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开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3.3.3节

【教学内容解析】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中第三章第3.3.3节的内容. 它既是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延续,又为导出两平行线间距离公式作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这一节课的任务是:给出已知点的坐标与已知直线的方程,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建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从课型来说,应该属于“问题教学”.以一个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分析、研究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探索与应用;难点是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

本节课蕴含特殊到一般,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设置】

1.探索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学会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应用.

2.通过经历公式多种推导方案的设计及比较,领会特殊到一般,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在运算的比较与优化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与统一,感受数学的形式美与简洁美.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且具备了相关的几何知识和三角函数知识,如:交点、垂直、三角函数等. 学生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采用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归纳启发式作为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合作交流,类比联想,归纳化归,总结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引出课题

回顾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同时,引出课题——点到直线的距离.

【设计意图】平面图形最基本的要素是点和线.在研究了两点间距离公式后,很自然地会去研究点线间的距离,当然还可以更深入地去探究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这三个距离公式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这样引入自然、贴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特例探路 巧作铺垫

引例:已知点(2,1)P ,直线l 的方程为290x y +-=,求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引导发现,归纳启发.

【设计意图】从具体的例子出发求距离,相对来说,计算量更小,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发现解法的多样性,为后续求抽象的点线距离做好准备.

预计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方法1:直接法

如图1,过P 作PQ l ⊥于Q .

Step1. 求出直线PQ 的方程:230x y --=;

Step2. 联立直线,PQ l 的方程,求出交点Q 的坐标(3,3);

Step3. 求出距离||5PQ =.

方法2:解三角形法

过P 点作x 轴的平行线与直线l 的交点为R ,如图2,在Rt PQR ∆中, Step1. 求出点P 到直线l 的水平距离||5PR =;

Step2. 在Rt PQR ∆中,1tan ||2l PRQ k ∠==

,5sin PRQ ∴∠=; Step3.故||sin 5PQ PR PRQ =∠=.

方法3:等面积法

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过点P 作//PS y 轴交直线l 于点S .

Step1. 求出Rt SPR ∆

的三条边长:5||5,||,||22

PR PS RS ===; Step2.

利用等面积法求出斜边上的高||||||PR PS PQ RS

⋅=

=三、公式推导,殊途同归 问题一般化:已知点00(,)P x y ,直线l 的方程为220(0)Ax By C A B ++=+≠,如何用00,,,x y A ,B C 表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教学方式】类比引例方法,学生分组解决,上台展示结果,教师点评补充.

【设计意图】进行方案比较,在比较中,再次领会各种方案的思想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案执行. 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公式记忆,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当0A =或0B =的特殊情况,以及当点00(,)P x y 在直线l 上时,也符合一般的距离公式.

最后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 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点,找到记忆公式的方法.

【设计意图】强化公式记忆,明确公式的适用范围.

例1.求点(1,2)P -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210y x =-+ (2)32x =

解:(1)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2100x y +-=,则

d ==

(2)方法1(几何法) 25|1|=33d =-- 方法2(公式法)

53

d =

= 例2.已知点(1,3),(3,1),(1,0)A B C -,求ABC ∆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