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免疫球蛋白生物学特性(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1. 介导I型超敏反应 2. 调理吞噬作用 3. 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 细胞毒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简称ADCC作用
Fc段功能
通过胎盘(IgG)和粘膜(IgA) 免疫调节
小结
1、与抗原作特异性结合
——Fab段活性
2、与具有Fc受体的细胞结合而表现出: ——Fc段活性
激活补体 结合细胞 激活吞噬细胞:调理作用
激活NK细胞:ADCC作用 激活肥大细胞:与超敏反应有关 穿过胎盘和粘膜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2.熟悉
免疫球蛋白恒 定区的生物学 功能。
1.掌握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 的生物学功能
3.了解
抗体的生物学 活性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断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1. 经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3个片段,2个相同的Fab段和1个Fc段
Fab段—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L链和一条约1/2 的H链组成,具有抗体活性,能和一个抗 原结合表现为单价。
Fc段— 可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 由二条羧基端1/2H链组成,不能和抗原结合
, 但有Ig的其他活性。
2 . 经胃蛋白酶水 解IgG,得到2个片 段,
F(ab,) 2—具有双 价抗体活性片段
pFc’——小分子 多肽碎片,无任何 生物活性
Ig生物学功能
抗体的功能
免疫球蛋白2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Immunoglobulin) 免疫球蛋白在体内与抗原结合,能表现出多种生物学活性。
☆☆相关素材☆☆图片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Recognise and bind antigen specifically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是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主要功能,这种特异性是由免疫球蛋白V 区,特别是HVR(CDR)的空间构型所决定。
免疫球蛋白分子有单体、二聚体和五聚体,因此结合抗原表位的数目也不相同。
Ig单体可结合2个抗原表位,为双价;分泌型IgA为4价;五聚体IgM理论上为10价,但由于立体构型的空间位阻,一般只能结合5个抗原表位,故为5价。
抗体在体内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免疫病理损伤。
例如,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保护细胞免受毒素作用,IgG和IgA都具有这种中和作用;病毒的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从而阻止感染相应的靶细胞;分泌型IgA可抑制细菌粘附到宿主细胞。
抗体在体外与抗原结合引起各种抗原抗体反应。
B细胞膜表面的IgM和IgD是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
二激活补体Activate complementIgM、IgG(IgG1、IgG2和IgG3)与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多种效应功能,其中IgM、IgG1和IgG3激活补体系统的能力较强,IgG2较弱。
IgD、IgE和IgG4不能激活补体;聚合的IgA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系统。
三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Bind Fc receptor on cell surfaceIg的Fc段经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FcR)结合,表现各种功能。
(一)调理作用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抗体、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抗体的调理作用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免疫学 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母体滋养层细胞
胎儿体内
粘膜上皮细胞
粘膜表面
sIgA是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可以阻止病原体粘附到粘膜上皮细 胞表面,在粘膜局部发挥抗感染作用 。
总 结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IgG4、IgA、IgE也可以激活补体。
3、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
(恒定区---Ab分子的下段)
IgG的CH3、IgE的CH4(抗体的 Fc段)有亲细胞活性,能与细 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
1.调理作用
--抗体(IgG、IgA)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 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吞噬细胞
2.ADCC作用 --抗体(IgG)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中性粒细胞)通过识别抗 体的Fc段直接杀伤抗体结合的靶细胞。
3.介导I型超敏反应 --抗体(IgE)
肥大细胞/嗜
碱性粒细胞
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的Fc受体结合后,再结合抗原可促使 这些细胞内的生物活性介质释放,引 起I型超敏反应。
4.穿过胎盘和粘膜
BEAUTY CARE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1、特异性结合抗原
(可变区)---Ab分子的上段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相应抗 原是抗体的主要功能,并 由此发挥免疫效应。
--中和毒素 --阻断病原微生物入侵 --免疫损伤
2、激活补体
(恒定区---Ab分子的中段)
IgG(IgG1、IgG2、IgG3)的CH2、 IgM的CH3,有补体结合位点,可以 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
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是一类免疫球蛋白分子中常见的结构域,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在免疫系统中,免疫球蛋白通过其特定的结构域来识别和结合抗原,从而启动和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
免疫球蛋白(ig)类分子主要包括抗体和T细胞受体,它们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是由一些特定序列和结构组成的蛋白质结构域,它们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特点。
免疫球蛋白(ig)类分子通常包括一个可变区域和一个恒定区域,可变区域决定了其与抗原的特异性识别,而恒定区域则决定了其免疫效应和生物活性。
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在免疫系统的信号转导、抗原识别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抗体的Fc区域通过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与Fc受体结合,从而介导多种免疫效应,如细胞毒性、炎症反应等。
另外,T细胞受体通过其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与特定抗原肽-MHC分子结合,从而激活T细胞并诱导免疫应答。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对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人们揭示了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的高分辨三维结构,进一步解析了其与抗原、配体以及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
这为设计和开发具有特定免疫活性的蛋白质药物、疫苗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除了在免疫系统中的应用外,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还在临床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定免疫球蛋白(ig)类分子的结构域或抗体水平,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此外,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药物的开发和生产中。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名词解释:免疫:从狭义上讲,免疫是⼈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
从⼴义上讲,免疫是机体识别“⾃⾝”与“⾮⼰”抗原,对⾃⾝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抗原产⽣排斥反应的⼀种⽣理功能。
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C)A.免疫耐受B.免疫⾃稳C.免疫监视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D)A.JennerB.BorderC.PorterD.BurnetE.Pasteur4.最早⽤⽜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是(D)A.BurnetB.BorderC.PorterD.JennerE.Pasteur5.免疫指(ABCDE)A.机体排除病原微⽣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细胞的功能。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
第⼆章免疫器官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液循环,在⽑细⾎管后微静脉处穿越⾎管内⽪细胞表⾯(HEV),重新分布于全⾝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复始循环的过程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炎症部位;(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淋巴组织,并迅速发⽣活化、增殖和分化,产⽣再次免疫应答。
2.⾻髓的主要功能包括(ABDE)A.各类⾎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的场所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的场所E.既是中枢免疫器官,⼜是外周免疫器官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A.⾻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4.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A.⾻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第三章抗原1、TD2抗原:⼀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球蛋白结构和功能
免疫球蛋白结构和功能
免疫球蛋白主要就是和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主要是有两条氢链和有两条相同的重量,通过链接的二硫键进行连接成的四肽链结构。
免疫球蛋白主要分为五类。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可以分为抗体和膜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就是在血清中,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抗原。
膜免疫球蛋白能够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分子。
免疫球蛋白实际上实际上是属于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抵抗外界的细菌,起到消除致病成分的效果,同时也具有一定致病作用,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紫癜等疾病,建议患者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之后,根据医生的指导建议针对性的治疗。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前景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前景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也被称为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循环系统中,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分之一。
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结合和清除外来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异物等,以保障人体健康。
除了自身免疫系统对抗各类病原体的作用,人类利用免疫球蛋白中的可变区域(VDOM)等特殊生物学特性,不断开发新的临床应用。
本文将就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更新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展开适度探讨。
一、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抗击病原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外来微生物和其他反常细胞的主要武器。
广义上,免疫球蛋白可以被分为IgG、IgA、IgM、IgD和IgE等五个家族。
这些不同种类的免疫球蛋白在病原体接触后,通过特异性结合,激活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多种防御机制,最终在体内引起炎症反应,清除外来病原体。
具体来说,IgG占据100%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具有极强的中和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可在感染后延长体液免疫的保护期,有助于体内消除病原体;IgA主要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肠道等黏膜位置,能够保护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下的组织不受病原体的削弱;IgM是第一种大量分泌的抗体,这是由B细胞产生的,可直接结合某些细胞上表面的特定抗原,是一种很活跃的抗原凝集素;IgD存在于B细胞表面上,作为B细胞受体的一部分,常用于识别和调节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IgE主要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相关,在身体遇到这些问题时,IgE会被激活,导致体内释放出大量的组胺和其他抗炎分子,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和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球蛋白不仅仅是体内消灭病原体和维护免疫平衡的主要武器,同时还可以作为重要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手段。
如常见的HIV检测、丙型肝炎检测等检测方法,都基于人们通过分离和检测抗体来对病原体进行诊断和监测。
此外,抗体制备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疫苗和免疫治疗等领域,例如将人工制造出来的某种特定抗体注射到人体内,可以帮助弱化免疫力的病人和化疗患者增强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及问答总结
1.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
2.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或毒素)的一种免疫保护作用,或称为抗感染免疫。
如果免疫应答表现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时,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如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某些免疫细胞能发现并处理(杀伤、消毁)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
4.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正常情况下,机体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以维持免疫机能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
1. 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亦称免疫原.2. 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抗原性:指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相互作用起反应的性能。
原称反应原性或免疫原反应性4.半抗原: 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5.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6.抗原决定族: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7.共同抗原: 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8.异嗜性抗原: 在人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
它们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与种属特异性无关。
又称Forssman 抗原。
9.超抗原: 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既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裂原.10.TD-Ag : 胸腺依赖性抗原, 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
归纳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由于Ig有单体、二聚体和五聚体,因此结合抗原表位的数目也不同。
Ig结合抗原表位的个数称为抗原结合价。
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IgG1~3和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因构型改变而使其CH2/CH3功能区内的补体结合点暴露,从而导致补体传统途径激活。
IgG4、IgA和IgE与抗原结合后不能激活补体传统途径,但其凝聚物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3、细胞亲嗜性IgG与IgE抗体具有亲细胞特性,可通过其Fc段与表面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结合,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4、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
它是把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
由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起到直接中和毒素与杀死细菌和病毒。
因此免疫球蛋白制品对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免疫求蛋白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肝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是我们平时生活中长听见的一种。
专家指出,这种免疫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现如今已经将这种免疫求制作成药,服用后便可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1.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4.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6.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7.抗体(Antibody) :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写为Ig)是一类存在于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以下生物学功能:
1. 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免疫球蛋白可以识别和结合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种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此结合能够中和毒素、阻止抗原进入细胞并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对抗入侵的病原体。
2. 介导免疫效应:当抗原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后,免疫球蛋白可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等),从而引发免疫效应。
这些效应包括炎症反应、细胞毒性作用以及促进吞噬作用等。
3. 促进抗原清除: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后,增加了抗原的溶解度和可溶性,便于被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捕获和清除。
4. 传递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能够通过胎盘屏障传递给胎儿,或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从而为新生儿提供特定的抗体,增强它们的免疫力并保护它们免受感染。
总之,免疫球蛋白具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和结合能力,能参与抗原清除、免疫效应介导以及传递被动免疫等生物学功能,起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名词解释免疫球蛋白
名词解释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由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重要抗体分子。
它通常由浆细胞分泌,以帮助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免疫球蛋白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中和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和调节免疫应答等。
免疫球蛋白也被称为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由人体的淋巴细胞和筛选淋巴细胞生成。
在感染或疾病发生时,淋巴细胞会识别并结合到病原体表面的抗原上,然后产生相应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由四个单元链组成,分为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
根据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几类,如IgG、IgM、IgA、IgD和IgE等。
免疫球蛋白在抵御感染和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通过与病原体结合并中和病原体来阻止其侵入人体细胞。
当免疫球蛋白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时,就会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阻止病原体进一步侵入人体细胞。
此外,免疫球蛋白还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其他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以增强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除了抵御感染,免疫球蛋白还在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免疫球蛋白可以与免疫系统中其他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类型。
免疫球蛋白可以激活或抑制免疫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细胞,以适应不同的感染和疾病状态。
这种免疫调节的机制有助于保持免疫系统的稳态,避免过度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球蛋白也可以通过传递抗体的方式提供免疫保护。
在某些情况下,人体自身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球蛋白来对抗特定的感染或疾病,这时可以通过免疫球蛋白的输注来提供额外的抗体防御。
这种治疗方式被称为免疫球蛋白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和免疫缺陷疾病。
在免疫球蛋白疗法中,免疫球蛋白通常通过血浆捐赠者获得。
这些捐赠者的血浆中含有充足的免疫球蛋白,经过精细的加工和纯化后,可以制备成纯净的免疫球蛋白制剂。
由于免疫球蛋白制剂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以及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使得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各自的适应症和用法。
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试卷及复习题
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试卷及复习题《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 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A.法氏囊B.胸腺C.淋巴结D.肝脏E.骨髓2. 异嗜性抗原属于A.完全抗原B. 自身抗原C. 共同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半抗原3. 半抗原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B是大分子物质 C.通常是多肽 D.本身无免疫反应性 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4. 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5. 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A.高分子量 B.异物性程度 C.化学结构的复杂性 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 E.以上均是6.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是A.二条相同的重链组成B.二条多肽链组成C.以J链连接的一条轻链和一条重链组成D.二硫键连接的二条相同重链和二条相同轻链组成 E.二硫键连接的一条重链和一条轻连组成7. 合成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浆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细胞 D.肥大细胞 E.B细胞8. 下列哪种抗体在血清中含量最高9. 人血清中天然的ABO血型抗体属于何种Ig10. 下列那一种称攻膜复合体A.C4b2b3bn B.C56789 C.C4b3b D.C3bBb E.C4b2b 11. 下述哪种物质可活化补体旁路途径A.内毒素 B.单体IgG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Cl E.五聚体IgM12. 关于补体分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耐热的球蛋白 B.存在与人或动物血清中 C.性质不稳定 D.作用是非特异的 E.血清中含量稳定13. 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是14. 关于细胞因子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限制性 B.高效性 C.多效性 D.多源性 E.分泌性15. 下列哪种细胞表面具有CD8分子A.单核细胞B. B细胞C. CTLD.肥大细胞E.中性粒细胞16. 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是B. CD317. 人类MHC的染色体定位A.笫1号染色体B.第6号染色体C.第9号染色体D.第17号染色体E.第22号染色体18.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19. 机体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时期是A.胚胎期B.婴儿期C.幼儿期D.青春期E.老年期xx年复发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是 A、VZV B、EB病毒 C、乳头瘤病毒(HPV) D、朊粒 E、 HSV53. 下列肝炎病毒中,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的是和HBV 和HCV 和HEV 和HEV 和HDV54. 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B、吸毒者共用注射器C、输血和器官移植D、母婴垂直传播和围产期传播E、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55. 感染人体后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A、乙型脑炎病毒B、狂犬病毒C、登革病毒D、HIVE、EBV56. SSPE的病原体是B. EBVC. HBVD.麻疹病毒E.风疹病毒57. 经垂直感染导致胎儿畸形的病毒是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感病毒D、乙脑病毒E、甲肝病毒58. 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是A.流感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59. 真菌的主要结构成份是A、菌丝和孢子B、菌丝和芽孢C、菌毛和孢子D、菌毛和芽孢E、始体和原体 60.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衣原体 E 、立克次体二.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免疫 2. 抗原 3. 细胞因子 4. 凝集反应 5. L型细菌 6. 消毒 7. 败血症 8. 缺陷病毒9. 抗原转换 10. Dane颗粒三.问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免疫:从狭义上讲,免疫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从广义上讲,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的一种生理功能。
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C)A.免疫耐受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D)A.JennerB.BorderC.PorterD.BurnetE.Pasteur4.最早用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是(D)A.BurnetB.BorderC.PorterD.JennerE.Pasteur5.免疫指(ABCDE)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
2.骨髓的主要功能包括(ABDE)A.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E.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4.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第三章抗原1、TD2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整理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整理1、试述内、外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
答:外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第一,外源性Ag被APC摄入(吞噬、胞饮、受体介导等),外源性Ag在内体/溶酶体(低PH、各种酶及HLA-DM)中加工,产生13-18aa短肽(适合与MHCII类分子结合);第二,在内质网新合成的MHCII类与Ii链结合在一起,它在与多肽结合前由内质网转移到内体腔;第三,在腔内Ii被解离或降解后在HLA-DM参与下,MHC II类分子与多肽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通过胞吐空泡的形式转运至APC表面递呈给CD4T细胞。
内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第一,内源性Ag多肽的产生:内源性抗原通常来源于胞内蛋白,核蛋白,病毒蛋白、瘤Pr等。
它们泛生物素化及在蛋白酶体中降解,产生8-12aa短肽(适合与MHC I类分子结合)。
第二,多肽的转运:TAP将内源性Ag肽从蛋白酶体向内质网转运,内质网中MHC I类分子与多肽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第三,内源性Ag递呈,复合物以胞吐空泡的形式至靶细胞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
2. 试述免疫缺陷病特征:①反复发生不易控制的感染;②恶性肿瘤发生率增高;③常并发自身免疫病。
●分类:原发性、继发性3. 试述抗原抗体反应特点1.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2.比例性: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3.可逆性:可逆性指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恢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
4.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0题,每题3分,共30分)1、Antigen: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从而维持机体自身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3、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Ig,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4、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5、免疫耐受: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
或者:免疫系统在其中一种抗原刺激下,表现出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6、Ig同种型转换:每个B细胞开始时一般均表达IgM,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可表达和产生IgG、IgA或IgE,其IgV不发生改变,同种型转换在抗原诱导下产生,并受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
7、调理作用:指抗体如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8、补体: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
9、细胞因子: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10、抗原提呈: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并加工处理成多肽片段,以抗原肽-MHC的形式,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的表面,被T细胞受体(TCR)识别,从而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1、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2、细粘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总称。
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免疫学简答题
1、试述内、外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
(1)外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第一,外源性Ag被APC摄入(吞噬、胞饮、受体介导等),外源性Ag在内体/溶酶体(低PH、各种酶及HLA-DM)中加工,产生13-18aa短肽(适合与MHCII类分子结合);第二,在内质网新合成的MHCII类与 Ii链结合在一起,它在与多肽结合前由内质网转移到内体腔;第三,在腔内Ii被解离或降解后在HLA-DM参与下,MHC II类分子与多肽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通过胞吐空泡的形式转运至APC 表面递呈给CD4T细胞。
(2)内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第一,内源性Ag多肽的产生:内源性抗原通常来源于胞内蛋白,核蛋白,病毒蛋白、瘤Pr等。
它们泛生物素化及在蛋白酶体中降解,产生8-12aa短肽(适合与MHC I类分子结合)。
第二,多肽的转运:TAP将内源性Ag肽从蛋白酶体向内质网转运,内质网中MHC I类分子与多肽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第三,内源性Ag递呈,复合物以胞吐空泡的形式至靶细胞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
2、腺微循环的组成及其作用?组成:胸腺基质细胞,局部活性物质,细胞外基质作用:(1)在胸腺细胞分化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重要的调节(2)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与胸腺细胞相互接触。
3、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①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合理②淋巴组织可不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通过再循环,增加了T、B 与抗原、 APC 接触机会;④通过再循环,使机体免疫器官与组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能使B 、T 细胞和记忆细胞很快的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器官。
4、简述粘附分子的分类和主要功能?黏附分子的分类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蛋白样家族钙黏蛋白家族未归类的黏附分子黏附分子的功能①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②调节免疫应答③调节炎症反应④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和归巢⑤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凋亡⑥粘附分子的其他生物学功能:参与生殖和胚胎发育、参与伤口愈合和血栓形成、影响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参与信号转导。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请列表比较死、活疫苗的特点。
2.简述Ig生物学功能。
(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阻断病原物入侵以及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功能。
(2分)
(2)激活补体:抗体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
(1分)
(3)结合细胞
1)调理作用:IgG/Ig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5分)
2)参与ADCC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识别包被靶抗原上IgG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1.5分)
3)介导I超敏反应: IgE为亲细胞抗体,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2
3.生理功能紊乱, 组织细胞损伤轻微。
4.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1.防治原则
1)重在预防
查明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最有效)
2)皮肤试验:取0.1ml在受试者前臂内测作皮内注射,15~20分钟后
观察结果。
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风团直径>1cm为皮试阳性。
3)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皮试阳性又必须使用者,可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注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医学免疫学问答题部分2
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答:(1)溶菌、溶病毒和溶细胞:补体激活的MAC,形成穿膜的亲水性通道,破坏局部磷脂双层,最终导致细胞崩解(2)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C3b/C4b/iC3b的一端与细菌或其它颗粒表面结合,另一端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l、3、4)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抵御全身性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机制;若与表面具有CRI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IC转运至肝脾,被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帮助机体清楚循环免疫复合物。
(3)炎症介质作用①过敏毒素作用 :C3a、C5a 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等。
②趋化作用:C5a又称为趋化因子。
它们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发挥吞噬作用,增强炎症反应。
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和病毒的作用,介导体液免疫效应。
(2)激活补体:IgM、IgG1、IgG2、IgG3 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IgA、IgE和lgG4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3)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介导吞噬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Ⅰ型超敏反应(4)lgG可通过胎盘,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slgA可穿过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介导局部黏膜免疫(5)对免疫应答有正负调节作用3.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 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的核心,亲缘关系或种属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二)抗原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抗原的分子量一般为≥10kDa ,且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分子易接近性物理性质:颗粒状抗原>可溶性抗原;多聚体抗原>单体抗原;㈢进入途径:由强及弱的规律为:皮内>皮下>肌肉>腹腔(仅限于动物)>静脉㈣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等㈤免疫佐剂的使用4.试述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递呈过程(1)外源性抗原:来源于APC外的抗原;常由MHC-II类分子递呈给CD4+T细胞(溶酶体途径)外源性抗原↓吞噬小体新合成的MHC-II类分子(内质网中)与li链结合为复合物,l链占据抗原结合槽,↓溶酶体再经高尔基体进入MHC II类分子腔室(M II C)吞噬溶酶体,与M II C融合↙↓外源性抗原降解成13 18AA小肽 + 当MHCII小泡与内体融合, 酸性环境下,蛋白酶将li降解, 仅留CLIP↓HLA-DM可促进CLIP从抗原槽内解离, 并促进抗原肽结合进去↓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2)内源性抗原:APC内合成的抗原;常由MHC-I类分子递呈给CD8+T细胞(胞质溶胶途径)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胞质↓被蛋白酶体酶解抗原肽(含8-13个AA)↓经TAP转运至内质网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识别5. 试举一例说明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列表比较死、活疫苗的特点。
2.简述Ig生物学功能。
(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阻断病原物入侵以及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功能。
(2分)
(2)激活补体:抗体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
(1分)
(3)结合细胞
1)调理作用:IgG/Ig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5分)2)参与ADCC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识别包被靶抗原上
IgG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1.5分)
3)介导I超敏反应: IgE为亲细胞抗体,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后使其致敏,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就会产生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超敏反应。
(1分)
(4)穿过胎盘和粘膜。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的抗体,保护婴儿免遭感染。
分泌性IgA可在粘膜发挥抗感染作用。
(2分)
(5)免疫调理。
(1分)
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IgE介导,无补体参与。
2.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
3.生理功能紊乱, 组织细胞损伤轻微。
4.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1.防治原则
1)重在预防
查明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最有效)
2)皮肤试验:取0.1ml在受试者前臂内测作皮内注射,15~20分钟后
观察结果。
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风团直径>1cm为皮试阳性。
3)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皮试阳性又必须使用者,可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注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4)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变应原已查明,如花粉、尘螨等,可小剂量、长间隔、反复皮下注射变应原作减敏治疗。
2.药物治疗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阿司匹林、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抗组胺: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
抗缓激肽:乙酰水杨酸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肾上腺素。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