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数学竞赛概述

合集下载

数学竞赛题目解析: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数学竞赛题目解析: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数学竞赛题目解析: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引言数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学科,可以培养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数学竞赛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本文将解析这一竞赛的题目,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解题技巧。

第一部分: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概述H2: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目的和历史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个国际性的数学竞赛,面向高年级的中学生。

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该竞赛由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组织,自1959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数学竞赛。

H2:竞赛的组织方式和分级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初赛和决赛。

初赛由各个国家组织,参赛者需要通过初赛的考试才能晋级到决赛。

决赛则由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统一安排,来自各个国家的优秀选手会齐聚一堂,展开激烈的竞争。

H2:竞赛题目的特点和难度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目通常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性。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其中许多题目需要用到创造性的思维和巧妙的设想。

题目的种类也非常广泛,涵盖了数论、代数、几何和组合数学等多个数学分支。

第二部分:竞赛题目解析H2:数论题解析数论题是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数的性质和关系,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

解决数论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数学方法,有时还需要一些创新的思维。

H2:代数题解析代数题是另一类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利用代数公式和方程来解决问题。

这类题目有时需要进行多步推导和变形,学生需要有良好的代数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理清思路和进行适当的化简是至关重要的。

H2:几何题解析几何题是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较为困难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几何图形和性质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几何定理和方法进行推理。

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原创版)
目录
1.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概述
2.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组织形式
3.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竞赛内容
4.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参赛对象
5.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意义
正文
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简称中学奥数,是一项面向全球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活动。

它旨在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等各个层次的比赛。

其中,国家级比赛是最高水平的比赛,选拔出的选手将代表我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这些比赛的组织和管理,通常由各地区的教育部门和数学学会共同负责。

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竞赛内容涵盖了初等数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组合、数论等。

竞赛题目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类。

个人赛主要测试选手的数学技能和解题能力,团体赛则侧重于选手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参赛对象主要是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

对于参赛选手来说,参加奥数比赛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拓宽视野,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次,它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数学教育的重视,推动初等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最后,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项对中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

小学数学竞赛课程大纲

小学数学竞赛课程大纲

小学数学竞赛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206028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28学时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数学竞赛是一种数学教育活动,在小学阶段有各种级别、各种形式的小学数学竞赛活动,旨在提强化数学教育,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发现和重点培养有数学潜力的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数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的师范生提高对小学数学竞赛有正确的认识,掌握研究小学数学竞赛的一般方法,提高师范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师范生从事小学数学解题研究和教学的能力。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在本科三年级开设。

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小学数学竞赛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研究小学数学竞赛的方法、能运用解题方法提高解决小学数学竞赛问题的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已有解题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了解有关解题的理论知识。

知道数学竞赛题目的来源、类型,掌握解题的常用程序、方法和技巧,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课程可以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提供必要小学数学解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师范生走上讲台,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是师范生进一步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的必要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以发展师范生数学解题能力为主要目标,加深师范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为本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课程内容以小学数学课内外知识为基础,选择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为载体,探讨小学数学竞赛解题的重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初步培养开展解题研究和教学的能力。

本课程共计28课时,前两节课以介绍数学竞赛的意义和重要性为主,为学生学习后面内容打下基础,接着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探讨各种重要的小学数学竞赛解题方法为主,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内涵,使用步骤和如何应用。

第二部分探讨不同内容领域的小学数学竞赛题及其解题方法。

课程教学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相互讨论为主,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查。

初中数学竞赛讲义 第一章 整数

初中数学竞赛讲义 第一章 整数

第一章 整数一、自然数的十进制表示数的进位制很多,常用的是十进位制,简单地说,就是用十个不同的数字符号(0,1,2,3,4,5,6,7,8,9)和由低向高位“满十进一”的位制原则,就可以写出一切自然数来.对于一切十进位制的自然数,都可以用其各位上单位的和的形式来表示,如:510910*********3+⨯+⨯+⨯=,对于任意自然数N ,都可以表示为:01221110101010a a a a a N n n nn +⨯+⨯++⨯+⨯=-- 的形式,这里0121,,,,,a a a a a n n -各表示0到9这十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但0≠n a . 有时还把该自然数N 表示成0121a a a a a n n -(0≠n a ),在上面加一横,意在避免与0121,,,,,a a a a a n n -的乘积发生混淆.例1.一个六位数的最高位是1,若把1移作个位数,其余各数的大小和顺序都不变,则所得的新六位数恰好是原数的3倍,求原六位数.例2.设n 为正整数,计算 99999个n × 99999个n +199999个n例3.试问,是否存在整数ab 和cd ,使得abcd cd ab =⋅?二、奇数与偶数一个整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概念: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就叫做奇数.我们常用n2表示偶数,用12+n或12-n表示奇数(n为整数).奇数偶数的常用性质:(1)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2)奇数个奇数相加,其和为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其和为偶数;任意多个偶数相加,和总为偶数;(3)任意多个奇数相乘,积为奇数;任意个偶数相乘,积为偶数.推论:奇数的正整数次幂是奇数,偶数的正整数次幂是偶数,(4)若干个整数的积为奇数,则每个整数都为奇数;若干个整数的积为偶数,则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5)两个连续整数,必有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的和是奇数,积是偶数. (6)若a是整数,则a,a-,a具有相同的奇偶性;(7)若a,b是整数,则babaabbaba-+--+,,,,具有相同的奇偶性.例4.在2010个自然数1,2,3,…,2010的每一个数前面任意添加“+”号或“-”号,然后将这2010个整数相加,请你判断,最后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例5.已知cba,,中有两个奇数,一个偶数,试判断()()()321+++cba的奇偶性.例6.计算:()223521+-例7.已知y x ,均为一位正整数,且满足y x y x 9292=⋅,求y x ,的值.例8.已知自然数y x ,满足606341993=+y x ,求xy 的值.例9.某次九年级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5分,不答得1分,答错扣1分. 求证:不论多少人参赛,全体学生的得分总分一定是偶数.三、整数的整除(1)定义:设a ,b 是整数,0≠b ,如果有整数p ,使得bp a =,那么称a 能被b 整除,或称b 整除a ,记作a b .又称b 为a 的约数,a 为b 的倍数.如果a 不是b 的倍数,则称整数b 不整除a ,或称a 不能被b 整除.(2)整除的常用性质: ① 若b a ,c b ,则c a .② k 是任意整数,若a b ,则ka b . ③ 若b a ,c a ,则()c b a ±. ④ 若ab m ,()1,=a m ,则b m .⑤若mb,则[]ma,ma,.b⑥若mb,且()1a,mab.a,则m,=b(3)整数整除的常用判定方法:①若整数M的个位数是偶数,则M2.②若整数M的个位数是0或5,则M5.③若整数M的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则M3;若整数M的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则M9.4;④若整数M的末两位数是4的倍数,则M若整数M的末两位数是25的倍数,则M25.⑤若整数M的末三位数是8的倍数,则M8;若整数M的末三位数是125的倍数,则M125.11.⑥若整数M的奇位上数字之和与偶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是11的倍数,则M例10.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中间插入一个数字后,这个两位数就变成了一个三位数,且该三位数是原来两位数的9倍,则这样的两位数有多少个?例11.若78N=是一个能被17整除的四位数,求x.2x例12.从1到2000这2000个数中,有多少个数既不能被4整除,又不能被6整除?例13.五位数xy 538能被3,7,11整除,求22y x -的值.例14.已知整数45613ab 能被198整除,求a 与b 的值.四、质数与合数(没有说明的情况下,只在正整数范围内讨论)如果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只能被1和其本身整除,就把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如果还能被1和本身以外的数整除,就称其为合数.(负数的绝对值是质数的话,这个负数也是质数,在后面的章节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只在正整数范围内考虑质数合数) 特别注意的是:1即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五、质因数的分解我们经常把一个大于1的整数分解为若干个质数的连乘积形式,这就是所谓的分解质因数,乘积中的每一个质数,都叫做这个整数的质因数.关于质因数分解有以下定理:算数基本定理 任意一个大于1的整数N 都可以分解为质因数的乘积.如果不考虑这些质因数的次序,那么这种分解是唯一的.通常可以表示成以下形式:n n p p p N ααα 2121=()*在上式中,n p p p ,,,21 都是质数且互不相同,n ααα,,,21 都是正整数.这种分解式称为 正整数N 的标准分解式.例如540的标准分解式是53254022⨯⨯=.推论1(约数个数定理) 如果对于大于1的整数N ,其标准分解式如()*式所示, 那么N 共有正约数()()()11121+++n ααα 个,这些约数包括1和N 本身.推论2 如果对于大于1的整数N ,其标准分解式如()*式所示,那么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的充要条件是n ααα,,,21 都是偶数,即N 的正约数个数是奇数.由此可以得到 质数的如下整除性质:(1)p 是质数,b a ,都是整数,如果ab p ,则a p 或b p ,特别地2a p 时,a p ; (2)n p p p ,,,21 是不同的质数,a 是整数,如果a p 1,a p 2,a p n , ,则a p p p n 21.例15.已知质数q p ,满足3153=+q p ,求13+q p 的值.例16.3个质数之积是这3个质数之和的17倍,求这3个质数.例17.已知p 是质数,36+p 也是质数,求4811-p 的值.例18.写出30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得个个都是合数.例19.360能被多少个不同的正整数整除.例20.写出在100以内的具有10个正约数的所有正整数.例21.求392的标准分解式,并求其全部正约数的和.例22.已知三位数abc是一个质数,如果将这个三位数重复写一遍,就得到一个六位数abcabc,问这个六位数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正约数.六、公约数与公倍数(一般情况下,只在正整数范围内讨论)(1)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整数a和b都有的约数,叫做a和b的公约数,a和b的最大公约数可以表示为()ba,,若()1a,则称a和b互质.b,=(2)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数既是a 的倍数又是b 的倍数,那么就称其为a 和b 的公倍数,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记作[]b a ,定理1:若a ,b 是正整数,则()[]b a b a ab ,,=定理2:若a ,b 是正整数,则()()b a b b a ,,=+;()()b a b b a ,,=-例23.已知b a ,两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36,求b a ,这两个数.例24.正整数n m ,的最大公约数大于1,且满足3713=+n m ,求mn 的值.七、完全平方数如果N 是整数,且M N =2,则称整数M 为完全平方数(简称平方数),平方数M 有 以下常用性质:(1) 若M 是整数,则平方数2M 与()21+M 之间不存在其他平方数,即两个连续平方数之间任何一个数都不是平方数;(2) 平方数M 的末尾数只能是0,1,4,5,6,9,而不能是2,3,7,8; (3) 偶数的平方必是4的倍数,而奇数的平方必是8的倍数加1;(4) 平方数的末尾数是奇数时,其十位数必为偶数,平方数的末尾是6时,其十位数必为奇数;(5) 两个平方数的乘积还是平方数,一个平方数与一个非平方数的乘积肯定不是平方数; (6) 任何平方数除以3,余数不可能是2;除以4,余数不可能是2,3;除以5,余数不可能是2,3;除以8,余数不可能是2,3,5,6,7;除以9,余数不可能是2,3,5,6,8.例25.若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它后面的一个完全平方数是_______________.例26.求自然数n ,使得n n S n 542+=为完全平方数.例27.直角三角形两条斜边长b a ,均为正整数,且a 为质数,若斜边场也是整数,求证 ()12++b a 是完全平方数.八、带余除法设整数a 除以整数b ()0≠b ,所得的商和余数分别为q 和r ()b r <≤0,则有r bq a +=, 即: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整数n m ,除以d 所得余数相同()n m d -⇔.(2)用任意连续n ()0>n 个整数除以n ,所得的余数中,0,1,…,1-n 各出现一次.九、末位数rk a+4与r a 有相同的末位数.其中a 为整数,k 为非负整数,r 为1、2、3、4中的任意一个.(注意:不要取0=r )例28.今有自然数带余除法算式8 C B A =÷,如果2178=++C B A ,求A 的值.例29.若一个正整数a 被2,3,4,5,6,7,8,9这八个自然数除,所得的余数都为1,求a 的最小值.例30.20032003的个位数是多少?习题一1、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做一个数学实验:在黑板上写上1,2,3,…,40这40个数,第一个同学上来擦去其中任意两个数,然后写上他们的和或者差,第二个同学、第三个同学及以后每位同学都按此规则操作,直到黑板上只有一个数为止,问:最后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2、已知z y x ,,为正整数,且z y ,均为质数,并满足zyxyz x 111,=+=,求x 的值.3、有()3≥n n 位同学围成一圈,求证:相邻两人是一男一女的对数必是偶数.4、设有101个自然数,记为101321,,,,a a a a ,已知10132110132a a a a x ++++= 为 偶数,判断10199531a a a a a y +++++= 是奇数还是偶数,说明理由.5、设y x ,为两个不同的正整数,并且5211=+yx,求y x +的值.6、设k a a a a ,,,,321 是k 个互不相等的正整数,且1995321=++++k a a a a ,求k 的最大值.7、已知正整数a 恰有12个正约数(包括1和a ),求符合要求的a 的最小值.8、将1,2,3,…,37排成一行:3721,,,a a a ,1,3721==a a ,并使k a a a +++ 21能被1+k a 整除(36,,2,1 =k ).求(1)37a ;(2)3a .9、一个三位数,等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12倍,试写出所有这样的三位数.10、求方程10047=+y x 的非负整数解.11、已知q p 、都是质数,1是以x 为未知数的方程9752=+q px 的根,则410140++q p 的值是多少?12、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写着一个自然数,并且相对的两个面所写的两数之和相等, 若10的对面写的是质数a ,12的对面写的是质数b ,15的对面写的是质数c , 那么ac bc ab c b a ---++222的值是多少?13、已知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2000,则这两个连续奇数可以是多少?14、今天是星期日,若明天算第一天,则第333201121+++ 天是星期几?15、z y x ,,为互不相等的自然数,且135032=z xy ,则z y x ++的最大值是多少?16、[]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32.3=,已知正整数n 小于2002,且263nn n =⎥⎦⎤⎢⎣⎡+⎥⎦⎤⎢⎣⎡,则这样的n 有多少个?。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一、数学竞赛概述数学竞赛作为一种普及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学生们的数学学习道路上,参加数学竞赛既可以拓宽数学视野,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掌握数学竞赛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数学竞赛题型1. 判断题:对错难定,需要严密地逻辑推理,做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理清思路,做出准确判断。

2. 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需要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并选择正确答案。

在解答多选题时,尤其要注意排除干扰项。

3. 填空题:填空题要求对知识点有深入理解,准确地计算并填写答案。

解答填空题时要注意精确计算,不出现大的误差。

4. 解答题:解答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深厚的数学基础和解题技巧。

解答题时要逻辑清晰、表述准确,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5. 证明题:证明题是数学竞赛中的重头戏,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数学原理,熟练运用推理方法,严密地推演证明过程,确保证明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学竞赛的备考建议1.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数学竞赛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要多练习经典题目,熟悉各种解题方法,打牢基础。

2. 注重思维训练:数学竞赛考验的不仅是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解题思维和方法。

锻炼逻辑思维,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

3. 多做题多练习:多参加数学竞赛训练营、题解讨论会,多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4. 态度决定成败:对待数学竞赛要积极认真,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进步。

四、数学竞赛的意义参加数学竞赛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竞赛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检验,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养成。

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学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高中数学竞赛虽然挑战性较大,但是只要有充分的准备和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数学奥赛讲义(高中数学竞赛序言)

数学奥赛讲义(高中数学竞赛序言)

序言 竞赛数学的发展概况及几何解题途径的探求方法(一)竞赛数学的发展概况一、竞赛数学的产生1894年,匈牙利数学物理协会首开数学竞赛之先河,在以后每年10月举办一次。

后来其它国家也相继举办了数学竞赛。

中国于1956年也开始举办了数学竞赛。

1959年7月,在罗马尼亚古都布拉索举行了第一届IMO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成为数学竞赛跨越国界的创举。

中国于1985年加入IMO ,1990年成功举办了第31届IMO 。

到目前为止,IMO 已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竞赛,同时也是公认的水平最高的中学数学竞赛。

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目的:激励和培养数学人才,促进各国数学教育与交流。

时间:每年7月举办一届。

对象:中学生,每队6人,另外派两名数学家带队。

考试:分两天进行,每天四个半小时,共3道题,不得使用参考书和计算器。

(从第20届IMO 开始,共7道题,每题7分,满分42分。

同一国家的6名选手在不同的考场。

)三、我国的数学竞赛成绩1990年7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31届IMO 。

中国队蝉联团体总分第一,获5金1银。

参赛十一年来,参赛62人次,得奖60人次,其中金牌39个,银牌17个,铜牌4个。

团体总分五次第一名,三次第二名。

我国于每年10月中旬举办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国数学会对前150名进行表彰。

(二)几何解题途径的探求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从已知到未知的通道,即解题途径。

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根据问题的特征,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把我们感到比较陌生、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熟悉、简单、具体的问题,然后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解决的过程。

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探求几何解题途径的方法:一、充分展开想象在解题过程中,要全面地设想,对同一个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深入分析其特征,推测解题的大方向,构思各种不同的处理方案;要广泛地联想,从一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由此及彼的思考;要大胆地猜想,在解题过程中,通过猜想不仅可以得到问题的结论,而且还可以获得解题的途径。

《高数竞赛》课件

《高数竞赛》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极限基础
探讨极限概念、极 限计算和常见极限 性质。
导数基础
详细讲解导数的定 义、基本公式和常 见应用。
积分基础
介绍积分的概念、 计算方法和应用领 域。
章节三:竞赛技巧掌握
1 解题方法论
分享解决高数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2 常见题型分析
分析竞赛中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思路。
3 竞赛技巧分享
4 模拟竞赛演练
竞赛心态培养
培养积极的竞赛心态,应对 竞赛中的挑战。
竞赛压力应对技巧
学习有效的应对竞赛压力的 技巧和策略。
章节六:总结与展望
1 学习心得分享
同学们分享他们参与高 数竞赛的学习心得和体 会。
2 竞赛经验总结
总结高数竞赛的经验教 训和改进方向。
3 竞赛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高数竞赛的未来发 展趋势和新的方向。
《高数竞赛》PPT课件
提供高效学习路径和详细竞赛攻略,助力同学们参与高数竞赛并取得优异成 绩!
章节一:竞赛概述
竞赛介绍
了解高数竞赛的背景、目 的和重要性。
竞赛目标
明确参与高数竞赛的目标, 如提升数学能力和获得奖 项。
竞赛要求
掌握竞赛的报名要求、资 格和规则。
章节二:基础知识讲解
函数基础
深入介绍函数的定 义、性质和常见类 型。
传授提高竞赛得分和应对考试压力的技巧。
组织模拟竞赛,提供实战练习和评估机会。
章节四:竞赛历年真题分析
1
真题解析
2
详解历年真题的解题思路和关键步骤。
3
历年真题回顾
回顾高数竞赛过去几年的真题内容和 难度。
竞赛技巧应用
演练历年真题并应用竞赛技巧解决问 题。

数学知识竞赛_文案_范文模板以及概述

数学知识竞赛_文案_范文模板以及概述

数学知识竞赛文案范文模板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数学知识竞赛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来考察参与者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涉及多个年龄段和层次的人群。

数学知识竞赛既有传统的学校内比赛,也有国家级、国际级的顶尖赛事。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学知识竞赛的定义、背景以及其发展历程。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数学知识竞赛的概述和文章结构;接下来是关于数学知识竞赛的定义、背景以及益处与意义;然后是文案设计与要点,包括文案定义与重要性、要点选取与整理技巧以及文案实例分析与评述;紧接着是范文模板分享与解析,介绍常用范文模板并进行案例赏析和解析;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主要观点并提供启示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数学知识竞赛,包括其定义、背景和发展历程,并探讨文案设计与要点以及范文模板的使用方法。

通过读者对数学知识竞赛的深入理解,希望能够提高他们在竞赛中的表现,同时也为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本文还将强调数学知识竞赛的重要性,并激励读者积极参与到这一激动人心的活动中去。

2. 数学知识竞赛:2.1 定义与背景:数学知识竞赛是一种通过竞争形式来评估和展示参与者在数学领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活动。

这种竞赛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发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数学知识竞赛通常包括多个层次的比赛,包括校内选拔、地区性比赛和国家级或国际级比赛。

参与者可以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生,以及热爱数学并有一定基础的人士。

这些比赛不仅仅考察理论知识,还注重考察参与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技巧和思维能力。

2.2 历史发展:数学知识竞赛起源于20世纪初。

最早的一些比赛是由教育机构或数学协会组织,目的是为了推广数学教育以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随着时间推移,这类比赛逐渐得到认可,并成为广受欢迎的活动。

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等国际性数学竞赛开始兴起。

1竞赛介绍及初步知识(学生版)

1竞赛介绍及初步知识(学生版)

高中数学竞赛初步知识介绍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也称“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创办于1981年,是教育部批准,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数学会主办的一项传统竞赛活动,旨在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数学课外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数学课内与课外教育的结合,为对数学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在校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机会,为数学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为发现、培养和选拔一批数学人才.联赛每年9月份举行,分为一试和二试.目前试卷的结构及题型、分值搭配等是:一试考试时间为8:00—9:20,共80分钟,包括8道填空题(每题8分)和3道解答题(分别为16分、20分、20分),满分120分.内容在高考考查内容基础上略有拔高.二试考试时间为9:40—12:10,共150分钟,包括4道解答题,涉及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四个方面.前两题每题40分,后两题每题50分,满分180分.联赛后会产生省级赛区一二三等奖,各省获奖名单预计在10月份陆续公布.决赛(数学冬令营)一般在每年11月份举行.冬令营为期5天,第一天是开幕式,第二三天考试,第四天学术报告或参观游览,第五天闭幕式,宣布考试成绩和颁奖.冬令营结束后,产生全国一二三等奖,分别获得金牌、银牌和铜牌.之后从全国一等奖选手中选拔成绩突出的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在国家集训队训练一段时间后,会从中选拔杰出6人代表国家参加每年7月份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数学方法选讲一、从简单情况考虑例1.线段AB上有1998个点(包括A,B两点),将点A染成红色,点B染成蓝色,其余各点染成红色或蓝色.这时,图中共有1997条互不重叠的线段.则两个端点颜色相异的小线段的条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分析】从最简单的情况考虑:如果中间的1996个点全部染成红色,这时异色线段只有1条,是一个奇数.然后我们对这种染色方式进行调整:将某些红点改成蓝点并注意到颜色调整时,异色线段的条数随之有哪些变化.由于颜色的调整是任意的,因此与条件中染色的任意性就一致了.二、从特殊情况、极端情况考虑对于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如果觉得难以入手,那么我们可以先考虑它的某些特殊情况,从而获得解决的途径,使问题得以“突破”,这种方法称为特殊化.对问题的特殊情况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特殊情况比研究一般情况较为容易;另一方面是因为特殊的情况含有一般性,所以对特殊情况的研究常能揭示问题的结论或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路,它是探索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特殊化方法进行探索的过程有两个步骤,即先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通过第一步骤得到的信息,还要回到一般情况予以解答.例2.有n名(n≥3)选手参加的一次乒乓球循环赛中,没有一个全胜的.问:是否能够找到三名选手A,B,C,使得A胜B,B胜C,C胜A?【分析】从极端情况观察入手,设B是胜的次数最多的一个选手,但因B没获全胜,故必有某选手A胜B.进而分析.三、从整体考虑例3.右图是一个4×4的表格,每个方格中填入了数字0或1.按下列规则进行“操作”:每次可以同时改变某一行的数字:1变成0,0变成1.能否通过若干次“操作”使得每一格中的数都变成1?【分析】分析表格中填入的所有数的和的奇偶性.四、从反面考虑对于很多数学问题,通常采用正面求解的思路,即从条件出发,求得结论.但是,如果直接从正面不易找到解题思路时,则可改变思维的方向,即从结论入手或从条件及结论的反面进行思考,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4.某次数学测验一共出了10道题,评分方法如下:每答对一题得4分,不答题得0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每个考生预先给10分作为基础分.问:此次测验至多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分析】最高的得分为50分,最低的得分为0分.但并不是从0分到50分都能得到.从正面考虑计算量较大,故我们从反面考虑,先计算有多少种分数达不到,然后排除达不到的分数就可以了.五、有序化例5.有四个互不相等的数,取其中两个数相加,可以得到六个和:24,28,30,32,34,38.求此四数.【分析】设四个数为a,b,c,d,且a<b<c<d,列方程求解.§2集合一、基础知识定义1一般地,一组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简称集,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元素x 在集合A 中,称x 属于A ,记为A x ∈,否则称x 不属于A ,记作A x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来表示.集合分有限集和无限集两种.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定义2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A 叫做B 的子集,记为B A ⊆,例如Z N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B 也是A 的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如果A 是B 的子集,而且B 中存在元素不属于A ,则A 叫B 的真子集.定义3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定义4并集,}.{B x A x x B A ∈∈=或 定义5补集,若},{,A x I x x A C I A I ∉∈=⊆且则称为A 在I 中的补集.定义6差集,},{\B x A x x B A ∉∈=且.定义7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开区间),(b a ,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闭区间],[b a ,R 记作).,(+∞-∞定义8集合的划分:若I A A A n = 21,且),,1(j i n j i A A j i ≠≤≤∅= ,则这些子集的全集叫I 的一个n -划分.定理1集合的性质:对任意集合A ,B ,C ,有:(1));()()(C A B A C B A =(2))()()(C A B A C B A =;(3))()()(B A C B C A C I I I =;(4)).()()(B A C B C A C I I I =定理2(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共有n m m m N +++= 21种不同的方法.定理3(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个步骤,第一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共有n m m m N ⋅⋅⋅= 21种不同的方法.定理4容斥原理;用A 表示集合A 的元素个数,则,B A B A B A -+=C B A C B C A B A C B A C B A +---++=,需要xy 此结论可以推广到n 个集合的情况,即∑∑∑∑=≠≤<<≤=+-=n i k j i j i n k j i j i i n i i A A A A A A A111 .)1(11 n i i n A=--+-定理5最小数原理:自然数集的任何非空子集必有最小数.定理6抽屉原理:将1+mn 个元素放入)1(>n n 个抽屉,必有一个抽屉放有不少于1+m 个元素,也必有一个抽屉放有不多于m 个元素;将无穷多个元素放入n 个抽屉必有一个抽屉放有无穷多个元素.二、例题讲解例1.}02{},01{},023{222=+-==-+-==+-=mx x x C a ax x x B x x x A ,若C C A A B A == ,,求.,m a 例2.设A ,B 是两个集合,集合M 满足B A M B A B A M B M A ===,,求集合M (用A ,B 表示).例3.设},,{22Z y x y x a a M ∈-==,求证:(1))(,12Z k M k ∈∈-;(2))(,24Z k M k ∈∈-;(3)若M q M p ∈∈,,则.M pq ∈例4.(利用计数原理)集合A ,B ,C 是I ={1,2,3,4,5,6,7,8,9,0}的子集,(1)若I B A = ,求有序集合对(A ,B )的个数;(2)求I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例5.(利用容斥原理)求1,2,3,…,100中不能被2,3,5整除的数的个数.§3不等式的证明一、基础知识不等式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证明的困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而成为竞赛和高考的热门题型.证明不等式就是对不等式的左右两边或条件与结论进行代数变形和化归,而变形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1.基本事实:.0,0<-⇔<>-⇔>b a b a b a b a 这是不等式的定义,也是比较法的依据.不等式的性质:(1)a b b a <⇔>(对称性);(2)c a c b b a >⇒>>,(传递性).这是放缩法的依据.(3)c b c a b a +>+⇔>(加法保序性);变式d b c a d c b a ->-⇒<>,;(4)bc ac c b a bc ac c b a <⇒<>>⇒>>0,;0,;(5)d b c a d c b a +>+⇒>>,(同向可加性);(6)db c a bc ad c d b a >>⇒>>>>,,0,0(同向同正可乘性);(7))(,0+∈>>⇒>>N n b a b a b a n n n n ;(8)ba b a b a b a 1100,1100>>⇒<<<<⇒>>;(9)糖水不等式:若0,0>>>m a b ,则m b m a b a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1).)0(||22a x a a x a a x ≤≤-⇔≤⇔>≤(2).)0(||22a x a x a x a a x -≤≥⇔≥⇔>≥或(3)||||||||||||b a b a b a +≤±≤-(三角不等式).(4).||||||||2121n n a a a a a a +++≤+++ 2.排序不等式(又称排序原理)设有两个有序数组n a a a ≤≤≤ 21及.21n b b b ≤≤≤ 则n n b a b a b a +++ 2211(同序和)n j n j j b a b a b a +++≥ 2121(乱序和)1121b a b a b a n n n +++≥- (逆序和).其中n j j j ,,,21 是1,2,…,n 的任一排列.当且仅当n a a a === 21或n b b b === 21时等号(对任一排列n j j j ,,,21 )成立.排序不等式应用较为广泛(其证明略),它的应用技巧是将不等式两边转化为两个有序数组的积的形式.如cc b b a a a c c b b a c b a R c b a ⋅+⋅+⋅⇔++≥++∈+222222333,,,时c c b b a a a c c b b a c b a a c c b b a a c c b b a 111111;222222222222⋅+⋅+⋅≥⋅+⋅+⋅⇔++≥++⋅+⋅+⋅≥.应用排序不等式可证明我们熟悉的重要不等式,a b b a b a ⋅+⋅≥+22.3.一般地,对于n 个正数n a a a ,,21,有如下平均数:①调和平均数(在光学及电路分析中要用到):n n a a a nH 11121+++= ,②几何平均数:n n n a a a G 21⋅=,③算术平均数:na a a A n n +++= 21,④平方平均数(在统计学及误差分析中用到):n a a a Q n n 22221+++=,这四个平均值有以下关系:n n n n Q A G H ≤≤≤,其中等号当且仅当n a a a === 21时成立.4.柯西(Cauchy )不等式:设1a 、2a 、3a ,…,n a 是任意实数,则).)(()(222212222122211n n n n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 等号当且仅当nn b a b a b a === 2211,(或表示为k ka b i i ,=为常数,n i ,,2,1 =)时成立.通俗的说法是:111)()(,0,,,---++≥+>n nn n n n b a y x b y a x b a y x .二元结构形式:取1m =,设,,1,2,i i a b R i +∈=则()22212121212a a a a b b b b ++≥+,当且仅当1212a ab b =时等号成立.三元结构形式:取1m =,设,,1,2,3i i a b R i +∈=,则()2222123312123123a a a a a ab b b b b b ++++≥++,当且仅当312123a a a b b b ==时等号成立.另:若对柯西不等式变形,可得()()22121222121a a b b b a b a +≥+⎪⎪⎭⎫ ⎝⎛+,因此当,,1,2,i i a b R i +∈=时,就有()21221222121b b a a b a b a ++≥+当2211b a b a =时,等号成立.同理,)(3212321323222121b b b a a a b a b a b a ++++≥++当332211b a b a b a ==时,等号成立.这样也能得到权方和不等式.6.利用排序不等式还可证明下述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若n a a a ≤≤≤ 21,n b b b ≤≤≤ 21,则.21212211nb b b n a a a n b a b a b a n n n n +++⋅+++≥+++ 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有:比较法、放缩法、变量代换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构造函数方法等.当然在证题过程中,常可“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前者我们称之为综合法;后者称为分析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是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常用策略,分析问题时,我们往往用分析法,而整理结果时多用综合法,这两者并非证明不等式的特有方法,只是在不等式证明中使用得更为突出而已.此外,具体地证明一个不等式时,可能交替使用多种方法.二、例题讲解例1.(利用权方和不等式)设,2,0,1=+>>b a b a 求ba 211+-的最小值;(2)已知0,>b a ,且12=+b a ,求b a 21+的最小值.例2.(利用权方和不等式)已知正实数,x y 满足141223x y x y +=++,则x y +的最小值为.例3.(利用权方和不等式)已知x >0,y >0,14x y x y +=+,则x y +的最小值为.例4.(利用权方和不等式)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111a b +=,则4911a b a b +--的最小值为.例5.(利用权方和不等式)已知21a b +=,,a b R ∈.(1)求22a b +的最小值;(2)求222a b +的最小值.例6.R c b a ∈,,,求证:.222ca bc ab c b a ++≥++例7.,0,,>c b a 求证:.6)()()(abc a c ca c b bc b a ab ≥+++++【分析】(1)本题所证不等式为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不等式不变),在因式分解或配方时,往往采用轮换技巧,如证法一.(2)本题亦可用重要不等式求证,如证法二.例8.(利用排序不等式).222,,,333222222ab c ca b bc a b a c a c b c b a c b a R c b a ++≤+++++≤++∈+求证【分析】中间式子中每项均为两个式子的和,将它们拆开,再用排序不等式证明.。

数学竞赛简介

数学竞赛简介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Olympic Math Competition)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2012年8月21日,北京采取多项措施坚决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

奥数对青少年的脑力锻炼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奥数对思维和逻辑进行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些。

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赛备赛资料

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赛备赛资料

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赛备赛资料第一章:数学奥赛概述数学奥林匹克竞赛(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为数学奥赛)是全国范围内举办的一项数学竞赛活动,旨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中学生数学人才。

数学奥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每年一届,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第二章:备赛计划为了在数学奥赛中取得好成绩,备赛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备赛计划供同学们参考: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分配给课内学习、课外习题、模拟考试等。

2.认真复习数学基础:数学奥赛注重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因此要认真温习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3.系统学习奥赛相关知识:数学奥赛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有一定特点,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熟悉题目的解答步骤和技巧。

4.刷题提升解题能力:选择一些历年数学奥赛真题进行刷题,逐渐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5.参加模拟考试:定期参加模拟考试,检验备赛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备赛计划。

第三章:奥赛备赛资料推荐1.历年真题:通过研究历年数学奥赛真题,可以了解题目的难度、出题思路、解题方法等。

这对备赛非常有帮助。

2.奥赛教材:有专门针对数学奥赛的教材,内容涵盖了奥赛的各个方面,包括常见题型解析、答题技巧等,非常适合备赛阶段的学习。

3.参考书籍:除了奥赛教材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数学竞赛的参考书籍,这些书籍通常对数学奥赛的题目类型、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4.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上有许多数学奥赛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教程、题目讲解、解题技巧分享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备赛水平。

第四章:备赛技巧分享1.理解题意:在解答数学奥赛题目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确保清楚题目的目标。

2.巧用数学方法:数学奥赛题目通常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些数学方法来解答,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种数学方法,善于将其应用到解题过程中。

3.注重思维逻辑:数学竞赛不仅仅是计算题,更注重解题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因此要训练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数学竞赛教程

数学竞赛教程

目录
第一篇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 第一章数学竞赛 §1.1国际数学竞赛 §1.2中国数学竞赛 §1.3数学竞赛与数学教育 第二章竞赛数学 §2.1竞赛数学的内容与方法 §2.2竞赛数学的特征 §2.3竞赛数学的命题 §2.4竞赛数学的解题 第二篇竞赛数学彦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199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 教育与数学史专业,获硕士学位。第46届、第49届和5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领队、主教练,中国数学 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心主任。多次参与中国数学奥林 匹克、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西部数学奥林匹克、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国际城市青少年数学邀 请赛等竞赛的命题工作。在国内发表了100余篇论文,主编和编著的著作150本。
数学竞赛教程
20xx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作者简介
目录
02 目录
《数学竞赛教程》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熊斌,田廷彦。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竞赛热点、考点、知识点:将数学竞赛的知识、内容以及当前的热点问题和历届数 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给予分析、归纳、阐述和总结;典型例题精讲:围绕数学竞赛的热点、考点, 选择典型的例题,提高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卷: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名题、新题、好题给学生练习。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解题与教学方法论、数学奥林匹克。
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高等数学(C)、微积分、数学方法论、解题原理与数学竞赛。
学术著作
编辑
1、《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熊斌、田廷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年4月

数学竞赛的的内容与方法

数学竞赛的的内容与方法

(二)数学竞赛的的内容与方法1 数学竞赛的的基本认识1-1 数学竞赛的界定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是通过数学内容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为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才华展示与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数学竞赛教育活动的特点是:以开发智力为根本目的,以问题解决为基本形式,以竞赛数学为主要内容.最本质的是对中学生进行“竞赛数学”的教育.1-2 数学竞赛教育活动的性质数学竞赛教育活动的性质有4条: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生动活泼的业余教育,现代数学的普及教育.(1)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数学竞赛的教育,其对象是中学生,其教育的载体是中学生可以接受的竞赛数学,因此它是基础教育,虽然内容常有大学数学的背景,教练亦不乏大学教师,但这只是提高了教育的层次,而没有脱离基础教育的范围.如果对高中数学教育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那么可以有循序渐进的三个水平:毕业水平、高考水平、竞赛水平.毕业水平主要是掌握作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高考水平是各极科技人才应当具有的数学素质与创造能力;竞赛水平是高级科技人才应当具备的数学素质与创造能力.竞赛水平没有脱离基础教育的目标,但作为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则更便于产生科技领袖,起着提高精英与普及大众之间的平衡作用.应该看到,用“相同的教育对待所有学生是不公平的”,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需要承认基础教育中的“竞赛水平”.虽然竞赛教育的层次比较高,但不是超前学习大学知识,也不是职业数学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更不是大学预科,而只是要充分开发中学生的思维潜能,学会“数学地思维”.同时也提供空间,让一部分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的发展.(2)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因为数学竞赛是一种智力竞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竞赛(媒体举办所谓“智力竞赛”大多只是记忆比赛),所以竞赛教育也只能是实施智能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教育或片面的升学教育.求解竞赛题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当命题者把问题解决的情节或数学家的前沿成果变为中学生可以接受的竞赛试题时,主要的不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种知识,而是要考察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洞察力、创造力和数学机智,只有那些综合而灵活的运用知识的选手才有希望成为竞赛的佼佼者.许多平时靠死记硬背而得高分的学生往往在竞赛中成绩欠佳也说明,数学竞赛对选手的数学素质有高要求.无疑,数学竞赛应当造就IMO的金牌选手,并且选拔尖子人才也确实是数学竞赛的一个直接目的.但是,这项活动的更深刻的教育价值远远不止于此,环绕着竞赛的培训、选拔、赛题解答和赛后研究,广大的青少年都得到思维上的训练与提高;而且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作用也不仅限于数学,如果理解数学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作用,如果认识到任何一门科学只有与数学相结合才能更加成熟和完善的话,那么完全可以说,数学竞赛对于开发智力的作用是其他学科竞赛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竞赛培训中的单纯考试目的,以及庸俗的“题型覆盖”和冲动的功利取向都是开发智力的宗旨背道而驰.竞赛教育要造就高层次的千军万马,让千军万马去涌现金牌选手,而不是为了几个金牌选手而牺牲千军万马.数学竞赛不是通往社会上层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竞赛不是“解难题的竞赛”,虽然数学竞赛中确有颇具挑战性的题目,但那只是选手们面对挑战而进行数学素质的较量,重在激发好奇心而非好胜心.同样,日常的竞赛培训也应是提高数学素质和兴趣的培训,而不是搞成一味解难题的培训.(3)生动活泼的业余教育竞赛教育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示的一种业余教育,它以“第二课堂”为主要形式.一般说来,没有升学或分数排队的压力,没有教学范围、教学进度、教学课时的呆板限制,学生又大都怀有浓烈的兴趣.因此,十分有利于实施“愉快教育”、进行生动灵活的教学,教学方法可以灵活、教学内容可以灵活、教师聘用和教学进度也都可以灵活,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与教学风格,教学可以根据反馈随时间调节信息的速度、强度、顺序和数量.各个学校的教师优势可以集中,每个同学不仅可以听、可以讲,而且可以写作小论文、开展探究性学习.这是一个教学的开放系统,片面、单一、封闭全都被打破了,从而也就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和充分表现的广阔天地.由于竞赛教育的基础性质、智力目的和生动形式,使得它不仅是日常教学的延伸与补充,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革;不仅是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而且更是尖子学生的第二学校.情况表明,“课内打基础、课外育特长”,尖子学生的数学基础是在第一课堂准备的,而最大潜力则常常在第二课堂才展现出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都是基础教育的课堂).虽然,许多参加培训的学生将来并不以数学为职业,但他们从竞赛教育的业余培训中所获得的洞察力和创造机智将受益终生.(捧“金牌”,获“保送”的选手是极少数的,这点“现实利益”不足说明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为什么乐此不疲的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的动机与收获)(4)现代数学的普及教育.历史已经昭示,未来将进一步证实,高科技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技术,扫除“数学盲”的任务必将代替扫除“文盲”的工作.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一项艺术、一种语言,一种技术,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数学竞赛最深刻的历史作用,可能不在于造就几个数学领袖,而在于普及数学文化,中学教材所提供的基本上是历史的数学或数学的历史,而数学竞赛可以提供“今天的数学”或“数学的今天”.许多体现现代思维与高等背景的活数学正是通过竞赛的桥梁输送到中学校园的,当它们经过“初等化”、“特殊化”、“具体化”、“通俗化”而来到青少年中间时,主要地不是作为一种高深的理论,而是作为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种先进的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播种.数学竞赛是一项群众性的科普活动!众所周知,集合的思想、映射的特点、构造的方法以及奇偶分析、抽屉原理、染色问题等,在一二十年前还是一种时髦,而今已经是普通选手的常识了.这就是普及!奥林匹克数学虽然比高考数学还高,但当数学竞赛中出现的内容为越来越多的中学师生所熟悉和掌握时,它就完成了奥林匹克使命,而成为中学数学(包括高考数学)的一部分,这就是一种普及、一种传播.近年来,中学教材的变化以及中考、高考试题的新亮点,已经出现了这种普及与传播的成果.由于数学竞赛是不断吐故纳新的,由于现代数学的不断为数学竞赛提供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所以数学竞赛对于数学的普及与传播也永远不会完结.2 数学竞赛的的基本内容国际数学竞赛的开展导致了竞赛数学的诞生,竞赛开始的那些年头,其内容主要是中学教材中的代数方程、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源于中学数学又高于中学数学的数学新层面,其思想方法逐渐与现代数学的潮流合拍.对1~51届IMO试题(1959~2010)的统计表明,竞赛数学正相对稳定在几个重点内容上,可以归结为四大支柱、三大热点.四大支柱是:代数,几何,初等数论,组合初步(俗称代数题、几何题、算术题和智力题).三大热点是:组合几何、组合数论、集合分拆.2-1 代数代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其在竞赛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已广泛涉及恒等变形、方程、函数、多项式、不等式、数列、复数、函数方程、矩阵等方方面面.近年的重要特点是:(1)出现集中的趋势.统计表明,近30年来,难度较小的问题(如恒等变形、单一的解方程等)消失了,明显超出中学范围的问题(如矩阵等)也消失了,代数问题正在不等式、数列、函数方程上集中.这表明IMO代数题的命题趋向是,既在努力避开有求解程式的内容、提高试题的难度,又在尽力避免超出中学生的知识范围,而在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上做文章.(2)运算与论证的综合.中学代数偏重于运算,并且常常有程序化、机械化的优势(运算可以看成是机械化的推理).作为高层次的竞赛,停留在运算的熟练和准确上是不够的,因而IMO的代数题常以抽象论证的面目出现,并且时间也允许进行大数字、多字母、多环节的硬运算.一方面精确的演算为推理提供论据,另一方面论证推理又提出演算的需要、两者相辅相成.从理解题意开始,到运算结构的分析、运算阶段的连接,乃至整个解题程序的调控,都有运算与论证的交互推进.这构成了IMO代数题的一个发展趋势,也体现着代数思维的一般性和从过程到对象(凝聚)等特征.(预赛表明,是我们的一个弱点)(3)与数论、组合、几何的交叉.代数知识在各个学科中都有基础的作用,无论哪一门中学数学分支都少不了代数运算.IMO试题避开常规代数题的同时,正在加强与各个学科的综合,不等式不仅有大量的数列不等式、最优化背景不等式,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几何不等式、数论不等式、组合不等式;方程知识也在数论问题、几何问题或其他离散问题中屡屡出现.2-2 几何欧几里得的几何虽然古老,但在提供几何直觉和理性思维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许多科技工作者由此而启蒙),因而,历来受到数学竞赛的青睐,平面几何证明已经属于IMO的届届必考的内容,少则1题,多则2~3题.我国高中联赛加试(二试)和冬令营考试,也是年年必有平面几何题.IMO中的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但以平面几何为主.立体几何题从第22届(1981)开始已经20多年没有出现了,这一方面是组合几何的涌入,另一方面是新颖的立体几何题不好找,有的过浅,有的过旧,有的过难.(1)几何题的内容.IMO的平面几何数量较多、难度适中、方法多样,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与中学教材结合比较紧密的常规几何题,虽然也有轨迹与作图,但主要是以全等法、相似法为基础的证明,重点是与圆有关的命题,因为圆的命题知识容量大、变化余地大、综合性也强,是编拟竞赛试题的优质素材.第二层次,是比中学教材要求稍高的内容,如共点性、共线性、几何不等式、几何极值等.这些问题结构优美,解法灵活,常与几何名题相联系.第三层次,是组合几何.这是用组合数学的成果来解决几何学中的问题,主要研究几何图形的拓扑性质和有限制条件的欧几里得性质.所涉及局的类型包括计数、分类、构造、覆盖、递推关系以及相邻、相交、包含等拓扑性质.这类问题在第六届IMO(1964)就出现了,但近30年,无论内容、形式和难度都上了新台阶,成为一类极有竞赛味、也极具挑战性的新颖题目.(2)解几何题的方法.IMO中的几何题几乎涉及所有的平面几何方法,主要有三大类:①综合几何方法:如全等法、相似法、面积法等;②代数方法:如代数计算法、复数法、坐标法、三角法、向量法等;③几何变换方法:如平移、旋转、反射、位似、反演等.2-3初等数论初等数论也叫整数论,其研究对象是自然数.由于其形式简单,意义明确,所用知识不多而又富于技巧性,因而,历来都是竞赛的重点内容.如果说代数、几何离中学教材还比较近的话,那么初等数论则位于中学教材未系统介绍、而中学生(特别是优秀中学生)又不是不能接受这样一种思维发展区中,其在培养数感(数的意识)和发现数学才华方面有独特的功能,正在与组合数学相融合而成为数学竞赛的一个热点题源(组合数论).它还有一个优势是,能方便提供从小学到大学的各层次竞赛试题,“奇偶分析法”也成了从小学到大学都使用的数学奥林匹克技巧.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广泛涉及奇数与偶数、约数和倍数(素数与合数)、平方数、整数、同余、不定方程、数论函数[x],数的进位制等内容.2-4 组合初步数学竞赛中的组合数学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它离中学教材最远,通常指中学代数、几何、算术(数论)之外的内容(俗称杂题).对中学生而言,这类问题的基本特点是不需要专门的数学语言就可以表述明白,解决起来也没有固定的程式(非常规),常需精巧的构思.从内容上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组合计数问题,组合设计问题.(1)组合计数问题这包括有限集合元素的计算、相应子集的计算、集合分拆方法数的计算等,表现为数值计算、组合恒等式或组合不等式的证明.知识基础是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和排列组合公式;常用的方法有:代数恒等变形、二项式定理、数学归纳法、递推、组合分析、容斥原理等.(2)组合设计问题其基本含义是,对有限集合A,按照性质p来作出安排,有时,只是证实具有性质p的安排是否存在、或者言重作出的安排是否具有性质p(称为存在性问题,又可分为肯定型、否定型和探究型);有时,则需把具体安排(或具体性质)找出来(称为构造型问题);进一步,还要找出较好的安排(称为最优化问题).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趋势是组合与几何、数论的结合,产生组合几何、组合数论,它们与集合分拆一起组成IMO试题的三个热点,突出而鲜明的体现数学竞赛的“问题解决”特征.这三方面之所以成为热点,从思维方式、解题技巧上分析,是因为其更适宜数学尖子的脱颖而出,且常与现代数学思想相联系;从技术层面上分析,还由于都能方便提供挑战中学生的新颖题目.2-5 我国数学竞赛内容我国的冬令营试题和国家队选手选拔题,是与国际发展趋势完全一致的,高、初中数学竞赛大纲的内容,也以中学教材为依据而努力接轨国际潮流.2009年起,高中联赛“加试”四道题就是平面几何,代数,初等数论,组合初步各一道.2010年全国高中联赛(一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包括8到填空题(每题8分)和3道解答题(分别为16分、20分、20分),满分120分.一试考试时间为8:00—9:20,共80分钟.加试与国际接轨,包括4道解答题,涉及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四个方面,前两题每题40分,后两题每题50分,满分180分.考试时间为9:40—12:10,共150分钟.(福建主办) 3 数学竞赛的基本方法竞赛数学不是一个有独立研究对象、独立研究方法和独立概念系统的数学分支,而是由若干数学分支上的某些层面交叉综合而成的一种教育数学,这使得竞赛数学的方法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3-1 基本方法的认识(1)一般性的解题方法数学竞赛题首先是数学题,但又不是单靠记忆和模仿就能解决的常规“练习题”,而是具有接受性、障碍性、探索性的“问题”,需在一般思维规律指导下,综合而灵活地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恶化数学基本方法才能解决,表现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这当中经常使用一些中学常见的方法,如探索法、构造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方法……,平时掌握的所有解题方法都可以用到竞赛上来.这体现了数学竞赛方法的一般性.(2)数学奥林匹克技巧同时竞赛数学的层面性质和热点内容又积累了一批体现竞赛特征的奥林匹克技巧,如构造、对应、递推、区分、染色、配对、极端原理、对称性分析、包含与排除、特殊化、一般化、数字化、有序化、不变量、整体出来、变换还原、逐步调整、奇偶分析、优化假设、计算两次、辅助图表等.由于这些方法在中学日常教学中用得不太多,因而,与中学常见方法相比又表现出数学竞赛方法的特殊性.①构造:它的基本形式是:以已知条件为原料、以所求结论为方向,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形式,使得问题在这种形式下简捷解决.常见的有构造图形,构造方程,构造恒等式,构造函数,构造反例,构造抽屉,构造算法等.②映射:它的基本形式是RMI 原理.令R 表示一组原像的关系结构(或原像系统),其中包含着待确定的原像x ,令M 表示一种映射,通过它的作用把原像结构R 被映成映象关系结构R*,其中自然包含着未知原像x 的映象*x .如果有办法把*x 确定下来,则通过反演即逆映射1I M -=也就相应地把x 确定下来.取对数计算、换元、引进坐标系、设计数学模型,构造发生函数等都体现了这种原理.建立对应来解题,也属于这一技巧.③递推:如果前一件事与后一件事存在确定的关系,那么,就可以从某一(几)个初始条件出发逐步递推,得到任一时刻的结果,用递推的方法解题,与数学归纳法(但不用预知结论),无穷递降法相联系,关键是找出前号命题与后号命题之间的递推关系.用递推的方法计数时要抓好三个环节:(1)设某一过程为数列()f n ,求出初始值(1),(2)f f 等,取值的个数由第二步递推的需要决定.(2)找出()f n 与(1)f n -,(2)f n -等之间的递推关系,即建立函数方程.(3)解函数方程④区分:当“数学黑箱”过于复杂时,可以分割为若干个小黑箱逐一破译,即把具有共同性质的部分分为一类,形成数学上很有特色的方法——区分情况或分类,不会正确地分类就谈不上掌握数学.有时候,也可以把一个问题分阶段排成一些小目标系列,使得一旦证明了前面的情况,便可用来证明后面的情况,称为爬坡式程序.比如,解柯西函数方程就是将整数的情况归结为自然数的情况来解决,再将有理数的情况归结为整数的情况来解决,最后是实数的情况归结为有理数的情况来解决.区分情况不仅分化了问题的难度,而且分类标准本身又附加了一个已知条件,所以,每一类子问题的解决都大大降低了难度.⑤染色:染色是分类的直观表现,在数学竞赛中有大批以染色面目出现的问题,其特点是知识点少,逻辑性强,技巧性强;同时,染色作为一种解题手段也在数学竞赛中广泛使用.⑥极端:某些数学问题中所出现的各个元素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其中的某个极端元素或某个元素的极端状态往往具有优先于其它元素的特殊性质,而这又恰好为解题提供了突破口,从极端元素入手,进而简捷地解决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极端原理”.使用这一技巧时,常常借用自然数集的最小数原理,并与反正法相结合.⑦对称:对称性分析就是将数学的对称美与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相结合,再凭借知识经验与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的总体思想或入手方向.其实质是美的启示、没的追求在解题过程中成为一股宏观指导的力量.⑧配对:配对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数字的凑整配对或共轭配对,有解析式的对称配对对或整体配对,有子集与其补集的配对,也有集合间象与原象的配对.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数学和谐美的追求与力量,小高斯求和(1+2+…+99+100)首创了配对.⑨特殊化:特殊化体现了以退求进的思想:从一般退到特殊,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抽象退到具体,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从高维退到低维,退到保持特征的最简单情况、退到最小独立完全系的情况,先解决特殊性,再归纳、联想、发现一般性.华罗庚先生说,解题时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最易看清楚问题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特殊化既是寻找解题方法的方法,又是直接解题的一种方法.⑩一般化:推进到一般,就是把维数较低或抽象程度较弱的有关问题转化为维数较高、抽象程度较强的问题,通过整体性质或本质关系的考虑,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离散的问题可以一般化用连续手段处理,有限的问题可以一般化用数学归纳法处理,由于特殊情况往往涉及一些无关宏旨的细节而掩盖了问题的关键,一般情况则更明确地表达了问题的本质.波利亚说:“这看起来矛盾,但当从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我们常常看到,新的雄心大的问题比原问题更容易掌握,较多的问题可能比只有一个问题更容易回答,较复杂的定理可能更容易证明,较普遍的问题可能更容易解决.”希尔伯特还说: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如果我们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常常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更一般的观点,即眼下要解决的只不够是一连串有关问题的一个环节.○11.数字化:数字化的好处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同时,还将抽象的推理转化为具体的计算.○12.有序化:当题目出现多参数、多元素(数、字母、点、角、线段等)时,若按一定的规则(如数的大小,点的次序等),将其重新排列,则排序本身就给题目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有效增设),从而大大降低问题的难度.特别是处理不等关系时,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巧.○13.不变量:在一个变化的数学过程中常常有个别的不变元素或特殊的不变状态,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较好性质,选择这些不变性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是一个好主意.○14.整体处理:在解题中,注意对其作整体结构的分析,从整体性质上去把握各个局部,这样的解题观念或思考方法,称为整体处理.○15.变换还原:利用那些具有互逆作用的公式或运算,先作交换,再作还原,是绕过难点,避开险处的一个技巧.○16.逐步调整:在涉及到有限多个元素的系统中,系统的状态是有限的,因而总可以经过有限次调整,把系统调整到所要求的状态(常常是极值状态).○17.奇偶分析:通过数字奇偶性质的分析而获得解题重大进展的技巧,常称作奇偶分析,这种技巧与分类、染色、数字化都有联系.○18.优化假设:对已知条件中的多个量作有序化或最优化(最大、最小、最长、最短)的假定,叫做优化假设,常取“极端”、“限定”、“不妨设”的形式。

竞赛数学概况

竞赛数学概况
(A)x 2 x
解:
1 5
(B)x 2 x
1 5
(C)x 2
1 5
(D)x 2
1 5
有实数x0 使x0 f [ g ( x0 )],故g ( x0 ) g{ f [ g ( x0 )]} .
由变换的乘法满足结合律,得
1 若(A),则 x ( x x ) 0有实数根; 51 若(B),则 x ( x 2 x ) 0有实数根,由判别 5 式知矛盾.故选(B).
第三阶段(1981~现在):IMO 成熟阶段.
(1981年4月IMO分委员会成立; IMO运转制度化、规范化)
二.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6~1964):早期萌芽; 第二阶段(1978~1985):国内恢复与成熟; 第三阶段(1986~现在):走向世界并取得 辉煌成就. 目的:(P8)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课外活动 的开展; 2.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 3.发现和培养人才;
2
g ( x0 )是x g[ f ( x)] 0的根.
例3 设 x1 , x 2 分别是方程 x lg x 3, x 10 x 3 的根,
则x1 x 2 ( )
(A)6 (B)3 (C)2 (D)1 (2006年,启东中学高一期中考试) 解 x 设10 t , 则 x lg t , 方程 x 10 x 3 变为 lg t t 3. 于是 x1和t 10 x2 都是方程 x lg x 3的根. x2 注意 f ( x) x lg x 是严格增函数,有 x1 t 10 . 从而 x1 x 2 10
解 由条件 -1≤f(0)≤1,-1≤f(1)≤1, -1≤f(-1)≤1.

数学竞赛数学竞赛简介

数学竞赛数学竞赛简介

数学竞赛简介2009年,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通称为“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开始举办。

作为一项面向本科生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数学基本功和数学思维的舞台,为发现和选拔优秀数学人才并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调研素材第一届2009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承办。

该比赛将推动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励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

第二届2011年3月,历时十个月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幕。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26个省(区、市)数百所大学的274名大学生进入决赛,最终,29人获得非数学专业一等奖,15人获数学专业一等奖。

这次赛事预赛报名人数达3万余人,已成为全国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学科竞赛之一。

“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分为数学专业类竞赛题和非数学专业类竞赛题。

(一)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专业类)竞赛内容为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即,数学分析占50%,高等代数占35%,解析几何占15(6)奖项的设立:设赛区(一般以省、市、自治区作为赛区,军队院校为一个独立赛区)奖与全国决赛奖。

赛区奖。

按照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数学类专业与非数学类专业分别评奖。

每个赛区的获奖总名额不超过总参赛人数的15%(其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占各类获奖总人数的20%、30%、50%)。

冠名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赛区)*等奖”。

决赛奖。

参加全国决赛的总人数不超过300人。

每个赛区参加决赛的名额不少于5名(其中数学类2名,非数学类3名),由各赛区在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中推选。

最后入选名单由竞赛组织委员会批准。

决赛阶段的评奖等级按绝对分数评奖。

分区预赛和决赛的获奖证书均加盖“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的公章,获奖证书由承办单位统一印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数学竞赛概述教学要求:了解数学竞赛的产生、发展及影响;了解小学数学竞赛的组织、内容、形式。

重点和难点:数学竞赛的发展及教育价值。

第一节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一)数学竞赛的产生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而其核心则是问题.解数学难题的竞赛至少可以追溯到16 世纪初期.当时,不少数学家喜欢提出问题,向其他数学家挑战,以比高低,其中解三次方程比赛的有声有色的叙述,使人记忆犹新.意大利数学家丰坦那(NiccoloFontana),人称“塔塔利亚”(Tartaglia 意为口吃者),出身贫寒,自学成才,后以教书为生.1535 年意大利数学家菲奥(A.M.Fior)向塔塔利亚提出挑战,要求举行一次解三次方程的公开比赛.菲奥是著名数学家费罗(Scipiouedal Ferro)的得意门生,费罗大约在1515 年左右解出了形如x3+mx = n 类型的三次方程,并把方法秘密传给了菲奥.比赛于当年2 月22 日在米兰大教堂进行.双方各给对方出30 道题.为迎接这场挑战,塔塔利亚作了充分准备,他冥思苦想,终于在比赛前十天掌握了三次方程的解法,因而大获全胜.意大利数学家发现的三次方程的代数解法被认为是16 世纪最壮观的数学成就之一.公开的解题竞赛无疑会引起数学家的注意和激发更多人的兴趣,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考虑在中学生中间举办解数学难题的竞赛,以激发中学生的数学才能和引起对数学的兴趣.世界上真正有组织的数学竞赛开始于1894 年,当时匈牙利数学界为了纪念著名数学家、匈牙利数学会主席埃特沃斯(L.Eütvos)荣任匈牙利教育部长而组织了第一届中学生数学竞赛,本来是叫做Eütvōs 竞赛,后来命名为JószefKórschak 竞赛,这一活动除两次世界大战和1956 年匈牙利事件中断七年外,每年十月举行一次,每次竞赛出三道题,限四小时做完,允许使用任何参考书.这些试题难度适中,别具风格,虽然用中学生学过的初等数学知识就可以解答,但是又涉及许多高等数学的课题.中学生通过做这些试题,不但可以检查自己对初等数学掌握的程度,提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还可以接触到一些高等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对于以后学习高等数学有很大帮助.匈牙利数学竞赛试题的上述特点,使得它的命题方向对世界各国数学竞赛,乃至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ad,简称IMO)的命题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奥林匹克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4 年~1933 年):数学奥林匹克的酝酿和发生时期.这一阶段是自1894 年匈牙利举办数学竞赛之后,罗马尼亚紧步匈牙利的后尘,于1902 年开始举办全国性的数学竞赛,在以后的30 年中没有其他国家举办过类似的活动.第二阶段(1934 年~1958 年):数学奥林匹克的萌芽和成长时期.前苏联自1934 年列宁格勒(今圣彼德堡)举办数学竞赛开始,1935 年莫斯科、第比利斯、基辅等也举办了数学竞赛,并把数学竞赛与体育竞赛相提并论,而且与数学科学的发源地——古希腊联系在一起,称数学竞赛为数学奥林匹克,它形象地揭示了数学竞赛是选手间智力的角逐.由于有许多著名数学家,如狄隆涅、柯尔莫哥洛夫、亚历山大洛夫等参与命题工作,所以前苏联的竞赛题质量很高,很多问题具有深刻的数学背景而又以通俗有趣、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期间,美国于1938 年举办了大学低年级学生参加的普特南数学竞赛(PutnamMC),吸引了美国、加拿大各大学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参加,这一竞赛的首创者是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W.L.Putuam,早在1921 年,他就撰文论述仿照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大学生学习竞赛的优点,并在二十年代末,举行过几次校际竞赛作为实验.他逝世后留下一笔基金,两个儿子就与全家的挚友、著名美国数学家G.D.伯克霍夫商量,举办了普特南数学竞赛.伯克霍夫强调说,再没有一个学科能比数学更易于通过考试来测定能力了.首届普特南数学竞赛由美国数学会具体组织,考试分为A、B 两试(上、下午分别举行),每试6~7 题,各用3 个小时.为了保证竞赛的质量,试题由三位著名数学家组成的命题委员会拟定,三位委员是:波利亚(G.Polya),拉多(TiberRaod),卡普兰斯基(Kaplansky).该竞赛的试题形式活泼,背景深刻,极富创造性,因而受到国际数学界的瞩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试题虽然是提供给大学生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初等数学问题,完全不用高等数学知识,有一定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的中学生都有可能解决。

到40 年代以后,其他一些国家如保加利亚(1949 年)、波兰(1949 年)、捷克斯洛伐克(1951 年)、中国(1956 年)也举行了数学竞赛.第三阶段(1959 年至今):数学奥林匹克的发展与完善时期.在上述背景下,1956 年罗马尼亚的罗曼(T.Roman)教授向东欧七国建议举办国际数学竞赛,并于1959 年7 月,在罗马尼亚的古都布拉索夫(Brasov)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参加的七个国家都是东欧国家.在以后的几年中,参赛的国家未增多,在1963 年和1964 年,南斯拉夫和蒙古先后开始加盟,1965 年波兰参加,1967 年法国、英国、意大利和瑞典等西方国家也参加了.从此,参赛的国家逐渐增多,1971 年共有15 个队,1974 年美国姗姗来迟,共有18 个队,1977 年共有21 个队,1981 年共有27 队,1984 年有34 个队,1986 年中国正式派队参加,1990 年在北京举行的第31 届IMO 有54 个队,而2003 年在美国举办的第44 届IMO 已有82 个队、457 名选手参加,基本包括了世界上中学数学教育水准较高的国家.IMO 轮流做东,每年由各参赛国领队组成主试委员会(Jury Metting),由东道国任主试委员会主席,各项工作都贯穿着协商、信任的精神.IMO 的命题工作是由参赛国提出候选题,每个参赛国可提出三至五题,由东道国汇总后遴选出至少20 个题目,其中包括两份试卷(每份6 题)及8 个备用题,最后由主试委员会敲定6 道赛题.竞赛题除第2 届及第4 届为7 个题目之外,每届都是6 个题目.分两个上午进行,每次3 个题目,用4.5 小时答完.自第24 届(1983 年)以来记分方法采用每题7 分、每人42 分的计分方法,每个国家的代表队由6 人组成,团体总分为252 分.如奥林匹克一样,IMO 的表彰仪式上也并不排出国家的名次顺序,但是各国和好事的记者,总是喜欢按总分排出各国的名次顺序来.(三)中国数学竞赛第一阶段(1956 年至1965 年):花开花落我国的数学竞赛始于1956 年,1956 年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倡导下,首次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四大城市举办了高中数学竞赛.由于“左”的冲击,至1965 年,只零零星星地举行过6 届.比赛前后,华罗庚等著名数学家直接给中学生作报告(当时称为“数学通俗讲演会”),在这些报告的基础上,出版了一批优秀的课外读物———数学小丛书,共计13 册,如华罗庚的《从杨辉三角谈起》、《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段学复的《对称》、史济怀的《平均》、闵嗣鹤的《格点和面积》、姜伯驹的《一笔画及邮递线路问题》、蔡宗熹的《等周问题》、常庚哲、伍润生的《复数与几何》等.数学家、教育家与优秀的大、中学校教师一起切磋交流,拟定了质量很高的试题.赛后数学家们又为同学们进行了居高临下、深入浅出的试题分析与讲解.这段时间,我国数学竞赛活动的势头很好,对我国的中等教育与人才培养起了很好的作用,引起各界的关注.竞赛的方式、试题的难度、选手的水平等都与IMO 相同或相近,我们完全可以走向世界,参加国际的角逐.但是,1966 年开始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数学竞赛在中国完全绝迹.第二阶段(1978 年~1980 年):枯木逢春.1978 年是科学的春天,我国的数学竞赛活动又重新开始,华罗庚教授亲自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全国八省市数学竞赛,与此同时,许多省、市都恢复了数学竞赛.1979 年从八省市的竞赛发展为除台湾以外的全国29 个省、市、自治区的竞赛.由华罗庚教授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并主持命题工作.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试进行.1980 年全国竞赛暂停一年.第三阶段(1980 年至今):登上顶峰.1980 年,在大连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数学普及工作会议,代表们着重研究了数学竞赛工作,把全国数学竞赛作为中国数学会及各省、市、自治区数学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并正式定名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中联合数学竞赛”(竞赛时间是每年的10 月).全国高中联赛的命题贯彻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的原则,要有利于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有利于参加IMO 队员的选拔工作.试题的命题范围以高中数学竞赛大纲为准.1985 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开始举行(时间是每年四月份第一个星期天).1986年,团中央等单位又举办了小学高年级学生与初一学生参加的“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1990 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开始举行.1993 年,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又举办了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1986 年起,全国大学生夏令营也举行了大学生数学竞赛.1985 年,我国派出两名选手参加第26 届IMO 以了解情况,投石问路,结果只获得一枚铜牌,与各国选手相比成绩处于中下,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状况,提高我国在IMO 中的成绩,加速培养数学人才,中国数学会决定:自1986 年起,每年一月份由中国数学会和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的一所大学联合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冬令营邀请各省、市自治区头一年全国高中联赛的优胜者(每省、市、自治区至少一名)参加.冬令营通常安排五天,第一天是开幕式,第二、三两天上午考试,第四天听学术报告、交流学习数学的体会或旅游,第五天宣布考试结果并发奖.自1991 年起,冬令营定名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简称CMO).CMO 的考试方法类似于IMO,两天共考6 题,每天3 题,要求在4.5 小时内完成,试题的难度接近于IMO,从中选拔出20 余名队员组成国家集训队,然后经过集训,最后选出6 名选手参加当年7 月举行的IMO.历届IMO 试题、IMO 备选题及各个国家(地区)不同层次的竞赛题和训练题,浩若烟海,内容丰厚.由这些竞赛题所代表的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奥林匹克数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与解题的规律和艺术.其知识范围大致为:代数(数列、不等式、多项式、函数方程)、平面几何、数论、组合.但是有些试题往往同时涉及几个学科的知识,互相交叉,难以细分,因此只能给出一个比较粗糙的分类.第1~44届IMO 除第2、4 届为7 题外,其他各届均为6 题,共266 道题,为说明问题方便,让我们先来看统计表1-3.第二节小学数学竞赛的组织1 .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华杯赛”是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名字命名的一项全国性少年数学大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