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期末课外古诗词:

一、秋词(其一)/刘禹锡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四、潼关/谭嗣同

一、《秋词》刘禹锡

【原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解析】C 这首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放、热情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秋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自古逢秋悲寂寥”,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资料内容:【原文】【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古诗词目录: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曹操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期中课外古诗词: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期末课外古诗词:

九、秋词(其一)/刘禹锡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十二、潼关/谭嗣同

一、《观沧海》曹操

【原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期末课外古诗词:

一、秋词(其一)/刘禹锡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四、潼关/谭嗣同

一、《秋词》刘禹锡

【原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背景】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赏析】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是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一)观沧海

【文学常识】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作者__曹操__,字孟德,____东汉末____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这首诗苍凉中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知识积累】

1. 重点解词

(1)临:到达,登上。

(2)何:多么。

(3)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4)竦峙:耸立。

(5)若:好像。

(6)星汉:银河。

【突破训练】

1. (2019,徐州)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 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 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A项中应为“观”字统领全篇;B项中“由远及近”这个说法不对,都是近景;D项中应为诗歌把眼前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

2.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问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问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上古诗词赏析(翻译、选择、简答及答案)

课内古诗词: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曹操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期中课外古诗词: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期末课外古诗词:

九、秋词(其一)/刘禹锡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十二、潼关/谭嗣同

一、《观沧海》曹操

【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习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分析: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观沧海》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次北固山下》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反“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难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4.《天净沙、秋思》

2.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诗为了烘托人。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七:古诗词鉴赏(一)训练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七:古诗词鉴赏(一)训练
8.“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任选其一简要分析。(2分)
答案:(示例一)“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给人初春时节万物复 苏的勃勃生机之感。 (示例二)“偎”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娇美,使诗歌更富有情趣。
语文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初见嵩山 张耒
语文
语文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妙处?(2分)
答案: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情态,以花的形态。这两句是说白雪比人 更急切,“穿庭树作飞花”。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想象出的一片春 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语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4分) 凭阑人·金陵道Biblioteka Baidu 【元】乔吉
语文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4分) 春光好·天初暖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7.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词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 和欣喜之情。
语文
专项训练七:“古诗词鉴赏”(一)训练
时间:20分钟 满分:20分 得分:

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七上古诗词赏析【翻译、简答、选择题及答案】说明:自己给学生整理使用,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曹操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期中课外古诗词: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期末课外古诗词:

九、秋词(其一)/刘禹锡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十二、潼关/谭嗣同

一、《观沧海》曹操

【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习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

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

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分析: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上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期中课外古诗词: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

【原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

1、赏析诗歌《峨眉山月歌》,不正确的是(C)

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B、月只“半轮”,月亮刚刚露出半边脸,使人不禁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C、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看似是月亮在随江水流去,这是作者暗夜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D、“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解析】C 作者暗夜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错误。是作者月下乘船是见到的景象。

2、关于诗歌《峨眉山月歌》,理解不正确的是(C)

A、“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

1.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

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2.《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中总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5.《观沧海》中这首诗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叙事的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9.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

10.《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是:

1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是:

1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13.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漂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美景。

14.《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点明主旨的名句是:

15.《天净沙·秋思》中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16.《<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17.《<论语>十二章》中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及

答案【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上期中课外古诗词题及答案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期中课外古诗词: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

二、江南逢XXX/XXX

一、《峨眉山月歌》XXX

原诗】

XXX,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题】

一、理解性默写:

1.XXX《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二、赏析选择题:

1、赏析诗歌《峨眉山月歌》,不正确的是(C)

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XXX”)。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B、月只“半轮”,月亮刚刚露出半边脸,使人不禁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C、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看似是月亮在随江水流去,这是作者XXX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四、夜上受降城闻笛/XXX

D、“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适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解析】C作者XXX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错误。是作者月下乘船是见到的景象。2、关于诗歌《峨眉山月歌》,理解不正确的是(C)

七年级上古诗词赏析选择题(最新部编版)

七年级上古诗词赏析选择题(最新部编版)

七上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曹操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期中课外古诗词: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期末课外古诗词:

九、秋词(其一)/刘禹锡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十二、潼关/谭嗣同

1、《观沧海》赏析

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

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主题概述。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默写考点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初中语文部编版古诗词专项练习题(选择+填空+诗句应用)(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古诗词专项练习题(选择+填空+诗句应用)(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_____”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_____。

A 、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_____。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_____。

A 、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_____。

A 、《游园不植》 B、《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_____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_____。”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 B、汗青 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 B、边关 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_____。

A 、因为 B、坐下 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_____。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_____的诗句。

A 、王维 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是元代_____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_____。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七上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一、《观沧海》曹操

【习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分析: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分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

故选:C。

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林密草丰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

班级姓名完成情况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2分)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分)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2分)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2分)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小令的情景。(2分)

2.这首诗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2分)

3.“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选择题及解析古诗词目录: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曹操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期中课外古诗词: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期末课外古诗词:

九、秋词(其一)/刘禹锡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十二、潼关/谭嗣同

一、《观沧海》曹操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参考答案】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解析】D “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

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解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

之情。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解析】B.有误,“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远景,全景。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

“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花落尽子规啼”情景交融,借杨花飘落和子规啼叫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诗人听说友人被贬之地荒远、道路艰难,跨五溪才能到达,从中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C.后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D.“夜郎”古地名,与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不是同一个地方。这里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参考答案】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解析】D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2、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