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限时训练(必修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限时训练(附详细解析)
人民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限时训练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唐晚期,啖助、赵匡和陆淳等创立了“新春秋经学”,流露出极鲜明的欲重整人伦、重正纲纪的想法,使经学由以训诂为特色的章句之学向陈析义理方向发展。
“新春秋经学”的创立A.否定了先秦传统儒学B.起源于唐代三教合流C.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D.有助于宋明理学形成2.“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
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A.“仁”是天理的核心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者“爱人”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3.据史料记载,明朝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认为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大防,最终被饿死。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海瑞治家的严谨态度B.古人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C.理学对人性的摧残D.理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4.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5.宋明理学家篡改《大学》原义改变其顺序,将“天下平”更改为“平天下”,即用“平均”或“均平”的理念与方法去治理国家,“平天下”成为在天理所规定下的均平理想境界。
可见A.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利于规范社会秩序B.宋明理学家具有爱国爱民的济世精神C.外族入侵是“平天下”思想产生的源泉D.理学家放弃了先秦儒学大一统的理想6.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
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
”这反映了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7.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练习三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历史练习三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2.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数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下列著作最有可能的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转型时期社会的剧变4.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6.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7.“饮酒仰脸要翻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第一课时1. 题目:简述秦朝的建立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秦朝的建立过程包括秦穆公继位、秦穆公实行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秦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方面。
- 参考答案:秦穆公实行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秦始皇通过灭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由秦朝统一六国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2. 题目:解释“兼并战略”在秦朝的实施中的意义。
- 问题类型:解释题- 内容概要:兼并战略是指秦朝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实现统一的策略。
这种战略的意义在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统治力量,扩大领土并消除潜在的敌对势力。
- 参考答案:秦朝实施兼并战略的意义在于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扩大自身的版图,增加资源和劳动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潜在的敌对势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1. 题目:简述汉朝的统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汉朝的统治经历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 参考答案:汉朝的统治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刘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稳定了国家统一;在军事上,刘秀创建了东汉朝代,平定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汉朝推行了均田制和开疆拓土,发展了农业和经济;在文化上,汉朝儒学的发展和兴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题目:阐述汉武帝的改革和创举。
- 问题类型:阐述题- 内容概要:汉武帝是汉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举,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参考答案:汉武帝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举。
他实行的均田制有利于土地的平均分配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他推行的开疆拓土政策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和资源;他大力发展儒学,推行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重视经济的发展,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练习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巩固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A.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B.出现学术下移的现象C.官办学校在逐渐消失D.思想控制在日趋加强,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的现象,学术开始下移,思想领域日趋活跃。
但是在这一时期,官办学校仍然是教育的主体。
因此,A、C、D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3孔子曾有短暂的从政生涯,其后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主要是由于(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B.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的需要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这显然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
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A项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 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符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5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可知荀子提出了君臣之间舟水关系的论断,故选C项。
6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思想基本主张家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刚”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事物会相互转换的观点相符,故A项正确;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课时检测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限时训练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807年普鲁士颁布土地改革敕令,规定“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继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
关于普鲁士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比较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B.受到拿破仑战争的影响,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C.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自由、平等思想D.为普鲁士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
关于战争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列理解准确的有A.战争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B.战争导致了人口的减少与生产的破坏C.战争促进了疆域的开拓和帝国的形成D.战争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与重构3.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的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
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并且在制订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趋势是A.经济全球化开始B.不结盟运动兴起C.区域集团化加强D.民族的解放运动4.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
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D.家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没有积极作用5.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限时训练9-10-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分水高中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91.“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
图1为石经的部分残石及拓文。
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该是隶书 B.反映了东汉学术思想的繁荣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的第一手资料2.在概括20世纪的世界发展历程时,一个“新”字就能高度浓缩这个时代的特征。
20世纪中有许多运动或设计都带有“新”字,如世纪之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20年代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图1等,这些都对本国或世界具有首创性和划时代的新意义。
而当时更多的运动和设计虽不带有“新”字,但对整个世界却具有首创性和划时代的新意义,下列最符合这一观点的一组是: ①《五国条约》②世界贸易组织③一国两制④北美自由贸易区体制⑤欧元进入流通领域⑥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指出,“中国之①,得孔子后而立。
中国之②,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③,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在标出的空格中正确的应是A.①政、②教、③境 B.①教、②政、③境 C. ①教、②境、③政 D.①政、②境、③教4.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杵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5.《申报》曾对某一历史事件评论道:“巴黎和会之始,我们多闻所谓的‘公正的胜利’、‘支持弱小民族的权利’,但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求助他人者是注定要失望的。
让国人今天知道,一劳永逸的是自力更生。
如不是国人抛弃了自己的利益,谁能侵犯它们?”这表明了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中国在国际联盟中的地位有所提高C.中国人开始重建民族自信 D.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发生改变6.以下邓小平的言论按首次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7.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历史必修三练习题
历史必修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C.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东厂D. 清朝设立六部,加强中央集权2. 关于辛亥革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完全的民主政治3.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C. 新文化运动主张文言文D.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解放的一次重要运动二、填空题4.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________制度。
5.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其直接导火线是________的签订。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被称为________。
三、简答题7. 简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8. 请简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四、论述题9. 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五、材料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 ——《礼记·礼运》请分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思想,并结合历史事实,谈谈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体现。
六、判断题11.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A. 秦朝的郡县制是封建制度的一种形式。
B.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一直沿用到清朝。
C.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 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七、案例分析题12. 请分析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八、综合题1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这一观点的理解。
九、开放性问题14. 如果你有机会回到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你会选择哪个时期?为什么?十、论文题15. 请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影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文。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限时训练(有答案)
第一单元限时训练1.孔子教导弟子:礼不只是行为方式,还必须包含对君主的尊敬、对朋友的信义、对死者的追慕等真情;读书识字,更要从中学到政治的理想、胜利者的圣德、失败者的愚蠢行为,并应用于实践。
由此看来,孔子教学A.实用才能与德育相结合B.注重礼、文字与实践结合C.坚持古代优秀文化教育D.适应当时的社会功利现实【答案】A 依据材料中“必须包含对君主的尊敬、对朋友的信义、对死者的追慕等真情”信息可知,孔子教学注重德育。
依据材料中“从中学到政治的理想、胜利者的圣德、失败者的愚蠢行为,并应用于实践。
”信息可知,孔子教学注重行为实践和实用才能,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并非是强调文字教育,而是通过文字教育学到理想、圣德,以用于实践;C选项错误,孔子教学并不限于文化教育,还包括行为实践;D选项错误,孔子的思想注重德育,旨在要用道德约束人们,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功利现实。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被司马迁归本黄老、被刘向看作名儒。
被今人称作是展现儒法之争的著作《盐铁论》认为:文学与贤良代表儒家,大夫与御史代表法家。
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中用“法家”一词指代法令或法律专家。
据此可推知,法家A.与儒家对立而失势B.思想内容较庞杂C.因提倡法治而闻名D.在先秦并未出现【答案】B 由材料可知,韩非在历史上具有多副面孔,既有法家的面目,又有道家的面目,还有儒家的面目,这说明法家思想内容较为庞杂,故选B。
法家是否得势取决于统治者的态度,与儒家无关,排除A;材料并未讨论法家的核心论点,排除C;材料并未讨论法家出现的时间,排除D。
3.《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
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B.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C.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D.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答案】D 材料中对五经理解,不同地区的学者各成一派,这反映了当时受到百家争鸣格局的影响,故D项正确;西汉政策调整是独尊儒术,而材料反映的是各成一家之言,B项错误;秦朝是打压儒学思想,A错误;C材料并未提及齐鲁地区的学说最受欢迎,况且经济繁荣与文化繁荣不存在必然联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 人民版高三历史限时练:6.3专制下的启蒙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高三历史限时练:6.3专制下的启蒙民的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如果暴君的暴政是由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由上帝那里来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谴责了基督教神权B.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谬论C.阐释了君主立宪制的合法性D.阐释了自由合法性的来源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体现的核心思想是()A.人民主权B.社会契约C.人非工具D.三权分立9.下列社会思潮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搭配错误的是:()A.洋务思潮——“中体西用”B.维新思潮——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C.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D.启蒙运动——肯定教权,否定王权10.伏尔泰针对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的“丑行”说:“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异。
”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强调()A.法律的权威B.宗教信仰自由C.人人平等D.人的思想自由1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的“高明”之处是()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借助传统文化外衣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建立政党宣传政纲12.启蒙学说超越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制社会13.欧洲历史上有一个时期,人们追求的目标不是灵魂得救,而是幸福,并且是现世的幸福,不是来世的欢乐。
他们在思想上完全是世俗的,甚至将追求幸福同生命、自由平等并列为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一时期是()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新航路开辟时期14.洛克说:“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并受制于政府的一个主要的重大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这反映的主张是()A.天赋人权B.社会契约C.主权在民D.分权制衡15.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 限时练4 含答案
1.对于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形势,老子所持的态度是A.要求順应时势推动制度变革B.反对统治者好大喜功争权夺利C.主张回复到先代的政治制度D.提倡兼爱非攻以减少战争破坏10。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
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C。
杜会环境的变化D。
其它学说的衰落3.“智者不以无过为喜,人之大德在于改过,作一新人。
”王阳明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A.勉励人谨言慎行,避免犯错B.指出智者以有过为喜,以重生为荣C.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强调知过改过,日新月新的重要性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C.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7.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在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
圣母形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A、神性在艺术造型中的体现B、人体缺陷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化C、人性在艺术造型中的觉醒D、造型艺术开始从世俗走向神殿8.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其实质意义在于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B.废除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3、“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A.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人士B.英国的人文主义者C.法国的启蒙思想家D.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家4.格拉斯在《再见,西方文化》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欧洲需要什么,我会说需要能不依赖他人自己形成想法的人,是能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思考的人,是能摆脱惯常的思维轨道,能用新的视角思考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人。
高三历史复习训练题(必修3)高考题
高三历史复习训练题(必修3)高考精编题班级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1. (08海南单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 墨翟B. 孟轲C.荀况D. 韩非2. (08重庆文综)“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法家思想3. (08四川文综)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4. (2008上海)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 道家的思想C. 墨家的思想D. 法家的思想5. (2008上海)“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6. (08宁夏文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7. (08广东单科)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 .程颢C .朱熹D .王阳明& (08广东单科)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9. (08江苏单科)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10. (09年安徽卷)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限时训练案Word版缺答案
历史 6.1 蒙昧中的觉悟限时训练案【35 分钟】班级姓名小组第号一、总结本节知识(10 分)二、选择题( 60 分)1.公元前 5 世纪中叶此后,“人”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由是( ) A.失掉了研究、商讨自然界的兴趣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渐渐提升C.他们以为对自然界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D.他们以为人与自然界关系亲密,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2.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能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艰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否定神的意志,反省人类自己C.希望知道神能否存在D.感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思想看法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对资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重申人的尊严与价值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C.法律不可以违反人的理性D.适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4.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前驱。
其思想的中心内容是()A.倡导人性,反对神性,一定人的作用B.倡导思疑精神,重申人的价值和地位C.尊敬理性,批评传统,重申道德作用D.珍爱个人自由,强召集体荣誉至上5.苏格拉底以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计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B.完整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D.阻挡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6.他追求真谛的热忱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重申,能够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
该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普罗塔戈拉C.芝诺D.西塞罗7.古希腊某一思想家以为:“全部其他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自己的东西,假如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限时训练案【35分钟】Word版缺答案
高二历史 6.2神权下的自我限时训练案【35 分钟】班级姓名小组第号一、总结本节知识(10 分)二、选择题( 60 分)1.文艺中兴固然很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可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围。
文艺中兴包含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见解,使文艺中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志。
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见解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这里面“独到社会”的含义是()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B.罗马天主教会权利日渐衰败C.财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繁盛行D.人们热中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2.彼得·盖伊在《启发运动》中以为:“在文艺中兴期间的文人中间,完整世俗、完整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极少见的神圣的东西还是文艺中兴期间雕琢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A.否定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B.采纳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认同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D.运用理性批评宗教思想系统3.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如把文艺中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后期消极、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淡心情的结束。
”由于这场运动()A.把人性从宗教的约束中解放出来B.教会威望遇到理性否定C.建立切合人民利益的契约D.促使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4.1521 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争辩说:崇奉没法平稳地奠定于《圣经》,由于“《圣经》就像软蜡同样,能够让每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能否腐败B.崇奉能否必需C.信徒可否不过依赖崇奉获救D.《圣经》可否作为崇奉的基础5.马丁·路德重申因信称义,以为人只需崇奉上帝,就能够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 ,就获救了。
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A.领先揭穿了教会的贪腐 B .令人们获取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C.使理性与自由同等思想快速流传 D .摇动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6.对于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本来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限时练精选真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限时练精选真题一、选择题(20小题)1、有学者认为,周平王东迁以后,王政衰微,霸政迭兴,甚至“陪臣执国命”。
然而,这既不能证明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城邦民主制,也不能证明专制程度的减弱。
相反,正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中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该学者认为西周时期()A.君主专制制度业已形成B.经历过城邦民主制阶段C.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2、秦朝丞相之下,设立“诸卿”,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卫尉掌宫廷宿卫,太仆掌车马,廷尉掌刑法,典客掌礼宾,宗正掌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少府掌皇室费用,将作少府掌工程营建等等。
这反映出秦朝()A.建立以相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B.形成完备的国家中枢决策体制C.家国一体化的政治特点D.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3、有学者认为,周平王东迁以后,王政衰微,霸政迭兴,甚至“陪臣执国命”。
然而,这既不能证明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城邦民主制,也不能证明专制程度的减弱。
相反,正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中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该学者认为西周时期()A.君主专制制度业已形成B.经历过城邦民主制阶段C.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4、雍正帝选调内阁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军机处有官无吏,大臣、章京总计不过数十人,皆选有才干练之人,不称职即随时“罢值”回原任。
其成员接近皇帝,基本天天召见,有时一日数见。
据材料解读,可知军机处()①机构简单,人员精干②地处内廷,易于保密③决策趋于封闭④单纯处理军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
这反映了()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6、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高二(4)部限时针对训练历史第(18)期2015.11.24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测试内容:必修三测试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
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
这说明( )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B.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C.该时期实现三教合一,儒学发展兴盛D.北方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2.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
这表明清朝统治者( )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C.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3.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4.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
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5.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
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6.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7.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8.“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 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
’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9.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
……(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10.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一致的是A.“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11.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12.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影响他们的主要应该是( )A.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达尔文的进化论 D.伽利略的实证主义13.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14.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
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15.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畲被罢官后也被查禁。
造成其相同归宿的原因是A.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B.书中作者的观点触怒清帝C.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D.作者的罢官经历决定其归宿16.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
流血遍全国……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
”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①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②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③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④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②④17.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箅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兰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这表明他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18.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在我国,则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
“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
据此分析,表明蔡元培推行军国民教育的目的是A.倡导军国主义B.维护军人政权C.鼓吹军人革命D.外收主权,内抑独裁19.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
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
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20.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21.《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被解破的标志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C.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问世22.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奖励的是对生命一个核心过程的研究——核糖体将DNA信息“翻译”成生命。
核糖体制造蛋白质,控制着所有活有机体内的化学D因为核糖体对于生命至关重要,所以它们也是新抗生素的一个主要靶标。
其实中国在建国后就对核糖进行研究,中国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这种成就是在下列哪个时期( )A.过渡时期B.十年建设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3.一战后,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创作了《荒原》。
诗人笔下的“荒原”,荒是水荒,雨水成了荒原的第一需求,然而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更增添了人们内心的焦急。
诗人通过雷声暗示了只有精神甘露(皈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使荒原人得救。
这一作品的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24.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
”可见,曾国藩尚未清醒认识到( )A.外资入侵的危害性B.工业时代的必然性C.西方技术的先进性D.民生问题的重要性25.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长期“左”倾冒进B.具有时代性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D.缺乏连续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26、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