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肝
中医养生肝脏ppt课件
![中医养生肝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a261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3.png)
肝脏疾病可能引起情绪问题,因此需要进行 心理治疗。
05
中医养肝的实践与体验
中医养肝的实践方法
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肝脏与绿色食物相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 以滋养肝脏。同时,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避免加 重肝脏负担。
药物调理
根据个人体质,中医可开具针对性的中药汤剂或者丸剂, 帮助调理肝脏。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案例二
张女士因情绪问题导致肝气郁结 。通过中药调理和情志调护,她 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养肝小贴士
01
02
03
04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 间。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减少对 肝脏的损害。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 或污染食物。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肝脏问题。
06
中医养肝的未来展望
中医养生的普及与发展
运动养生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肝脏排毒。推荐如 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养生运动。
情志调护
中医强调“肝主疏泄”,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肝脏健康。 应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采用如冥想、音乐疗法 等情志调护方法。
个人养肝体验分享
案例一
李先生因长期熬夜工作,导致肝 功能异常。经过调整作息和饮食 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常见肝脏疾病
01
02
03
04
肝炎
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等,可能引起肝脏炎纤维组织 增生等原因导致肝脏质地变硬
、结构异常。
脂肪肝
由于饮食不当、肥胖等原因导 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
肝癌
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恶 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中医肝的功能
![中医肝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46e49f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f.png)
中医肝的功能
中医认为肝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其功能不仅独立,还与其他脏器相互关联。
下面是关于中医对肝脏功能的解释:
1. 主疏泄功能:中医认为,肝脏是人体的主要疏泻脏器。
它能够调节血液的畅通运行,使气血流通顺畅。
如果肝气郁结,就容易导致气滞血瘀等疾病。
2. 储藏功能:肝脏在人体中起到了作为“藏血之海”的功能。
它能够储存和调节血液的供应和分配,保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运作。
当身体需要时,肝脏能够释放血液,满足其他器官的需求。
3. 疏肝解郁:中医认为,肝脏与情绪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肝气郁结会影响情绪和情绪稳定性,引发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心理疾病。
4. 主筋络功能:肝脏对筋络的主导作用也是中医关注的一点。
筋络贯通全身,与气血运行紧密相连,保持身体各部分的正常生理功能。
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筋络不通,出现酸痛、僵硬等症状。
5. 肝主疏泄功能:中医认为肝脏也主管血液的调配和均衡。
它通过调节血液的供应和分配来满足各个器官的需求。
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紊乱,出现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等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对肝脏功能的认识包括主疏泄功能、储藏功能、
疏肝解郁功能、主筋络功能和调配血液功能。
保持肝脏的正常功能状态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学对于肝脏解剖位置的描述
![中医学对于肝脏解剖位置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81a9d16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c.png)
中医学对于肝脏解剖位置的描述
中医学对于肝脏解剖位置的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位置:中医学认为肝脏位于人体右侧上腹部,主要在八个脏腑中处于上方位置。
2. 区域:中医学将肝脏所在区域称为“右胁”。
其中,“右”表示
肝脏位于人体右侧,“胁”表示在胸腹部之间。
3. 外部表征:中医学通过外部体表的反射区、穴位以及经络来描述肝脏的位置。
例如,肝经经过的穴位有太冲、太沖、行间;肝经走行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外侧,与心经相互交会。
4. 其他参考:中医学还将肝脏与其他脏腑、经络以及病证进行关联,如肝脏与胆囊、胆经、筋络等的相互联系与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学的肝脏解剖位置描述主要基于经络和经络的走向,与西医解剖学的术语并不完全一致。
中医对肝的认识
![中医对肝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28499b4a32d7375a5178022.png)
中医论述肝,最早源自《黄帝内经》。
肝,位于腹腔,横膈膜之下,右胁之内,胆附于肝,是人体重要的脏腑之一。
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前人称为“刚脏”。
《黄帝内经》用“将军之官”形象地比喻它的职责。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司疏泄,内安脏腑气血,外御邪气,是谓“将军之官”。
因此,肝在人体内主要起到调畅气机和调节精神情志的作用。
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②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③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
《内经》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概括为几个方面:肝藏血、肝生于左、肝主筋。
1.肝藏血《素问·调经论》曰:“肝藏血”。
肝藏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贮藏血液。
肝如同“血库”一般,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活动所需,发挥其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能作用。
正如《灵枢·本神》所说:“肝藏血,血舍魂。
”《素问·五脏生成》亦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②调节血量。
肝除藏有---定的血液外,还具有依据机体之需,调节循环血量作用:当机体处于安静休息,或睡眠状态时,机体所需血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入肝,并贮藏起来;而当人体在工作,或剧烈活动时,机体所需血量增加,血液则由肝脏输送到经脉,以供全身各组织器官所需。
即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肝藏血,心行之。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也?肝主血海故也。
”“血海”之名,除指任脉中一-穴位外,一般是指冲脉而言。
《灵枢。
藏象五脏肝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课件
![藏象五脏肝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ac8d1983c4bb4cf7ecd128.png)
肝主疏泄功能主要是通过调畅全身气机来实现
调畅全身气机
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 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升降出 入运动
肝之疏泄 功能正常
全身气机调畅 生命活动正常
气血运行正常
全身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机能活 动稳定有序
10
11
1、肝主疏泄的概念是? 2、肝是如何实现其“主疏泄”功能的? 3、“肝失疏泄”的病机主要有那几个方面 ? 4、“肝主疏泄“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31
1、肝藏血的概念是? 2、肝藏血的生理功能为哪几个方面? 3、肝是如何调节全身血量的? 4、肝防止出血的机制有哪几方面?
32
肝气可以固摄血液 肝之疏泄能使血行畅达
肝阴为凝血之本
33
1、肝藏血的概念是? 2、肝藏血的生理功能为哪几个方面? 3、肝是如何调节全身血量的? 4、肝防止出血的机制有哪几方面? 5、肝不藏血的机制和后果是什么?
7
1.肝主疏泄的概念
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含义:是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
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机理:与肝的升发条达之性密切相关,由
肝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所决定。
8
1、肝主疏泄的概念是? 2、肝是如何实现其“主疏泄”功能的? 3、“肝失疏泄”的病机主要有那几个方面 ? 4、“肝主疏泄“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25
2.肝藏血 Storing blood
含义: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 防止出血的功能。
机理:肝为实质性全血器官,故能藏血; 肝的疏泄作用是肝调节血量的动力。
26
1、肝藏血的概念是? 2、肝藏血的生理功能为哪几个方面? 3、肝是如何调节全身血量的? 4、肝防止出血的机制有哪几方面?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919ba86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a.png)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是基于中医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的。
根据中医理论,肝属五脏之一,主司疏泄、藏血、调畅气机等功能。
以下是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的主要内容:
1. 肝主疏泄: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掌管身体内各种物质的流通和代谢,包括气血、津液等。
如果肝失疏泄功能,就会导致气血不畅、湿气停滞、津液不足等问题,进而引起相关疾病。
2. 肝藏血:中医认为肝脏贮藏血液,并通过疏泄功能将血液在身体内运行。
因此,肝与血的关系紧密,肝血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各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3. 肝主调畅气机:中医认为肝主调畅气机,肝气疏畅则气血通畅,气机调和则身体健康。
肝气郁结或疏泄失调会引起气滞、血瘀等病理情况。
4. 肝与情绪的关系:中医强调肝与情绪的密切关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肝的功能。
因此,情绪不稳定、愤怒、抑郁等都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肝气郁结,引起一系列身体疾病。
总之,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强调肝脏在疏泄、藏血、调畅气机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调理肝脏,可以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肝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肝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f1122c4693daef5ff73d3f.png)
肝的功能及证治
▪ (2)调节情志: ▪ (3)促进消化: ▪ (4)疏通水道: ▪ (5)调理冲任:冲脉为血海,任脉为阴脉
之海,与肝经脉相通。任—妊,主胞胎, 此二脉与妇女经孕密切相关。 ▪ 异常:冲任失调—经行不畅,痛经、经闭, 不孕。
肝的功能及证治
▪ 2.主藏血 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 防止出血的功能。
第二节 血
肝的功能及证治
▪ 香附 ▪ [性味归经]辛、微苦,平。归肝、脾、
经。 ▪ [功效应用] ▪ 1.疏肝理气,用于肝郁气滞证。 ▪ 2.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乳房胀痛,或结块。 ▪ 止痛多用醋炙。
肝的功能及证治
▪ 香附1
肝的功能及证治
▪ 香附2
肝的功能及证治
▪ 常用方—逍遥丸(散) ▪ [组成]柴胡 白芍 白术 茯苓 当归 炙甘草 ▪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 [主治]肝郁血虚脾虚证。症见两胁胀痛,头
▪ 异常:肝不藏血—血液亏虚,或血液妄行。 ▪ 肝的主要功能一为气属阳,一为血属阴,
故有“体阴用阳”之说。 ▪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白芍、香附等。
肝的功能及证治
▪ (二)与体液志窍等的关系 ▪ 1.在体合筋 ▪ 2.在窍为目 ▪ 3.在液为泪 ▪ 4.在志为怒 ▪ 5.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 ▪ 6.在腑合胆
肝的功能及证治
▪ 柴胡
▪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 ▪ [功效应用] ▪ 1.解表退热,用于表证发热及少阳证往来
寒热。 ▪ 2.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证。 ▪ 3.升阳举陷,用于中气不足所致的脱肛、
子宫脱出,胃下垂等脏器下垂。
肝的功能及证治
▪ 柴胡1
肝的功能及证治
中医对肝的认识
![中医对肝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7ef1b4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9.png)
中医对肝的认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刚脏”之称。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于全身的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及其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保持肝脏本身的功能以及其他脏腑功能协调有序的重要条件。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畅全身气机:调畅全身气机,是指肝气的疏泄作用能使脏腑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
气机,即的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机体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机能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对于维持全身脏腑、经络、器官功能活动的正常与否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也相应正常和调。
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可表现为“肝气郁结”和“肝气上逆”两种病理变化。
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和输布:血与津液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
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亦有赖于气机的调畅。
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使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畅达有序。
气能运血,气行则血行,故肝的疏泄作用能促进血液的运行,使之畅达而无瘀滞。
若气机郁结,则血行障碍,血运不畅,血液瘀滞停积而为瘀血、癓积,或肿块,在女子可出现行经不畅、月经后期、痛经、经闭等。
若肝气上逆,迫血上涌,又可使血不循经,出现呕血、咯血、晕厥,或女子月经过多、崩漏不止等症。
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布,因此肝的疏泄作用能促进津液的输布代谢,使之无聚湿成水生痰化饮之患。
若肝疏泄功能变态,气机郁结,会导致津液的代谢障碍,构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品,出现水肿、痰核等病证。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肝”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肝”](https://img.taocdn.com/s3/m/78b1324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0.png)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肝”肝位于腹腔, 横膈之下, 右胁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疏泄与主藏血。
肝的生理特性主要有肝气升发与肝为刚脏。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肝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肝与胆由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肝在五行属木, 为阴中之阳, 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ー) 主要生理机能1. 主疏泄肝主疏泄, 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 进而调畅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活动等作用。
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 乃元代医家朱震亨的《格致余论· 阳有余阴不足论》: “主闭藏者肾也, 司疏泄者肝也。
” 目前对“肝主疏泄” 机能的认识, 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
肝气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从而维持了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机能活动的有序进行。
关注微信公众号:“岐黄名媛艾灸百科”,学习名媛艾灸养生肝气的疏泄作用失常,称为肝失疏泄。
其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
多因情志抑郁, 郁怒伤肝而致。
临床多见闷闷不乐,悲忧欲哭, 胸胁,两乳或少腹等部位胀痛不舒等症。
二是肝气亢逆, 疏泄太过。
多因暴怒伤肝, 或气郁日久化火,导致肝气亢逆,升发太过,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头痛,面红目赤,胸胁乳房走窜胀痛,或血随气逆而吐血、咯血,甚则突然昏厥,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厥则暴死, 气复反 (返) 则生, 不反则死。
” 三是肝气虚弱,疏泄不及,升发无力,表现出一系列因虚而郁滞的临床表现,如忧郁胆怯、懈怠乏力、头晕目眩、两胁虚闷、时常太息、脉弱等。
《灵枢·本神》说: “肝气虚则恐。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虚则目皖肮无所见,耳无所闻.”肝气疏泄、畅达全身气机的生理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畅血和津液的运行输布:血液的正常循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均有赖于气的推动和调控。
中医肝的生理功能
![中医肝的生理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3d285f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5.png)
中医肝的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肝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1. 储藏血液:肝脏具有储存和调节血液的功能。
它可以储存和释放正常的血液量,以满足身体其他部位的需要。
此外,肝脏还可以根据需要向血液中释放红细胞,帮助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供应。
2. 血液净化:肝脏有着强大的解毒能力,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
通过过滤和分解废弃物,肝脏帮助清除体内有害物质,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 脂肪代谢:肝脏参与脂肪的合成、分解和调节。
它可以将体内的多余脂肪转化为能量或储存起来,帮助维持人体脂肪的平衡,并防止脂肪在体内过度堆积。
4. 蛋白质代谢:肝脏中的肝细胞可以合成和分解蛋白质,同时调节和储存动物性蛋白质。
它可以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如酶、激素和抗体等,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5. 糖代谢:肝脏是人体内糖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
它可以合成和储存糖原,并根据人体能量的需求释放糖原,保持血糖的稳定。
肝脏还可以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以供能量需求。
6. 免疫调节:肝脏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产生和分泌抗体,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的调节。
肝脏中的肝细胞还
可以吞噬和灭活体内的有害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总之,中医认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器官之一,它的功能涉及血液储藏、脂质代谢、蛋白质合成、糖代谢、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
肝脏的健康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在中医里,保护肝脏健康被视为重要的健康原则之一。
中医讲肝的经典句子
![中医讲肝的经典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119fa7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9.png)
中医讲肝的经典句子
以下是一些中医关于肝的经典句子:
1.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在人体中担任将军的角色,负责谋虑。
2.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肝是疲劳消除的根本,也是灵魂的居所,其健康状况可以通过爪和筋的表现来观察。
3. “肝主疏泄。
”——肝主导人体内的气机疏通畅达。
4.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东方、风、木和酸都与肝有密切关系。
5. “凡治肝胆者,必先知其腑脉。
”——在治疗肝胆时,必须先了解其脏腑的脉象。
6. “肝为刚脏,不受怫郁。
”——肝是一个刚强的脏器,不能受到抑郁。
7.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
”——逆反而伤害肝脏,在夏季可能表现为寒性的病变。
8. “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
”——肝脏小则功能正常,不会有胁下的问题;肝脏大则可能压迫胃和食道,导致饮食不下的膈中证。
9. “肝坚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肝脏坚实则功能正常且不易受伤;肝脏脆弱则容易患病且容易受伤。
10. “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肝脏端正则功能正常且不易受伤;肝脏偏倾则可能导致胁下疼痛。
以上是一些中医关于肝的经典句子,它们强调了肝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和与其它脏器、物质的关系。
这些句子反映了中医对于肝的理解和认识,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对肝的解读
![中医对肝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0b6c8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8.png)
中医对肝的解读
在中医理论中,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被视为“将军之官”,负责协调人体的
各种生理功能。
肝在人体中的主要职责是疏泄和藏血,这两大功能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肝主疏泄。
中医认为,肝具有疏泄气机的功能,能够调节人体的情绪、消化、气血运行等多个方面。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消化不良、气血不畅等症状。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均衡、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对于维护肝的疏泄功能非常重要。
其次,肝主藏血。
中医认为,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当人体进行活动时,肝会根据需求调节血量,保证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
如果肝的藏血功能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贫血、月经不调、视力模糊等症状。
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护肝的藏血功能。
此外,中医还认为肝与胆相表里,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疏泄和藏血的功能。
因此,在调理肝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胆的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对肝的解读主要集中在疏泄和藏血两大功能上,强调了肝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维护肝的健康,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愉悦的心情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平和等方面的问题。
中医学关于“肝”及其生理特性
![中医学关于“肝”及其生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1ec4b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5.png)
中医学关于“肝”及其生理特性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
五脏的共同生理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而称为“神脏”又与时间、空间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五脏虽各有所司,但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一、肝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少阳。
肝与胆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
肝主疏泄而藏血,调和气血,刚柔相济,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正常,气血充盈,能耐受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
二、肝系统包括:肝藏魂,在志为怒,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液为泪,与春气相通应。
三、肝主升发肝主升发,指肝气向上升动、向外发散,生机不息之性。
肝在五行属木,通于春气。
春为四季之始,阳气始发,内孕生升之机。
肝气升发,有启迪诸脏生长化育、调畅气机的作用。
肝气升发能启迪诸脏,使诸脏之气生升有由,则气血冲和,五脏安定,生机不息。
如《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说:“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
”肝气升发有度,有赖于肝阴与肝阳的协调。
肝阴主凉润、柔和,肝阳主温煦、升动。
肝阴与肝阳协调,肝气才能柔和而升发,发挥疏泄、畅达气机之作用。
肝阴不足,易导致肝阳偏盛而升发太过,出现肝火上炎或肝气亢逆的病变;肝阳不足而肝阴偏盛,易发生升发不足,可见肝脉寒滞的病变。
肝体阴而用阳,即肝主藏血,以血为体,血属阴;肝主疏泄,以气为用,气属阳。
肝体阴柔,其用阳刚,阴阳和调,刚柔相济。
四、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属木,肝气以疏通、畅达为顺,不宜抑制、郁结。
《医方考·郁门》说:“肝木也,有垂枝布叶之象,喜条达而恶抑郁。
”比类春天树木生长,枝叶伸展条畅。
肝气疏通、畅达,对全身脏腑、经络、形体的功能活动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肝气疏通和畅达,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
情志的乐观愉悦,有助于肝气疏通和畅达;情志郁结,则肝气失于条达,而见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或窜痛等症状。
五脏之四肝
![五脏之四肝](https://img.taocdn.com/s3/m/005e756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4.png)
五脏之四肝肝位于腹腔,膈膜之下,右胁之内。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
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又主藏血,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常运行。
故其生理特性可概括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其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
(1)肝的生理特性肝的生理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所谓“刚”,有刚强躁急之意。
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用将军的刚强躁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正由于肝为刚脏,所以肝有病变时,则其气易动易亢。
因此,又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
所谓“体阴”,一是指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二是说肝属脏,位居于下,故属阴。
肝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肝的阴血滋养才能正常。
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正常。
所谓“用阳”,一是说在生理上,肝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主动,动者为阳;二是说在病理上,肝阴、肝血易虚,肝阳易亢。
当肝有病时,常可见到阳气亢逆及动风之象,如眩晕,筋膜拘挛,甚则抽搐等。
另外,肝失疏泄,又可引起气滞血瘀。
肝气郁久化火,耗伤肝阴、肝血,肝之阴血虚损又可引起肝阳上亢。
一般而言,在病理过程中,诸脏之阳气皆易偏于虚,唯有肝之阳气易亢。
而肝阴和肝血又常偏虚。
所以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的说法。
2、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属木,应自然界春生之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既不抑郁也不亢奋的充和之象,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
而暴怒,或抑郁的精神状态,低沉的情绪,最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暴怒可致肝阳亢逆,出现面红目赤,头胀头痛;情绪低沉,则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又可化火生热,导致肝火、肝风等病变。
3、肝与春气相应。
人与天地相参,则肝应春气。
春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有利于肝气升发、调畅。
肝的病变,在春季,得自然界少阳之气滋助,可逐渐好转。
但如果自然界春季风气太盛,则可对肝产生不利的影响。
中医知识:肝
![中医知识:肝](https://img.taocdn.com/s3/m/939fe5e6eefdc8d377ee3288.png)
中医知识:肝肝位于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的生理特性是"体阴用阳"。
"体阴",是指肝为阴脏而内藏阴血;"用阳",是指肝之阳气活泼好动,易升发,性刚强。
由于肝具有刚强的特性,所以《黄帝内经》称肝为"将军之官"。
肝的生理功能肝具有主疏泄和主藏血两方面的功能。
1.主疏泄疏泄,即疏通畅达的意思。
肝主疏泄,是指肝可以疏通、调节人体气的运动,从而使气的运动保持通畅。
气的运动过程中医称之为"气机",因此调节气的运动也就是调节气机。
人体各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都有赖于气的正常运动;肝主疏泄,能够调畅气机,从而对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都有赖于有关脏腑之气的推动作用,而脏腑之气的正常运行,又必须依靠肝气的疏通才能保持调畅。
故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促进血液循环不息和津液代谢正常的必要条件。
若肝失疏泄,气的运行失常,就可影响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出现相应的病变。
如肝疏泄不及而气机郁结,血行不畅,可形成瘀血;或肝疏泄太过而升发无制,血随气逆,可出现吐血;或气机阻滞,水道不利,则产生痰饮、水肿等。
(2)协助脾胃消化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是由脾胃来完成的,而肝的疏泄功能对消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协助作用。
这种协助作用主要表现在,肝通过疏泄来调畅脾胃的气机运动,使脾气之升清与胃气之降浊得以协调配合,从而保证消化过程的正常进行;同时,由于胆汁来源于肝,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贮存于胆,并排出于小肠而发挥其帮助消化的作用,而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
如果肝失疏泄,影响到脾、胃、胆的气机,必会引起饮食的消化吸收障碍。
若肝气侵犯脾胃,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既可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脾气不升的病变,也可出现胃部胀痛、呕吐、嗳气等胃气不降的症状。
理解中医(21)之五脏——肝
![理解中医(21)之五脏——肝](https://img.taocdn.com/s3/m/409d419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4.png)
理解中医(21)之五脏——肝中医认为,肝与胆互为表里,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
因此肝与胆、目、筋、爪构成肝系统。
肝在五行中属木,在五脏中是阴中之阳。
肝主疏泄、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有“将军之官”之称。
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一、肝的解剖形态《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不是指肝的解剖位置,而是讲中医肝的生理功能和升降气机的。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稍偏左,右肾之前,左右分叶,颜色紫赤。
二、肝的生理功能(一)肝主疏泄。
疏泄就是疏通发泄、生发的意思。
主疏泄功能是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营卫阴阳无不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相互联系。
肝主疏泄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精神情志。
中医的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属于狭义的神的范畴,人的精神情志与五脏都相关,但主要由心神主宰。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肝主谋虑”,因此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临床上,抑郁症、精神病、脾气大、无名火这些都与肝有关,治疗时一定要考虑肝的疏泄功能。
2、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其一,肝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
胃受纳、脾运化,气机上,脾升胃降。
如果脾胃气机不畅,那么就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
肝属木,脾胃属土,如果肝气不条达,首先肝气就犯脾胃(木克土),那样就会造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人就胃口不好、嗳气、脘腹胀满、恶心等等。
其二,分泌排泄胆汁。
胆汁产生于肝,由肝之余气积聚输入胆腑而成。
胆汁经胆道排泄至小肠,帮助消化脂肪类食物。
如果肝气不舒,那么胆汁的排泄就不正常,可能出现胁肋胀满、口苦、纳食不化,甚至出现黄疸。
3、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
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摄血液、肝藏血调节血量。
只有肝气正常生发和疏泄,才能保证全身的气血正常运行。
如果气机阻滞,可以导致血瘀,胸胁刺痛、肿块、痛经、闭经等。
关于肝的中医著作
![关于肝的中医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fd72fca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a.png)
关于肝的中医著作非常丰富,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医著作中关于肝病的记载和研究:
《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的经典典籍之一,其中详细描述了肝的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方法。
该书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绪、消化、血液等多个方面都有密切关系。
《伤寒杂病论》:这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其中对于肝病的治疗有详细的论述。
该书提出了“肝病实,则泻其肝;肝病虚,则补其肝”的治疗原则。
《千金方》:这是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其中包含了许多治疗肝病的方剂。
该书对于肝病的治疗注重整体调理,既治疗肝病本身,也兼顾其他脏腑的功能。
《医学入门》:这是明代医家李梴所著,其中对于肝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
该书认为肝病的治疗应注重疏肝理气,调和气血,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中医著作也涉及了肝病的治疗和研究,如《本草纲目》、《景岳全书》等。
这些著作对于肝病的治疗都有着独特的理论和经验,为后世中医临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对于肝病的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因此在具体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中医治疗肝病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和方法,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中医肝知识点归纳
![中医肝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53751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9.png)
中医肝知识点归纳中医认为,肝是人体五脏之一,主要功能是储藏血液、调节血液循环、掌管人体的情绪和思维活动等。
下面是中医肝知识点的归纳: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具有促进气血运行和调节禀性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气是疏泄之气,正常时肝气能够顺畅运行,维持全身的正常生理功能。
但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导致气血不畅,出现各种病症。
2.肝主情志: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情志过激或长时间压抑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引发不同的疾病。
例如,怒气过旺可以导致肝火旺盛,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长期的忧思伤肝,可以引发情绪抑郁和肝郁血瘀等病症。
3.肝主疏泄水湿:肝主疏泄水湿,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导致水湿停滞不散,引发水湿肿胀、湿热病等。
例如,肝火上炎可以引发目赤、咽干、小便短赤等症状;湿热胆火上炎可以引发黄疸、尿黄等症状。
4.肝主疏泄气血:肝主疏泄气血,肝气郁结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肝郁血瘀可以导致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肝气郁结还可以引发头痛、眩晕、胸闷等症状。
5.肝主储藏血液:中医认为,肝藏血,如果肝气不调,就会影响血液的生成和储存,导致血虚、血瘀等症状。
例如,肝血不足可以引发面色苍白、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肝郁血瘀可以引发月经不调、经血颜色深红等症状。
6.肝主运动筋脉:中医认为,肝主运动筋脉,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导致筋脉失养,引发筋脉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例如,肝气郁结可以引发头痛、颈项强痛等症状;肝郁血瘀还可以导致肌肉酸痛、经络阻滞等症状。
7.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中医认为,肝和其他脏腑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肝与脾相表里关联,所以肝气郁结可以导致脾气不运,引发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肝与肾相互依存,肝肾不和可以导致肝肾阴阳不和,引发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止于
足第二脚趾处的足窍阴穴。
如何提前发现肝病的蛛丝马迹?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重 脚轻,腰膝酸软等上盛下虚之症。
三、肝风内动:最严重的病症——中风
凡是出现眩晕、麻木、抽搐、震颤为主要症状的,都成为肝风内动证。肝肾阴 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造成的气血上逆引起的上盛下虚症候,是临床上最为 常见的中风病机。 肝阳上亢:长期精神紧张、脑力劳动过度,忧思或剧烈精神刺激,暴怒伤肝或 饮食不节,酗酒;
中医讲肝之——生理功能
3、肝调节生殖功能
肝失疏泄
男子排精不畅 女子不能正常排卵、月经不调
男子阳痿、早泄ຫໍສະໝຸດ 肝藏血不足 (血不养筋)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月经期延后
中医讲肝之——生理功能
4、肝主筋,其华在爪; 5、肝开窍于目, 在液为泪;
6、胆主决断:中正之官,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
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一、肝与心:肝藏血,心行之; 二、肝与肺:主要体现在气机的调畅上; 三、肝与脾胃:木旺克脾土; 四、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
脾不升清
调节脾胃之气 促进消化和吸收
(肝气郁结)
胃不降浊
促进胆汁的排泄
中医讲肝之——生理功能
2、肝主藏血: 储藏血液、调节血量;
人卧则血归于肝;女子以肝为先天 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肝藏血不足,分布到全身其他部位的血液减少,不能满足身体的生 理需要,因而产生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症状。 肝不藏血,可以导致出血,如吐血、咳血、崩漏等病症。
五脏养生之——肝
肝 病 的危害性
香港乐坛教父 罗文
容祖儿
一、认识肝胆:
肝胆的位置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人体的右上腹,大部分被肋骨保护着,有一小部分从 右延伸至上腹正中。重量大约1.5公斤左右,颜色为红棕色。
肝胆结构图
肝脏外观分为左右两叶,血液流入肝脏的途径有 条 肝动脉和门静脉。 肝脏外观分为左右两叶,血液流入肝脏的途径有2条:肝动脉和门静脉。 肝门静脉:从胃肠道来的血液带着丰富的营养,,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加工处理。 肝门静脉:从胃肠道来的血液带着丰富的营养,,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加工处理。 ,,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加工处理 胆在肝脏的下方,像一个小气球。肝胆相照;每天有 的胆汁进入胆囊。 胆在肝脏的下方,像一个小气球。肝胆相照;每天有600ml的胆汁进入胆囊。 的胆汁进入胆囊
肝病病因临床症状——实证 一、肝郁气滞:又叫做肝气郁结症,简称肝郁症。肝失疏泄,气机瘀
滞。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所致。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易怒,胸闷,爱叹息,胸肋、小腹疼痛;或咽喉部 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或肋下肿块;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痛经。
二、肝火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或长期郁结,气郁化火所致;
乳腺疾病:痰气凝结于乳房;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痰气郁结于乳
房,结而为块,情志刺激,肿块增大;
阳痿、早泄:男子未到性欲衰退期,宗筋失养。肝之经脉,络于阴
器,宗筋聚于此,肝主筋,故阳痿、早泄与肝有密切关系; 抑郁,肝气郁久化热,或过食肥甘厚腻,积滞不化,聚湿生热,湿热经 肝经下注,宗筋驰纵,阳事不兴。
如何提前发现肝病的蛛丝马迹?
肝病病因临床症状——虚证 一、肝血虚:血液亏损,肝失濡养。多因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所致;
临床表现:面色无华,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手足震 颤,或女子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爪甲不荣;
二、肝阴虚:阴液亏损,阴不制阳,虚热内扰。多因情志不遂,气郁
化火,耗损肝阴所致;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夜盲,或两肋胀痛,面部烘 热,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常见肝病一 脂肪肝:每10人中就有1人为脂肪肝
1、肥胖型脂肪肝; 2、酒精性脂肪肝; 3、快速减肥性脂肪肝; 4、营养不良脂肪肝; 5、糖尿病脂肪肝; 6、药源性脂肪肝;
常见肝病二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 HBV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血液、母婴、性接触
四、肝胆湿热:肝胆疏泄失常,湿热内蕴。嗜食肥甘厚腻,或脾胃运化
失常,湿浊内生,湿热拥塞肝胆所致。 临床表现:两肋胀痛、口苦,腹胀,厌食油腻,大便不调,小便黄、混浊;或 面目黄,阴部瘙痒,有湿疹,或睾丸肿胀、灼热、疼痛,或带下黄臭等症。
三、 肝 胆 的 经 脉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的
大敦穴,止于期门;其分支入喉咙后 部,连接目,出于额角,与督脉交于 颠顶。
著名武侠作家 古龙
常见肝病三 药源性肝炎
1000种以上的药物对肝脏有隐性损伤; 600种的常用药物对肝脏有明显损伤,引起肝功能障碍; 解热镇痛: 消炎镇痛:如关节炎类的药物; 治疗前列腺的药物; 口服降糖药; 抗生素;
常见肝病四——肝硬化
常见肝病四—— 肝硬化
常见肝病五——肝癌
肝病并发症——肝腹水 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气滞血瘀, 致使气、血、水停积腹中
女子不孕:肝血不足,冲任失养,冲任不足,胞胎失养。
肝血亏虚,日久累及肾,形成肝肾阴血不足,虚热内生, 子宫血枯,不能成孕。
二、中医讲肝之
肝为刚脏:“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为多血少气之脏; 生理特性
四、肝的生理功能:人体的化工厂
1、解毒: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脏有病,容易发生中毒。 2、代谢: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需经过肝脏分解转换。 3、凝血:肝脏内的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中医讲肝之——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为三焦气机
升降之枢纽。
太过 不足
肝气上逆:肝气的升、动、散太过了;
疏泄气机
肝气郁:肝气的升、动、散不足;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中医讲肝之——生理功能
调节情志
太过 不足
情绪亢奋,肝火亢盛:怒伤肝、急躁,头痛,面红等;
肝气郁:心情容易抑郁;
常见肝病六——中 风
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李东垣《脾胃论》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 身不遂,语言不利等表现。 55——65岁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造成的气血上逆 引起的上盛下虚症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中风 病机。 肝阳上亢:长期精神紧张、脑力劳动过度,忧思 或剧烈精神刺激,暴怒伤肝或饮食不节,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