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饮食文化授课提纲

合集下载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中文进行饮食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教学难点:

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和餐桌礼仪。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模拟法: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等相关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美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美食的印象。提问:“你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

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学时数:144

课程类型:必修课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饮食文化》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对特定群体饮食文化现象的整体分析与研究;二是对饮食文化现象中某个专门领域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三、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概论 2

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源流 16

第三章中国饮食文化的风味流派 14

第四章中国饮食文化原料与烹饪技法 17

第五章中国饮食审美 13

第六章酒文化与茶文化 15

第七章饮食养生 15

第八章食礼与食俗 17

相关专业知识拓展 10

复习 22

合计 144 四、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第一章概论

[教学内容] 1.1饮食文化的概念 1.2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主要概念和观念。

[教学难点]饮食文化研究状况。

[教学要求] 对饮食文化的概念有基本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大学课程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大学课程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饮食文化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掌握中国各地菜系的代表菜肴及其烹饪技法。

3. 认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和审美观念。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各地菜系的代表菜肴及其烹饪技法。

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和审美观念。

教学难点:

1.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和民族特色。

2. 如何将中国饮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美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了解哪些中国美食?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特点,如地域差异、民族特色等。

2. 中国各地菜系的代表菜肴及其烹饪技法

- 以八大菜系为例,介绍其代表菜肴和烹饪技法。

-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地菜肴的特点。

三、课堂活动

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美食和烹饪技法。

2.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美食,并介绍其烹饪过程。

四、总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地域特色。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饮食文化,撰写一篇短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对家乡的饮食文化有什么新的认识?

2. 引入本节课主题: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完整教案)资料

中国饮食文化(完整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国家已形成,孔子对尧舜禹时期的 社会模式予以极高评价。他说:”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其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夏商周饮食
1、食品原料大大增加
三代的烹调原料显著增加,并习惯于以“五” 为系列,如五谷(稷、黍、麦、菽、稻)、五菜 (葵、藿香、蒜头、葱、韭)、五畜(牛、羊、猪、 犬、鸡)、五果(枣、李、栗、杏、桃)、五味 (米醋、米酒、饴糖、姜、盐)。 新培植出来的粮食作物非常多,如在过去的基 础上新增了”梁“、”菰米“等; 肉类则更多,仅从殷墟挖掘出土的六千多件动 物骨骼中,就含哺乳动物二十九种; 蔬菜除了韭、葱、白菜和萝卜,还有芥、瓜、蔓 青、芹菜等二十多种;水果除了桃、李之类,也新 增栗、桑、杏、枣、柚等近三十种。
一、原始社会饮食
4、神农氏(新石器中期)
发掘草蔬的食祖
1. 首先,他采集各种植物的茎、叶、果实,一 一亲尝,扩展了中国食材的范围,确立了中 国食物中的植物种类,形成一部中国最早的 至今仍有影响的食材志——《神农本草》。
2.神农在观察时发现,吃完扔在地上的瓜子、 果核,第二年能发出新芽,长出新的瓜蔓和 植株,并且发现天气、土地对植物生长的影 响。于是,他又开创了人工种植 。
一、原始社会饮食
大约起自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Chinese-food-culture(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教学提纲

Chinese-food-culture(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教学提纲
返回
Anhui Cuisine
安徽菜系
Hui Cuisine refers to Anhui Cuisine, which was famed throughout
China a hundred years ago, and, as the story goes, the restaurants of Anhui at that time were large, with the uniform rosewood furniture showing a rich heroic spirit. However,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of the modern catering industry, it quietly declined,
Can you describe some of them in brief?
Table Manners in China
Make the elders have a sit first. Wash your hands before each meal.
You had better not eat too fast or too much.
Don't speak with your mouth full of food.
Put up the bowl.
Don't stick the chopsticks upright in the bowl. Sometimes,the chinese host use their chopsticks to put food in others bowl or plate .This is a sign of politeness.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inese Dietary Culture 课程代码:0504322 学分:2 学时:32 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旅游专业重要的学科结构内容。目前,国内商业、旅游、农业、食品、师范、职业技术高等院校,甚至一些综合大学的相关专业,都开设了中国饮食文化课。旅游、餐饮专业的本科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知识的系统足够了解,是学科理论方法的必要掌握,是学生知识积累、方法训练的必备,大有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性质与民众和社会饮食生活有密切关系,富于实践性适宜于田野方法,可以参阅资料较多。有较充分发挥读、写、议教学方法的空间。

(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上讨论、田野调查与社会实践、读写译

(三)教学安排

每周2学时,16教学周,共32学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认识饮食文化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滞后的历史原因以及研究的发展趋势。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

一、饮食文化

二、饮食文化研究内容

三、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滞后的历史原因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念与研究内容

一、“文化”的定义

二、“饮食文化”的定义

三、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历史上滞后的饮食文化研究

二、近代至20世纪中叶的国内饮食文化研究

中国饮食文化 大纲(选修课30课时)

中国饮食文化 大纲(选修课30课时)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依据高职院校各专业提高学生素质素养教育目标而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我院理工科各系、文科除旅游酒店类各专业学生。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门任选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概貌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食常识,。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课程的背景知识

(一)前导课程及主要知识:

中学语文、历史等基础知识。

(二)后续课程及主要知识:

艺术欣赏等课程及其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设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自制的课件,也采用现成的VCD等音像材料,通过对各种饮食文化形态的文字介绍、形象展示,使同学们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考核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课程教学总学时30学时。1.5个学分。全部为课堂讲授。

二、主要教学过程与学时分配:

三、考核

考核采用论文形式。

第四部分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广义的饮食文化为中心组织教学,涉及烹调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以及习俗、医学、旅游等的结合。通过课程学习,重在使同学们树立大文化观念,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掌握相应的的饮食文化理论知识,对未来生活与人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2.掌握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影响;

3.掌握中华传统食物的烹饪方法;

4.掌握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基本理念;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6.提高学生文化意识;

7.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

8.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

1.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概况

2.开展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

3.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理念

4.介绍中华传统饮食的文化特征

5.深入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6.开展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烹饪

7.开展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服饰文化

8.探究深层次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授课:结合典籍读本、示范、讨论等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概况;

2.小组活动:在小组中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常见课件等,深入学习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理念、特征、烹饪技巧、服饰文化等;

3.趣味游戏:采用探索式、排除式、博弈式等多种游戏形式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4.小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完成自己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

中国饮食文化说课

中国饮食文化说课

六.考核形式
考核内容 百分比
上课出勤
20%
总成绩
平时成绩
上课表现
20%
课后作业
20%
期末成绩
理论闭卷考试
40%
谢谢大家!
一.课程性质 二.教学目的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 六.考核方式
一.课程性质
•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饮食文 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 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 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 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 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 食事的总和。 • 《中国饮食文化》是旅游酒店专业的必修 课程,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
饮食趣事
民族饮食 宗教饮食 食医合一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精髓 (难点) 饮食养生
传统食品
少数民族食俗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饮食
6 6 8 8
本味
8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为主,充分 利用多媒体教学 自我学习法 讨论法
五.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 参考教材
《舌尖上的中国》饮食记录片
赵荣光教授视频公开课
《满汉全席》电视剧
二.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我国悠 久的饮食历史,品 味恢弘的饮食文化 和领略广博精深的 饮食思想。提高学 生的学科理论知识 水平,提升饮食文 化素养,为将来的 行业工作打下良好 的基础。

中中国饮食文化讲授提纲

中中国饮食文化讲授提纲

<<中国饮食文化>>讲授提纲

谢定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一、文化

(一)定义:狭义广义

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出自十五大报告)。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关于“大文化”的结构与构成,最简单的是划分成二层: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就是实体文化,是指人类用各种材料对自然加工造成的器物的、技术的、非人格化的、客观的东西,如城池、宫殿、祠庙、长城、桥梁、器皿、工具、服饰、饮食等等。精神文化又称虚体文化,是指人类对自然进行加工或塑造自我过程中形成的用语言或符号表现出来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如文字、语言、宗教、哲学、音乐、绘画、书法、风俗、制度等等。实体文化与虚体文化组成文化统一体。比如,建造宫殿,是先设计后建造的。设计建筑物时,表现为精神文化;当建成这一建筑时,表现为物质文化,同时这个建筑物体现了这个设计师的建筑思想。建筑是工程,又是艺术。所以说,建筑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影视先是实体,后是虚体,最终成为欺骗眼睛的艺术。

根据学者的研究。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等。

(1)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艺术文化均属物态文化层,大运会上有传统服饰表演,展示的是中国传统物态文化。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存需要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1.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2 教学内容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介绍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3 教学活动

观看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

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

1.4 作业

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中国饮食习惯与礼仪

2.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

掌握一些与饮食习惯和礼仪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2 教学内容

介绍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

讲述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和注意事项

介绍一些与饮食习惯和礼仪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3 教学活动

观看有关中国饮食习惯和礼仪的视频资料

分组讨论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

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

2.4 作业

观察和了解在中国餐厅用餐的礼仪和规范,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中国主要食品介绍

3.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

掌握一些与中国主要食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2 教学内容

介绍中国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

讲述中国主要食品的制作方法和食用方式

介绍一些与中国主要食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3 教学活动

观看有关中国主要食品的制作和食用的视频资料

分组讨论中国主要食品的特点和食用方式

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

3.4 作业

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中国饮食文化(完整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完整教案)

二、夏商周饮食
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即夏商周 时期,在此期间,统治者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占 有更多的生活资料。他们衣食丰足,便开始追求 食品带给的口腹的享受。这虽然极不公道,也给 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在一定意义上说,倒增 加了食品的花色品种,促进了食品结构的变化, 引发了食品制作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产生了不断 丰富的饮食文化。
三代时期对烹饪起最大促进的是发明了铜器, 饮食逐步进入“铜烹时期”。
煮鱼肉和盛鱼肉的鼎
象征国家和统治者最高 政治权力的王器
煮水和食物的鬲
鬲(gé ),是商周王室中的常 用食器之一。在商代使用最多, 到了周代使用渐渐减少,在汉 代绝迹,此为这个时期的特殊 产物。



盛黍稷稻粱的簋(北京簋街)、敦、豆
二、夏商周饮食
5、饮食器具和烹饪技术的进步
新的烹饪工具使人们学会了丁、条、丝、 片等刀工和炸、熘、炒等烹调方法,并提出 了“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 调味原则,人类进入鼎香四溢的美味时代。
二、夏商周饮食
6、始兴宴席
夏商周时期的饮食按性状可分为常食和筵席宴飨。常 食是出于生理需要而定时吃饭(出现一日两餐制,第一顿饭 称”朝食”,上午9点左右,第二顿饭称“食”,下午四点 左右),筵宴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礼”的关系而形成的就 餐形式,筵宴的社会和谐性质浓烈,场面正规,很讲究主人、 主宾、陪客的座次。此外,还摆设高档次的饮食器具,而且 大都有音乐歌舞助兴,因此该时期也被称为“钟鸣鼎食”时 期。

1中国饮食文化授课提纲

1中国饮食文化授课提纲

1中国饮食文化授课提纲

第一篇:1 中国饮食文化授课提纲

中国饮食文化授课提纲

一、中国饮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五代时晋泉州道人谭景升在《化书》中说过:“一日不食则惫,二日不食则病,三日不食则死,民事之急无甚于食。”此道理深刻地说明了饮食对人类自下而上的重要性。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物质财富,主要由主食、副食和饮品三个部分构成。中国饮食的宗旨是: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

二、中国文化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最基本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文化”概念,即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相互联系的事物的总和;另一类是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人类实践活动中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张廉明、孙玉书、陈学真)文化可以划分为两大体系: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

文化的技术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而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

文化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

三、中国饮食文化及基本特征

(一)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指中国人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饮食文化技术体系包括烹饪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素,生产技术产品、消费方式以及上述诸方面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演变。凡是从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都应属于中国饮食文化技术体系的范围。

中国饮食文化的价值体系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饮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文化成就。其中包括学科理论及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总课时:64(4学分)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丰富了知识面和人文素养,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对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具体认知和品鉴,可提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质量、饮食文化素养,促进德、智、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本课程还增加了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学生结合相关知识会更深刻地理解饮食文化的内涵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理念

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适用,行业发展”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适应当代酒店管理专业岗位需求的发展与需要。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以“岗位适用,行业发展”为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适应当代酒店专业岗位需求的发展与需要。

本课程以理论联系实践、知识点与技能点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和运用所需知识,跨越理论与实际间的鸿沟,以到达融会贯通的水平。

三、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传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学分数: 2 学时数:32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应修基础课程:食品安全卫生学、食品化学、营养学、食品工艺学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食品、旅游等专业的本科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知识的系统足够了解,对中国饮食思想、现象等问题的理解及分析能力,是学科理论方法的必要掌握,是学生知识积累、方法训练的必备,大有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性质与民众和社会饮食生活有密切关系,富于实践性,可以参阅资料较多,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以及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有基本了解。掌握饮食文化的概念及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2、教学重点

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3、教学难点

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

课程设计及教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课程设计及教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课程设计及教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价值,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创新。

2. 课程大纲

2.1 第一讲:中国传统饮食的历史渊源

- 了解中国传统饮食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 探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多样性

2.2 第二讲:中国传统饮食的核心概念

- 研究中国传统饮食的四大烹饪技法:炒、爆、炸、烧

- 了解中国传统饮食中的食材选择和配伍原则

2.3 第三讲:中国传统饮食的重要价值观

- 分析中国传统饮食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

- 探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健康观念和礼仪俗

2.4 第四讲:中国传统饮食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 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3. 教学方法

3.1 讲授法

通过讲解与演示,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并举例说明。

3.2 讨论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并加深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

3.3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品尝中国传统美食、研究烹饪技巧等,增加学生对饮食文化的亲身体验。

4. 教学评估

4.1 课堂表现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提问能力和讨论质量等。

4.2 作业及报告

布置相关作业和课后研究项目,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汇报演讲

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汇报演讲,展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考。

5. 教学资源

教师可准备相关教学文稿、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源,辅助学生的研究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饮食文化授课提纲

一、中国饮食“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五代时晋泉州道人谭景升在《化书》中说过:“一日不食则惫,二日不食则病,三日不食则死,民事之急无甚于食。”此道理深刻地说明了饮食对人类自下而上的重要性。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物质财富,主要由主食、副食和饮品三个部分构成。中国饮食的宗旨是: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二、中国文化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最基本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文化”概念,即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相互联系的事物的总和;另一类是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人类实践活动中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张廉明、孙玉书、陈学真) 文化可以划分为两大体系: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文化的技术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而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文化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三、中国饮食文化及基本特征(一)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指中国人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饮食文化技术体系包括烹饪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素,生产技术产品、消费方式以及上述诸方面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演变。凡是从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都应属于中国饮食文化技术体系的范围。中国饮食文化的价值体系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饮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文化成就。其中包括学科理论及有关联系、比较等研究成果和在饮食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例如,在历史名宴中所追求的精食、佳茗(茶)、美器、可人(美女)、良辰(吉日吉时)、美景(环境)、韵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完美统一,体现了与宴者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中国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能卓立于世界饮食文化之林,基于它所具有的鲜明而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中国饮食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

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结构体系。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重食、重养、重味、重利和重理。2.饮食文化涉及科学门类繁多,博大精深,堪称独秀于世,其主要表现在:分类繁多,流派纷呈,世界地位显耀等方面。3.中国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强大的兼收并蓄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主要包括(1)五味调和,以味为本;(2)医食同源,疗养并重;(3)注重造型,怡趣形象(文化底蕴);(4)和(合谐)节(节约)范(规范)适(适可而止),平衡膳食(营养)等方面。四、中国饮食在世界的地位与影响1.世界四大烹饪国之一,世界四大烹饪国:中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2.世界三大菜系之一,世界三大菜系: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菜系,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菜系,以土耳其为代表的清真菜系。3.世界四大风味流派之一,世界四大风味流派:以味为核心的中国风味流派(用嘴吃饭),以色、形为核心的日本风味流派(用眼吃饭),以香为核心的法国风味流派(用鼻子吃饭),以养为核心的美国风味流派(用脑子吃饭)。4.世界三大就餐形式之一,世界三大就餐形式:以中国的筷箸形式(模仿鸟类)、西方的刀叉形式(模仿老虎)、伊斯兰的手抓形式(右手抓饭、左手方便)。5.世界四大营养类型之一,世界四大营养类型:西方的富贵型(消耗动物蛋白质200公斤左右)、日本的小康型(消耗动物蛋白质100公斤左右)、中国的温饱型(消耗动物蛋白质50——70公斤左右)、落后地区的贫穷型(消耗动物蛋白质20公斤以下)。四大国粹:中医、烹饪、京剧、国画(无数)五、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文化与饮食文化同步、150万年左右人与动物分开;用恩格斯的话讲:熟食最终将人类与动物分开;书市是人类发展的前提)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悠久、漫长,大体可分为萌芽、形成、成熟、繁荣、发展、提高六个阶段。

2 (一)萌芽阶段时间:距今50万年——5000年的原始社会重大事件:(从有感情到有了理智;从会使用工具到制造工具;饮食创造了人类文明;满足人类的生理机体的需求)1.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2.宿沙氏发明了“渚海为盐”;3.伏羲氏发明了“渔猎牧和

人工养殖”;4.神农氏发明了“种植”;5.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石刀)6.发明了陶器,开始了烤煮蒸等烹调方法;(不漏水) 7.出现了酸梅、蜂蜜等调味品;历程阶段:经历了火烹至石烹到陶烹三个阶段。从而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时代,使人类脱离了动物世界而步入了人类社会,开始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和实现人类文明的大飞跃。(二)形成阶段时间:夏商周奴隶社会,距今5000年至2500年重大事件:1.发明了铜器、铜锅、铜刀,可切条、片、丁等,开始了炸、炒、炮、炙、烹等烹调方法。2.夏朝发明了天干地支纪念日法、节气,种植业有了迅速的发展;3.商朝发明了酱、蜜、饴、桂、椒等调味品;4.产生了饮食礼仪,出现了“钟鸣鼎食”的饮食文化;5.《周易》一书中出现了“以木巽火,烹饪也”,产生了烹饪一词;6.出现淳熬、淳母、炮、捣珍、渍、熬、糁、肝肾的举世闻名的周八珍。历程阶段:经历了从技术向文化礼仪发展,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从技术体系向价值体系的延伸和飞跃。(三)成熟阶段时间:春秋战国至秦汉帝国,距今2500年至1500年。重大事件:1.发明了铁,提供廉价、方便、实用的烹饪工具;2.秦汉帝国的统一和扩张,使饮食原料、技术、工具等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交流、大融合。3.魏晋南交朝我国出现了《安平公食学》、《食珍象》、《食经》、《齐民要术》等烹饪专著,以及与孔子有关的饮食学说,使中国烹饪实现了由“木”到“学”的飞跃。4.宴会盛行,奠定了中国传统宴会的基本模式。5.饮食行业形成,使烹饪由家庭走向了社会。6.养生食疗理论大发展。历程阶段:使中国饮食从重食、重味向重养、重利、重理方向发展。(四)繁荣阶段时间:两晋南北朝时期至明清(距今1500——100年)重大事件:1.发明了瓷器

(中国),完成了中国烹饪色香味形器的五大属性。

2.发明了椅子,使中国饮食形式由蹲跪式转换到坐式用餐,由分餐至聚餐(优点:营养全面、保温、活跃气氛),形成了餐饮形式的一次革命。3.出现了女性任厨的“厨娘”,打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