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培训汇总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必须有法律规定明确禁止;(3)犯罪必须受到刑罚处罚。

3.刑罚的种类及适用: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刑罚的适用应当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人的个人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4.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主观方面包括犯罪人的故意和过失。

5.犯罪的责任:

犯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包括刑罚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应当依法予以减轻或者免除。

6.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自我辩护、以证据为依据、公开和公正、快捷和有效等原则。刑事诉讼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排除非法证据,保护证人和律师的权利。

犯罪是一种违反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质。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

而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也应负刑事责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而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犯罪的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做准备工作,制造条件。犯罪预备也是犯罪行为,但犯意表示不构成罚罪。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根据《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常见问题解答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常见问题解答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常见问题解答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常见问题解答

一、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对于法律常识的了

解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针对法律基础知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律相关事宜。

二、合同相关问题解答

1. 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在一定条件下达成的约定。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通常包括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履行

方式、违约责任等。在签署合同前,双方应该充分了解合同的各项内容,并确保达成的约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合同的成立主要有三个要素,即要约、承诺和对价。要约是指一

方明确地表示愿意与对方建立合同关系的意思表示;承诺是指对方对

要约所提出的条件做出的接受或同意的回应;对价是指合同双方互相

给予对方以回报。

3. 如果合同的一方没有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即发生违约,另一

方通常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对于违约行为会给

予相应的补救措施,如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履行合同、解除合同等。

4. 合同的解除一般需要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根据合同约定的程序

进行。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也可以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三、劳动合同问题解答

1. 劳动合同是雇主与雇员之间达成的就业关系的法律依据。双方应

该明确约定劳动内容、工资待遇、劳动条件、工作时间等,以保障劳

动者的权益。

2. 劳动合同一般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两种

形式。前者规定工作期限,后者未规定工作期限。

3.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通常情况下,双

方应提前通知对方,如果解除违反了合同约定,一方应向对方支付经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1.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一、法律的定义和分类

1.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保护人民利益,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性行为准则。它

是由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制定的法律文件进行制定和颁布的,是国家权力和国家的意志具体

化的产物。

2. 法律的分类

法律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宪法法律、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商法等。

二、法律的职能和意义

1. 保护人民的利益

法律是国家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保护人民的生命权、

财产权、人身权等权益。

2. 规范社会行为

法律规定了国家的行为标准,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制约和打击,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

会秩序。

3. 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法

律依据。

三、法律的基本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必须以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

2. 平等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对一切人平等适用。

3. 公正原则

法律是公正的,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法律责任和法律面临的挑战

1. 法律责任

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会面临法律的追究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2. 法律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法律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司法公正、执

法效率等问题。

五、如何遵守法律?

1. 自觉守法

作为公民,应当自觉遵守法律,不得从事违法行为,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2. 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3. 定期参加法律培训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一、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法律领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原

则和规范。它涵盖了法律体系、法律权利与义务、法律适用和争议解

决等方面的内容。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个人和组织

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法律基础知识进行汇总,以帮助大家更好

地理解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二、法律义务

1. 法律义务的基本概念

法律义务是指在法律规范下,个人或组织必须遵守、履行或承担的

责任或义务。它是通过法律制度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限制,保护公共

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法律义务是法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

2. 法律义务的种类

法律义务可以分为一般法律义务和特殊法律义务。一般法律义务是

指适用于全体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特殊法律义务是指特定身份、地位或行业的人员需要承担的义务,如

医生的医疗保密义务、律师的代理义务等。

3. 法律义务的内容

法律义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如合同义务、财产义务、劳

动义务、家庭义务等。合同义务是指合同双方在合同订立时约定的、

需要履行的义务;财产义务是指对财产进行管理、保护和合法使用的义务;劳动义务是指雇主和劳动者之间产生的劳动关系中需要履行的义务;家庭义务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扶养、教育和关爱等义务。

三、法律责任

1. 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时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它是法律体系通过强制措施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之一。法律责任有正面的约束作用,可以通过强制手段保障法律的实施和效力。

2. 法律责任的种类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知识的掌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还是企业主,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都能够帮

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因此,进行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同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合同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商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法律工具。它是

通过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规定了各自

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具有以下基本要素:意思表示、合法、真实、自愿、平等、有偿、有因地保障。

二、合同的种类

根据合同的不同目的和内容,合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购销合同、租赁合同、劳动合同等。各种类型的合同都有其特殊的法律规定和约定,对于当事人来说,了解不同合同类型的特点和法律要求是至关重

要的。

三、合同的成立和履行

合同的成立需要符合一定的法律要求,包括合法的对象、真实的意

思表示、形式规定等。一旦合同成立,当事人就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

进行履行。履行合同时,需要注意合同履行的地点、时间、方式等,

同时应保证合同履行的真实、准确和按时进行。

四、合同的解除和违约责任

当某个当事人无法或不愿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时,合同可能会被解除。解除合同时,当事人应按照合同及相关法律规定办理解除手续,并承

担相应的解除责任。另外,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或未按时履行合同义

务时,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和支付相关违约金等。

五、法律纠纷解决方式

当发生法律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解决。诉讼是指通过起诉等程序,将法律纠纷提交给法院处理。仲裁则是通

过仲裁机构进行公正、公平的裁决。调解是由第三方调解员协助当事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1. 概述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概述一些常见的法律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对法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法律的分类

法律可以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公法是指调整国与国、国与公民等公共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是调整私人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民法、商法、劳动法等。

3. 宪法

宪法是最高法律法规,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通常包含国家的目标、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国家机构和权力的组织等内容。

4. 刑法

刑法是调整犯罪行为的法律规范。它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不同罪名的刑罚以及刑事责任等。刑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共利益。

5. 民法

民法是调整私人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它规定了财产权、合同权利、婚姻家庭关系、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民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权利

和维护社会稳定。

6. 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权力行使的法律规范。它规定了行政机关

的组织结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诉讼程序等。行政法的目的是

保证行政机关的合法性和行政决策的公正性。

7. 劳动法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它规定了

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工资与福利等。劳动法

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8.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法律规范。它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规定了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和侵权纠纷

解决等方面的法律规则。知识产权法的目的是鼓励创新和保护知识产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系统、法律原理和法律实践的了解和

认识。这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法律知识,它有助于人们合法维权、履行法律义务、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下面是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汇总。

一、法律系统

法律系统是由法律组成的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劳

动法等具体法律的组合。这些法律通过立法程序制定,是国家行使权力和

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法律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二、法律原理

1.法律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社会地位、财富背景、种族、性别等差异。

2.法律正当程序原则:在实施法律的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保障当事人享有辩护权、听证权、申诉权等权利。

3.法律保障权利原则:法律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

权等各种权益。

4.法律自由原则:公民享有的权利不得被非法限制,除非法律本身对

这些权利进行了限制。

三、法律实践

1.合同法: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旨在约束双方的行为并实现

互利互惠。合同法明确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违约等规定。

2.刑法: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及其刑罚。刑法意在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3.行政法:行政法主要调整行政行为,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行政法主要涉及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内容。

4.劳动法: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四、法律维权

法律维权是公民对非法侵害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过程。维权可以通过正当程序提起诉讼、申请仲裁、提出投诉或举报等方式进行。法律维权需要依法制定的法律规定,合理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一、引言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法律问题。本文将为您汇总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以帮助您在需要时能够正确应对法律挑战。

二、法律的分类

1. 刑法

刑法是犯罪行为和刑罚的规范体系。它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的刑罚。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惩罚犯罪分子,同时给予受害者公正的补偿。

2. 民法

民法是对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它包括了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民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3. 行政法

行政法是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它规定了政府如何行使权力以及如何保护公民的法律权益。行政法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的廉洁和公正。

4. 宪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书,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组织的基础。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法律的原则

1. 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是指依法治国,国家的一切行政、司法和社会活动必须在

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法治原则的核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

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2. 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法律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法律的制定、实施和

适用都要是公正的,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3. 保护原则

保护原则是指法律要保护个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侵权行为的

发生。同时,法律也对犯罪行为进行制裁,保护社会的安全与秩序。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的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表达
第十二页,共八十四页。
二、法的作用
1、法的标准作用 〔1〕告示作用:向社会传达国家(guójiā)的意志和态度,宣告作用。 〔2〕指引作用:法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3〕教育作用: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4〕评价作用:法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5〕预测作用:法具有对于人们之间将要如何行为能够预料和估计。 〔6〕强制作用:法可以通过制裁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第十五页,共八十四页。
〔二〕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全部的现行法律标准,按照一定的
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 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 类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它是法律体系中相对 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组成局部。法律部门中又包含不 同层次的法律、法规(fǎguī)等标准性文件,同类标准 性法律文件是构成该法律部门的根本单位。
第二十八页,共八十四页。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比方,按照(ànzhào)国际惯例,在中国领陆上建立 的外国驻华大使馆、领事馆等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 的地域,不适用中国法律;
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在香港和澳门,只适用特别行
政区的根本法和选举法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的大局部法律都不适用;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政治权利
特殊权利能力 某些民事权利
B 法人:法人成立——解散或撤销时消灭。
P6分析问题
2.行为能力
A定义: 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身 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B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关系: a 具有行为能力首先必须具有权利能力。 b 权利能力却并不意味着一定具有行为能 力。
(三)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 的对象或标的。 思考:人可以做为客体吗?为什么?
物 精神财富
行为结果

除人们个人身体以外的、凡能满足社会生活需 要的,并且有可能为人们所支配或控制的一切 自然物和劳动创造的物 。 精神财富 指人的脑力劳动的成果,如著作、发明、创造等。
法院经过调查,发现该空调的启动装置由 于质量问题被烧坏,导致空调无法正常工 作。该商场卖出的该批产品均存在类似质 量问题,且已经有多位顾客上门要求调换 产品,但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明知出售 的是有质量问题的空调,仍然在未向顾客 说明的情况下将商品售出。根据民法中有 关条文规定,对商场出售有质量问题的商 品未予声明的,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两 年。
法与道德的关系
周某
2000年6月1日
2000元人民币 “清新”牌空调机
某商场
商场收款后开好发票,并将空调送到周某家中 为其免费安装好,承诺保修一年。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无论是作为普通公民,还是作为企业家或职场人士,了解法律基础知识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遵守法律法规。因此,进行一次关于法律基础知识的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法律的定义和分类

法律是指对社会行为进行约束和调整的规则和准则的总称。法律可以分为民法和刑法两大类,其中民法主要涉及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民事关系的调整;刑法则规定了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处罚。

二、法律的形成和修订

法律的形成主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法规三种方式。立法通过国家权力机关进行,司法则是通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形成的案例成为法律的一部分。行政法规则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进行的具体规定。当法律出现问题或需要调整时,可以通过立法程序进行修订。

三、合同法基础知识

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交易形式,了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能够使我们在签订合同时避免风险。合同主要包括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和变更等内容。同时,合同法还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当合同出现问题时,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劳动法基础知识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尤为重要。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工资和工时、社会保险等方面

的规定。在面对工作中的纠纷时,了解劳动法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五、知识产权法基础知识

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财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和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六、合规和风险防范

法律知识培训

法律知识培训

我们都要深入了解哪些法律法规?
三、《劳动合同法》 (1)立法背景 ✓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出现劳动争议后劳动者的 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 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关系 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 ✓ 用人单位利用自己在劳动关系 中的强势地位 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们都要深入了解哪些法律法规?
法学基础理论
5、法的渊源 特点: (1)国家机关制订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法的 主要渊源; (2)习惯和判例只有在国家明确认可的情况 下才具有法律渊源的意义。
法学基础理论
5、法的渊源: 种类: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5)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规章(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8)国际条约(9)其他法的形式
(2)立法意义 ✓ 制定劳动合同法是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 系的需要。 ✓ 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的需要 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需要。 (3)与《劳动法》的关系
我们都要深入了解哪些法律法规?
(4)《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内容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 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法学基础理论
6、我国的法律体系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2)民商法 (3)行政法 (4)经济法 (5)社会法 (6)刑法 (7)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
我们都要深入了解哪些法律法规?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1. 介绍

本文档是一份法律基础知识培训资料,旨在帮助员工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2.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是由国家依法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法律的基

本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规范经济活动等。

3. 法律的层级

3.1 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一个国家政权组织的基本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3.2 法律

法律是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文件。法律一般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

3.3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组成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文件。主要规范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责、公民的行政权力和义务等。

3.4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文件。主要规范地方事务、经济活动、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5 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是各部委或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文件。主要规范各自的管理范围内的事务。

4. 法律的基本原则

4.1 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是指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活动受法律的制约和规范,保证公民的自由和权益得到保障。

4.2 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其身份、地位和财富状况,都应当受到同等对待。

公正原则是指法律的制定、适用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公正、公平、公开,保障各方权益的合法和平衡。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教程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教程

法律基础知识培训教程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全面的法律基础知识培训教程,以帮助读者了解和理解法律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无论你是在法律专业领域工作的从业者,还

是普通公民,都可以从本教程中获益。

2.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

2.1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一套由国家或其他法定机构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原则,旨在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并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秩序。

2.2 法律的分类

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立法法律:由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如宪法、法律法规等;

•判例法律:由法官通过裁判案件时形成的法律规则;

•行政法律:由行政机关制定和执行的法律规则,如行政命令、规章等;

•契约法律:基于合同关系而产生的法律规则。

3. 法律制度和法治社会

3.1 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系统的法律结构,

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共

同协作,旨在规范和保护社会成员的权益和义务。

3.2 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指的是一个以法律为基础,法律得到

全面尊重和执行的社会。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普

遍适用,公正和平等的法律制度保证了公民的权

利和自由。

4. 法律的基本原则

4.1 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规定了一切行为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合法进行。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2 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意味着法律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适用的。不论一个人的身份、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法律都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人。

4.3 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法律的核心原则之一,它确保法律的实施是公正和公平的。法律应当不偏不倚地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和利益。

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一):刑法基础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国家用来规范与制裁犯罪行为的法律准则的总称。刑法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实现法律公正。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任何人在犯罪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作为依据,才能予以追究和量刑。

2、罪刑相适应原则:犯罪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是量刑的根据。

三、犯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犯罪主体一般是指自然人,但公司、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犯罪主体。

2、犯罪客体:犯罪所针对的对象,分为法定客体和事实客体两种。

3、犯罪的要件:犯罪的要件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两个方面。

四、犯罪类型

1、从轻或减轻处罚类犯罪:包括犯罪预备、自首、立功以及犯罪时的紧急情形等。

2、普通犯罪:包括盗窃、敲诈勒索、抢劫、强奸等。

3、严重犯罪:包括贪污受贿、走私、危害国家安全等。

五、违法和罪行的区别

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禁止性规定,而不能

构成犯罪行为。罪行指的是违反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禁止性规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其法律后果是依照刑法规定进行惩罚。

最后,刑法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利益。

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二):劳动法基础

一、劳动法的基本概念

劳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目的,规范劳动关系

的法律规定的总称。劳动法的实施,不仅可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也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民事行为 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2、必须是将来不确定的事实。 3、条件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如果是法律规定的,如法律行为的 成立条件、生效条件,不属于此处所谓的“条件”。 4、条件必须合法。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民事诉讼: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 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民事诉讼与调解、仲裁相比的特点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民事诉讼的原则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法院调解自愿 •合法原则 •处分原则 •辩论原则 •检察监督原则 •支持起诉原则
诉讼时效是指债权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 而失去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制度。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诉讼时效的种类
1、普通诉讼时效 2、短期诉讼时效的 3、长期诉讼时效 4、最长诉讼时效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目录
第一篇 法律的理论 第二篇 法律行为制度 第三篇 代理制度 第四篇 诉讼时效制度 第五篇: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代理的种类
法定 委托
指定
代理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无权代理——原因
无权 没有代 超越代 代理权
理权
理权 已终止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无权代理——后果
追认
后果
催告
撤销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表见代理——概念
表见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
代理权终止后的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 行的民事行为在客观上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 而实施的代理行为。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表见代理——构成条件 1、无权代理权。 2、第三人在客观上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 3、第三人主观上是善意的且无过错。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目录
第一篇 法律的理论 第二篇 法律行为制度 第三篇 代理制度 第四篇 诉讼时效制度 第五篇: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诉讼时效的概念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
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3、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4、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5、乘人之危所为的单方民事行为 6、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7、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8、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9、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民法通则》中创设的民事行为
效力 待定
无效
可变更、 可撤销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行为的成立
当事 人
意思 表示
标的
民事行为 的成立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行为的生效
实质有效 法律行为的生效
形式有效
主体有效 意思真实 不违反公序 口头 书面 推定 沉默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无效民事行为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代理的概念 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 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委托 收购 的公司。 在代理权限 内,以被 的名义与 签订了收购合同,由 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 承担。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代理的特征
1.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 3.代理人是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 4.代理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三)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四)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的体系
大陆法系
普通法系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的渊源
宪法 法律(XXX法) 行政法规(XXX条例) 地方性法规(XXX规定、决定、条例) 部门规章(XXX办法) 司法解释(XXX解释) 国际条约或协定(XXX条约)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的体系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刑法 行政法 民商法 经济法 社会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的主体
公民
法人及 其他组

国家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
法律关 系的内

义务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关系的客体

智力 成果
客体
行为
人格 利益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讲座
法律基础
主讲:罗砚律师
四四川川宏宏成成律律师师事事务务所所
目录
第一篇 法律的理论 第二篇 法律行为制度 第三篇 代理制度 第四篇 诉讼时效制度 第五篇: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目录
第一篇 法律的理论 第二篇 法律行为制度 第三篇 代理制度 第四篇 诉讼时效制度 第五篇: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
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
事件
法律 事实
人的 行为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目录
第一篇 法律的理论 第二篇 法律行为制度 第三篇 代理制度 第四篇 诉讼时效制度 第五篇: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 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
1.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2.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 3.是一种合法行为。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视为条件已成就; 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指当事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将期限的到来作为效力发生 或消灭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解除期限 的民事法律
行为
附延缓期限 的民事法律
行为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目录
第一篇 法律的理论 第二篇 法律行为制度 第三篇 代理制度 第四篇 诉讼时效制度 第五篇: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
பைடு நூலகம்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1.合议制度。 2.回避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
四川宏成律师事务所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由于行为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自由,导 致非真实的意思表示,可由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 构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
1、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或者
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