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

合集下载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选练习)-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件(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选练习)-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件(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时训练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二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2.图中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答案】B【解析】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新航线开辟以来,国际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又发生了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从北半球国家流向南半球国家D.从工业化地区迁向非工业化地区【答案】B【解析】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4.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是()A.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C.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D.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下图为我国某省(市、区)人口跨省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A.少年儿童B.青壮年C.大中学生D.老年人【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14~49岁人口迁出率最大,说明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

6.推测该省(市、区)最可能是()A.上海B.浙江C.广东D.广西【答案】 D【解析】该省(市、区)以人口外迁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

上海、浙江、广东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西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

高中地理第1章 第2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1章 第2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2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建议用时:40分钟)下图为人口迁移的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图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②⑤B.⑥⑦C.⑤⑥D.④⑦1.C 2.B[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必须跨越国界,①③属国际人口迁移。

第2题,人口迁移从居住地变更来看,须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故⑥⑦不属于人口迁移。

]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

据此回答3~4题。

3.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D.从湖北流往贵州3.B 4.A[第3题,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选项符合题意。

第4题,近年来我国民工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A 选项符合题意。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5~6题。

5.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6.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C.家庭婚姻D.产业结构5.A 6.C[第5题,图示曲线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少年儿童的性别比不好确定;与2000年相比,2016年性别比曲线起伏相对较小,接近平衡状态。

故选择A项。

第6题,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均以男性劳动力为主;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这会使劳动力数量整体减少。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练习题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练习题

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练习题一、单选题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总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2.影响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最弱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政策D.经济3.下列有关人口分布正确的叙述是A.北纬30°附近各地人口密度均较大B.赤道地区水热丰富,人口分布集中C.热带地区高原气候凉爽,适宜居住D.北冰洋地区气候寒冷,无人定居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该山地可能是A.阴山B.天山C.秦岭D.南岭5.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500~2000米较1000~1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B.气温高降水多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D.矿产资源丰富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乙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海拔每隔100 m的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各题。

6.与图甲实际人口分布状况不吻合的是( )A.本区的人口分布的基本态势是北疏南密B.本区人口疏密与地形有一定关系C.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对本区人口分布影响不大D.人口主要集中在热带雨林带7.图乙表明( )A.本区的人口总量接近3 500万B.在海拔2 000 m左右,人口数量较多C.在海拔2 000 m左右,流域面积较小D.人口数量随海拔变化呈现均衡分布8.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与流域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的是( )A.水田数量B.年降水量C.水能分布D.日照时数下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的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因素对我国地理“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起伏D.洋流分布10.我国“四极”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11.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洋流D.距海远近萨那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门的首都,位于海拔约2000米的山地区。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练习题一、单选题爱尔兰(地理坐标北纬53度,西经8度)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全国绿树成荫,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经济发达。

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因病虫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

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为纪念爱尔兰大饥荒150周年,1997年爱尔兰人在首都都柏林兴修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如下图),图中痛苦的逃荒者无声地叙述者爱尔兰人曾经的悲惨经历。

据此,回答下列题。

1.爱尔兰绿树成荫,其“树”最可能是()A. 热带雨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阔叶林D. 温带草原2.爱尔兰从1845年起的移民潮,其原因是()A. 战争因素B. 文化因素C. 自然灾害D. 政治因素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家庭因素4.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6.“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_分层作业《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版)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_分层作业《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版)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A.亚洲、欧洲、非洲B.亚洲、非洲、欧洲C.非洲、欧洲、亚洲D.非洲、亚洲、欧洲2.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洲(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②平均海拔低③人口分布极不均衡④地广人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1.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海拔较高,位于热带,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适宜,甲为非洲;欧洲海拔较低,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多数在低地居住,丙是欧洲。

乙是亚洲,中间高四周低,中间有青藏高原,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低地。

故选D。

2.大洋洲虽然热带面积较广,但平均海拔低,且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故选B。

【答案】1.D 2.B如图是俄罗斯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人口主要分布在()A.东北部B.西北部C.东部D.西南部及南部4.影响图中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纬度B.海陆位置C.地形D.水源【解析】3.读俄罗斯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及南部,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北部的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人口居住。

故选:D。

4.俄罗斯领土辽阔,各地区气候有很大的差异。

东欧平原气候比较温和,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这里。

海陆位置、地形和水源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但是影响图中地区(天气寒冷),所以人口分布主要是温度因素,而温度主要由纬度决定,影响图中俄罗斯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纬度。

排除BCD,故选A。

【答案】3.D 4.A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

图一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中P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

图二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

读图,完成5-6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练习(2)

高一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练习(2)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知识导图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的差异,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认识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通过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定义:涉及人口 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4.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5.人口迁移的影响(1)正面影响⎩⎪⎨⎪⎧①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②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③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④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2)负面影响⎩⎪⎨⎪⎧①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②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③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④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 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

如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 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如收入、教育、工作、医疗、和平、食物、城市生活等。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 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① 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①总特点:以 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②原因:地理大发现与 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人口迁移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为了谋生而发生的居住在地域之间的空间移动。

B. 人口迁移仅限于国内的迁移,不包括国际迁移。

C. 人口迁移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

D. 人口迁移仅发生在两个人口密度差异较大的地区之间。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下列不属于经济因素的是()。

A. 信息畅通与否B. 交通便捷程度C. 就业机会D. 民族传统3、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经济因素?()A. 就业机会B. 收入水平C. 人口密度D. 气候条件4、以下哪种说法关于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是不准确的?()A. 政治因素可以促使人口迁移B. 婚姻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C. 经济因素是推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D. 自然灾害会促使人口迁移5、关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 自然灾害不会导致人口迁移C. 家庭与婚姻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D. 政治因素如战争等可以促使大量人口迁移6、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下列哪一项通常被认为是拉力因素?A. 出发地的高失业率B. 目的地的高质量教育体系C. 出发地的政治不稳定D. 目的地的生活成本过高7、题干: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社会因素C. 自然灾害D. 个人偏好8、题干:以下哪种人口迁移类型属于国际人口迁移?A. 从城市到农村B.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C. 从农村到城市D. 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9、A. 自然资源开发B. 政治冲突C. 经济发展不平衡D. 避难所寻求 10、A. 促进地区平衡发展B. 扩大地区发展差异C. 增加就业压力D. 降低环境承载力11、《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特点?A. 迁移距离B. 迁移方向C. 迁移规模D. 迁移时间1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中,以下哪项属于社会经济因素?A. 政治环境B. 自然灾害C. 职业机会D. 边境政策13、下列哪项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推力?A. 经济收入提高B. 自然灾害C. 战争冲突D. 教育机会增加14、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是?A. 加速增长B. 缓慢下降C. 基本不变D. 先增后降15、下列哪项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推力因素?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自然灾害D. 文化差异16、以下哪种说法是关于人口迁移拉力因素的正确描述?A. 拉力因素指人口迁出地的吸引力B. 拉力因素指人口迁入地的吸引力C. 拉力因素指人口迁移过程中的阻力D. 拉力因素指人口迁移过程中的动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简述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由于全球变暖,太 平洋岛国 图瓦卢面
临被海水淹没的危 险。 2002年图瓦卢 人正在逐步迁往新 西兰。
图瓦卢是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 全国最高海拔仅为4.5米,由于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国土不断淹没,人们开始逐渐 撤离,选择新西兰作为他们最 终的落脚点。
淡水资源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 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描述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地理实践力:结合实际,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及区域发展的影响
全球接纳移民数量前五位的国家
三、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思考: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我 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1)原因: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 (2)方向:大批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
等被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 疆、
青海和西藏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
(2)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
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
因是( ) A.①
B.②
D
C.④
D.⑤
下图为“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读图,完成(1)、(2)题。
(1)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东移,最可能的
原因是( ) A.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
荒漠化与移民

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
……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3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019中图版
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人地的拉力(吸引力) 共同构成。迁出地的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 出;迁人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人。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
问题: 读下表,描述表中所示国家接纳移民的变化情况。
答案: 表中所示国家为发达国家,经 济发展程度高,自2005年至 2015年接纳移民的数量大幅度 增加。
……
……
全球接纳移民数量前五位的国家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2 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2019中图版
2019中图版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
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 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永久性或长期
……
……
人口居住地
改变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1 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9世纪以前
• 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 辟,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人口迁移
• 原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制度。
• 特点:一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从东 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 边疆地区!的建设,二是大量农村人口 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1地广人稀的西 北和东北。
……
……
2019中图版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人口迁移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 国内人口迁移流向为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

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14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9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

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B )①小学时暑期去北京度假②到北京上中学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人口迁移应符合跨越行政区,时间较长,定居地的变更,度假和考察由于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故B正确。

2.以下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C )A.某人去欧洲旅游B.某人去非洲讲学C.某人去澳洲定居D.某人去美国参会解析:人口迁移指人们在两个地区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是长时间的或者是永久性的。

C项,某人去澳洲定居,属于不同国家之间较永久性的人口流动,故C项正确。

A项、B项、D项,旅游、讲学和参会属于短时间的人口流动,故A项、B项、D项均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铁锈八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而“加德佛三州”则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

1970年后,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崛起,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大量人口从“铁锈八州”向“加德佛三州”转移。

读“铁锈八州”和“加德佛三州”位置示意图,完成3~4题。

3.导致人口大量从“铁锈八州”向“加德佛三州”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D ) A.气候 B.资源 C.教育 D.经济4.大量人口迁出对“铁锈八州”的影响是( B )A.加剧环境污染B.经济增长乏力C.人地矛盾突出D.产品品质下降解析:第3题,据材料分析,“铁锈八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导致该区域经济衰落,就业机会变少,导致人口迁出;“加德佛三州”则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是新兴工业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

2020-2021学年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020-2021学年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下图为人口迁移的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图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②⑤B.⑥⑦C.⑤⑥D.④⑦1.C 2.B[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必须跨越国界,①③属国际人口迁移。

第2题,人口迁移从居住地变更来看,须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故⑥⑦不属于人口迁移。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

据此回答3~4题。

3.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D.从湖北流往贵州3.B 4.A[第3题,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选项符合题意。

第4题,近年来我国民工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A选项符合题意。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5~6题。

5.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6.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C.家庭婚姻D.产业结构5.A 6.C[第5题,图示曲线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少年儿童的性别比不好确定;与2000年相比,2016年性别比曲线起伏相对较小,接近平衡状态。

故选择A项。

第6题,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均以男性劳动力为主;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这会使劳动力数量整体减少。

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培优练习

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培优练习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培优练习一、单选题1.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家庭因素中新网上海2019年1月10日电,2019年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航空春运抢票大战也日趋“白热化”。

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昂贵,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

“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多。

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A.规模超过“正向春运”B.主要受环境的影响C.主要从小城镇流向大城市D.以年轻劳动力为主3.“反向春运”对人口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A.优化当地的人口结构B.解决春节期间用工难C.增强第二、三产业的活力D.增加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

迁移增长率: 迁入率一迁出率。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 T1、T2 时期该地区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T1 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缓慢B.T2 时期老年人口比重下降C.T1 时期人口总量不断增长D.T2 时期人口机械增长减慢5.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T1 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就业压力不断增大B.T2 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C.T1 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制约经济的发展D.T2 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6.图中a、 b分别表示( )A.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B.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C.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D.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下图示意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月季变化和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

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练习

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海岸中部,由卡塔尔半岛及周边岛屿构成。

1950年总人口2.5万人,2018年上升至272.85万人。

在卡塔尔迅速增长的人口中,国际迁入人口占了很大比例。

2000年,卡塔尔的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60.7%,到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至85%.下图示意卡塔尔移民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占总移民的比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卡塔尔移民数量前十国占总移民比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气候C.人口基数和迁移阻力D.政策2.国际人口迁移对卡塔尔带来的影响是()A.女性人口数量迅速增多B.儿童比例快速增加C.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减少D.本土文化丧失的风险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出现“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的新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是()A.甲B.乙C.丙D.丁4.“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是()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2019年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数字科技集团根据电商平台所呈现的收货地址变化,展开分析并发布了《2019基于京东大数据的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京东平台大数据充分覆盖流动人口、动态呈现人口变化,为现有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补充。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分析图中四城市数据,可以看出()A.北京人口流动性最强B.上海人口增长最缓慢C.四城市规模都在缩小D.广、深人口规模相当6.据京东数据显示,与北京相比,上海、广州、深圳人口迁移以周边城市较多,说明三城市地区()A.进入了逆城市化阶段B.城市已经均衡化发展C.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D.都市圈发展的水平高11月11日CCTV报道,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全国共有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在家但是没有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比2013年锐减5200万人。

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
-1-
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 5~6 题。
5.由图可知( )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 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 6.该地应该( ) A.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读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完成 7~8 题。
-8-
年龄段/岁
0~14
15~ 29
30~ 44
45~ 59
≥60
男性人口/万 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 人3.84Biblioteka 37.011.63
4.01 1.78
3.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
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3-
C.宗教 D.通信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 3 个产业工人中有 2 个 来自农村。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 从 图 中 可 以 看 出 , 民 工 流 入 数 量 比 较 多 的 省 级 行 政 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课后练习与含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课后练习与含

人口迁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对世界人口增添不拥有影响的是 ( )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B .国际人口迁徙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 .某些国家的生育政策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回答 2~3 题。

2.从人口迁徙的最主要要素考虑,此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3.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西北内地地域 B.西南地域 C.东北地域 D.东南沿海地域读“2019~ 2009 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徙改动状况图” ( 以下图 ) ,联合所学知识。

达成 4~5 题。

( )4.2019~2009 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连续上涨 B.迁出率连续降低C.机械增添率迟缓降落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添5.从人口迁徙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 .安徽 C .湖南 D.河南以下图为“某地人口迁徙与年纪关系表示图”。

读图回答 6~7 题。

6.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域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最有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要素 D .经济要素7.图中甲、乙、丙、丁不一样年纪段的人口迁徙有显然有关性的是 ( )A.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丁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添表示图,回答 8~9 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目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从整体上看,该市人口数目的变化以机械增添为主B.该市人口数目呈降落趋向 C .影响该市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是政治要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添率整体奉上涨趋向9.最近几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添率呈降落趋向,其原由最有可能是 ( )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域经济的发展D.乡村生计环境已优于城市依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检查,中国每 3 个家产工人中就有 2 个来自乡村地域。

2022-2023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

2022-2023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第二节第一课时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一、选择题1949年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是( )A.迁移规模大、频率高B.从沿海地区迁向内陆地区C.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D.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自发性迁移减少B.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C.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西部地区D.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边疆地区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上海流往河南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甲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乙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D.甲地优美的环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据此完成5~6题。

5、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特点是( ) A.迁移规模大、频率高B.从内陆地区迁向沿海地区C.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D.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6、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自发性迁移减少B.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C.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西部地区D.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边疆地区读“某年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图甲)和“某年M市从业人员构成图”(图乙),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M市迁入人口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迁入人口各年龄段女性均多于男性B.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C.人口的迁入主要是因为M市教育发达D.人口的迁入导致M市就业结构发生彻底改变8、下列关于人口迁入对M市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就业压力B.减缓经济增长速度C.减轻环境污染D.增大基础设施压力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二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巩固练习

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巩固练习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巩固练习一、单选题人口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出现分离现象,这样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

下图为上海市近10年来平均终身迁移人口雷达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A.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C.南方地区D.中东部地区2.外来人口大量迁入上海市,对上海市的影响是()A.缓解当地住房紧张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C.降低了城市化水平D.减轻城市环境压力城归,类似于“海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

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

2016年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新时期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出现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4.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地区人口的A.科学素养B.职业构成C.地区分布D.性别比例左图为河南省区划图,右图为某年五一小长假省内外城市进入新乡旅游人数TOP1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进入河南新乡市旅游人数TOP10的城市特点为()A.省内以南部城市为主B.省外以北上广深为主C.省内以邻近城市为主D.省外城市中北京最少6.对于省内来说,郑州成为进入新乡旅游人数最多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距离近B.省会城市,政策好C.地处中原,位置优D.交通便利,辐射强下图为2010—2030年中国省际流动人口空间迁移总量预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7.关于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迁移的规模不断扩大B.主要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C.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D.主要向资源丰富的地区迁移8.2010~2030年中国省际流动人口迁移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C.全国劳动力数量减少D.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

最新中图版1.2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课后作业含解析

最新中图版1.2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课后作业含解析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后自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答案 C解析二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二战后,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欧和南欧。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答案 D解析据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1~2019年,全球叙利亚难民有670万人,收容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土耳其,约360万名。

据此完成3~4题。

3.大量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居住,属于()A.国内人口迁移B.国际人口迁移C.国际劳务输出D.国内民工潮答案 B解析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居住,跨越了国家,改变了定居地,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4.大量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是寻求()A.更高的经济收入B.躲避自然灾害C.更好的自然环境D.更安全的生活环境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大量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是为了躲避战争灾难,是想寻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我国某省份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该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5~7题。

5.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旅游人数剧增C.外出务工人员激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答案 C解析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包括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方面。

资料显示,2001~2017年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因此常住人口大量减少是人口迁出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练习题
一、单选题
爱尔兰(地理坐标北纬53度,西经8度)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全国绿树成荫,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经济发达。

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因病虫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

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为纪念爱尔兰大饥荒150周年,1997年爱尔兰人在首都都柏林兴修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如下图),图中痛苦的逃荒者无声地叙述者爱尔兰人曾经的悲惨经历。

据此,回答下列题。

1.爱尔兰绿树成荫,其“树”最可能是()
A. 热带雨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2.爱尔兰从1845年起的移民潮,其原因是()
A. 战争因素
B. 文化因素
C. 自然灾害
D. 政治因素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4.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6.“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 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D.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9.从人口迁移的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10.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

其深远意义是( )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11.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8年春节期间,参与收发微信红包总人数达6.88亿,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同比增长15%。

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影响图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的首要因素是
A. 收入水平
B. 人口迁移
C. 人口素质
D. 通信技术
13.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在一线城市的农民工、城市白领等打工人员回流农村的现象。

根据图
示信息,推测未来人口回流流出规模最大的省区可能是
A. 北京
B. 湖南
C. 广东
D. 四川
19世纪是波兰移民美国的第一次浪潮,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波兰的西里西亚谷仓。

后续移民往往集聚于先期移民周边,发展成美国的“波兰村”。

读图完成下题。

14.19世纪波兰移民美国的第一次浪潮()
A. 移民群体主要由贫苦农奴及其家属组成
B. 沿途穿过了落叶阔叶林带和常绿硬叶林带
C. 海上旅途经过了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
D. 加快美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
15.美国“波兰村”的发展( )
A. 促进了波兰、美国文化的融合
B. 增加了与当地居民的接触机会
C. 利于保护迁入地原生生态环境
D. 维系并加强了自己的民族性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庆、郑州、武汉、成都、长沙和西安6座城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均超 10万人,成为新的人口迁入集中区域。

为了吸引人口迁入,各大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成为主流趋势。

如图示意六大中西部核心城市分布。

(1)分析中西部核心城市成为新的人口迁人集中区域的原因。

(2)说明我国各大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的原因。

17.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
规模要控制在2500万以内,为此上海积极探索施行“积分落户”政策,如图所示。

材料二:图1为2010年上海及外来人口分布图,图2为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分省统计图。

图1 图2
(1)说明上海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___________。

(2)影响人口迁入上海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会_______(减缓/加剧) 人口流动增长速度。

(3)上海的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此现象对上海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随着大量人口迁入上海市,该市出现的“城市病”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C
3. B
4. D
5. D
6. D
7. D
8. B 9. B 10. C 11. C 12. B 13. C 14. C
15. D
16.
(1)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东部地区产业纷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核心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人口拉力增强。

地方政策支持,促进了人口的迁入。

(2)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推动工业化进程;需要众多的消费人群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17. (1)主要来自临近省份;主要来自中东部(东部)省份;主要来自人口大省。

(2)社会经济(经济)减缓
(3)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4)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