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化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创新化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介绍了创新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种策略:情感策略;方法策略;氛围策略;知识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
为此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
根据我们多年的创新教育实践,常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情感策略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
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
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
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化学史的考察,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
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方法策略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
方法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
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
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
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
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
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统一的学习方法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等等。
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对实验装置运用缺点列举法、特性列举法等创新技法进行改进;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运用大脑风暴法、力行法等创新思维方法进行解决等。
如运用这些方法训练后的学生,在学习高一化学
时,制取no的实验设计方案多达20多种。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绝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要遵循它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好的,无论这种教学方法被标榜得多么“先进”。
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
”有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被指为不讲规矩,其实只是教学方法传统一点而已。
也许有些领导和老师认为她的教学方法不好,但是在他的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形式,没有为了追求好看而追求热闹,然而却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朴素、本真,教学目的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明确。
三、氛围策略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
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
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
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
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
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
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三是个性化。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
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
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热潮冷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把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后,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另外讨论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都是创设创新氛围的好方法。
四、知识策略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基点,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
知识策略就是在创新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
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掌握创新方法。
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归纳和综合,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引导学生把高中生物、地理、化学、物理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当地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其对策。
这样以知识为载体,
从“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这样的学生才不是“仓库型”人才,才能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