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1. 引言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一种重要的健康促进策略,目的是通过教育和行为干预来改变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行为,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效果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确定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其在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中的应用。
2. 自报行为改变自报行为改变是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记录个体在某项干预下的行为改变情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强度等。
例如,对于一个以鼓励人们每天锻炼30分钟为目标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项目,可以通过询问参与者每周锻炼的天数、每次锻炼的时间以及锻炼的强度来评价其效果。
3. 知识改变知识改变是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个体对于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测试等。
例如,对于一个关于健康饮食的教育干预项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测试参与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选择、膳食宏观与微量营养素的需求以及食物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价其知识改变效果。
4. 态度改变个体对于健康问题的态度是影响其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
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时,我们常常关注个体对于特定健康行为的态度变化。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得。
例如,对于一个禁烟的健康教育干预项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参与者对于吸烟的态度和观念的改变情况来评价其效果。
5. 行为目标实现行为目标实现是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最终指标。
它反映了个体在干预期间是否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健康行为。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等。
例如,对于一个督导参与者减少高糖饮料摄入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项目,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其每日摄入高糖饮料的情况来评价其效果。
6. 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是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个体在干预后自身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等。
例如,对于一个帮助抑郁症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项目,可以通过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来评价其效果。
以健康教育为依托 促进学生健康素养
以健康教育为依托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健康教育这个涉及学生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时代话题。
学校不仅是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身心发展的殿堂,也是学生获得健康知识的重要场所。
儿童青少年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通过学校健康教育,使他们从小接受系统的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正如那句广告词:有健康才有未来。
一、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的法规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第一部分战略目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战略主题: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增强学生体质,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保护学生视力。
2、《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行政法规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条例、规定和办法。
对某一方面教育行政工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能称“条例’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6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发布。
第二条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
论中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参与将更加积极,通过家长会、亲 子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企业参与
企业将更加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职业规 划指导等形式,增强员工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教材选择要符合中职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避免过于理论化和抽 象化。
教学方法与策略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 动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
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心理测试、心理讲座、心理 剧表演、拓展训练等,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
中职生心理特点及问题
• 中职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和自我认 知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如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知困惑等。在这个阶段 ,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因此, 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背景介绍
•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加 。中职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 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 在中职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教育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 调节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
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不合理,内容不够实用和贴近学生 实际。
深圳高职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
深圳高职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摘要:为了提高深圳高职大学生健康素养,笔者运用了相关理论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等因素,以体育教学为突破点,进行社会行为和道德规范的领引,从多方面了解及获得健康新理念,正面促进高职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起着良性发展有作用。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因素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目前我国还处于一个疾病负担较重的国家,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不高,我们不难看到影响健康的因素还很多,为了能尽快改善这一现状,找到一个较有效的突破口,从宏观上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各项干预措施,若从微观上论,一定要把我们眼前的工作做好,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入手,切实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把健康素养的培养手段课堂化及生活化,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因素。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一)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以访谈法的形式进行交流。
(二)问卷调查法:结合本文的需要设计相关问卷,发放了650份问卷,收回635份有效率98%。
(三)调查对象:以深圳3所高职院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职院和深圳新安职院)的650名学生(男生386人,女生250人)为调查对象,经过相关统计学的处理后,找出理论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提出理论性的促进建议。
二、讨论与分析(一)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选择与认可情况(见表1)从表1中不难发现,在所学科目中,首选体育课的仅占14.3%,认为体育锻炼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及养成习惯的为58.02%,认为体育教改有利于身体健康及健康素养培养的占16.67%,由此可见健康课程化对提升健康素养很有意义。
(二)体育教育对高职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学生身体锻炼的能力主要从学校体育教育中获得,然而学生对体育课首选率并不高,只有14.31%,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还不足,他们喜欢自己随意运动,对系统健康素养认识不够甚有障碍因素。
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调查报告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指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朝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在思想、道德和心理等多方面呈现完好状态.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调查报告篇1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平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XX/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问卷调查一、调查问卷构成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二、调查问卷分析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平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方面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习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尽头.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5、异性交往问题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交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性交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性交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四、总结: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调查报告篇2 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们的生活,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再加上生活富裕后饮食质量提高,人群逐渐肥胖化,这两方面共同导致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低下、身体素质下降.对此,我们做了当代大学生自身健康状况的报告.二、研究方案由于受研究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我们决定主要以浙师大的在校学生为目标群体进行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并据此从大学生饮食情况、大学生的睡眠情况、大学生的身体情况、大学生的锻炼情况及其生活方式,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数据,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我们也对其中的一些人进行调,查访问从中再发现一些其他的问题,为我们课题报告做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三、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及相关结论一.大学生饮食情况根据调查数据得出,在校大学生饮食情况是否规律的比例大体如下:从性别来看,分别有%的男生和%的女生饮食比较科学.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饮食规律程度比例大体相同,而且饮食科学的人数占了大多数.根据以上数据,我们还应看到1/3的大学生饮食不规律.并且我们小组进行了个人访问调查,根据这些调查可以从中反映出大学生在饮食方面不科学的问题包括:例如大多数日常饮食没有规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时间经常不固定.尤其是在被调查的大二和大一学生中,50%以上的学生都没有固定吃三餐的习惯,主要原因是没时间..大三和大四学生大部分都不在学校食堂用餐;大学生中很多人不重视吃早饭,但是吃夜宵、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的学生一周会去北门吃夜宵2—3次.此外,我们组员更从“面对面交流”活动中了解到,无论男女,不管年级,大学生在夜宵上的支出占饮食支出的%.并且,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大家都有保持好身材的习惯,都比较重视自己的体重,尤其是女生居多,有时会用节食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身材但是又抵挡不住美食诱惑,这就造成饮食失衡.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会选择一周至少吃两种以上的水果;多数同学都选择了荤素搭配作为配菜,这些都是比较科学的饮食习惯.针对以上的问题,希望大学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另外,吃零食、夜宵方面要适可而止;不要盲目减肥,应该选择合理的减肥方式,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二、大学生的睡眠情况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睡眠时间的多少,我们就请问你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多少?这一问题调查结果如下:如图可知,有%的同学会使用少于6小时的睡眠时间,%的同学睡眠的时间在6~10小时之间,而仅%的同学睡眠的时间超过10小时.并且由问卷的第三题,关于大学生一般何时睡觉的问题,我们也统计出如下数据:%学生10点前睡觉,%学生在10—12点睡觉,%学生在12—2点睡觉,%学生在2点后睡觉.据我们深入了解,各年级学生晚睡或者是熬夜的原因各不相同.由问卷分析可知,大一学生主要忙于社团工作或是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大二学生,部分是因为学习,更多数的是将时间投入到网络游戏,看电影、聊天上;大三学生各种情况都有;大四学生普遍忙于社会工作兼职等等.由以上数据可知,我们大学生存在“睡得晚、睡得少、频熬夜”的不良睡眠习惯.部分是由学习压力,活动比赛需要产生的.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把握好自己玩电脑的尺度,将自己泡在数码产品的世界.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希望大学生能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合理规划自己的日常安排;更不要让电脑霸占了自己的睡眠时间,要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唯有保障自己的睡眠质量,让身体得到深度休息,才能让我们的健康由内而外.因此,大学生定要重视自身的睡眠.除了靠自己克制外,学校可以适度的管管,例如可以规定大一不准带电脑,晚上10点半熄灯并断网等等,当然这些要制定得合理,毕竟大学里的生活是靠自己的自觉的,别人不会来管什么,但适度的管理还是要的.三、大学生的锻炼情况及其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情况,我的调查结果如下在调查数据中,有%的同学一周锻炼两三次,却只有%的同学锻炼次数比较多,更有%同学一周锻炼一次,甚至就几乎不怎么锻炼.根据小组人员深入分析数据得,男生主要将篮球、乒乓球为锻炼的首选.女生则更偏向于慢跑、瑜伽等健身方式.调查显示,多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表示很少患病,而不怎么体育锻炼的同学经常会出于亚健康状态.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要待提高的,大学生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平时也要养成跑步的习惯,没事的时候就和几个同学一起运动运动,至于运动的形式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了.还有我们建议学校对在校学生要求他们每学期都选体育课,这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四、大学生的身体情况结题反思这次关于大学生身体健康情况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很多.首先,我们小组成员从开题到结题,经历了整个的调查研究过程,并最终呈上了完整的课题研究结果.我们在中间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困难,比如收发调查问卷的不便,时间的紧迫等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制约了我们的发挥,但总体上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这对于我们,不能不说是一次挑战.在我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同许多学长学姐进行了愉悦的交流,尝试着统计与分析数据,尝试着从我们自己的视角解读一个问题,试图用创造性的想法解决这个问题,在选择一种最佳的方式展示我们的成果.但从中我们感受最多的还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巨大力量,因为如此繁杂系统的工作,是任何人都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但我们小组由组员积极参与、分工明确、任务落实有效,仅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相关的工作.这种团队精神指导我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集体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希望今后还能这样自主性和探究性极强的课题研究中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将积累前一次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段完善使研究过程更加合理、新颜、高效.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调查报告篇3 摘要当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其心理健康状态,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应该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发因素、解决办法正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不适应每次生活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人的适应能力与自身的生活能力有关,并受到性格和智慧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大学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大学生的其他很多心理问题也是因为一开始适应问题没解决好而引起的,这应该引起高校教育的足够重视.人际交往障碍从人的本质上来看,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在集体环境总,更要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关系冷淡或紧张,就会心烦意乱.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多方面的,如果处理不好,心理上就会产生孤独,情绪上自然低沉压抑.学业问题在学习生活中,有些学生遇到竞选失败,奖学金没评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压力大,跟不上学校培养计划和教学进度,等等各种问题,这也是大学生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和解决措施,同样会引起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人数日益增加,而且越来越早期化.现在大学生中恋爱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恋爱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正处于所谓"恋爱季节",限制他们恋爱是不实际的,只能正确引导.围绕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多种表现:有的因没有异性朋友而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二、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诱发因素的剖析抗挫折能力差,引发压力难以适应症现在校园里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过去艰苦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较大落差,而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战胜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视不够,也使这种状况的扭转迟缓.性格偏执、情绪敏感,易诱发孤独、失落症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偏执,易于冲动,随心所欲.这种特殊环境形成的个性造成人际交往能力差,少数学生因个性、价值观的差异等因素迟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群体而产生孤独感;交朋友特别是交异性朋友中喜怒哀乐的不成熟处理、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的偏差导致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失落,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失恋等情绪困扰,诱发冲动控制障碍症.现在大学里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中年级学生就开始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然而大学生谈恋爱成功率比较低,失恋问题突出.失恋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绪酿成的事件比较多.失恋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引发各种的心理问题.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心理落差,引发烦恼、自卑症.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社会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热议的问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来自贫困地区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如意的学生,与衣食无忧的“富二代”学生彼此的认同度有较大差距,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价值观的动摇改变,并加剧同学间的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学生由于对贫困学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会在朝夕相处中伤害到贫困生的自尊,引发人际纠纷,导致贫困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和加剧.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引发焦虑、恐惧症.当前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市场经济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大背景下,青年群体面临着较重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不少毕业班学生有“就业综合症”,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急躁、心神不宁,以及达不到期望后的意志消沉和情绪低落.大学生一般就职期望值偏高,向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县城,同学间也必然会作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加之,存在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使学生看到录用人才的不。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随之而来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也引发了众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法。
一、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联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焦虑会干扰学生专注力和记忆力,抑郁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自卑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在学业上出现困难,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
二、可能的影响因素1. 学业压力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相对复杂,学习任务较多,往往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课程考核、期末考试、实习报告等各个方面。
学生在应对学业压力时,可能产生心理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严重时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 就业压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有着明确的就业目标和期望,他们渴望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然而,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学生可能感到沮丧和焦虑。
这种压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
3. 社交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处于一个新环境中,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社交压力包括与同学和教师的关系、适应集体生活、参加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压力。
对于一些内向或社交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三、解决方法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课程、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提高他们的心理应对能力。
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设立学业辅导机构学校可以设立学业辅导机构,提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有效管理时间和学习任务。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影响因素、解决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1.1 学业压力过大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大量的课程和实践任务,因此他们的学业压力往往比较大。
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1.2 社交困难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范围相对较小,同班同学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相处的情况。
如果个人性格和兴趣爱好与班级中其他人不太相符,就可能出现社交上的困难。
1.3 就业压力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门技能型人才。
因此,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可能会比较困难,这也会给高职学生带来就业压力。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2.1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家庭环境不太好,例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就可能会对高职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2.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如果学校管理不善、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存在,就可能会对高职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2.3 个人自身因素个人自身因素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例如性格、兴趣爱好等都会对个人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方法3.1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高职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症等,最好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或者去医院看精神科医生。
3.2 积极面对问题在面对学业和就业压力时,高职学生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可以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也可以自己寻找解决方法。
3.3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高职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以及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四、预防措施4.1 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高职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1.身体素质下降在现代社会的高压力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许多学生存在体力不足、缺乏运动、肌肉萎缩等问题。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长时间坐姿、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体能下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2.饮食结构不合理现代社会的高职院校学生饮食结构大多不合理,普遍存在偏食、过量进食以及吃零食等习惯,导致了学生的肥胖问题。
而且食物的种类过于单一,缺乏多样化饮食,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以及一些健康问题的产生。
3.生活习惯不良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习惯不良,晚睡晚起,不良的作息习惯以及过度依赖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了学生的生活质量下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以上问题分析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呈现出多种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善。
二、提升对策研究1.加强体育锻炼高职院校应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课、校园体育活动、运动会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质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
2.改善饮食结构学校应加强饮食教育和指导,倡导多样化饮食,提供均衡的饮食方案,并加强对学生饮食习惯的引导和监督,减少学生的偏食和过量进食情况。
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教育,倡导早睡早起,适量锻炼,合理饮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
4.建立健康档案学校应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对学生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健康评估,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和处理,保障学生的健康。
通过以上提升对策研究,可以有效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结语: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体质健康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和深入研究,从源头上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高职教育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教育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职教育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一、背景与观点阐述高职教育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进行的一项教育工作。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促进学业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应对学业挑战。
2.增强情感交往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友善合作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3.增强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困境和挫折,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心理平衡。
4.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减少心理障碍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2.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相关的课程和教材,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心理问题和挫折的能力。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和座谈会等活动,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他们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帮助。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情感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关心和支持。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高职院校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压力和困扰,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建立健康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着一些明显问题。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面临着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
很多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原因,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社交网络的普及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
学生在虚拟世界中与他人交流,可能导致现实社交能力的下降,甚至造成孤独感和自卑感。
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评估
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评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心理干预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群体中,以达到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本文将评估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
一、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心理干预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识别、疏导和矫正的过程。
通过此过程,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1 提高心理素质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弹性。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形式,大学生可以学习应对压力、管理情绪、解决问题的技巧,从而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
1.2 减轻情绪困扰大学生期间常常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情绪困扰。
心理干预能够帮助大学生识别并调节消极情绪,解决情绪困扰,减轻精神压力。
例如,通过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疗法,大学生可以理清思绪,放松心情,重建积极的心态。
1.3 促进人际关系发展心理干预也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参加团体活动、集体讨论等方式,大学生可以改变与他人的互动模式,学会合理表达和沟通,培养积极友善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网。
二、影响心理干预效果的因素2.1 个体差异每个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心理干预的效果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可能更加接受心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从中获取帮助,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心理干预持怀疑态度,难以从中获得有效的帮助。
2.2 干预方式和技巧心理干预并非一刀切的方法,而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干预方式和技巧。
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心理干预的方式和技巧对于干预效果至关重要。
2.3 干预者的专业水平心理干预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干预者的专业水平和经验。
具备专业背景和高水平的心理干预者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和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他们的干预效果往往更好。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高职院校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问题也时常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关注的焦点。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一直颇受关注。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
但是,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自我认同、升学就业等问题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1.认知能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强。
许多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判断能力。
在面对定义未明、情况复杂的问题时,他们能够迅速具体化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研究还表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也较为成熟,能够正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提高自身的能力。
2. 自尊与自信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自尊心较强,自信心较高。
这与高职院校培养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紧密相关的。
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职业教育,让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 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尽管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约四分之一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会遭遇紧张、焦虑等方面的挫折,尤其是在考试(如四六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和毕业论文、就业方面。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1. 学业压力对于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学业压力是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
随着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的增加和课程内容的深入,他们面临的学业压力也愈加巨大。
同时,学生在面临考试、做项目或者在实习时也会遇到相应的压力。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完善,缺乏全面覆盖学生需要的内容。
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引进。
学生参与度较低,需要寻找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策略。
为此,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包含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设计有效的策略提升学生参与度,在课程设计和活动开展中引入互动和娱乐元素。
改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对策,改善重要性,学生参与度,师资力量,培养策略。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个体综合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学生正值青春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多方面挑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提升心理抗压能力,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涉及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应该承担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和积极人生态度,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完善是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往往只在零散的课程或活动中提及,而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方案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通过教育手段,促进个体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本文将探讨健康教育干预的重要性,提出多种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方案,以期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一、健康教育干预的重要性健康教育干预是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提高个体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水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提高个体和社区的健康水平。
它在预防疾病、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个体层面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方案1. 传统健康教育通过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宣传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健康讲座等,提高个体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2. 社群互动通过社群互动的方式,如开展健康俱乐部活动、健康知识问答等,提高个体的参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健康信息的传播效果,促进个体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3. 心理干预通过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如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个体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促进个体形成积极的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
4. 个体化干预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如针对性的饮食调整、定期体检等,帮助个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方案1. 建立健康促进中心在社区内建立健康促进中心,提供健康教育培训、健康检测等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支持,促进社区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2. 社区义工培训培训社区义工成为健康教育的推广者,他们可以在社区内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传播健康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
3. 健康教育活动在社区内组织各类健康教育活动,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促进社区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编 辑 I姜 瞢 }E malz ieah@l 3.o i - i:hy zz i 6 cl T
教育园地
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干预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文/ 吴春 晴
近 年 来 ,职 业 教育 越 来 越 受 到 社 会 的 重视 , 职 业 教 育 质 ,营造 和 谐 校 园 为宗 旨。 的发 展 对 当 地 经 济 建 设 和解 决 就 业 问题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理 现 象 形 成 一 种 正确 的认 识 , 改变 他们 对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歪 曲理 解 ;二 是 ,学 生在 活动 课 上 可 以 获得 更 多 的 心 理 体 验 ,学 会 更 多 的心 理 调节 方 法 ,使 心理 学 知 识 能 起 到 真 正
促 进 学 生健 康 发 展 的 作用 ;三 是 , 利 用 活 动 课 , 可 以形 成
校 创 设 了 由班 干 部 、各 系 学 生 工 作 干 部 、 学 生 工 作 部 门和
为 充 分 发 挥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的 实 效 性 , 笔 者 所 在 学 偏 执 、 敌 对 、 焦 虑 、 精 神 病 性 、躯 体 化 、恐 怖 。在 此 基础 上 , 我 们 进 一 步 分 析 大 于 1 0 的 群 体 , 其 因 子 的平 均 值 6分
2开 设 心 理辅 导 活 动课 .
团体 辅 导 是 在 团体 的情 境 下 ,相 同 的年 龄 和 具 有 相 似 经 历 与 心 境 的人 ,在 指 导 老 师 的 引 导 下进 行 互助 、 互 动 的 心 理 成 长 适 应 训 练 。 开设 心理 辅 导课 , 一 是 , 让 学 生 对 心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16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宋凯(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Th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Level of Health Litera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from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ActionSONG Kai(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210014,Jiangsu,China)摘要:文章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资料,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具备的健康素养水平,分析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对我国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为后续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评价及提升提供依据。
关键词:健康中国行动;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基金项目:校级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G201918)。
作者简介:宋凯(1982—),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1]。
社会的发展以人为基础,人的健康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发展的目的。
人的健康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健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文化,健康文化氛围培育健康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健康素养的养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国家对国民健康素养越来越关注,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强调加强民众健康教育,开展健身运动,提高健康素养[2]。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由国务院制定印发,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2%;到2030年,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分析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分析摘要:健康素养指的是个人获取并理解健康信息,同时,能够借助这些健康信息维护并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健康素养与每个人都有紧密的联系,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提高居民健康指数并促进其形成健康素养是提高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
但是,现阶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职能,通过对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健康观念以及健康行为等干预,提升居民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本文介绍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内涵,分析目前居民健康素养的现状,以及促进居民健康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出了对策,以期能够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素养;问题及对策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项目,而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在这一项目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大会强烈呼吁将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纳入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当中,对实现健康目标、经济目标以及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调查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因此,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对其采取适当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并可以大力推动社会卫生服务的发展,可以说,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现阶段重点工作之一。
一、健康素养、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内涵(一)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指的是个人获取健康信息,对基本健康服务有所了解,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健康信息与服务了解自身的健康水平。
它是作为衡量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
健康素养与人类的健康及寿命息息相关。
它不仅关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前提[1]。
(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过程。
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传播、干预、教育等手段,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帮助个体或者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或者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同时,消除或者减少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使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学生健康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健康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健康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拥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技能以及积极的健康行为。
通过学习健康素养,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关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习惯,从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首先,学生健康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忽视自身的健康问题。
通过健康素养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关注和重视,养成定期体检、积极预防疾病等良好的健康习惯,提高对健康问题的敏感性。
其次,学生健康素养教育有助于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
科学的健康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个人卫生及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减少对健康的误解和盲目行为。
再次,学生健康素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维护和促进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动。
通过健康素养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进行户外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这些行为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并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学生健康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并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行为。
只有通过健康素养教育,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追求全面的发展。
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健康素养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教育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教育因素对个人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并非只限于提高生活质量,还包括降低患病风险、延长寿命,以及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以下是教育对健康的影响的几个方面:
1. 健康知识的提升: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如何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和应对常见疾病。
通过教育,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需求和风险,从而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健康。
2. 提供提高生活方式的机会:教育可以提供改善生活方式的机会,例如更好的营养、锻炼和充足的休息。
通过教育,个人能够了解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积极影响,从而更愿意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3.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培养个人的认知和心理能力。
通过教育,个人能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技巧、应对压力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
这些技能对于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4. 提高就业机会和经济状况:教育是提高个人就业机会和经济状况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通常具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条件,这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和生活条件,从而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教育因素在提高个人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可以通过提供健康知识和机会来预防疾病,还可以提升心理健康,并为个人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
因此,教育被认为是增进个人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干预策略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干预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中职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职学生由于接受的教育内容和学习环境的特殊性,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据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的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中职学生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倾向,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
研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策略,对于促进中职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干预策略,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为解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身心发育较快,心理变化明显。
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和自我实现。
心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自卑情绪等,对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关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增强心理抵抗力,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重大,值得深入探讨和关注。
2. 正文2.1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十分严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中职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职业选择压力及人际关系压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情况 , 不 利 于学 生应对 健康 问题 , 提 高健 康水 平 。 进一 步剖 析学 生六 类健 康 问题知 识得 分水 平发 现 : 学生 在健 康素 养方 面表 现 出 “ 知 易行 难 ” , 水平“ 知
校体 育与健康教育 。邱 远 ( 1 9 6 8 一) , 男, 广东 龙J i 1 人, 教 授, 硕士。研究方向 : 体育与健康 教育。 作 者 单 位 :河 源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广东 河 源 5 1 7 0 0 0
( 2 ) 实施 高 职 学 生 健 康 素 养 校 园工 程试 点 活 动: 依 托 数字 化 校 园 开设 健 康 教 育 小 频 道 ; 依 托 体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1 1 作 者 简 介 :刘柏 青 ( 1 9 7 3 一) , 男, 广东龙J i 1 人, 副教授。研究方向 : 学
预措施 :
得 分为 6 4 . 4 2分 , 其中, 睡 眠知识 9 0 . 3 4分 、 卫 生 与
疾 病知 识 7 3 . 1 6分 、 心理健康知识 7 1 . 1 4分 、 运 动 与健身 知识 6 5 . 4 0分 、 保健技能知 识 4 6 . 8 8分 、 饮
( 1 ) 编制《 高职学生健康 素养简 明读 本》 。每 学 年 开设 1 2—1 6个 学 时 的健 康教 育 理论 与实 操 课
文 0 柏青, 丘 远
摘 要: 以在校 高职学生为被试 , 采取 实验研 究 方法 , 对2 0 5 9名 高职 学 生分 两组进行 干预 实验 。结果显
示: 实验组 高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从 0 . 5 7 提 高到 O . 7 6 , 六类健康 问题知识 的综合得 分从 6 4 . 4分提 高到 7 9 . 6
( 3 ) 每 学年 邀 请 校 内外 专 家 学 者 举 行 二 至 四 次 健康 素养 专题 学术 讲座 。
1 . 4 实验 时 间
主要 采用 文 献资 料 、 问卷 调查 、 对 比实 验 、 数 理
2 0 1 1年 9月
0 1 3年 7月 。
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 对高职学生健康素养 水平 的前后 测试 采用 自编制 的封 闭式 问卷 进行 ; 该
程。
食 与 营养 素养 4 6 . 5 8分 。 分 析 上述数 据 发现 : 学 生健康 常识 素养 达 到较 好 的水 平 为 0 . 8 1 4 、 健康 生 活方 式 素 养 达 到较 差 的 水平 , 为 0 . 5 2 2 、 基本技能素养水平最差, 仅 为
0 . 4 0 9 。 显然 , 学生 健康 素养 的三大方 面存 在不 平 衡
体 育研 究 与教 育
Sp o ts Re s e a r c h an d Ed uc a t i o n
2 0 1 4年 l 2月
De C.2 01 4
第2 9卷第 6期
V0 l _ 29 No. 6
健 康 教 育干 预 对 高职 学 生健 康 素 养 水 平 的影 响
次之、 基 本技 能素 养 最 低 ; 六 类 健 康 问题 知 识综 合
数 据处 理采 用人 工方 法 进行 数据 录入 并核 对 ; 使用
S P S S 1 1 . 0统计 软件 进行 数 据处 理 。
1 . 3 干预 措施
对 照组 按 常规 进行 教学 , 实 验组 则采 取 下列 干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研究 对 象
育俱 乐 部和青 年 社 团 开展 健 康 素 养 实 操பைடு நூலகம்培训 和实
践 活动 ; 依托 各二 级学 院 常态化 开辟 健康 教 育与促 进 宣传 专栏 ; 依托 各二 级学 院辅 导 员开展 高 职学生
随机抽 取 广东 省高 职 院校 2 0 1 1级 2 2 6 0名在 校 学 生进 行健 康 素养水 平 前测 , 最终得到 2 0 5 9份
・
1 2 6・
体 育 研 究 与 教 育
2 0 1 4年 1 2月
高行 低 ” , 矛盾 突 出 , 问题 清 晰 , 事关“ 行” 的 运 动 与 健身、 保 健技 能和 饮食 与营 养知 识等 , 知识 面 窄 , 所 掌握 的知 识 缺乏 , 实操少 , 误 区多 , 问题 凸现 , 有 力
前测 具备 健康 素 养 的 总 体 水 平 为 5 6 . 7 %, 处 于 一 般水 平 ; 具备健 康 常识 、 健康 生 活方式 、 基 本技 能三 方面 素养 的比例分 别 为 8 1 . 4 %、 5 2 . 2 %和 4 0 . 9 %。 具备 健康 常识 素 养 的 比例 最高 、 健康 生活 方式 素养
分, 获 取 健 康 知识 的 主 要 途 径 从 传 统 阅读 转 变 为 体 育 教 学 , 变化 显 著 , 同时“ 知 易 行 难 …‘ 知 高行 低 ” 现 象 也 得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改善 。
关键 词 : 健 康素养水平 ; 高职学生 ; 实验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G 8 0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O 9 5 - 2 3 5 x( 2 0 1 4 ) 0 6 - 0 1 2 5 - 0 4
有效样本 ; 随后以 2 0 5 9名学生 为实验对象 , 基于 教学班为单位 进行 随机 分 组 , 确定 实验组 1 0 3 3
人, 对照 组 1 0 2 6人 。 1 . 2 研 究方 法
健康素养在行动活动 ; 依托体育教师每学期开展一 至 两次 健康 素养 知识 测试 和竞 赛活 动 ;
问卷通 过 D e l p h i 方 法 经 过 多 次 专 家 咨 询 和讨 论 ,
最 终确 定三 个 方 面 、 六 项 内容 共 1 2 7项 调 查 指 标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实验前 学生关 于健康素养知识水平的了解情况
通 过 测试 和 问卷调查 显 示 ( 见表 1 ) , 学 生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