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全文复习资料全.docx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关关系的学科。
二、人文地理学传统范式: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
1.人地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探
讨如何适应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从地域的观点: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空间性和时间性)
3.空间分析:关注区位和空间变化,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的“地方性”和“空间性”,探
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过程的形成机理,预测发展趋势
三、近代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①环境学派: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国家的支配作用
②人地关系学派:
白兰士:人类对外界环境的主动适应。
白吕纳:细化了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实地考察和小区域研究
③区域学派
赫特纳:研究空间分布;区域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哈特向:人的世界和非人文世界之间的关联=人地关系;描述和解释区域之间差异
④景观学派
施吕特尔: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原始景观转变成人文景观的过程
索尔:文化景观:人类文化与景观的关系;人类根据其文化标准改变自然形成文化景观⑤区位理论学派
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
廖什:市场区位理论克里斯泰勒:城市区位论-中心地学说
⑥政治地理学派
麦金德:全球作为整体探讨世界政治活动规律—大陆腹地说(世界岛、腹地、边缘)
四、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
人文地理学复习提纲.docx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人地关系、区域研究和空间分析。
2.人文地理学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3.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
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4.两位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文化区(culture area):
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
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
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静态分布) 语言、民族等
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
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Z间有一
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国家、城市、行政区等。
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 )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述有一种符号作标志。民俗、信仰等。
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 )
指某文化现彖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
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迁移扩散(relocation diffusion)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具有奠基意义。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大主题:
1.人地关系的传统、
2.区域研究的传统、
3.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地理学产生于古希腊。
埃拉托色尼:古希腊著名学者,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
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地理学家,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卡尔·李特尔一起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致力于探索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论思想的引入者,提出对人地关系系统理论,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维达尔·白兰士: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提出人地关系理论和区位人文地理研究。
3.3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1949-1979年,地理学科全盘学习苏联的理论与方法,经济地理学快速发展。
2)1980-1990年,中国地理学复兴阶段。
3)1990年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各分支学科发展迅速。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任务及对社会的贡献
一,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组织及其空间差异,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民俗(民间文化):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
城市化: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农业;狭义上指耕作农业,广义上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谱系分类法是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将世界上的语言比拟为具有生物学上的亲属关系,认为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具有相同的起源,并按其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类别,列出详略不等的语言分类表。
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由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十个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达罗毗荼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尼日利亚-刚果语系、科依桑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
城市体系: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通过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而结合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世界人口分布一般规律:根本特征:分布不平衡
1)人口分布有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
2)世界上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资源条件、能源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城市化的机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参考题
第一章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答: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其中社会性就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体现:①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它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因素。②其社会性还突出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研究要用历史分析方法,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
第二章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
自然地理学把地球表层系统作为其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研究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②区域研究;③空间分析。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①社会性;②区域性;③综合性;④复杂性。
自然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亚历山大·冯·洪堡;
人文地理学之父:卡尔·李特尔。
今后人文地理学重点聚焦任务: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②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③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③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④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⑤文化景观。
①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分为三类:I.形式文化区;II.功能文化区;III.乡土文化区。
I.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II.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III.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地理学?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地理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研究。
3.地理学的性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元论的科学观,是综合的两类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科学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4.地理学传统的科学体系:传统地理学是单一层次的,或者说平面的。一般的说,仅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特征分为系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大类。局限于理论层次。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6.人文地理学科特性: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7.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①人地关系的传统②区域研究的传统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8.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b.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
c.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
③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9.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人文地理问题?
判断原则:一横加一纵,“一横”指人文事物的空间分布。“一纵”指人文事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之间的纵向关系。
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人文地理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按二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按三分法分为自然地
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
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二、区域研究的传统。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
4、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
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被人称为“地理学之父”。
5、德国洪堡和李特尔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6、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
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7、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该书全
文虽只1200字,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九州的山川、土壤、物产、田赋、交通、贡品以及少数民族,反应了当时我国各地的人文和经济面貌。
8、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的贡献有:一是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
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9、近代人文地理的代表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勇、张其昀、李旭日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地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古代地理学:地理思想的萌芽到19世纪上半叶,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
几代地理学:世界上设置地理学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进入近代科学阶段,形成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等;
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了对近代地理学的革命时期。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内部,
地理学的分类:一是以研究对象的不同: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或者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p2)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地球表面是人类生存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人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题,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国内地理学界对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有很多认识,主要有三种认识:
1、李旭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文化想先
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
科学,这种研究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活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形成
的现象的分布和变化;
2、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文
事象区域联系,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空间差
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吴传钧、陆大道: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
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
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学一人地关系为基础理论,重点研究“人-地”间相互关
系、相互适应的规律和人地关系地域体系的调控优化,为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重点
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三个时期
1、古代地理学(自远古地理思想的萌芽—19世纪上半叶):描述为主;
2、近代地理学(大学设置地理讲座或地理系——二战结束):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现代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以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二、地理学研究对象
当代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自然要素(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生物)和多种人文要素(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社会制度)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所组成的一个综合体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
1)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2)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3)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2、区域性:
1)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2)重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3、综合性
1)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2)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在于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构想。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复习资料.doc
1)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 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 边界的文化区。特征:(1)相对一致的外围区,边界模 糊的过渡带(2)自然状态的形式。
2)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 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 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 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2.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P26-P28)
(1)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 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 大。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扩散速度的差异性。分为: 接触(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
人文地理学的特性(P5):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第二节
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人(p6):
德国地理学家
亚历山大•冯•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卡尔•李特尔(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 关系)
他们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近代人文地理的发展(P7)
主要外在动力(P7) (1)通过地理大发现和一系列探险 活动…;(2)科学革命带来的冲击…;(3)其他学科进 步对地理学的推动…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P47)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文化生态学:就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文化整合:不同的文化通过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在内容与形式、性质与功能上趋于一致的过程。
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市体系: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人文地域系统:由地球表面上的各种人文地理要素(或人文事象)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文化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称为文化生态学。
农村聚落体系:是由村庄和集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农村聚落综合体。
旅游活动:指以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和发展为依托,由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地:一定的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旅游地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又被称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胜地。
示范效应: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之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性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人地关系的总规律,普及生态伦理;2)、改造现今充满对抗的社会关系与国际关系;3)、利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为国家建设服务;4)、研究西方人文地理学,借鉴其新手段和新方法,学习他们的有用经验。
4、人地关系的概念: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内容,要求我们在人地关系中认识人地系统,探讨如何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科学地协调人地关系。
5、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1)、地域性——地理学科的灵魂,人文地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差异;(2)、社会性——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影响人文现象的分布最基本因素,人文现象分布的历史动态性;(3)、综合性——学科属性所决定;(4)、复杂性——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6、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人文地理学,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
7、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研究者进入被调查对象所处的区域;
2)、比较与分类——区分人文现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常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方法;
3)、类比、归纳与演绎;
4)、分析与综合;
5)、应用“老三论”和“新三论”(1)、“老三论”:应用系统论、引入信息论和控制论;(2)、“新三论”: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
陈慧琳《人文地理学》(WORD版)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
本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类各种活动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构建教材体系,按人地关系主要领域和问题设置章节,建立一个联系各人文地理要素或现象的解释体系,以探讨和总结人地关系,是一部通论性的人文地理学教材。
本教材与目前中学使用的新教材密切结合,特别适合作为师范院校大学本科地理专业的人文地理学教材,也可作为非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公共课程教材,还可供中学地理和环境教育课的老师以及经济、规划等专业人员作参考。
成员及分工
主审陈才
主编陈慧琳
副主编黄成林郑冬子
绪论陈慧琳贵州师范大学第一章陈慧琳贵州师范大学第二章黄成林安徽师范大学第三章梅林东北师范大学第四章李诚固东北师范大学第五章陈亚颦云南师范大学第六章殷红梅贵州师范大学第七章彭贤伟贵州师范大学第八章周国富贵州师范大学第九章秦丽杰东北师范大学
吴贞丽东北师范大学第十章郑冬子信阳师范学院
前言
这本《人文地理学》教材是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学生及大学非地理专业普及人文地理科学教育的新教材。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人地关系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两者之间构成的关系体。人地关系的性质、内容、结构、演变深刻地影响着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在刚刚结束的20世纪里,尤其是该世纪中后叶,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强调人地关系理论体系在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显得十分必要。然而,我国的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传统是强调分支学科和经验知识介绍,忽视基本理论教学。怎样将这一强一弱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是摆在人文地理教学改革面前的实际课题。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庞大,如果仅将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基本内容集中于同一本教材内,难免结构繁杂、论述冗长,不利于理论的完整表达和探讨。因此,迫切需要一本理论性或者通论性的基础教材,以便更好地显示出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层次,有利于大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科体系的全面认识。在这方面,这本教材做了实质性的工作。
人文地理学 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古代地理学地理思想萌发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描述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近代地理学设置大学地理讲座到二次大战学科内部不断分化
现代地理学地理学革命时期(计量革命、理论革命、行为革命)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三大主题):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统一性、区域性、综合性第二节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
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麦金德,政治地理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是英国地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创立了一项世界观点。他以提出“大陆腹地说”的全球战略观念而闻名于世。
他把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把世界岛最僻远的地方称为“腹地”。
地理学三原则:因果原则、综合原则、范围原则。
促使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的主要外在动力:地理大发现和探险活动、科学革命带来的冲击、其他学科的进步对的推动。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环境学派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德国)
人地相关学派白兰士(法国)、白吕纳
区域学派赫特纳(德国)、哈特向(美国)
景观学派施吕特尔(德国)、索尔(美国)
美国近代人文地理思想源于德国。
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计量革命、行为革命、方法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可编辑 .
王恩涌《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
(一 ) 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
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 解析:
(三 )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3.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19 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
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 .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
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
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专业 .专注.
.word 可编辑 .
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
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
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
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
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
(1)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2)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
发扬了他的思想。
(3)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
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4)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5)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5.简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近代人文地理学:
公元前 500 年左右,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
汉司马迁著《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卷,
汉班固著《汉书》中专辟《地理志》,
明末的《徐霞客游记》。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竺可桢等,
竺可桢等人的推动下,中国近代地理学在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得到了发展,
(3)文地理学的发展:
.专业 .专注.
.word 可编辑 .
.1949-1979年,是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时期,
1980-1990 年,是人文地理学复兴的阶段。1979年末中国地理学在广州召开第四届全国大会,李旭
旦首先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口号,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
1990 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提高阶段。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一 ) 名词解释:
1.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性或具有文化特性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
化区。
2.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区的
文化区。(特征:具有一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以及边界较
为模糊的过渡带,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
3.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的某种功能的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
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5.文化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后,一直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扩大,有的缩小。文化扩散分
为:扩展扩散,迁移扩散。
6.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
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与环境之间,各种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7.文化景观:即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
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8.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差异,国家和地区文化景观的差异都是由地理环境或自然条件决定的,认
为决定社会的发展不是“神的意志”,而是地理环境。它强调了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二) 解析:
.专业 .专注.
.word 可编辑 .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2)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
(3)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
(4)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
(5)文化景观。
2.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
(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3.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并评述各自的优缺点。
(1)环境决定论 :它强调了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这是近代地理学前期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前提,但
这个理论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各种因素之间复杂关系,因此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受到许多
批判,影响大为削弱。
(2)可能论:摈弃了环境决定论者的“必然论”,改为“或然论”,强调人在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方面的选择
能力。
(3)适应论: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他们的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及
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又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
的课能性。
(4)生态论:认为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学的科学”,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性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
象,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5)环境感知论:
(6)文化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