玉米的胚部,其含水量小于整个籽粒和胚乳,而潮湿玉米的胚部,其含水量则大于整个籽粒和胚乳。

(4)胚部脂肪含量高,易酸败玉米胚部富含脂肪,约占整个籽粒中脂肪含量的77%~89%,在储藏期间胚部易遭受虫霉侵害,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

稻谷等主要粮食储藏方法,农人必看!

稻谷等主要粮食储藏方法,农人必看!

稻谷等主要粮食储藏方法,农人必看!春播、夏作、秋收、冬存,经过一年的辛苦,才有了我们餐桌上的粮食。

秋收的粮食如存储不当,很容易影响粮食品质,甚至发芽、霉变。

因此,冬储是检验粮食品质的重要环节,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粮食,如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储存方法。

稻谷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并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小麦热入仓密闭储藏:选择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温晒到50℃左右,保持两小时高温,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6℃左右持续10天左右,可杀死全部害虫。

此后,粮温逐渐下降与仓温平衡,转入正常密闭储藏。

低温密闭储藏: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

低温储藏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基本方法。

小麦保持一定的低温,对于延长种子寿命、保持品质有一定的好处。

小麦还可以处于冷冻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质,如干燥的小麦在-5℃的低温条件下储藏,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强。

玉米低温密闭:一种是干燥密闭,一种是低温冷冻密闭。

南方地区收获后的玉米有条件进行充分干燥,在降低到安全水分之后过筛入仓密闭储藏。

北方地区玉米收获后受到气温限制,除有条件进行烘干减少水分外,基本上可采用低温冷冻入仓密闭储藏方法。

玉米果穗储藏:玉米不脱粒,果穗储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经验,很早就为我国农民广泛采用。

当水分降到14.5%~15%时,即可脱粒转入粒藏。

大豆充分干燥:大豆脱粒后要抓紧晾晒,降低水分。

需要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不得超过12.5%,否则,就容易产生霉变。

大豆入库三到四周左右,应及时通风散热,以增强大豆的耐藏性。

主要农作物贮藏特性

主要农作物贮藏特性

第三节玉米种子贮藏方法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子贮藏中又极易发生发热霉变与低温冻害等种子劣变现象,因此安全、有效地贮藏玉米种子具有重要意义。

穗贮与粒贮并用是玉米种子贮藏的一个突出特点,一般新收获的种子多采用穗贮以利通风降水,而隔年贮藏或具有较好干燥设施的单位常采取脱粒贮藏。

一、玉米种子的贮藏特性(一)玉米种子呼吸旺盛,容易发热霉变与其他禾谷类种子相比,玉米种胚占整个种子的比例,无论是体积(1/4~1/3)还是重量(8~15%)都较大,而且由于胚部含有较多的亲水胶体和可溶性营养物质,因此吸水性较强,呼吸旺盛,容易孳生霉菌,导致发热霉变。

有资料报道,含水量14~15%的玉米种子在25℃条件下贮藏,呼吸强度为28mg O2/kg·24hr,而相同条件下的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仅为0.64mg O2/kg·24hr。

(二)玉米种胚容易酸败玉米种子脂肪含量约为4~5%,其中绝大部分(77~89%)集中在种胚中,这种分布特点加上种胚吸湿性又较强,因此,玉米种胚非常容易酸败,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

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贮藏,种胚的酸败比其他部位更明显(三)玉米种子容易遭受低温冻害在我国北方,玉米属于晚秋作物,一般收获较迟,加之种子较大,果穗被苞叶紧紧包裹在里面,水分不易蒸发,因此收获时种子水分较高,一般多在20~40%左右。

由于种子水分高,入冬前来不及充分干燥,极易发生低温冻害,这种现象在下列情况下更易发生:一是低温年份、种子成熟期推迟,或不能正常成熟,含水量偏高;二是种子收获季节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或早霜、低温来得早;三是一些杂交组合生育期偏长、活杆成熟或穗粗、粒大、苞叶包裹紧密。

(四)玉米穗贮比粒贮的孔隙度大玉米穗贮时孔隙度51%左右,而粒贮时为41%左右。

由于穗贮孔隙度大,透气性强,所以对外界条件更敏感,在自然干燥与降温方面比粒贮效果好,而粒贮所占仓容较少,有利于防潮隔热。

二、北方玉米种子贮藏技术要点我国北方玉米种子贮藏的突出问题是低温冻害,因此如何安全越冬是北方玉米种子贮藏管理的重点。

中储粮粮油保管员应知应会手册试题

中储粮粮油保管员应知应会手册试题

《粮油保管员应知应会手册》1、中央事权粮油包括哪些性质的粮油?什么是中央储备粮油?中央事权粮油包括:中央储备粮油(ZC)、国家临时储备及临时储存粮油(LC)、最低收购价粮(ZD)等。

中央储备粮油是指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油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

2、中央提出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什么?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中央储备粮“两个确保”和“三个严格”的管理要求是什么?“两个确保”: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三个严格”: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

4、中储粮要坚守的三条底线是什么?安全、稳定、廉政。

5、新一届党组提出的工作总要求是什么?从严治企、突出主业、强化基础、转型升级。

6、中储粮企业“四害”是指什么?中储粮企业“四害”是指如下四类违纪违规违法行为:(1)弄虚作假、以陈顶新、以次充好、搞“转圈粮”;(2)擅自动用和随意调整储备库存;(3)在粮油收购中违反规定抬级抬价、压级压价,给售粮农民“打白条”;(4)设立“小金库”以及违规赊账预付、变相拆借资金、搞账外账等。

7、粮油仓储管理“五个做实”要求的内容是什么?(1)把中央事权粮油数量、质量做实;(2)把仓储设施的基本条件做实;(3)把仓储管理的标准化做实;(4)把科技储粮项目做实;(5)把仓储管理包仓制做实。

8、“一符”、“三专”、“四落实”的内容是什么?“一符”是指账实相符,即统计账、会计账与保管总账相符;保管总账与分仓保管账相符;分仓保管账与货位专卡相符,专卡与库存实物相符。

“三专”是指专仓(罐)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

“四落实”是指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

9、什么是“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四无粮仓”是指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

“四无油罐”是指无变质、无混杂、无渗漏、无事故。

稻谷储藏特性

稻谷储藏特性

稻谷的储藏特性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稻国之一,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

稻谷在储藏期间,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在保管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有利因素,压制不利因素,防止发热、霉变、生芽,确保稻谷安全储藏。

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

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一、不耐高温,容易陈化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

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

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

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

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

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却有较强的抵抗力。

稻谷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储藏后渐渐失去种用价值;米质变脆,加工易碎,出米率低;粘性降低,酸度增加,色泽不良,食味不好,失去新鲜感和固有的香气,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陈米味,这种现象称为“陈化”。

稻谷陈化的速度,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水分和不同温度的稻谷是不相同的。

通常籼稻比较稳定,粳稻次之,糯稻最易陈化。

水分、温度都较低时,稻谷陈化速度慢。

稻谷陈化是生理变化的自然规律,在储藏中除应积极努力创造良好的储藏条件(如低温干燥、合理通风密闭、严防虫害等)延缓和避免陈化。

二、容易发热、霉变、生芽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即使水分正常,在一、二周内上层粮温往往也会突然上升。

稻谷发热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变质、生霉和霉烂事故。

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水分超过安全水分时,霉菌大量繁殖,使粮堆积累湿热,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第8章 粮食贮藏技术

第8章   粮食贮藏技术

第八章粮油贮藏技术内容提要:1. 小麦贮藏技术2. 稻谷贮藏方法3. 玉米贮藏技术第八章粮油贮藏技术【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小麦、玉米、稻谷的贮藏特性与贮藏技术。

2、通过学习掌握大豆、油菜籽的储藏特点与储藏技术第一节小麦贮藏技术一、小麦的贮藏特性1、后熟期较长小麦的后熟期比较明显,新收获的小麦,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甚至2~3个月才能完成后熟期。

小麦的后熟作用,主要表现为呼吸能力强。

新麦入库后,由于生理代谢旺盛,常易导致粮堆发汗、升温,如不及时检查发现和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粮面结露霉烂。

2、耐热性强小麦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其蛋白质和呼吸酶具有较高的抗热性,小麦经过一定的高温,不仅不会丧失生命力,而且能改善品质。

利用小麦耐热性的特点,采取热密闭入库保藏,可以杀虫、防霉。

3、吸湿性强小麦的种皮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相同的相对湿度中,小麦的平衡水分始终高于稻谷。

小麦的吸湿性能又因品种不同而异,红皮小麦皮层较厚,吸湿较慢;白皮小麦皮层较薄,吸湿性较强;软质小麦吸湿能力强于硬质小麦。

4、呼吸强度弱通过后熟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都低,红皮麦比白皮麦的呼吸强度更低。

因此,小麦有较好的耐贮性,正常条件下贮藏2~5年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5、易感染害虫由于小麦无外壳保护,皮层较薄,且新麦入库正值高温季节,适合害虫繁殖危害。

危害小麦的害虫,主要是玉米象、麦蛾、印度谷螟、大谷盗等。

二、小麦的贮藏方法(一)热密闭贮藏法1、特点热密闭贮藏小麦,可以防虫、防霉,促进小麦的后熟作用,提高发芽率。

2、操作方法:利用夏季高温曝晒小麦,注意掌握迟出早收,薄摊勤翻的原则,在麦温达到42℃以上,最好是50~52℃,保持2小时,然后迅速入库堆放,平整粮面后,用晒热的席子、草帘等覆盖粮面,密闭门窗保温。

做好热密闭贮藏工作,其一是要求小麦含水量降到10%~12%,其二要求有足够的温度和密闭时间,入库后粮温在46℃左右,密闭7~10天;粮温在40℃左右,则需密闭2~3周。

玉米储藏的特性与储藏技术

玉米储藏的特性与储藏技术

玉米储藏的特性与储藏技术2、通风栅自然干燥通风栅自然干燥降水,是采用特制的通风栅储存高水分玉米,利用自然风降低玉米水分的方法。

经一定时间自然通风后(7~110天),玉米水分可下降至14.2~18.9%。

实现安全储藏。

3、高水分玉米的春季晾晒将已脱粒的玉米薄摊在晒场上晾晒降水。

春晒应在三月初铺满地,五月末前晾晒结束。

一般粮面辐射温度0-5摄氏度时即可开始铺粮。

厚度一般应掌握在4.5-7厘米,南方可掌握在15厘米以内为宜。

铺晒的玉米每天应适度趟翻。

4、玉米码风垛自然干燥玉米码风垛自然干燥即半安全水分玉米袋装自然干燥,是把潮粮由铺地晾晒转向立体晾晒的一种新的玉米降水方法。

风垛自然干燥的条件要求是日最高气温在零上五度至十五度,空气湿度在50%以下,风力五级风以上,玉米含水量不超过18%为好。

5、机械烘干采用机械烘干方法将高水分玉米的水分降低到安全水分标准以内。

严格掌握烘干温度与时间,达到烘干后玉米水分均匀并保持玉米品质。

二、玉米的储藏方法(一)高水分玉米的越冬冷冻储藏东北三省高水分玉米的越冬冷冻储藏,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露天围堆冷冻。

另一种是露天做囤冷冻储藏。

一般情况下,可以安全储藏到四月十日以后。

(二)玉米房式仓常规储藏安全水分玉米的常规储藏方法与稻谷、小麦一样,其主要的措施也是控制水分、清除杂质、提高入库粮质,坚持做到“五分开”储藏(即水分高低分开,质量好次分开,虫粮与无虫粮分开、新粮食与陈粮分开、色泽、粒型不同分开)以及加强虫害防治与做好密闭储藏等。

(三)玉米露天储藏露天堆放玉米,要求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场所。

首先要打好堆或囤的基础。

露天储藏主要有袋装,围包散堆与圆囤散堆三种形式。

露天袋装堆放多用于短期储藏或备载储存。

玉米露天做囤散装储藏北方地区可短期储藏,也可长期储藏。

做囤散装储藏可用穴子做囤或篱笆(木杆、钢筋)做囤,(四)玉米机械通风储藏玉米机械通风储藏有露天机械通风,房式仓机械通风和立筒仓机械通风等。

稻谷储藏方法

稻谷储藏方法

稻谷储藏方法1.稻谷的保管特点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

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容易沤黄。

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不利储藏,应及时降低表层储粮水分。

2.稻谷的保管方法保证入库稻谷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

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健。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

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

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小麦、玉米种子的越夏贮藏技术

小麦、玉米种子的越夏贮藏技术

小麦、玉米种子的越夏贮藏技术小麦、玉米种子的越夏贮藏技术农业书屋收录于2011-04-27(一)小麦种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小麦是一种喜阴不喜阳的种子。

因此在伏天贮藏时应放在背阴通风处。

其变化规律是先出汗然后长白斑,如不及时翻晒很快即长白菌丝,最后变为黑色而不能做种子使用。

(二)贮藏技术小麦种子比较容易贮藏,但越夏贮藏的小麦应加强检查。

小麦吸湿性强、籽粒皮薄组织疏松,一般红皮、硬质小麦比白皮、软质小麦的吸湿性差。

因此,安全含水量在12%以下的麦种可较长期保持种子生活力。

小麦种子的贮藏方式有散贮和袋贮两种。

散贮时采用低温密闭压盖贮藏,袋贮时将种子含水最降到安全含水量以下。

定期加强检查,防虫防鼠,夏天或秋天入仓前要过一次筛、立秋后倒仓一次,确保种子质量。

二、玉米(一)玉米种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玉米是大粒大胚种子,易发热胚占体积的30%以上,占粒重的10%~12%,因种胚大种子的呼吸旺盛,所以在同样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

比其它禾谷类种子的呼吸强度大,因而玉米种易发热导致种子变质。

玉米种子脂肪含量为4%~5%,而胚部脂肪含量占籽粒的77%~89%。

因此,高温易产生游离脂肪酸,发生酸败,从而影响种子生活力。

此外,玉米种子胚部还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种皮又薄、因此易生霉造成种子变质。

其变化规律是第一步玉米种子吸湿后种粒膨胀,色泽发亮,胚部形成水泡,但一般不易看出,第二步返潮出汗胚部挂灰菌丝,有土性。

第三步即可嗅到酒精气味,如气候不正常,经三、四天后即可发热,胚部变成浅黄色,挂在胚上的灰菌丝呈绿色,已影响种用价值,如不及时处理,再经三、四天胚部即变成绿色或黑色,以至整个种粒变成黑色失去使用价值。

(二)贮藏技术根据玉米种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其贮藏方法通常采取穗贮法和粒贮法。

但穗贮法占体积较大,仓容利用率低,因而其越夏贮藏常采用粒贮法。

一般气温在15℃~25℃时,水分需在14%以下。

据试验玉米种含水量降低到12.5%,贮藏0.5~1.5年种子的生活力可达99%以上,发芽率达97% ~9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储藏特性
粮食的品种不同,储存的特性也不相同。

要想让储存的粮食有较好的品质,就必须了解不同品种粮食的储存特性。

常见的稻谷、小麦和玉米有哪些储存特性呢?
稻谷
稻谷具有完整的谷壳,它对防止虫霉危害与温湿度影响有一定作用,在储藏过程中稳定性较高,但稻谷后熟期短,不耐高温,易黄变和陈化,易发热、结露,水分超过25%即可发芽。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新谷的生理活性较强,呼吸旺盛,变化较大,一年后逐渐减弱,继而趋于平缓,储藏稳定性增高。

早、中稻收获时气温高,便于干燥,入库水分低,但易感染害虫;晚稻秋后收获气温低,虫害较少,但不易干燥,入库水分较高,容易引起发热霉变。

稻谷储藏期不宜超过三年,即使不生虫发热,也要注意定期轮换,特别是长期储备的粮食要防止因陈化而降低品质。

小麦
•后熟期长。

小麦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

大多数品种后熟期在两个月左右,少数超过80天。

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有所提高。

•吸湿性强。

小麦外皮较薄,组织松软,亲水物质较多,吸湿能力较强,吸湿后,淀粉、蛋白质水解加强,易遭受霉菌与害虫的侵袭,引起发热霉变,使小麦品质劣变。

•较耐高温。

小麦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在一定的高温范围内不致丧失生命力。

据报道:水分在17%以上时,干燥处理温度不超过46℃,或水分在17%以下时,处理温度不超过54℃,酶活性不会降低,发芽力仍能得到保持,面粉品质因在后熟期经历高温而得到改善,做成的馒头松软膨大。

这就为小麦采用高温干燥或密闭杀虫提供了依据。

•易遭虫害。

小麦抗虫性差,收获时正值夏季,易受害虫感染,多数储粮害虫都会危害小麦,其中以玉米象、麦蛾与印度谷蛾危害最为严重。

因此,要加强小麦虫害的防治工作。

玉米
▪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

玉米生长时,由于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同一果穗上下部分籽粒成熟度不一致。

收获季节气温低,加之果穗外有苞叶,使玉米在田间不能充分干燥,收获后的玉米水分可高达20~30%以上。

高水分玉米脱粒又容易损伤,不利于安全储藏。

▪胚部大。

玉米胚部较大,约占全粒的1/3左右,组织结构疏松,又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适合霉菌生长和繁殖。

胚部带菌量多,吸湿性强,容易招致虫霉侵蚀,引起发热霉变。

玉米在储藏中如容易吸湿、生霉、发酸、变苦等变化都与胚部大有关,这是玉米较其他原粮难储藏的主要原因。

▪易破碎。

高水分玉米在干燥过程中,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干燥温度过高和多次提升都会造成籽粒爆腰。

当筒式仓型如筒仓、浅圆仓等进粮时,由于粮食落差过大,易造成籽粒大量破碎,一则会影响储粮的稳定性,二则引起玉米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