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22《自制“小喷泉”》(教案)

小学科学22《自制“小喷泉”》(教案)

小学科学22《自制“小喷泉”》(教案)自制“小喷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流动原理和压力的作用。

2. 学会利用简单材料自制小喷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瓶子、塑料软管、水龙头、穿孔工具、剪刀、颜料、小盆等。

2. 学生准备:学生携带一张30cm×30cm或更大的画纸,一些色彩丰富的标记笔和画笔。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教师可以介绍现实生活中的喷泉,并与学生进行简单互动,引发学生对“喷泉”的兴趣。

2. 实践探究(1)教师向学生展示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每个材料的作用。

(2)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将软管的一端连接到水龙头上,并将其另一端穿过塑料瓶的塞子,使之固定。

(3)学生可以使用颜料和画笔装饰自己的瓶子,增加艺术性。

(4)学生将准备好的盆放在合适的位置,如室外或防水地板上。

(5)学生轻拧水龙头,观察水的流动和喷射现象。

3. 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

(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归纳总结水压力对水的流动和喷射的影响。

4. 提出问题(1)教师令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从喷头喷出来?”(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压力与喷水效果之间的关系。

5. 实践巩固(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点,设计并制作新款“小喷泉”。

(2)学生将制作出的“小喷泉”展示给同学们,并分享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6. 课堂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强调水的流动原理和压力的作用。

(2)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瓶子,观察是否对喷水效果产生影响。

2.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与水压力有关的现象,如水泵的工作原理等。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作情况,对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学生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1.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所有实验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热与温度》单元的第5课。

本课活动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喷泉”,经过评价与改进后尝试让“小喷泉”喷得更高。

本课共由5个环节组成。

环节1“任务”,思考小喷泉的工作原理,提出制作小喷泉的任务。

环节2“设计”是让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制作小喷泉的方案。

环节3“制作”是学生根据设计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环节4“测试”中让学生测试小喷泉的使用效果。

环节5“评价与改进”是对经过测试的小喷泉进行评价,根据测试结果改进小喷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20、21课有关于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热胀冷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通过观察“小喷泉”的使用而找到其中的科学原理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年级的学生十分喜欢动手操作,尤其是想这一类的小制作,能制作一个能喷出水的“小喷泉”,他们的主动性会更加高。

由于学生不知道气体热胀冷缩的效果比液体热胀冷缩的效果要好,他们不知道在这个小制作中只是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效果,因此他们可能会在设计中不会特别考虑容器中水量的多少才合适。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还是较差,本制作需要经过多次测试,期间可能会多次使用热水,对热水的使用可能还是会不那么注意。

三、教学策略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

具体过程分为两个部分: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设计与制作的任务,激发对如何制作一个“小喷泉”产生兴趣。

②通过学生的制作活动,并进行自主观察、设计、讨论、交流、制作、测试、评价与改进等环节,学生能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制作出一个“小喷泉”。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设计与制作的主体。

喷泉小制作 教学设计

喷泉小制作 教学设计

喷泉小制作教学设计喷泉是一种能够喷水的装置,常见于公园、广场、庭院等场所,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凉爽的感觉。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喷泉小制作教学设计,以帮助大家了解喷泉的制作过程。

材料准备:1. 一个透明的小水罐或者玻璃瓶2. 一根较长的透明塑料管(长度根据水罐的高度而定)3. 一个小型水泵4. 一些小石子或者颜色鲜艳的玻璃珠5. 一瓶精致的颜料制作步骤:1. 首先,选择一个透明的小水罐或者玻璃瓶作为喷泉的容器。

这个容器的大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材料的可获得程度来决定。

2. 在水罐的一侧或者底部中央位置进行打孔,孔的大小要适中,能够使塑料管插进去,但又不至于太大以至于漏水。

3. 把刚刚打好孔的水罐放在地上,由内向外,将塑料管穿过孔洞,让一段管子露在罐外,一段管子放在罐内。

4. 将小型水泵放置在水罐的底部,让水泵的水口紧贴塑料管。

将水泵的电源线连接到一个电源插头中,插入电源插座。

确保水泵可以正常工作。

5. 在水罐底部加入适量的小石子或者颜色鲜艳的玻璃珠,这些物品可以起到装饰和稳定喷水效果的作用。

6. 在水罐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不要加的太满以至于溢出。

可以根据喷泉的风格和场景需要,加入适量的颜料,使水变得有色。

7. 打开水泵的电源,水泵开始工作。

水泵会将水从罐内抽上来,并通过塑料管喷出,形成一个小型喷泉。

8. 调整水泵的水流量和喷出的效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水泵的开关或者水泵出水口的角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步骤,一个简单的喷泉就制作完成了。

当然,如果你想制作更加复杂的喷泉,可以考虑增加喷头、灯光、音乐等元素,以增加视听的享受。

在制作喷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透明的容器和颜色鲜艳的颜料可以使喷泉更美观,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2. 在喷泉内加入适量的小石子或者玻璃珠,可以起到装饰和稳定喷水效果的作用。

3. 调节水泵的水流量和喷出的效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喷泉的情境来进行调整。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作业设计方案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作业设计方案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小喷泉”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能够为环境增添一份生机和活力。

它可以在家庭、学校、公园等场所中使用,为人们带来欢乐。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喷泉,并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二、项目目标1. 学习小喷泉的基本原理和构成2. 掌握小喷泉的设计和制作方法3.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三、项目内容1. 小喷泉的原理和构成- 小喷泉主要由水泵、水槽、管道和喷头组成- 水泵负责将水泵送到水槽,并通过管道送到喷头处- 喷头会将水以一定的压力喷出,形成美丽的水花2. 设计方案- 根据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喷泉模型- 确定所需材料和工具:水泵、水槽、管道、喷头、电线等- 计划制作过程,分工合作,每位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3. 制作过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检查材料和工具是否齐全- 第二步:安装水泵和管道,连接好电线- 第三步:调试小喷泉,调节水泵和喷头的位置和角度- 第四步:完成小喷泉的装饰,美化外观四、预期效果1. 学生们了解小喷泉的工作原理,掌握设计和制作技能2. 学生们在项目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3. 制作完成后,小喷泉可以用于校园、家庭或公共场所的装饰五、评估方法1. 项目结束后,学生们需要提交小喷泉的设计图纸和制作过程记录2. 学生们需要进行小组展示,展示他们的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 老师根据设计方案的完成度、团队合作程度和小喷泉效果给予评分六、时间安排1. 第一周:介绍项目内容,讲解小喷泉的原理和构成2. 第二周:学生们设计小喷泉模型,老师指导制作计划3. 第三至四周:制作小喷泉,分工合作,老师督促指导4. 第五周:学生们展示小喷泉成果,老师评价并进行总结七、总结通过本项目,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小喷泉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乐趣,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科学实验手工制作喷泉教案

科学实验手工制作喷泉教案

科学实验手工制作喷泉教案引言。

喷泉是一种美丽而又令人惊叹的景观,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清凉和愉悦的感觉。

在城市的公园和广场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喷泉。

但是,你知道吗?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来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型喷泉。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会学习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材料和科学原理来制作一个小型的喷泉。

实验目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将会学习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学习如何利用科学原理制作一个小型的喷泉;2. 了解水的压力和流动对喷泉的影响;3. 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实验材料。

1. 一个透明的小水瓶;2. 一根塑料管;3. 一小袋小石子或者玻璃珠;4. 一小袋食用色素;5. 一小瓶白醋;6. 一小瓶小苏打粉;7. 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

1.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小水瓶,将水瓶的底部剪去,使得瓶子的高度略低于塑料管的高度;2. 接下来,将塑料管插入瓶子中,使得管的一端露出瓶口,并且管的另一端刚好接触到瓶子的底部;3. 然后,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小石子或者玻璃珠,使得瓶子底部的一层被填满;4. 接着,将一小袋食用色素撕开,将色素撒入瓶子中;5. 然后,将小瓶白醋中加入一些小苏打粉,然后将小苏打粉和白醋混合均匀;6. 最后,将混合好的白醋和小苏打粉倒入瓶子中,然后迅速退开,观察瓶子中的变化。

实验原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利用了小苏打粉和白醋的化学反应来产生气体,从而产生了气泡。

气泡的产生使得瓶子中的压力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瓶子中的液体被喷射出来,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喷泉。

同时,加入了食用色素的水也使得整个喷泉看起来更加美丽和有趣。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制作了一个小型的喷泉,同时也学习到了一些关于化学反应和水的流动的知识。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科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大家对科学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对科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结语。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到科学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三年级上册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材分析

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是两个主题人物在实验室里,正在利用实验器材做“小喷泉”的实验。

波波问道,能不能利用其他材料制作“小喷泉”?怎样才能制作出一个“小喷泉”?可以选择什么材料?应该怎么设计才能成功呢?能利用其他材这是我做的料制作吗?小喷泉。

由此,驱动了本课的工程实验活动:设计和自制一个“小喷泉”。

任务教师用实验器材组装成“小喷泉”的装置,同时让学生明确这个装置是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师可以现场或者用视频展示装置的使用效果,让学生对喷泉的效果、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为自行设计打下基础。

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利用身边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喷泉”。

设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个小制作是有难度的,但是本课的任务中,学生可以参考模板完成设计。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器材组装的“小喷泉”装置,会发现装置由瓶子、喷管、水、水槽等构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结构上考虑制作所需的材料及其用量等。

教科书中用文字和主题人物的对话上都提示了学生需要构思,其中琪琪提出“要用多大的瓶子更合适”,妍妍提出“喷管的粗细有没有影响”,这些都能激发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我的设计设计:琪琪我的设计要注意瓶口不材料:粗吸管、小玻璃瓶、要漏气。

设计:妍妍橡皮泥材料:大塑料瓶、细吸管、设计图:橡皮泥、水槽、热水设计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构思后,制订设计的方案。

教科书以琪琪和妍妍的设计方案作为提示,方案包含了设计者、材料、设计图等内容,能让学生进行参考。

彬彬也提出了“要注意瓶口不要漏气”的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选择的瓶子应比较薄,不用玻璃瓶,瓶内空间适中,喷管应比较细一些,瓶内的水不能太多,热水尽可能温度高,等等。

综合多方面因素后才能有“喷泉”的效果,或者“小喷泉”会喷得高。

教师不需要直接告诉学生具体如何设计,只需要让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说清楚自己恰当的理由,还可以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使学生得到自己觉得成功的设计方案。

自制喷泉游戏案例教案

自制喷泉游戏案例教案

自制喷泉游戏案例教案教案标题:自制喷泉游戏案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原理,理解液体压力和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2. 学习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自制喷泉游戏;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水槽或容器;2. 塑料瓶;3. 剪刀;4. 饮管;5. 食用色素(可选);6. 水;7. 毛巾。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喷泉游戏的概念,并展示一些喷泉游戏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探究:2. 解释液体压力和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压力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喷泉能够喷出水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释。

实践操作: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水槽或容器,并向他们展示制作喷泉游戏的材料。

5. 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制作自制喷泉游戏:a. 使用剪刀将塑料瓶的底部切掉,使其成为一个空洞的容器。

b. 在塑料瓶的侧面上用剪刀或针扎几个小孔。

c. 将饮管插入塑料瓶的开口中,并用胶带或橡皮筋固定住。

d. 将水槽或容器填满水,再将塑料瓶倒置放入水中,确保饮管的一端仍然在水面以下。

e. 观察喷泉游戏的效果,并记录下来。

讨论和总结:6.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他们制作的喷泉游戏,回答以下问题:a. 喷泉游戏中的水是如何被喷出来的?b. 为什么水会从小孔中喷出来?c. 喷泉的高度和水流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尝试改变喷泉游戏的设计,例如改变小孔的位置和数量,或者使用不同形状的容器,观察对喷泉效果的影响。

8. 学生可以尝试添加食用色素到水中,观察喷泉游戏中的彩色水流效果。

评估方法:9. 观察学生在制作喷泉游戏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巧。

10. 收集学生对喷泉游戏的观察记录和讨论答案,评估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1.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其他与液体压力和流体力学相关的现象和实验,如水压传递、浮力等。

注意事项:1. 学生在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或过量的水压。

自制小喷泉课程设计思路

自制小喷泉课程设计思路

自制小喷泉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喷泉的工作原理,掌握与喷泉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水的循环、力的作用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并计算出小喷泉的喷射高度和喷射范围。

3. 学生能够了解小喷泉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制作小喷泉的基本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小喷泉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学生能够在制作小喷泉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4. 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养成观察、思考、探索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课程,结合科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小学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但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知识:- 水的循环原理- 力的作用与喷泉喷射高度的关系- 常见小喷泉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2. 数学知识:- 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运用- 简单的长度、面积、体积计算- 数据收集与处理3. 技能培养:- 制作小喷泉的工具与材料选择- 设计与制作小喷泉的基本步骤- 故障排查与优化4. 合作学习:- 小组分工与协作- 沟通与交流技巧- 团队评价与反思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导入与小喷泉的认识- 引导学生了解小喷泉,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小喷泉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课时:科学知识与数学计算的运用- 学习水的循环原理及力的作用- 学习相关数学知识,为设计小喷泉打下基础第三课时:设计与制作小喷泉- 分组讨论,设计小喷泉方案- 动手制作,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第四课时: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展示制作的小喷泉,进行交流与分享- 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案教学设计

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热与温度》单元的第5课。

本课活动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喷泉”,经过评价与改进后尝试让“小喷泉”喷得更高。

本课共由5个环节组成。

环节1“任务”,思考小喷泉的工作原理,提出制作小喷泉的任务。

环节2“设计”是让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制作小喷泉的方案。

环节3“制作”是学生根据设计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环节4“测试”中让学生测试小喷泉的使用效果。

环节5“评价与改进”是对经过测试的小喷泉进行评价,根据测试结果改进小喷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20、21课有关于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热胀冷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通过观察“小喷泉”的使用而找到其中的科学原理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年级的学生十分喜欢动手操作,尤其是想这一类的小制作,能制作一个能喷出水的“小喷泉”,他们的主动性会更加高。

由于学生不知道气体热胀冷缩的效果比液体热胀冷缩的效果要好,他们不知道在这个小制作中只是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效果,因此他们可能会在设计中不会特别考虑容器中水量的多少才合适。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还是较差,本制作需要经过多次测试,期间可能会多次使用热水,对热水的使用可能还是会不那么注意。

三、教学策略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

具体过程分为两个部分: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设计与制作的任务,激发对如何制作一个“小喷泉”产生兴趣。

②通过学生的制作活动,并进行自主观察、设计、讨论、交流、制作、测试、评价与改进等环节,学生能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制作出一个“小喷泉”。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作业设计方案》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作业设计方案》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对水的认识和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通过设计与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型喷泉,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水的流动、压力和喷射的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设计内容1. 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型喷泉,由水泵、水管、喷头和水槽组成。

2. 学生将通过组装水泵和水管,搭建喷头和水槽,实现水的循环流动和喷射效果。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喷头的形状和水槽的结构,让小喷泉更加个性化。

三、实施步骤1. 准备材料:水泵、水管、通明塑料管、塑料喷头、水槽、胶水、电池等。

2. 组装水泵和水管:将水泵固定在水槽底部,毗连通明塑料管,确保水的流动通畅。

3. 搭建喷头:将塑料喷头安装在通明塑料管的顶部,调整喷头的角度和水流量。

4. 装水:将水倒入水槽中,调试水泵的开关,观察水的流动和喷射效果。

5. 调试喷头和水槽:根据实际效果调整喷头的角度和水槽的结构,使小喷泉更加美观和实用。

四、学生任务1. 学生需要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完成小喷泉的组装和搭建。

2. 学生需要动手实践,亲自调试水泵和喷头,观察水的流动和喷射效果。

3. 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个性化的喷头和水槽,让小喷泉更加奇特和有趣。

五、评判标准1. 完成度:学生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小喷泉的组装和搭建。

2. 创意性:学生是否能够设计个性化的喷头和水槽,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实用性:小喷泉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水的流动和喷射效果是否良好。

4. 效果展示: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展示小喷泉的效果,向其他同砚和老师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材料和形状设计喷头和水槽,探索不同的水流动和喷射效果。

2. 学生可以结合进修内容,了解更多关于水的知识和物理原理,拓展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3. 学生可以将小喷泉放置在校园或家庭中,与同砚和家人分享自己的设计作品,增加交流和合作的机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2《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l粤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2《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l粤教版

观看视频,从中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材料 :_______________
设计图 :______________
( 四) :制作
按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播放视频《小喷泉的制作》
( 五) :测试
制作好的“小喷泉”进行效果的测试,仔细
观察测试结果。
注意不要被热水烫伤。
说一说 ,小组轮流进行测试的情况。
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 22 课
《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从课文中寻
找答案吧!。
出示课题: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
( 一 ) :任务
通过视频, 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课题。
1. 喷泉利用什么现象制作的 ?
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作。
以小组为单位,
2. 我们可以做什么小制作 ?
进行设计、 构思。
小组 1:我们的管太粗了,水流不大。
小组 2:管太高,需要水量大。
小组 3:我们的制作很成功,喷水效果好!
( 六) :评价与改进
利用学生活动手册的评价表,从多方面对
“小喷泉”进行评价。反复测试、评价和改进,
让“小喷泉”喷得更高。
你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呢?
材料是否合适 ?
装置设计是否合理 ?
瓶子里液体的量是否合适 ?
课堂巩固练
培养学生的
习,加深对课堂 练习习惯,不断
知识的理解
巩固所学。
思考小结内
总结课堂内
容,巩固学习知 容,使学生加深
板书
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22. 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
任务 设计 评价与改进
制作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2. 进修如何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具;
3. 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团队合作认识。

二、导学内容:
1. 小喷泉的工作原理;
2. 制作小喷泉所需材料和工具;
3. 制作步骤;
4. 团队合作。

三、导学过程:
1. 小喷泉的工作原理:
小喷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泵将水从水箱中抽取出来,通过管道输送到喷泉头部,形成水柱或水花。

当水流回水箱时,循环往来,形成连续的水流。

2. 制作小喷泉所需材料和工具:
材料:水泵、水管、水箱、喷头、水泵电源、水泵控制器、水泵滤网、水泵接头等;
工具:螺丝刀、扳手、胶水、绝缘胶带等。

3. 制作步骤:
(1)搭建水泵支架:将水泵固定在水箱底部,确保水泵稳固不会晃动;
(2)毗连水管:将一端毗连到水泵出水口,另一端毗连到喷头,确保水流通畅;
(3)安装喷头:将喷头安装在适当位置,调整喷头方向和高度;
(4)毗连电源:将水泵电源插入插座,并根据需要毗连水泵控制器;
(5)测试运行:打开电源,调节水泵控制器,观察小喷泉工作情况。

4. 团队合作:
小喷泉的制作需要团队合作,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可以将团队分为设计组、采购组、制作组等,每个组卖力不同的任务,互相配合,确保小喷泉的顺利制作和运行。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我们进修了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了解了所需材料和工具,掌握了制作步骤,并培养了团队合作认识。

希望大家在实践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更加奇特和美观的小喷泉,享受制作的乐趣。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导学案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导学案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自制小喷泉是一项很有趣的手工制作项目,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认识到水的特性和运动规律。

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喷泉,学生能够体验到科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小喷泉的原理和制作方法;2. 学习如何设计和构建一个小喷泉;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习步骤1. 理解小喷泉的原理小喷泉的原理是利用水泵将水吸入,在喷口处形成一定的喷射速度,最终形成小水柱或水花。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水泵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明白它是如何将水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

2. 设计小喷泉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一个小喷泉,包括喷口的设计、水泵的选择和布局等。

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看哪一种效果最好。

3. 制作小喷泉根据设计方案,学生可以开始制作小喷泉。

他们需要准备所需材料,如水泵、管道、喷口等,然后按照设计图纸一步步进行制作。

4. 实验测试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测试。

调试水泵的工作状态,观察水流的流向和速度,看喷口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有问题,可以调整和修改,直到小喷泉能够正常运行。

5. 总结反思最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小喷泉进行总结反思。

他们可以思考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小喷泉的效果和改进空间。

四、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制作小喷泉,比如利用废旧材料、植物、动物等。

他们也可以尝试设计更加复杂的小喷泉,例如添加音乐、灯光等元素。

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熟悉小喷泉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通过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这个项目,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不断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我们一起动手,设计与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喷泉吧!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材料;2.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喷泉;3.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导学案》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导学案》

《设计与制作_自制“小喷泉”》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喷泉的原理和结构;
2. 进修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喷泉;
3. 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导学内容:
1. 喷泉的原理和结构:喷泉是通过水泵将水抽送至高处,然后由喷头将水喷洒出来形成水柱或水幕的装置。

2. 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水泵、喷头和水槽,确定喷泉的形状和大小。

3. 制作过程:安装水泵、毗连水管、安装喷头、调试水流和喷射角度。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介绍喷泉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激发学生对设计和制作喷泉的兴趣。

2. 观点理解: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不同类型的喷泉,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喷泉。

3. 设计方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确定设计方案,包括选择材料和工具,确定喷泉的形状和大小。

4. 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注意安全和细节,及时调整和改进。

5. 实践应用: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小喷泉,并进行测试和调整,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乐趣。

四、导学评判:
1. 学生展示小喷泉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包括设计方案、制作步骤和实践效果。

2. 学生讨论和总结设计和制作喷泉的经验和教训,分享创意和改进方案。

3. 教师评判学生的设计和制作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导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不同形状和风格的小喷泉,探索喷泉设计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2. 学生可以进修如何利用太阳能或风力等可更生能源来驱动喷泉,体验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

3. 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喷泉景点,了解喷泉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对设计和艺术的兴趣。

自制喷泉课程设计方案

自制喷泉课程设计方案

自制喷泉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喷泉制作的基本原理,掌握与喷泉相关的物理知识,如水的压力、流速等。

2. 学生能了解喷泉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步骤,熟悉所需的材料与工具。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并运用到喷泉的制作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自制喷泉。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创新思维,对喷泉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学生能意识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自制喷泉的制作,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原理学习:介绍喷泉制作涉及的物理知识,包括水的压力、流速、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换等,关联教材中力学相关章节。

2. 材料与工具准备:讲解喷泉制作所需的材料(如水管、水泵、电源等)和工具(如剪刀、胶带等),并介绍其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3. 制作步骤讲解:按照教材中关于实验操作流程的内容,分解喷泉制作的步骤,包括设计、组装、调试等。

4. 电路知识应用:结合教材中电路相关知识,教授学生如何为喷泉设计简单的电路,实现灯光与喷泉的联动效果。

5.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喷泉设计进行创新,如改变喷泉形状、调整水流速度等。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喷泉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7. 总结评价: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手工小喷泉教学设计方案

手工小喷泉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喷泉的基本原理,认识喷泉中水的循环和喷射机制。

2. 技能目标:掌握制作手工小喷泉的基本步骤,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小学生,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感兴趣的儿童。

三、教学时长1课时四、教学材料1. 塑料瓶(可回收的矿泉水瓶、饮料瓶等)2. 旧毛巾或布条3. 橡皮筋4. 透明胶带5. 彩色纸6. 美工刀7. 尺子8. 水彩笔或马克笔9. 稀释的洗洁精10. 水五、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喷泉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喷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喷泉。

2. 制作准备(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套材料。

- 教师讲解制作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制作过程(25分钟)- 步骤一: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留出一定高度。

- 步骤二:在瓶口处用橡皮筋固定一块旧毛巾或布条,作为喷水口。

- 步骤三:在瓶内加入适量的稀释洗洁精,增加水的表面张力。

- 步骤四:用美工刀在瓶身侧面切一个小孔,使水能够从瓶内流出。

- 步骤五:将瓶身放置在一个容器中,倒入水,观察水从喷水口喷出的效果。

4. 装饰环节(10分钟)- 学生用彩色纸和马克笔装饰自己的喷泉,使其更加美观。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喷泉造型。

5. 展示与交流(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作品完成度、美观度和创意性。

3. 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了解喷泉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室内喷泉制作教案

室内喷泉制作教案

室内喷泉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室内喷泉的原理和构建方式。

2.学习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室内喷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室内喷泉的原理室内喷泉是将水泵过滤后,喷出水花,形成小型的喷泉。

其原理是水泵将水流入喷泉中心的喷头,从喷头喷出形成水幕,落入流水池中。

2.室内喷泉的构建方式在室内设置喷泉需要有以下构建方式:水源、喷泉喷头、水泵、过滤器、水池、光源等。

(1)水源:一般使用自来水,为保证水质,在进入喷泉之前需要经过过滤。

(2)喷泉喷头:主要是起到喷射作用,产生水花。

(3)水泵:在喷泉中起到水流的作用,控制水花的高度、形状等。

(4)过滤器:对水进行初次过滤,将杂质和微生物过滤,保障水质。

(5)水池:收集喷泉水幕,美化场景,装饰空间。

(6)光源:对室内喷泉进行补光和照射,美化空间。

三、教学步骤1.准备工作:在空间设计中选择合适的位置,生成process教育授课的过程。

2.制作过滤器:利用矿泉水瓶底部,用钻头打小孔,放置一小层石英沙,然后放入滤棉球,再放置过滤媒体,然后再铺上滤棉,最后加上垫片,用夹子固定。

3.制作喷泉喷头:用锯子在几根PVC管子上切出几个合适大小的弧形,然后用胶水把它们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

4.制作水池:选择一个适合的容器,可以是浴盆或其他盆子,装上过滤器,泵入水后静置1-2小时,排除气泡,等待装入喷头。

5.连接喷头和水泵:将PVC管子连接到水泵的出水口上,固定它们,将喷头固定在水管的末端上,然后把水管置于流水池中。

6.调整幅度:打开水泵,观察水花的大小和高度,根据需要调整水泵的水量。

7.装饰空间:在室内喷泉周围安装适当数量的LED灯,调整光线角度和亮度。

四、教学评价通过制作室内喷泉这个实际工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过滤器、喷泉喷头、水泵等构建方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更多实际问题,在不断探索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小制作喷泉教学设计方案

小制作喷泉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喷泉的工作原理,掌握喷泉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对科学知识有一定兴趣。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塑料瓶、剪刀、胶带、水、喷泉喷头、水泵、电源等。

2. 教学资源:相关图片、视频、喷泉工作原理介绍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喷泉图片,让学生了解喷泉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2)提问:喷泉是如何工作的?它的原理是什么?2. 讲解喷泉工作原理(1)介绍喷泉的基本组成部分:水泵、喷头、管道、水源等。

(2)讲解喷泉的工作原理:水泵将水抽送到喷头,喷头将水喷出,形成喷泉效果。

3. 制作喷泉(1)分组,每组准备一个塑料瓶、剪刀、胶带、喷泉喷头、水泵等材料。

(2)按照以下步骤制作喷泉:①将水泵连接到电源。

②将喷头插入塑料瓶底部,并用胶带固定。

③将水泵连接到喷头,确保连接牢固。

④将塑料瓶装满水,确保水位超过水泵。

⑤打开电源,观察喷泉效果。

4.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制作喷泉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组织学生讨论:制作喷泉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第二课时:1. 交流分享(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喷泉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2. 优化与改进(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喷泉设计,提高喷泉效果。

(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提出改进建议。

3. 实践与拓展(1)学生根据改进建议,对喷泉进行优化设计。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验证改进效果。

4.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提高科学素养。

(2)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知识,为创新实践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式:观察、提问、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

自制小喷泉的原理应用教案

自制小喷泉的原理应用教案

自制小喷泉的原理应用教案1. 引言小喷泉作为一种美化环境的装饰品,常常出现在公园、花园以及庭院等场所。

自制小喷泉不仅能够实现个性化设计,还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来体验科学原理。

本教案将介绍自制小喷泉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了解水的流动规律和气体压力的作用。

2. 教学目标•了解小喷泉的原理和基本构造•学习自制小喷泉的制作方法•了解水的流动规律和气体压力的作用3. 教学内容3.1 小喷泉的原理•水源和水泵:小喷泉所需的水可以来自自来水管道或者水桶等容器。

水泵用于提供足够的水压力。

•喷嘴:小喷泉中的喷嘴决定了水流的形状和高度。

•水流和重力: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动,重力起到了推动水流的作用。

•水循环系统:小喷泉中,水从喷嘴喷出后会回到水源中,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3.2 自制小喷泉的制作方法1.准备材料和工具:–透明的容器或水泥池:用于装水和展示喷泉效果–水泵:用于提供水的压力–喷嘴:选择适合喷泉效果的喷嘴–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保证水的循环–稳定的底座:用于支撑喷泉构造2.制作小喷泉:–将水泵放置在容器或水泥池底部。

将进水管道连接到水泵,并将回水管道连接到容器的底部,形成水循环系统。

–将喷嘴连接到水泵的出水口,确保喷嘴稳固而且方向正确。

–将底座安放在容器或水泥池的底部,并确保喷嘴在底座的中心位置。

–将容器或水泥池装满水,打开水泵,调试喷嘴的角度和水流量,即可实现小喷泉的效果。

3.3 水的流动规律和气体压力的作用•液体的流动规律:液体会沿着重力方向从高处流向低处,而且越高的流速越大。

小喷泉中的水会从喷嘴高处喷射出来,然后通过重力作用,流回容器或水泥池中。

•气体压力的作用:水泵提供了足够的水压力,强大的水压使得水可以被喷射得足够高。

水泵通过压缩空气,使得水能够克服重力并向上喷射出来。

4. 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观察和描述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小喷泉的兴趣。

2.介绍小喷泉的原理和基本构造,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流动规律和气体压力的作用。

小喷泉活动教案

小喷泉活动教案

小喷泉活动教案教案标题:小喷泉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喷泉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2.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小喷泉模型(可以是自制的或购买的)。

2. 水源。

3. 学生所需的材料:塑料瓶、塑料管、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小喷泉的概念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个小喷泉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模型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实践操作: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给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的材料,并解释任务要求:使用给定的材料和小喷泉模型,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喷水的小喷泉。

3. 学生开始合作设计和制作小喷泉,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构造和方法。

4.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

5. 学生完成小喷泉后,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其能够正常喷水。

总结和展示: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小喷泉,并解释其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各组设计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3.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学生在观察、设计、制作和合作方面的能力提升。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更复杂的小喷泉,尝试不同的喷水效果和造型。

2. 探究小喷泉的水循环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水的循环和重要性。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小喷泉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和口头解释进行评估。

3. 评估学生在设计和制作小喷泉过程中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安全,提醒他们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设计和方法,不要限制他们的创造力。

3. 在实践操作前,向学生简要介绍相关的物理知识,如压力、流体力学等,以增加他们对小喷泉工作原理的理解。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热与温度”的
第5课。

本课活动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喷泉”,经过评价与改进后尝试让“小喷
泉”喷得更高。

本课共由5个环节组成。

环节1“任务”,思考小喷泉的工作原理,提出制作小喷泉
的任务。

环节2“设计”是让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制作小喷泉的方案。

环节
3“制作”是学生根据设计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环节4“测试”中让学生测试“小
喷泉”的使用效果。

环节5“评价与改进”是对经过测试的“小喷泉”进行评价,根据
测试结果改进“小喷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热胀冷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通过观察“小喷泉”而知道其中的科学原
理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

由于学生不知道气体热胀冷缩的效果比液体热胀冷缩的效果要好,他们不知道在这个小制作中只是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效果,因此他们可能会在设计中不会特别考虑容器中水量的多少才合适。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还是较差,本制作需要经过多次测试,期间可能会多次使用热水,因此在使用热水的使用可能还是会不那么注意。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
和学法确定如下。

1.教法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

具体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设计与制作的任务,激发对如何制作一个“小喷泉”产生兴趣。

②通过学生的制作活动,并进行自主观察、设计、讨论、交流、制作、测试、评价
与改进等环节,学生能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制作出一个“小喷泉”。

2.学法可分为两个部分:
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设计与制作的主体。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任务、设计、制作、测试、评价与改进的环节,自制出一个“小喷泉”。

四、教学目标
1.会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小喷泉。

2.经历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过程制作小喷泉。

3.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

4.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对“小喷泉”进行相应的测试、调整。

5.在观察或交流的基础上,对他人的想法、草图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过程制作小喷泉。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小喷泉”需要考虑的因素制定方案。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大塑料瓶、小塑料瓶、小玻璃瓶、粗细不同的塑料管、橡皮泥、水槽、热水。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实验室里,两个小朋友正在利用实验器材做“小喷泉”的实验。

问题:能利用其它材料制作“小喷泉”吗?
交流: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设计和自制一个“小喷泉”。

(二)活动探究
(1)环节1:任务
提出: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可以做小制作。

3
交流:可以做什么小制作。

任务: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喷泉”。

(2)环节2:设计
问题:先要进行设计,考虑哪些因素?
交流:从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如何设计,如:选择的材料,做容器的瓶子大小,喷管的材料及粗细,瓶子里的水量,热水的水温,等等。

评价:根据学生是否有依据地设计进行评价。

要求:在学生活动手册内完成设计方案。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构思制定设计方案。

汇报:不同小组的设计方案。

(3)环节3:制作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4)环节4:测试
要求:用热水对制作好的“小喷泉”进行效果的测试,仔细观察测试结果。

注意不要被热水烫伤。

汇报:不同小组轮流进行测试的展示。

(5)环节5:评价与改进
提出:参考学生活动手册的评价表,从多方面对“小喷泉”进行评价。

交流:对“小喷泉”进行评价。

要求:根据评价,发现问题,反复测试、评价和改进,让“小喷泉”喷得更高。

活动:分组对“小喷泉”的装置进行继续改进。

八、板书设计
第 22 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
任务设计制作测试评价与改进成品
制作“小喷泉”考虑因素
发现问题后改进
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