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课件
杜甫《月夜》[1]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 乡怀人之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月夜忆舍弟》 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未解/忆/长安 ④何时/倚/虚幌
作者简介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少陵”。青少年时期,怀有远大理想,但他仕途 不得志,一生贫困潦倒,饱经忧患。曾经在长安困顿 十年,安史之乱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是我国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 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提供 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在诗歌创作上 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 后人称为“诗圣”。 •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李白合称“李杜”。
附: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祖父杜审言,是三朝宰相。杜甫24岁考进士未第。 这一时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代表诗作《兵车行》、《丽人行》,对“安史之乱”前 的开边政策进行讽刺,反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文风开 始走向现实主义。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45——48岁 亲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仕途几经 辗转,生活充实,佳作较多。创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代 表作:《月夜》、《春望》、《北征》、“三吏”、“三 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漂泊11年, 最终客死在旅舟上。代表作:《蜀相》《登高》《春夜 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月夜》课件
1、了解一生坎坷,忧国忧民的杜甫。 2、学习本课诗歌中对比表现手法的运用。 3、把握诗歌反映的主题,体会诗人深沉
的情感。
自学完成
1、了解杜甫——我心中的杜甫。 2、《月夜》一诗中,杜甫身处长安,为
何开句却是“今夜鄜州月”? 3、诗中“湿”、“寒”二字写思念之久,
又含思念之深,请分析其中含义。
参考:从全篇看,“独看”、“双照”为 诗眼。“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 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 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涵其 中;“双照”兼有回忆和希望:感伤“今 夜”夜色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 希望寄予不知何时的“将来”。这两个诗 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作用。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 载。当年六月,安史叛军 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 (今陕西),寄居在羌村。 后来离家北上,不幸被叛 军所俘,掳往长安。 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 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 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2、《月夜》一诗中,杜甫身处长安,为何 开句却是“今夜鄜州月”?
扩展阅读
白居易《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 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 东流。
走进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曾祖时迁居河南 (今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 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 困顿十载。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 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后因事被 贬,作检校工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 他所投奔的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 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死于赴岳 州舟中。
【高中语文】月夜ppt精品课件17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青 少年时期,怀有远大理想,但他仕 途不得志,一生贫困潦倒,饱经忧患。曾 经在长安困顿十年,安史之乱起,过着颠 沛流离的生活。是我国唐代的现实主义诗 人,代表作“三吏”“三别”。杜甫和李 白齐名,世称“李杜”。 杜甫的诗歌多是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感, 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有 反映,故称“诗史”。明清文人推崇杜甫 为“诗圣”,他的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19
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 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 久” ;“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 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 ;“几 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由此可 见, “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 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 海升平的理想,渴望和平的生活, 包含战乱之中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
背景简介
《月夜》这首诗写于安史之 乱的第二年(756)。这一年八 月,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 居羌村。随后自己离家北上,投 奔在灵武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掳 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写的。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fū kān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huá n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闺中的妻子。这种手法叫对写法, 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属 于曲笔的一种。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 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只提被忆的一 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 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11
[思考链接]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 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请找出本诗中 运用对写法的诗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huǎng
《月夜》杜甫优秀课件
译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 ,怎懂思念的心酸?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 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 泪痕。
月 夜
今夜 往昔
两处独看 两地相思
无人相伴 幼子不解
两处泪垂 共赏长安月
执手忆长安
他日
(何时)
倚虚幌 泪痕干
天下离乱 辛酸、悲哀
四海升平 美好理想
对对虚 比面实 反落相 衬笔生
本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后所写的《述 怀》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 相遇!”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 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的时代脉搏依然是清晰可辨的。全诗虚实相生,对比反衬,对面落笔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正如清人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杜诗说》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今夜、独看:明月当空,夜夜可见,特指今夜“独看”,由此可见往日的“同看”和他日的“同看”。 往日的同看暗含于一二联之中。
忆长安:①解意:一是心系丈夫,心忧杜甫;二是怀念过往;三是念及常年今非昔比,充满辛酸、忧 虑。②溯源:安史之乱前,诗人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共同 忍饥受寒,自然一同观赏过长安的月亮。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至羌村,定与妻子“同看”鄜州月,同忆长 安城。如今杜甫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更交织着 忧虑与惊恐。
杜甫《月夜》上课ppt课件
.
1、有人说“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这一联中 “湿”,“寒”这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 ,含蓄凝练,你觉得好在哪,请简要说明理 由。
“湿”,沾湿。“寒”,生出寒意 。 夜深露重,雾气沾湿了妻子散发芳香的发髻。 清冷的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她柔润如玉的双臂一定 生寒了。 “湿”和 “寒”可触可感,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 ,忆夫之深。更深层的,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 之深的痛苦现实。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
(3)炼副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 龄《出塞》)
(4)炼数量词:
.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鉴赏杜甫的另 一首诗,在课文的15页《登岳阳 楼》,完成以下问题:诗中的颔 联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
合作探究
1、《月夜》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 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闺中的妻子 。 主客移位(或想象/以虚写实/对写法)。
.
名片解释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 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 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 ,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 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 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 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关于杜甫我们还了解多 少呢?下面我们来做几道 填空题。
.
(1)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现实主义 大诗人。
(2)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
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安史之
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
,体忧现国忧民的情感,故称 “。诗史” (3)他的诗歌创作,遣词造句,精工巧妙
,艺术成就极其突出,被后人尊为“诗圣”
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 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 炼哪一类的词语?
《月夜》杜甫
《月夜》杜甫《月夜》杜甫《月夜》杜甫1[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1】舍弟:家弟。
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2】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5】一雁:孤雁。
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6】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7】分散:一作“羁旅”。
【8】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9】长:一直,老是。
【10】不达:收不到。
达,一作“避”。
【11】况乃:何况是。
【12】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注解】: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
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简析】: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想要写卦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杜甫《月夜》古诗词PPT
诗词赏析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 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 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 “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联之中。分明 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 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长安度过的。和妻子一同 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 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忆长安的往事,已 经不胜其辛酸!
作者生平
客死舟中
大历四年(769)正月,杜甫离开岳州,沿湘江南下投靠亲友,临行前,再登 岳阳楼,写了一首《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三月,到达潭州,又至衡州。第 二年春,仍泊舟潭州,遇到李龟年,作《江南逢李龟年》。四月避臧玠乱, 往衡州。又想去郴州投靠舅舅崔玮。因遇到发大水,船只无法前进,一家人 在船上饿了五天五夜。幸亏耒阳聂县令送来白酒牛肉。后返回潭州。一路上 看到各种凄惨景象,写下了《湘夫人祠》《过洞庭》等诗。770 年冬,杜甫 自潭州赴岳州,作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死 于舟中,终年59岁。
第二部分
诗词内容
诗词内容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词内容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女子所住的地方。这里指作者的妻子。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 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 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指乌黑 秀美的头发。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杜甫月夜——对写法(上课用)课件
对写法能够拓展诗词 的意境,使诗词更加 生动、形象,富有艺 术魅力。
通过描绘对方的行为 或心境,能够引发读 者的共鸣,使诗词更 具感染力。
02 杜甫《月夜》的创作背景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 “李杜”,被誉为“诗史”。
03 对写法在《月夜》中的具 体运用
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
杜甫在《月夜》中通过对比自己和家人的处境,突显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通 过对比自己漂泊在外和家人安居故乡,更加深刻地表达出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 。
对比手法的作用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情感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增强了诗歌的艺 术感染力。
象征手法的运用
对写法使主题超越了个人 的情感,具有了普世的意 义,使读者能够更广泛地 产生共鸣。
强化主题的感染力
对写法能够让读者从对方 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从 而增强主题的感染力。
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丰富情感的层次感
增加情感的表达维度
对写法通过从对方角度描写,使情感 的表达更加细腻、层次丰富。
对写法不仅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表达情 感,还可以从对方的角度来丰富情感 的表达维度。
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对写法的其他经典诗词作 品
李白的《静夜思》
李白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象,表达出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对写法 运用得淋漓尽致。
VS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 诗篇,通过对夜晚的月光进行细腻的 描绘,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远方,感受 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诗 中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等诗句,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将实 景与虚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 艺术效果。
月夜杜甫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作者简介
杜甫经历分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此前)
《望岳》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家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第三句利用了一种特殊旳体现手法,试简析之。
这首诗中一、二两句写除夕之夜诗人身处异 乡,寒灯伴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将游子旳 思乡之情体现得悱恻凄然。三、四两句笔锋一转, 撇开自己,利用曲笔,由侧面从对方入手,想象 家乡亲人怀念千里之外旳自己旳情景。全诗虚实 结合,情景相生,传达出普天之下旳天伦之情。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步。——《咏怀古迹》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野望》
丛菊两开他日泪,《九成宫》
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遗怀》
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听杨氏歌》
忧国忧民
杜甫诗歌“泪水”意象旳内 涵 心系国家安危旳泪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诗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 体现效果?
明确:闺中旳妻子。
这种手法叫对面落笔,属于曲笔旳一种。
不直接写自己怎样怀念对方,而是写对方怎样怀念自己, 经过这种从对方设想旳手法含蓄地体现诗人旳怀念之情, 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旳一往情深。
洞房昨夜停红烛,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一联旳关键词是什么?和诗歌中哪一种词相应?
• 明确:“双照” 。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
《春望》《月夜》对比鉴赏+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望春——想望家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背景链接】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
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 诗人一家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孤身前 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
《月夜》中的主人公是?她是什么心情? 有小儿女在身旁,怎么也是只独看? 月夜表达的情感?
• 对写手法:对写法”是我国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之 一,在中学诗歌鉴赏中常常碰到。所谓“对写”, 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着笔,虚写 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真挚的表达自己的 思念怀想,将深沉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真切动 人,使诗歌意境更显深邃。
写作手法: 《月夜》:运用了对写手法,想象、集中具体地描写月光下 的妻儿。 《春望》:意象多、融情于景。
望春看月——忧国忧民
【背景链接】 《月夜》大约写在《春望》诗之后一个月,杜甫终于冒着生命危险设法
逃出长安,穿过两军对垒的危险地带,抄小路奔向凤翔。从长安到凤翔三百 一十五里,还得躲避胡人耳目,这是很不简单的。“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 肘。”这是他进见肃宗时的狼狈样子,但也正是一个不怕牺牲的爱国志士的 光辉形象!
望春看月,忧国忧民
——《春望》、《月夜》对比阅读
春望
杜甫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情感多忧国忧民。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望春——读懂诗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诗五首 月夜和哀江头课件
这一层写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繁 华盛景。
月光景。收处作期望之词,恰好去路,
“双照”紧对“独看”,可谓无笔不曲。
哀 江头
写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
作 背
(757)春天。当时诗人沿长安
景 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
简 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
介 诗。
研
1、全诗分几部分?
读 课 文
2、开头诗人为何要“潜行”、 “吞声哭 ”?
3、“曲”字反复运用体现出诗人 怎样的情感?
4、诗人在曲江所见到的又是 什么样一番景象呢?
5、那一个词最能表现出长安沦陷 后曲江的荒凉景象?这是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
6、诗人忆起什么?安史乱前春日 曲江的景象如何?
7、诗人有何感慨?
8、全诗的表现手法怎样?
第一部分为前四句,写长安沦陷后曲江的 荒凉景象
1、开头诗人为何要“潜行”、“吞 声 ”?
杜甫诗五首 月夜和哀江头课件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
奉儒守官之家,他有立登要路、致
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
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
作
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 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
者
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
介 绍
画面,故称“诗史”。杜甫在诗歌 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 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
江山沦入敌手。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
杜甫的月夜
杜甫的月夜《月夜》作者: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
3.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鬓发。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
云,形容鬟的稠密蓬松。
因为云鬟在夜雾笼罩之下,所以把雾说成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清辉:指月光。
6.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注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夜:今天晚上。
鄜州:妻子和儿女暂住之地。
月:月亮。
全句意思是:此时此刻在鄜州的月光之下。
闺中:指妻子。
“闺中人”的省称。
只:副词,用于谓语或全句之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可译为“只有”。
独看:一个人看。
全句意思是只有妻子一个人望月怀人。
○对面写起: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设想成妻子对月怀念自己。
“独”字为下二旬张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远。
从长安至廊州相去甚远。
怜:怜悯。
小儿女:小孩子。
未解:不懂得。
忆长安:怀念长安。
意思是怀念身在长安的父亲(诗人自己)。
这里以“长安”代指身在长安的人。
○设想儿女不解母亲忆念之情,体贴入微。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带有脂粉香的雾气。
云鬟:乌黑如云的头发。
湿,打湿。
设想夜深雾起,妻子的鬟发被水气沾湿了。
清辉:指月光。
玉臂;洁白如玉的臂膀。
寒:感到凉意袭来。
○设想妻子夜深不寐情景,深情无限。
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 何时:什么时候。
期盼之词。
倚:相倚。
虚幌:薄而轻的帷幔。
“倚虚幌”是团聚的具体形象。
双照:“双”承“独”,“照”承“月”,月光同照两人,反衬此刻“独看”。
高中语文《月夜》PPT7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至天宝四载(745) 。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 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 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年在 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 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 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 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 二十九年,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可能 在这时与夫人杨氏结婚。
杜甫因为夔州气候恶劣,朋友稀少,便在大历
三年(768)正月起程出峡。三月到江陵。他本想北归 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交通阻隔,不能成行。在江陵住 了半年,移居公安数月,在年底到达岳阳,写出生动 地反映湖南人民疾苦的《岁晏行》。
大历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 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部分 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他在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 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他逝世前写出一首 三十六韵的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中有句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仍以国家的灾难为念。 杜甫死后,灵柩停厝在岳阳,43年后即宪宗元和八年 (813),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移葬于河南首阳山下。
鉴赏 深入品味
1、明明是诗人望月,为何诗中却写 妻子看月?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 作者什么感情?
提示:首联、颈联明写(实),想象 妻子在鄜州独对明月,痛苦挂念丈夫的情 景,暗写(虚)自己在长安正独对明月, 深切地惦念妻子。从妻子一方落笔,设身 处地地替妻子着想,正深切地表现了对妻 子的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则兼济天下,穷更心怀天下。 真圣人也!
学诗明己任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教师寄语: 珍惜和平安康的幸福生活,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 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努力学习!
写诗颂伟人(作业)
赏读入其境,品读悟其情—— 写得怎样?
赏读《月夜》,你会重读哪些字? 为什么?(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独看、怜、忆、湿、寒、双照、泪
研读知其法——怎样写?
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 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诗人从妻子下笔,想象妻子思念他的情景, 借此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从对方入手,借他人写自己,实质是表达
自己思念对方的手法叫“对写法” 。
“对写法”其实就是把“我很想念你”, 表述成“你也一定在想我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探究一:
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 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 要分析。
参考答案: A.诗人采用对写法的手法(或想象);
B.不说自己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却说妻 子在鄜州望月怀念自己,比直写自己思念 之情多了曲折含蓄;C.更能表现诗人对妻 儿的思念之痛,牵挂之深。构思奇特,让 人回味无穷。
检测预习,了解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 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 “安史之乱” 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被人们誉为 “诗。史” 他 忧国忧民忧君 ,人格高尚,诗艺精 湛,被奉为 “诗圣”。有《杜工部集》。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情景。
月夜 今天夜晚,妻子独自一人孤独地看着鄜州 的月亮。 我在遥远的长安,怜惜着小儿女,想到小 儿女怎么会理解妻子在思念我呢! 想到夜里,妻子久久地站在外面,望着月, 想着我。雾渗着鬓鬟的香气,打湿了妻子的鬓 发,冷冷的月光让妻子的玉臂受寒。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倚着窗望月?让 月光双双照着我们,才能照干我们的眼泪。
你还知道哪些像杜甫一样热爱祖 国、心怀天下的伟人?请阅读他们的 事迹与作品,并尝试写一首诗歌赞颂 他(她)。
结合诗歌注释,找出诗句中所隐藏的人,并用自 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情景。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 ( )未解( )忆长安。 香雾( )云鬟湿, 清辉( )玉臂寒。 何时( )倚虚幌, 双照( )泪痕干。
结合诗歌内容、注释,找出诗句中所隐藏的人
月夜 今夜鄜州月,(妻子)闺中只独看。 (我)遥怜小儿女, (小儿女)未解(妻子)忆长安。 香雾(妻子的)云鬟湿, 清辉(妻子的)玉臂寒。 何时(我们)倚虚幌, 双照(我们的)泪痕干。
月夜(据《月夜》和《十五的月亮》改编) 徐燕玲
今夜的月亮,照在鄜州照在长安。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守在儿女的身边,你奔赴在平乱的最前线。 我照顾家庭任劳任怨,你忧国忧民写诗篇。 万家团圆,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 啊……也是你的心愿。
群诗知其人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